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2:《我用微软改变世界》 返回词条

书首次以创始人视角揭幕微软帝国创建历程,同时也揭秘了创业过程中不为人知的黑幕;书中翔实地记叙了微软两位创始人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从相遇、相惜到分歧、分手,更爆料盖茨为寻找源代码去翻垃圾箱等数不清的疯狂事儿。如果你是一个IT从业者、一个企业创始人、一个喜爱成功人士故事的人、一个怀揣梦想的奋斗者,那么,本书是你绝不应错过的,将令你受益良多。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回目录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回忆录 
英文名:Idea Man: A Memoir by the Cofounder of Microsoft 
作    者:(美)保罗·艾伦   著  吴果锦 译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 S B N:9787213047831    出版时间:2012-03-01 
定价:46.00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回目录

微软不但创造了DOS和Windows的辉煌,而且创造了两个超级富翁,一个是比尔?盖茨,一个是保罗?艾伦。

叙述微软早年历史的文字已经有很多,但艾伦从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讲述这段故事。他之前也没有详细说过他与盖茨的复杂关系、或对微软怎样从一个挣扎生存的新兴公司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的私下看法。《缔造微软:微软联合创始人艾伦?? 保罗回忆录 》是一部坦白直率、大家期盼已久的自传,性格内向的作者将为大家讲述微软的创建历程以及他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者简介回目录

保罗?艾伦,微软创始人之一,1953年生于华盛顿州西雅图,曾就读于西雅图一家著名的私立学校湖滨中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比他小2级但对计算机同样痴迷的比尔?盖茨。他们一起独占了湖岸中学的唯一一台微型计算机。为了实现为编写商业软件的梦想,他在两年之后辍学,后来与从哈佛大学辍学的盖茨创立了微软公司。2000年11月,艾伦正式离开微软的董事会,但被力邀下留任微软高级策略顾问

保罗?艾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到2006年他在福布斯杂志排名第六,拥有资产大约227亿美元,其中50亿是微软股票。同时他是Charter Communications主席,梦工厂股东。艾伦拥有2支职业球队:西雅图海鹰和NBA的波特兰开拓者。现居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Mercer岛。

目录回目录

第一章 时机

第二章 根

第三章 湖畔中学

第四章 伙伴

第五章 华盛顿州

第六章 2+2=4!

第七章 MITS

第八章 合伙人

第九章 软卡

第十章 象棋项目

第十一章 情谊已尽

第十二章 警钟

第十三章 群雄争霸

第十四章 开拓者狂热

第十五章 第十二人

第十六章 太空

第十七章 吉米

第十八章 连线世界

第十九章 通信线缆

第二十章 探索

第二十一章 人脑图谱

第二十二章 探险

结束语

致谢

附:人工智能、数字亚里士多德、光环计划 

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从分歧到分手回目录

没有人能够永远当时代的弄潮儿;像保罗·艾伦这样,年轻时与比尔·盖茨一起叱咤风云,然后急流勇退,转而寻找个人的快乐和实现个人的梦想,已经是太过完美的人生。

  《创意人生》

  [美]保罗·艾伦著

  Portfolio

  2011年4月出版

  当代美国商界最成功的两对拍档应该是伯克希尔的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以及微软的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尽管前者合作超过四十年依旧莫逆于心,后者早在二十七年前便已分道扬镳,但两者仍然有许多相似之处。巴菲特和芒格联袂打造了美国历史上业绩最优秀的投资公司,盖茨和艾伦合力开创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赚钱的技术公司。巴菲特和盖茨都是习惯在聚光灯下频频露面的全民偶像,各家媒体会巨细靡遗地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有关他们的图书虽然不能说汗牛充栋,但也为数不少。芒格和艾伦相对而言则较为默默无闻,普通读者如果想了解他们的生平、爱好和理念,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图书则是凤毛麟角,值得推荐的只有查理·芒格的拥趸彼得·考夫曼编纂的《穷查理宝典》,和保罗·艾伦亲自操觚而成的《创意人生》(Idea Man)。

  

