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拉斯克奖 返回词条

拉斯克奖,全名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The Albert Lasker Medical Research Awards),始自1946年的年度奖,奖励取得了重大医学科学贡献的在世医学研究者。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而玛丽本人即为有影响力的医学研究者。自1962年起,获此项医学奖的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在随后的数年里又获诺贝尔奖。截至2005年,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至少已有71人相继获得过诺贝尔奖。
拉斯克奖最初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Basic Medical Research)、临床医学研究奖(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和公共服务奖(Public Service,2000年被重新命名为玛丽·沃德·拉斯克奖,以纪念拉斯克夫人)。1997年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和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获奖者由25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产生。

拉斯克奖的评选结果通常于9月公布,而诺贝尔奖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而且,获得基础医学研究奖后再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更高。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1997年(诺贝尔奖)Stanley B. Prusiner(1994,拉斯克奖),1998年Robert F. Furchgott(1996)、Ferid Murad(1996),1999年Gunter Blobel(1993),2000年Eric R. Kandel(1983),2001年Lee Hartwell(1998)、Paul Nurse(1998),2002年Sydney Brenner(1971),2003年Paul C. Lauterbur(1984),2005年Barry J. Marshall(1995)。而近几届诺贝尔化学奖,也有多位拉斯克奖获得者:2003年Roderick MacKinnon(1999),2004年Aaron Ciechanover(2000)、Avram Hershko(2000)。
目录

[显示全部]

历史回目录

  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
  1952年拉斯克先生因病逝世后,被誉为“医学研究的第一夫人”拉斯克夫人玛丽,持续推行拉斯克奖,她是为保障美国医疗研究经费方面的投入积极寻求公众支持的一位杰出人物,她的非凡成就对美国的健康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拉斯克夫人于1994年去世,留下丰厚的遗产扩大资助了国家卫生研究院,是拉斯克基金的主要来源。   
拉斯克基金于1997年设有专门协会,接受社会遗产捐赠和其他慈善捐赠。

奖项设置回目录

  拉斯克奖最初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Basic Medical Research)、临床医学研究奖(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和公共服务奖(Public Service。2000年被重新命名为玛丽·沃德·拉斯克奖,以纪念拉斯克夫人)。
  1997年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和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获奖者由25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产生。

评选过程回目录

  拉斯克奖获得者由来自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产生。评选过程被认为是公平、预知、正直的典范。
  首先,候选人无需自己申请,而是由美国和国际的专业团体提名。专业团体广泛调查搜寻各领域的合适候选人,保证许多合格者参加候选。
  第二,候选人参选资料需要大量的实质性证明材料。这样候选人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努力去准备,从而保证候选人认为参选是物有所值。
  第三,组织专门的国际评判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评判。核心的高级评判委员会慎重遴选25名多学科的杰出科学家组成评委会,从而保证专业协会尊重评委会的决定。
  第四,评审过程保持系统、详尽和公平。例如,候选人收到的提名通知一般要由每一位评委仔细审核,保证评委能承认他们的选择。
  第五,评委们对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保证评委们在评议时保持公正。
  第六,如果达不到评奖的标准,评选委员会将不会给出奖励,这利于基金会评委们作出公正的决定。评选结果将于9月公布。
  拉斯克基金会每年9月公布获奖者名单,在当月底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获奖者将收到奖金、获奖证书和一个刻名的象征战胜疾病和死亡的萨莫色雷斯有翅胜利女神像。

基金管理回目录

  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 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 )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阿尔伯特· 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的使命是提高公众对有前景的医学科学的正确认识、评价和理解,从而增加公众对医学研究的支持。
  基金会坚信,只有人类生命医学的基础知识及其科学研究,才是减少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的最可信赖、最有效的方法。 基金会的主要活动是一年一度的奖项评选计划。这一奖项被公认为是医学科学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服务的最高奖项。
  奖项的评选不仅被认为是人类战胜疾病的里程碑,还是各国从上至下提升对医学科学重要程度的认识之焦点。 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设有董事会和基金托管人,按照严格的程序对基金进行管理。
奖金金额
  1、2003年度拉斯克奖的基础医学奖奖金为5万美元,临床医学奖5万美元(2人分享)。
  2、 2007年度拉斯克医学奖在纽约市举行,史塔曼和佛西将各自获得15万美元的奖金,史特尔和卡庞蒂埃将各自获得7.5万美元的奖金。
  3、2011年度拉斯克奖每项奖金为25万美元。

