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5:美股暴跌惊魂 返回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美股暴跌惊魂回目录

美股上周四上演暴跌惊魂:究竟因为“胖手指”失误、软件故障、还是网络战争?无论对于哪种交易类型和活动,只要股市下跌6%,便会造成清仓效应。这源于人的本性。 

   美国时间上周四,美国股市在短短20分钟内狂泻千点,之后又几近回升至原值。关于这一事件的起因,各方众说纷纭。为此,《财富》(Fortune)采访了对冲基金Telesis Capital的创始人、《黑盒内幕》(Inside the Black Box)的作者瑞什•纳兰(Rishi Narang)。纳兰介绍了他听到的各种解释,并对这些解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剖析。

    纳兰自己就是一位高频交易者。采访中,他解释了高频交易者在股市暴跌期间撤离市场的原因,以及为何弄清楚这件事件背后的原因远比理解事件本身重要。

上周四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两点需要关注。首先,触发此事的催化剂是什么?市场下跌的原因又是什么?事实很可能是,该催化剂影响巨大,致使其他因素相形见绌。有三个理论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1) “胖手指”失误(指键盘输入错误——译注)。这一点看似合理,却不太可能发生。本该输入的是以“m”打头的百万,交易员却误敲成了以“b”打头的十亿,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它违背了交易系统的事务处理方式。不过,通常,交易系统以“千”为单位接受买卖委托单,如果某个交易员一时激动,忘了这个原则,将一笔16,000的订单,做成了16,000,000,这种情况倒很有可能发生。

    但是,即便如此,交易输入系统为何没有对此进行正常的失误检查?对于一笔160亿美元的卖出委托单,输入完毕后不经过任何检查就发送出去,世界上没人会犯这类低等错误。如果这种事真发生了,那执行该操作的交易员该被扫地出门,该公司IT部门也应该集体卷铺盖走人。如果发生这种事情,那就极可能是这些领域出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也许发送的不仅仅是一笔定单,也许本来打算卖出价值10亿美元的股票,却将指令发送了不只一回,而是三五回。

    2) 软件错误。合理,也可能发生,但与事实不符。也就是说,由于某个软件漏洞,交易软件在执行过程中陷入了死循环,而连续不断地疯狂发送卖出委托单。虽然这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也确实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儿,但似乎并不符合事实。

    因为股市下跌的速度与此描述不相吻合——如果确实出现了此类故障,那重复发送的应该是一系列小额定单,而非一串大额定单。要知道,股市在7分钟内下跌了580点。这看起来可不像是软件在循环执行命令。但是,整个股票系统使用的软件不计其数,如果哪儿出了个漏洞,也再正常不过。出现软件故障很容易理解。现在,满世界正在闹“虫灾”,到处是漏洞。丰田(Toyota)的[加速器]问题,本质上讲就是软件问题。技术是把双刃剑,有时我们也得以见识一下这把利刃的另一侧。如今,我们把整个股票系统的正常运转都押在了软件上,但它不一定总是让人满意。

    3) 计算机黑客。毫无道理,也没有证据,但很可能。这个理论最为有趣。因为恐怖分子爱搞网络恐怖活动,这无人不知;而且,金融市场是他们的重要目标;另外,如果在本来人们就已经普遍忧心忡忡的时刻(希腊债务危机以及主权债务评级下调的不利影响)发起攻击,效果肯定不同凡响。

    事实上,股市上还真出了另外一些怪事儿,比如埃森哲(Accenture)公司和爱克斯龙电力公司(Exelon)[二者的股票交易价格均短暂跌至1美分]。两家公司还真按此[1美分]交易价完成了一些交易,只不过这些交易后来被取消了。如果问题真是因为高频交易者退出市场,那为何并非每支股票都遭遇暴跌的惨剧?这根本讲不通。事出蹊跷,实在令人担忧。期权市场也同病相怜,与股市相同的是,也只有少数几支期权命运多舛。

需要明白的第二点

    这个问题涉及引发股市暴跌的原因。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此类恐慌性抛售一直存在,我们该如何应对?如果此事发生于眨眼之间,我们又该如何做出反应?关于高频交易者撤离股市一事,人们有诸多猜测。

