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594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21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数字油田
数字油田
大数据颠覆银行信贷业
大数据颠覆银行信贷业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忍者方块
忍者方块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寂寞物联网
寂寞物联网
实体物联网
实体物联网
物联网成都样本
物联网成都样本
思科物联网信息图
思科物联网信息图
车联网
车联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解读央视公益广告中的【“智慧地球”】编辑本段回目录

两千余年前,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还有什么能够撬动地球?IBM的答案是智慧的系统。

(图)智慧地球智慧地球

近期IBM提出了新的全球战略——Smarter Planet即“智慧地球”。这个宏大的战略将如何影响世界,将怎样改写产业格局,在中国IBM又将如何切入?本报经多方采访,试图为读者揭开这些谜底。

2月11日在上海召开的2009年CIO领导力交流大会上,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彭明盛作了《智慧的地球》的主题演讲。“这是我听到他所作的最认真、最有激情的一次演讲。”IBM大中华区CTO、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在会后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此感慨,“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这个战略代表了我们的使命感,对企业对社会的使命感。”

“智慧的地球”,这个IBM全球新战略自去年年底由彭明盛提出以来,正在整个IBM内部自上而下地学习、破题与落实当中。而在中国,新战略的执行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毋庸置疑,IBM内部正在进行着一次变革,进行着一次巨型战舰为转变航向而进行的重新武装。

IT能改变什么

IBM的使命来自对当前世界总体形势与趋势的透视。“当前的金融海啸、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安全等问题,迫使我们去审视过去。”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表示。

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电网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另一项研究发现,仅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一年内轿车在寻找停车位过程中的车程加起来就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同时还消耗了4.7万加仑汽油,排放了730吨二氧化碳。有分析师认为,当前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部分原因,是因为银行现有的系统无法处理抵押债权证券化、融资和交易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银行无法得知管理风险。

那么,面对眼前的种种问题与危机,IT能否有所作为?信息系统能否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食品安全?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只能说明你的思维还太保守!

据估计,到2010年,全球每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晶体管,各种各样的感应科技也开始被嵌入到汽车、家电等设备以及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中。而且,到2011年,全球将拥有20亿个互联网用户、40 亿个移动电话用户。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系统都可以通过数字来量化和互联的情况。”钱大群表示。

那么,IT的作用是否到此为止,或者还能有多大作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人们可以应用大规模计算机集群以及云计算技术去加工、建模、预测和分析海量数据,从而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从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从而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智慧的交通、智慧的电网、智慧的医疗随之而来。

IBM“智慧的地球”新战略就是看到了这个深刻的技术趋势而产生的。它不仅仅是IBM的企业战略,更是解决当下很多问题的系统方法论。

揭开“智慧的地球”的面纱

“我们可以部署能够帮助消费者实时监控其电力消耗及其成本的技术,让他们更容易地降低电费。而且,通过向公用事业运营商提供任意给定时刻极度细粒化的电力使用方式视图,我们能够让他们精细地把供需匹配起来。”李实恭向记者如此描述智慧的能源系统,“此外,一旦电网实现了智能化,就可以更容易地使再生能源入网。智能电网还能够在服务中断时提供更强的恢复和响应能力,使得供应商能够及早处理系统面临的压力,不至于演变为故障。”

这只是“智慧的地球”战略中的一个系统,IBM还规划了诸如智慧的交通、气候、医疗保健、水治理、零售、食品等各种系统。IBM认为,目前每个人、公司、组织、城市、国家、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都正在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力。

“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形成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你可以将它视为一个日益整合的、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 万亿个设备和每天100万亿次的交互。”彭明盛认为,这些智慧的系统应该具有5个特征:“跨越完全不同的行业的全部系统的集成和管理,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模式的下一代分析,资源和能源的优化,可灵活地支持新流程、业务模式和应用的智慧IT基础设施,以及超越防火墙的全球一体化协作。”

(图)彭明盛布道“智慧的地球”彭明盛布道“智慧的地球”

四个方面落实

一个庞大的公司推行一个庞大的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战略能否有效落实。

IBM将“智慧的地球”战略分解为四个关键问题进行解答。钱大群解释说:“第一,New Intelligence(新锐洞察)。面对无数个信息孤岛式的爆炸性的数据增长,我们需要获得全新的洞察力,利用来源不同的数据获取丰富、实时的信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第二,Smart Work(智慧运作)。我们需要开发和设计新的业务流程,形成在灵活、动态流程支持下的智能运作,实现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第三,Dynamic Infrastructure(动态架构)。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可以降低成本,具有智能化和安全特性,并与业务环境同样灵活的动态基础设施。第四,Green & Beyond(绿色未来)。我们需要采取行动解决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IBM为这四个方面都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而每个方面都可运用于不同的行业。以智慧运作为例,IBM将其分解为三方面的内容:灵敏的业务模式、互联互通的客户网络和动态业务流程。IBM通过CBMSOMA(业务模式创新服务)、Lotus合作软件和服务、智能SOA和SOA解决方案服务、WebSphere Business Events、企业架构产品和服务等众多方案来实现上面所提到的三个内容。智慧运作已经运用到媒体、零售等行业,如北京燕莎已经通过整合动态供应链和ERP来增强竞争力。

