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27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2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王小谟
王小谟
郑也夫
郑也夫
吴稼祥
吴稼祥
王世保
王世保
栾轶玫
栾轶玫
李钟琴
李钟琴
解玺璋
解玺璋
黄章晋
黄章晋
黄纪苏
黄纪苏
韩毓海
韩毓海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顾颉刚
顾颉刚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目录

[显示全部]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到孔子时有,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西汉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成长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1893年5月8日顾颉刚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读书世家1897年入私塾读《四书》。祖父、祖母和家仆都极能讲故事顾颉刚从小就听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1906年入当地一所公立高等小学1908年转苏州第一中学堂1912年秋上海神州大学醉心于文学。1913年入北京大学预科沉迷于戏剧发现一个故事会因时、因地、因

顾颉刚
顾颉刚故居
人而流迁变化。1915年顾颉刚因病回家完成《清代著述考》二十册对清代学术有较深领会。1916年转北大本科读哲学。1918年北大教授刘半农等人发起征集歌谣运动征集各地民歌并按日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一二首。此事引起顾颉刚的兴趣时值夫人病逝他回家闲居心情郁闷无法着手古史研究于是便搜集起歌谣来。先在家中搜集逐渐向邻居亲友搜集一二年间竟搜到歌谣数百首并其他方言谜语谚语唱本、风俗、宗教等资料若干。1919年5月顾颉刚续弦他写了一篇《一个“全金六礼的总礼单》的民俗文章。至此他开始考虑民俗学、民间文艺的一些问题发现歌谣也和小说戏剧的故事一样会随时随地变化。 

1920年顾颉刚在北大毕业留校任助教计划长期编纂一部《中国书籍目录》约二三百卷。冬开始点校《古今俗书考》同时将自己收集的歌谣,对方言加注后陆续发表在《北京晨报》上颇获学界好评。1921年顾颉刚改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助教任《国学季刊》编委编点《辨伪丛刊》。同时常与胡适、钱玄同等人书信来往讨论古史、伪书、伪事等问题着手撰写“古史辨论文。这时顾颉刚也致力于《诗经》研究认为《诗经》中部分诗是徒歌的民谣先后撰成《汉儒的诗学和诗经的真相》、《歌谣的转变》、《诗经的厄运与幸运》、《从诗经中整理出歌谣的意见》等文章研究《诗经》的过程中在《通志·乐略》里读到郑樵论《琴操》的那段“杞梁之妻的话引起注意后又看到有关这个故事的材料便下决心对这个故事作一番深入的研究1922年顾颉刚为商务印书馆编纂中学历史教科书拟将《诗》、《书》等古籍中的上古史传说整理出来初孕“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学说认为古代的史实记载多由神话转化而成。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学术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1923年底,顾颉刚离开商务印书馆、回北大研究所,担任《歌谣》周刊编辑,专心从事民俗学、民间文艺研究,成为《歌谣》周刊的主要撰稿人。曾先后发表《郑樵对于诗词与故事的见解》、《东岳庙的七十二句》、《两个出殡的导子帐》、《各种方言标音实例(苏州音)》等文章。1924年,《吴歌甲集》在《歌谣》周刊连载,反响很大。同年底发表的《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一文惊动了中外学术界一时应者蜂起提供资料、书信讨论纷至沓来。顾颉刚决定就孟姜女故事作一系列专题论述他主编的九期“孟姜女专号将征集到的孟姜女故事资料和自己的研究文章陆续登出成为《歌谣》周刊所出专号中成绩最突出的一种。1925年4月顾颉刚等人到北京西效妙峰山进行社会民俗调查后发表《妙峰山的香气》等文章。“五卅”惨案顾颉刚为《京极》主编《救国特刊》。9月撰《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开头》。1926年初《吴歌甲集》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室出版。4月《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受到各界瞩目使顾颉刚成为史学界的核心人物。在所撰长序中顾颉刚备述自己治学因缘治学甘苦及治学方向。5月发表《孟姜女故事之历史系统》6月撰成《苏州的歌谣》。秋天赴厦门大学任国学院研究教授。年底泉州考察风俗撰成《泉州的土地神》。1927年初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比之以前对孟姜女故事的见解更加成熟体系更加完整使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在学术界的地位更加巩固了。4月广州中山大学后担任学校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中文部主任代理语言历史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等。年底与何思敬、钟敬文等创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创办《民间文艺》(后改名《民俗》周刊)顾颉刚撰写了发刊词。民俗学会还成立民俗物品陈列室派员到韶关、云南等地考察、搜集唱本等民间文艺资料创办民俗学传习班顾颉刚主讲“整理传说的方法又编辑出版民俗丛书。顾颉刚关于孟姜女故事的论著及其与师友的通信资料曾汇编成三册《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相继出版《妙峰山》和《苏粤的婚丧》〈与刘万章合作〉也出版了。

