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黑长尾雉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admin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宝岛奇鸟。别名帝雉,属于雉科,学名为 Syrmaticus mikado。???????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叶林疏林峭崖间。主要取食野草莓蕨类绿色植物,兼食昆虫。3~5月间繁殖,筑巢于密林地面上或树干上,以干树叶为材。每窝产卵5~8枚,乳白色。产于台湾中部及东部。为台湾省特产鸟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资料回目录

中文名:黑长尾雉
拉丁文名:Syrmaticus mikado
中文学名: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中文目名:鸡形目
中文科名:雉科
中文属名:长尾雉属
同物异名:CalophasismikadoOgilvie-Grant,1906,
中文俗名:帝雉
拉丁文目名:GALLIFORMES
拉丁文科名:Phasianidae
拉丁文属名:Syrmaticus
拉丁文种名:mikado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Ogilvie-Grant,1906)
英文俗名:MikadoPheasant  

形态特征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也称“帝雉”,雄鸟:全身蓝黑色带有光泽,背部以下有蓝色羽缘,翅膀有白色翼带,次级飞羽末端,白色尾羽长且有白色横纹。胸、腹部的蓝色覆羽,在光线下呈现宝蓝色的鱼鳞状斑纹。部四周裸露的皮肤为血红色。雄鸟的身长72-87㎝,尾长52-60㎝。雌鸟:较雄鸟体型小。全身为橄榄褐色带有浅色纵斑,头到颈部暗橄榄绿褐色,眼部四周裸露的皮肤为暗红色,背部覆羽的羽轴为黄白色或白色,且有黑斑及暗褐色虫蠹斑。飞羽棕黑色有橙褐色横斑尾羽短呈栗色且有黑斑。胸、腹部羽毛褐色有黑斑或白色箭头型斑纹。雌鸟的身长46-52㎝,尾长17-21㎝。

虹膜红褐色或淡褐色,嘴角褐色;腿、脚绿褐色。

叫声:告警时wok,wok,wok地高叫。繁殖季节雄鸟发出尖厉哨音。

分类地位回目录

分布习性回目录

黑长尾雉分布于台湾的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义、花莲高雄、屏东、台东等县境内的中部山地。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栖息于海拔1700一3800米的原始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

常单独活动。白天多活动在森林茂密、林下灌木发达而又不甚密集的林中地上,早晨和下午活动较频繁。中午活动较少,或休息,或沙浴,晚上独栖于树上。上树时常从低枝逐级往上跳跃。性情机警,遇到危险立刻逃进密林深处或往下坡急飞。活动区域较为固定。常沿固定路线活动。活动时一般悄然无声,偶尔发出“咕,咕,咕,咕”的声音。

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啄食植物的叶、根、茎、花、果实和种子,也吃蚂蚁蚯蚓昆虫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活动主要在地面,常常边走边觅食,并不时左右观察,甚为警觉,所食植物种类主要有清饭藤、长梗紫麻、玉山悬钩子、水麻、虎杖、五节芒、赤杨、车前草、早熟禾、台湾泽兰等。

繁殖方式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繁殖期为3一7月。3月初即开始配对。多为一雄一雌的单配制,偶见一雄二雌的现象。求偶期间雄鸟之间常发生殴斗。营巢于林下草丛中,极为隐蔽。巢甚简陋,主要由雌鸟在地上挖掘一浅坑,内垫以枯细草茎、草叶和羽毛即成。每窝产卵3—10枚,卵呈乳白色,微具褐色细斑。卵呈椭圆形。长径5.4~5.9厘米,短径3.8~4.9厘米。通常间隔3~4天产1枚卵。傍晚产出。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期26~28天,孵卵全由雌鸟承担。

初生的雏鸟额羽杂黄色,头顶、后颈和上体棕褐色,腰的两侧各有一条浅棕白色的纵纹,翅和尾浅棕红色,下体浅黄灰色,胁后有一条向下的黑棕色纵纹。

种群现状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因为艳丽的羽色而面临强大的猎捕压力,并在1966年名列红皮书,为世界濒临绝种的鸟类,近年来则在野生动物保育法及国家公园的保护下,族群数量稳定,并于近年脱离濒危动物之列。

由于黑长尾雉对于台湾的赏鸟人而言具有极特别的意义,因此被中华民国野鸟学会选为会鸟,成为台湾野鸟的代表。

黑长尾雉的数量已经非常稀少,由于台湾东西横贯的公路完成,又开辟一条直抵玉山的公路,这种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正将濒临绝灭的黑长尾雉逼到死角。

致危因素回目录

●过度捕猎:乱捕滥猎是主要致危因素。人们在高山区活动机会的增多,同时也增加了对黑长尾雉的狩猎压力。
●天敌动物:黄喉貂等天敌对其伤害颇大。
●栖息地破坏:70年代初由于东西横贯公路的完成,高山产业道路的开辟,采矿、伐林、垦殖、畜牧、筑坝、发电等活动,不仅使中低海拔山区之原始风貌改观,还促使许多平地人迁往高山定居,并有往2000m以上砍伐云杉冷杉等针叶林的趋势。这些针叶林的砍伐,将使黑长尾雉原本面积不大的栖息地更为缩小。 

