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朱威廉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admin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资料回目录

朱威廉

姓名:朱威廉
生卒:
描述:榕树下创办人、首席执行官
籍贯:华裔

个人概述回目录

盛大(SNDA.NASDAQ)原副总裁现身上海天联世纪有限公司(下称“天联世纪”),出任该公司总裁。天联世纪目前与韩国JCEntertainment合资成立了天绩(JTown)公司,试图打造中国最大的体育休闲网络游戏门户。

天绩公司将采用免费策略来吸引用户。不过,该公司可以通过出售虚拟道具、在游戏场景内设立虚拟广告牌等方式来实现收入。据天联世纪首席策略官王佶介绍,在韩国这种盈利方式已经开始成熟,其买下并将开始运营的运动休闲类网络游戏《街头篮球》在韩国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8万人,每个用户平均贡献的收入为40美元。

有消息称,天联世纪正在与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洽谈在网络游戏中进行广告合作的事宜。《街头篮球》所推崇的运动精神和酷文化可能会吸引百事可乐这样的快速消费品巨头。

目前,随着行业发展,中小型休闲类网络游戏市场份额正在提高。预计从目前的10%到成熟市场的40%,需要3~5年时间。 朱威廉今年早些时候离开盛大,成为首位离开盛大的高管。他的特殊身份为天联世纪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职业生涯回目录

朱威廉出生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一个小镇。家里有四个姐姐,“家里我最小,所以最受宠。我家确实重男轻女。” 
 
像很多华裔一样,朱家在加州开了七家连锁中餐厅,家境非常好。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朱威廉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份产业的继承人。然而,朱的梦想不是成为餐馆老板,而是维护人间正义的警察。

朱威廉报考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法律系,一举考中。然后,他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并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洛杉矶警察局的警察。“美国青年都不愿意做警察,华人警察更少。政府很希望更多的华裔能够加入警察公职,认为这样有助于推动社区管理,降低犯罪率。”

 朱威廉回国后创办了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 “榕树下”一炮打响,全国各地网友纷纷来贴。有些地区上网条件不好,网友就把作品邮寄到上海,每天都能收到十几包。朱威廉中文也不弱,时不时技痒,三天两头出书,也是个“文学青年”。

1999年年末,由榕树下主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赛开幕。收到网友投稿1万余件,中短篇小说尤以网事描写和情感冲突最为精彩。“我们把颁奖仪式设在上海商城,气派得不得了。网民作者从来没有这样的待遇。”正统的文学界惊呼,网络文化的“洪水猛兽”来了。2003年出售给贝塔斯曼。

2003年,加入盛大网络公司,任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2005年又离开盛大公司。 

个人荣誉回目录

榕树下(rongshu.com)创办人、首席执行官 

网络的出现圆了许多人想当作家的梦,也成就了一大批诸如痞子蔡的网络作家,而榕树下则是给所有这些网络文学一个平台,后来被卖掉,没有消息了  

个人影响回目录

无论我们现在多么年轻,有一天终会变老。衰老是一个谁都要面对的话题,对人类如此,对世间万物亦是如此。

  十岁时候的事情仿佛还历历在目,可是一晃眼,上个月我已经满三十了。这段时间我经常在想,再过去个三十年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到那时候,我将变成怎样?

  不管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都将前赴后继的奔向衰老。这是一堂谁都无法逃脱的课。我希望关注老年人、理解老年人、帮助老年人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仅为我们和一切与我们有关的人,也为这个正在迅速老龄化的社会。

  互联网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事业,但是它同样可以为老年人开拓视野,增添生活内容。我非常高兴看到“老小孩”抓住了这个不是热点的热点,为一批显然不是众多商家所争取的“潜在消费群”提供服务。

  互联网的精神在于勇于开拓和不断尝试,与此同时,如果有更多的网站不将商业利益当作全部,在推动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的同时也能为社会做些什么。那么,互联网的道路将更宽广,为人类带来的意义也会更加深远。

  我非常高兴看到有这么一批人逆风飞扬,我相信“老小孩”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人物评价回目录

 

相关链接回目录

 

