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3:维基解密引爆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 返回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维基解密引爆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回目录

  中新社华盛顿11月28日电(记者 德永健)迄今外交史上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28日如期发生。当天,“维基解密”网站曝光逾25万份据称是美国国务院的机密文件,将诸多美国外交内幕和盘托出。

  “维基解密”公布的秘密文件包括25万多份外交电报及八千份外交指示,多数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04年以后,更有约九千份文件的落款日期注明在2010年1月至2月之间。

  这些被认为是往来于美国国务院和美国约270个驻外使领馆的机密文件记录了诸多外交内幕,例如: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7月曾签发指示,命令外交官搜集联合国高官的手机号、电邮地址、信用卡号甚至飞行里程卡号,并要求刺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领导、决策风格以及对联合国秘书处的影响力;

  ——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曾反复敦促美国攻打伊朗核设施,直言应“砍下那条蛇的头”;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也曾对美国建言,2010年年底之前是攻打伊朗核设施的最佳时机;

  ——美国在劝说别国接收关塔那摩监狱囚犯时讨价还价,曾告诉斯洛维尼亚只有同意接收囚犯才能面见总统奥巴马,而小国基里巴斯接收囚犯后,曾得到美国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奖励;

  除诸多外交内幕,被曝光的机密文件还穿插“首脑秘闻”。比如在一份电报中,美国外交官声称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2009年访美时与一名“妖娆”的乌克兰金发女护士形影不离,而阿富汗副总统马苏德去年访问阿联酋时,被发现竟然携带了巨额美元现金。

  28日公布文档前,“维基解密”已对外做出预告。为了尽可能降低文档曝光后对美国外交关系的损害,美国政府近几日一直忙于“灭火”,国务卿希拉里更亲自致电多国外长做出解释,提前打定“预防针”。

  作为一家专门揭弊的网站,“维基解密”今年7月和10月曾分别公布9万多份阿富汗战争机密文件和近40万份伊拉克战争机密文件。前者将驻阿富汗美军滥杀平民的种种细节曝光,后者则指仅在2004年至2009年期间,伊拉克战

争就造成10.9万人死亡,其中包括6.6万名平民。(完)

纽约时报解析维基解密披露的机密文档回目录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左)与美国国务院官员威廉·伯恩斯在大马士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左)与美国国务院官员威廉·伯恩斯在大马士革

  导语: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解析了“维基解密”(WikiLeaks)网站最新披露的美国秘密外交电报中的部分信息。

  以下为文章概要:

  25万份机密美国外交电报(多数都来自过去3年内)为外界提供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会,了解位于全球各地的美国大使馆的幕后交涉、对国外领导人的坦率看法以及对核问题以及恐怖威胁的真实评估。

  这些电报揭示了奥巴马政府内部对危机和冲突的意见交流,其中部分内容是今年2月末刚刚写好的,有的已经刊登在《纽约时报》及其他新闻媒体上。这批资料最早由“维基解密”网站披露,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披露秘密文档的网站。维基解密上周日在其网站上披露了这些文档的首批内容。

  这批电报的披露给美国的外界关系带来了剧烈的震动,并且令美国与部分国家的外交关系陷入紧张,甚至有可能以难以预料的方式影响国际事务。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Rodham Clinton)以及美国驻各国大使馆最近几日已经与国外政府官员进行了联系,就这些泄密文档向他们发出警告。白宫上周日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强烈谴责这种未经授权泄露机密文档以及敏感国家安全信息的行为。”

  “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及全世界都支持有责任、负有解释义务以及开放的政府,但是这种不计后果的危险行为却与该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发布窃取而来的机密文件,维基解密不仅威胁到人权事业,还将这些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置于风险之中。”

  这些电报是美国国务院与270家大使馆和领事馆之间日常通讯的巨大样本,相当于在战争与恐怖主义的年代,美国与全球关系的一部秘密编年史。纽约时报将在未来几天内对背后的意义进行梳理:

