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61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宋子文
宋子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刘春
刘春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
韦拔群
韦拔群
肖朝贵
肖朝贵
苏士亮
苏士亮
苏支前
苏支前
海凤阁
海凤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1935年,为了突破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由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多拉”炮。

 

 

 

 

目录

[显示全部]

开发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处心积虑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炮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炮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克虏伯兵工厂在接受任务后,对当时所有的野战火炮、铁道炮、要塞炮进行研究后认为,现有武器无法达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径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毁马其诺防线。1936年3月,希特勒亲自视察了兵工厂,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炮。

 

技术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炮弹
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军需部长斯佩尔出席的验收仪式,它被700万马可被军方购买,以工程师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匿称“多拉”。它的炮管长达32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53米,高12米,全重1488吨。“大多拉”除了在身管长度和射程不如“巴黎大炮”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炮弹也大得惊人,其中榴弹丸重4.81。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部的弹丸则重达7.1吨,内装200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公里以外厚度为850毫米的混凝土墙。

不过,由于个头太大,“大多拉”的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实战能力。仅就运输而言,需要首先把各部件卸下来分别装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车皮。而且,由于炮身过宽,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要专门铺设特制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需要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门巨炮,就需要大约1500人整整忙活3个星期。

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炮弹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为了把火炮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视吊装底座,然后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高矗的巨炮十分雄伟壮观。

战场实践编辑本段回目录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1942年夏天,苏德之战进入最紧张的阶段,德国第11集团军包围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重镇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久攻不下。这座城市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曾经顽强阻挡了英法联军的多次攻击,德军指挥官曼施泰因将军一筹莫展。德国最高统帅部了解曼施泰因的处境,为了尽早夺取这座苏联重要的港口城市,希特勒命令将重型武器调往前线,支援攻城战斗。这种武器就是纳粹德国所制造的最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800毫米列车炮。

这种超级武器原本是用来对付马其诺防线的,但是德国装甲部队在西线迅速取胜后,它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希特勒正好拿它来对付苏联人。

为了把火炮顺利运送到克里米亚前线,德国人特地设计了三辆车厢编组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由于沿途的桥梁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队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巡警警犬在周围10公里范围内日夜巡逻。一旦发现有苏军飞机轰炸,立即由化学兵施放烟幕掩护。参加指挥、操作、警卫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弹也是骇人听闻,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高爆弹重4.8吨,推进燃料重约1.8吨到2吨。

当时,驻守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决心进行持久防御,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地下弹药库,其中弹药库是动员数千军民经过长期苦战建造起来的。为了防御敌机轰炸或炮火袭击,弹药库建在地下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里面储藏了大量武器弹药。不过,它仍然没有抵抗住“多拉”列车炮的轰击,弹药库被直接命中后摧毁,连锁爆炸导致近千名苏军伤亡,可是当时苏联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武器造成这次灾难的。有人分析是德国JU—87轰炸机扔下了巨型炸弹,有的说是德国间谍蓄意破坏。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在清理建筑废墟时发现有个直径特别大的弹坑,苏联人才意识到是德军使用超重型火炮发射的巨型炮弹击中弹药库,引起链式反应弹药爆炸,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建筑。

1942年8月中旬,这种大炮被运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也无法改变德军遭到惨败的命运,为免被缴获,超级武器又被匆匆运回。1944年华沙起义时,“多拉”列车炮又会同一些巨型臼炮对起义者进行了无情的镇压,将华沙全城夷为平地。1945年4月,德国人为免它被缴获,将“多拉”拆毁,盟国军队缴获了这门巨炮的一些部件,并在德国希尔雷本靶场发现过一根炮管和几发炮弹。

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炮成为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盟军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生。

技术参数编辑本段回目录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口径: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长:约43m

炮高:12m

系统全重:1350吨

最大仰角:53℃

有效射程:40km

炮弹重:7.1吨(穿甲弹) 4.8吨(高爆弹) 1.8-2.0吨(推进燃料)

炮弹射速: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高爆弹)

射程:28-47公里

制造厂商:克虏伯

列车炮简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铁路是工业化时代的第一种大规模陆上运输系统,在自走载具(汽车、战车)用公路网发展成熟前,是陆地上最有效的重型火炮运输系统﹔但是因为由于铁路的高度依赖性,所以拥有当时最可怕的陆上武装的武装列车使用弹性不佳,如果要增加它的机动能力和使用弹性,第一步改善只有从密集化、沿伸铁路网络开始下手,但是如此仍无法完全克服这一项先天性的障碍。早期的武装列车(仅有為数还算不少的轻武器当固定武装)演变成后来的列车炮,因为武装开始使用火炮,打击的范围及威力都大幅提升了不少,随著时间的进步,列车炮的口径随著一步步加大、炮弹种类也随着增多,破坏力的扩增也不言可喻地暴涨,使得列车炮只要较少的数量、即可控制以往需要大量炮兵阵地才能控制的广阔地区,让武装列车的战略地位跃升至另一个新的境界,可是武装列车依赖铁路网络的缺点依旧无甚改变。在列车炮的发展过程之中,大多数是由海军战斗用船舰的大口径主炮改装而成,有些甚至於只将舰炮拆下、直接装在列车载具之上,但无论如何这些改装成列车炮的火炮都远超过一般陆军的火炮,重量也比一般火炮重得多!必须装置在特殊设计的铁路载具、炮架之上,少部份甚至于需要以强化的铁轨设施配合;在经过如此繁复的改装,以及精密的规划设计其它配套的装备,让列车炮成為比绝大部份火砲都还要优异地重型火炮系统。列车炮虽然极为庞大,可是经由一番精心的设计,配合绵密且适用的铁路网络,仍旧能够快速移动,成为火力无匹、拥有一定地强大机动力的超级武器。

