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91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宋子文
宋子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刘春
刘春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
韦拔群
韦拔群
肖朝贵
肖朝贵
苏士亮
苏士亮
苏支前
苏支前
海凤阁
海凤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电磁频谱的控制权。电子战依托的电磁空间是信息存在和依附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是现代战争中信息获取、传递和利用的最主要媒介,是战争双方控制与反控制的焦点。夺取了"制电磁权",就为最终夺取"制信息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录

[显示全部]

夺取手段编辑本段回目录

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
夺取了制电磁权就意味着己方能自由使用电磁频谱,不受对方的电磁威胁;同时剥夺了对方自由使用电磁频谱的权利。制电磁权有其时空性。在总体上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并不是一筹莫展,若科学指挥,合理集中力量,能在某一时域或地域内,夺取局部的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的夺取是靠电子对抗来实现的

电子对抗(ECM—Electroniccountermeasures),美国及北约国家称为“电子战”,俄罗斯称为“电子斗争”。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反侦察电子干扰反干扰反辐射摧毁反摧毁

一、电子对抗的范围

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
在频域上包括声学对抗、射频对抗和光学对抗(光电对抗)三个领域。从空间上可分地面、海上、空中、空间和水下。就使用的装备而言,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和C3I系统电子对抗等技术。

二、电子对抗的手段

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

1电子侦察(电磁侦察)

多手段、全方位、立体化的电磁侦察,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保障

一方面现代侦察手段多样,可将空间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微电子光电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广泛应用于电子侦察领域,使电子侦察监视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

另一方面现代侦察范围广泛,从侦察空域上,可以从太空到地面,从前沿到纵深,对作战空间地域实施全方位的侦察;从侦察频谱上,可以全频率范围进行有效的侦察、记录、分析;从侦察内容上,不仅可以查明对方电磁设备的战、技术性能,而且可以获得电子设备的类型、数量、方位、部署、武器系统的配备及其军事行动企图等重要情报

制电磁权
电磁进攻利器—电磁脉冲武器
2电子进攻(电磁进攻)

实施高强度、多方位、大纵深的电磁攻击,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条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空袭作战中的广泛运用,电磁攻击的威力空前提高,攻击方式增多,攻击平台多样,攻击速度加快。可以想象,未来防空作战开始前,敌我双方进行侦察反侦察、欺骗与反欺骗;作战过程中,进行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必将构成极其复杂的电磁攻击环境。

3电子防御(电磁防御)

为了保护己方电子设备免受敌方侦察、干扰、定位和摧毁所采取的各种电子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扩展频谱技术:利用扩频技术对自己的电子设备进行波形设计。调制的结果产生宽带低功率密度的伪噪声发射波形,它不易被敌方电子对抗侦察系统识别,只有通过对本机产生的复制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才能解调输出。②自适应天线技术:自适应地控制天线方向图,使其主波瓣指向所需信号,而将方向图的零值点对准各干扰源方向。③电子防御还有一些其他新的体制,如双基地雷达体制等。

复杂电磁环境编辑本段回目录

复杂电磁环境

制电磁权
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装备的互联互通能力
在一定的作战时空内,人为电磁发射和多种电磁现象的总合。构成复杂电磁环境的主要因素有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各种武器装备所释放的高密度、高强度、多频谱的电磁波,民用电磁设备的辐射和自然界产生的电磁波等。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实施宽频域、多样式、多层次的电子干扰,是夺取制电磁权的基本手段。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实施后,多国部队的多种电子战飞机首先升空,与其他电子对抗设备一起对伊军的电台雷达通信设备进行压制性干扰,使伊军的通信联络中断、电子设备失去作用,雷达显示器上一片杂波,从而为之后的获胜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传统的夺取制空权,取决于夺取制信息权;夺取制信息权,基础是夺取制电磁权。复杂电磁环境,是信息化战争的舞台,是信息化战场的基本特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的作战向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转变,必须深入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问题。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正是战争形态演变的产物,并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效能影响巨大

信息化战场上的复杂电磁环境告诫我们,推进机械化条件下作战向信息化条件作战转变,必须首先看清复杂电磁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制电磁权
复杂电磁环境——网络指挥
复杂电磁环境致使作战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指挥控制困难,火力拦截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作战效能的降低。作战效能是以可靠获取信息,有效地指挥控制和准确及时地火力拦截为基础的。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强,将导致指挥控制和火力拦截的可靠性降低。在新军事变革中,电子防御建设,通信系统正朝着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微波通信模拟信号已被数字信号取代,短波通信广泛应用跳频扩频和自适应等技术,超短波制电磁权对于作战胜负的影响作用愈来愈重要。