    舆论认为,高频交易者没有提供流动性,而恰恰是这导致了股价暴跌,埃森哲股价降至1美分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据我所知,高频交易者确实撤离了股市,但如果换成是老派经纪人,也会做出同样选择,只是手法稍有不同而已。他们会尽可能扩大市场价差,还是一码事。

    如果我们对高频交易者撤离股市感到如此不快,那对于强加在高频交易头上的高税收和其他障碍就不该全力支持。要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此外,交易者都有止损水平;并且一个大动作能引发若干其他动作,从而导致系统性的、自行决定的恐慌交易。

  但是,无论对于哪种交易类型和活动,只要股市下跌6%,便会造成清仓效应。这源于人的本性。假如有人高呼失火,而很多人应声逃跑的话,最后所有人都会跑掉。这是计算机软件、人、动物、火灾等诸如此类的各种事物互相作用的结果。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很明显,这种逃跑效应是造成股市下跌的部分原因。

    但是,股市快速下跌、回升、中途再次下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这次事件确实是逃跑效应的结果,那为什么它没有重复1987年的“股灾”(当时的下跌持续而无间断)?事实上,没有什么因素“阻止”股市继续狂跌,只不过引发股灾的催化剂似乎不再发挥作用。

    如果股市暴跌的诱因是操作错误或者软件漏洞,那么问题已经过去了;如果是黑客攻击,黑客也已经撤了。换言之,导致股市暴跌的外部力量与催化剂完全无关。整个事件中,唯一有趣的就是催化剂。这完全不同于汽车的油门踏板被卡住了,如果是后面这一种情况,暴跌会一直持续下去。

    不管事出有因还是无意,都一古脑儿地发生了。如果是有意的[攻击],那么问题在于,这件事情是一次预演、一次测试,还是一次正式攻击?不管是怎么回事,让它停下来的不是我们,而是它自己。

交易员误操作可能是致纽约股市盘中暴跌诱因回目录

科技时代_交易员误操作可能是致纽约股市盘中暴跌诱因

6日道琼斯指数盘中暴跌近千点

  新华网纽约5月6日电 (记者 陈刚) 据外电报道,交易员错误操作以及交易系统的技术问题可能是导致6日纽约股市盘中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彭博通讯社、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频道等财经媒体报道称,已有多个消息来源证实,在美国东部时间6日下午2点47分左右,一名交易员在卖出股票时敲错了一个字母,将百万误打成十亿,导致道琼斯指数突然出现近千点的暴跌。

  从下午2点42分到2点47分之间,道琼斯指数从10458点瞬间跌至9869.62点,与前一交易日收盘相比,下跌了998.5点。到2点58分,道指又回到10479.74点。这是道琼斯指数历史上第二大单日波幅。

  彭博社的报道说,宝洁公司的股票在6日下午出现异常波动,股价突然从每股64美元跌至39美元,随即后回升至每股60美元。

  另根据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消息,当天在纽交所交易的股票中,有8只股票出现了交易价为零或者1美分的异常情况。

  市场交易人士认为,交易中的错误操作以及交易系统的技术问题是纽约股市6日盘中出现异常暴跌的主要原因。目前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正在就当天的异常波动进行调查。

股市暴跌或为市场调整,而非传染效应回目录

  对于股市操盘手来说,拥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并能时刻准备好应对未知事件是至关重要的素质。上周四的美国股市暴跌,即便对于最精明的投资者来说,也是一场考验。然而正如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言所说:“我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那就是:一切都会继续。”的确如此。

    专家很快将这次盘中剧烈震荡归咎于“胖手指现象”,即人为的操作失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或许是正确的,但我们应该牢记,市场彼此关联。“传染”是股市当前的流行语。从医学角度来说,传染指的是某种传染病,但在这里是指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有可能会传染给整个世界。

    倍受尊敬的投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曾对“传染”做过更为恰当的描述,称其为“反射性”(“reflexivity”)。具体来说,市场事件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其它事件的影响。更进一步说,由于基本面受到市场事件的影响,因此市场和价格实际上是基本面的先行指标。