奖项地位回目录

  拉斯克的褒奖通常在获奖者的职业生涯中具有良好的连锁反应。拉斯克奖桂冠的摘取、媒体的积极报导都有效地提升了获奖者工作的可见度,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将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和年轻的研究人员,一些重要的听众也会听取他们工作的介绍和论文宣讲,他们所在的研究机构也将获得更多的慈善捐赠。
  拉斯克奖的评选结果通常于9月公布,而诺贝尔奖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而且,获得基础医学研究奖后再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更高。
  统计数字表明,48%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得者随后获得诺贝尔奖,28%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和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得者已经成为诺贝尔奖得主。自1962年起,获此项医学奖的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在随后的两年里又获诺贝尔奖。截止2009年,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其中有68 位相继获得过诺贝尔奖。获奖者以美国人为主,约有25%的获奖者是来自其他国家。
  拉斯克奖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至今为止拉斯克奖得主中已经有80人获诺贝尔奖,其中28人是在过去20年中获诺贝尔奖。因此拉斯克奖也被视为“美国的诺贝尔奖”,或者是诺贝尔奖“风向标”。
历年获奖者
2005年
  基础医学研究奖:多伦多大学Ontario Cancer Institute的Ernest A. McCulloch和James E. Till由于干细胞研究获得了基础医学研究奖;
  临床医学奖:牛津大学的Edwin Southern和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Alec J. Jeffreys分别为Southern Blotting和DNA指纹方法做出了贡献,因此获得了临床医学奖;
  公共服务奖:创建了Susan G. Komen Breast Cancer Foundation的Nancy Brinker,这一基金会帮助了许多患有乳腺癌的患者,也资助了许多癌症研究。
2006年
  基础医学奖: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伊丽莎白·布莱克波恩博士;巴尔的摩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卡罗尔·格雷德;哈佛医学院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的杰克·佐斯塔克。
  临床医学研究奖: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干细胞研究者布莱克波恩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荣誉教授亚伦·贝克,
  拉斯克医学特别成就奖:巴尔的摩市卡内基研究院胚胎学系的约瑟夫·盖尔。   
2006年获得者
2007年
  基础医学奖:法国巴黎乔治·蓬皮杜医学院的外科医生阿兰·卡庞蒂埃博士,美国波特兰市普罗维登斯卫生系统的外科医生阿尔伯特·史特尔博士。
  临床医学研究奖: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拉尔夫·史塔曼博士。
  拉斯克公共服务奖: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佛西博士。
2008年
  基础医学奖:麻省大学医学院的Victor Ambros,麻省总医院的Gary Ruvkun,以及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David Baulcombe。
  医学科学特殊贡献奖:Stanley Falkow建立了一套分辩致病微生物引起宿主疾病的基因的准则,即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   
2008年度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
2009年
  基础医学奖:英国剑桥大学的John Gurdon和日本京都大学的Shinya Yamanaka获得了;
  临床医学研究奖:波特兰市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的Brian Druker、圣地亚哥市Granite Biopharma顾问公司的Nicholas Lydon(曾在诺华公司任职),以及纽约市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研究中心的Charles Sawyers。
2010年
  临床医学研究奖: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的科学家费拉拉(Napoleone Ferrara)。   
2010年度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得者:费拉拉
2011年
  基础医学奖: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亚瑟·霍里奇(Arthur Horwich)和德国马普生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弗朗兹—乌尔里奇·哈特尔(Franz-Ulrich Hartl)。
  临床医学研究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奖的大陆科学家。   
2011年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得者:屠呦呦

获奖华人回目录

  李卓皓 (Choh Hao Li, 1962年基础医学奖,也是唯一一个拿基础医学奖的华人)。
  李敏求(Min Chiu Li, 1972年临床医学奖)。
  简悦威 (Yuet-Wai Kan, 1991年临床医学奖)
  屠呦呦,唯一一个得奖工作在中国完成的。

同时获得诺贝尔奖项者回目录

  1997年至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是拉斯克奖得主:
  1997年(诺贝尔奖)Stanley B. Prusiner(1994,拉斯克奖),
  1998年Robert F. Furchgott(1996,拉斯克奖)、Ferid Murad(1996,拉斯克奖),
  1999年Gunter Blobel(1993,拉斯克奖),
  2000年Eric R. Kandel(1983,拉斯克奖),
  2001年Lee Hartwell(1998,拉斯克奖)、Paul Nurse(1998,拉斯克奖),2002年Sydney Brenner(1971,拉斯克奖),
  2003年Paul C. Lauterbur(1984,拉斯克奖),
  2005年Barry J. Marshall(1995,拉斯克奖)。
  而诺贝尔化学奖,也有多位拉斯克奖获得者:2003年Roderick MacKinnon(1999,拉斯克奖),2004年Aaron Ciechanover(2000,拉斯克奖)、Avram Hershko(2000,拉斯克奖)。
拉斯克医学奖 - 2011年度奖
  1、2011年度拉斯克奖揭晓,其中的临床医学奖奖项颁给了80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屠呦呦教授,以表彰其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发现。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2、屠呦呦与在治疗白血病药物三氧化二砷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张亭栋,身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表示,他有双重身份第一身份是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他对科学史的兴趣。屠呦呦和张亭栋做出的贡献,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而且两人都不是中国的院士。
  3、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的还有,马普生物化学研究院的Franz-Ulrich Hartl,以及耶鲁大学分子生物学家Arthur Horwich。他们的获奖理由(基础医学奖)是发现了蛋白折叠相关的一个细胞机器。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两位科学家发现,虽然线性氨基酸能在试管中折叠成需要的三维结构,但是在细胞中氨基酸却不能自身完成这个过程。他们通过研究提出笼式结构能帮助氨基酸完成这个过程,实现生物活性。