  和大多数自传不同,保罗·艾伦并没有在《创意人生》中过多地描写自己的家庭和童年,只是用第二章简单地介绍父母的情况。他母亲热爱阅读,“无论是贝娄或巴尔扎克,简·奥斯丁或钦努阿·阿契贝,内丁·戈迪默或林语堂”,这些人的作品她都看;受其母亲的影响,艾伦“上幼儿园之前就能自己看书” (第12页)。他父亲则性格沉稳、为人和蔼,对子女要求很严格,但也很宽容;每当艾伦在家做实验惹出麻烦,他从来不加以责备。总而言之,这个家庭“把孩子当成大人看待”(第19页)。

  小学毕业之后,父母将艾伦送进了当地的贵族学校:湖畔中学。正是在这个地方,艾伦发现了他最擅长的事情——编写计算机程序,并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比尔·盖茨。第一眼见到盖茨,艾伦发现了这个人身上有三个特点:“他真的很聪明;他真的很好胜,想让你知道他有多聪明;他真的有恒心。”(第32页)

  艾伦和盖茨实际上分属两个社会阶层:艾伦的父亲只是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而盖茨的父亲是华盛顿州律师协会的主席,他的家豪华得让初次到访的艾伦“有点震撼”。艾伦从小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和做科学实验,而盖茨从小最喜欢阅读的是父母给他订阅的《财富周刊》。盖茨曾经拿着这份杂志,问艾伦:“你知道管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吗?”艾伦说他不知道。年仅十三岁的盖茨满怀期待地说:“也许我们将来会有自己的公司。”(第32-33页)尽管有这些差异,但由于有着相同的才华和爱好,他们很快成为好朋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计算机都是大型机(Mainframe),它不仅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的政府单位、科研机构或者大型企业才负担得起。由于运转程序需要耗费许多纸张,也由于设备的稀少和昂贵,当时人们使用大型机需要按时付费。湖畔中学的计算机使用时间很快就不够热衷于编写程序的艾伦和盖茨用,但巧合的是,当地有一家计算机公司募集程序测试员,这对拍档双双应征成功,不但得到了无限时使用大型机的便利,也熟悉了它们的性能,并开始掌握一些计算机语言,比如BASIC和FORTRAN。

  直到各自上了大学,艾伦和盖茨依然在寒暑假期间结伴为不同的公司打工,甚至还成立了一家销售交通信息软件的公司。但这家公司只有三个客户,从1974年到1980年,它的总收入是六千六百三十一美元,净亏损是三千四百九十四美元(第67页)。

  这次失败并没有影响艾伦和盖茨继续创业的热情。1974年,在盖茨的怂恿之下,艾伦向学校申请休学,到波士顿寻求新的机会。那年12月,决定合伙成立软件公司的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的某家比萨店里畅想他们的未来,艾伦问:“如果一切顺利,你觉得我们的公司会有多大规模?”盖茨回答说:“我觉得我们能请三十五个程序员吧。”(第2页)艾伦坦承当年他觉得盖茨这个目标非常远大。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两个年轻人正站在计算机发展历史的转折点,而他们很好地抓住了机会。

  1974年4月,家用计算机之父亨利·爱德华·罗伯茨领导的微型仪器和遥测系统公司推出了基于英特尔8008芯片的新款微型计算机——牵牛星8080(Altair 8080),售价不到四百美元,这使得计算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触手可及的可能。在《大众电子》(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上看到牵牛星8080的广告后,早已预见到计算机迟早会走进个人时代的保罗·艾伦立刻找到比尔·盖茨,谋划如何利用他们在BASIC语言上的优势,为牵牛星8080撰写一套程序。

