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01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基督教
基督教
米利特
米利特
罗马教廷
罗马教廷
奥林波斯神系
奥林波斯神系
惠泽人志愿服务发展网
惠泽人志愿服务发展网
阳光助困网
阳光助困网
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
乌尔姆敏斯特大教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
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释迦牟尼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俗名悉达多,姓乔达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叫迦毗罗卫的地方(在今尼泊尔境内与印度交界的提拉科特)。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据中国佛教史料记载,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的孔子几乎是同时代人。他自幼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为寻求解脱之道而出家,经过6年修行,最终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睹明星悟道成佛。

目录

[显示全部]

万德洪名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Sakyamuni)
释迦牟尼佛 [净饭王太子,名为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全名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嗡牟尼牟尼玛哈牟那耶梭哈参阅《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

道源法师开示

文章来源:净土专页《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本师者,根本教师。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閦鞞佛(不动如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是释迦佛说出来的。设若释迦佛不说,我们连一尊佛,亦不会知道。因此,我们称念释迦佛名号时,特加“本师”二字,称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别尊重!我们对于本师的名义,尤应留心详记。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寂”是不着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着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着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兹再详解其义: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无智,二乘有智无悲,菩萨虽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极果圣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车(比喻)。这辆大白牛车,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悲轮,一个是智轮。释迦佛驾着这辆大白牛车,悲智二轮,一齐双运,普载一切众生,由凡夫地越过化城,直抵宝所。唯佛一人,悲智双运,究竟圆满,故号为能仁寂默。一切万法,悉皆含摄于悲智二法之中,故称为万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无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圆融故号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谛,寂默是真谛,真俗一如故号能仁寂默。广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于释迦牟尼四个字中,故称为万德洪名。

  宣化上人开示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的心来教化众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悲能拔苦。悲有三种:
一、爱见悲。爱,就是这种情爱的爱;见,就是看见了的这个见;悲,就是悲愍。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的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所谓亲,如果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有什么困苦、艰难,你可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这都叫爱见悲。可是和你远的呢?没有什么相干的人呢,你就见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为什么呢?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有这爱心,你才能有你这个悲。
还有,和你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呢,你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好像对一切的畜生,呀、呀、呀、呀、呀……,你不单对它没有一种爱见悲,而且还要吃它的肉!要把它的生命夺取了,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没有这种爱见悲了。人哪,幸而还不吃自己;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吃鸡鸭鱼呀,还没有人吃人。没有说是,人看见一个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杀了,吃他的肉,这还比豺狼虎豹好一点。可是这个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类。我们虽然没有自己吃自己,没有吃人,但是对于众生、对于畜生,可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
二、法缘悲。法是佛法的法,缘是十二因缘的缘,这是属于二乘的。二乘人,就不单有这个爱见悲,而且还有法缘悲。二乘人,他观一切的法都是从因缘生,但是「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因缘它自己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他就观这个法缘悲。所以他教化众生,而不着教化众生这个相,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二乘人有法缘悲。
三、同体悲。那么菩萨、佛的悲又不同了。菩萨和佛这种悲,就叫同体悲,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一个的,因为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众生都在佛的心性里头包容着。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因为我们这个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佛的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我们这个心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能仁,就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要是往宽广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是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种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 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一位佛叫这个名字,其它的佛就都不叫这么一个名字。 所以 「释迦牟尼」这四个字是别名,「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这是一个通称。

往昔因缘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佛陀出此浊世的因缘在《悲华经》、《大乘悲分陀利经》中有详细的记载 ,亦可参阅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在明末,藕益大师为广弘《悲华经》,曾作偈云:“此经若能长久住世,五浊恶世不难度尽!”《悲华经》记载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释迦世尊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为度脱五浊众生,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能忍,所修广大布施行,为三世诸佛中最为第一!娑婆国土每一寸尘土,无不是释迦牟尼佛苦行之处!以此善缘,令五浊众生,有机缘听闻到佛法。故而在《阿弥陀经》中记载“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经题‘悲华’,即‘慈悲的白莲华’之意,喻指释迦牟尼佛,以及如诸佛般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众生的大行愿者。
在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依于《大悲白莲华经》所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上以国王之躯、下凭畜生之身,为利益众生而发心、修持、牺牲等种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如果说当今大多数人,包括众多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他曾是印度王子、后出家求道并最终证悟成佛的层次上的话,这本广传则向世人全面、详细、系统地介绍世尊无数劫中六度万行之行迹,使大家对佛陀,多了一些感性认识与理性了解。

