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45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茶油
茶油
表情
表情
移民蚂蚁
移民蚂蚁
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
木质部发生
木质部发生
木质瘤
木质瘤
木质光敏素
木质光敏素
木薄壁组织束
木薄壁组织束
木聚素
木聚素
木糖型抗坏血酸
木糖型抗坏血酸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肿头龙
肿头龙
肿头龙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可超过4米,头顶肿大,好像长着一个巨瘤,用两条粗壮的后腿走路,是鸟脚类恐龙的一种。脸部与口部饰以角质或骨质突起的棘状物或肿瘤;而头颅背部覆以突起的构,头骨顶部出奇的肿厚、隆起,厚度达25厘米。由于头骨肿厚,头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闭了。肿头龙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内陆平原和沙漠中。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
恐龙名称:肿头龙
拉丁文名:pachycephalosaurus
恐龙体长:4.5米
恐龙体重:1.5吨
恐龙食物:树的叶和芽,灌木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北美、英格兰、亚洲
辨认要决:头颅为厚达23厘米厚的骨板覆概
恐龙种类:鸟臀目·肿头龙类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
肿头龙拉丁文意即“山丘状头壳的恐龙” 它的头颅为厚达23厘米厚的板覆概。像个小山丘,这个小山丘可能有利于抵御或者在求偶仪式中为博得最可爱雌性欢欣而在雄性之间彼此撞头竞争,就像今日的山羊一般。这种恐龙脸部与口部饰以角质或骨质突起的棘状物或肿瘤;而头颅背部覆以突起的构造。有一些钉状突起长达13厘米,体长约4.5米。肿头龙头骨厚达到25厘米,肿头龙的颅骨后面有一个突出的骨质棚,厚度约25厘米,形状像保龄球。肿头龙的颈部短而厚实,前肢短而后肢长,身躯不太大,坚硬的骨质尾巴由肌腱固定,可能十分沉重。
真是名副其实。

肿头龙类在白垩纪早期演化出来,一直生存到白垩纪末。它们是一类奇特的鸟脚类恐龙,以加厚的头盖骨为特征,头呈圆穹状。在恐龙中有不少类别的动物具有各不相同的头饰,但一般来说头盖骨的厚度与它们的身体大小成比例。相对而言,肉食性恐龙的头骨较厚,植食性恐龙的头骨较薄,比如长脖子的马门溪龙体长虽然超过了20米,但其头盖骨的厚度也不过1厘米多。只有肿头龙类恐龙是例外,个体虽然不大,但头骨却异常肿厚,古今动物中没有能与其相比的。这类动物最著名的成员就是肿头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体长4.5米,头骨顶部出奇的肿厚、隆起,厚度达25厘米。由于头骨肿厚,头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闭了,使其变成了一个结实的锤子。

我们把肿头龙加厚的头骨看成是一种适于抵撞的结构,并推测这样的动物具有像现代绵羊或山羊一样的社会习性,即过着群体的生活,其肿厚的头是在以头抵撞头的方式来角逐群体首领的习性中渐渐发展起来的。当然这样的厚头也可作为防御敌害的武器,面对肉食动物的袭击,埋头冲将上去,进犯者也无计可施,大多只好悻悻离去。若是依靠群体的力量,把入侵者团团围住,严阵以待,那被包围的肉食恐龙反而会成为“瓮中之鳖”,随时有被撞死的危险。

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雄性肿头龙以互相碰撞头部来争夺伴侣,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重达数吨的肿头龙以全力互撞,恐怕会导致脑震荡而死亡!你见到过两只大头山羊格斗的场面吗?它们都部立起来,相互隔开一段距离,然后往前一冲,两个头就撞到一起了,严格地说,是它们的大角就撞到一起了。

肿头龙科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化石
肿头龙科是恐龙是一类奇特的鸟脚类中小型恐龙。它们的头盖骨异常肿厚,并扩大成了一个突出的圆顶,头颅极其坚硬。它们的典型代表是肿头龙。肿头龙科恐龙的种类比较多,除肿头龙外,还冥河龙、倾头龙、剑角龙、平头龙、小头龙等,共有10多种。肿头龙类是缘头龙类中的另一支系,它的拉丁文原意是有厚的头盖骨的爬行动物。人们对这一大类恐龙的认识至少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最早发现的是它的牙齿化石,后来才陆续找到头骨等化石。肿头龙的头骨出奇地肿厚,形似屋顶,头骨的高度可达25厘米,而且突出部分是实心的。科学家按照头骨的高低把它们分成两个科,即高的肿头龙科与平头龙科。最早的肿头龙类是在英国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但它不是这两个科恐龙的祖先。这两个科的恐龙在这一时期已分道扬镳,人们至今还未发现它们的共同祖先。现在已发现的肿头龙科的化石至少有十五个属,平头龙科却只有一个属。它们生活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肿头龙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内陆平原和沙漠中。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化石的形成,这可能是肿头龙化石较少的主要原因。