2月9日,IBM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服务和产品,用以帮助用户建立新的更加动态的架构。此次发布或升级的产品包括重复数据删除软件、XIV存储系统、DS8000全盘加密技术等。值得一提的是,IBM还升级了Tivoli管理软件。

另外,IBM还推出了为七个行业定制的服务管理行业解决方案。这七个行业包括公用设施、石油、化工、电信、银行、电子、制造行业。

对此次产品发布,赛迪顾问软件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仓剑认为,IBM正在为实现真正的智能而努力,这是在原有产品和技术上的深化,而没有推出突破性的产品。李实恭也表示,新战略并不会带来技术上的实质改变,也不是一种可以销售的商品。他强调,“智慧的地球”应作为一种概念、一种系统思考的方法。

新战略酝酿于金融危机前

“有分析认为,IBM在近期推出此战略,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IBM的这个新战略酝酿已久。”李实恭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2000年前后,我们就开始考虑可感知、可度量及互联互通的设备到底能带来什么影响。然后,我们又跟我们全球的客户进行交流,发现这确实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价值。从那时候起,我们就决定要正式使用它。”

IBM的公司财报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问题。IBM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每股收益达到3.28美元,同比上涨了17%;2008年IBM全年营业收入为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每股收益达8.93美元,同比上涨了24%。可见,IBM的业务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IBM迫于经营压力而进行战略转型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此外,IBM在技术方面已为新战略作了充分的储备。“IBM的计算能力更强了,去年5月我们推出了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IBM在云计算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已经在全球建造了10多个云计算中心。此外,我们还拥有先进的建模与分析优化、流计算能力。”李实恭透露。

值得关注的是,IBM将在2月24日于北京召开的IBM论坛2009上更加详细地诠释“智慧的地球“新战略。届时针对这个战略,IBM(中国)各部门将陆续公布围绕这个战略的2009年的新策略。我们将逐渐窥得IBM这个全球企业新战略推行与落实的全貌,看到IBM在经济困境下如何帮助企业开拓创新。

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解读“智慧的地球”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的现实。我们正在迈入全球一体化和智慧的经济、社会和地球的时代。
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都很重视全球一体化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含义,这当然事出有因。自由贸易协定、互联网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缩小”和“扁平化”了。

  但是,一件最终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更大影响的事情值得我们注意。这就是,世界不仅正变得更小、更扁平,而且“更智慧”。

  我指的不只是知识经济,甚或在发展中国家有成千上万的人正在获得进入全球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教育和技能的事实。我的意思是说世界运转的方式——即,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实体商品的支持系统和流程;需要提供的服务;从人和金钱到石油、水和运动的电子等所有的一切;以及数十亿人的工作和生活。


  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这不只是一个比喻。就晶体管数量而言,到2010年,全球每个人将平均占有10亿个,每个晶体管约耗资十万分之一美分。据估计,到2011年将有20亿人上网。同时,联网对象——亦即构成“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正在迈向1万亿大关。

  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量2007年突破33亿大关,也就是说,全球平均每两个人就拥有一部移动电话。更重要的是,据预测今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将会达到10亿之多。到2010年,全球生产的射频标识 (RFID) 数量可望达到300亿个,产品、护照、建筑物甚至动物身上都将带有射频标识。盘旋在绕地轨道上的数百个卫星每天产生数百万兆字节 (TB) 的数据量。其中,美国的“轨道碳实验室”号(Orbiting Carbon Laboratory) 卫星用于测量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确定其源头。

  世界的智慧化也不只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pervasive connectivity)。大规模计算机集群首次具备了用于处理、建模、预测和分析任何工作负载和任务的经济可行性。今年,IBM的走鹃超级计算机(Roadrunner)突破了每秒一千万亿次 (petaflop/s) 的运算速度屏障。走鹃超级计算机使用的芯片与消费者所玩的游戏机用的芯片并无二致,并且采用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

  作为一种连接和提供具有强大、大规模可扩展后端系统的庞大最终用户设备、传感器和致动器阵列的方法,“云计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快速开发新型应用并将其部署为网络服务。

  基本计算模式在过去二十年中已经发生了变化。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模式已被目前基于开放性、网络、高新技术以及数字智能与工作和生活相融合的新模式所取代。

  这一切都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的现实。有如此之多的技术和网络服务可供使用且成本如此之低,还有什么产品不能安装智能技术呢?还有什么服务不能向客户、市民、学生或患者提供呢?还有什么是不能连接的?还有什么信息不能被挖掘,以获取洞察力呢?