中年白人男性(MAWG)效应

    上周四下午的这场混乱或许只是个独立事件。无非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某个中年白人男性(Middle Aged White Guy)交易员犯了算法错误,或是在本该买进的时候卖出了股票,只不过交易数额特别巨大。该事件创造了道指历史上最大的单日盘中跌幅,而且此时正赶上市场和投资者由于愈演愈烈的主权债务危机变得异常恐慌敏感。即便这的确只是个简单的错误,错误发生的时间似乎绝不仅仅只是巧合。

    事实上,本次事件或许会引发未来几周内更多的市场波动,而不是让市场恢复信心,并保持上升趋势。我们基于对风险管理模型中一些关键因素监测时所发现的信号提出了上述观点。这些关键因素包括信贷息差、波动性和主权债务信用违约互换。这些因素一直在提示我们,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调整,并表明未来波动将加剧。

    信贷息差扩大的同时出现股市下滑,通常表明机构投资者将大举全面避险。更具体来说,债券投资者将会更加担心基本面和现金流的情况。在过去几天当中,高收益公司债券的收益率从8.2%飙升至8.6%,并在继续上升。

恐慌指数

    波动率指数(VIX)是我们用以衡量波动性的少数指标之一,又被形象地称为恐慌指数。当投资者出现恐慌并开始出售资产时,市场波动加剧,继而有可能扩大各资产类别的单日波幅。与信贷息差相似,过去几周股市波动的幅度也有所加大,今晨又上升14%,这表明恐慌和波动未来还将加剧。

市场的理性与非理性力量

    最后,许多欧洲国家的信用违约互换息差在一夜之间扩大。事实上,许多国家的信用违约互换息差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希腊的信用违约互换上升10个基点,至950个基点;葡萄牙上升60个基点,至495个基点;而西班牙则上升17个基点,至290个基点。如果说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的话,那就是欧盟现有的救市计划都不足以应对当前的情况,欧洲未来还将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尽管我们相信,血流成河之际便是买入之时,但前提是要明白,股市非理性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可能会超过投资者的预期,而且通常的确如此。在2009年年初的时候,几乎没有投资者预期股市会在接下来的15个月中上涨超过75%。同样道理,市场一旦出现调整,持续的时间或许也会超过人们的普遍共识。本次调整或许才刚刚开始。

高频交易:机器人为何必死无疑回目录

  上周四发生的股市短路事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还不好说。但这一事件带来的教训则再清楚不过。监管机构和主要的交易所已经偏离其根本职责。这一职责就是:确保股市公平,让小公司能够融资,让散户能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可事实上,监管机构和主要交易所却创造了一只怪物,为了交易量,它可以把市场搅得翻江倒海;它可以不惜破坏市场稳定,只为了让那些精明狡黠、技术过人的对冲基金、超大型投行等赚得盆满钵满。

    乔•萨鲁兹(Joe Saluzzi)是位于新泽西查塔姆群岛的Themis Trading公司负责人。对于计算机日益统治股票交易这一现象,他一直持反对意见。对于现状,他的看法是:“1987年,曾经由于股票经纪人不接电话导致市场混乱。而周四发生的事件比那件事还要糟糕得多。卖盘下出后,买家却不见人影。这个系统真是漏洞百出。”

    萨鲁兹表示,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明白,日渐增多的自动交易(automated trading)正将合法投资者逐出市场。根据塔布集团(Tabb Group)广受引用的一项估算(完整报告参见下文),目前股市每日交易量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利用所谓的高频交易策略(high frequency trading strategies)完成的。

    均富国际(Grant Thornton)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结论指出:金融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朝着超高速交易发展,同时背离区域性独立经纪业及市场研究,而这种状况已使美国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受到很大抑制。

    该研究还指出:从2001年到2009年间,平均每年有122家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但从1990到2000年这十年间,这一数字为530。降幅之猛,可见一斑。

    由大卫•维尔德(David Weild)和爱德华•金(Edward Kim)执笔的这份报告总结指出:首次公开募股市场的急转直下“切断了一个资本来源,从而伤及小企业,也打击了美国的再投资和创业活动。”报告称,“由于对监管措施的调整缺乏一致性,再加上技术发展势不可当,长时间下来,两者共同形成的一系列意外结果,造成了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数暴跌的完美风暴。”

