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物联网大跃进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蓝色森林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显示全部]

成都100亿投资样本 物联网全国跃进回目录

  物联网投资竞赛如火如荼。

  10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获悉,在即将举行的2010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上,将有一批重大物联网项目落户成都,预计签约资金将超过100亿元。

  这是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一个缩影。此前,包括无锡、广州、深圳、重庆等众多地方均公布了自己动辄数百亿元、上千亿元的物联网发展目标。

  成都100亿元物联网投资

  与很多地方政府以产值指标公布物联网发展规划不同,此次成都市对外发布的是物联网投资数字。

  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表示,其此次签约的物联网投资将超过100亿元,项目内容包括感知物联网(无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感知成都’物联网产业化项目、深圳红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天府智慧园项目、北京标准信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RFID涉车测试中心,以及九洲物联网产业化基地、RFID芯片研发制造基地、电站监测控制设备生产及制动化系统装置中试检测基地等项目。

  而在今年8月,四川物联网安全技术产业项目、成都物联网移动互联MICT产业项目和成都物联网智能仪表产业项目等8个项目已经成功落户成都双流县,协议总金额达到60.2亿元。至此,成都物联网产业的总投资额已超过160亿元。

  按照成都市方面的计划,这批项目建成后,双流县将拥有国内首个物联网安全科技产业基地、首个物联网技术MICT产业基地、首个物联网智能仪表产业基地和首个物联网智能集控中心。

  “这对提高成都本地的工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都有很好带动效应。”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长虹告诉记者,物联网这两年比较热门,业内也判断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下一次的信息技术浪潮,这个产业的意义在于它的产业链条很长,比如软件、设备制造、内容提供等方面,能很好的带来相关产业的投资。

  地方政府抢闸

  事实上,瞄上物联网的并不仅仅成都市。自去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提出加快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心以来,全国各地争相投资物联网,纷纷对外公布自己的物联网发展计划。

  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规模将达7500亿元,也有说法称这个数字可能将达万亿元规模。而根据各地公布的公开数据,到2015年,广州、重庆、浙江、江苏等地预测的物联网产业规模分别将达1000亿元、1000亿元、2000亿元和4000亿元。福建省则提出到2012年实现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300亿元。重庆也准备设立物联网产业基地,希望在3年后相关产业年产值将超过500亿元。

  李长虹没有直接评论各地纷纷公布的物联网计划,仅表示,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合建立物联网产业基地,仅就产业自身的基础而言,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通讯条件基础、互联网基础以及数据储备中心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很好的应用服务内容基础。

  在发展路径方面,李长虹表示,成都将坚持本地企业培育以及引进项目两方面推进,思路包括研发-生产-最终用户的完整链条,其中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应用方案等,称这有助于形成物联网的基础产业体系。

  目前成都在这一领域已经聚集了以九洲电子、三零集团、久远新方向、国腾电子、普什信息、鼎天标识等为代表的近30家骨干企业,在RFID、应用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等方面有较强研发实力。

  规模与话语权

  “我个人认为起码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逐步看到物联网产业在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应用,而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投资计划最终能否成为很好的物联网基地,所提出的产值规模能否最终实现,现在还不好判断,需要经过大浪淘沙般的考验。”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长留认为,现在物联网产业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其在电力、机场、石油等行业方面有所应用,但是要深入到普通老百姓生活当中,现在还是很少。

  王长留认为,物联网产业应用很广,属于整合型产业。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在各地纷纷发布的庞大物联网产业目标中,其中一些项目是否存在“新瓶装旧酒”之嫌?

  “目前物联网在普通老百姓生活方面,仅在身份证识别方面应用多一点,未来就RFID而言,可能在小额消费方面有很大应用。”王长留认为。

  李长虹也表示,很多人以为发展物联网产业基地大部分都是新建的内容,但是事实上它对原有的IT产业基础依赖、要求非常高,比如通讯条件基础、互联网基础以及数据储备中心基础等。

  对于各地纷纷公布的物联网产值目标,还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在规模上求大外,各地更应该关注其在物联网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以及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程度。

专家称物联网存在偷换概念现象 炒作达到疯狂回目录

在此间参加中国—东盟物联网高峰论坛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宝国博士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存在许多“瞎子摸象”和“指鹿为马”的现象。
专门从事物联网领域研究的陈宝国说,物联网是当今最时尚、最热门的产业,发展该产业已经写入2010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被定义为中国的战略性产 业。但目前中国很多人并不知道物联网的真正含义,仅凭借对物联网的一知半解,片面地定义与自己相关的产业为物联网,大有瞎子摸象的趋势。而一些利益集团为 了自身的利益,偷换概念指鹿为马,利用物联网概念进行炒作。

陈宝国是在中国—东盟物联网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面对当前在物联网领域出现的多种解读,陈宝国博士在论坛上从物联网的特征、要素、关键技术、应用等九个方面阐述物联网的含义,并做了“物联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演讲。

2009年,物联网的热潮仿佛在一夜之间席卷中国,在官方高调宣布将物联网列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后,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地方政府、产业和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各地争相出台与物联网相关的政策和规划,资本市场上对物联网概念的炒作更是达到疯狂程度。

按当前业界的预测,中国物联网产业在今年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伴随这股炒作热浪,对物联网的解释和定义出现众多版本,产业界也出现很多争议。

陈宝国说,目前在物联网领域,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处于同一起跑线,但如果对物联网内涵和发展方向理解出现偏差,就将失去发展先机。“如果这样,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教训可能在物联网时代重演。瞎子摸象还情有可原,但指鹿为马将会误国殃民!”

