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百科分类 >> 博客中国相关板块 >> 艺术新百科 >> 戏剧
戏剧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返回首页>>
 
"戏剧" 分类下的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巴陵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巴陵戏
摘要:巴陵戏:戏曲剧种。形成和流行于古称巴陵的湖南岳阳一带,故名。因巴陵旧属岳州,巴陵戏又名“岳州班”。它主要有昆腔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者、湘北方言声调演唱。明末已有演出。巴陵戏的昆腔,源于明代盛行的昆山腔。清代中叶,昆腔曾在岳阳流行。清乾隆前后,巴陵戏逐渐以唱弹腔为主。弹腔包括“北路”的西皮与“南路”的二黄。清末是巴陵戏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巴湘十三块牌”、“巴湘十八班”的职业班社。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共计540多个。影响较大的剧目有《杨妃醉酒》 、《玉堂春》、《打严嵩》、《九子鞭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27次
打城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打城戏
摘要:打城戏源于泉州宗教民俗活动,是具有浓厚宗教艺术色彩的剧种。由于她经常在孟兰盆节、水陆大醮以及民间丧仪法事活动中演出,故初期亦称“法事戏”。简介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留下两句传世名言:“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那千年古刹开元寺的法事活动,更是终年不断,香火不绝。尤其是闽南民间每年七月都流行普渡,请和尚、道士念经拜忏,以“超度亡魂”。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和尚表演地藏王菩萨打开鬼门关,放出阴间冤鬼的故事,俗称“打地下城”;一种是由道士表演芭蕉大王巡视冤鬼城,四方出屈死冤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364次
荆州花鼓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荆州花鼓戏
摘要: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荆州花鼓戏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近的鄂南、湘北等地。 基本介绍荆州花鼓戏,因它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天沔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民歌小调改写而来,如《抽门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827次
永康省感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永康省感戏
摘要:永康省感戏在南中国黄帝文化辐射中心永康的土地上,曾流行与婺剧血脉相连的古老剧种——永康省感戏。 东晋神仙家、炼丹家葛洪首先将流行在汉代的黄初平、黄初起(黄大仙)的仙迹写入他的《神仙传》。葛洪还在反映西汉历史的《西京杂记》中写了“东海黄公”的故事(见附图)。故事写道:东海人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305次
北路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北路戏
摘要:北路戏北路戏原为“福建乱弹”、“横哨戏”,是中国的稀有古老剧种之一,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是清代中叶传入福建的乱弹与当地民间戏曲融合形成的一种地方戏曲声腔剧种,曾流行于闽北、闽中及闽东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乱弹进入福建后产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戏班,其中以北路班最为强盛,其他各路戏班相继解散后,北路班仍活跃在闽东北一带,北路戏即由此而得名。历史渊源历史上“福建乱弹”流布于闽北、闽东各地。明代,闽东北各地的民间戏曲颇为兴盛。崇祯十年(16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35次
淮海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淮海戏
摘要:淮海戏,戏曲剧种。流行于苏北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徐州、盐城地区的部分城乡和皖东北一带。源出于海州、灌云、沭阳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成为打地摊演出的小戏。清光绪六年(1880)后,曾与徽剧、京剧 淮海戏等先后搭班合演,吸收了剧目,革新了唱腔,丰富了表演。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出现了女艺人,艺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194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组织了“艺人救国会”及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99次
长沙花鼓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长沙花鼓戏
摘要: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长沙花鼓戏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形成时期为清代末叶。长沙花鼓戏在原长沙府地区内分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演唱时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故通称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336个。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士气息。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小戏和折子戏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77次
郎咸芬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郎咸芬
摘要:郎咸芬郎咸芬,女,中共党员,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吕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五十年代,曾因主演《李二嫂改嫁》而享誉全国,获华东会演表演一等奖。     获奖经历数十年来,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如《蔡文姬》中的蔡文姬、《穆桂英》中的穆桂英、《丰收之后》郎咸芬的赵五婶、《沂河两岸》的梁向荣、《梨花狱》中的武则天、《山高水长》中的薛逢春等。她的表演朴实稳健,大气丰厚,唱腔委婉深沉。注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多年的实践,形成自己独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47次
雷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雷剧
摘要:雷剧是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剧种,也是一个仅仅流行于雷州半岛雷州话方言 雷剧区的独特的剧种,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湛江,是雷剧的故乡。雷剧植根于雷州半岛,土生土长,由于它语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越来越为雷州人民所喜爱。历史渊源雷剧雷剧流行于雷州半岛,是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艺术。雷剧起源于雷州歌。旧时,雷州歌是以自我歌唱,自我抒情的民间歌谣。据明嘉靖三十七年刻本《广东通志》所记:在当时的韶州府、惠州府、雷州府等地就有妆馀杂剧。所谓杂剧,是当地最早的戏剧活动。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556次
楚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楚剧
摘要:楚剧是湖北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黄孝花鼓戏。1902年进入汉口,1926年改名楚剧。现在的楚剧以武汉为中心在全省有24个专业剧团和2000多个业余楚剧团。楚剧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 。声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 楚剧简介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296次
永州花鼓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永州花鼓戏