    近年来,高盛(Goldman Sachs)和其他一些投行日益投入到资金交易活动中,并宣称这些行为对经济发展很有帮助。而上述观点针锋相对地驳斥了这些公司常常挂在嘴边的这套说辞。上周五,高盛在其年度股东大会上大受抨击,因为他们只管大发巨额奖金,而对于当地苦苦挣扎的经济状况,却坐视不理。

    过去十年来,股市上各种市场操作手法层出不穷。萨鲁兹表示,要解决市场动荡的问题,就必须改变这些做法。他说,现在的买卖差价只有几美分,这必须增加到五美分,甚至是一毛。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买卖差价较小会导致自动交易泛滥。

    此外,在高频交易中,取消交易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萨鲁兹还建议,对于那些取消交易的人,必须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且通常来说,交易者如果提供流动性,市场就会向其支付一定费用。萨鲁兹建议,这一做法也必须改变。

    当然,这么做可能导致流动性受损。但是萨鲁兹和其他支持者认为,过去几年的情况表明,一个监管不力的市场,就算有着充裕的流动性,也没有什么价值。

    周五,价值投资者惠特尼•提尔森(Whitney Tilson)在给客户的信中写道:“我认为,如果某支股票的买家觉得必须持有该股至少一天,这种状态就会对我们的市场有利了。”

    萨鲁兹并不赞成征收交易税。不过他表示,对监管者来说,要让市场减少泡沫、重回更为稳健的状态,可选择的路径不计其数,哪一条都可以走得通。

    但不管监管者选择哪条路,都是时候出发了。上周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表示将展开调查。不过,就算眼下立刻着手整改,都嫌太迟。

    萨鲁兹说:“我们希望看到华盛顿当局会有重大的响应举措。我们一定要让那些快速交易的家伙们离场。”

“技术决定论”与纽约股市暴跌回目录

  这一年多来,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大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这是个耗费巨资“打造”的全新证券交易监控系统。这个系统从每天全球上亿笔交易中,将那些疑似有问题的交易如洗钱交易、内部交易等,自动生成成千上万个警报送交监管部门审查,同时送交加拿大证监会备案,监控着全球各地几百个大小交易系统中和加拿大相关的证券交易。

  5月6日下午2点45分,我正和纽约的朋友基隆通电话。基隆是我在瑞信时的老同事,他目前在彭博社负责一个股票交易系统的支持 ,而这个系统也在“我”的监控之中。所以我们时常通话,除了“业务往来”以外,还顺便交流对股市的看法。

  这几个月来,美国股市一路上扬,道指一度突破11700点,从这次危机时的最低点上涨了百分之六七十,而离开历史最高点只不过16%之遥了。难道说这次金融危机就这么过去啦?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真实好转、失业率依然高企、房市也依然跌跌不休,可美国股市却逆市而上,华尔街照样赚得钵满盘溢,显得异常“诡异”。特别是最近,欧洲“Piigs” (“笨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冰岛、希腊和西班牙的简称)东窗事发,由于债台高筑一一接近破产,大家都在忧虑是否会引发欧元区更大规模的主权债务违约,进而冲击欧元,使得欧洲乃至全球再次陷入金融危机。众所周知,股市向来应该是经济的晴雨表,眼下的美国股指是否高处不胜寒了呢?

  真是“Speak of the Devil”(英语口语,意即“说曹操曹操到”,编者注),越是担忧的事情就越是发生了。

  我和基隆正谈得兴起,只听他突然大叫:“不对啦!道指怎么回事儿?”我猛然抬头盯着墙上的电视屏幕,只见道指像融化的冰川那样一路下滑,而且是“垂直向下”!不可能吧,难道是股市系统被骇客侵入,还是美国遭恐怖袭击了?