由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中国信息产业商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中国—东盟物联网高峰论坛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物联网的发展、自贸区物联网商业模式和应有,以及物联网行业技术融合等议题展开讨论。

各地百亿物联网规划尴尬:项目少企业叹僧多粥少回目录

  李昱

  面对各地争相抛出的百亿、千亿元物联网产业规划,目前不少此间企业感受到的却是“僧多粥少”的尴尬。

  以西部重镇成都为例,自成都推出百亿元物联网投资计划后(详见本报2010年10月19日报道《成都100亿投资样本 物联网全国跃进》),闻风而来的物联网企业络绎不绝。10月22日,一场物联网示范项目路演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市在此次会议上拿出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现代物流、城市管理以及安全监督六大领域的相关物联网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路演分会场都被企业代表团团围住,譬如安全监管项目推介会,主办方甚至开始控制入场人数。

  专程赶来参会的北京清远华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陈海滢感慨,众多企业追逐这批项目的局面,恰恰反映了当下国内物联网参与企业多、实质项目较少的生存状况。

  争抢入场券

  “我们对这批项目也很期待,因为现在物联网概念的东西比较多,实质性项目并不多见,而这一次又是政府掏腰包,对企业来说将会是比较顺畅的合作渠道,也是目前实现产值规模最容易的方式。”陈海滢向记者坦承,对于各个物联网企业而言,诸如此次成都这样政府主导的物联网投资,显然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记者获得的项目内容显示,以环境保护项目为例,涉及到水资源监测管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测以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自动检测。其中,仅仅水资源监测管理、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监测两项,在2010-2012年内的投资计划约4000万元,涉及产品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信息服务领域。

  尽管不少物联网企业此前在各地的招标会、路演会上都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成都物联网路演会现场的追捧程度依然出乎大家的意料。以环境保护推介会为例,包括思科、大唐等巨头均派出相关负责人参与,除了四川本地企业外,还有很多来自上海、深圳、江西等地的企业。

  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李俊华透露,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家企业参加了路演,囊括了整个物联网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

  记者在现场发现,在成都市经委、水务局等部门负责人介绍完项目情况后,桌子对面的众多企业代表纷纷抢夺发言机会,原定每人5分钟的发言,经常被延长至10分钟以上。一些物联网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甚至来不及对项目内容进行详细提问,而是重点介绍企业的技术实力以及之前的应用案例,希望能给手握订单的甲方留下好印象。

  然而,一轮推介下来,陈海滢感到中标希望并不大。因为按照成都市的想法,开展示范项目的目标就是要形成物联网应用的技术体系、服务支撑体系、管理运营体系等,着重在关键技术、感知设备研发、系统集成以及应用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尤其是要在物联网产品制造方面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在应用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方案和模式。

  “在技术优势并不明显的前提下,这就意味着注册地在当地或者在当地有分公司的企业将会有更大的优势。”江苏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泽忠表示。

  另一方面,此次企业的参会势头也让彭泽忠感到担忧。他认为,物联网这一领域眼下有些过热,“各方真要怎么才能赚到钱,做企业的人还应该好好的想想这个问题”。

  “去年我们工作组里只有30多家企业成员,今年已经增加至将近100家,而仅靠政府的示范项目是支撑不了目前的各地的产能建设的。”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也表示。

  成都“小步前进”

  截至目前,不少地方先后公布的物联网产业远景规划尽管动辄数百亿元,甚至数千亿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颇为谨慎。

  “上述示范领域将首先在双流县开展试点。”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长虹表示,成都在推进物联网产业上,从一个县城开始探索物联网的应用比较稳妥,“因为大城市试点所需要的基础层构造、产业链打造、未来应用三个方面基本要素在这个县城都具备,相当于是属于缩小的成都版方案”。

  双流县则将试点范围更进一步明确,目前该县的物联网方案已交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制定,其重点推进的示范项目清单上,包括了交通、物流、医疗、农业、电网、环境六个方面。以电网为例,通过智能控制,对发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融合。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市场副总监郭峰透露,双流的物联网应用方案,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将采用国家乃至国际正在探索的标准化架构下进行总体设计。而在具体思路上,采取“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模式,应用子集是指各个领域的应用内容,目前的重点则是攻克共性平台。

  郭峰认为,这样设计有诸多好处:首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使得中小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门槛降低,从而迅速壮大整个产业;其次,能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改变物联网领域散乱格局。

  “虽然国内统一标准尚未出台,但因为研究院在国内标准制定方面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所以可以提前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 郭峰解释说,如果等标准出台后再设计,起码又要晚2-3年。

  郭峰表示,对于示范项目的推进,不能幻想着地方政府能在2年之内就可以大量投入,如果急于求成,做出来的也仅仅是一堆示范项目而已,对产业的打造并无益处。

  “从建设周期来看,可能需要达到5-10年,届时投资规模肯定会达到百亿元级别。”郭峰表示,一旦双流的试点成熟后,将逐步扩大到整个成都领域。

  防止“浑水摸鱼”

  在成都的物联网路演会现场,有不愿具名的物联网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产业界,除了部分是盲目跟进外,也有不少是浑水摸鱼,比如以该场项目推介为例,就有做视频监控、环境保护的企业也来“凑热闹”。

  邢涛认为,现在有个趋势,很多公司只要跟物联网沾点边都说是物联网企业,属于新瓶装老酒,把整个信息化建设都说成是物联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IT行业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这么强烈的热点了,一旦出来,各路资金就使劲炒作;其次,在中央政府重视的背景下,各地都会投入很多资金建示范项目等,不少企业看中里面的商机,都想去拿补贴、圈钱。

  对此,李长虹表示,无论是示范应用领域或者物联网产业投资,都要避免以往杂乱的企业聚集模式,需要有一个高水准的规划,要从物联网的功能结构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而不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能参与,“我们希望最后在产业投资以及应用项目两个领域都能形成很好的生态链,也即上下游企业能互相呼应、关联”。