  巴基斯坦核燃料问题上的危险僵局:由于担心会被转而用于危险的核装置,自2007年以来,美国已经发动了高度机密的行动,希望销毁巴基斯坦的一处研究用高纯度浓缩铀反应堆,但至今仍未成功。2009年5月,美国驻巴大使安妮·帕特森(Anne W. Patterson)报告称,巴基斯坦拒绝安排美国技术专家的访问,因为按照一名巴基斯坦官员的说法,“如果当地媒体知道燃料销毁一事,‘他们肯定会将此事描绘成美国拿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他争辩道。”

  展望朝鲜的最终垮台:美国和韩国官员曾经讨论过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例如朝鲜经济遇困,政治交替引发内乱。

  在清空关塔那摩监狱问题上讨价还价:当美国外交官迫使其他国家重新安顿未判决囚犯时,他们在美国国务院版本的“让我们做个交易”中,却缺乏积极性。斯洛文尼亚被告知,如果要见奥巴马总统,就要羁押一名囚犯。与此同时,美国认为,接受更多囚犯将是“比利时在欧洲获得声望的一种低成本方式”。

  涉嫌阿富汗政府腐败案:当阿富汗副总统去年访问阿联酋时,当地政府与美国缉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发现,他随身携带了5200万美元现金。但在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一封电报中,只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轻描淡写:“这一大笔钱最终被允许保留,而无需说明来源和去处。”阿富汗副总统塞阿·马苏德(Ahmad Zia Massoud)否认携带任何资金出境。

  恐怖主义报告:根据美国国务院去年12月的一封电报,沙特阿拉伯的捐助者仍然是基地组织等逊尼派武装力量的主要融资来源,而卡塔尔则是该地区反恐措施最差的国家。该电报表示:“由于担心因为与美国合作而引发报复,(卡塔尔的安全服务)在对抗已知恐怖分子时显得迟疑。”

  一个阴谋联盟:美国驻罗马外交官2009年报告称,他们的联络人表示,俄罗斯总理普京(Vladimir V. Putin)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之间的关系异常密切,包括“丰富的礼物”、利润可观的能源协议以及一名讲俄语的“神秘”意大利中间人。这些外交官表示,贝卢斯科尼 “似乎逐渐成为普京(在欧洲)的代言人”。他们还认为,尽管普京在俄罗斯的权利超过其他所有公众人物,但是他却逐渐被难于应对的官僚机构削弱,他的命令也经常被忽略。

  激进分子武器来源问题:多份电报描述了美国未能阻止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提供武器。自2006年与以色列爆发战争以后,黎巴嫩已经积累了大量物资。在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l-Assad)向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承诺不会向真主党提供“新武器”后一周,美国便抱怨,他们已经获得情报:叙利亚正在向真主党提供更尖端的武器。

  与欧洲之间的人权冲突: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曾经错误地绑架了一名与激进分子嫌疑人同名的德国公民,并在阿富汗对其实施数月关押。美国官员于 2007年严厉警告德国不要对CIA探员实施逮捕令。一名美国高级外交官对一名德国官员称:“我们并不想威胁德国,但是力劝德国政府仔细权衡每一步行动对德美关系的影响。”

  这251,287份电报最初由维基解密获得,随后由匿名中间人提交给纽约时报。许多内容并未归类,而且没有一份文件标有“绝密”标签。但是有1.1 万份文件被归为“机密”类别,9000份被归为“不可向国外发表”(nonforn),还有4000份文件被归为“机密”且“不可向国外发表”。

  还有很多电报提到了外交官的秘密消息源,从国外立法者和军官到激进分子和记者,华盛顿政府通常都会附以“请保护”或“严格保护”的警告。

  纽约时报已经在文章中隐去了部分与美国外交官进行私人谈话的人名,如果他们的身份被公开,有可能会面临危险。纽约时报还隐去了部分章节或整个电报,因为这些内容的披露会危及美国情报工作。