娑婆应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妙法莲华经》中记载: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释迦牟尼佛诞生于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为一生补处菩萨,住兜率天内院,以因缘成熟,而降生于迦毗罗卫国,以国王净饭王为父。王后摩诃摩耶为母,经典记载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经兰毗尼园,于无忧树下诞下太子悉达多。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浴佛日。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养育成人。太子天资聪颖,从小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虽然太子的贵族生活优裕而舒适的,但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于是生起出家求解脱的志愿与悲心。终于在十九岁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宫门,出家修道。
净饭王得知太子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伴随他。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来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尔后又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修习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脱。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仍未见道。后来体会到真正的修行是离开苦乐二边的中道修行,于是舍弃无谓的苦行,走过尼连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复了健康后。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意为觉者),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释迦牟尼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昔禅宗五祖为六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顿悟,即而说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详见一乘三乘)。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最初佛陀直畅本怀,宣演《华严经》二十一日,后因观机逗教,又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涅盘经》共八年,这是大会的宣讲,而对于个人特别的教化,不知说过无量数次。佛陀应才施教,点化迷萌,感化无量数人求皈受戒,改恶修善,得大解脱,乃至了悟无上菩提。 如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等,五人听后当即皈依了佛陀,成为最初的佛弟子。这次说法,佛教称为初转法轮。与此同时,度拜火教外道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以及令外道领袖舍利弗、目犍连皈信佛教。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各国国王,及王妃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也有低下阶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佛陀度阿那律、难陀、阿难陀诸王子出家,也不舍弃理发匠优波离、挑粪匠尼提。总而言之,佛陀的弘化是以慈摄众,以法领众,以智教众,以法养众。
 慈悲的佛陀对众生的爱护无微不至,所教化的对象,不分贵贱贫富、种族信仰一律平等,使得归依的弟子日渐增多,于是便有了僧伽(僧团)。一般认为,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陈如等五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贤圣不肖的分别。故而佛陀制定了戒律,并向大家说明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正是戒,维系了僧团的清净,个人遵照戒律而行,过着法制的生活,僧团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征,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中长养善心,长行梵行。
佛陀在度生的过程中,也受到外道迫害及各种的灾难。根据《佛说兴起行经》记载,佛陀历经孙陀利谤佛、战遮女系盆诬陷、奢弥跋谤佛,以及被木枪刺脚、被掷石出血、食马麦、受苦行、患头痛、患背痛、患骨节疼痛等十次灾难。其实佛陀的真身是法身,法身无有生灭,佛陀为了度众,才应现这些灾难,主要是为让众生明了业报不失,令生怖畏之心,不再留恋有为色身,而能断恶行善,获证永恒法身。
到了晚年佛陀仍然孜孜不倦,带着弟子四处行化传教,并开示弟子们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临入涅盘之际,仍然不舍任何众生,接受一位一百余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为最后的弟子。佛陀的即将入灭,虽然令弟子们悲痛不已,但是诚如佛陀的教言所说:“要佛陀永久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佛陀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不能违背法性。”佛陀开示弟子说:“如果你们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万年,于汝何用?如果你们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佛陀明示弟子不要伤心,因为天地万物有生就会有死,合会必然有别离,这是无常真理的定律。 佛陀最后针对阿难所提出的四个关键问题,开示弟子们在佛入灭后要以戒为师、以四念处安住、以默摈置之调伏恶人、在一切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令人起信。并再次叮咛弟子,要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悟处、说法处、涅盘处。最要紧的是,要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

分布舍利编辑本段回目录

佛陀入灭,遗体荼毗,留下舍利八斛四斗,被分成八份为摩羯陀王阿阇世、吠舍离的离车毗族、迦毗罗卫的释迦族、阿摩罗迦波的布利族、罗摩伽摩的俱利耶族、波伐的末罗族(南末罗国)、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和吠多底波的婆罗门分得,各建舍利塔供养。 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绝大多数舍利被散失、湮没、不幸中的万幸,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多唐代古物,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出土时,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着,高40.3毫米,重16.2克,其色略黄,稍有裂纹和斑点。据史料记载,唐时,该舍利“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痕,色白如雨稍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所记与实物吻合。

释迦净土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在佛经中有对十方佛刹的描述,与娑婆世界相比,十方佛刹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庄严,难道佛所成就的佛土有不净吗?
在《证契大乘经》:『尔时世尊现自佛土名无边阿僧祇功德宝盖不可思议庄严。其土广博。俱胝那由他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土。一一皆入无边阿僧祇功德宝盖不可思议庄严佛土王中。其佛土王。弥楼须弥摩诃弥楼及诸黑山。众流河海川阜堆险。土石凡砾粪污诸虫泥秽不净。地狱畜生阎魔鬼界。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与非人。及旧佛土庄严咸悉除去。地平如掌琉璃所成。』
《大般涅盘经》:『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无胜。彼土何故名曰无胜。其土所有严丽之事皆悉平等无有差别。犹如西方安乐世界。亦如东方满月世界。我于彼土出现于世。为化众生故。于此界阎浮提中现转法轮。非但我身独于此中现转法轮。一切诸佛亦于此中而转法轮。以是义故。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萨以誓愿故。当来之世令此世界清净庄严。以是义故。一切诸佛所有世界无不严净』

