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数字论坛丛书》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方兴东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数字论坛丛书》第一套1999年6月出版,书目:
《中关村问题
《我们是丑人和Luser》
《寻找网上中国》
《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
《骚动与喧哗》 ——IT业随笔
《数字财富》
《数字神坛》 ——计算机业批判
《另类空间》 ——网络胡话之一

媒体精英联手指点中国IT业江山
网络联军出动叩击信息时代之门

目录

[显示全部]

海洋出版社隆重推出《数字论坛丛书》回目录

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又将迎来自己亲手创造的信息文明。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媒体正由中介演变为经济、社会的中心和主要舞台,信息将成为知识社会的主要资源。

为此我社推出《数字论坛丛书》,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数字化推波助澜。

本丛书第一批由《数字财富》《数字神坛——计算机业批判》《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另类空间——网络胡话之一》《我们是丑人和Luser—网络胡话之二》《中关村问题》《寻找网上中国》《骚动与喧哗——IT业随笔》组成,全方位论述了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信息技术今后在中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全国有影响媒体的专栏专家,在IT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以生动幽默的大众笔调,用客观、尖锐、新颖的观点,指点国内外信息界江山,全景式地展开个人电脑和网络发展的主要层面,将技术、市场、产品、人物、公司等舞台上的主角和道具一一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本丛书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足以启迪人们对于信息时代的思考。

《中关村问题》回目录

本书中的中关村仍然不是一个物理概念,指的不仅仅是位于北京北郊白颐路上的电子一条街,它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一个象征。中关村的生意人可能会把南京的“珠江路”、沈阳的“三好街”、广州的“天河路”、成都的“磨子桥”看成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本书把他们看作中关村概念的一个延伸。更为不同的是,本书中的中关村概念不只外在地体现为遍布在全国的电子市场,他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创业、技术创新、人才流动、资本运作诸多内容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理,界定中关村也应该更加注重其精神的一面,因为这样做有利探讨中国民族企业如何直面国际竞争(中关村一开始就是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有利于总结失常经济的规律(中关村不相信计划,没用国家投资,全靠市场驱动成长到现在的规模);有利于探索知识经济的未来模式(尽管不少人对将中关村比喻成中国硅谷颇有微辞,但如果中关村称不上中国硅谷,那么,中国就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称得硅谷。中关村地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区,北大、清华、中科院等一大批知名学府和研究院全聚集此地,中国最初的知识经济雏形如果不在这里产生,还能在哪产生?)

《中关村问题》的确要反映中关村“没技术”的问题、“长不大”的问题、“恶性竞争”的问题、“信任危机”的问题、“人才流失”的问题、“商气太重”的问题,但是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一本《中关村批判》,而是希望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起更多的注意,征集解决的办法。

“问题”一词没有任何贬义。在没有竞争的地方,不会有“恶性竞争”;在没有人才的地方不会有“人才流失”;在市场契约不发达的地方不会出现“商气太重”、“信任危机”;在不重视技术的地方,不会恐惧“没有技术”;如果不是每天都要面对的位居世界500强的国际巨头竞争,可能也不会每天忧虑自己太小。

尽管如此,我仍然同意中关村是中国知识经济试验田的提法,因为中关村15年来在同国外第一流公司的合作和竞争中,已经接受和掌握了国外计算机企业最先进的思想、方法以及概念,并在自觉运用理念指导修正着自己原来的行为模式。这些最先进的观念其实是“知识经济”的真正基础,没有先进的思想作为基础,科技创新只能是空谈,只能像过去一样“躲进研究所成一统”。

即便在美国,计算机产业也处于最峰顶浪尖,其思想和观念也都是最先进的,中关村最成功之处就是建立和美国计算机产业对话和汲取其养料的通道。

因此,中关村15年来最成功的不仅表现一年逾千亿的产值,不仅表现在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了最新、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更为重要的中关村已经学到了一套创办以知识为资源的企业的方法和观念。中关村已经掌握的这些方法对中国的其他行业一定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此为写作此书的动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关村尚处在它发展的初创时期,中关村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信其他以知识作为主资源的行业同样也会遇到,重视中关村遇到的问题,借鉴一下中关村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能给人峰回路转的感觉。此为写作此书的目的。

作者:刘韧 定价15.00元

《我们是丑人和Luser》——网络胡话之二回目录

本书是作者1998年至1999年在《三联生活周刊》《互联网周刊》《计算机世界》等报刊上所开设的“叩问技术”、“网络胡话”等专栏的文章结集。作者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使本书富含对整个信息时代发展的洞见,以及对人与技术之关系前瞻的智慧。本书道出了新的数字化时代的真谛:它在赋予个人强大权力的同时,也要求个人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作者鲜明地提出了“网络批评”的概念,它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对现在发出多样化的声音。它致力于让公众获得对所有媒介及其内容的入口,试图确立多媒体和网络的社会、经济、美学和技术标准。作者特别强调,此刻我们亟需对网络的政治经济学展开讨论,因为商业化和国家的管理正为网络的大众化奠定基础。如果我们想超越大吹大擂的阶段,而又不想退入怀疑一切的陷阱,网络批评必不可少。