摘要:永州花鼓戏又称零陵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旧称花灯,或名调子, 永州花鼓戏 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合并而成,民间歌舞为其繁衍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初祁阳花鼓灯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后来道州调子艺人加盟其间,形成了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的合流。1956年,正式定名为零陵花鼓戏。过去,祁阳花鼓灯使用祁阳方言演唱,现已逐渐融合,使用永州官话为其舞台语言。介绍永州花鼓戏的源头,分别来自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而祁阳花鼓灯又来自两种不同的歌舞演唱形式。一是源于民间的“车马灯”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08次
邵阳花鼓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邵阳花鼓戏
摘要: 邵阳花鼓戏旧称“花鼓”或“花鼓戏”。湖南民间小戏剧种,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称为邵邵阳花鼓戏阳花鼓戏。主要流行于现在的邵阳市和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新化等县市,以祁剧宝河派戏白结合邵阳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20世纪50年代命名为“邵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的音乐源于当地山歌小曲,在发展过程中曾受祁剧音乐、宗教音乐和说唱音乐的影响,演出风格诙谐、活泼、明快清丽。基本介绍邵阳花鼓戏旧称花鼓和花鼓戏,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20世纪50年代开始邵阳花鼓戏称为邵阳花鼓戏。主要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75次
丝弦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丝弦戏
摘要:丝弦戏是河北省一个戏曲剧种。属弦索声腔系统。曾以“弦索”(一种形似柳叶琴,但又不尽相同的弹拨乐器)丝弦戏伴奏,从而得名“弦索腔”,简称“弦腔”,俗称“弦子腔”、“丝弦”,也称“女儿腔”。据清康熙十年(1671)《保定府祁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安国县)束鹿县志》卷8记载,当地每年正月,高搭戏场,演唱弦腔。又据《百戏竹枝词》记载,康熙、乾隆之际,有丝弦戏在北京演出。 基本介绍丝弦戏唱腔分“官调”、“越调”两个系统。官调是由〔耍孩丝弦戏儿〕发展而来;越调是由北方“鼓词”唱腔发展而来。各包括起板、头板、二板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85次
邕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邕剧
摘要:邕剧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钦州等地。有着近二百年的历史。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名“邕剧”。该剧在宾阳戏和武鸣老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属皮黄系统。唱腔和剧目与桂剧相近,也吸收粤剧的一些艺术因素。邕剧以其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优美典雅的独特风格,隽拔机智的戏剧语言而独具特色。 概述邕剧是南宁地方戏之一,源于清朝。邕剧的表演,武戏重做工和说白,文戏则注重内心活动的表现,深受群众的喜爱。邕剧起源至今将近200年,是南宁独有的剧种,根据南宁的简称“邕”和“老戏”,用邕州官话演唱而定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76次
苗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苗剧
摘要:苗剧是湖南19个地方戏曲剧种中,最年轻的一个戏剧剧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苗剧成立之后,新生的一种少数民族艺术形式。1954年2月诞生于湘西苗族自治区花垣县麻栗场乡。初始时,曾称“苗剧”、“苗语剧”、“苗戏”(苗语叫“戏雄”),七十年代曾称“苗歌剧”,直到1982年才正式定名为“苗剧”。历史渊源苗剧历史资料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郭汉城在《中国戏曲史》中称“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古代祭祀有关”,这是颇有见地的权威论断。笔者1988年开始从事湘西巫傩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1994年应邀参加以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友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57次
汉调二黄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汉调二黄
摘要:汉调二黄汉调二黄也称陕二黄、山二黄、“靠山黄”,或“二黄戏”,戏曲剧种。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 湖北 沿 汉水 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二黄因它是在汉水流域由西皮、二黄结合形成,故又多称“汉调”。解放初期,为与皮黄系统各剧种通用名称相统一,在安康地区又有“陕西汉剧”之称。 清道光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剧种由来汉调二黄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即汉调桄桄)的大型剧种。音乐唱腔,与皮黄系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394次
粤西白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粤西白戏
摘要:白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安铺附近曲龙村,初时以竹筒配奏,群众称之为“竹筒戏”,又叫“木鱼班”。至嘉庆粤西白戏年间(1796-1820),曲龙村艺人到广西、云南等地当挑夫,受到各地戏曲的影响和启迪后,在演出时加进音乐伴奏,从此“竹筒戏”改称为“白戏”。道光年间是白戏发展的兴旺时期,唱腔更新,乐器多样,音乐曲调丰富。而且参演的人越来越多,仅曲龙一村,当时就有8个白戏班。白戏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当时一些名士的重视。曲龙村白戏艺人黄明中的孙儿黄成凤,弃考功名,随班演出,他编演兼优,被称为“白戏状元”。道光后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08次
辽南鼓乐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辽南鼓乐
摘要:辽南鼓乐辽南鼓乐是东北鼓乐的一个分支,大量用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当中,是以唢呐笙管为主奏乐器、并配以打击乐器进行演奏的一种民族民间器乐。辽南鼓乐从风格特点、演奏曲目以及使用乐器等方面看可分为辽南、辽西、辽东、沈阳、辽北、朝阳等六个地方风格流派。各地演奏曲目丰富,大致有唢呐乐汉曲、大牌子曲、小牌子曲、锣板曲等几类。2006年5月20日,辽南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历史辽阳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汉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古代的鼓吹演奏图,并且题有“鼓吹演跌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876次
大学才子派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2
标签: 大学才子派
摘要: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他们多数确实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一批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105次
莫里哀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1
标签: 莫里哀
摘要:莫里哀莫里哀(1622年~1673年)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的喜剧在种类和样式上都比较多样化。他的喜剧含有闹剧成分,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严肃的态度。他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他的作品很有影响力,影响了喜剧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法兰西精神”。其作品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人物介绍莫里哀(Moliere),(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9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