保护级别回目录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未定种;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94年列为易危种;
《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1995年列入附录I;
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已采用的保护措施
列入濒危名录: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保护措施建议

一是就地保护,在它们的原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它们在自然状态下休养生息,恢复发展。

二是迁地保护,通过人工驯养和繁殖,扩大濒危雉类的种群数量,保存濒危物种的基因,形成人工种源。在适宜的条件下,将人工繁殖群体释放到该物种的原分布区内,使之重新适应野外环境并存活下来的再引入工作,是恢复和扩大濒危物种的野外自然种群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严格控制滥捕乱猎和市场交易也是保护濒危雉类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对当地居民进行素质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也能收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长尾雉属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鸡形目中的雉科中的一个属。尾羽长,眼部周围红色,该属的雌鸟和幼鸟都相当相似。与雉属Phasianus是近缘属。
本属共5种,其中白颈长尾雉和白冠长尾雉是中国特有鸟种。
?白颈长尾雉-S.ellioti(Swinhoe,1872):(仅)分布于中国。
??黑颈长尾雉-S.humiae(Hume,1881):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和泰国。
??黑长尾雉-S.mikado(Ogilvie-Grant,1906):(仅)分布于台湾。
??白冠长尾雉-S.reevesii(J.E.Gray,1829):(仅)分布于中国。
??铜长尾雉-S.soemmerringii(Temminck,1830):(仅)分布于日本

发现年代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公元1906年6月?:英国鸟类学家古费洛(W.Goodfellow),在玉山地区进行调查完毕前往阿里山区进行调查时向邹族的挑夫购买头冠上的两根花纹十分独特的鸟类尾羽(帝雉雄鸟)所制成的羽饰,并在南投县乐乐山区首只雌鸟被捕获并制成标本,随即寄回英国进行品种鉴定。由英国鸟类学家格兰(W.R.Ogilvie-Grant),遍查全球鸟类资料后确认为新品种。

公元1906年11月:日本鸟类学者菊池米太郎,在阿里山塔山地区捕捉到二十余只帝雉的活体。并制成标本经由日本横滨的贸易商(AlanOwston)送至欧洲。首只雄鸟在阿里山塔山地区捕获并制成标本。

公元1907年11月:英国鸟类学家罗斯奇(LordRothschild)辗转自阿里山区的日本采集者手中购得帝雉标本(4雄7雌)首度在英国出现。

公元1908年俄国莫洛查特博士(Dr.ArnoldMoltrecht)前往玉山采集鸟类制成标本,其中包含帝雉。至此尚未有活体出现。

公元1912年元月:英国鸟类学家古费洛(W.Goodfellow)二度来台湾到达阿里山区捕获13只活体(8雄3雌2死),送回英国繁殖,其后裔送美、法等地饲养。

公元1918年10月:日本鸟类学者菊池米太郎,二度来台,奉台湾总督明石元二郎之命,前往阿里山捕捉帝雉,要运回日本新宿御苑,献给日本天皇

公元1919年5月:日本淡水类学者大岛正满,在花莲太鲁阁立雾溪流域,因雉鸡火锅而发现帝雉的新产地,并以一对五元的价格收购到15对帝雉。

公元1975年谢孝同博士主持生态系统研究,才逐渐揭开帝雉的神秘面纱。

公元1990年:生物研究者王立言先生,受到玉山国家公园的委托进行帝雉的生态调查及影片拍摄,解开帝雉野外繁殖纪录之谜。

历史错误回目录

黑长尾雉
黑长尾雉
第一个错:只靠尾羽鉴定新种?其实当时首只雌鸟在南投县乐乐山区被捕获并制成标本和两根雄鸟尾羽一同寄回英国,进行品种鉴定。

第二个错:被日人进贡给天皇而得名?若依照本表显示发现帝雉的是英国人。为何英文名称与学名中出现Mikado(日语:帝王的意思),是因为英国鸟类收藏家罗斯奇,把日本天皇拥有的神秘雉鸡,误认为帝雉。其实日本天皇拥有的雉鸡是蓝腹鹇(蓝腹鹇是英国博物学家斯文豪(RobertSwinhoe)于1862年发现的)。

第三个错:帝雉是日本名字,故改为黑长尾雉?其实是分类学上是长尾雉属,故命名为黑长尾雉。所以多灾多难的帝雉恢复正名之后,期望国人同胞能够加以爱护不要再大肆开发山林、猎杀动物。让这个属于台湾至宝的迷雾王者─黑长尾雉,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美丽的福尔摩沙的郁郁山林之中。

相关词条回目录

参考资料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黑长尾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