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杰克·绍斯塔克 返回词条

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1952年11月9日-),美国生物学家、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他与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卡罗尔·格雷德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而一起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一九五二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后归化为美国人。绍斯塔克十九岁便由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毕业,取得细胞生物学学士学位,然后到康乃尔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最后搬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开设自己的实验室。

绍斯塔克在遗传学学域饶有贡献,获推崇为世上第一个人工造出酵母菌染色体的学者。该成就有助于科学家测定哺乳类体内基因的位置,而且发展出操纵基因的科技。

杰克·绍斯塔克
Jack Szostak
出生 1952年11月9日
出生地  英国伦敦
研究机构 哈佛医学院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母校 麦吉尔大学
康奈尔大学
获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9年)

目录

[显示全部]

获得荣誉一览表回目录

Szostak has received several awards and honors for his contributions. He is a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d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He has received the following awards: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ward in Molecular Biology
Hans Sigrist Prize, University of Bern, Switzerland
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Medal
The 2006 Lasker Award
The 2008 Dr A.H. Heineken Prize
The 2009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shared with Elizabeth Blackburn and Carol W. Greider)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Jack Szostak回忆导师吴瑞的文章 回目录

  Jack Szostak从1974年到1979年,随吴瑞做的研究生,并留在吴瑞实验室做了博士后。

  1979年,27岁的Szostak到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癌症研究所任助理教授、独立领导实验室。1980年,他在会上听过Elizabeth Blackburn报告后,与她合作。他当时正在奇怪为什么不能在酵母细胞稳定地转染和维持线性DNA。当他将Blackburn在四膜虫中发现的CCCCAA序列接到DNA末端后,成功地稳定转染了酵母。这篇1982发表于Cell杂志的文章,为200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引述。

  这篇文章一个意义是说明末端序列的重要性,而且在不同生物有保守性。另外,对于Szostak 的研究初衷来说,是可以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这个发现成为制造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不仅对于研究酵母的科学家有用,其后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基因组研究起了作用。Szostak的科学贡献不仅限于此,有些科学家可以认为他的其他研究贡献大于此。

  Szostak在癌症研究所任职几年后,他长期在麻省总医院(MGH)的分子生物学系工作。这个因为 公开推广乙醚做麻醉剂而开创现代外科新时代的医院不仅支持应用研究,也长期支持对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

  Szostak的科学训练,主要在吴瑞实验室进行。2008年吴瑞教授去世后,他曾撰文悼念。

诺贝尔医学奖由研究人类衰老及癌症问题的科学家共享回目录


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照片:欧洲新闻社/法新社/美联社

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防止遗传密码随着年龄增长而磨损的一种生物守护机制而共同赢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项享负盛名的奖项以及1000万瑞典克朗(合81.8万英镑)的奖金由60岁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48岁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以及56岁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共同享有。这是该奖项首次同时颁给两位女性科学家。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生物中最关键也最神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人类理解衰老、多种癌症及遗传性疾病具有深远的影响。

诺贝尔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宣布这一奖项时表示,这三位获奖者的发现“为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家布莱克本曾经由于批评美国前总统布什反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而被免除她在布什总统的生物伦理顾问委员会的职务,这使她一度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她后来说,美国布什政府当局抱守着“奇怪的想法,那就是科学是道德的敌人”。

她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开创事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遗传学家格雷德,在做布莱克本学生的时候一同完成了她们的发现。第三位获奖者绍斯塔克出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后来他移居美国,并于1979年进入哈佛医学院。

布莱克本在凌晨2点通过电话获知这一喜讯。她告诉美联社的记者:“获得诺贝尔奖真的很棒,我很高兴能与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共同分享这一荣耀。”

绍斯塔克说:“当我们着手这项研究时,我们真的只是对有关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及如何维护染色体末端感兴趣。当时我们没有想到我们的研究会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他补充道:“维护DNA分子末端的过程非常重要,这在癌症及衰老问题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两个领域正是我们人类尚在全力争取解决的问题。”

他们的实验解决了生物学的一大谜团,这个谜团是科学家们自遗传学诞生以来一直竭力寻求解答的。他们揭示了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复制。染色体是由携带着基因的DNA分子链组成,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

布莱克本在研究一种简单的池生生物四膜虫的染色体时,获得了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她注意到,在该动物的染色体两端是一个重复的DNA序列,这个序列用字母表示就是CCCCAA。当时她还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她的研究引起了绍斯塔克的注意。当时绍斯塔克已成功地将DNA分子链组装成“微型染色体”,并正在研究:如果将这种微型染色体注入到酵母细胞内,会发生什么。他遇到的难题是,每当细胞分裂时,微型染色体就会退化,直到最终它们完全消失。