新式大跃进:物联网产业园成“标配”回目录

  专家称,标准的不确定使得物联网还很不成熟,地方在发展物联网过程中盲目投资

  “我走了一些地方,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省都把物联网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一次论坛上这样说。

  自去年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成立以来,物联网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在筹备建设或已建成物联网产业园。

  物联网耗资庞大,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以及人才上的多方支持。但物联网毕竟还是个概念,地方政府如此趋之若鹜,难免不让人担心。

  地方政府“积极”应战

  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都曾宣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此外,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进军物联网。

  太原拟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扩园过程中建设物联网应用产业园;广东佛山日前宣布物联网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在明年底建成验收;浙江嘉兴宣布出台了无线传感网的专项规划;河北固安也规划了物联网产业园。

  除了建园区,各地方还制定了相应的物联网产值目标。

  广州市的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物联网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要力争达到300亿元,物联网信息集成服务业规模达到600亿元。

  而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到2012年,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2015年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物联网成了各个地区眼中的“高地”,越早行动就越有可能占领它。

  记者近日走访了南方某地的物联网产业园,跟半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超过600亩的土地仅仅建造了一圈简易围墙。园区管理者告诉记者:“近些日子雨水太多,已经停工好久了。”

  眼看着要“等米下锅”,但“锅”却还没支好。

  通信专家小刀马在博客中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在快速的跑马圈地中,会不会又有大量的重复投资?难道我们还是以交学费的思路开始物联网的布局吗?各地政府在推进物联网的建设中是不是真的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真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举措吗?还是仅仅是一方业绩的炫耀?”

  是“推手”还是“黑手”?

  商业模式欠缺、产业链不明晰、标准不统一称为物联网发展的桎梏。此外,物联网的应用缺乏行业性,这就带来很大的成本问题。

  有媒体报道,某运营商从业者透露,一方面,某个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在另外一个行业将很难复制;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物联网应用在不同的地域也将难以复制。

  所以,物联网的建设不可能依靠某一家企业来完成,只有通过政府力量,充当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者。并且,在传感网建设、政府购买方面给予支持。

  物联网极有可能被列入“十二五”规划,这也是众多省份大力发展物联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会不会造成盲目跟风?

  物联网被认为是下一个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并且也被各国看重。但其自身存在的安全性使得各国在推进时,都小心谨慎。

  物联网不单纯是网络建设,它更多的是结合云计算、3G等新兴技术,来完成对数据的系统处理。所以,标准的制定就事关重大。但目前来讲,各国标准的不统一,核心标准的不确定,使得物联网还很不成熟。

  小刀马认为:“虽然市场变化莫测,时机把握也稍纵即逝。不过物联网这么大一个概念的出台和布局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他告诉记者,目前地方政府在发展物联网过程中已经无形中扩大了物联网的外延,这个本身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还是盲目扩展和投资,是不是因此能真正孕育出很多经营良好的物联网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高科技转型,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如果一窝蜂地杀进某个概念中,那么最终自吞苦果的时候,就太舍本逐末了。”这位专家表示。

物联网潮涌长三角 数十亿资本开始跑马圈地回目录

 作者: 何勇

  5月18日,无锡,中国首只物联网产业基金在这里诞生。

  这只基金以物联网和传感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全部由市场化运作,拟采用有限合伙制及分期方式募集,首期认缴出资额为10亿元,计划总规模将达50亿元。首期各共同发起人认缴6亿元,其中大唐电信2亿元、江苏物联网中心1亿元、无锡国联集团2亿元、无锡新区创投集团1亿元。

  “以往来无锡的创投基金寥寥无几,如今却又争先恐后。”面对当地物联网产业涌动的投资热潮,无锡新区创投集团总经理助理唐伟宇多少有些意外。

  数十亿资本撬动

  无锡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基地,去年正式成为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该市已吸引到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国字号”企业抢滩。根据无锡有关部门,截至本月,该市已签约的物联网项目总数达到92个,总投资规模超过85亿元。

  但由于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研发投入大、收益预期不明朗,许多蜂拥而上的中小规模传感企业都存在融资难题。设立全国首只“物联网产业基金”,是无锡发展物联网的又一“重头戏”。

  “我们了解到,无锡近几年新上的许多与物联网有关的高科技项目,包括经无锡‘530工程’引进的海归企业在内,许多都存在资金短缺状况,尽管当地对海归企业有不少补助和优惠,且新增了大量小额贷款机构,但仍然无法满足需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表示。

  唐伟宇称,去年无锡新区创投集团与国内外基金公司合作成立17家创投基金,共有16亿元资本金涌入,为新兴产业后续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

  无锡国联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接国内外创投企业合作成立5家创投基金,募集总规模达14亿元。这些外来基金,有的是国资,如光大基金;有的是民资,如广东卓成;有的是外资,如世铭基金。投资领域主要为物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IT设计等新兴产业中的初步产业化企业。目前,无锡全市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已达72亿元,资本创新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

  据了解,筹备设立的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未来5年内将打造成2500亿元产值规模的园区。无锡的官员曾多次表示,希望无锡物联网领域能够诞生出一批如中兴、华为、尚德这样的大企业,并催生出一批上市公司。

  跑马圈地长三角

  江苏省无疑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根据近日公布的江苏《2009-2012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该省要用3~6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导省,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

  江苏物联网发展按照“一个产业核心区、两个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的思进行。其中,以无锡为产业核心区,苏州、南京为产业支撑区,构筑物联网产业基地,并面向全省建设应用示范先行区。

  无锡的重点是建设传感网创新园、产业园和信息服务园,成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基地。苏州要发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优势,加强与全省的产业发展协同。而省会南京,则利用软件、无线通信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支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无线通信产品集群。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位官员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省里的规划,到2012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要超过1500亿元,到2015年,则要超过4000亿元。”