  后来的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艾伦带着盖茨编写的程序,到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找罗伯茨,并得到了他的认可。为了和罗伯茨签署“牵牛星BASIC”的授权合同,艾伦和盖茨合伙组建了微软公司。在组建时他们发生了第一次股权上的争执。艾伦开始以为两人将会平分公司的股份,但盖茨却说:“你要一半是不对的,你在微型仪器和遥测系统公司领薪水,这BASIC几乎全是我在波士顿写的,但我一分钱也没拿。我觉得我应该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第91页)艾伦虽然很震惊,但还是接受了,这为他们最终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随着家用计算机市场的迅速壮大,各家计算机生产企业对软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牢牢地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最关键的举措是成功地和IBM签署了MS-DOS的授权合同),让微软在数年之间从一家小公司变成行业内的翘楚。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位拍档的互补性:艾伦专注于新软件的开发,而盖茨在销售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在微软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中,艾伦和盖茨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艾伦对待下属比较友好,能够平等地与他们探讨问题。而盖茨则完全相反,他喜欢以高压的姿态催促员工尽快完成任务。假如有人没有按时完成工作,盖茨会轻蔑地说:“我一个周末就能把这软件写完!”假如某个程序员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盖茨往往会大吼:“这是我听过最他妈蠢的事情!”(第114页)

  他们在技术方面也经常发生争吵,但真正伤害双方交情的,还是股权方面的纠纷。按照《创意人生》的说法,这种情况后来又发生了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微软起诉微型仪器和遥测系统公司成功之后——这场官司直接导致亨利·爱德华·罗伯茨从此退出计算机行业,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当时微软刚走上正轨,软件销售蒸蒸日上,盖茨提出要重新分配股权:他想要占到百分之六十四。保罗·艾伦又是大吃一惊,但不喜争辩的他本着息事宁人的想法,最终还是答应了。艾伦认为双方占有的股份体现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儿子和一个律师的儿子之间的差别”(第103页)。

  第二次是在斯蒂夫·鲍尔默加盟微软时发生的。鲍尔默是盖茨在哈佛的同学,当时在宝洁的市场营销部工作,并在斯坦福商学院进修。1980年4月,盖茨提出聘用鲍尔默,并分给他百分之五的股份,因为如果没有这么多股份,鲍尔默不会离开斯坦福。艾伦同意了盖茨的提议,但几天之后,他结束度假回到公司,吃惊地发现盖茨给鲍尔默写了一封信,许诺给鲍尔默百分之八点七五的股份。艾伦当场大发雷霆,表示再也没兴趣聘请鲍尔默,并指责盖茨言而无信。后来盖茨坚持原来的想法,又同意多出来的股份从他那里扣,艾伦才勉强同意(第132页)。

  第三次则是在保罗·艾伦病重时。1982年9月,艾伦被查出患有淋巴瘤。为了接受治疗,艾伦不得不中断他在微软的工作。但在休养期间,他总是忍不住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那年12月,艾伦无意间听到盖茨的办公室传出盖茨和鲍尔默的说话声。他站在门口,想听听两人在说些什么,结果发现他们正抱怨艾伦几个月没有工作,准备通过发行期权的方式来稀释艾伦的股份(第164-165页)。

  这几次纠纷让保罗·艾伦感到很失望,于是决意离开微软,哪怕盖茨写了很长的信挽留他。当然,他的决定也是受到淋巴瘤的影响:“如果我的病治不好,那么回到微软也白搭,那里有太多压力了。如果我能痊愈,那么我现在已经明白,人生苦短,不能总是过着不开心的日子。”(第167页)

  

  离开微软之后,保罗·艾伦过了一段潇洒的日子。除了陪父母,就是到法国和新结识的女朋友吃喝玩乐。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永远随心所欲地、奢华地过着无所事事的日子:1986年3月13日,微软第一次公开募股,艾伦一夜之间拥有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四年之后,微软股价的上涨使他成为十亿巨富;而到了1996年,年仅四十三岁的他身家已暴增到一百亿美元。

  人但凡有了足够的钱,便能较为轻易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至少对保罗·艾伦来说是这样的。他喜欢篮球,于是买下了开拓者队;他喜欢橄榄球,于是买下了海鹰队;他喜欢音乐,于是组建了乐队;他喜欢出海和潜水,于是请德国最好的造船厂为他打造了一艘长达一百三十七米的豪华游艇。保罗·艾伦令人值得敬佩之处,倒并不在于他有足够的钱来满足自己的兴趣,而在于他能够将自己的兴趣和科学的利益结合起来,尽管他赞助的主要几个科研项目都显得太过超前。