具有高的穹隆状头骨的恐龙属于肿头龙科。这个科可以肿头属的成员为代表。它们头骨上的颞颥孔已经闭塞,没有开口处,这就增加了头骨的重量,并使它更加坚固。由于头骨上前后骨骼的愈合和加厚,头骨的穹隆体增高了。但它们的脑容量并未增加,头顶上也没有坑坑洼洼的不平。目前已发现的肿头龙属恐龙至少有十一个种,其中最大的是一种称为“巨人”的恐龙,叫格氏肿头龙。它体形庞大,一般身长可达8米,而其他的肿头龙类最大的也不过3米,说它是肿头龙类中的“巨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鼻子上以及头骨两侧长着大小不等的棘刺、骨质瘤以及疙瘩

在肿头龙属中最有名的,要数在北美发现的剑角龙了。剑角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属于素食性恐龙。它一般身长2.5米,高1.5米,头骨有25厘米长,6厘米厚。又厚又圆的头盖骨,几乎把它的眼睛和脖子都给盖上了。它的头盖骨是自卫的武器,在受到攻击、走投无路时,它会突然用头拼命向来犯之敌撞去,使对方遭受重创。剑角龙的身体结构很符合这种撞击的力学要求,比如它的头可以自如地前倾;前肢短、后肢长,可以使它动作灵活;长长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骨盆上的耻骨长而低,骨盆上方有六至八块互相愈合的脊椎,有骨腱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既加强了冲力,又起到了减少震动的作用;它的头与脊柱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角度,战斗时身体绷成一条直线,头稍向下倾,有利于冲刺。最重要的是,当它们以头相撞时,肿厚的实心头骨像安全帽那样,能减少震动的强度,以免脑震荡。此外,剑角龙有带锯齿的锐利牙齿,可以帮它撕碎和切断食物。剑角龙是成群结队地生活的,由决斗中获胜的雄性成员充当首领。作为首领,它不仅统帅整个群体,而且拥有与群体中雌性恐龙交配的权利,这是动物保存优良种系的自然选择。

生存年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化石
肿头龙(CretaceousPeriod,Cretaceous)生存在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白垩纪(Cretaceusperiod)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上、新生界之下。白垩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垩层,1822年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将其命名为白垩系。

早白垩世仍以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和松柏类为主,真蕨类仍然繁盛。从早白垩世晚期兴起的被子植物到晚白垩世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统治地位。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代表符号为“K”。白垩纪时南方古大陆继续解体,北方古大陆不断上升,气候变冷,季节性变化明显。本纪初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以后逐步发展。菊石和恐龙、翼龙、鱼龙、蛇颈龙等则由繁盛逐步趋于绝灭,哺乳类和鸟类成为新兴的动物类群。

习性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头骨
1974年,一具保存极好的肿头龙的头骨在蒙古被发现。它长着一颗球茎形的大脑袋,边上是一圈疙疙瘩瘩的隆起线,看上去像一只小型的肿头龙。肿头龙可能进食树叶和水果,而且像它的亲缘动物一样结群生活。它还具有另一个家族特征:尾巴的后部有一簇骨状的腱,可以使尾巴保持僵硬。

肿头龙喜欢过群体生活。成年雄性个体通过撞头确定群体的领袖。在繁殖季节,它们也可能以这种方式决出胜负,胜者与雌性个体交配。不过肿头龙的厚头部并不能帮助它抵抗掠食者的袭击,它有敏锐的嗅觉和视觉,当发现敌人时,会快速逃离。

肿头龙的食物
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定肿头龙到底吃些什么食物,因为与同时代的鸭嘴龙类恐龙和鱼龙类恐龙类不同的是,肿头龙的牙齿比较锐利,但小而有脊。这样的牙齿不能够嚼烂纤维丰富的坚韧植物。所以肿头龙的食谱上可能包括了这样一些食物种类,如植物种子、果实和柔软的叶子等,甚至当时的昆虫也可能是它的食物之一。

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
肿头龙鼎盛在晚白垩世,这类恐龙的头骨厚实而坚固,特别是头顶向外隆起,其头骨的厚度可达25厘米,头的周围和鼻尖上布满了骨质小瘤。牙齿虽然锐利,但其摄取的食物却是植物的叶子和种子。这种奇异的恐龙到底何时出现在地球上的呢?