1928年3月顾颉刚赴岭南大学演讲《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阐述民俗研究的意义和目标。同时顾颉刚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丛书》的总编辑负责历史学和民俗学两类丛书的编纂。在中大期间顾颉刚还先后为刘万章《广州儿歌甲集》周振鹤《苏州风俗》、钱南扬《谜史》、谢云声《闽歌甲集》、陈元柱《台山歌谣集》、魏应麟《福州歌谣集》、吴藻汀《泉州民间传说》、姚逸之《湖南唱本提要》等书作序发表《天后》及《东莞城隍庙图》等文章。 

1929年5月,顾颉刚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又兼在北大上课,主编《燕京学报》。自到燕大后,顾颉刚专心于古史研究决定对旧系统的古史作出清理先后撰写了大批论文如《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现象制器的故事》、《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洪水之传说及治水之传说》等。治史过程中顾颉刚曾以很大的精力研究《尚书》发现其中《禹贡》等部分牵涉问题很多必须进行全面的历史地理研究才能搞清有关问题。这样顾颉刚于1933年在北大和燕大开设了“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1

顾颉刚绘制的商代地图
顾颉刚绘制的商代地图
934年初与谭其骧等人筹备组织禹贡学会,创办《禹贡》半月刊制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划书”为挽救民族危亡致力于边疆和民族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禹贡》刊物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地理、边疆和民族史研究的总汇培养了一代历史地理学人才并创立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同年顾颉刚将自己研究《尚书》的成果分辑为《尧典评论》、《尧典问题集》和《禹贡讨论集》等出版相继发表《五藏山经试探》、《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其中少部分与童书业合作〉。1935年初顾颉刚曾担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主编《史学集刊》;7月调查河北省古迹编纂《北平志》1936年5月当选为禹贡学会理事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主编《大众知识》。从1929年顾颉刚到燕京大学至抗战前夕他曾做过民间文艺研究1931年与吴立模合作写成《苏州唱本叙录》。1933年参加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三户书社〈后改为通信读物编刊社〉出版通俗读物宣传抗日。接着发表《鸣凤记中的吴歌》、《明俗曲琵琶调》、《王恩任拟歌谣》、《北平说书分类》、《滦州影戏》、《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等文章又点校冯梦龙《山歌》等。 

七七事变顾颉刚赴西北工作。9月甘肃“老百姓社”社长。编印《老百姓》旬刊。1938年春曾先后赴临洮、渭源、康乐、岷县等地考察。1938年10月顾颉刚到昆明任云南大学文史教授在《益世报》上辟办《边疆》周刊1939秋顾颉刚到成都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先后到郫县、双流、新津等地考察。1940年3月创办《责善》半月刊陆续发表《虞幕》、《乘龙》、《丽江禹迹》等《浪口村随笔》中的一些篇章。4月被聘为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会委员。1941年春赴重庆主编《文史杂志》。5月任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8月,任中央中文系和历史系教授兼出版部主任。冬北碚任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社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教授等职。1944年秋受聘齐鲁大学重任国学研究所主任同时考察大足合川等地该年与娄子匡主编《风物志集刊》。 