工业革命于18世纪于欧洲如火如荼地展开,十七世纪末已经有粗糙简陋的蒸汽机问世,但是一直都有著热效率不高的问题,直到瓦特(Watt.James)于1784年(十八世纪末)改良出高效率的蒸汽机之后,才开启机械横流的时代。过了十几年,刚进入十八世纪初,才出现所谓的「马车铁路」-由马匹拉着轨道上的台车前进,「马车铁路」在英国普遍地出现,虽然同时期同在英国的杜来比锡有发明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轨道台车于1804年,但是它的速度比一般成年人的快步走速度还比不上,遑论更有效率的运输(这台车空间几乎都被蒸汽机佔去)﹔再过十年,到了1814年在英国矿场从事机械维修的史蒂芬生先生,也因为杜来比锡的影响,在一次英国政府举办的公开徵求蒸汽机车设计竞赛中,以他发明在矿场赞助下研发的「波尔加号」蒸汽火车为蓝本,推出火箭号(Rocket)而赢得比赛,然后各国即以火箭号为基础下,高速发展轨道运输。过没多久,1825年9月27日英国出现了第一条实用化的铁路(之前与1814年的铁路只能用在工业区之间的联系,尚无法做有效率的工作),仅仅28年后(1853年)英国就推出了武装列车,这些武装列车跟后来的列车炮族群虽然有很深厚、且不可分割的血缘关係,但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為武装列车只有步枪手枪等固定武装或配备在车上的轻武器,攻击力量非常薄弱,基本用途也仅止于运输重要物质(如:金钱、贵重物资等)。

1895年,3~4月间,美国南北战争末期,于南方联邦首府里其蒙(Richmond)攻防战中,北方军将一门320mm口径的巨型铸铁迫炮装载在强化过的铁路载具上,获得相当不错的战绩,正式将超兵器始祖-列车炮的历史揭开序幕。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都以英国的武装列车为基础,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自制研发的列车炮,这些列车砲被列强国家大量使用,甚至于俄国红色革命时期,红军与白俄罗斯都拿列车炮互轰;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為了预先防御德国日后可能的攻击,建筑了马其诺防线(MaginotLine.,也布署了大量的列车炮,如M1870/84、M1890、M1895、M1917、M1920等等,甚至是520mm的超级列车大砲,让法国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列车炮王国,但是在德国入侵后,都被德国捕获,最后用来充当大西洋长城的岸防炮。英国也在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加强列车砲的火力,为了抵御德国以海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多佛海峡,甚至有超越当时海军任何火炮口径的列车炮出现,英国史上最巨大的列车炮─18英吋/457mm的18-inchMarkI列车炮,英国为了它成立于1943年11月成立『超级砲兵团(SuperHeavyArtilleryRegiment)』,但是它们不论大小与否,都被戈林的空军压制而无法参与多少战争。德国的列车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佔领区的海岸线极为深长,為了确保它们的安全,也佈署不少的列车砲以防卫这些领域,某些列车炮如著名的多拉(Dora)、还支援打击东部战线,甚至是执行反游击的任务。

19世纪初,美国及欧洲列强的优良且绵密的铁路网络已经渐渐成形,非常有利于列车炮的发展,其中法国的列车炮发展的最完整,甚至能外销到美国,美国和英国虽然拥有的列车炮不论是种类或数量都不在少数,但是由于这些庞大的怪物动辙两、三百吨以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及载具能将他们运过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峡,所以将它们部署于机动海防单位中,因为它们与其它岸防武器相比火力大小及射程长短都优秀得多,所以担任与现今岸防飞弹相同的任务型态,至始至终几乎都『躺在』岸防掩体的巨大碉堡中沉眠。英、美两国的列车炮打从制造伊始,绝大部份时间都处于备役的状态,不如同时期法国同胞的活跃﹔英国的列车炮在欧战白热化后(约1940年开始)才重新组装制造堪用者,部署于海峡沿线的阵地﹔美国的情况更差,到了1941年才开始机动化和重新佈署,1944年攻入法国后,为了强化对于德国本土的进攻火力,原本打算将406mm的海军舰炮改装成重型列车炮,但是后来发现空军的轰炸及密接支援火力效果超乎预期的好,而取消这类计划。

反观属于欧陆强权得德、法、苏等国的列车炮就活跃得多,因為他们的铁路网络腹地广大,列车砲逐渐成為优良的长程、威力火力支援系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都大量使用来互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空军的高速发展使得列车炮及同类武器发展倍受限制,但仍然在某些战役有满不错的表现,尤其是德国的列车炮系统,在德国发达的进步弹道学、弹药技术、材料技术和创意十足的设计下,将列车炮的发展推向颠峰。
列车炮在炮兵武器发展史中,是一种极为有趣又十分重要的一个系统,它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南北战争,虽然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让此类的巨型火炮显得相对落伍,但是在以往不算短的时间中,列车炮除了扮演火力支援、长程攻击的重要角色,也带动了不少科学理论基础的进步(高层大气弹道学外弹道特性学热力机械应力学等等)。由于当时列车炮的机动性相较于传统火炮强,而较长的射程和重型炮弹使得它拥有打击大型要塞碉堡、超级掩体的破坏能力,故对付拥有超强防御力的战略性质目标的战斗力极佳,也因为攻坚能力非常,所以也有不少国家将列车炮当成海防炮兵的的常备机动武力,以用来支援固定式海防火炮。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用列车炮最频繁的国家,其配备及配套发展的一切都颇具创意及巧思,所以往后会将针对德国所使用的情形和一些还能查到较完整的列车炮作介绍。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相关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德国多拉800毫米超级巨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