  他斥两千五百万美元巨资,帮助伯特·鲁坦研制出“太空船一号”(Space Ship One),而这背后的动机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他自幼向往太空,希望有朝一日普通人也能够到外太空旅行。“太空船一号”创下了诸多历史记录:第一艘能够以三倍音速飞行的民用飞机,第一艘飞行高度超过一百公里的民用飞机,也是第一艘可重复使用的民用航天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国会禁止政府继续向外星文明搜寻研究所(SETI)拨款,该研究所面临关闭的困境,是保罗·艾伦伸出了援手,使那些执著于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人发出的信号的科学家能够继续从事他们的事业。

  如果说前面提到两个项目都有点另类,另一个由艾伦资助的科研项目的意义就容易理解得多。2003年,他出资一亿美元,成立艾伦研究所,聘请了许多顶尖科学家从事人脑地图的绘制。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光是绘制老鼠的脑图,就需要拍摄八千五百万张高清照片,能装满六十万G的硬盘——但对治疗大脑相关疾病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为难得的是,艾伦研究所将这些三维脑图的资料放到网络上免费和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家共享。

  当然,离开微软之后,保罗·艾伦除了收购球队、赞助科研、四处游玩,也从事一些投资活动,其中不少是非常失败的。在艾伦看来,有的是由于不够有耐心,有的则是由于他自己“眼光太过超前”(第283页)。例如他曾在1993年买入美国在线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但1995就转手卖掉。这笔交易虽然赚了七千五百万美元,但如果他多等五年,等到时代华纳收购美国在线——这桩收购后来被称为“有史以来最蠢的并购”——他持有的股份将会价值四百亿美元!又比如他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预见到如今流行的三网融合,因而投巨资购买了一家有线电视公司,但最终却因为眼光太过超前而整整亏损了八十亿美元(第293页)。

  

  应该说,作为一本传记,《创意人生》是非常优秀、非常值得阅读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它具有什么文学上的价值或者道德上的启发,而是因为传主保罗·艾伦曾经做出的历史贡献,也因为他的杰出人生再次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亘古对立。

  正如艾伦自己所说,他成年到现在的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微软的八年和离开微软后的二十七年(第332页)。在微软那八年,以及之前在微型仪器和遥测系统公司的两年,保罗·艾伦个人的经历和家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完全是重叠的,《创意人生》的前半部几乎可以当成家用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读。家用计算机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而艾伦在家用计算机的普及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在如此重要的行业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仅从这方面来说,《创意人生》毫无疑问是一份非常珍贵的文献。

  离开微软后,保罗·艾伦的所作所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没有前一段人生那么突出,但他认为,“我永远为我们在微软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但我的第二段人生更为丰富多彩,更真实地反映了我的本性”(第332页)。这是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难以逃脱的命运:当做着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时,他们往往并不快乐;等到终于能够享受人生时,他们对历史的进程已经没有那么大的促进作用。

  但话又说回来,没有人能够永远当时代的弄潮儿;像保罗·艾伦这样,年轻时叱咤风云,然后急流勇退,转而寻找个人的快乐和实现个人的梦想,已经是太过完美的人生。■ 

保罗·艾伦:我是微软的创始人回目录


图片来源:NY Times

保罗•艾伦的回忆录《思想者》(Idea Man)4月18号出版了。从附书名 “A Memoir by the Cofounder of Microsoft” 可以看出保罗•艾伦对自己的定位——与盖茨平起平坐的微软创始人,以及本书的核心——微软。

隐藏的亿万富翁

身为共同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就像站在太阳旁边的星星一样,虽然闪闪发光,但终究抵不过光芒万丈的比尔•盖茨,也不像后来的史蒂文•巴尔默,与盖茨遥相呼应,你管技术,我管经营,相得益彰。盖茨和艾伦1975年成立微软,1980年巴尔默加入,1983年艾伦因病辞职,1986年微软上市,神话开始,2000年盖茨退居二线,巴尔默执掌微软,2006年盖茨退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投身慈善事业——到现在2011年(艾伦2010年开始写),这么长的时间线,保罗•艾伦的身影仅在微软成立之初不到8年的时间里短短一现便匆匆而去,也难怪普通大众记他不住。