  这些电报表明,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将近10年的今天,恐怖主义的阴影仍然在美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占据主导。这些电报称,奥巴马政府正在努力了解哪些巴基斯坦人可以成为他们对抗基地组织的可靠伙伴,并且将在中东消失的澳大利亚人列入了恐怖分子观察名单,还对巴基斯坦拉合尔市的一名潜伏的人力车驾驶员进行评估,以确定此人是在等待乘客,还是监视通往美国领事馆的道路。这些文档还显示,美国多年以来都在努力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并且担心以色列因为同样的目的而袭击伊朗。

  重要细节

  尽管有些事件已经为外界所知,但这些电报仍然提供了一些重要细节。

  例如,此前有报道称,在对该国基地组织分支的导弹袭击事件中,也门政府曾经试图掩盖其中的美国因素。但根据一份电报中附带的现场记录来看,也门总统阿卜杜拉·萨利赫(Ali Abdullah Saleh)今年1月与时任美国中东司令的戴维·彼得雷乌斯(David H. Petraeus)会面时的情景仍然非常令人惊讶。

  根据发送给美国大使馆的一份电报显示,萨利赫说:“我们会继续说炸弹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并让也门副总理“开玩笑说,他刚刚对议会‘谎称’”也门军队发动了这些攻击。

  萨利赫平时都反对美国的反恐要求,但他此时的心情却很轻松。萨利赫抱怨其邻国吉布提的走私活动,但是却对彼得雷乌斯将军表示,他担心的是毒品和武器,而不是威士忌,“提供点好威士忌吧”。

  与之类似,媒体此前曾经报道过,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Muammar el-Qaddafi)去年在联合国会议期间,被拒绝在曼哈顿搭设帐篷,并访问世贸中心遗址,因此引发他的不满。

  但是本次披露的电报却为这一事件增添了一份丑陋的色彩和警示作用。电报称,这位情绪反复无常的利比亚领导人很少离开“他的高级乌克兰护士”的陪护。电报称,这位乌克兰护士是一名“性感的金发女郎”。电报还显示,卡扎菲对于他在纽约得到的待遇非常不满,甚至不惜承诺将把危险的浓缩铀交还给俄罗斯。一封发给华盛顿的电报显示,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对卡扎菲的儿子说:“利比亚选择了一种非常危险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各国高官言论

  这些文件还披露了一些从未公布的各国高官言论。例如,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在和一名伊拉克官员谈到伊拉克总理马利基时称,“你和伊拉克都在我心中,但那个人不在。”阿卜杜拉国王还将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称为巴里斯坦国家进步最大的障碍。他说,“如果头部烂掉,必将影响整个身体。”

  美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去年称,厄立特里亚官员拒绝承认支持索马里激进伊斯兰组织“青年党”(al-Shabab)的做法“愚昧且谎话连篇”。

  美国驻津巴布韦大使克里斯托弗·戴尔(Christopher W. Dell)2007年离开津巴布韦时对该国总统穆加贝进行了讽刺。他在一份文件中称穆加贝是“出色的战术家”但讽刺他“在经济问题上极其愚蠢(穆加贝自以为他的18个博士学位使他可以违反经济学规律办事)。”

  早在5月份,就有媒体报道称,可能有大量外交文件会被公开。此前,美国军方情报分析师、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Bradley Manning)在一次在线聊天中透露,曾从军方电脑中下载过大量机密文件,包括“美国驻各国大使和领事发给美国国务院的26万份电报。”在同一名黑客阿德里安·拉莫(Adrian Lamo)的在线聊天中,曼宁表示,已经将这些外交电报和其他文件交给维基解密。

  拉莫向联邦政府相关部门举报了曼宁的泄密行为,随后曼宁被捕。他被指控非法泄露机密信息,可能面临着长期的牢狱之灾。

  在7月份和10月份,英国《泰晤士报》、《卫报》和德国《明镜周刊》根据维基解密公布的有关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文件发表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对阿富汗相关文件进行了筛选,对伊拉克相关文件也进行了大幅筛选。这三家媒体已经表示,计划在编辑删除机密消息来源和其他细节之后,也将公布此次泄露的机密文件。

  历史学家的素材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外交电报都会被保密几十年。只有当事人退休多年或去世之后,这些文件才有可能交给历史学家作为素材。美国国务院曾出版过不加密的历史系列书籍《美国外交关系》,但这一丛书于1972年终止。