他们双方决定携手研究,并成功组装出两端为CCCCAA序列的微型染色体。当这些微型染色体注入到酵母细胞中后,在细胞分裂时,这种CCCCAA的DNA序列在复制时对染色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帽对鞋带起到的防磨损作用。

他们将这些遗传保护帽称为“端粒”(telomere,这一英文单词来自希腊语,意谓末端)。两年后,在1984年,时为布莱克本博士研究生的格雷德发现了“端粒酶”,即人体内合成端粒的促成酶。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健康的端粒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进程,而这一发现立刻引发了一连串研究抗衰老的潜在治疗方法。一些相关的研究调查,是否过度活跃的细胞端粒酶能促使细胞长生不老,促使它们的生长失控而形成癌症。

有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知是由于端粒酶缺陷引起的,其中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是因骨髓干细胞细胞分裂失误而导致贫血。

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医学奖以来,共有10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但两位女性科学家同时获奖,这还是第一次。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端粒生物学整个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并为治愈癌症及延长人类寿命带来了希望,”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分子生物学家托马斯·武利亚米(Vulliamy)说:“从近期来说,他们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体现在:有助于我们解释——使人衰弱并代代恶化的遗传性疾病是如何在端粒受损的情况下得以延续下来的。”

Carol Greider and Elizabeth Blackburn

首位澳洲女性获得诺贝尔奖回目录

澳洲新快网讯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5日宣布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单,和美籍科学家Carol Greider 、Jack W. Szostak一起,拥有澳美双籍的Elizabeth Blackburn成为了澳洲首位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

据悉,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100次确定获奖者,也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奖项。

诺贝尔奖的评选委员会说,上述3名获奖者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在研究成果“为世人理解细胞(运行机制)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摸清疾病原理,促进开发潜在新疗法”。

在获奖之后,60岁的Blackburn周二对澳媒表示:“虽然女性在生物科学、博士研究项目和博士后学习中可以和男性平分秋色,但是能够追求职业发展的女性人数少之又少。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在对社会和家庭过多关注的过程中,女性很难有时间于其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故此,她希望可以让女性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更多时间,而不是让她们不断改变研究方向。

在获悉Blackburn获得诺贝奖的消息之后,联邦科学事务部长艾玛信(Craig Emerson)称这是澳洲的大日子,并表示:“Blackburn和其同事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这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科学研究的事业中来,年轻的女性尤其如此。”

与此同时,包括总理陆克文和反对党领袖谭保等的政界人士都对Blackburn表示了祝贺。

据了解,因战争等原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9次空缺。今年是这一奖项自1901年以来第100次确定获奖人选。按照惯例,一项诺贝尔奖最多由3人共享,所以上述3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2.7万美元)的奖金。

历史上的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到2009年,只有35位女性曾获诺奖殊荣。
诺贝尔和平奖: 12人;
诺贝尔文学奖:11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人(包括这次获奖的Elizabeth Blackburn和Carol Greider);
诺贝尔物理学奖:2人*;
诺贝尔化学奖:3人*。
注:其中居里夫人在1903年和1911年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回目录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Jack W. Szostak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izabeth H. Blackburn、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Carol W. Greider和哈佛医学院的Jack W. Szostak。其中,Blackburn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Greider1961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Szostak195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三位科学家将均分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如何被完整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得到保护不至退化。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解决方案应该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端粒酶中。
长线状的DNA分子携带着我们的基因,被“包裹”进染色体中,而端粒就相当于染色体末端的“帽子”。Elizabeth Blackburn和Jack Szostak发现,端粒中一段独特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Carol Greider和Elizabeth Blackburn鉴别出了端粒酶,正是这种酶制造了端粒DNA。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以及它们如何由端粒酶而形成。
如果端粒变短,细胞就会衰老。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长度就会维持,细胞衰老就会延迟,在癌细胞中就是这种情形,可被认为具有永生。某些遗传性疾病则与此大不相同,它们具有有缺陷的端粒酶,导致细胞损坏。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认可这种基础性细胞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已经刺激了新型疾病治疗策略的研发。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回目录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Barré-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他们分别在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2007年,美国犹他大学Eccles 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 R.Capecchi、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 Smithies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 J.Evans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参考文献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Jack Szostak Jack W. Szostak 杰克·绍斯塔克 杰克• 索斯塔克 杰克·斯卓斯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