  基隆说了声:“出事儿了!不能再聊了。”便挂了电话。

  我呆在那儿大脑一片混乱,并飞速旋转,不禁想起类似的情况曾出现过一次。那次是S&P500(标准普尔500指数)在10分钟之内突然飙升20%,令股市大乱。不过,立刻发现是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脑程序交易(Programming Trading)系统闯的祸。那时有多个类似系统使用类似的交易模式,当股价一旦涨至(或跌至)某一个点,便会引发系统同时买入(卖出),于是进入死循环 ——越买价格越升,越升系统就越买(或越卖价格越跌,越跌越卖),就只有立刻停止这些系统的运作,并将那10 分钟内所有的交易全部作废。这几年,由于电脑交易系统的问题出现的股市波动不胜枚举。

  十几分钟后,股市继续下跌道指跌破了万点,直到9,869.62才止跌,与当日最高点10,879.76相差千点有余!随即又一路上升了600 多点,道指显现了一个异常罕见的小角度 “V”字图形。

  这时各种新闻都出来了。最早说是花旗一个交易员的“Fat Finger”(键入错误,编者注),将卖出百万股的m,揿错了b,变为10亿了,从而引发股市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可能吗?我做过多年的交易系统,这种情况十年前都不可能发生。果然,第二天一早这个传言就被否定。

  接下来什么说法都有了。有的说是华尔街的阴谋,是想给奥巴马政府一点“Color see see ”,谁让他和华尔街过不去要加强监管。但这显然不能自圆其说。当天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这是“不寻常的市场活动”,立刻组织了一个50人的调查小组,要求彻查这次事故的真正起因,并表示监管机构正研究方法保护投资者,以避免离奇大跌市再次重演。很显然,经过今次“股灾”后,金融改革的呼声将会更强,政府监管华尔街的力度会更强。

  据新闻网站Politico 指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期货交易委员会的官员,正追查芝加哥一系列标准普尔期货的巨额交易。调查人员称,纽约的电脑自动化交易系统发现了芝加哥的一系列交易后,立刻下达连串沽盘(卖单,编者注),导致了沽压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另有一名资深投资经理则表示,“可能因日元兑欧元和美元先后急升,触发了大量电脑程序沽盘。”

  上述这些技术分析,都是指向电脑程序交易。但这场戏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为何在2008年,道指将要跌破4000点的消息不胫而走,搞得普通散户心神不宁,最后只能忍痛割肉接受财富大幅缩水;在2009年,全球经济都不看好之际,股市却能照样上升,使普通散户又“错过”丰收机会;而又在散户相继进场之后,股市却演出了这样的惊悚戏码。

  我突然想到,这场戏不正可以试一下我们这个监控系统的功能嘛。第二天,输入我们系统的交易量倒的确比平时多了许多,但疑似问题的交易并没有多了多少。我仔细查了一下,发现被取消的交易比平时多了几倍,而取消的交易是不被监控的。看来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不管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如何,有第一点是肯定的,在这场中,肯定有人大赚,也肯定有人大亏,而且吃亏的肯定多半儿是普通百姓。

  我希望股市能再次回到经济基本面的轨道上,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希望股市能有一天不再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的提款机;希望广大普通股民不再被他们玩乎手掌之中!但估计这些希望离现实非常遥远,目前来看只能是幻想而已。

美媒称网络是“历史上的最大失败”回目录

“电脑将成为人类的终结者?这个问题看似荒诞,却是眼下很多美国人正在担心的事。这个忧虑源自上周创下历史单日最大跌幅的华尔街股市崩盘事件。有美国专家 认为,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证券交易系统突发“心脏病”,在噩梦般的10分钟里,完全是“电子控制接管了交易”。有媒体甚至大胆预测:“电脑系统将接管并摧毁 世界”。

事实上,从老百姓存钱的银联系统,到办公楼的中央温控系统;从机场的行李输送系统,到国家的电网系统,现代人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要围着那些有形无形 的线打转,当它们出现故障时,我们的世界就会陷入停顿。一位瑞典专家无奈地将这样的世界形容为“得了脆骨病”。但一位中国网络安全专家认为,电脑网络可以 无限地接近人类,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但要取代甚至控制人类,则是不可能的。

