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软力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admin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软力

   软力:是指以社会构成为载体,通过柔性方式主导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
   软力的特点
  (一)软力的能力结构具有合成性。它包括:方向力、承载力、文化力、影响力、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等;
  (二)软力的实施方为国家、区域、企业和个人,同时其在软力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受力方;
  (三)施加软力的目的是使一方在未受任何明显胁迫或进行交易的情况下认可施力方的观点并随从施力方的意图做事;
  (四)软力并非总能转换为能达到预期结果的现实的力量 ,要想转换成功,潜在软力的客观手段必须对特定观众有吸引;
  (五)软力的资源是机构体制、价值观、文化、政策、人力资源等无形有质的客观存在;
  (六)软力的实现手段具有多样性,例如国家的推广文化外交政策,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个人的养成教育等。
   软力与“硬”力的辨证关系
  “硬力”和“软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硬”力对软力起支撑作用
   ⑴“硬”力为软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其一,文化、价值观等的传播需要以物质为载体。其二,文化产业之外的其他机构也构成一国文化的载体,为一国软力做出重要的贡献。其三,文化、价值观、制度和政策等的宣传与推介也需要以一定的基础设施为前提。⑵“硬”力的发展可以推动软力的提升。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的经济活力是其日益增长的实力的核心——不仅是“硬”力的核心,而且是软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中国不得不承认是其经济增长唤起了全球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即使中国的文化具有经济利益之外的、独立的价值,国外的人们也最终会发现这种价值并被中国文化本身所吸引,但是至少大多数人的兴趣首先是被经济利益激发出来的,只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了解了这种文化之后才对文化本身产生兴趣,文化本身的魅力才得以彰显,价值才得以实现。没有经济实力的迅猛增长,中国文化充其量只能吸引国外某些知识精英的青睐,存在于有限的学者书斋之中。在这种意义上,“硬”力的发展和强大对于文化软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⑶.“硬”力的发展为软力要素的合理性、先进性提供证明。硬力的强大证明了文化、政治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资源的合理性或先进性,从而增强了这些资源的吸引力。
  (二)软力的提升是硬力发展的前提
  马克斯韦伯认为,宗教观念与习俗的某些转型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文化前提。20世纪下半叶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则发现,没有一系列制度的变迁,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都将是“不可能任务”。中国的改革开放,则以切近的事实有力地宣告:适宜的政策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实力迅猛发展的基础。美国耶鲁法学院法学教授蔡美儿(Amy Chua)指出,“按所处时代衡量,历史上所有超级强国在崛起过程中,都是极为多元和宽容的。实际上,在所有事例中,宽容是实现霸权不可或缺的因素。令人吃惊的是,帝国的衰落多次与不宽容和排外巧合在一起。”“因此,要获得全球主导权(即:一个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还是一个超级强国),宽容是必要条件。”宽容是一种体现于国家政策、制度和文化之中的态度,也是一种价值观。这两句话明白无误地证明了强权对于宽容的依赖性。这些说明的都是软力的提升是硬力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二者相互依靠,相互促进,螺旋上升
  软与硬没有对立性,更多的是互补性,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且二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转化。以英特尔为例,英特尔公司的核心处理器技术在业界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这种持续顶尖的硬力代表了该企业的软力,其影响力来自于英特尔在市场和业界长期积累下来的形成的硬技术权威,因而它能整合协调全球资源,做全球化公司。而英特尔公司能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水平,在于他长期坚持创新所积累的软力已内化为企业的核心生存力,形成了特有的“创新永动机”个性,使其硬件技术几乎做到极致的水平,无人匹敌,于是,英特尔在“创新永动机”的推动下,又开始向个性化软件技术发展。这无不证明了“硬到极处是为软,软到极处是为硬”的转化道理。当然,像英特尔、微软这样能做到软力与硬力旗鼓相当的企业,在全球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毕竟绝大多数企业还奔波在环境生存与基本生存之间,更多的是在做大做强硬力,但因为缺乏软力经营的智慧,硬力的发展往往力不从心,举步维艰。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思想创立者邓正红先生认为,企业软力与硬力如果不相匹配,相互之间不但难以促进转化,企业的发展就会失去平衡,生存能力就变得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企业软力与硬力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就现在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存在软力缺失或脆弱的症状,如果能引入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并将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其中,不但能大大改善内部组织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企业软力也会在先进的硬力基础上得到强化和提升。

1.中国软实力产业协会

2.中国软实力产业网

3.软力学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