没有成为媒体热点,并不代表保罗•艾伦活得没有话题。首先,他的身家至少有135亿美元(2011年),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这还是因为他被盖茨“坑惨了”,本来他应该得到更多的,艾伦在书中披露,这个下面会详细说)。他名下有1家职业篮球队(Portland Trail Blazers)、1家职业橄榄球队(Seattle Seahawks ),还有1/2只足球队(和别人共有)。他还拥有一艘名为 “章鱼” 的超豪华游轮,长126米,游泳池、电影院、篮球场、音乐厅(好宴请音乐界名流),全套配齐,还载有2艘潜水艇(潜水艇哦!)。此外,他喜欢漫画书,还专门花2.5亿美元建了座漫画体验博物馆。

盖茨三坑艾伦

如此大手笔的人,怎么就一直游离在公众视线之外?用《连线》杂志的话来说,保罗•艾伦跻身世界首富的过程是 “天上掉下来一堆钱,活活砸出个亿万翁”。但艾伦显然不这么认为。

• 第一次,只给我36%

艾伦在书中披露,硅谷两人一起成立新公司,按规矩股份一般都五五分,但盖茨坚持要拿60%给他40%;之后又进一步提出要64%,只给他36%,原因是自己写了核心程序,且从哈佛退学,损失较大。艾伦对此很是不满,他认为微软的最初构想是他提出的。书中写道: “午餐时,我跟比尔说,将来有一天人人都会从电脑上看报纸。比尔认为这种想法很白痴。” (T_T)他也能写核心程序,只是当时忙着去写盖茨不屑于写、但其实非常必要的辅助程序去了。艾伦回忆,“比尔知道我的底线,他拿2/3,只剩我1/3的话,我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就这样,盖茨一上来就坑了他一回。

• 第二次,只给我5美元/股

1982年,艾伦被确诊患有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一天,他听到盖茨和巴尔默在房间里商量,由于他最近工作状况不佳,要消化他的股份,他夺门而入,当着两人的面喊:“不可置信!这下我总算看清了你们的嘴脸!(This is unbelievable! It shows your true character, once and for all!)” 事后艾伦回忆说,盖茨和巴尔默跟他道了歉,但他去意已决。不久后,1983年,艾伦即从微软辞职,那时离微软上市还有3年。走之前,他跟盖茨说自己的股要10美元/股,盖茨不同意,只给5美元/股,于是他又一次被盖茨给坑了。(坑得他只剩135亿美元!)

• 第三次,只卖了400亿美元

之后艾伦还做过这样那样的投资,都是由着兴趣爱好来,无甚出彩。唯一见起色的是投资AOL(American Online,后被时代华纳收购),盖茨告诉他AOL这点小打小闹肯定没出息,于是他在1990年代初期(AOL股价最好的时期)把手中的AOL股份抛了,这是他第三次被盖茨坑。(坑得好惨,坑得他只卖了400亿美元!!)

回忆录、盖茨及其他

这本书上市前,各大媒体摘录了书中片段,读者一看,分明是保罗•艾伦向比尔•盖茨宣战,揭露盖茨的丑恶嘴脸,声讨盖茨掠夺了他应有的名分,一时炒作哄哄。微软的老员工、盖茨与艾伦两人的朋友Vern Raburn表示,他没有看过此书,但[艾伦]一边说被骗了,一边数钱的行为很矛盾,让人无法理解。微软的老员工Carl Stork也说,“我不知道艾伦这样做是为什么,我很迷惑,也很失望。” 艾伦和盖茨的一度交恶也再次被扯出来,在新环境下重新抖抖。

