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约翰·阿奎拉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方兴东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约翰·阿奎拉(John Arquilla),美国加州蒙特利的海军研究生院教授。约翰·阿奎那(John Arquilla)与其合作者们自1991年开始进行了关于未来军事事件、社会矛盾及犯罪、信息策略等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与著作,如1996年的《网络战争的来临》、1999年的《历数新的边界》、1999年的《思想政治的出现》、即将出版的《战争中信息作用的转换》等。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的出现》一书中,阿奎那等全面地概述其理论基础:三个空间的理论,为这一研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John Arquilla (born 1954) received a Ph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rom Stanford in 1991. He worked at RAND for several years, before joining the faculty of the US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in 1993.

He was written many articles and books on the future of warfare. He continues to provide consulting for RAND and is one of many advisors to Secretary of Defense Donald Rumsfeld, both of whom are considered followers of Andrew Marshall's RMA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目录

[显示全部]

简历回目录

John Arquilla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Information Operations Center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alysis
Graduate School of Operation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Monterey, CA 93943
Phone: 831-656-3450
Email: jarquilla@nps.edu

EDUCATION:
PhD - Stanford University, 1991
MA - Stanford University, 1989
BA - Rosary College, 1975

NPS EXPERIENCE:
2005-present: Professor of Defense Analysis
1996-2005: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fense Analysis
1993-1995: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OTHER EXPERIENCE:
1993 - 2003 - senior consultant to the RAND Corporation
1989 - 1993 - RAND analyst
1987 - 1991 - Doctoral fellow, Stanford University
1975 - 1987 - Surety bond executive
TEACHING INTERESTS: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Information-Age Conflict
Irregular Warfare
RESEARCH INTERESTS: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Information-Age Conflict
Irregular Warfare
AWARDS:
Schieffelin Award, 2002
Hamming Award, 2001
SELECTED PUBLICATIONS: (View an extended list)
Worst Enemy: The Reluct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Military (2008)
Information Strategy and Warfare (2007)
The Reagan Imprint: Ideas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rom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to the War on Terror (2006)
Networks and Netwars: The Future of Terror, Crime, and Militancy (NDRI, 2001)
In Athena's Camp: Preparing for Confli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RAND, 1997)

《决战信息时代》回目录

《决战信息时代》是美国政府和防务部门的著名咨询机构——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些资深研究员和分析家的力作。书中就信息时代战略的特点、夺取信息优势的战略、信息战的形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书的读者不应当仅仅是军事领导人。当今这个网络世界的种种新情况,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去关注这个信息革命和军事革命时代安全一词的真正含义。第一章 冲突的新时代与新范畴 约翰·阿奎拉 戴维·伦菲尔德纵观宇内,放眼寰球,我们看不到传统的战争样式。当今世界有可能发生的几场战争,如朝鲜半岛战争、台海冲突、印巴战争及屡见不鲜的中东冲突,都似乎不会立即爆发。另外,最近的一场战争即1990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向人们表明,美国军队正在开展一场军事革命,因而那场战争更是属于新式战争而非传统战争,并且可能因为是新式战争,使即将发动常规战争的人们断绝念头,使他们不再妄想能够速胜新一代美国军队。

网络中心战回目录

约翰·阿奎拉(John Arquilla)是一位著名的战争和冲突理论家。他的追随者们都预测到了博客界的这种发展趋势。阿奎拉曾对“网络中心战”进行过广泛论述。读者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到他的著作。在任何竞争态势下,所有人都应该读一读他的书。有关网络中心战最好的概要文章是由阿奎拉及合著者大卫·伦菲尔德(DaVid Ronfeldt)于2003年9月29日为《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所创作的。文章经许
可转载如下:

技术进步通常会促进新式武器的发展,但是战斗力不断的突破性发现也需要组织和学说上的创新。例如,一个多世纪前内燃机的发明促成了坦克和飞机的发明。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武器系统才体现出它们的潜力。当时,德国人将其装甲车集中配备给装甲师.用地面机动部队与空中攻击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闪电战的作战学说。今天,虽然美国军队采用了先进的新技术,但他们仍然无法创立最佳的组织结构和作战学说,以便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先进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军的能力:即时有效的通信、对敌的实时监视、车辆远程操纵——在地面、海上和空中实现远程精确制导。然而,美军在组织结构和作战学说方面仅进行了有限的改革。
美国空军通过建立“合成”飞行联队和相应的“空中远征部队”,来从组织结构上进行实验。在这些部队中,同一战术作战单位包含了多种空中平台。随之产生的新的作战学说强调为前沿地面作战提供支持,这使得现代空军力量在几十年后,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打其赢得战争的潜力。海军陆战队在演习中建立了独立部队。这些独立部队的规模相当于八人制的班,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机动部队的模式。海军陆战队深知,联通性加上制空权能够大大增强小型战斗编队的力量。
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美国军队的主要力量仍然集中于重型地面师和航母战斗群。在过去的20年中,几乎所有的技术变革都可以归结为五角大楼对战争的现实理解。概括起来说就是“空地作战”学说。这一作战理念——其本意是在冷战升温时用于对付苏联军队——只是对上述二战时期闪电战学说的一个小小的改进。实际上,诺曼·施瓦茨科普夫(Nornlan schwarzkopf)于1991年在伊拉克沙漠中所使用的“左钩拳”战法几乎是欧文·隆美尔(Envin Rommel)于1941年在北非沙漠中所使用的装甲车横扫战法的克隆。在这一时期,世界不断迈入网络时代。网络对于军队的作用,与其对于商业和社会活动家来说非常地相似,更不用说对于信息时代的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了;用高度复杂的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更为广泛的监视;扩大横向信息流;建立和部署小型、灵活和专业化的小队;向下级移交更大的(但并非全部)指挥权限。但这在学说上也暗含着一种观点,即与美军相比,其他几种角色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要更快一些:利用好“蜂群”战法是一个明知之举。
蜂群看似缺乏组织性,实际上是一种精心组织和协调的方式。它通过一种持续不断的力量和(或)火力的脉冲,从各个方向对某个特定点或多个点进行打击。这些点可以是近中心的点,也可以是远中心的点。蜂群如果主要在无数小规模、分散和网络化的机动部队周围进行部署,则将发挥最佳效能——可能仅仅发挥效能。其目标就是快速和隐蔽地与目标进行结合,并对该目标进行攻击,然后对其进行分割和分散,并随时准备结合成一个新的脉冲。
不同于以往的军事训练,现在的作战管理主要是关于“命令与解除管制”。在战场(或商界、激进主义、恐怖活动或犯罪行为)上,网络化部队互相协调,以一种不定、灵活和非线性的方式对敌人进行打击。公元7世纪时的穆斯林和13世纪时的蒙古骑兵部队是有关蜂群的最早范例。这两支部队都掌握了全方向进攻的技巧。在现代,英国战斗机在不列颠之战中从分布全国的飞机场蜂拥而至,对集聚的德国空军编队不断进行骚扰。而在海上,德国潜艇进行分散巡逻,然后集中起来对盟军的护航舰队进行攻击。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进步在于,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武器制导技术可以使作战部队在任何地形、面对任何对手,随时采取蜂群行动。
当美军官方热衷于空地作战学说时,其最新的野外作战展示了潜在的“作战蜂群”学说。2001年秋天在阿富汗,约300多名互为联网、并与多种空中攻击武器进行联网的特种部队士兵,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了塔利班政权。同样也是这批精英在伊拉克如法炮制,从一开始就对伊全国不断进行打击,保护了南部的油田,摧毁了西部的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并联合北部的库尔德人,保卫了通往巴格达的通道。