  然而,此次《泰晤士报》获得的约25万份机密文件中绝大部分为911事件之后的文件,只有几百份文件来自1966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其中许多文件透露了美国外交官对重大事件的理解。

  在一份1979年的外交电报中,美国驻伊朗外交官布鲁斯·莱茵金(Bruce Laingen)以讽刺的口吻讲述他对刚刚发生的伊朗革命的看法:“或许波斯人心理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压倒一切的利己主义。”莱茵金建议美国政府在与伊朗新政府谈判的时候利用这一心理特点。不到三个月之后,莱茵金及其同事被激进的伊朗学生劫为人质,将卡特政府带入危机之中。

  1989年,一名美国驻巴拿马市外交官在一封外交电报中称巴拿马领导人诺瑞加(Manuel Noriega)将军为“生存的大师”(master of survival)。当时,巴拿马国内、美国和国际社会对诺瑞加施加政治压力要求其下台。然而,这封电报却对一周之后美国将入侵巴拿马,逼迫诺瑞加下台并将其逮捕的计划只字未提。

  1990年,一名美国外交官从南非首都开普敦发回了一封振奋人心的电报:他刚刚从曼德拉的律师那里了解到,曼德拉27年的牢狱生活即将结束。这封电报描述了南非即将开启的大变革,甚至还谈到迎接美国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Jesse L. Jackson)的访问。

  在此次泄露的25万份文件中,超过一半的日期为2007年或之后。这些文件直接反映了美国外交官面临不确定的结果时的艰难抉择,以及美国与世界各国打交道时采取的打击、诱惑和惩罚等手段。

  在卫星和光纤通讯的时代,电报这种早期技术却依然在被人使用。长期以来,美国政府都通过电报向前线战场和大使发出命令,政治官员则通过电报将他们的分析发回到华盛顿。

  外交风波

  但这些电报引发的风波往往来自外交官对外国官员的描述,以及外交谈判的内幕。在外交谈判中,双方往往会相互进行揣测,每一方都不会亮出所有底牌。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当属美国官员2009年9月河2010年1月与阿富汗总统同父异母兄弟艾哈迈德·瓦利·卡尔扎伊(Ahmed Wali Karzai)的会面。他实际控制着塔利班较为活跃的坎大哈省。

  美国外交官形容瓦利,“穿着干净利落的传统束腰外衣和裤子,看起来很紧张,却很喜欢谈论他对坎大哈省国际影响力的看法”。

  然而,这封电报也醒目地警告: “注:他的身份是坎大哈省议会主席,但他被普遍指责为官腐败、贩卖毒品。”(他本人多次否认这些指责)

  2010年1月份的一份电报写道,“艾哈迈德·瓦利·卡尔扎伊称只要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退隐。但他似乎不了解我们对其行为的了解程度。我们需要紧密监视他的活动,向其传达一个清晰透明的信息,让其了解美国对其忍耐的限度。”

  并非全部都是严肃的事件

  即使是在远离战争和国际危机的地方,美国的国家利益没有那么高,好奇心也会驱使外交官成为记录风土人情的记者,从而帮助政府加深对其他国家的理解。

  在一份2006年的电报中,一名美国外交官记录了俄罗斯高加索地区一对显赫夫妇的奢侈婚礼,婚礼宾客之一是车臣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Ramzan Kadyrov)。

  这名外交官还描述了醉醺醺的宾客们向少年舞者散发100美元纸币的场景。 “这些舞者从鹅卵石道路上捡到的钱可能有500美元,”这名外交官写道。婚礼主人还告诉他,拉姆赞·卡德罗夫为新婚夫妇带来的礼物是“5千克黄金。”

  “在尽情欢歌盛舞之后,拉姆赞和他的军队驶回了车臣。”这名外交官写道。“我们询问拉姆赞为什么不在当地过夜,得到的回复是,‘拉姆赞从不在任何地方过夜。’”(思远 张和)

