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罗纳德·科斯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罗纳德·哈里·科斯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 ,从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也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2013年9月2日,科斯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2岁。

生卒:1910年12月29日——2013年9月2日

籍贯:英国

个人概述

学历:伦敦大学学士、博士  

罗纳德·科斯在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从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10年,12月29日罗纳德·哈里·科斯出生于伦敦的威尔斯登。科斯是个有腿疾的男孩子,常需要在腿上附加铁制的零件。

1929年,10月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在那里他遇到了对他有重要影响的老师——以前在南非开普敦大学任教授的阿诺德·普兰特。

1931年,通过了商学士考试并获得一笔欧奈斯特·卡塞尔爵士旅行奖学金。依靠卡塞尔旅行奖学金,科斯在美国度过了1931—1932学年,那时他研究美国工业的结构。

1934—1935年,他在利物浦大学作为助理讲师任教;

1935年以后,科斯在伦敦经济学院教书。在伦敦经济学院,他被指定讲授公用事业经济学,为此他开始对英国公用事业作了一系列历史研究。

1940年,科斯进政政府做统计工作,先在森林委员会,然后在中央统计局、战时内阁办公室工作。

1946年,他回到伦敦经济学院,负责教授主要经济学课程——经济学原理,并且继续对公用事业特别是邮局和广播事业的研究。

1950年,科斯借助于一笔洛克菲勒研究员经费在美国花费了9个月研究美国广播业,出版了《美国广播业:垄断的研究》。

1951年,科斯获得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移居美国。

1959年,加入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系,期间科斯对联邦通信委员会作了研究。

1964年以后,科斯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现已退休,任该校荣誉经济学教授和高级法学与经济学研究员。

1978年,科斯当选为美国方理研究院研究员。

1979年,被授予“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称号。目前,他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作为法律与经济学方面的一名高级研究员,在研究工作上仍然十分活跃。

2013年9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发布讣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罗纳德·科斯于当天逝世,享年102岁。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他和他的门徒雄霸诺贝尔经济学奖二十余年,其理论至今在当下的中国经济领域,有着非凡的影响力。 

目录

[显示全部]

职业生涯回目录

1932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学位
1932年-1934年任丹迪经济暨商业专校助理讲师
1934年-1935年任利物浦大学助理讲师
1935年-1938年任伦敦经济学院助理讲师
1938年-1947年任伦敦经济学院讲师
1947年-1951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高等讲师
1951年获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1958年任布法罗大学经济学教授
1958年-1964年任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4年-1970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经济学教授
1964年-1981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教授
1991年任堪萨斯大学法律与经济学荣誉客座教授
1982年-任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慕瑟经济学荣誉教授及法律与经济学资深研究员 

重要著作回目录

《英国的广播:垄断的研究》
《厂商、市场与法律》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论文集》

•《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 (November 1937): 386-405 

•《美国广播业:垄断研究》Payola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October 1950) 

•《联邦通讯委员会》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 (October 1959): 1-40 

•《社会成本问题》(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October 1960)1-44 

•《经济学中的灯塔问题》(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7, NO. 2 (October 1974): 357-76 

贡献回目录

按照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罗纳德·哈里·科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揭示了“交易价值”在经济组织结构的产权和功能中的重要性。他的杰出贡献是发现并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科斯的代表作是两篇著名的论文。其一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产业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另一篇著名论文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该文重新研究了交易成本为零时合约行为的特征,批评了庇古关于“外部性”问题的补偿原则(政府干预),并论证了在产权明确的前提下,市场交易即使在出现社会成本(即外部性)的场合也同样有效。科斯发现,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而且对产权(指财产使用权,即运行和操作中的财产权利)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范并不影响合约行为的结果,即最优化结果保持不变。换言之,只要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斯蒂格勒(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科斯的这一思想概括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并命名为“科斯定理”。科斯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