作者:胡泳 定价:15.00元

《寻找网上中国》回目录

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似从土地里钻出来般地成为中国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网虫”、“网吧”、“网校”等新名词如潮水扑面。从1995年互联网进入中国,我们的网民数量正告诉向前发展:从1996年10万、1997年的62万,到1998年底的210万,它正凝聚着不同性别、国籍、民族、社会阶层的人士。“网”成了一个新生的社会群体,塑造着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网络就是新生活”,宣告着今天中国人对信息的敏感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毫无疑问,这一切得益于开放环境下传统心态的变化。中国,已开始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我们的产业界经历了前几年的喧嚣、洗礼,中文网络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以更强有力的势头、更迅捷的速度前进。可以大胆预言的是:本世纪内全球中文网络用户将以更迅猛的势头冲破心理临界点,从而得到更大幅度提升,今后将绝对不再局限于国内中文平台之上,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与电讯产业融入国际一体化竞争,大陆、台湾、港澳、新马以及北美华人网络服务将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掀起更强有力的冲击。作为新传媒的网络将更有可能打破传统媒介的垄断,综合传媒不仅作为一种概念,更将以蓬勃兴起的生机展现21世纪新产业的旺盛生命力;从1997年的信息频道推送、1998年的网络门户,到1999年的虚拟社区都将加速中文网站商业化的合纵连横,跨地域、跨行业、不同文化背景与价值取向的兼并融合会屡见不鲜,电了商务将由天落地,终成正果,从而会清醒地告诉华尔街IT概念股——“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寻找网上中国》立足中文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着力从产业建设、网络文化、网络生活等重大问题出发,多侧面、多角度地解析90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97/98两年间国内、国际影响中文网络服务推广的主要因素,宏观入手、微观落笔,深刻地阐发作者从实践中得来的思考。

作者:陆群定价:15.00元

《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回目录

电脑从问世到今天,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光阴。但进步的速度着实称得上奔腾如飞,当然人们口袋里的银子也应跟着一起奔腾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觉得物有所值,因为我们花得银子越多,计算机也就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不过且慢,究竟是谁为谁服务?我们真的就能肯定计算机是在服务于人类?——

我们要给计算机建造机房,装空调,因为听说这玩意儿既不能冷着也不能热着;我们亲亲的WIN95经常会向你汇报说执行了非法操作,或者出现了致命错误,然后就毫不犹豫地罢工;一不留神染上了病毒还得生着法儿的给它治,惟恐一着不慎,所有的宝贵数据就成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另外,大伙儿还得经常惦记着给计算机升升级,超超频,直至花光口袋里的最后一分银子。

当大伙儿觉得一切都搞定,筋疲力尽坐在这电子宝贝前面,准备HAPPY一把的时候,忽然从网络上传来了最新的消息:新的计算机规范出台了,更快更新的处理器也已全面上市,全面支持最新的操作系统……

这仅仅才是冰山的一角,COMPUTER的电子虚拟世界里叫人晕头转向,无所适从的事还多着呐。今个儿IBM的深蓝才战胜了卡期帕罗夫,备不住哪天就有人敢说“想永生吗?来找计算机吧!”

作者:段永朝 定价:18.00元

《骚动与喧哗》——IT业随笔回目录

IT是炙手可热的全球流行词。大写的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缩写,指计算机、通讯及相关技术。而小写的it是指动物、植物以及没有生命的物体。IT业(通常就指计算机业)恰好带着这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一副是高科技的美妙动人;一副是商场争利的贪婪赤裸。它将人类的聪明智慧、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以及不择手段的发财梦想糅合在一起,促成了19世纪以来最壮观的新技术爆炸。如马龙所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制造了旋风,而现在,我们试图在旋风中生活。”

无论是PC时代,还是如日中天的互联网时代,都呈现一个相同特性:成功不再是财富、权利甚至知识的较量。往往是一群不起眼的普通人,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方抓住了合适的机遇,一夜成名,迅速暴富。他改变了IT业的面貌,构成了IT业最富魅力的内核,也重新定义了IT文化。因此,要反映IT,必须以一种独特的笔触,深入精髓。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书采取寓赞美于诙谐,含批评于幽默,蕴问题于轻松的方式,充当一名IT导游,使读者完成一次独特之旅,以了解IT,认识IT,透视IT。