在机械化条件下形成的作战观念、训练观念,突出表现为重有形,轻无形,对夺取制电磁权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指挥员电子战知识匮乏,不少官兵走进训练场,头脑里还没有电子战的概念,不知道电磁环境是什么。这些年,军事训练改革中,许多部队注重对一体化联合训练的探索,对信息化战场环境研究不够。一些指战员对电子干扰现象不会辨、对电子干扰样式不会判、对电子干扰强度不会分,从而使战术、技术训练失去实战意义,制约作战效能的发挥。

 

信息化战争多是从电磁场拉开序幕编辑本段回目录

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速度越来越快,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正是战争形态演变的产物,并将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电子对抗战例编辑本段回目录

制电磁权

老山地区防御作战通信对抗阵地

配置示意图

 

第一次电子对抗战例

应该追溯到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1905年5月的对马海战,日军对俄军使用无线电干扰技术,破坏俄军的通信。

“LJ—B计划”通信对抗战例——兰州军区通信部电子对抗雷达处

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四日,奉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命令,我区第一电子对抗营对老山当面越军无线电炮兵指挥网、步炮协同网和主要步兵指挥网实施了及时、准确,有效的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使敌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主要通信中断,指挥瘫痪,判断失误,协同失调,大大减少了敌炮火的威胁,掩护我139师416团突击分队出其不意,一举全歼604阵地、968高地之敌,并顺利回撤。此次战斗,我作战部队毙伤越军xxx人,摧毁敌线膛炮x门,迫击炮x门、高射机枪x挺、工事Xx个,屯兵洞Xx个,缴获战利品一批,“以小的代价”,取得了我区轮战部队首次出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最新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反恐作战:发挥效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就已开始着手将电子对抗应用到反恐战争中。1996年,俄军击毙杜达耶夫是现代战场捕捉电磁信号的典型战例。近年来,随着恐怖活动的日益猖獗,特别是“9·11”事件,更加刺激了电子对抗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受恐怖活动影响较大的美欧、中东、东南亚等地民用电子对抗也有新的发展。美国、以色列等把军用定向红外干扰系统经过改造,应用于商用飞行监测和干扰;印度也已计划部署电子干扰设备,用来切断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恐怖分子的通信联络。当前,电子对抗系统在反恐作战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无线电信号侦察,掌握恐怖分子的行踪;干扰恐怖分子的炸弹遥控信号等。据报道,2003年巴基斯坦总统车队就是通过利用干扰机上的干扰遥控装置,成功地躲过了恐怖分子的袭击。

战场威慑:作用凸显

今天,人们已愈来愈深刻认识到电子对抗是控制战场主动权、形成战略威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威慑作用不仅表现在直接攻击、毁伤敌方军用电子信息设备,对敌各种电子或信息系统实施硬摧毁软杀伤方面,而且能对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威慑,从而削弱其战斗力。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指挥官相信美军的辐射定位系统有能力精确定位伊军的发射机,并在几分钟内可招致精确火力打击,结果伊拉克陆军的通信人员不愿在前线地域使用无线电台进行通信联络,甚至关闭了雷达探测设备。

“技”“谋”融合:力造新“障”

现代战场电子技术伪装是一个充满高技术对抗的舞台。而电子对抗既是技术的较量,也是智谋的抗争,由于军事谋略将各种电子伪装技术、材料巧妙结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己方真实目标的生存率,而且可以给敌方造成巨大的战争消耗。海湾战争中,美军为了制造在科威特东南部实施主攻的假象,以电子技术欺骗与谋略相结合,在该地区“部署”了一支“师规模”的部队,而主力部队则向西转移了200多公里后才发起主攻。伊拉克军队的电子技术伪装欺骗同样也不甘示弱,战争开始前,伊军从国外进口几十万平方米性能先进的防雷达、防红外侦察的伪装网,花数千万美元从西方国家购买了一批卫星照片,针对卫星照片反映本国军事部署的情况,用假目标进行针对性伪装,致使多国部队空袭摧毁的目标有80%是假目标,既延长了空袭的时间,又延缓了战争的进程。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用无人电子飞机,干扰伊军的通信系统,EC—130上的机组人员通过认准的频段、格式和各种电子识别特征,编造假命令,冒充伊拉克领导人发布信息或播撒“战场迷雾”,进一步显示出现代军事电子欺骗技术与“谋略”相辅相成的战场威力。