现在书终于出版了。再看,艾伦在书中采取的还是比较客观中立的态度:某些事情,盖茨本来能够做得更好,不过结果已经不错了。对微软也是一样,艾伦始终认为自己是“思想者”,他奠定了微软的构想,盖茨把他的构想发扬光大,也不错(“Time and again, Bill was the one who made it happen.”);但微软本来还有更多、更好的路可以走,如果听从了他的建议的话。

事实上,微软的确不是一家以 “创意” 著称的公司(不像苹果、谷歌、脸谱),一路走来,就像书中描写的盖茨,高效、强势、实力。如果艾伦留下来,也许微软会很不一样。

虽是“回忆录”,书中有一半内容都倾注在分析“如果听了我的建议,微软今天……”的设想上(这就是“思想者”的回忆风格?!)。艾伦写作此书的目的显然也仅止于此,书中并没有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实质性分析,作者的激情更多的还是在“悔意”上。

虽是保罗•艾伦的回忆录,但对于自己的一生,作者并没有倾注太多笔墨,——反倒是把比尔•盖茨写得淋漓尽致。读者可以在本书中一览盖茨在西雅图小学、中学、哈佛大学、微软成立之初的各种活跃,以及后来艾伦在病中所给予的支持(2009年艾伦被诊断患淋巴癌,入院治疗期间盖茨频频探病,二人一释前嫌,和好胜初。得病也是促使艾伦写回忆录的原因)。

艾伦在采访时说,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告诉世人故事的另一面:保罗•艾伦的这一面”。总之,他的目的达到了。

小议保罗·艾伦回忆录 “Idea Man” 书名的翻译回目录

前不久,我在日志 保罗·艾伦:我是微软的创始人里,将艾伦的回忆录 “Idea Man” 译为《思想者》。今天看到最新一期的《新周刊》上,题为 “每个大佬都有一个不愿提及的 ‘兄弟’ ” 一文(《新周刊》第348期第103页,6月1日出版)将其译为《谋士》。

既上了《新周刊》,有种译名已定之感(quietly weeping)。神伤之余,再看 “谋士” 这一译名,陌生的亲切绝对是有的——无论如何,我是译不出 “谋士” 的(怎么就想不到这个本土词,硬生生套上 “XX者” !?);新鲜的译法,永远是亲切的。

但我认为本书译为 “谋士” 仍有不妥:

其一,与作者的意图不符。艾伦在此书中试图向读者传递一个光辉的、富有远见的创新者,甚至于技术先知的形象:是他,保罗 · 艾伦,而非比尔 · 盖茨,提出了划时代的想法,是他奠定了微软的概念架构(相较于盖茨的技术架构),——微软两个创始人中,他才是 “有想法” 的那个,盖茨则是使想法变成现实的 “执行者”(后来的斯蒂夫 · 巴尔默算是个 “经营者” ? )。

同时,“Idea Man” 也是艾伦给自己铺的台阶。我是Idea Man,有想法,但也只有想法,做不成事,但也不是我的错。爱好广泛、博而不专、乘兴而起、不能长久,都是艾伦 “有思想(而无行动)” 的天然缺陷。

“谋士” 向读者——至少是我——传递了一个稍有偏差的形象。提起谋士,我最先想到的是徐庶、徐庶后是比干,再后是吴用,吴用之后呢?——话说远了。补充一点,诸葛亮也是有谋士风范的,翩翩了一阵子之后过渡到丞相上去了,也就不能用谋士形容了。

总之,谋士在 “谋” ,有别于 “思” ,更不同于 “智” (后两者都是艾伦极力营造的)。谋士还在 “仕” ,听命于主,辅佐陪侍;这个地位是不言自明的,而艾伦绝无此意,至少在心理高度上放不下身段的。王熙凤也算谋士,蒋干也算谋士,“谋士” 在中国文化里有太多内涵,只可惜没有一项能舒舒服服套在保罗 · 艾伦身上——

这就像公孙先生下岗后写了本回忆录,历陈开封府衙不为人知的残酷内幕,以及自己遭到包拯和展昭无情排挤的始末。开封府同期王朝马汉说, “咦,不会吧,公孙先生为何不满?包大人一向待我们很好呀。” 张龙赵五也表示:“ 审案离不开公孙先生,但开封府里最重要的还是包大人。”