1945年任交通书局总编辑1946年主编《文讯》完成《晋文公》等著作。是年秋赴西北任兰州大学教席。1947年担任大中国图书局总编辑创办《民众周刊》完成《当代中国史学》等重要著作。1948年7月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兼复旦大学教授。1949年上海合众图书馆油印出版了他的《西北考察日记》、《上游集》、《浪口村随笔》等著作。秋,任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系教授兼主任,又兼震旦大学教授。

新中国时期编辑本段回目录

解放以后顾颉刚任上海市文管会委员、上海图书馆筹备委员、中国史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1951年任上海学院中文系教授1952年任复旦大学教授。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研究员担任《资治通鉴》总校。1955年开始标点《史记》。1956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7年发表《息壤考》。1958年任中

顾颉刚
顾颉刚
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1959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发表《禹贡注释》。1962年发表《尚书大浩今译》1963年出版《史林杂识初编》内含《蚩尤》、《颛顼》等篇。1965年冬因病到北京香山疗养院疗养。1971年开始担任“廿四史《清史稿》的总校工作1977年完成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发表《柳毅传说与遗迹》、《嫦娥故事的演变》、《〈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周公制礼的传说和〈周官〉一书的出现》、《〈尚书·甘誓〉校释译论》等论文。该年担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学术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民研会副主席等职。

50年代, 顾颉刚“到京8年,历史所如此不能相容, 而现在制度下又无法转职, 苦闷已极。 ”到了“文革”,顾颉刚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戴高帽,受批判,每天到历史所劳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才得以解脱,顾颉刚的后半生基本还在做学术工作。

1980年12月25日顾颉刚因病逝世。之后数年内遗稿《〈禹贡〉中的昆仑》、《酒泉昆仑说的由来及其评论作》、《〈山海经〉中的昆仑区》、《中国影戏略史及其现状》、《〈六月雪〉故事的演变》等陆续得到发表外顾颉刚尚有数百万字的笔记未曾面世。 

民俗学家编辑本段回目录

顾颉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他在史学界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作为民俗学家,鲜有提及,即使提到也是以史学的附属形式出现。这样给人造成的错觉就是他的民俗学研究处于边缘,实际上,他在民俗学领域独树一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外学者以及他个人都有适当的定位。傅彦长认为“顾先生研究古史著名,然而他的伟大在古史方面还是其次,而在研究民族的艺术文化方面,其伟大的力量,在现代中国我还没有见过第二个人可与他相比。他不怕辛苦,亲自到民间调查,用最热烈的同情心与最恳切的了解力来报告我们,使向来不受圣贤之徒所抬举的民众增高他们的地位,其功实在他所著的《古史辩》之上。”钟敬文先生晚年认为:自己的文章在成熟程度上,“还比不上顾先生在20年代中期所作的那篇《孟姜女故事研究》。”平冈武夫认为“即使说中国民俗学的研究是顾先生首创和培育起来的,恐怕也不过分。”顾颉刚自己则认为:“我对于民俗的理解力固然甚浅,但在向来没有人理会之中能够辟出这一条新路,实在就是无意中培养出来的一点成绩。”作为民俗学家的顾颉刚,他在民俗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研究和方法论两个领域。顾颉刚的民间文学研究顾颉刚的民俗学研究从民间文学着手,主要集中于吴歌、孟姜女故事以及神话三个方面。

