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切斯特·卡尔森 返回词条

今天,复印参考资料、文件、证件已是十分平常的事,复印机是当今办公智能化的标志。只要将文件在复印机上滚一下,几秒钟就能得到与原件一模一样的复印件。这样美妙的机器是谁发明的呢?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蚂蚁写字的原理,先涂上蜂蜜,然后蚂蚁会爬上去,从远处看,就像是字。

我们来看看复印机。它的主要部件是硒鼓。该鼓上涂抹的硒能在黑暗中留住电荷,一遇光又能放走电荷。将要复印的字迹、符号、图表等通过光照到硒鼓上,就能将这些内容如同在石碑上先涂上蜂蜜一样“写”在硒鼓上。受光照而又无字的部分放走电荷,有字的部分留住了正电荷。当然“蚂蚁”不爬上去,是看不见这些字的。那“蚂蚁”又是谁呢?是墨粉,我们设法让带负电的墨粉吸到硒鼓的有字部分上。硒鼓转动时,让带正电的白纸通过,墨粉吸到纸上,经过高温或红外线照射,让它熔化,渗入纸中。这样便形成牢固、耐久的字迹和图表。

Chester Carlson发明的复制品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工程师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发现常需要多份同样内容的信函、公文送交各个部门,让秘书抄写、打字,易出差错,份数一多又耽误了工作。这种不便与麻烦使他感到要创造一种新机器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卡尔森潜心研究,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他成功地绘制出复印机的设计图。但没有哪个企业肯帮助他进行一项他们闻所未闻的发明,卡尔森只好在自己家中的厨房和浴室里进行研究。他白天上班,晚上废寝忘食地研究制造复印机。经常搞到第二天凌晨,啃了啃冷面包又匆匆赶去上班。在最后阶段,精疲力尽的卡尔森只能请了一名叫奥托·科尼的助手。科尼是一个勤奋的青年,他协助卡尔森日以继夜地苦拼了三周,终于制出了第一台复印机,并完成了第一张复印图片。这张小小的仅5厘米见方的小图片印着:“ARTORIAl0—22—38”。这小纸片今天成了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它记载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日期。

从发明静电复印机到正式投放市场,卡尔森足足搞了22年。直到1949年,卡尔森所在的哈格德公司生产出了静电复印机。哈格德公司就是今天以复印机而闻名世界的施乐公司的前身。施乐公司的英文名词Xerox正是静电复印Xerography中开始的几个字母。

使复印机获得发展的是卡尔森的接班人——鲍勃·冈拉克,按卡尔森设计并制出的第一批平板复印机是笨重的。复印一张拷贝需要花费四分钟,印制精密的图形,由于扫描粗糙,复印品常常让人无法辨认。那时一些企业都宁可雇用打字的女秘书而不肯购买价格昂贵的复印机。卡尔森是施乐公司的总设计师,他当然为产品打不开销路而烦恼不已。

一天,他走进车间,看到一个年轻人正滔滔不绝地告诉周围工人,如何使用经他改进的一个复印装置。卡尔森没有惊动大家,悄悄走到一边凝神静听了很久,他微笑起来,多么美好的设计啊!他当即夸奖说:“你是一个发明家!”他亲切地问了年轻人姓名,知道他是刚进公司的大学生——鲍勃·冈拉克。

卡尔森的鼓励增强了冈拉克的自信心。在此后的岁月里,冈拉克仅在静电复印机技术上就有过133项发明和改进。他作出的发明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复印速度,冈拉克从原来每四分钟印1张发展至今可以在一分钟内印上150张。冈拉克主要是使复印机简单化。他认为“简单化是成功的关键!”冈拉克革除了复印机中不必要的部分,使复印机可放在书桌上却又能印出一码宽的文件。

卡尔森年事已高,他向董事会推荐了当时仅25岁的冈拉克。鲍勃·冈拉克替代了卡尔森,成了施乐公司的首席研究人员。由于冈拉克的努力,施乐公司的复印机成了世界上销路最广,应用最多的复印机。施乐几乎成了复印机的代名词。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复印机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在复印机上得到应用。集成电路板块代替了复杂的晶体管线路;激光技术使复印更清晰精细;现代摄影、化学的最新技术使复印发展到几乎完美的地步。

80年代出现了全色复印机,复印出的图画与最美丽的彩色照片无异。复印机已不仅仅是办公用具,它在生产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复印机之父 Chester Car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