本师的佛土亦如十方诸佛般不可思议的庄严,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五浊恶世的世界呢?
  《维摩诘所说经》中有详细解释:『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我等众生,心垢深厚业垢深重,本性迷蒙以久,十方诸佛虽恒加持护念,但我等业重,无法与诸佛的净土相感应,更无法听闻佛法而行。如慈母唤子,痴子不闻。
释迦牟尼佛不忍我等长劫冥苦,发大誓愿秽土成佛,所以隐自净土而现秽土,慑受我等,以无量劫难行苦行,使我等有缘能以大罪业之身,得生有佛世界,遇佛闻法,种菩提因,行菩提行,从而踏上菩提正道,不退转路。非但释迦牟尼佛如此,贤劫千佛,一切诸佛,亦如此慈悲加护一切众生,以大誓愿慑受众生,令得解脱。
又〖觉林菩萨偈〗中说道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综合起来,答案便是我们常在经典中看到的一句话:
『欲净其土 先净其心 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
如何净心,《大势至菩萨 圆通章》中有妙法门,都摄六根,即是大家熟知的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涵盖了弥陀本愿海,十方诸佛,皆共护念,亦是万德洪名,度一切苦厄,能令众生入佛知见,乃至成佛。

如来十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或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愚钝了,就慢慢简略为十种名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而十名。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之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 [出佛说十号经]祖师所述经教。皆依此义而释。此十号义。若总略释之:

(一) 如来(梵tatha^gata ),音译多陀阿伽陀,则无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
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
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
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如来也。

(二) 应供(梵arhat ),音译阿罗诃,良福田。名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
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三) 正遍知(梵samyak -sam!buddha ),音译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明行足(梵vidya^ -caran!a-sam!panna ),具三明。名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
明行足。明即三明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
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梵sugata ),不还来。名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
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六)世间解(梵loka -vid ),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
  无上士(梵anuttara ),无与等。名无上士。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
世间解者。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也。
无上士者。谓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七)调御丈夫(梵purus!a -damya-sa^rathi ),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盘。
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梵语涅盘。华言严灭度。)

(八)天人师(梵s/a^sta^ deva-manus!ya^n!a^m! ),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
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 (梵buddha ),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 世尊(梵bhagavat ),具玆十德。名世间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

此外,诸经论中亦有仅列举十号者,即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诸说。
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

十大弟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大迦叶
大迦叶
佛陀弟子众多,声闻弟子中著名者有十人。
大迦叶

大迦叶

(佛陀的大弟子 《头陀第一》)。 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目连,四、须菩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侯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梵文:Dhuta 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的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指定弥勒菩萨於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接替他为「未来佛」的同时,令指定以大迦叶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侯罗)为「四大声闻」,继承佛陀的事业弘扬佛法并在将来辅佐未来的「弥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全部汇编整合完成由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富楼那诵「论」。这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於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目犍连

目连(神通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Mahamaudgalyagana的音译。或为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称。后被反佛教的婆罗门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释尊左边。相传其神通广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设盂兰盆供奉十方僧众,在他们的帮助下入地狱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节」。

富楼那

富楼那(说法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Purna的音译。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称,意译为满慈子。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先与朋友出家修苦行,释迦成道后,前往归依,善於分辨佛义,广宣法理,被称为「说法第一」。富楼那能因人施教,见一种人说一种法,在他的解说后人们都为之折服,从而皈依佛门。富楼那精进修持,不懈不怠,宣扬人生真理教化众生,在说法人当中最为第一。

释迦牟尼佛须菩提
须菩提
须菩提

须菩提(解空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译。或为须浮提、须扶提等,号称「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称。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裏化缘,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而大迦叶却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要给穷人集善的机会。后来佛陀知道后斥责他们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规,从此,和尚化缘不在择富挑贫。

舍利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鶖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於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侯罗

罗侯罗(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因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 当太子的佛陀因为有了儿子很欢喜,因为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不至因他的独子释迦牟尼出家而王室无后。佛陀就在儿子出世的第七天骑著白马出家了,从此,罗侯罗就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过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乡时,佛陀的妻子和罗侯罗没有去迎接佛陀,当耶输陀罗向罗侯罗说佛陀是他的父亲时,罗侯罗竟不认识。后佛陀对他的前妻说:「让你辛苦了,当然我是有负予你的,但我为众生而牺牲,请你为我欢喜。」佛陀又为罗侯罗剃度,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罗侯罗十五岁。 罗侯罗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