美国军队是否会首先基于这些步骤,建立一支真正网络化的“蜂群部队”呢?为了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对我们造成破坏的敌人以及我们可能在其他反恐战区所遭遇到的敌人予以更好的打击,我们应当沿着这些步骤进行创新
。现在,很多军方领导人对“网络中心战”这一理念十分感兴趣。该理念的
设想可使我们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全部实现联通。然而,在一些领域,蜂群
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概念,主要与独立(例如,人工智能驱动的)系统有关。
但是当出现一种深层次的设想而且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前提下,我们便遇到
了一些严肃的问题,即如何通过组织和学说创新,来尽量延长“网络中心战
”理念的使用时限。当这些系统性问题得到解决时,我们就会发现蜂群就是
答案所在。
无论是为了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政治候选人还是宗教信仰,上面这篇短
文都可以直接运用于各种冲突或竞争。品牌、候选人或者宗教崇拜所具有的
优势有一部分会形成一种对反对派的摧毁性力量。两年来,博客一直显示着
巨大的能量,同时也开始显现出明尼苏达州“北部博客联盟”(Northern
A11iance of Blogs)所显现出的那种具有建设性的潜力。该联盟合并、筹建
和建立了一档广播节目,吸引了一些赞助商,主办了一些活动,并且对一些
候选人和活动进行了宣传。其中两个网站Captain’s Quarters(www.
CaptainsQuartersBlog.com)和Powel.Line(www.Powerlineblog.com)得
到授权,可对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宣传。这两个网站以及Lileks(www.
Lileks.com)使得国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克里“圣诞节不在柬埔寨”的失败
上。随后,PowerLine根据Ftee Republic的启发,并在Little Grefeen。
Footballs(www.LiltleGreenFootballs.com)以及博客界其他网站的协助
下击垮了丹·拉瑟。
每个读者必须首先意识到博客的这种惊人的力量。《洛杉矶时报》的一
位资深记者曾经在“拉瑟门”事件中告诉我,他曾经非常忧虑地写到,他将
会被“博客”,这意味着疏忽大意或者成天忙碌于议程当中,他将遭受嘲弄
、羞辱和抨击。
每位公众人物和公司领导人应该有这种忧虑——记者们应该具备的一种
素质。如果你不这么认为,那么你就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对使国民关注博客界
的四大事件进行探究。每个事件的细节都会由于你询问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因为那就是博客的特征。由于成千上万的博客都在跟踪同一个事件,因此报
道中所取得的某个进展也许并不能在各个博客中得到恰当地分配。同时,突
破性发展不仅有出现的可能,而且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这是同博客进行
对话的一种方式。即使你的姓名被忽略了,也是无意而为之。博客界的四次
奠基性的事件造就了一批名星。
其中两次事件——揭露了1968年约翰·克里在束埔寨水域度过平安夜以
及“拉瑟门”事件的大事表——被《旗帜周刊》的乔纳森·拉斯特
(Jonathan Last)最先载人史册。乔纳森·拉斯特曾经是《旗帜日报》的编
辑,现在担任我的编辑。我们在某些细节和重点方面不敢苟同,但是拉斯特
必将因为最先尝试将博客界的内幕编写成新闻事件而获得殊荣。《旗帜周刊
》2004年9月27日出版的《博客们做了些什么》和2004年9月6日出版的(饭应
迟钝的主流媒体》是博客历史上最早的两篇文章。在这两篇文章中,一位主
流媒体的作家对博客进行了回顾,编写了详细的博客革命史。拉斯特是
Galley Slaves (galleyslaves.blogspot.com)的一名博客,曾经创立了
一个主流媒体的专业——博客监视。
未来还将有更多这样的事件发生,因为在新媒体中,开放源新闻的力量
势不可当。对于那些需要提醒的人来说,显然这只是我的一部分摘选文章。