  答案是,你——或你的竞争对手——将会做以上提到的所有事情。你会去做是因为你能够做。实际上,我们都会去做,因为我们必须这样做。

智慧能源:

  据美国能源部的研究结果,由于电网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为此,美国得克萨斯州、丹麦、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公共事业公司正在建设新型数字式电网,以便对能源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迅速地修复供电故障,而且有助于他们更“智慧”地获取和分配电力。消费者也能够加强他们对能源消耗的掌控——每户最多可减少25%的能源花费——而且“智慧能源”管理还能够改善可靠性、服务、效率乃至法令透明度。另外还有可能合并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风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太阳能等——以提供对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涉及所有能源形式的端到端洞察力。

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

  即使是十年前设计和部署的最先进系统也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现实。当前美国次贷危机的部分原因就在于,银行的现有系统无法处理随着抵押债权证券化、融资和交易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致使银行无法得知和管理其风险敞口。他们对市场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失去了洞察力,因为这些事情是实时发生的而且复杂性过于巨大。幸运的是,“智慧金融系统”有可能成为现实——例如近期每天交易额达 10 万亿美元的全球货币市场系统。

智慧交通系统:

  按时间(42亿小时)和燃油(29亿加仑)浪费计算,美国的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80亿美元。据一个公共交通倡议组织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纽约市一些街道上45%的交通量来自在街区间往返的人流。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在一年当中,仅在洛杉矶市一个小商业区内,轿车在寻找停车位时的车程加起来就相当于38次环球旅行的路程,同时消耗47,000加仑汽油,排放730吨二氧化碳。相比之下,斯德哥尔摩的新智能收费系统使交通量减少了22%,排放物减少了12-40%,而且每天搭乘公交系统的人数增加了40,000人。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零售系统:

  市场研究公司 Yankee Group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 4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 3.5%。

食品系统:

  据联合国统计,单是在美国,食品商和消费者每年浪费的食品价值就高达 400 亿美元。另外,还有被环保主义者用“食物里程”(food miles) 来表示的供应链效率低下。在艾奥瓦州,普通胡萝卜来自 1600 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利亚州,土豆来自 1200 英里之外的爱达荷州,而牛肩胛肉则来自 600 英里之外的科罗拉多州。

      而且困难不只是食品供应,还包括保鲜。美国 2007 年共报告了17,883 例食物源性感染病例,而医疗保健专家认为这只不过是实际感染病例数量的 1%。

货运系统:

      在全球货运业,主观臆测式决策、超额存货和不得已的价格减让都是难以消除的痼疾。没有什么地方比堆满空集装箱的世界港口更能说明这一点的了。据估计,在北美地区,总港口吞吐量中的 20-22% 为空集装箱。

医疗保健系统:

      有许多人因为我们医疗保健系统的现状而受到伤害和死亡。在美国,据估计电子医疗记录每年可帮助防止 100,000 人因为医疗失误而死亡。

气候系统:

      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2004 年的一份报告,从 1980 年到 2003 年,由于气候相关灾难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总计达 1 万亿美元。而同一时期新兴市场上的相关保险业务仅覆盖气候相关灾难总损失的 4%。高收入国家的情况相对好一些,达到 40%。但仍有 5000 亿美元以上的损失不在保险范围之内。

石油和天然气领域:

      目前世界上现有油井的产量仅占可采储量的 20-30%。钻一口新井花费巨大,但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适当提升已有油井的生产力,其增加的总和也会给生产商带来巨大利润并使消费者获得油价降低的好处。但这是一项信息密集型的任务,仅一个油田或天然气田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即在1 百万兆字节 (TB) 左右。

幸运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已有解决方案:

  采用智慧油田技术,油田工作者能够对采率、馏分、压力、声学和温度数据进行分析以优化油泵性能和油井生产力;使用历史趋势来预测一口井何时会“水淹”(water out);以及从一个中心位置对更多油井进行远程管理。

  丹麦国家电子医疗保健 (Danish National e-Health) 门户网站向医生提供对其患者的健康历史和记录的即时访问。该新系统使相关行政管理成本下降到仅占总花费的 1.3%(美国为 31%),使丹麦的医疗失误率保持世界最低水平 (0.2%),患者满意率 94%,为欧洲最高水平。而且,通过使用超级计算能力来预测病毒的基因突变,还有望在疾病甚至流行病发生和蔓延之前就“看见”和预防之。

  在北欧地区率先使用的一种食品跟踪解决方案采用射频标识 (RFID) 技术对肉禽产品从农场到供应链、再到超级市场货架进行全程跟踪。

  · 目前也有可能在方圆1-2公里范围内进行局部的高精度天气预报。这些技术经商业化后已应用于若干城市地区,其中包括纽约市、芝加哥、堪萨斯城、亚特兰大、巴尔的摩/华盛顿和迈阿密/劳德代尔堡。

智慧水系统:

      最后,我们看一下也许是最纯粹的全球动态系统:水的流动。全球水用量自1900年以来增加了六倍,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目前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半数人口没有充足的卫生条件。联合国的最近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口患有与水有关的疾病。根据一些估计数字,为使作物产量翻番以满足到2025年时全球食物需求,全球每年的灌溉用水量还需要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约30%。

  换言之,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将复杂的自然系统转化为复杂的商业和社会系统——一个我们为了发展乃至生存而必须加以妥善管理的系统,在此过程中,水的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个供水管理系统日益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一个较早行动的例子,全球大河合作项目 (Great Rivers Partnership) 正在使用一个新的计算机建模框架来模拟全球河流流域的状态,以帮助制定有关保护自然环境和造福当地社区的政策和管理决策。

  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博思艾伦 (Booz Allen) 的研究表明,在未来 25 年内对全球的城市供水、供电和交通系统进行现代化,需要投入 41 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约等于 2006 年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市值。为了跟上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大幅加快行动速度和大力利用“智识”技术。

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我们应该感谢“扁平的世界”。全球能够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不仅仅因为开放,还因为整合——这等于说全球经济和社会正在成为一个由众多复杂系统构成的超复杂系统——包括我们如何购买、销售、制造和营销;如何发现和调用石油、水、货物、电子产品和我们自己;以及如何与自然打交道。

  这种情况听上去可能使人畏惧,但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希望。复杂与单纯的混乱是非常不同的。随着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一体化,一但跨过这个门槛成为统一的系统,我们就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这并不是说未来世界“可以预测”或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世界的运转方式将逐渐易于为我们所理解,并受到我们的影响,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找到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过去,我们可以预见这种理解世界运行机制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无法实现它。因为世界运行的所有系统都是模拟式的。我们为此尽了最大努力,做了大量猜测,同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能源。例如,即使在今天,数据中心的设备利用率也只有 6-10%。个人电脑的情况则更糟。

  因此,如果你认为我是将自己所在的行业和技术看作世界运行普遍规则的例外,是不正确的。一度曾代表先进技术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型(C/S架构)现在已经悄无声息。实际情况是,利用 15 年前的信息技术,你甚至没有机会去解决我前面描述的问题。在 2005 年时也不可能,当时的技术过于昂贵,过于依赖硬件连线而且利用率太低,分散部件太多,数据中心太小,还缺乏能源和管理相关的专门知识。

  幸运的是,新的技术现实使巨大的进步成为可能。新出现的计算模型远比先前的模型更具有“智慧”:互联网、基于开放标准和数量庞大的客户端设备(异构系统和应用不再是一个阻碍);强大的后台系统——不仅具有史无前例的计算速度,更有高级分析、建模和虚拟化功能。新的计算模型基于一种新的应用模式——软件是组件化、动态配置和作为网络服务提供的,而不是与服务器进行硬连接。我们可以整合来自众多渠道的数据并以新的方式对之进行分析——不只揭示新模式,而且在行业流程中根据这些模式做出反应。

迄今为止,我们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前者的特点是钢筋混凝土和电缆,后者是比特、芯片和带宽。现在,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合为统一的智慧全球基础设施。

  实际上,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这个词似乎有一点过时。它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公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发生(经济工作、生产工作、社会工作乃至个人工作)。你可以将它视为一个日益整合的,由无数系统构成的全球性系统——包含60亿人、成千上万个应用、1万亿个设备及其之间每天的100万亿次交互。

  随着这些系统变得更加“智慧”,它们将逐渐展现出某些完全不同的特征:

  全部系统的集成和管理,跨越完全不同的行业和活动类型;

  下一代分析——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模式;

  资源和能源优化——实现“环保”效益只是开端。我们将把它延伸到人体能量学和时间应用的层面;

  智慧IT基础设施——灵活地支持新流程、业务模式和应用,并以新的方式提供IT服务;

  “超越防火墙”的全球一体化的协作,适合各种规模的组织机构,并能够实时运行。

  一个重要问题是,一项举措、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社会是否会例证这些特征。

      所有领导者都需要自问:我们是想要一个普通机场……还是一个智慧机场?一个普通银行……还是一个智慧银行?一条普通高速公路……还是一条智慧高速公路?一个普通供应链……还是一个智慧供应链?一种普通商业模式……还是一种智慧商业模式?一个普通城市……还是一个智慧城市?