作者:方兴东 定价:15.00元

《数字财富》回目录

数字时代,可以使初出茅庐者获得亿万财富时年轻得来不及结婚,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瞬间被洗劫一空。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疯狂而混乱的时代,财富的大起大落毫无规律。但《数字财富》的作者告诉你,这不是事实。混乱意味着规则的改变,而不是规则的消失。数字时代的财富属于率先把握新规则的人。对于把握了新规则的人来说,数字时代财富脉络清晰可见,数字时代财富遍地俯拾即是。

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图景,在新的聚焦点上,将顿时变得一片清彻。《数字财富》为你揭示财富秘密,让你洞悉财富转移背后新的逻辑。

《数字财富》揭示财富轨迹,全部源于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的文化比较,通过略显夸张的对比,让你看到规则转变的逻辑要点,从而培养起迅速判断下一步财富走向预见能力。

《数字财富》是一部文化比较著作,它指向对文明本质的思考;同时又是一部带有禅悟色彩的实证公案分析。它将把你从日常商务的一地鸡毛中,引导向21世纪那些最辉煌的理念。

与大师工同思考未来,把握现在。

《数字财富》的作者,是《互联网周刊》主编,IT业最前卫的专栏作家之一。“拿手绝技”是运用文化比较方法,对IT新闻作现场直播式的理念深入剖析,力图从文化层面上让社会感受IT全面影响。

作者:姜奇平 定价:12.00元

《数字神坛》——计算机业批判回目录

无疑,计算机业是全球注意力的焦点,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又一次新高潮,是争夺未来世界话语权的又一场大火并。但因为这是一个集合了科技与市场、文明与财富、未来与利益的混合体,因此在了解计算机业时,有许多人被高科技的光环所迷惑,被业内诸多神奇的发家所晕倒。这是泡沫与进步同时泛起的产业,是一场以市场为舞台的宏大壮观的情景剧。本书以旁观者的角度,以诗化、幽默的大众化笔调,以客观、尖锐、新颖的立场,指点国内国外业界江山,全景式地展开个人电脑和网络发展的主要层面,将技术、市场、产品、人物、公司等等舞台上的主角和道具一一呈现。

第一章阐述了最近两三年来,国外国内计算机产业的最新发展。从魔幻和现实的交织中,确立全书的参照背景和批评视角。第二章提出中国计算机产业初级阶段的论述,拨开迷雾、展现本质,把思考和忧患留给大家。第三章则从具体市场表现入手,在喧嚣中透视中国计算机软、硬件业的真实情况。第四章,则将视角重新拉向全球,分析计算机业内最剧烈的几大局部战争热点。从王冠与炮灰的赤裸裸对峙中,还原出市场追逐利益的真相。第五章,从微软、英特尔的Wintel联盟的形成、发展、分裂入手,分析了业界合纵联盟,勾心斗角的恩怨情愁,将世纪末的这场情景剧演绎至登峰造极。

总之,计算机没有我们想象的的那么神秘,它将沦为人类普通的工具;计算机业也没有自己宣传得那么神奇,它首先是一个争势夺利的战场。
本书的立场是“只有真相,没有真理;只有启迪,没有答案;只有利欲,没有神话”。
作者的自信来自他对产业全局的把握,作者的底气来自他犀利的剖析以及面对文字的真诚。
可以说,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剖析计算机产业最尖锐、最深刻、最精彩的作品。

作者:方兴东 定价:15.00元

《另类空间》——网络胡话之一回目录

本书是作者在互联网络刚刚步入中国人生活的时候,从非技术领域观察和探讨网络对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相关影响的文化随笔集。作者1996年在《三联生活周刊》上开辟了国内第一个网络文化专栏“数字化生存”,并于1997年担任国内第一本互联网络杂志《网上生活》的特约撰稿人,本书大在部分文章都曾刊登在这两本杂志上。此外,为推动网络这一新生事物在国内的发展,作者还在引进和传播数字科技新观念方面做了大量的建设性工作,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收入了作者为《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等有影响的译著撰写的译者前言,以及他对网络预言家斯图尔特.布兰德、尼古拉.尼葛洛庞帝的素描和访谈。

作者认为网络目前处于茁壮成长的“青春期”,这有两层含义:其一,从全球范围看,虽然与无线电广播、电视与有线电视相比,互联网络的普及速度惊人,但它仍然不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媒体;其二,从中国的情况看,尽管可以说,网络是我们为数不多的能做到与世界同步的新科技之一,但它赖以成长的社会和文化土壤都远远称不上肥沃。在本书中,作者以其敏锐的超前性判断,对互联网络这一有史以来最为奇特的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入精辟的分析,指出在青春期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时期,不妨进行深呼吸,仔细地审时度势,给予技术的发明者和使用者更多的时间去克服躁动和迷狂。这样的自由使网络进入成年。