12大改变世界的疯狂想法:发动网络战争居首位回目录

据《连线》杂志网站9月22日报道,人们脑海里总是存在着千奇百怪的想法,但有些想法是令人震惊的,甚至是充满危险的,它们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成为现实,并改变整个世界。《连线》走访了众多想法激进与超前人士,盘点出12大足以改变世界的令人震惊的想法。

1、发动网络战争

美国五角大楼已经雇佣了大批训练有素的黑客精英,专门为网络战争做准备。但是,他们总是扮演一种防守的角色,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教授约翰·阿奎拉想要改变这一切,他认为,美军的这些网络精英们应该与其他国家的网络黑客一起,组成一个全球性的队伍。作为一支“部队”,他们可以先发制人地对敌人进行网络攻击,而避免发动真枪实弹的战争。

现如今,军队(甚至游击队)都十分依赖数字通信设备。一次有组织的网络攻击足以击垮一支部队。如果真是这样,交战双方在交火前,都应该慎重考虑这次网络战是否正确等问题。阿奎拉把这个计划叫做“用非致命的方法来防止致命的冲突”。

当然,这是很冒险的。一次误会或者错误的攻击都会加重紧张的局势。甚至有可能误伤平民。但是阿奎拉表示,这种“更友好、更温和的震慑”要比威胁限制对方经济发展,或者使用原子弹的效果更好。

基于信息的三个空间理论述要回目录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图书馆学界基础理论建树,曾有过重要的影响,而九十年代初托夫勒的《大趋势》对整个信息界的撞击,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今,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企盼着新的更高层次的信息理论的出现。近年来,国外有不少理论研究显示了一定的成熟度,其中三个空间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三个空间是指网络空间(Cyberspace)、信息空间(Infosphere)和思想空间(Noosphere)。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约翰·阿奎那(John Arquilla)与其合作者们自1991年开始进行了关于未来军事事件、社会矛盾及犯罪、信息策略等研究,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的报告与著作,如1996年的《网络战争的来临》、1999年的《历数新的边界》、1999年的《思想政治的出现》、即将出版的《战争中信息作用的转换》等。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的出现》一书中,阿奎那等全面地概述其理论基础:三个空间的理论,为这一研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1 网络空间(cyberspace)
  这是三个概念中最常用的一个,指全球范围的因特网系统、通讯基础设施、在线会议体系、数据库等一般称作网络的信息系统。该术语最多的是指因特网,但也可用来指具体的有范围的电子信息环境,如一个公司、某武装部队、某政府和其他机构组织等的信息系统。
  该术语可用于解释信息的电子存贮和信息流、该信息系统的服务商和用户、及其与之相连为一个领域和系统使之成为如同政治学、经济学那样明确的特征的技术。理想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用户应该能够通过硬件软件进入并运作这一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发展最快、是世界上势力与所有权范围最新的领地。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当前最大的项目之一,网络空间这一术语也成为最流行的词汇之一。