  据本报记者了解,就在江苏物联网规划新鲜出炉时,浙江发展物联网的规划也将破茧而出。今年3月中旬,该省成立了物联网产业规划编制小组,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郑一方担任组长,其产业规划框架已经基本明确:把浙江打造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乐清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成立物联网“产学研用”联盟,设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而上海在发展物联网方面更不甘落后。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学术优势,今年3月,上海物联网中心在嘉定成立,上海期望以此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形成规模应用示范效应,推动物联网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的产业化。

  浦东新区也计划在张江高新科技开发区划出1000亩土地,并筹资约10亿元成立基金,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据悉,浦东新区将要规划10个物联网发展示范区。

  “钱景”好 突破难

  “现在全国是一片物联网热,一头是政府热,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一头是小企业热,趁机倒卖传感设备。” 针对国内物联网投资热高涨的势头,5月15日在宁波出席上海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的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表示。

  “物联网是个好东西,但决不能一哄而上。”邬贺铨说,“我们在低碳概念的号召下,风电、光伏设备生产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现在产能过剩,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可物联网项目的上马也要注意避免泡沫化。”

  一位多次考察过物联网企业的私募基金经理也表示,各地物联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连物联网到底是什么都还没搞清。

  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磊律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由于目前物联网的行业应用难以规模化,尚无法形成产业核心技术,标准也难以诞生。专注于私募股权投融资与企业上市全程法律服务的李磊说,作为应用技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公认要以应用为先导,尤其是要结合公共领域重大项目的示范应用来加以推动。

  对此,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郑一方表示,私营为主的浙江企业投资方向不是只听政府的,而是会看市场需求,有经济效益的需求才会长久。

  他认为,浙江物联网产业基础雄厚,资本也很雄厚,特别是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物联网关键元器件、设备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内容服务提供商,这是该省发展物联网产业强有力的支撑。”

物联网资本论:企业依赖政府生存 未来谁埋单?回目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方远 上海报道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物联网还是政府推动,所以最具吸引力的企业还是有相关资源的公司,竞争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资源和优质客户的竞争。而当未来“埋单人”由政府变为企业,最后变为个人时,这个行业将有更多的机会。

  互联网浪潮成就了多位中国首富以及一干上市公司,现在,一个号称比互联网更大的概念迎面扑来。

  自去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无锡物联网中心后,物联网这一概念迅速升温。除了资本市场热炒,各地方政府也竞相上马物联网项目。

  记者了解到,由于资金需求量巨大,无锡的一些物联网研发企业已经急于寻找融资。在这样的背景下,5月18日,国内首个“物联网产业基金”在无锡成立,首期出资10亿元,计划规模50亿元。

  不过,相比于互联网的“草根性”,物联网从一开始就带有非常强烈的政府痕迹。目前,产业推动者是无锡、上海等地方政府,埋单方则主要是一些公共事业项目。在大部分投资人看来,现在进入这样的行业还“看不大清”

  物联网燥热背后

  “发展阶段太早了,还看不大清。”这是记者接触到的多数投资人对物联网的观点。

  无锡物联网受到各界关注之后,上海也宣布和中科院上海微纳所合作,在嘉定区成立“上海物联网”中心,并计划在浦东着重发展RFID技术。苏州市政府则联手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把苏州打造成物联网区域应用中心。

  物联网概念火热的背后,则是投资人的困惑。“物联网泛指的太厉害,到现在我也不太懂它的具体定义。”常春藤资本合伙人尹东海表示。

  据悉,物联网的一般定义是:通过RFID、传感器、GPS、激光扫描等各种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事实上,根据这样的定义,物联网可以容纳的产业太多,并且许多内容并不是新东西。企业蜂拥而上之后,很可能由于同质化或者太分散而得不到资本的青睐。

  “物联网项目中短期对于资金的需求很巨大。”清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刘星表示,“像无锡的一些研发企业已经到了弹尽粮绝或者缺油少米的阶段,非常窘迫。”

  据了解,虽然物联网这么火热,但真正得到VC注资的相关企业并不多。

  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03至2009年的七年时间里,有远望谷、戈德利邦、久远新方向、西安富士达、秀派电子、鼎识科技、达华智能等企业获得了公开的风险投资,其中远望谷、久远新方向、鼎识科技获得多轮融资。

  刘星认为,由于现阶段的应用比较零散,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客户的市场没有完全打开,所以投资人还是比较谨慎。

  “两头最具投资价值”

  尹东海告诉记者,最近拿着计划书找过来的物联网企业特别多,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正式开始启动了。

  事实上,对于物联网,尽管VC们的态度颇为谨慎,“目前市场没有想象中大,但一些有特殊资源的公司还是能做”。

  从物联网领域已有的投资案例来看,上游企业获得的融资最多。刘星指出,“从2003到2009年获得VC注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可以初步总结出,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芯片和智能卡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企业备受投资机构的青睐。”

  如远望谷主要做射频识别技术,达华智能做非接触式智能卡和非接触式IC卡读卡设备,久远新方向则研制安全中间件、智能卡读写器等。

  远望谷的投资方之一、上海永宣创投副总裁付利军认为,物联网作为一项技术,自然存在两种机会:其一是技术本身,即企业能不能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其二就是行业应用带来的机会。

  根据一般的划分,物联网可以概括为三层体系架构:一是感知层,主要负责信息搜集,对物质世界感知;二是网络层,负责信息传输、信息初步处理、分类、聚合等;三是应用层,为各行各业提供应用的基础。

  “我觉得机会在最下面和最上面。”尹东海认为,中间网络层信息传输处理目前的互联网架构能够满足,所以应用层和感知层会存在新的投资机会。

  据了解,在现阶段的物联网产业链中,相比于提供应用的系统集成商,处于感知层的设备厂商获利最多。

  刘星指出,在三个环节当中,通常应该是在系统集成商这个环节是利润比较丰厚的,“但由于物联网比较小,加上一些信息不对称因素。现在反倒是上游利润比较丰厚”。

  但在付利军看来,未来规模化之后,上游研发企业的价格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因此他更看好行业应用带来的市场机会。特别由于目前物联网政府推动的特征明显,“我们看中的是比较符合中国特色的,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自上而下标准统一的行业有机会。”付利军说。

  付利军说,以远望谷为例,“深圳远望谷最初做铁路市场,后来做烟草市场,这些不会让一个刚注册的小公司做,同时它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类似的机会还包括国内二代身份证、公安系统、检验检疫系统等。”

  谁是“埋单人”?