维基解密公开7大最令人震惊的秘密回目录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间消息,在线泄密网站维基解密(WikiLeaks)日前公开了大量美国政府的机密文件,其中的一些信息令人震惊,如美国政府曾要求其外交官监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俄罗斯总理普京等。

  上周日,维基解密再次公开了25万份美国机密外交电报,内容涉及到反恐、核扩散等一系列敏感话题,以下为这些机密文件所揭发出的“最令人震惊的7大秘密”:

  1. 也门充当美国挡箭牌

  文件显示,在打击基地组织的战斗中,也门曾充当美国的挡箭牌。今年1月,也门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Ali Abdullah Saleh)曾告诉当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指挥官大卫·彼德雷乌斯(David Petraeus) :“我们将继续说那些炸弹是我们的,而并非你们的。”

  2. 监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曾要求美国外交官对联合国高级官员们进行暗中监视,甚至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监视的内容包括他们的信用卡密码、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常用车牌号,甚至是DNA数据。

  3. 希拉里派人监视普京

  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经常熬夜,嗜好狂欢,这几乎众所周知,但文件详细列举了贝卢斯科尼的这一嗜好。此外,文件还对贝卢斯科尼与俄罗斯总理普京(Vladimir Putin)之间的亲密关系提出了质疑,包括两人之间过分慷慨的礼物赠送,利润可观的能源协议等等。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则要求身在这两个国家的外交官报告两人之间的任何商业交易。

  4. 沙特/以色列要求美国打击伊朗

  文件显示,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Abdullah)曾多次要求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消除核设施。阿卜杜拉2008年曾表示,“把蛇的脑袋斩掉”,要求对伊朗的核计划实施军事打击。此外,沙特阿拉伯政府还呼吁对伊朗进行全球性制裁。除了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也曾敦促美国这样做。文件还显示,美国相信伊朗已经从朝鲜获得先进的导弹系统,射程可达到莫斯科。

  5. 偏袒阿富汗副总统

  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塞阿·马苏德(Ahmad Zia Massoud)去年访问阿联酋时,当地政府与美国缉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发现,他随身携带了5200万美元现金。但美国大使却慷慨放行,不问这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而马苏德则否认携带任何资金出境。

  6. 计划统一朝鲜半岛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升级,美国和韩国官员曾讨论过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

  7. 怒批德国总理默克尔

  美国前大使威廉·蒂姆肯(William Timken)曾表示,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不愿冒险,缺乏创造性。(李明)

维基解密将再公布机密文件 称可改写世界历史回目录

维基解密网创始人阿桑奇 
 维基解密网创始人阿桑奇

  ●宣布将公开美国政府300多万份机密文件

  ●英媒推测或包括美驻中东外交官所撰秘密报告

  中国日报供本报特稿 “维基解密”网站11月22日宣布,将在下一次大规模解密行动中,公开美国政府的300多万份机密文件。若兑现,这将是该网站第三次大批量解密美国政府文件。

  “下一次公布的文件将是上个月公开的关于伊拉克战争文件数量的7倍。接下来的行动将改写世界历史。”“维基解密”在微博网站“推特”上写道。它没有说明会在何时公开这批密件,也没有透露文件是关于美国政府的什么内容。

  今年7月,“维基解密”公开了7.7万份美军有关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10月,它又曝光了40万份伊拉克战争相关密件。网站一时间名声大噪,也成为美国五角大楼的“心腹大患”之一。

  ■ 媒体推测

  绝密程度让人吃惊

  英国《每日邮报》推测,新一批泄密文件可能包括美国派驻中东国家的外交官所撰写的秘密报告,内容涉及对中东国家领导人的性格、能力以及道德方面的评估,通过秘密网络系统传给华盛顿。据较早前报道,涉嫌向“维基解密”泄露大批情报资料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曾声称,被他盗走的资料的绝密程度足以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其他国家的外交官“犯心脏病”。

维基解密曝光美机密外交电报回目录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维基解密”网站获得25万份机密的美国外交电报,其中绝大多数电报是过去3年发送的。这些电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美国驻世界各地大使馆进行的秘密协商,对外国领导人苛刻而坦白的评价以及对核威胁和恐怖分子威胁的毫不掩饰的评估。