  该术语比信息空间和思想空间具有更趋向于技术的一面。但在这个术语里,人们看到网络似乎比看到技术更多些,从William Gibson 1984年用Cyber-punk来说明交感幻觉(Gibson,1984),直到如今人们用Cyberspace用于说明建设创造思想的全球模型,加强人们精神上的联合,这种观点实际上预示着网络空间与思想空间的部份重合。
  网络空间比信息空间或思想空间更受限制些,表现在其主要表示网络(这一似虚而实的事物)。但有些定义也跨出了因特网的范畴,如那些与网络空间有关的,影响重要基础设施的公共电话网、电力网、石油天然气管道、远程通讯系统、金融票据交换、航空控制系统、铁路编组系统、公交调度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军事和其他政府安全系统等。策略性的信息战争大部份在于保证国内的网络安全,并发展对系统里其他势力弱小的国家的剥削能力(Arquilla,1999)。
      2 信息空间(infosphere)
  明确了网络空间概念在空间和技术上的局限性后,一些分析家提出信息空间的概念。这两个术语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清楚,常被交替使用。如最近有人定义:信息空间是将世界通讯以网络、数据库、信息源连接到广大的、内联的、参差不齐的电子交流系统的捷径,信息空间有着将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知识集中到一起(Vlahos,1998)的潜力。然而这从某种角度上看不正是网络空间的定义吗?
  实际上,信息空间比网络空间要大得多,它可以包括后者的全部内容再加上可能没有被包括进网络信息系统的内容。在民用范围内这经常包括广播、印刷等媒体以及一些机构,如公共图书馆等,其中还有相当部份信息内容还没有被电子化。在军事范围内,信息空间还可能包括命令、控制、通讯、谍报、监视、侦察系统——这些战场之外、但与战争相关的军事信息环境(Aquilla,1999)。
  像网络空间一样,信息空间正作为真正的全球信息基础和环境在显现出来,传统的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在这里已不能说明问题。该术语因其聚焦于信息环境广义地定义,而不是仅考虑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设施,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同时又因其是人物空间的中介,即信息空间是基于信息的一个明确的领域,但又与我们同时所居住的地球的其他部份密切相关,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法国哲学家Paul Virilio也曾提及信息空间这一概念:信息空间,信息所处的领域,将会将其强加于地理空间。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缩小了的世界上,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能力将把我们的世界挤压到所剩无几。事实上,已经出现了速度污染,使我们的世界减小到零。在最近的将来,人们将会感到被圈在一个小环境内,他们会觉得被快速传播的信息的力量关在这个已到忍受到极限的世界上。如果让我来提供一个结论性的想法,那么内联互动对真实世界就像放射性对大气层一样(Der Derian,1996)。
      3 思想空间(Noosphere)
  到目前为止,最抽象而又最不受青睐的就数思想空间了。该词源自于希腊语noos,意为思想,由法国神学家和科学家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在1925年首创,并通过50和60年代他去世后出版的著作而传播开来。依据他的观点,世界首先进化出地理空间,然后生物空间。由于人们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联系交流,于是世界开始出现思想空间,他将此描述成许多形式,如跨全球的思想领地、思想线路、巨大的思想机器、充满纤维与网络的思想外壳、流浪(游移不定)的意识等。