  物联网为所有的参与者画下了一个巨大的蛋糕:一旦应用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这将会是下一个万亿元级的市场。但是,由于成本过高,落地应用不多等瓶颈,目前国内大部分物联网企业主要依靠政府项目生存。

  “我认为物联网进入老百姓的生活至少要5到10年,”久远新方向总经理向生建告诉记者,“目前政府主导的市场已经有很大了,可容纳上千家公司。”

  在刘星看来,全球范围物联网的应用模式是从企业应用到公共管理与服务,最后进入个人与家庭市场。而中国则是政府主导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最先发展。

  刘星认为,从2010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所处的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府的公共项目推动,“包括我们现在的金卡工程,如二代身份证、各种银行卡、智能卡、交通卡和医疗卡、社保卡等”。

  “接下来,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标准的逐渐制定和形成,物联网的发展会逐渐进入一个成熟阶段,它在行业里面的应用也会逐渐被打开。在未来的5—10年内,随着服务商的加入以及个性化服务的提供,会逐步打开个人和家庭应用市场。”刘星说。

  付利军认为,目前物联网还是政府推动,所以最具吸引力的企业还是有相关资源的公司,竞争也主要集中在政府资源和优质客户的竞争。而当未来“埋单人”由政府变为企业,最后变为个人的时候,这个行业将有更多的机会。

数份报告上交决策层 物联网外资风险大增回目录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它近在咫尺,却又远在云端。

  它叫物联网。

  “网络像空气,无处不在,我们一边呼吸它,一边却失去了控制权。”5月9日,坐在北京大望路的办公室里,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首席咨询专家王煜全忧心忡忡。在他看来,通过物联网,跨国巨头们已为中国带来越来越强大的威胁,传统的经济和安全边界正被悄然颠覆。

  此时,一架国航客机正划过云层飞向中国西陲。客舱里,IBM大中国区业务经理张容(化名)闭目养神。最近,IBM力推的“智慧地球”在中国形势大好,无论地方政府、机构还是企业,都从去年的观望转向“砸钱”实施,张容不得不在各地“转战”。业绩直线上升的同时,他的睡眠时间急剧下降,只得每天在飞机上抓紧时间补觉。

  对于“智慧地球”在中国的火热,业界普遍认为,在芯片、传感器、云计算等物联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中国还远远落后,部分领域甚至未实现“零的突破”。而且,直到现在,物联网仍不成熟,缺少商业模式,安全机制更屡被业内人士质疑,“如果现在就规模化物联网,占便宜的还是外资巨头。”

  知情人士透露,有关物联网安全的数份报告已送达至决策层,并得到高度关注。

  “对外国的新理念和新战略,要有所警惕。”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公开表示,美国正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所以必须警惕“智慧地球”。

  李毅中指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以抢占主动权。

  事实上,本土的努力早已开始。5月11日,逾70家机构和企业代表云集苏州,讨论最新的物联网标准进展。在会上,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在标准的制定方面,中国已经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

  但前路依然漫长,“必须发展物联网以应对国际威胁,但如果在不成熟的现阶段贸然推广,也可能将整个产业乃至整个经济拖入深渊。”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需要合理规划,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上篇:颠覆者的战争

  导读:伴随IBM“智慧地球”在中国的攻城掠地,信息安全的风险也悄然降临

  文 /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云辉 闫冰

  “现在最大的矛盾在于,高层还没有定论,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已经普遍向‘智慧地球’示好。”5月14日,一位政府人士如是说。

  事实上,“智慧地球”的本意是为了挽救美国经济。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希望通过加大对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振兴经济并确立美国的未来竞争优势。在获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积极回应后,这一计划随后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

  但一个月之后,“智慧地球”就将触角伸向了中国。2009年2月24日,IBM提出“智慧地球赢在中国”,并针对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物流)和银行6大领域推出针对服务。

  IBM攻城掠地

  “IBM的推广力度可以用狂轰滥炸来形容。”业内人士说,IBM在中国通过几乎所有渠道推销“智慧地球”,其力度远大于在其他国家,排除商业目的外,或许还会有其他战略意图。

  一份某部委直属研究机构去年9月完成的内部报告中,多位专家认为,IBM历来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围绕推销IBM的软硬件产品和解决方案,抛出一个崭新的理念。此前,IBM在2002年就曾依靠“e-business”扭转连续数年的巨额亏损成功转型,2004年以来则高谈“随需应变”。此次推动的“智慧地球”也正是迎合了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又一次“颠覆性的产业转型”。

  “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的。”报告认为,实现“智慧地球”愿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等等都是IBM的技术优势,有可能借此机会再次占领竞争的制高点。而IBM在中国关注领域都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全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大规模获得这方面项目资源,中国将被其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和产业转型。