智慧的地球

  构建这种一元系统的技术现在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但实际上,技术是比较容易的部分。更困难的是企业、政府、学校、团体和个人为了利用这个系统而必须进行的调整——也就是改变他们业务流程和工作形式,他们与外界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业务模式,甚至他们的文化和行为。

  此种“智慧管理”目前尚未在任何商学院进行教授。它非常不同于先前时代的管理方法。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基于创新的日程表;培养一种欢迎和包容“群体智慧”以及广泛社会生态系统的组织文化和流程;以及能够进行持续调整和不断发展的新技能。它要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架构——例如从“跨国”公司转型成为我们称之为“全球整合企业”的新模式。智慧管理还要求较之于过去而言,在规模上大得多的、更加多元化的、更加社会性的、更迅速的和更少预测性的协作方式。

  我们是要把握这个机遇,还是被动地面对这一新的现实?它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储蓄方式?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授方式?改变我们运输和旅行方式?改变我们的能源管理方式?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智慧的地球将对人类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人们对于行为如何影响生活有一种模糊、带有轶事特点的感觉。我们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做出了或大或小的大量决定。但是,能够帮助个人更加明智地安排生活的系统和技术正在不断涌现:社会网络使人们能够管理在空间和时间上相隔很远的人际关系;汽车会向你展示如何实现加速度,也有相应的行为会告诉你如何缩短“汽油里程”;医疗数据开始向患者提供实际信息、关联营养、锻炼和习惯(如吸烟和饮酒)建议,以控制特定健康问题;在金融服务方面,个人正在获得更多的洞察力,以了解其行为和外部事件如何影响其净资产。我们正在事事都依赖于信息——使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大部分都是非常小的)决定,从而改进我们的生活,并在总体上极大地改善我们对资源(包括金钱、能源、水、专业知识和时间)利用。

从个人转向政治,智慧的地球将会如何改变地缘政治现实和我们统治自己的方式呢?越来越多的领导人和学者在对相关问题上的思考不谋而合。例如,“软实力”的概念现在已发展成为“智慧实力”(smart power) 的概念。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 (Joseph Nye) 教授和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 (Richard Armitage) 在他们给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撰写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这一概念。“智慧实力既非硬实力,亦非软实力,而是硬实体和软实体的巧妙结合。”我的观点是,“智慧的地球”将明显有助于增加政府和公民社会获得此类智慧实力的可能性,至少与它在IT和商业方面的作用一样大。

  最后,智慧的地球的潜力超越了人类智慧或机器智能,进入了自然王国——地球的生态系统,甚至我们自己的身体。同样,这也并非比喻或幻想。在越来越多的高级研究中心,科学家正在探索难以想象的微观前沿领域——纳米技术。

  想象一下比今天最小的装置还小100,000倍的医疗装置——嵌入在我们的身体中并监视着我们的健康,存储有关我们生命功能的记录,或释放药物。想象一下能够重新生成整个器官,或利用身体本身的能量转换机制来向嵌入装置或假肢提供能量的纳米级组织。现在,想象一下将同一功能应用于地球的“身体”——即地球的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这并不是将我们有限的人类智慧强加于自然,更不是有关失控的人造机械人或“灰雾”(grey goo) 的反面乌托邦幻想。相反,这是在发挥人体组织和和地球固有的“智慧”。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我们现在需要的能力关乎如何在这个非常新的全球环境中生活以及与之共同发展。因为一个智慧的地球并不是指一个技术化的地球。与使之成为可能的技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公共政策、管理体制、能力、政治智慧和远见要能够保障它的安全、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被一些人称作“地球工程”的事业的潜力是巨大的,它使我们能够开始致力于向来被视为绝对和难以掌控的人类生活条件方面的工作。但是技术只是智慧的地球的一个方面。

未来总是不确定的。我们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索新纪元的黎明前夕,有许多事情有待被发现和理解——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到生物化学,再到数学和分析学。正如我前面所说,我们正在亲眼目睹的发展现实,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更加令人生畏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未来十年和更长时间内应当如何投资、合作、转变我们的组织架构或管理我们自身?

  但是我想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的,那就是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和“智慧”。我们正在迈入全球一体化和智慧的经济、社会和地球的时代。问题是,面对这一现实的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要认识到,智慧的地球的潜能不会自动释放出来。如果没有领导力,没有在商业(及公司)、政府(及特定机关和官员)、大学(及各学科的学者)、社区(及其中的公民)方面的重大变化——对他们自身取了新式的领导力,这是不会发生的。我认为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智慧”的脚步,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如此。

  就我自己来说,我愿意在这个目前已初具雏形的新世界中生活和工作。我相信我们能够建成这样一个新世界——前提是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并和一起思考智慧的地球的未来可能性。

IBM:塔尖大规模编辑本段回目录

  按照市场金字塔模型,立足金字塔尖尽管拥有诱人的高利润,却很难兼具规模效应。然而,站在IT市场塔顶的IBM,如今却又一次打破常规—其自2008年底高调推出的“智慧地球”愿景,正在掀起新一轮IT企业战略变革的序幕。

  文·朱琼

(图)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地球

  按照IBM的定义,“智慧地球”包括三个维度:第一,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第二,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上述基础上,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将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企业因此获得更智能的洞察。

  根据设想,在“智慧地球”时代,IT将变成让地球智慧运转的隐性能动工具,弥漫于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中。因此,在这样的时代,IBM希望自己能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智慧运转的每个角落,成为人类地球生存不可或缺的因素。“你可能在选择某种服务时,直接找到IBM;或者在一些看似自然产生的服务背后,了解到提供支撑的力量也来源于IBM。”说出这番畅想的,是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