道指崩盘引发“网络控制人类”担忧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场华尔街股灾?美国人至今百思不得其解。5月6日下午2时42分,道琼斯指数忽然“自由落体”,不到5分钟就跌了近1000点,许多 股票一度跌了近100%,有一只基金居然在眨眼间从59美元跌至9美分。随着调查的深入,不少美国专家倾向于认为,华尔街证券交易系统的“系统性缺陷”, 是造成这场股灾的罪魁祸首,即股票在短时间内由“电子控制”代替了人脑。《纽约时报》10日以“修好华尔街的自动驾驶仪”为题称,道指暴跌所呈现的更重要 问题是处理交易所用的软件,频繁使用任何软件都将夸大甚至最微小的错误。“美国之音”则称,“电脑交易系统可以在瞬间买卖数百万股的股票,让世界各国的投 资者十分恐慌”。

由于交易系统的电子化,如今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都已不复当年红黄马甲、手势乱飞的热烈场面,但这同时也增加了另一 种风险。美国CNBC财经5月8日的评论称,原本这样一套系统可以便利交易,也便于拓展业务,但这种过于依赖电脑系统的交易模式,加上美国证券市场充斥着 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工具和杠杆系统,一旦出现意料不到的变故或失误,电脑系统就可能将其放大无数倍,刹那间传递到所有交易席位面前,同时作用于股指,引发 大崩盘。

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因电脑程序问题导致股灾。1987年的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也是因为一单恐慌性抛售触发了机构投 资者事先通过电脑程序设定的止损抛单,导致大量抛单在瞬间由电脑自动抛出,而证交所的控制体系一时间完全无法发挥作用。

这场道指惨剧 令一些美国人产生了对“网络控制人类”的严重担忧。11日,美国网站“optionetics.com”一篇题为“电脑混乱”的文章,将道指崩盘事件形容 为“一部科幻电影”:“人类制造的电脑越来越快,能够处理越来越多的任务,最终电脑拥有了自己的生命,比人类还要聪明,它们接管了一切,最终愚蠢的人类不 得不为生存挣扎。这一切就像上周华尔街发生的事情一样。”文章作者提醒说,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过,科技的第一条守则是:科技确实很伟大,但前提是它能够正常 工作。否则,一旦出问题,世界就有可能迅速崩溃。

美国《投资日报》11日更担忧地表示,“电脑正在摧毁整个世界”。文章称,高频交易 是一种电脑程序,它依照数学运算法则来购买和卖出股票,由于这是一种电脑程序,而非人为程序,交易在瞬间便告完成,不容得做任何思考。文章称,不管相信与 否,股票交易中超过60%都是电脑程序交易,“这太恐怖了,因为这意味着电脑能够在人类做出反应前便引发市场崩溃,而我们根本没有机会阻挡它”。

当然,也有人对人类的控制能力深表乐观。美国“棱镜网”8日文章称,技术故障是造成此次市场崩溃的根本原因,而事后纽约证交所决定将出错的电子交易改为 人工拍卖的方式,以防失控,这说明,当最先进的技术不可靠时,人类最终有能力重新恢复秩序。

纽交所欲借“闪电崩盘”重整河山回目录

 上周的市场重挫,让美国股票总市值一下子减少了10,000亿美元。但对证券交易界的老牌权贵——纽约泛欧交易所而言,此次崩盘却是影响深远,大有裨益。

 此前,纽交所(NYSE)就一直在报怨市场割裂和缺乏透明度很危险,但这些牢骚听上去颇有些怀古伤今的酸葡萄意味。毕竟,这家曾经的垄断机构基差空间巨大、轻松获利的“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然而,就在上周四,道琼斯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转眼间神秘狂泻近1000点,此事一出,就连美国参众两院都无奈点头,认为纽交所的指责其实不无道理。

    纽交所称,电子化交易和黑池交易系统(Dark Pool)对本次崩盘负有一定责任。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纽交所自己也是电子化交易这场技术革命的参与者,虽说刚开始有些不情不愿,但之后也是非常积极:2005年收购群岛控股(Archipelago Holdings);2006年与欧交所(Euronext)合并;去年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黑池交易系统。不过,纽交所高管最近对这些事迹绝口不提;他们更愿意将其老派团队比作一群英勇的美国上尉(Captain America),在上周四坚守着传统证券交易的阵地,抵挡匿名交易系统和高频算法交易不计后果的疯狂进攻。