榕树下的朱威廉

文/ 晓宁

      在上海市北京西路的建京大厦12层的一个大房间里,装饰着一棵大榕树,在榕树郁郁葱葱的枝叶底下,有一群年轻人在电脑前忙碌。这里是上海榕树下计算机公司,一个定位在“全球原创中文网站”的互联网公司。
  榕树下的创始人名叫朱威廉。他29岁,父母都是中国人,他在美国生美国长,六年前回国,却创办了这样一个目前最大的原创中文作品网站。
  我问朱威廉为什么给网站取名“榕树下”,因为没有人见过一个网络公司取这样一个怪名字,而他对我说,榕树是一种非常好的树,它庞大茂盛,常常独木成林,在中国南方的城市,一棵大榕树可以覆盖半个街区,供人树下乘凉。他喜欢榕树,所以就取了这个名字。
  当这颗榕树还是小树苗的时候,它只是朱威廉的个人主页。
  朱威廉的中文水平很好,要归功于他的父母。他在美国南加州一个叫Mission Viejo 的海滨小城长大,父母的言传身教,再加上对各种中文书籍的广泛涉猎,使他从小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到了大学,他学的是法律。大学毕业后,他在洛杉矶警察局做了一年警官,负责华人街区的安全保卫工作,这实现了他小时的梦想。1994年,他从美??时间,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却开始在每天工作之余写些随笔文章,把它们放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和对一些事物的看法。
  后来,喜欢看榕树下文章的人和给榕树下写来稿子的人越来越多,有一年多时间朱威廉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更新榕树下。为了尽量加快更新速度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出差在国外,只要可以上网连接到榕树下他都会抽空更新。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榕树下的访问量越来越大,已经有许多人自愿帮助朱威廉来更新和维护榕树下, 1999年7月,朱威廉拿出自己的积蓄,创办了榕树下计算机公司,招收了十多名全职编辑,榕树下正式作为一个商业网站开始运作。
  近观榕树,这里开设有随笔小札、旅人手记、海外生活、蕙质兰心、青青校园、朝九晚五、唐宋遗风、非常小说等许多栏目,里面分门别类的登出网友写给榕树下的稿件;其中的许多作品常常被传统媒体选中,榕树下负责把稿费转给作者。上海广播电台与榕树下也有一档合作节目,“夜倾情 榕树下”,每天晚上11点到12点,播送网友的精彩文章。不过,几乎所有给榕树下写稿的网友都是不计报酬的,一种心意相通的感情把大家吸引到榕树下来,无私地为这棵大榕树施肥浇水。这其中还包括著名作家陈村和上海女作家赵波。
  朱威廉说,他应该是最没有资格创办这个主页的--他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许多文学名著和文学理论他都没有接触。榕树下众多的原创稿件带给大家的不是文学教育,而是心的交流,因为都是没有任何杂质、不为任何目的的真实文字,朱威廉说自己喜欢交流胜过喜欢文学本身。在榕树下,他写过记述自己生活经历的《最美丽的笑容》、《保护与服务》、《难寻有情人》,还写过网上很知名的一篇诙谐杂文《Chat照妖》。朱威廉写道:也许是在一个小睡的午后,也许是在一个难以成眠的夜晚。就在这样悠悠平淡的岁月里,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只要您想到了这棵榕树,只要您愿意敞开心灵,放下面具,您的文章将随时随地得以发表,您的感受能随时随地得以交流。
  榕树下现在共收集原创文章3万篇,并且以平均每天200篇的投稿量增长,在此注册了笔名的网友有1万多位,大家以一篇篇的原创文章,在榕树下安家,等待每一个读得懂它们的知音,朱威廉说,这些文字将岁月浓缩。在1999年底,榕树下入选中国十大优秀“文娱与体育类网站”。
  榕树下网页上没有挂接任何商业广告,是因为朱威廉坚持着一种纯粹,他愿意给所有到榕树下“乘凉”的网友一个没有压力的自由空间。
  榕树下有一个勤奋工作的编辑部,其中还有著名的网络写手安妮宝贝宁财神,他们都是被榕树下的氛围所吸引,心甘情愿地来这里工作。编辑部每天看许多来稿,改掉错别字和不通的语法,然后让它们以完美状态呈现在网页上。看到糟糕或者优秀的作品,房间里会此起彼伏地发出感叹。电话不停地响。还有网友络绎不绝地来访。有时候早过了下班时间,大家还会留在办公室里。朱威廉则一点没有老板的架子,给予他们最多的工作自由和尊重--关于这一点,朱威廉对我说,人的能力本就是有限的,而你还要去限制他们发挥的话,是很可悲的事。年轻的朱威廉不把他的同事们当作是雇员,而是榕树下的事业伙伴。
  榕树下至今没有什么盈利,它的经营是靠朱威廉在广告公司的盈利来支撑的,每年花费100万元左右。有一个榕树下的编辑这样写过:榕树下编辑部距离WILL(注:朱威廉在榕树下的笔名)的广告公司不到200 米,可以隔窗相望,构成这样的情节--理想与现实相隔200 米,WILL开着跑车穿行其间。
  对于未来的发展,朱威廉有对榕树下自己的经营设计。榕树下不能一直不盈利,一个不盈利的网站是不能够长久生存的,朱威廉已在计划2001年让榕树下在美国上市。从今年4月开始,榕树下好的原创作品将会定期结集出书和出杂志,全部冠以“榕树下”系列出版物的整体形象,逐渐把榕树搬到网下的真实生活中,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也让它影响更多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文化产业里的著名品牌--一颗大榕树,代表了一个纯粹的文学绿荫空间,代表一种“人人拿起笔来书写人生”的精神。
  应该说,榕树下这种模式是它所独有的,它试图尝试一种先耕种后结果的模式,而在书刊杂志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榕树下能靠这些盈利,那么就可能只剩下"上市"这么一条不归路了。我想提醒朱威廉,在商业互联网时代,在人人忙碌的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中,榕树下这么做是相当冒风险的:万一不再有那么多人写稿支持榕树下,没有那么多人义务给榕树下当编辑,万一出的书和杂志卖得不好,榕树下能否支撑到上市的那一天呢?而且,美国股市会接受这样一个中文原创作品网站吗?
  当朱威廉认真地问我,“你说我们能成功吗?”,我的疑惑没有问出口,却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商业的时代里,文化事业的产业化是件很难的事,但总要有人做这样的梦,我愿意相信朱威廉的梦想能成真。翻开榕树下系列丛书第一集,在《我与榕树下》一文中朱威廉饱含深情地写道:如果说我这小半辈子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我有幸创办了榕树下。不是我没有什么其它方面的能力,也不是说除了榕树下我真的一无所有。走向社会这六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中谋取生存,而《榕树下》的诞生使我头上多了一片绿荫,这份庇护让我不再被烈日暴晒,被风雨侵袭。我从暴躁转向温和;从彷徨变得自信;从只顾自己的感觉变得愿意去仔细聆听他人的心声。
  29岁的朱威廉说,他的理想和未来,就在榕树下。
  夜幕降临,从北京西路的建京大厦的玻璃窗向外望去,夜色弥漫、华灯闪耀;室内,一棵大大的榕树,四季常青,抽枝展叶,唱着自己的歌曲。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朱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