作者:胡泳 定价:15.00元

书评《数字论坛丛书:信息时代——我岂能做看客》回目录

  身处这个信息时代,即使是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人,恐怕也会承认当今世界信息技 术已在整个社会的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自诩为“小爬虫”的我,难 以掩饰对网络中人的艳羡之情,“赛柏空间”、“虚拟社区”,会是怎样神秘的规律在 运行曾经抱着国外计算机文化译著努力地读,企图从中洞悉网络文化奥妙,而其中难免 艰涩的论调终于使我废然而退。我想至少在网络文化的理论与操作上国人是不输于西方 人的。然而,那些西方学者对电脑网络文化的理解,总是无法诠释当代中国人特别是知 识分子对它的情感体验。

  朋友赠我海洋出版社的“数字论坛丛书”,我搁之两周未读,说起来,是这套书貌 不惊人的封面装帧所致。朋友又向我特意说明,几位作者大都是正牌的博士、硕士,以 解我不敢滥读之忧。同时他又给我添了一层疑虑--怕读不懂。

  然而一日随手一翻,就陷落其中不能释手,这套书非但不带学究气,且极为生动幽 默。仅从“智者”、“网络狙击手”这些犹如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似的作者名号中就可以 了解到他们纵横江山、挥洒自如的身手。何况还有书中鲜活的文字,给人带来的阅读满 足是绝不亚于精彩小说。

  请看“高压电”方兴东在数字神坛》中如何评判“计算机业”:“这是一个集合了 科技与市场、文明与财富、未来与利益的混合体,是泡沫与进步同时泛起的产业,是一 场以市场为舞台的宏大壮观的情景剧。”的确,辉煌的贴着高科技标签的表面,也难以 隐藏IT产业其实是商家斗智斗勇的赌场本质,种种功利的激情给市场竞争抹上荣耀的 光彩。

  《电脑,穿越世纪的精灵》中段永朝是一位喜欢追究问题本源的技术文化精英,且 看他对计算机的沉思:用电脑涂抹先锋派、前卫派、后现代派风格的艺术作品,可以精 细到最小的画笔也自叹弗如的像素;用电脑购物、聊天、交易、问诊、求学、选举、出 版、游戏乃至战争,可以便捷到只需轻轻一按,……技术家们、产业巨头们在其乖张的 想像力上涂抹着神秘,以便使人们误读电脑的真谛,将其由“人的造物”演变为人造的 神物”,而将幕后的操纵杆永远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说在电脑上或说网上发现了某 种价值,莫不如说发现了人的缺陷。

  大名鼎鼎的胡泳是《数字化生存》一书的译者,他宣称我们是丑人和Luser: 对机器的亲密认同引发了我们这个时代无言的焦虑机器是仍然在服务于人类还是已开始 漫无目的地游荡更关键的是,机器是否已开始为自身的目的而工作,而这一目的是人类 一无所知,也无法控制的

  在《中关村问题》中刘韧说,要讨论中关村问题不能局限在中关村范围内,它的很 多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提到了“文化错位”:与国外相比,自从感觉 到我们在软件上的差距要比我们在硬件上的差距更大时,我们就开始奢谈文化,奢谈如 何凭借文化之优势,御国外软件于国门之外。但不幸的是,莫测高深的华夏文化并没能给幼稚的民族软件业多少辅佐以及呵护。我们知道,国外的通用软件比的是技术,比的 是成熟的软件管理经验,比的是以雄厚为后盾的人海战术和宣传攻势。而国内的通用软 件几乎都是一两个天才”的神来之笔……其忧心可见。

  姜奇平在《数字财富》中则谆谆告诫我们要“更好地孤陋寡闻”:因为信息是情人, 有用的信息才是老婆,需要从情人中挑选一个做老婆。

  这样精彩的言论,在书中比比皆是,更为绝妙的是,犹如网络中的超文本链接,这 套书从任何一本开始阅读,甚至是随意地翻阅,都别有洞天,果然是已达境界的IT精 英。原来,所谓“计算机文化”并非像我辈想象的那般神秘,它就是我几乎每天都会听 到的PC价格的涨落,几家软件公司的竞争,黑客的恶作剧,IP电话与邮电的纠葛。重要的不仅是分析更是洞察的敏锐,在全局和历史高度上对局部的认识整合。而这些冷 峻的观点,正在报告着未来的激情,开启着未来的方向。

  ……正如方兴东所称,计算机将沦为人类普通的工具,我们岂能做看客

  不能不提的是,作者们宣称“为数字时代立言,为数字中国立心”,虽然口气很大, 文中的态度却并不霸道,观点立足于个性的启迪,这使阅读成为快感的刺激和机智的诱 发。这样的书,即使因时代的迅速发展不会永远受宠,也是我不能忘却的快乐。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数字论坛 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