  根据Taihhard的说法,思想的力量多年来已经创造和发展了部份思想空间,最后终将取得其全球的存在,其各种各样的部件正在融合。不久以后,一个合成体系将呈现出来。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意识与精神活动将无需确定的范围,但又不丧失个人的特征。再认识充分些,思想空间将把人类提高到一个更高、更新的进化阶段,人们由集体的心理和精神的合成力量所驱动,由一种对道德和法律的虔诚所驱动。当然,这种过渡也许不那么简单顺利,或许要依靠某种全球的震动或者是某种启示以成为思想空间最终的融合特征。
  尽管这一概念基本上是精神的,远不如网络空间或信息空间的技术性强,但Teilhard已经把不断加强的通讯交流归结为一个因素。在他的时代还没有类似因特网的媒体存在。然而,50年代的广播和电视媒体促使了这种全球意识思想的产生。他期待惊人的电子计算机给人类以新的思想工具。他的预测与如今的因特网竟不谋而合。

  很少有政府或商界人士有兴趣促进全球思想空间的构筑,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如国际法、政治或经济理论界的研究人员。促进全球思想空间实现的动力更可能是来自那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家,或其他民间社会的成员,如教学、学校等,或那些献身于信息交流自由和伦理价值规范传播的个人。我们相信,现在是到了政府与商界开始往这一方向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了,尤其是因为在信息时代强权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国家政府和商业市场人员与民间社会活动家的合作力量。
      4 三个空间之间的关系
  所有三个领域都还在发展中且继续维持着这一状态。三者都在世界范围内很快地扩展,但都还分裂成更小的组成空间,其中有的空间在世界某些地区发展得更快些。尽管三个空间都在均衡发展,但仍继续其间的交叉覆盖。网络空间将维持最小的部份;居于其他两个空间之内的信息空间次之;而思想空间则将三个空间全部包括在内。见下图。其中某一空间发展时,其他也都在发展,尽管不必要平衡进行。
  三个空间示意图
  附图
  本图录自Arquilla,John and Ronfeldt,David.The emergence of noopolitik:Toward an American information strategy.Santa Monica:RAND,1999,p16
  三个理论一个都不能忽视,但人们对它们各自的倾向性的认识是不同的。三个空间都有技术、组织和思想层次,但这些层次及其作用却不尽相同。更进一步说,每个空间都有其内在的特性。在三个空间中,网络空间最具技术性,而思想空间则最具观念性。当人们考虑网络空间时,跳入其脑海的首先是连接了因特网的计算机屏幕,而其内容无关紧要。当人们考虑信息空间时其图像可能是通过卫星转播的电视节目。当人们考虑思想空间时,其脑海中形成的图像不会是什么技术,却可能是涉及文化伦理的什么观点,其内容应该是文化的。
  当我们讨论网络空间的延伸趋向于技术性时,讨论信息空间则经常强调通讯交流的动力以及对其的思考,相比而言,讨论到思想空间的未来时,似乎一定是哲学方面的,尽管两者之间少有联系,或相距甚远。
  虽然每一个领域的运用都是独立的,但讨论时都很可能岔到另一个空间的方向上去。因此,许多对网络空间的讨论可能很大程度上转移到思想空间去。如通过网络空间和信息空间讨论分析信息战争的军事分析家们争辩说,信息战争实际上是关于人们智力、精神的战争,是侵犯到人们的观念、认知领域的战争。一方面有相当多的关于网络黑客的讨论,而同时在美国又有观念被黑客入侵的个案,如对手、操纵者通过广播媒体或因特网传播其声明或公告。同时,拥护思想空间理论的哲人们亦注意到该理论的发展,还得依靠这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可了的、联网了的信息和通讯系统的传播。
  但无论如何,思想空间仍然是最具思想性的空间,因此具有相对的优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三个空间都基于信息而存在,从最小的数据单元到知识、智慧的高级形式,而这些都属于信息处理系统。然而,由于思想空间比其他两个空间更具思想性,而不是技术性,又被认为更具信息结构处理的特征。思想空间,如同脑袋,是信息处理和信息结构系统,这是一个重要的定义。处理的观点聚焦于系统中信息的输入输出的传输,而结构的观点则注重于一个组织、一个系统本身的目标、价值、实践,是从所处地位、身份、意义、目的等方面对一个组织成员们的影响,而不是考虑在某时某信息是否处理了。处理的观点趋向于以技术作为评价的因素,而结构的观点则更包容了人的因素和思想的投入。人们应该如同关注信息处理一样开始关注信息结构的动态。思想空间概念的引进将能帮助信息决策者们聚集于信息结构的作用。
  总的来说,信息革命对当今世界的整合和分散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都通过三个空间进行,尽管最后的也许是最适合用来解释的。思想空间是一个知识与智慧的领域,这是范围最大的一个空间,最大的空间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进行策略性思考和计划。思想空间代表着扩大了的信息领域,那里更强调理念与组织,当然也不忽视技术。分析家和策略家倾向于思想的作用、价值和认知而不是因特网的设计,或者说他们更注重信息结构,而不是信息处理,或者用本文的语言来说是更乐意接受思想空间概念。果真到了这时,这个新的概念就到了成熟的时候了。

约翰·阿奎拉:继续采取网络攻势回目录

The Pentagon already employs legions of elite hackers trained in cyberwarfare. But they mostly play defense, and that's what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professor John Arquilla wants to change. He'd like the US military's coders to team up with network specialists abroad to form a global geek squad. Together, they could launch preemptive online strikes to head off real-world battles.
五角大楼早已雇用大批受过网络战争训练的精锐黑客。不过,他们大多是在防守,而这正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教授约翰·阿奎拉想要改变的。他希望美军编程人员与国外网络专家合作,组建一支全球性极客部队,协调一致,先发制人地发动网上攻击,防止发生现实的战争。

Armies (even guerrilla armies) are so dependent on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hese days that a well-placed network hit could hobble their forces. Do these cyberattacks right—and openly—and the belligerents will think twice before starting trouble. Arquilla calls his plan "a nonlethal way to deter lethal conflict."