  “最重要的是,‘智慧地球’的推广应用,还将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一位专家表示,“智慧地球”所涉及都是核心软硬件领域(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等),如果通过物联网络覆盖医疗、交通、电力、银行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以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难以保证敏感信息不外泄。一旦遭遇某些信息风险,更可能造成灾难后果,小到一台计算机、一台发电机,大到一个行业甚至各国经济都会被别人控制。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此之前,多家国内研究机构、协会和企业,均已就此提出质疑,其中多有向决策层上书示警者。

  然而,就在业界质疑同时,IBM早已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

  2009年8月,IBM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广州打造世界级的“智慧城市”。一个月后,又与沈阳市政府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生态沈阳”和“智慧城市”。其后,IBM先后牵手昆山、北京、重庆等城市,媒体甚至屡用“再下一城”形容IBM的每一次合作。

  而在金融、烟草等诸多行业,IBM更是深入渗透。“比如建行,整个系统都是使用的IBM服务器,”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烟草行业,从总局到地方公司,从服务器、存储到数据处理,也都是用的IBM。”

  “IBM的攻关能力很强,在中国市场已经根深蒂固,”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即使业界乃至中央已经示警,但在很多地方,IBM依然受到追捧。据IBM的公开数据,公司目前已在中国设有近5000位研发人员,1000多位咨询顾问,2000多位销售,3000多技术专家,5000多人的服务团队,近3000多家经销商的庞大团队,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多个重要行业,并已在服务器、存储、服务、软件等领域占据领先市场份额。

  差距最少5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智慧地球”与欧盟“eEurope”和“i2010”、日本“U-Japan”、韩国“U-Korea”等计划类似,核心都是基于传感的物联网络和云计算,通过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大量设立传感器,捕捉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通过传感网,进入互联网,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发出智慧指令,再反馈到基础设施和制造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中国,同样的计划也已经展开。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透露,在无线传感领域的研究,中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2004年开始在军、民两个领域展开标准化研究工作,去年以来开始积极推进产业化。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 3个月之后,在“让科技引领中国持续发展”讲话中,温家宝再次明确,物联网为五大重点扶持的新型科技领域之一。

  自此,物联网产业化迅速升温。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乃至产业链多家企业、上海、无锡、苏州、嘉兴、重庆等政府纷纷出台各自的规划或战略,甚至以物联网为概念的上市公司也在资本市场上一路高涨。

  “目前,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处处长刘杰说,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做了很多应用,但其中的芯片、传感器等基础硬件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国外厂商产品, 真正自己核心知识产权的东西并不多,做集成的多,原创的少。

  刘杰认为,虽然现在各地都蜂拥而上想发展物联网,但大多还是跟在别人身后,做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系统集成和简单应用,看上去投了大量的钱,但大多是系统集成企业赚到,产业布局却并没有得到好处。

  “做基础没有做系统集成钱来得容易,但只做系统集成,就会失去基础,就像彩电行业、汽车行业曾经面临的问题一样。”刘杰说。

  “现在做的应用,大都是为外国公司做嫁衣。”一位企业人士说,在传感器领域,基本上都是国外巨头垄断,国内少数几家厂商,也大多是在国外的芯片基础上加工,在操作系统,在中间件、在云存储、在云计算等各个环节,中国厂商都远居下风,“现在的应用很多都是用外资的产品和应用,本土公司只是做关系,做集成。”

  这一差距并非短期内可以弥补,多位专家和企业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都表示,物联网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它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传统IT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集成。在国外已发展数十年的传感器等领域,中国近乎空白,因此,物联网热潮甚至放大了中国传统IT业与国际领先厂商的差距。

  据前文提及内部报告,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

  “要追上来,至少需要5年,很可能需要更久。”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判断。刘杰认为,如果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可能需要15年才可能做得很好。

  规模化困局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基本与国际同步,这或将成为变局关键。

  邢涛透露,早在2006年,全国信标委就已经成立传感网标准研究项目组,进行传感器网络标准方面的研究工作,去年更完成了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的筹建,在8个领域展开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2010年5月11日,在传感网络标准化论坛上,张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国内已有超过70家机构和企业参与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参与标准制定的与会人士则进一步透露,多个领域的标准制定都已在快速推进。

  此前的3月25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工作组(WGSN)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提交的传感器协同信息化处理标准提案已通过投票,正式立项。

  “现在我们的思路是,先发展标准,同时在关键领域加速追赶,最后在整个产业链上全面赶上来。”一位与会人士说,现在主要还是先把比较成熟的一些应用先推动起来,比如在电力、交通等业务较成熟的行业先进行试点,再逐渐推广。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以此过程中,如果对产业进行布局和扶持将极为关键。

  “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针对关键环节进行的重点扶持,”一位企业负责人说,像芯片、传感器、云服务等环节,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来投入,而且往往见效较慢,必须提前至少一年以上进行布局,但现在相关行业企业大多只能享受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普惠”政策。

  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大都是垂直的细分行业市场,所以无论是传感器还是应用,都种类繁杂,细分规模偏小,难以支撑企业的研发投入,往往陷入“大公司不愿投,小公司投不起”的僵局。多家相关领域的企业人士都向记者透露,就目前而言,其公司收入还主要依赖于手机、消费数码等行业的关联应用,物联网的盈收“还不靠谱”。

  “国家应出台统一的规划,并就未来将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出台重点扶持措施,确保物联网的发展不会丢失最核心的高端竞争力。”一位来自企业的资深人士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物联网还并不宜规模推广。因为物联网自身的安全、商业模式等环节都并不成熟。

  刘杰认为,国外的物联网应用大多来自市场,而我们很多是实验室出来的,政府觉得不错就做了,很多没有真正的商业价值。“比如世博会上很多国外馆对环保、智能家居的认识,其实都是物联网的应用,比我们所谓的物联网先进地多。”刘杰说。

