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线
创始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品详细介绍: 美国在线 |
1958年8月,凯斯出生在美国夏威夷的火奴鲁鲁,父亲是一名声名显赫的律师,母亲是一名教师,所以家境比较富裕。
在家里排行老三的凯斯从小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商业天赋。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凯斯便和哥哥丹一起开了个名叫“凯斯企业”的小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挨家挨户地推销一切凯斯能搞到的东西,最好是免费的,从花籽到手表到圣诞卡。这是他最早的营销经验,虽然利润很小,但因为有了市场,也能赚到一些钱。
在中学和学院里,凯斯并不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他大部分功课成绩平平,在四年级时有一门课叫计算机101,他觉得这门课太烦闷,极不耐烦整天检验程序的运行。凯斯对电路更是不感兴趣,他不关心元件是如何工作的,只关注它们能派什么用场。因为他认为,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1976年,凯斯来到了位于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学院,因为当时学院没有开设营销课程,他便选择了政治学。几年下来,他对政治倒是没产生多大的兴趣,他最喜欢的还是市场。这时,他读了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这本书预言未来世界的机器能够互相交流,他对此充满了向往。他的兴趣开始从小玩意转向交互电子学。
1980年,凯斯从学校毕业了,因为对媒体的向往,他去纽约的广告和媒体公司求职,其中包括时代公司的有线电视公司以及家庭票房影院,但却遭到了拒绝。然后,他把眼光投向了宝洁,但宝洁也没有录用他。为此,凯斯自己花钱去宝洁总部,凭借自己的毅力,争取到了一次面试机会。
凯斯的这种牛劲使他获得了宝洁助理品牌经理的位置,他开始为一种护发素做营销负责,但2年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成功,他又一次失败了,这是他成年后在市场上学到的第一个重要教训:产品不行,市场推销做得再好也无用。1982年,他跳槽到了百事可乐旗下的必胜客,干的也是市场推销,比萨饼尽管好吃,可卖起来十分不易。
在这期间他开始迷上了个人计算机,当时,他花了几千美元买了一台很原始的KAYPRO家用电脑和一盘第一代的电脑只读光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台不怎么灵光的电脑和一家叫作SOURCE公司提供的网络服务连接。凯斯当时能做到的也只是收发文件,但这让他十分激动。他后来回忆说:“这简直是将神奇变为现实。”要知道,当时大部分美国人还不知道个人电脑是何物,但凯斯已经是个十足的网虫了。入夜时分,他常常躲进自己的斗室,沉浸在计算机世界中。
公司诞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在线 |
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凯斯在公司里并不怎么讨喜,他的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人,一些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开始要求解雇这个“自以为是”的职员。可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金赛却不这样想,他认为凯斯是公司里惟一对市场营销有热情和对神秘市场空间有一定见解的人。金赛的意见保住了凯斯的工作,从此他们开始互相合作,这为凯斯后来的升起奠定了基础。
1985年,控制视频公司因业绩不佳倒闭,金赛决定在原公司的基础上,和凯斯联手重新创业,另起炉灶建立一家名为“量子”的计算机信息数据公司,主要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在线信息服务,这就是美国在线公司的前身。
事实上,这个重新创业的工作非常艰辛,他们身兼数职,朝不保夕。开始的时候,凯斯主要做市场营销。初出茅庐的凯斯其实对市场行情并不知道多少,对电脑技术更是外行。但他有一句口头禅:“和用户保持联系”,这也是他奉为准则的商业哲学。
当时,美国电脑公司已是多如牛毛,但大多注重技术研究与开发或是搞电子销售。凯斯评价说,电脑公司“对技术关注的太多了,而对消费者则很不够”。于是,他别出心裁,出奇制胜。公司比较固定的客户是一家叫“康多摩”的公司,凯斯每个星期都要驱车前往总部在费城附近的康多摩,以稳固与这家公司的关系。
第二年,他又来到加州,想让苹果电脑公司的“苹果2号”电脑使用量子计算机公司的在线服务系统。他天天出现在苹果公司。最终,苹果被他的毅力打败了,答应让量子计算机公司开发适合于他们的在线服务。