罗纳德·哈里·科斯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早在1937年,在以他的本科论文为基础发表的《公司的性质》一文中,就阐明了该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人们至今仍应为他当时的洞察力深感惊奇。但该书完在以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太多关注。沉默了近三十年,产权理论才受到重视。八十年代后随着自由放任思想潮的高涨,产权理论受到高度评价,科斯也正是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未竟的中国情结回目录

9 月 2 日,199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鼻祖罗纳德·科斯在美国芝加哥当地医院去世,享年 102 岁。

“他走了,我非常难过。”

9 月 2 日,《哈佛商业评论》特约撰稿人拉里·唐斯通过短信,第一时间把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离世的消息告诉一位非经济领域的朋友。

“是意外吗?”对方问。唐斯想了想,“科斯教授都 102 岁了,所以(去世)并不是那么不可预料。”

但这一消息对他而言,却很突然。唐斯上个月写作时,还参考过科斯写于 1937 年和 1960 年的两篇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与《社会成本问题》。

正是这两个经典理论,让他走上了 199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奖台。

美国芝加哥大学当天发布的讣告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罗纳德·哈里·科斯于当天在芝加哥圣若瑟医院逝世,享年102 岁。”

据他的中国助手王宁介绍,科斯大约在一个月前因肺炎住院,因为年事已高,用药谨慎,病情没有好转。医院遵从了老先生不愿过度治疗的意愿,从 8 月 28 日起放弃了实质性治疗。

“我上周五到周日(指 8 月 30 日至 9 月 1 日)都在芝加哥,周五时他已经基本不能和我们讲话了,但是能听懂我们的交谈,还不时地投来微笑予以回应。”王宁说,“科斯老先生是在睡梦中去世的,走得很安详。”

科斯之前已经写好遗嘱,遗体捐献供科学研究,不安排任何告别仪式。

在科斯离世之前,他也是世界上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如果你拷问数据足够久,真相自然就会浮现。”在 102 年的人生旅程中,科斯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产权在经济制度安排中的重要性。他不仅在理论贡献上对中国的经济改革影响深远,同时在其过半的生命中,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关注。

“在探寻更好的经济制度的道路上,科斯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他的弟子、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教授盛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1991 年,81 岁的科斯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

从平民子弟到诺奖得主

2010 年 12 月 29 日,是科斯的百岁华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等十多家单位,当天在北京召开了“科斯与中国”学术研讨会。

这次会议还有两个会场,分别是芝加哥和上海。三个会场在两个不同时区。

盛洪在会议开幕式上打趣: “我们这个会议有一个共同的时间,那就是在伦敦。”

伦敦郊外有一个名叫威尔斯登的小镇,1910 年,科斯便出生于该地。他的父母都是当地邮局的普通电报业务员,文化程度并不高。家境不富裕的科斯 12 岁便开始打工,由于患有腿疾,他不得不每天戴上铁制护腿。

邻居都劝科斯放弃学业,而科斯不仅在中学阶段屡获当地政府的奖学金,还顺利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学。

大学四年级,他获得了赴美研究美国工业的旅行奖学金。

到美国访问的这一年,他亲自去工厂和企业参观,在头脑里初建了交易成本和企业性质的理论模型,这段经历也促成了他的第一篇名著《企业的性质》的诞生。

这篇文章发表于1937 年,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即来源于此文,后被经济学者概括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大学毕业后,经过一番辗转,科斯回到母校任教。

据科斯生前回忆,同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教的新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和当时已发表《通论》的凯恩斯对他的影响并不大,“最大的收益来自和同学的讨论以及自己的思考”。

在母校任教 6 年后,科斯于 1951 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先后于布法罗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任教,并于 1964 年成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之后担任《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直到 1982 年退休。