  “物联网常用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尤其是被动式的RFID,也极有可能出问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目前的安全体系下,除了身份证等高度加密的应用外,绝大多数的RFID信息,都可以轻易地被所有信息采集设备读取。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其个人信息,甚至财产。

  这在国外已有先例。今年2月,美国媒体就曾报道,一名西雅图黑客利用廉价的RFID信息采集器,在20分钟内悄然窃取两个美国护照身份资料,而只要将其克隆到空白标签中,该黑客甚至能制造出新的护照。

  其他的技术方式,比如无线传感器或能解决这一问题。不过,一些人士表示,物联网的基本构架就是建立一个信息采集网络,然后根据外界要求反馈或接收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它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与RFID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也意味着,在规模化推广之前,安全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一环。”该人士说。

  颠覆在云端

  Frost & Sullivan(中国)公司首席咨询专家王煜全认为,与“智慧地球”相比,未来最危险的还是来自于远在云端的联网服务商。

  王煜全说,“智慧地球”的其实是一个“装新酒的旧瓶子”,它的根本还是传统的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只不过融合了物物相连的传感网络,然后通过云端的存储和服务进行数据的整合处理。在这个过程中,IBM卖的更多是硬件,基于网络的存储和服务却更加关键。

  “伴随物联网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应用将依赖于网络的服务。”王煜全说,以前,网络更多是信息传递的通道和载体,但未来,物联网的应用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和更快速的信息处理,基于联网的云存储和云计算将更加普及,更多的基础能力也将由本地“入云”。

  这样的应用已经开始出现。一位物联网集成商人士透露,其正在投入应用的一个新项目,就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的生产线关键节点控制,以保证其客户在授权另一家公司生产产品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随时处于监控之下,“只要断开网络,远程的生产线就会自动停止。”

  这意味着,当类似的应用普及,传统产业链条对网络的依赖将变得更加敏感。

  “以前在安全问题上,更多是考虑多通道多备份,在灾难情况下第一时间断开网络,但未来当机构或企业的信息都存储在网络上,业务也都需要网络才能维系时,一旦面对黑客或是后门,无论断网与否,都必然遭受损失。”业内人士表示。

  “和互联网一样,物联网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化,但也更加危险。”这位人士说,“尤其是这个网络正由别人掌控。”

  除了安全问题,失去了国家边界的云服务也将为国家经济体制带来新的变数。

  “比如我手上的iPhone,正在颠覆我们的财税体系。”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国内的iPhone用户只能通过刷外币信用卡,才能在苹果的软件商店App Store中购买服务。在此过程中,中国用户购买了苹果的服务,但由于交易和服务都通过网络进行,中国并不能在交易中获得任何关税或境内税收——事实上,坐享收益的是美国政府。

  这位人士表示,伴随物联网和云服务的推进,类似的网络交易数量和金额将不断增长。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云服务,都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的新一轮科技竞争前沿,所以即使会更加危险,我们也必须发展推动。”王煜全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掌握主动权。”

  不过,在另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如果缺少政府和资本的支持,中国本地企业的努力将面临很大挑战。

  “可以看到,很多国际厂商都已经在未雨绸缪,他们无论是市场还是实力优势,都相当明显。”该人士认为,Google推动云计算乃至切入操作系统、iPhone打造App Store并提供应用广告插件平台、微软Windows7全面网络化、IBM推动智慧地球、思科由设备厂商转向服务,并与EMC和VMware结成虚拟计算环境联盟等,这些都是传统IT巨头在下一波浪潮全面到来前的提前布局。

  下篇:押注物联网

  导读:获得国家层面支持的北京,获得产业联盟支持的上海、武汉、广州,乃至由运营商推动的的重庆、深圳、杭州等地,大都将无锡视作“假想敌”。

  文 /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云辉

  “10天后,就会有一个大型投资集团到上海,他们愿意与我们在浦东共同建设云计算中心。”5月12日,上海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经信委)副主任张爱平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两周之前,上海市才刚刚公布最新的物联网扶持政策《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下称《方案》)。按照该计划,上海将在2012年内,培育一定规模的物联网产业、引领核心技术研发,并深度参与产业标准制订。

  这是去年底以来,各地物联网产业“大跃进”的最新注脚。据业内人士统计,无锡、上海、嘉兴、杭州、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多市政府都已提出“抢跑”物联网。

  各地政府官员却并不轻松。“政府搭台没问题,但产业必须做起来才行,而国内的物联网产业基础太弱,一两年甚至三五年都未必能见结果。”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坦言,为了吸引并扶持企业,各地官员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各显神通。

  “热捧”之下,尚处于襁褓之中的中国物联网将会呈现怎样的前景?

  “焦点”的压力

  “我们不去争第一。”5月12日,站在太湖湖畔,无锡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语气平静。

  在这里隔水遥遥相望,依稀可见一栋大楼耸立,那里承载这座城市乃至中国物联网产业化的根基,正是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所在地。

  此时,张爱平刚刚结束与无锡电信和当地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会议:如无意外,一个电信网络与物联网相融合的“感知社区”试验田就将在无锡问世,并在此基础上撬动相应的应用标准。

  在这个以物联网而成为舆论焦点的城市,类似的项目正不断涌现。张克平说,到5月10日为止,无锡市已经有84个物联网应用项目立项或投入实施,已有规模以上物联网企业逾100家,总产值220亿元——这些数字每天还在不断增加。

  但对张克平来说,这远远不够。

  一位了解张克平的人士说,这位主抓当地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官员其实“心里压力很大”。“去年温总理的视察和定调,给无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也令无锡的物联网战略带来了压力。”这位人士说。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视察无锡并指示,要迅速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同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方案。2010年1月,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挂牌成立,同月,无锡物联网基地毫无争议地出现在由工信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准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中。

  转眼之间,无锡已成为物联网的代名词,上下关注的焦点。短短数月之间,中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和大批企业都纷至沓来,进驻无锡。

  无锡风头之盛一时无二,张克平却清楚,无锡物联网自此再无退路。

  按照无锡市计划,当地物联网产将迅速成长,到三年后,将培育物联网企业600家,产业规模900亿元,且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2500亿。

  问题是,这样的规模并非政府简单扶持就能一蹴而就。几乎业内人士都明白,就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基础而言,芯片、传感器、云服务等关键环节大都需要“从头开始”,系统集成等环节并非产业关键,也难以培育真正具有竞争的大型企业。

  一位无锡官员说,在私下,很多人都为无锡担心,“现在全国都看着无锡,如果政府的钱投下去,两三年之后却没有龙头企业出来,怎么办?”