协同作战:威力倍增

电子对抗装备是实施电子战的物质基础。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实践表明:电子对抗武器装备“一对一”的对抗方式已难以取得明显的作战效果,必须采用诸兵种、多种电子战手段联合实施协同对抗的综合电子战行动,才能达成最佳效能。通过近几场局部战争不难看出,每一次空袭或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取得优势一方大都是将多兵种、多手段协同的火力打击与电子攻击相辅相成、交替使用,使对抗一方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系统、供电系统、广播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并失去控制,而自己以微小代价获得重大战果。美军近年来在开发分布式电子对抗系统的同时,已开始规划未来电子对抗系统的协调管理,以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如B-52J电子干扰飞机和卫星空射巡航干扰导弹等通过协调管理,大大提高了综合对抗能力。

装备更新:周期缩短

从电子对抗发展进程来看,电子对抗装备使用时效性很强,一种新式武器或新技术一旦出现,很快就有“破解”之法。20世纪60年代,一种新式电子装备或新技术需3个月左右才能用于作战,而高技术条件下战场电子对抗,作战对手可根据战场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立即做出评估和反应,仅需十几天或更短时间,一种电子对抗技术或新对策就可投人使用。伊拉克战争中,GPS干扰器的出现让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精确率大打折扣,一度曾引起美国国防部的担忧。战争史上,类似战例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武器装备:通用一体

当前,电子对抗武器装备充分运用“一机多能”、“一机多型”、“一机多用”等通用化、模块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武器装备效能的重要战略选择。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正是依赖高度一体化的电子对抗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了电子战装备的信息综合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如美军的F-4G“野鼬鼠”电子战飞机,将雷达告警系统双模干扰吊舱箔条闪光弹投放系统、反辐射导弹发射系统与机上的雷达、导航、显示等电子战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对敌方雷达告警识别精确定位,然后酌情实施电子干扰软杀伤或发射反辐射导弹硬摧毁。其机载电子战装备基本实现了电子战系统的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和小型化。据悉,美军F-15战斗机上所使用的AN/ALQ-135电子干扰系统以及新研制的AN/ALQ-165电子干扰系统,都遵循了新的模块化、一体化设计原则。前不久,俄罗斯第一架改进型伊尔-76电子侦察和无线电电子干扰飞机成功地完成了飞行试验计划,其性能可与美军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E-8C媲美。法国研制成功的TMV-433电子战装备,既可用于舰船、潜艇上,又可用于直升机巡逻机和海岸上,并能够根据作战平台不同,及时调整系统组件。

隐身对抗:悄然升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高级复合材料的使用,军事发达国家都在秘密开展武器装备隐形性能的研究,并由此在军事领域内展开了以隐形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装备欺骗对抗。据报道,美国近10多年来投入隐身飞机的研制费用已达300多亿美元,除了已公开的3种隐身战斗机和轰炸机外,还在秘密研制新型远程隐身侦察机、新型隐身巡航导弹隐身卫星等,美国空军已计划将X-45无人机用于支援干扰作战。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雷达的探测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目前,反隐身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还是在雷达技术方面,如发展米波和毫米波雷达、双基地雷达、超视距雷达、激光雷达、谐波雷达、机载预警雷达、被动雷达和光电探测系统等,此外,随着反隐身技术的提高,隐身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如采用高性能的新型吸波材料,采用“探测-记忆”雷达和低截获率雷达等。

美国隐形飞机加隐形电子战飞机的组合,让其在制空权和制电磁权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制电磁权EA—22隐形电子战飞机
EA—22隐形电子战飞机
有人也许会疑惑,电子战飞机也需要隐形吗?试想一下,F-22和EA-22偷偷潜入敌国境内1000公里,EA-22突然实施电子干扰,让敌国纵深的雷达不能正常工作,F-22就放心大胆地摧毁敌国纵深的目标。如果没有EA-22,F-22可能被发现,特别是F-22发动进攻后。F-22一旦被发现就有被击落的可能。如果有EA-22护航,敌国雷达不能工作就无法发射导弹。在进攻或返航途中,即使不小心被发现,在EA-22的电子干扰下,F-22也能够比较容易摆脱导弹的追击。