  尽管李实恭在眼下还无法对“智慧地球”的未来影响力进行测算和估量,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却是,在推动“智慧地球”的过程中,IBM又一次充当了市场的引领者。

  放大市场

  实际上,“智慧地球”不是IBM追求规模化的起点。早在1996年IBM提出“电子商务”时,它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朝着既要保持市场高端地位、又要追求规模的方向努力。而所谓追求规模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放大市场。

  在外界眼中,从提出“电子商务”,到“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再到此次的“智慧地球”,IBM一直在IT界打高端概念牌。然而,IBM大中国区董事长周伟却认为,这是IBM在改变传统的做事方式。“过去很多时候IBM是后来居上,在对手提出新技术后实现赶超。”然而,这种模式的生命力在“摩尔定律”遭遇IT创新,从而带来行业颠覆之日起就难以为继了。IBM曾经因为固守硬件优势而错失市场变化的机会,并因此遭遇1994年巨亏80亿美元、随后3年累计亏损160亿美元的惨痛教训。所以,“IBM必须改变战略,实现超前,通过创新去创造市场并带动整个产业”。

  这种风格的改变,简而言之就是放大市场。看看IBM实现超前的路径:先捕捉市场趋势,在内部做好技术和运营模式上的准备,然后向外宣布概念,设法引起行业和客户的广泛关注并激发他们潜在或朦胧的需求意识,在获得这些来自一线应用厂商的共同需求后,聚焦性地进行相关研究并在第一时间推出满足需求的产品。同时,IBM概念的“广播”效应也会为它吸引来大批客户。显然,与之前拿着产品向客户推销相比,这种模式既能强化IBM在客户中的引领者形象,又能让它们获得更大的市场规模。

  伴随着IT产业的发展变化,从1996年至今,IBM先后推出过3个概念。而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的逐渐扩大,则让IBM在市场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在“电子商务”和“随需应变”时代,IBM主要关注用户应用IT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体验;而从“智慧地球”开始,它将融入用户所在领域的业务智能化应用。显然,这种“无处不在”的支撑需求,将让IBM获得更大规模、更纵深的业务。

  在此前提下,开放合作是IBM放大市场的不二法则。实际在所涉及的市场上,并非所有东西都是IBM的强项,特别是非IT领域的行业资源和技术。正如IBM全球战略计划部负责人所说,“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都看到,创新需要众多在更细微层面上具有专长的成员来参与。”因此,为了打造一个涉及面广大的生态体系,IBM采用了包括资本在内的诸多手段,吸引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就连一向自成体系的IBM研究部门,也早在几年前就合作引入了跨学科研究。比如,2008年2月,IBM与沙特阿拉伯合资成立研究院,利用IBM的纳米技术进行联合太阳能与海水淡化的研究。此外,IBM中国研究院也在与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联合研发。

  “这个改变在‘智慧地球’推出几个月来表现尤为明显。现在客户主动要求我们研究部门参与研发。”在李实恭看来,这种研发模式对IBM落实愿景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比如,他们曾经根据有限的市场信息判断某类高端技术可能会在3~5年后发挥作用,但是,通过最近与合作伙伴的充分接触,他们发现那类技术在当前就为整个世界所需要。为此,他们重新调整了研发资源,加速相关研究。

  值得思考的是,和IBM同期看到市场发展机会的其他企业并不少,但为什么唯独IBM在利用机会放大市场上所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究其原因,有专家就认为,这得益于IBM所采取的开放合作商业发展思路与当今世界扁平化的趋势相契合。在论述这一趋势时,《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强调说:“开始于21世纪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等级制度正遭到来自社会底层的挑战,或者正从自上而下的关系变成更为平等合作的关系。”显然,基于这样的发展趋势,任何垄断模式都不可能持久,只有合作共生。而合作必须根植于开放。

  当然,李实恭也承认,开放意味着要有很多弹性,有很多可变通的地方,因此需要企业针对变化有很好的管理能力。譬如,如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做得不好,企业就没有办法跟合作伙伴共同分享研究并进一步合作应用。“IBM 100年的企业历练和60年的研究探索,让我们具备了这种管理变化的能力。”

  控盘能力

  不仅把市场放大,而且还要在里面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后一种掌控市场的能力主要来源于IBM以咨询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首先以咨询服务获得客户的认可,然后把IBM生态体系中的相应产品打包成解决方案销售给客户。

  1996年,IBM全球服务部的组织形式开始独立运行。伴随着服务业务的诞生,IBM也从原来直接向客户推销产品转为服务导向的营销。这种服务型商业模式不仅帮助IBM从衰败中起死回生并恢复王者地位,还让它们成功摆脱了最近一轮的经济危机。2008年,当不少企业都出现生存危机甚至破产时,IBM却获得了历史上最好业绩,全年收入为1 03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利润增长超过18%。