阿难陀
  
阿难陀(多闻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於西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侍。

优婆离

优婆离(持律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Upali的音译,或称为优波离。意译为无灭。出身与古印度的低下层,是奴隶、杂工,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原为一名理发师,是佛陀做太子时的宫中理发师,后和萨迦的王子一起跟随佛陀出家。因持律精严,从来不犯一点小错,佛陀命他持长僧团的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的一生,是在处理僧团的纠纷。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请问戒律中度过的,堪称为戒律权威。佛灭后第一结集由优婆离诵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Aniruddha的音译,意译为无灭。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后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随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称。虽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却是个盲人,《楞严经》说他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个畜生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门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跟谁都合得来,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他认为:道是从少欲、知足、寂静、正念、正定、精进、正慧、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

迦旃延(议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为梵语Katyayana的音译,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学术研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
有关释迦牟尼佛生平的史料中,除了佛教经典的记载以外,还有文物资料。近代,印度和其他国家的考古学家、佛学家根据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以及印度保存的不完整史料,在佛陀的诞生、成道、初转法轮、涅审处等陆续发掘出一些古建筑的遗址和文物,并以此证明了佛陀是一个历史性的人物。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吠陀时期著名的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即汉译“甘蔗王”的后裔,迦毗罗卫(劫比罗伐窣堵)国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迦毗罗卫是释迦族集居的小城,位于喜马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附近,当时是拘萨罗国的属国。在4世纪法显游历印度时,这个国家已日见衰落。19世纪末,考古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个藏有遗骨的石壶,上面刻有公元前数世纪流行的婆罗谜文字,意为释迦族供奉的佛骨。另外,在迦毗罗卫发现有阿育王巡幸时所建的石刻,从而证实了它大概的地理位置,以后尼泊尔政府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
 
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年,由于古印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各国所传和学者研究,一般都是从佛教本身的史籍去考证,并从卒年推算的。因此说法不一,竟有60种之多。最早一说和最晚一说之间,相距达数百年。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传佛教国家,一般认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624年,卒于公元前544年,并以此为依据,在1956~1957年举行纪念释迦牟尼涅盘2500周年的盛大活动。西方学者根据南传史料,对佛灭年代有公元前489、 487、486、484、483、482、478、477诸说;日本宇井伯寿根据北传史料,从阿育王即位年代公元前271年上溯116年,推定为公元前466生、386年卒。中村元又据阿育王即位年为公元前286年,推定佛陀的生卒年为公元前463~前383年。中国近代学者依南齐僧伽跋陀罗所译《善见律毗婆沙》师资相传的“众圣点记”,即释迦牟尼逝世的当年,优波离结集律藏,并在是年七月十五日,在书后记下一点,以后每年添加一点,至南齐永明七年(489),共计得975点。由此上推,则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说也为日本、印度等国的佛教学者所采用。中国藏传佛教 格鲁派,又传有公元前1041年生、前961年灭之说。

释迦牟尼雕像编辑本段回目录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玉雕像
释迦牟尼玉雕像
【释迦牟尼玉雕像】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6厘米HEIGHT 26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释迦牟尼面相方圆,眼睑低垂,俯视众生。双足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座中央。螺髻,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画细腻。双手持火焰宝珠,宝珠中间开龛造像。身后有碧玉的舟形背光,背光左右各浮雕一条龙。背后的顶部浮雕一只葫芦,上面刻有“大吉”两字。整尊佛像雕工精细,是清代内地玉雕工艺的佳作之一。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玉雕像
铜铸释迦牟尼像
【铜铸释迦牟尼像】 

像高螺髻,眉间有白毫,低眉信目,尖鼻,大耳,著袒右肩袈裟,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结跏趺坐于仰覆莲座上。座后刻铭云:“出家释子智威睐丁男仲仁贵仲仁智仲仁寿信眷杨氏单奇一家善眷等发心铸释迦佛一家南无诸佛加被星天护持此世来生福报无尽岁次丙子至元二年八月望日谨题。”

元代金铜佛像具纪年者比较少,此像具有典型的“梵式”造像特征,是研究元代佛教造像的珍贵资料。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http://www.nuona.com/zjxz/bhj/index1.htm 
 2.http://post.baidu.com/f?kz=288769573
 3.http://post.baidu.com/f?kz=153008685
 4.http://zhihai.heshang.net/Soft/fxzl/fszj/200710/1334.html
 5.http://www.zhibeifw.com/book/bailianhual/main.htm
 6.《释迦牟尼佛传》 星云大师 著
 7.《释迦牟尼佛广传》 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释迦牟尼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