综观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分布,科斯似乎稍显“大器晚成”。1991 年,81 岁高龄的科斯凭借前述两个主要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的颁奖词是“阐明了交换成本和产权在经济组织和制度结构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科斯也被认为是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这辈子给我影响最深的老师应该是阿诺德·普朗特教授了。他所做的就是给我讲述了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科斯在他为诺贝尔基金会撰写的自传中写道,“他教会我一个健全的有竞争力的金融系统是如何被价格体系所调控的。这点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科斯与夫人。

“为中国奋斗,就是为世界奋斗”

在获得经济学学术研究领域的最高成就后,科斯并未止步。他的学术文章依然屡屡问世,尤其在研究中国经济改革方面,他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变革中国》,成为他过去半个多世纪观察中国的珍贵总结。

科斯曾对他的中国助手王宁博士说:“自己有生之年没有到过中国,看来再也没有可能去中国了,这是终生莫大的遗憾。”

他对中国的兴趣,源于学生时代阅读的《马可·波罗游记》。他出生第二年,辛亥革命便在中国爆发。可以说,科斯是与推翻帝制后的现代中国一起成长的。

在成年后科斯依旧关注着中国的巨大变迁。“科斯定理”被介绍到中国后,对中国学术界及中国改革开放产生的深远影响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无论是包产到户、支持私营企业回归还是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 30 年来的经济发展现象几乎都可以用“科斯定理”来解释。

1987 年,他在纪念《企业的性质》发表 50 周年研讨会的演讲中说:“我想再度扬帆探寻通往中国之路,即使我此刻所做的一切可能是发现了美洲,我也不会感到失望。”

而科斯对中国的兴趣不仅仅是中国印证了他的理论,他还有更特殊的寄托。

2008 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学术会议结束时,他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在我出生的头几年,欧洲一派和平与繁荣景象,但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那是一场愚蠢的战争,杀死了成千上万的人。”

“科斯希望有产权制度,但不喜欢战争。因而我们隐隐可以看出他对西方世界的某种失望,转而将希望寄托在有不同文化特质的中国身上。”盛洪说,当科斯讲到“为中国奋斗,就是为世界奋斗”时,他的心颤抖了。

虽然终其一生也没有踏上这片东方土地,但科斯在中国经济学人群体中的巨大影响力一直在发酵,张维迎、张五常、盛洪、周其仁等中国最杰出的经济学家都是他在中国的拥趸。

他也很愿意结交中国经济学家,并通过他们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保持持续关注。

1980 年 12 月,张五常在底特律刚参加完一次学术会议,当时天气很冷,科斯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你在那里呆多久?你对中国的一些研究涵盖了哪些领域?成果如何?”他还一连串问了张五常关于中国的很多问题。

“中国现在就像一个实验室,中国需要一些像你一样的人,我们需要了解中国的经济体系,还有中国的社会体系,你在研究过程中也许需要一些帮助。”科斯告诉张五常。

“他对中国人有偏爱,认为炎黄子孙是个伟大的民族,总有一天要回到他们应该的位置上。”张五常回忆,正是在科斯的劝说下,自己在 1982 年回到香港大学任教,“用中文解释经济制度的运作”(科斯语)。

科斯在晚年把研究重心基本放在了中国。但他从不认为他和他的经济学可以“指导”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即使到了百岁高龄,科斯还会认真阅读比他年轻不知多少、名不见经传的中国经济学家的文章。

“除了米尔顿·弗里德曼,没有其他任何西方经济学家在中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中间会得到如此高的关注。”环境金融产品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说,“科斯一直坚信,中国有能力为法律和经济学研究培育一片肥沃的土壤。”

如今,科斯已走,但他的学术遗产却依然在中国得到探讨与观照。王宁所在的科斯中国学会正在筹办一份期刊,以继承科斯的学术思想。

“为什么科斯经济学在中国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我想这可能不仅是中国经济学家的需要,更多的是中国改革到了从经济机制反思到经济制度反思阶段的理论发展需要,也是一个大规模制度变迁的时代需要。”浙大经济学院院长史晋川表示。

影像回目录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www.bundpic.com/2013/09/23452.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罗纳德·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