就这样,量子计算机公司终于活了下来,但它的存活与合作方的仁慈不可分割。要知道,凯斯和金赛说服了多少计算机制造商使用他们的新兴在线服务。在线市场那时候基本没有显示出什么活力,尤其是,量子计算机公司当时还面临着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凯斯相信这个市场的未来潜力。
80年代末,因特网的商业化已近在眼前,在线用户不再是稀有的玩家,除了喜欢这一技术的人,最初一批上网者也出现了。此时的凯斯更加有信心,他认为在线服务的商机迟早会来,最先投资的公司将获得成功。他用免费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在各种杂志中附带注册网页的光盘,邀请顾客免费上网一个月或几百个小时,或者直接把这种光盘邮寄给因特网用户的上百万人家,并且向用户承诺试用期后去留悉听尊便。
虽然别人嘲弄这种方式是拙劣的老式商业手段。但凯斯从来就不是一个遵守什么模式的人,他是个喜欢非正规着装、有非常规思维的人。他要把全新的、奇特的、有时让人感觉可怕的在线经历变成家家户户都能接受的安全生活内容。
到1991年年中,公司已经拥有了13万客户,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接着,在凯斯的提议下,公司开始改名为“美国在线”,一方面强调其所提供的在线服务,一方面着眼于整个美国,给人以视觉的震撼力,当然,后来的它不仅震撼了美国,也震撼了世界!
企业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品详细介绍: 美国在线 |
为此,凯斯确定了“美国在线”重要的战略核心,这是从早年的工作经历和快餐店得来的启示,任何技术再好,如果不实用,一样会被市场淘汰,而人们都喜欢方便、简单的东西,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他认为美国在线也该如此——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这使美国在线与大多数高科技公司有显著区别。
凯斯不出售复杂软件、复杂电脑,或暗地做其他生意。他只把方便和网络出售给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厌倦他们的工作和学习,讨厌复杂软件,但是愿意同美国在线的使用者朋友或陌生人交流他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热门话题,或喜爱的音乐,甚至生意经。
凯斯坚持的就是这样一种面对普通消费者的战略,这在硅谷的技术精英们看来简直是在发疯。但是这种面向消费者的简单思路却给他的公司在华尔街股票市场上带来1200亿美元的价值。正如美国在线创始人史蒂夫·凯斯所说的那样:“美国在线关注的不是技术,而是要成为一个大众媒体,成为普通客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凯斯的客户选择决定了网站的外观、感觉、风格和内容:即使在那些刚接触电脑的用户看来,美国在线给他们的感觉也是简单、友好的(在90年代初,电脑生手众多)。尽管“强大的用户”和信息专家瞧不起美国在线的大众化风格,但它对公司的客户价值理念来说却非常关键。美国在线是为数不多的能令电脑使用变得更容易、更有乐趣的公司之一。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打造一个品牌效应,让“美国在线”深入人心,为此,美国在线不仅在内部发展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同时关注外界,有些品牌,在美国在线之外已经生成,那么,美国在线所采取的做法就是,将它们买下。从ICQ,Spinner,到Winamp,MovieFone等等,都是美国在线曲线救国政策的产物。
事实证明,这些名牌的确给美国在线增光不少,而它们也因为加入美国在线,得以扶摇直上。品牌,在美国在线眼里,也意味着边际效应,它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当然,还有广告,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只有两家公司通过网络赢利,而美国在线就是其中之一的最大原因。
在别的公司还对网络广告没什么概念的时候,美国在线已经开始实施自己的广告策略了。先是一家不出名的长途电话公司与美国在线签下了100万美元的生意。因为网上广告比在电视、报纸上做要便宜太多,而通过网络与美国在线的用户结账,也可省去不少额外开销。紧接着是两个大客户——亚马逊网上书店和最大的零售书店Barnes&Nobel,它们都开始利用美国在线进行书籍的销售。
凯斯从来不会放弃每一个机会。当时的美国在线有着网络世界里最庞大的聊天社区。每天有14000个聊天室在运行,每个聊天室平均有23人。1997年3月,美国在线又将它的14000个聊天室向广告商开放。
紧接着,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开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之旅,因为在线一贯所持的平民作风,它的电子商务获得了极大成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体会了第一次网上购物。1996年6月26日,美国在线与美国第一合作推出了第一种网络信用卡——美国在线VISA卡。当人们持有这种网络信用卡时,购物变得更加方便。