部分电报是2月末撰写的,现在已到了《纽约时报》以及其他一些新闻机构手上。这些电报披露了奥巴马政府内部在应对危机和冲突时交换的意见。机密电报最初被专门披露机密文件的“维基解密”获得。28日,“维基解密”网站刊登了220份电报,其中一些电报进行了编辑以保护外交消息人士。

机密电报遭曝光在美国外交部门内部引发剧烈震动,可能导致美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陷入紧张,同时还可能以无法预测的方式影响国际事务。最近几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世界各地的美国大使与外国官员接触,提醒他们电报可能遭到曝光。白宫28日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我们强烈谴责这种未经授权泄露机密文件以及敏感的国家安全信息的行为。”

白宫指出,将这些“被盗的电报”泄露给媒体是一种“不计后果并且十分危险的行为”。并警告称,如果一些电报被全文曝光,将破坏美国的海外行动,甚至将秘密的美国外交消息人士的工作和生命置于危险之中。声明指出,这些报告通常含有“坦率但往往不全面的信息”,一旦曝光,“不仅会严重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利益,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我们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和朋友”。

这些电报是美国国务院和大约270个大使馆和领事馆之间日常通讯的一个巨大样本,是在战争与恐怖主义时代美国与全球关系的一个秘密编年史。以下是《纽约时报》将在未来几天公布的电报细节:

巴基斯坦核燃料问题陷入危险僵局:自2007年以来,美国便采取一项高度机密的行动,希望销毁巴基斯坦一处研究用高纯度浓缩铀反应堆,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美国官员担心其会被用于非法的核装置。20095月,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安妮·帕特森报告称,巴基斯坦拒绝安排美国技术专家造访巴基斯坦,按照一名巴基斯坦官员的说法,“如果当地媒体知道核燃料销毁一事,他们肯定会将此事描述为美国拿走了巴基斯坦的核武器”。

讨论朝鲜的最终垮台:美国和韩国官员曾经讨论过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朝鲜的经济问题和政权交接可能导致这个国家“内爆”。美国驻首尔大使表示,韩国官员甚至考虑对中国进行商业方面的诱惑。2月,这位大使向华盛顿报告称,韩国官员认为适当的商业协议能够“帮助缓解”中国对与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共存的忧虑。所谓的忧虑就是统一后的朝鲜半岛与美国达成一个“友善同盟”。

在清空关塔那摩监狱问题上讨价还价:在向其他国家施压重新安置囚犯时,美国大使在国务院版本的“让我们做个交易”中表现的有些勉强。根据美国外交官的电报,斯洛文尼亚被告知,如果要与奥巴马总统会面,就要承担羁押囚犯的工作。岛国基里巴斯也获得数百万美元的经济诱惑,安置中国穆斯林囚犯。美国认为,接受更多囚犯将是“比利时在欧洲获得声望的一种低成本方式”。

涉嫌阿富汗政府腐败案:当阿富汗副总统艾哈迈德·齐亚·马苏德2009年访问阿联酋时,当地与美国缉毒局合作的部门发现他携带了5200万美元现金。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的一封电报对此事闪烁其词,称:“马苏德最终被允许保留一大笔钱,并且无需说明来源和去处。”(马苏德否认携带任何资金出境。)

恐怖主义报告:根据美国国务院200912月的一封电报,沙特阿拉伯的捐助者仍旧是基地组织等逊尼派好战组织的主要资助者,而作为美国军队多年来的一个慷慨主人,卡塔尔这个波斯湾小国则是这一地区在反恐方面的努力最糟糕的国家。电报称:“由于担心与美国结盟可能遭到报复,卡塔尔安全部门在打击已知恐怖分子方面犹豫不决。”

拍摄于大马士革,左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右为美国国务院官员威廉·伯恩斯。

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被控将外交电报以及其他机密文件泄露给“维基解密”。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i/2010-11-29/10034919765.shtml
http://tech.sina.com.cn/i/2010-11-29/12144920329.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维基解密引爆外交史最大泄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