EA-22的另一个作战用途是秘密突入敌雷达网,突然撕开一个电磁缺口,引导后续战机突入敌防御纵深。

干扰模式:精确对抗

海湾战争是二战后真正意义上颠覆传统作战模式的里程碑战争。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实施的是“地毯轰炸”式的电子战作战方式,确切地说是一种“粗放式”的电子对抗。而阿富汗、科索沃战争中,电子战开始逐步由“粗放式”向“精确式”转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电子战基本完成了从“粗放式”干扰压制发展到在确保掌握制电磁权的同时,精确地对对方目标实施压制、摧毁的转变。海湾战争的大规模电子战掀开了四维战争的序幕。

电子支援已成为与火力打击并重的一种“特殊突击样式”。从1971年起,EA一6B战机就被美海军用于压制敌人的电子活动和获取战区内的战术电子情报来支援攻击机和地面部队。其主要机载设备包括AN/ALQ—99F电子干扰系统(在5个干扰吊舱内的10个干扰发射机,每个干扰舱可以覆盖7个频段中的一个)、灵敏侦察接收机(可探测远距离的雷达信号)、AN/AYK—14中央计算机、全天候自动着舰系统(ALCS)、多功能显示器,以及通信、导航与识别系统等。

在海湾战争中,EA—6B与EF—111AF—4G三种电子战机一起组成联合编队,近距离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制导、瞄准系统和通信指挥控制系统,极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战成名。此后,美国提出EA—18G、EA-22和EA-35等新型电子攻击机,最后EA-22胜出。EA—18G是F-18的电子战型,显然不能与F-22和F-35很好地配合。EA-35是F-35的电子战型,隐形能力和机动能力显然不如EA-22。

反辐射摧毁:极具杀伤

随着计算机及其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向武器装备中高度渗透和电子对抗武器装备的发展,必将催生和建立起全新的可控性先进电子对抗系统,并将极大地提高电子对抗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装有智能系统的反辐射制导武器,在战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命中精度将提高3倍;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独立战斗能力的无人电子作战系统,可以代替人去进攻和防御;先进的侦察直升机,可以在1微秒内把15部雷达信号参数同时显示在屏幕上,并指出哪个威胁最大。与精确制导武器相比,自动化和智能化制导反辐射武器将是一种“会思考”的武器系统,可以“有意识”地自主搜索、发现、识别和攻击高价值目标,甚至还具有辨别自然语言信息的能力。这些“高智商”的系统,能够区分不同电子信息目标及其型号,筛选、判断和有选择地攻击敌目标的薄弱环节和易损部位,实现命中点信息选择,达到命中即杀伤的效果。据悉,目前美军正在研究论证先进的雷达寻的和警戒系统后继型号,以便为实施反辐射“硬摧毁”提供更具“杀伤力”的目标方位。

太空角逐:剑拔弩张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空间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同时,一些军事强国间展开的太空电子对抗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尤其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相继提出了“太空战”、“空天战”、“空、天、地一体战”等新观点、新构想,试图借助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优势,赢得太空电子对抗优势。目前,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已先后制定了空间电子对抗政策和条令,不断进行空间电子对抗试验,在一些空间范围和领域重点部署卫星对抗系统,现已具备了对空间卫星系统实施干扰和摧毁的能力。据报道,美军目前已着手研制卫星威胁告警系统,并开展了天基定向能武器和卫星自卫电子对抗装备的研究,着力发展反卫星武器系统。英、法、日等国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组建空间电子对抗力量,秘密研究发展卫星干扰系统,展开了以争夺空间信息优势为核心的新一轮军事对抗角逐。

电磁脉冲武器 

五角大楼“副掌门”的詹姆斯·希恩,在2008年6月底接受国会质询时公开宣称,“中国最新开发的电磁脉冲武器,将令美军处于极端劣势”。电磁脉冲武器究竟是“何方神圣”?它是否像某些人渲染的那样无坚不摧?