    当然,纽交所的顽强抵抗并没能阻止股市下跌,而其特有的交易规则,比如著名的流动性补给机制,则使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但纽交所却将崩盘的主因归罪于竞争对手的操作失控,并最终将矛头指向了2005年出台的《全美市场系统规则》(Regulation NMS)。这项法案旨在鼓励市场竞争,提供更加快捷低廉的做市机制。

    纽交所此刻趁机往脸上贴金,动机不难理解:在闻风而动的狡猾对手面前,显示自己的卓尔不凡。这些对手大多游弋于交易监管的盲区,能够轻易绕开许多针对注册交易所设计的管制条例。纽交所经手的该所上市证券交易比例,从2005年的80%左右跌落到现在的23%,而大部分的交易量都被一些新创交易所抢走了。以BATS交易所为例,2006年还只是偏居堪萨斯城的一家柜台另类交易系统;2008年抓住市场机遇,摇身一变成为证券交易所;现如今,美国股票市场大约11%的日交易量都在BATS的掌控之下。

    就在上周四,当纽交所启动古板的交易机制,和场内投资者进行流动补偿交易的时候,电脑驱动的交易开始转战这些通常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不过,现在看来,那些坚守纽交所迟缓而稳健的操作方法的投资者们,显得十分精明。因为最终,从其他交易平台上下达的卖单潮水般吞没了买单,股价因此大幅跳水,许多大盘股纷纷以白菜价报收。而盘后清扫战场时发现,相当多的交易不得不被废止,于是快枪手们只能捏着一堆没人要的股票,暗自疗伤。

    纽交所很快指出,这次惨剧的根源,在于监管层原先对待自由竞争的放任态度。纽交所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莱波维兹昨日向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Financial Services subcommittee)表示:“由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启动了流动性补偿机制,而《全美市场系统规则》又允许投资者绕开纽交所交易,于是买卖指令涌向了电子化交易市场,后者不但没有延缓价格下跌的凶猛势头,而且自身账面流动性也有限。反过来,抛售狂潮肆虐了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不给市场任何喘息的机会,人为干预也无从介入。”

    纽交所的发言确实不无道理。现行交易系统数目众多(据纽交所估算超过40家),让上周崩盘的原因解析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也表示了担忧,认为交易市场割裂,尤其是当交易大多通过影子系统达成,将会加剧市场波动,妨碍投资者追求最优交易价格。据纽交所估计,该所上市的证券每天超过37%的交易完全在场外进行;而全美市场30%的股票交易都是通过类似黑池的系统暗中完成的。

    目前纽交所也拥有自己的黑池系统(总部位于伦敦),但它仍然对这些“隐性流动性”的源头愤恨不已。纽交所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投诉,指控黑池系统把许多肥约导出交易所(尤其是来自长期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委托),只留下一些鸡肋交易在场内完成(例如高频套利交易和其他“毒性”交易)。

    针对萎靡不振的市场走势,立法当局和证券监管机构决定采取行动,设计一套通用的熔断机制,当大盘或个股下跌超过一定比例时(纽交所暂定为10%)启动,暂时中止股票交易。

    但纽交所期待更具广度的改革措施,这样即使自己不是首选的交易所,也能享受交易量提升的好处。针对股票市场监管的有效性,证券交易委员会从1月份开始广泛征求意见。4月25日,纽交所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指出“毒性交易”的问题,阐述加强“离场交易”监管的必要性。

    如果纽交所在《全美市场系统规则》首次审议的时候坚持反对意见,事态也许会大不一样。当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曾考虑,在其“订单保护规则”中,将纽交所场内经纪人提出的报价也包括在内。而假如采取上述措施,在上周四那样的情况下,就能够有效减缓交易速度,并有助于普及纽交所的交易规则,还能够确保这家老牌机构继续提供无可比拟的交易量和流动性。

    不过,站在市场的角度看,速度往往意味着公平。新增的竞争者将会降低交易成本,这点对大型投资机构和小型投资者都一视同仁。因此,除了接纳电子交易并参与竞争,纽交所别无选择。事已至此,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近期的市场波动,能够促使监管机构采取措施,重现当年场内经纪掌握大权、交易火爆的场景。