吴歌研究:1918年,他因病休学在家,因《北大日刊》的影响,开始搜集“怡情适性”的歌谣。他的搜集工作只有八个月,连带搜集了谚语、方言方音,后来发表于《晨报》,得到“研究歌谣专家”称号。他的研究成果首先得到来自文学方面的称赞。胡适说:《吴歌甲集》“是独立的吴语文学的第一部”、“道地的方言文学”、“这部书的出世真可说是给中国文学又开一新纪元了。”但是顾颉刚则认为“我自己知道,我的研究文学的兴味远不及我的研究历史的兴味来得浓厚;我也不能在文学上有所主张,使得歌谣在文学的领土里占得它应有的地位:我只想把歌谣做我的历史研究的辅助。”这段话揭示了他不仅仅将歌谣当作文学来看待的学术眼光,尽管他说要将其作为历史研究的辅助材料,但是在他的研究中我们看不到历史学追求历史真实的学术脉络,能看到的是民俗学学理。他此书突出的成绩在于对歌谣结合吴地的地域文化(特别是民俗)进行阐释;标明歌谣适合的场所、参与者、具体的动作等;不同地域歌谣的变化;特别是它内容详实的附录———阐述了从题目的类型到《诗经》以来的争论,如《写歌杂记》中,对“撒帐”的阐释,从文献、实地资料得出“撒帐是邀取好口彩的把戏,完全是多子的祝祷”。在这种意义上来说

顾颉刚孟姜女的故事
孟姜女的故事
《吴歌甲级》“不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歌谣资料集,而是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的歌谣学著述了。像这样比较完善的民间文学整理本,不要说在解放前,就是在解放后也是不多见的”。

孟姜女故事研究:他关于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一篇文章是《孟姜女故事的转变》,这篇文章真正价值“不在言人之所不知言,而在言人之所不能言。”《歌谣》周刊上的孟姜女专号加速了他研究的深入,集大成就是他1927年1月发表于《现代评论二周年增刊》上《孟姜女故事研究》。这篇文章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孟姜女故事历史的传统”,从《左传》一直写到他那个时期,是纵向排列的历史脉络;第二部分是“地域的系统”,将八片地区内从山东到江苏所流传的有关孟姜女的传说作了交代;第三部分为“研究的结论”。顾氏在这篇文章中将“历史演进法”以及“地域传播”相结合,得出其演变与文化中心的变迁有关,并把“时势”与“风俗”看作是传说演变的内在动力。他这一研究成为“‘五四’运动后我国新学术(确切一点说,新民间文艺学)上的一颗明珠。”被认为是“中国民俗学形成的基石之一”、“至今仍有典范意义”。

神话研究:他的神话研究主要表现在: (一)为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构建做了一系列的基础工作。(二)将博杂的中国古代神话系统化。(三)揭示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历史化。[9]他所构建的神话学被学者称为“古史辩神话学”。他强调神话的演变,并且认为反映的时代越远,记录该神话文献的时代就越近。胡适总结顾氏神话研究的演变特征,将其概括为:“由简单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驯,由地方的(局部的)变为全面的,由神变为人,由神话变为史事。”

研究书目编辑本段回目录

《顾颉刚先生学述》 刘起釪 中华书局 1986年5月出版。 

《顾颉刚先生著述年谱》 郑树良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7年4月出版。 

《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 巴蜀书社 1990年4月。 

 1993年3月。 

顾颉刚
顾颉刚
《顾颉刚评传》顾潮、顾洪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5年11月。 

《顾颉刚学术思想评传》 刘俐娜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年9月 

《古史辨学说评论讨论集》 陈其泰、张京华 京华出版社 2001年2月

《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民族主义与取代中国传统方案的探索 》

《古史辨》——中国一次科学论战的结果 (德)吴素乐 

《顾颉刚最后三十年》 (德)吴素乐 

《顾颉刚与中国古代历史的考证》 (德)吴素乐 

《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 王泛森 台北允晨文化实业公司 1987年。 

《疑古思想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 彭明辉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1年9月。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国学网顾颉刚http://www.guoxue.com/master/gujiegang/gujiegang.htm

2.《顾颉刚年谱》 顾潮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顾颉刚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