近年获奖者

 2011年

基础医学奖:亚瑟·霍里奇(Arthur Horwich)和弗朗兹—乌尔里奇·哈特尔(Franz-Ulrich Hartl)
“通过笼式结构促使新合成蛋白转变成生物活性形态,从而发现细胞的蛋白折叠机制”
公共服务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The Clinical Center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其作为一所模型研究医院,在提供创新性治疗方法和高质量病患护理、罕见重症治疗服务以及杰出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临床医学奖:屠呦呦
“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09年

基础医学奖 – 约翰·格登 与 山中伸弥
"Fo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nuclear reprogramming, the process that instructs specialized adult cells to form early stem cells — creating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ny type of mature cell for experimental or therapeutic purposes."
临床医学奖 – Brian Druker, Nicholas Lydon, and Charles Sawy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ly-targeted treatments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onverting a fatal cancer into a manageable chronic condition."
公共服务奖 – 迈克尔·布隆伯格
"For employing sound science in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 setting a world standard for the public's health as an impetus for government action; leading the way to reduce the scourge of tobacco use; and advancing public health through enlightened philanthropy."
2008年基础医学奖 – Victor Ambros, David Baulcombe, and Gary Ruvkun
"For discoveries that revealed an unanticipated world of tiny RNAs that regulate gene function in plants and animals."
临床医学奖 – Akira Endo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statins — drugs with remarkable LDL-cholesterol-lowering properties that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pecial Achievement – Stanley Falkow
"For a 51-year career as one of the great microbe hunters of all time — he discovered the molecular natur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how pathogens cause disease, and mentored more than 100 students, many of whom are now distinguished leaders in the fields of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拉斯克奖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 被看作诺奖风向标回目录

屠呦呦展示奖杯和证书。新华社发 屠呦呦展示奖杯和证书。新华社发

  晨报讯(记者 韩娜)北京时间24日凌晨,纽约,81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登上了拉斯克奖的领奖台。这是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次颁予中国科学家,这一奖项不但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医学大奖,更堪称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据了解,拉斯克奖的每个奖项设25万美元奖金。

  挽救数百万生命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世界数亿人受益

  拉斯克基金会网站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其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工作。文章指出,几千年来,疟疾肆虐人类、蹂躏文明,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五十二病方》首次记载了青蒿的药物功能,公元340年间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用于抗疟治疗。在中国政府于1967年5月23日启动的“523项目”中,屠呦呦先锋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们将受益。“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通过将现代技术和严密性应用于5000多年前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她将这座宝库带入21世纪。”

  激动心情难表述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她呼吁开展全球性合作,使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屠呦呦还在接受美国《临床研究期刊》专访时表示,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自己对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深感荣幸,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此感到自豪。

  ■揭秘

  古代中医药方 化出神奇青蒿素

  金鸡纳树短暂辉煌

  人类对付疟疾的药物,最初并非来自青蒿,而是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随后,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奎宁,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再次肆疟东南亚,疫情难以控制。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对付这种疾病的新药。

  美国投巨资打水漂

  1967年5月23日,一个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正式启动。漫长的探索中,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屠呦呦是其中一员。

  那是在1969年1月,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此前,美国投入巨额资金,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但没有找到理想的药物;国内多个省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首先面临的问题仍是怎么找药。

  搜集600多种草药方

  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00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供研究者进一步发掘。

  1971年,经过反复筛选、试验,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目光锁定青蒿。

  青蒿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植株有香气,一岁一枯荣。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描述了青蒿的退热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在众多中草药中,研究小组发现青蒿对疟疾的抑制率相对较高,能达到68%。然而,之后的重复试验中,青蒿的抑制率反而降低了。

  190多次失败终成功

  “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找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受到启发,想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

  经过190多次失败后,终于,用乙醚制取的191号样品,对鼠疟猴疟的抑制率达到了100%。

  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实验结果;1973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青蒿素的结晶。随后,青蒿结晶的抗疟功效在其他地区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作为新药进行研发。

  几年后,有机化学家完成了结构测定;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回目录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baike.baidu.com/view/719386.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拉斯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