华尔街交易风格不会变回目录

现在,几乎各方面的力量都已经动员起来,大家绞尽脑汁,想要创建某种安全保障,以确保上周股市的那种“闪电崩盘”不会重演。

  无论最终政府监管部门作出怎样的规定和建议,华尔街交易商们的行事风格都不可能迅速发生变化。事实上,当证交会主席夏皮罗(Mary Schapiro)周二在听证会上发言的时候,她的意思似乎也是再度强调,他们应该继续按照过去的方法行事。

  诚然,上周四,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短短五分钟内下泄600点的行情确实吊诡,可是目前看上去,显然已经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孤立的事件或者交易系统来为此负责。美国股市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高频率的和规则的交易模型的所在,夏皮罗指出,这些模型“在正常的交易条件之下,可以非常有效率地提供流动性”。

  当然,人的因素也是应该考虑在内的,因为人有“才智、机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对高度反常的情况作出反应。

  本质上说来,华尔街的专家们之所以会赢得那么多的追随者,也是由于这一缘故。

  投资者已经非常习惯超级快速的交易执行方式,哪怕市场已经变得日益片段化,而交易者别无选择,只有使用电子交易系统。KeyBanc Capital Markets国内股票交易经理克鲁森斯基(Kevin Kruszenski)直言不讳,“你要跟上另外一部电脑的速度,自己就必须使用电脑。”

  他还补充说,“我们将持续使用我们能够获得的所有工具”来为客户服务。不过,他同时又表示,其实上周四所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告诉人们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交易者必须足够“精明”,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电脑,以及该如何使用电脑。

  Canaccord Adams股票交易总经理罗维利(Dave Rovelli)表示,“(上周四发生的事情)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该如何处理客户的交易单。”他表示,正是因为这一缘故,将来他在通过“那部机器”下单之前首先要进行自己的判断。

  机器的问题之一在于,有些机器常常无法在最理想的价位完成交易,或者说是价格总是把握得不够精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一位处于一个“快速市场”当中的客户而言,交易的快速执行其实未必是最好的事情。

  一位交易商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判断来执行交易,以确保自己客户的利益最大化,但是正如Knight Equity Market总经理肯尼(Peter Kenny)所指出的,电脑是“没有道德心”的。他相信,这种局面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

  Canaccord的罗维利表示,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投资者才不宜使用按照当即市场价格进行买卖,而不经交易商/券商判断的交易单。他强调,哪怕是止损卖单,也应该为交易商留下判断的空间。

  证交会主席夏皮罗就认为,“可能导致或者至少是潜在地恶化了”5月6日崩盘局面的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这些无限制的交易单。

  在发生了周四那样的事情之后,一些交易商将来甚至可能会毫不犹豫地下出价格远在市场波动范围之外的交易单。罗维利解释道,只要你确信有充足的基本面理由可以在某一价位买进某一股票,这样做就无伤大雅,至多不过在交易无法达成时最终取消而已。

  宝洁(PG)等股票的行情身上似乎就可以看到这种做法的潜在机会。该股价格原本在60美元左右,上周四突然暴跌到了40美元以下,然后又同样迅速地反弹。在这过程当中,如果有人之前相信50美元是在任何局面下都可以买进这支股票的价位,并提前下单,显然最终会大赚一票。

  这和证监会目前正在评估的所谓“无成交意向的报价”还是有着重大差异的,后者完全是一种占座位式的报价,有时根本就只有一美分,只是为更为正常的报价事先开路的。

  毋庸赘言,一旦新的监管架构贯彻实施,若干从混乱中产生出来的机会就都将不复存在。不过,市场总是要发生波动,而专业的交易商总是欢迎这样的波动,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波动当中找到机会,更因为波动可以凸显经验和聪明才智的意义。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www.fortunechina.com/business/c/2010-05/12/content_35395.htm
http://forex.cnfol.com/100514/134,2041,7703665,00.shtml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11228.htm
http://tech.sina.com.cn/i/2010-05-16/09044191576.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美股暴跌惊魂 道指崩盘事件 纽交所闪电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