最近,俄罗斯与德国的古生物学家在跨于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与塔吉克等国的费尔干纳盆地中侏罗世地层发现了一具恐龙化石。经初步的研究,古生物学家断定这具化石是肿头龙类恐龙的一种,而且它是肿头龙类中最古老的品种,把肿头龙类的生存史扩充了1000万至2000万年。

化石的研究者,俄罗斯科学院动物学研究所艾威恩纳教授团队在最新一期的《古生物学报》杂志上发表了这具肿头龙的研究报告,论文指出这具肿头龙的牙齿化石与先前的同类恐龙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艾威恩纳教授将这个新发现确立为新属新种,命名为齿饰费尔干纳头龙(Ferganocephaleadenticulatum),属名说明化石的产地,其种名“adenticulatum”表明偶然发现的牙齿化石:容易丢失的齿状装饰。

恐龙中的“铁头族”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胀头龙
实际上,到了距今1亿年至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恐龙王国已经进入了它的黄昏期。可是就在这临近结尾的时候,恐龙大家族中又演化出了许许多多奇特的类群,这些新出场的“演员”们把恐龙世界的最后一幕上演得分外地辉煌。

胀头龙
肿头龙类就是这些新出场的“演员”中非常独特的一群。它们区别于其它恐龙类群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头顶上的骨骼异常的肿胀曾厚,因此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很可能像山羊一样,雄性之间靠经常性的以头相撞,胜利者就可以在群体中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发现于蒙古高原的胀头龙就是肿头龙类最早的代表之一。

胀头龙的标本只有一块残破的头骨,但是这块仅仅只有不到13厘米高的头骨其顶部的厚度却达到了10厘米!这么奇特的头骨只可能属于肿头龙类的,它的功能大概只能是为了抗拒彼此猛烈对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以使脑子和头部的其它器官不至于受到损伤。科学家推测,胀头龙身长2米,体重不到50公斤,在肿头龙家族中属于小型种类。

胀头龙生活在8千万年前的蒙古高原上。它们的栖息地是一种干燥,甚至在某些时候还有些沙漠化的环境。发现于同一时期的植物化石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它们都是一些耐旱的类型。不过,今天蒙古高原上的戈壁滩比恐龙生活的那个时代更加干旱。这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有更多来自海洋的水蒸气能够到达那里形成降雨,因此那时戈壁的气候比现在更为湿润,在雨季时节可以形成许多浅浅的池塘或湖泊。

灭绝编辑本段回目录

肿头龙
肿头龙
古生物学家的研究业已证明,恐龙是由距今2亿多年前三叠纪晚期较进步的槽齿目爬行动物演化产生的,经历了大约1.5亿年的演变,于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全部灭绝了,在差不多整个中生代期间,恐龙的分布十分广泛。除南极之外,有所有的大陆上都有它们的踪迹。在中生代的陆生动物中,它们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在较长时间内主宰了中生代的陆生动物界。因此,有人称中生代是恐龙时代。

在中生代曾经是显赫一时的恐龙,到了中生代结束时,全部灭绝了。这是为什么?已有许多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提出了多种假说。有人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于超新星的爆炸和强烈的宇宙射线照射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由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诱发了气候、生态和环境的灾变,尘埃长时期遮天蔽日,植物因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衰退,恐龙因缺乏食物而大批死亡,还有人认为,是由于当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出现了异常,导致恐龙蛋发生病变,不能正常孵化,影响了恐龙的繁衍。最近,一些英国科学家指出,恐龙的灭绝在中生代结束之前的若干万年就已经开始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推测下降了100米),大陆面积相应扩大,气候愈加干旱,植物的生产量减少,这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而小行星撞击地球对于恐龙的灭绝来说,只是起了最后一击的作用。看起来,这些假说都有一定根据,都有一些道理,但对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恐龙灭绝问题,都还不能作出圆满的解释。

肿头龙
肿头龙化石
在中生代结束时,除恐龙灭绝之外,还有一些动物类群灭绝,如能在空中飞翔的翼龙,海洋中生活的沧龙、鱼龙、蛇颈龙,以及一些其他门类的动物。可是,也有许多动物类群比较顺利地度过了中生代结束时的这一危机时期,进入到了新生代,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譬如,现今生存的蛇、蜥蜴、龟鳖和鳄类就是由其中生代时的祖先经过世代相传留下来的后裔,哺乳动物在由中生代进入新生代后还发展成在新生代占据主导地位的动物类群。由此可以看出,发生在中生代结束时的生态系统巨变事件是比较复杂的。这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巨变,肯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环境的因素,也有生物自身的因素。如果摘开生物因素,就不可能说明在中生代结束时为什么一些动物类群灭绝了,而另一些动物类群却幸免于难,比较顺利地进入了新生代。所谓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那些在进化过程中特化较多的古老动物类群与那些特化较少的新生类群相比,比较难以适应环境污染剧烈变化。实际上,在中生代结束时走向灭绝的动物类群。多数是比较特化的,譬如,恐龙中的甲龙、角龙、肿头龙等。有一些动物,尽管没有明显特化,但因食物链中断了而不能继续生存。譬如,恐龙中肉食性恐龙的灭绝就与素食性恐龙的灭绝有关。尽管迄今对恐龙灭绝的原因还没有获得圆满解释,但我们相信,只要从生物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距离解开恐龙灭绝之谜之日就为期不远了。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肿头龙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