  这种“要利润,更要规模”的商业模式,看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在IBM却被证明为成功的关键。而在“智慧地球”阶段,IBM关于服务对象、内容等方面将有所提升—此前,IBM的服务影响力面向的是企业CIO,内容则围绕IT应用;而今后,其将设法影响到CEO层面,借此向他们传递关于产业链整合、企业全球化等智慧运营方面的建议。

  尽管IBM是一家美国公司,但“全球整合企业”(GIE)却成为了它近两年来最有效的市场通行证。目前,IBM有60%的员工、57.87%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它们的全球支付中心在上海、全球采购中心在深圳、财务中心在吉隆坡、人力资源中心在马尼拉……经过这样的全球整合,IBM实现了“全球化”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它们的采购中心由300个缩减为3个,因此节约了250多亿美元的成本。而全球整合的平台也让研发更加便利高效。比如,他们针对中国所做的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项目研究,就集结了全球资源组成全球研发团队。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从智慧地球的思路出发,研究中国问题,不仅考虑属地需求,而要与全球状况联系起来。”李实恭认为,这样做出来的方案,递交给客户后,会为客户增加全球化的能力。当然,客观上也会加速IBM“智慧地球”概念的落实。

  IBM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其服务部门的研究样板,而研究部门则是整个企业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先行者。譬如,当IBM在市场上向客户展示自己的GIE成果时,研究部门已经在实践GIE的下一步动作。

  针对如何在属地获得有效信息、如何把信息翻译成GIE平台共用语言,如何利用散布在GIE平台上的全球资源共同合作这些问题,李实恭表示,目前即使解决一个中国内地的问题,其也不用调集远在欧美的团队成员来到中国—后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参与中国项目的研究,而到现场拾取问题和需求的任务,就由没有语言、文化障碍的本地团队去完成。最终,这些能力会以服务的形式陆续递交到客户手中。而当客户实现全球化、智能化后,IBM的价值也随之放大。李实恭认为,“这是IBM最好的规模化发展模式。”

从“电子商务”到“智慧地球”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电子商务”到“智慧地球”,理念的背后是IBM不断向高利润领域转型的轨迹。

文/李云杰

(图)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地球

“下一个大未来是什么?”2008年初的一天,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问IBM一个高级副总裁JonIwata。彭明盛继续追问:“是不是云计算?”Jon Iwata表示疑问:“云计算……这个概念太窄了点吧?”一个月后,他们再次碰头讨论时,忽然有人插嘴道:“智慧的地球(SmartPlanet),这个概念够大了吧?”彭明盛兴奋地说:“YES!”

这是坊间流传的一个IBM如何炮制“智慧的地球”营销理念的版本。实际上,IBM内部设有专门的团队来研究和探讨未来市场需求和趋势,每隔一段时期,就会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形成理念。1995年的“电子商务(e-business)”、2002年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on demand)”都是如此。

其实,人们更关心的是,IBM到底想要从“智慧的地球”那里得到什么商业利益。

开拓新利润高地

2008年11月初,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主题演讲。

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智慧的地球”要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统一成智慧基础设施。如彭明盛所言,传统上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是分离的。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现在,两者合二为一的时候到了。

这不得不让人起疑:按照彭明盛所言,智慧的地球是将实体的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合二为一,这是否意味着IBM又要把商业触角大幅度地延伸至公共设施机构领域?金融和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已经非常成熟,IBM牢牢占据了这两个行业的市场主动权,像水利、交通、电力等行业的信息化与金融和电信相比还处于“拓荒”阶段,而其市场规模却丝毫不亚于这两个行业。

根据最新公布的季报,IBM2008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在大部分公司都受到经济危机冲击时,IBM利润增长仍超过预期,实属罕见。然而,IBM硬件部门收入出现大幅下滑。在发布财报时,彭明盛表示,IBM继续向行业中利润更加丰厚的领域转移。

利润更加丰厚的领域就在眼前,这就是那些不“智慧”的实体基础设施。然而另一端,即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足以“智慧”。第一,高科技使用越来越普遍,到2010年,平均每人将使用10亿根晶体管;截止到2009年年底,全球将拥有大约40亿个移动电话用户;在未来两年内,全球将生产300亿个无线电频率标签编号……。第二,全世界将很快拥有20亿网民,互联网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第三,所有的事物都变得智能。现在计算模式使我们的系统、流程和基础结构更高效、更多产,反应更快。

IBM已经具备了相关技术能力和积累。2007年6月,IBM启动了“绿色创新工程”(Project BigGreen);2007年11月,IBM推出“蓝云”(BlueCloud)计划。此后,IBM在全球各地兴建云计算中心;2008年11月,IBM 发布全新云计算咨询及实施服务,等等。

然而,要从医疗、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掏钱,并非易事。在这些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思维和体制上的障碍。这不仅需要理念去开路,更需要重构全新的产业生态链,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坦承:“比如,你要解决一个水污染问题的时候,水污染的上游说我做了,下游说我不管,或者下游做了上游不管都没有办法,只有在一起共同协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IBM已经推出了很多相关方案,也在进行各种不同的试验和试点。就中国市场来看,在一两年前,IBM就已经开始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对医疗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研究,如在北京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试点项目中,IBM提供新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将区域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整合。