越写越离题了。其实,“思想者” 也未必好到哪里去。引起的误会更多,且不像 “谋士” 那样,把艾伦在微软的定位转述得精当。想了很久,憋出个《构想一切》,于是作罢。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新书《Idea Man》披露盖茨疯狂轶事回目录

艾伦在新书《Idea Man》(中译:谋士)中披露了盖茨的不近人情以及咄咄逼人。由于盖茨一再强迫艾伦出售自己在微软的股份,再加上重病缠身,最后艾伦离开了微软。

  但艾伦的回忆录里面还详细叙述了童年时代和微软发展早期,有关于盖茨一些疯狂的轶事,这些事情可以让众人对盖茨有全新的认识。

  高中时,盖茨为了寻找源代码,曾经去翻过垃圾箱。

  高中的时候,盖茨和艾伦利用一台DEC微型电脑磨练他们的编程技术,这台电脑归当地一家名叫C-Cubed的公司所有。不过作为学生,他们无法像公司雇员那样获得足够多的信息,这让他们非常气馁。所以到了晚上,艾伦就怂恿年纪更小的盖茨去翻找C-Cubed公司的垃圾箱,看看能不能找到有趣的东西。有一次他们找到了一份TOPS-10操作系统源代码的输出结果,这份源代码揭开了许多秘密。

  盖茨和艾伦曾黑进了C-Cubed公司的会计文件,就为了获取免费的上机时间。

  高中时,随着上机费用的不断增加,盖茨和艾伦开始寻找可以免费使用C-Cubed公司计算机的账户。不知怎么的,他们获取了管理员密码,并借此拿到了公司的内部会计文件。两人希望破解这个文件,以便获得免费账号,但最终他们被抓住,C-Cubed公司对他们下达了驱逐令。

  高中时,盖茨写了个排课程序,将自己排进一个全是女生的英语班中。

  有一年夏天,盖茨承包为自己所在高中写一个课程安排程序。他将自己排到一个英语班中,这个班里面除了他一个男生之外,全是女生。

  盖茨在腿部骨折的情况下仍去划水。

  盖茨读高三的时候,他和艾伦同住在华盛顿州南部的一间公寓内,那时两人接了一个编程的活。一天晚上,盖茨拖着打着石膏的腿走过大门,他的腿在划水时骨折了。本来盖茨应该回到西雅图,打上石膏休息六个星期,但三星期后他就拆了石膏,腿看上去青一块紫一块,但盖茨又去划水了。艾伦在书中写到,他的腿不知怎么的就撑下来了。

  盖茨用勺子吃鸡肉。

  盖茨对社交礼仪不太在意。有一次,艾伦的女朋友丽塔为盖茨做了一只烤鸡,盖茨用一只勺子吃完了整只鸡。

  盖茨在哈佛打扑克输了上千美元。

  盖茨在哈佛大学念书时经常在住所内通宵打扑克。艾伦回忆说,他一个晚上要输赢上百美元,最后输掉了“上千”。但打扑克教会了盖茨如何虚张声势,这在以后变得非常有用。

  盖茨喜欢加班加点工作,然后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

  盖茨喜欢熬夜工作。有一次,一个新来的秘书在周一早晨发现他趴在地板上。她还以为盖茨昏过去了,但实际上盖茨整个周末都在工作,当时只是小憩一下。

  在一次万圣节派对上,盖茨趴着从楼梯扶手上滑了下来。

  随着微软公司渐入佳境,艾伦在家中举办了一次万圣节派对。盖茨是从楼梯扶手上滑出去的,“他要尽可能得快,所以把自己扔在扶手上,滑向厨房”。

  盖茨是个飙车狂。

  在微软发展早期,盖茨吃了很多超速罚单,所以他被迫雇了一名华盛顿州最好的交通律师帮他脱罪。有一次他借了朋友的保时捷928,最后一个急转弯,底盘触地。后来车子修了一年。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1/6/26/622518.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我用微软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