现在,军队(甚至游击队)这么依赖于数字通信,以致一次恰当安排的网络打击就可能使军队进退维谷。适当——而且公开地——进行这些网络攻击,交战各方都会三思而后行。阿奎拉称他的计划是“一个遏制致命冲突的非致命手段。”

Sure, it's risky. A misinterpreted or misattributed attack could inflame tensions. Or you might fritz the good guys and civilians by mistake. But Arquilla says this "kinder, gentler deterrence" is better than threatening to strangle an adversary's economy or reduce its cities to radioactive cinders. Here are three scenarios in which preemptive cyberattacks could prevent bloodshed.

这无疑是在冒险。一次误解或错误归因的攻击可能加剧紧张局势。要不然也可能会误伤好人和平民。但阿奎拉表示,这种“较为友善、温和的威慑”好过威胁要制裁对手的经济或使对方城市陷入放射性灰烬中。下面三个先发制人的网络攻击场景可能防止流血冲突。

Scenario: Defusing South Asia

场景:拆除南亚的引信

Situation: Pakistan and India are massing armies on their shared border.

形势: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在两国共同边界集结军队。

Solution: Take out the command-and-control networks on both sides before these nuclear-armed foes can go to war for a fifth time. In the 1951 film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Arquilla notes, a benevolent alien shuts down the machines of Earth's superpowers before they can spread nukes to other planets. Here, US- led hackers play the ET role to put the conflict on ice.

解决方案:在这些拥有核武装的仇敌开始第五次战争之前,清除双方的指挥控制网络。阿奎拉指出,在1951年的电影《地球停止转动的日子》中,地球上的超级大国在把核武器扩散到其他行星之前,一位行善的外星人关闭了他们的核装置。在这里,以美国为首的黑客扮演ET的角色,就把冲突搁置起来。

Scenario: Disconnecting al Qaeda

场景:切断基地组织的联系

Situation: Intelligence sources report that al Qaeda is about to launch another 9/11.

形势:情报来源报告说,基地组织即将发动另一次9/11。

Solution: Track down militants online and let them know we're watching. Spy agencies already eavesdrop on al Qaeda's networks and occasionally take down its Web sites. But to really disrupt increasingly Web-dependent terror groups, you have to convince them they're not safe anywhere on the Net. Set up online honeypots—like a fake jihadist discussion forum—to lure in and bust wannabe Osamas. And even if you break up terror cells by other means, give public credit to your online spadework. A little fudging is acceptable if it keeps killers from clicking for the cause.

解决方案:追查出在线激进分子,并让他们知道我们正在监视。间谍机构已经窃听基地组织的网络,并且有时拿下他们的网站。但要真正瓦解日益依赖Web的恐怖组织,就必须使他们信服,他们无论在网络上的什么地方都不安全。在网上设置蜜罐——诸如假的圣战论坛——来诱惑并打碎很受崇拜的奥萨马的偶像。即使用其他手段打掉恐怖组织的基层单位,也要让公众相信你的在线挖掘工作。稍微捏造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能阻止杀人凶手为事业而点击的话。

Scenario: Restraining Russia

场景:遏制俄罗斯

Situation: Russia is mobilizing its troops for another showdown with Georgia.

形势:俄罗斯正在调兵遣将,要与格鲁吉亚再决胜负。

Solution: Deploy a US-led or NATO-sponsored cyberdeterrent squad to disrupt the Russian military'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orcing the Kremlin to delay an attack on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 The intervention would buy time for diplomacy to work. Arquilla says, "I like the idea of cyberdeterrence being used against anyone who would start a war"—even, he muses, the US.

解决方案:部署以美国为首或北约发起的网络威慑部队,干扰破坏俄罗斯军事通讯网络,迫使克里姆林宫推迟对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攻击。这种干涉是为了有成效的外交而拖延时间。阿奎拉说,“我喜欢网络威慑,这个主意可用来防御任何准备发动战争的人”——他沉思自语,甚至是美国。

参考文献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约翰·阿奎拉 John Arqu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