  或许正因如此,在很多城市跳出来争夺物联网主动权时,无锡的表现出人意料的淡定。

  “我们现在要少说话,只做事,”张爱平说,“名气再大、概念再好都是虚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真正却推动物联网的产业化,培育产业环境、推动行业标准、并扶持成功的企业。”

  说这句话时,太湖之畔已然灯火阑珊,张克平换上球鞋,沿着湖边向前漫步而去。对他来说,这已是一段时间来最好的放松,在接下来的一周,到物联网公司中的新一轮调研又即将开始。

  追逐“高地”

  与聚光灯下的无锡不同,在更多地方,物联网依然是一块需要争抢的“香饽饽”。

  比如上海,这个一度被很多业内人士戏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城市。

  无锡物联网最主要的推动者,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其另一个身份正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早在2005年,一个由12家企业、院校、研究所组成的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就在上海成立。此后,上海的物联网研究也一度在国内领先,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和IT产业基础也少有地方能与匹敌。

  然而,在温家宝视察无锡后,国内科研机构、企业、风投资金却齐聚无锡,上海却只能旁落:在上海,物联网并未被排入最优先序列,但在无锡等长三角的二线城市,它却早已成为地方投政府下重注,被视作赶超希望的“一号工程”。

  “上海张江的土地已经涨到了几万元一亩,政府的补贴也有限,但在二线城市,政府甚至可以给物联网企业白送大片土地的使用权,并给予高额的配套资金或补贴。”一位业内人士说。

  尽管如此,上海仍未放弃物联网的努力。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联网中心在上海嘉定揭牌,宣称将以此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一个半月之后,上海再度发力,发布《方案》并将嘉定区和浦东新区确定为上海的两个物联网产业基地,计划通过建立应用示范园区和产业园区,鼓励物联网相关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在用地、用房、研发补助、立项审批等方面进行倾斜,最终实现“后发制人”。

  “虽然在成本等因素上,上海有一定限制,但上海也有自身不可复制的优势。”张爱平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比如上海有更多的专业人才聚集和产业基础;做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商贸中心,上海可以在很多领域推动物联网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等。

  “我们现在提出的口号是智慧浦东,分成了7个领域,并组织了7个团队,由政府、企业或是委托咨询机构来进行相关规划,或进行产业研究。”张爱平透露,目前,浦东正在上海物联网规划的框架下,申报国家物联网应用创新的先导区,“我们计划通过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以及优化产业环境,并适度开放领域,鼓励物联网应用,来推动浦东乃至上海的物联网产业化。”

  上海并非特例。一位业内人士说,在国内,只要具有一定实力的地方政府,大都已经加入到追逐物联网的队伍中来。

  就目前而言,获得国家层面支持的北京,获得产业联盟支持的上海、武汉、广州,乃至由运营商推动的的重庆、深圳、杭州等地,大都将无锡视作“假想敌”,并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发展规划。

  “物联网产业的‘高地’争夺即将开始。”业内人士评价说。

  中国标准平添波折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城市对物联网的追捧无可厚非。

  “目前比较积极的城市基本上都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并具有不同层面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动力,适合发展物联网。”该人士说,但就目前而言,国家仍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

  “各地出台计划的方向和内容大都比较接近,很少突出特色,而且基本上都没有就物联网的产业关键环节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如果不进行统筹规划,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重复建设,陷入恶性竞争内耗。”这位人士表示,由中央政府或有关部委进行统一规划势在必行。

  该人士认为,在统一的规划中,可以考虑各地的产业情况等差异,集中扶持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而除了政府,运营商等产业巨头亦对物联网态度火热。

  中移动总裁王建宙早在2009年就在公开场合反复提到物联网,2010年两会期间更提交了《发展物联网,推进信息化》的提案。在各地,中移动的物联网应用也逐渐铺开。

  中国电信与联通起步略晚,但跟进速度同样迅速。去年11月,中国电信与联通先后在无锡建立物联网实验室,与中移动前后仅相差数天,在两公司内部,物联网的产业调查和战略分析早已开始进行。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此前的国际经验,运营商或是物联网最有效的推动者。“通过无线传感网络与运营商业务网络的融合,运营商可以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务应用,物联网也得以快速推广。”

  看到这一点的并不只有电信运营商。正在市场化转型的广电网运营企业、国家电网等“网络”巨头,都已经虎视眈眈,广电内部早已开始讨论制定基于广电数字网络乃至NGB的物联网总体规划,并计划于今年内出台。

  “与物联网相关的整个产业链,都希望参与进来。”一位业内人士说。

  “在这个过程中,标准的制定和统一将最为关键。”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组副秘书长邢涛表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参与企业,都希望通过参与制定标准,加强自身对产业链的掌控,但这最终可能导致标准的分散和难以推行,“虽然标准制定本来就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就国家产业发展来说,物联网的标准也应该提前有统一的规划,避免因产业链的躁动,令中国的标准制定平添波折。”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t/2010-10-19/00104759546.shtml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070181177067.html
http://it.sohu.com/20100522/n272275031.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物联网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