应对经济危机,被IBM看做是推销“智慧的地球”的有利时机。彭明盛认为:金融危机使世界充分认识到了全球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带来的危险。不是只有政界领导才须承担变革使命。事实上,各企业或机构的负责人各自都有机会去改变世界运转的方式。现在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救市的刺激方案,其中很大部分钱会投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这和“智慧的地球”理念正好相吻合。

IBM希望通过“智慧的地球”理念去主动影响政府的投资决策,近期彭明盛频繁出访华盛顿和各国首都,推销“智慧的地球”。彭明盛向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建议:智慧基础架构是目前创造新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在未来几年内,如果每年在宽带网络、智慧的医疗和智慧电网方面投入300亿美元,那么每年可以产生100万就业机会。2月11日,彭明盛访问了上海,在参加IBM第三届全球CIO领导力交流大会后,他拜见了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建议上海市打造“智慧的城市”。

战略转型轨迹

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到现在的“智慧的地球”,如果你仔细研究这几个理念,你会发现IBM每推出一个新理念,都会相应地开启新一轮的战略转型。

1993年,郭士纳临危受命担任IBM首席执行官。1994年,在他对华尔街的一个分析家小组做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展示了IBM未来的网络化战略构想,并强调IBM要在郭士纳所谓的“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中充当领导者。1995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时,IBM提出“电子商务”战略理念。

在推动电子商务兴起的过程中,与大部分企业提供硬件产品或软件产品不同,IBM所能提供的“电子商务”是包含硬件、软件的信息架构构建和企业流程改造——这个以网络为中心的模式不同于卖硬件的价格拼比,也不同于软件的版本升级,它的内涵是替客户建置信息架构、企业流程的重新改造,以便企业能够通过网络,更方便而有效率地做生意。这个理念将IBM全盘转向“IT服务”。1996,IBM历经1991到1993年高达80亿美元的亏损后,奇迹般地恢复春天,一举实现了77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60亿美元的利润。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IBM从产品厂商逐渐转型为IT服务提供商。

2002年初,IBM现任CEO彭明盛上任。当时,正值互联网泡沫破灭,IT走下神坛,引发了业界对IT价值的重新思考。2003年5月,《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尼古拉斯·卡尔的文章——《IT不再重要》,一度引发了轩然大波,该作者认为,只有当IT变成一种基础性技术、成为一种普通的资源时,它才能为大多数企业所应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最大化。

在IT面临新的转折时期,IBM又适时地推出了“电子商务随需应变”——重点在“随需应变”。当客户开始捂着钱包说:环境不好,我不买IT设施了!而IBM则巧妙地说:没关系,我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服务,你可以像用水用电一样需要多少买多少。围绕“随需应变”理念,IBM从收购普华永道、剥离PC业务,同时收购无数软件公司,加速“变软”,全面转向服务,力求通过打包齐全的软件产品,向客户提供从战略咨询到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

如果说“电子商务”让IBM从硬件转型到以提供偏硬件的IT服务,那么,“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则使IBM转型为以咨询和软件为主导的更高利润率的服务领域。此时的IBM已经跨出IT领域——不仅可以提供IT服务解决方案,也能提供商业和战略咨询。

在提出“智慧的地球”以前,IBM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为智慧的企业。如两年前,IBM转型成为一个全球整合的公司:对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如把人力资源中心搬到菲律宾,将财务中心设在马来西亚,采购中心从纽约搬到了深圳,内部充分利用Web2.0技术提高员工协作和创新能力。据IBM的CIO MarkHennessy介绍,IBM在自身的核心业务流程、供应链等中应用了“智慧的地球”相关的技术,使得IBM节省了40亿美元。IBM正在以自身的实践为样板,帮助很多企业向“智慧的企业”转变。如IBM大中华区咨询团队正在帮助华为、海尔、长虹、上海电力等企业实施“智慧的企业”改造计划。

IBM之所以有效避过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利润的高增长,恰恰得益于几年前开始的先行战略调整:目前服务收入超过一半,利润贡献部门来自软件和服务部门。

然而,IBM身处一个高价值的服务领域,它的定位和它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造成的“高成本”,也决定了IBM再也无法在价格厮杀和成本比拼的“红海”中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停地转型,让自己更早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踏准步点,不断向高价值领域迁移。“智慧的地球”理念的推出则开启了IBM新一轮的战略转型。

如果说在“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时期,IBM的客户主要是企业,那么,在“智慧的地球”时期,IBM的客户将扩展到企业、机构、政府乃至整个地球——这正是IBM“智慧的地球”理念的野心所在。

相比以前实施的“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战略,“智慧的地球”战略跨度更多,挑战也更大。“智慧的地球”能引领IBM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