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监听行动与美国自由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监听行动与美国自由回目录

美国面临着在安全与自由之间的权衡取舍。当不安全感达到最大时,自由受到的威胁最严重,因此适度的妥协有时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自从爱德华·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正在进行的监听行动——收集数量浩瀚的美国公民与非公民的电子通讯数据之后,人们一直很关注他的个人境遇。

但即便在俄罗斯批准他临时避难之前,更重要的议题却是美国公民自由的境况。美国是否如俄罗斯等国指责的那样,是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一点很重要:区分在公众辩论中被搅到一起的两个问题:针对外国人的电子间谍活动,以及针对本国公民的国内监听。

在斯诺登揭露之前,网络间谍活动已成为美国与一些国家双边关系的主要争议点,它指控那些国家以空前规模窃取美国的知识产权。对方则声称自己也是无数网络入侵的受害者,而且这些入侵很多都源自美国。

双方都不无道理。美国的政策是不窃取知识财产,但一些国家的政策显然并非如此,与此同时,它们的政府都在不断入侵对方的计算机,以偷盗传统的政治和军事机密。间谍活动并不违反国际法(尽管它往往会违反各种国内法),不过美国声称窃取知识财产违反了国际贸易协议的精神和条文。

窃取知识财产的国家并不在少数,一些如今对美国的监听活动表现得义愤填膺的美国盟友,也一直在对美国做同样的事。据美方说法,它查看非美国人的电子邮件时,是在搜寻与恐怖分子有关的线索,而且往往会与盟国共享搜寻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监听可能使美国和其他国家受益。导致 2001 年“9·11”恐怖袭击的部分计谋,毕竟是由一个生活在汉堡的埃及人策划出来的。

但美国人并非没有罪孽。正如斯诺登曝光的信息所披露,美国曾监听正在准备贸易谈判的欧盟代表的通讯,此举不会产生互惠效果。这是一个糟糕的决定,奥巴马应当予以谴责。

对俄罗斯等国来说,将间谍问题与公民自由问题搅在一起,指责美国虚伪是一种有用的策略。只是这些指责来自法治很弱、对互联网审查严格的国家,听上去比较吊诡。

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境内的两大监听行动。就公民自由而言,查看一个外国人的通讯内容比较不会引起争议。争议更大的行动,是国家安全局查看美国公民通电话的拨出和接听方,并将这些数据储存起来,以备日后可能的内容检查(按理需要征得法庭许可)。这种用于存储“大数据”的技术能力,引出了涉及侵犯公民隐私的一系列新问题。

监听行动的辩护者指出,这些行动符合现有法律和美国宪法的制衡哲学,因为它得到了立法和司法分支的批准。反对者则说,1978 年根据《对外情报监听法》(FISA)组建的法庭,是为大数据出现之前的时代设计的,现行做法也过度引申了“9·11”袭击后通过的《爱国者法》的条款。

反对方呼吁制定新法律。现有的法律框架上月在众议院以 217 对 205 票被勉强保留下来,最有趣的是两党的内部分歧——反对派联盟由保守的茶党共和党人与自由派民主党人组成。

这一议题必定还会重新被提起,有议员正准备提出针对 FISA 法庭相关条款的多项修正法案。

斯诺登的披露与其说展示了虚伪和对公民自由受侵蚀的无视,不如说激起了一场辩论,它显示美国仍在遵守其民主原则,虽然是以传统的混乱方式。美国面临着在安全与自由之间的权衡取舍,两者间的关系比乍看上去要复杂得多。

当不安全感达到最大时,自由受到的威胁最严重,因此适度的妥协有时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在美国内战的极端情况下,即便像亚伯拉罕·林肯这样的捍卫自由伟人也中止了人身保护法。这类决定可能要到后来才被视为错误或不公正,例如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二战初期对日裔美国人的拘禁。

在“9·11”后的 10 年中,公众情绪的钟摆向安全一边摆幅过大。由于未再发生新的重大恐怖袭击,它已经开始荡了回来。近期的 ABC 新闻频道与《华盛顿时报》联合民调显示,39% 的美国人表示,保护隐私比调查恐怖威胁更重要,远高于 2002 年的 18%。

讽刺的是,斯诺登揭露的监听行动似乎有助于预防新的大型恐怖主义事件,例如对纽约地铁的一次炸弹袭击。如果是这样,它们或许还避免了更严厉反恐措施的实施,使得目前这场辩论才有可能发生。

 

 

约瑟夫·奈
(Joseph Nye)
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概念首创者,著有《实力的未来》。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www.bundpic.com/2013/08/23118.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监听行动与美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