灵感源于核武器试验

制电磁权
第二原子弹—电磁脉冲武器
电磁脉冲(EMP)泛指迅速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在核爆炸、闪电、太阳黑子及电器火花等状况下都能产生。科学实验证明,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导致电子仪器毁坏、人体健康受损,电磁脉冲武器就是利用这种机理研发的所有武器的总称。广义上,电磁脉冲武器又可分为微波波束武器与电磁脉冲弹两大类,但考虑到前者距实用化尚有时日,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脉冲武器实际上就是电磁脉冲弹的代称。

电磁脉冲的杀伤作用原本是高空核试验的副产品。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上空试爆史上最大的5000万吨级氢弹时,就曾致使方圆数千公里内的通讯线路及雷达系统全数“罢工”。受到启发的军事专家,从此致力于研究如何增强核爆炸的电磁效应而抑制其他效应,这类通过高空核爆形成电磁脉冲的新式核武器,也就成为最原始的电磁脉冲弹。

对于有核国家而言,核电磁脉冲弹的设计制造相对便捷,但也存在威力难以控制、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等弊端。常规电磁脉冲武器(电磁炸弹)的开发工作因此被提上日程。

常规电磁炸弹在使用时,首先向弹体内部的螺旋状导线接入高压电,并在电流最大的瞬间起爆导线内的炸药以进一步提升电流强度。接着,将此电流导入虚阴极管,以谐振方式产生高频电波,再经微波天线对指定方向发射电磁脉冲。与核电磁脉冲弹相比,常规型电磁炸弹安全性高、便于携带,影响范围可以在几十米至数公里间灵活调整,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战术武器大量应用。

前景看好只因三大优势

在未来战争中,电磁脉冲武器最可能的使用方式可分4种:①作为飞机的自卫式干扰装置;②用于攻击通信中心或由雷达控制的防空武器系统;③充当防空武器使用;④直接通过火炮等发射,对付敌方的地面电子设备。军事专家认为,电磁脉冲武器之所以前景看好,主要是因为其相对其他武器所具有的一系列独特优势。

首先,电磁脉冲武器的能量从起爆点呈锥形向外延伸,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天气因素等影响,威力损失小而覆盖范围广,对于精确定位技术的依赖性很低,因此远比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或常规炸弹效率高。

其次,电磁炸弹主要造成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毁伤,对于人员,轻者造成烦躁不安、头痛、记忆力减退,重者造成肌肤烧伤、内部组织损伤,但一般而言无强烈副作用。因此至少从名义上看来更加人道,使用起来顾忌也更少。

另外,电磁脉冲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众所周知,隐形武器的秘密在于靠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从而减少反射从而降低暴露概率。普通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因能量弱可以被吸收,但电磁脉冲武器的能量密度极大,瞬间就能使隐形目标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原形毕露”。

各军事强国“矛与盾并重”

制电磁权

从太空定向施放电磁脉冲是个好选择

电磁脉冲武器的种种优异性能,令其获得了“第二原子弹”的美称。美国自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电磁武器的相关研究,其核与非核电磁弹均已形成实战能力。有报道指出,1999年3月,在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美军率先使用了尚在试验中的电磁武器,造成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又发射携带电磁弹头的巡航导弹攻击伊拉克国家电视台,致使其转播信号中断。由此可见,尽管五角大楼不遗余力地宣扬来自中国的电磁威胁,但美国自身才是这一领域的真正霸主。

有矛必有盾,电磁脉冲武器虽然威力惊人,但如果防御方准备充分,仍有机会将其破坏性大大降低。电磁脉冲防护与雷电防护基本相同。用厚钢板或厚铜板做成的屏蔽罩,就可以提供很高的总体屏蔽效能。考虑防护的有效性和成本,目前通常采取“因地制宜”与“分层防护”的原则。“因地制宜”就是结合设施所在的地理环境,对电磁脉冲的屏蔽进行统筹规划。“分层防护”则是根据设施内装备的重要性、灵敏性和脆弱性,分区分层配置,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全防护的目的。另外,为确保设施内的电子设备在电磁脉冲下正常工作,一些要害部门通常还需进行二次防护,如建造专用防护隔离室、金属屏蔽墙、防护隔离门窗等等。

21世纪是电子战的世纪,掌握了制电磁权的一方将有能力控制战争的走向。据了解,美、俄、欧、日在积极研制电磁脉冲武器的同时,都在积极关注电子设备的防护问题,可谓“砺剑”与“铸盾”并重。甚至在海峡对岸,台湾军方也制订了旨在“反制大陆电磁打击,确保战时资讯畅通”的“脉护计划”。负责该工程的“中科院”官员称,“脉护计划”一旦实现,台军方作战指挥系统就等于“戴上了一顶针对电磁干扰的防护帽”。

 

相关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期刊

2《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期刊

3《电子对抗参考资料.83-4,国外雷达情报指挥系统》

4:《外军电子战》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制电磁权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