美国在线的神话并没有结束,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和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合并,组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交易额达1660亿美元,而新公司的价值在合并后高达350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两公司合并后,将成为世界第七大公司,年销售总额300亿美元以上,将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娱乐和通讯服务”。
业绩下滑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7年美国在线 评选夏季最美 |
接替凯斯的将是RichardParsons,他在兼并时任首席运营官,目前为AOL时代华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就是说,他将从(今年5月份开始兼任首席执行官与董事长的职务)。AOL时代华纳的领导层交替还不仅仅这些。首席运营官RobertPittman在去年辞职(本站相关报道),而副董事长TedTurner(美国CNN创始人)也在最近宣布辞职。高层官员如同走马灯般地更换。
对于美国在线的业务运营,此前的问题主要是广告与销售收入的减少。但现在又出现了新的危险因素——美国在线的会员人数开始减少。根据美国媒体报道,2002年第2~4季度,该公司会员数量比第1季度减少了17万人。如果细分一下的话,第3季度会员数量为3530万人,到第4季度则减少到3520万人。随着网络泡沫的膨胀而飞速增长的美国在线会员数量终于也开始刹车了。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美国在线的会员数量在1998年底为1500万,1年之后的1999年底增加到2000万,到2000年底则达到2670万,2001年底为3320万。每年都要增加500~670万。但到了2002年底,会员数量如前所述为3520万,仅比1年前增加了200万。对照一下前面提到的美国媒体的报道,这200万是2002年第1季度增长率的下降及当年第2~4季度的实质减少而造成的。
在日本和韩国,以DSL为主的宽带正在飞速普及。而美国由于对市内电话采取固定费用,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所以家庭宽带的增长率不及日本和韩国。尽管这样,美国对宽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可以说美国真正的宽带时代正在到来。在这种潮流之下,美国在线的会员收入将会大幅减少。其原因如下:美国在线在提供在线服务的同时,也是一个通过拨号接入因特网的服务提供商。也就是说美国在线在拨号上网市场上还有巨大利益。对这样的企业来说,DSL与CATV线路等宽带的普及决非一个轻松话题。这意味着会员将同服务公司解除合同,转向其他宽带服务提供商。
时代华纳下月分拆 美国在线市值缩水9.8成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6日,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公司宣布,将于12月9日正式剥离旗下子公司美国在线(AOL)。目前,时代华纳董事会已经同意了分拆AOL的最终分配比率,并宣布了其拥有AOL普通股的按比例股息,此举意味着两家公司将实现完全合法和结构性的分拆。
一个是世界传统媒体巨擘,一个是全球首屈一指的ISP(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时代华纳与AOL的这桩“联姻”曾被看作是新旧媒体的“天作之合”。回想2000年1月,当AOL风光无限地宣布“迎娶”时代华纳之时,公司的市值曾高达1630亿美元。双方一起生活了9个年头后,最终仍无奈“分手”,而此时AOL34亿美元的预估市值仅仅相当于“最初”的2.1%。
AOL市值仅约34亿美元
据了解,12月9日,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27日下午5点前登记的时代华纳股东,可以按每11股时代华纳普通股对1股AOL普通股的比例,获得AOL的股票。AOL的非整数股份不会再发行,时代华纳将在公开市场上出售这些股份,并将收益转入这些股东名下。
以每股32.35美元的收盘价计算,有11.7亿流通股的时代华纳市值约为378.5亿美元。这意味着AOL市值将大约为34.4亿美元。同时AOL从11月24日起进入发行前交易阶段,并于12月10日正式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AOL”。
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AOL将重新关注科技、网络媒体内容与直显广告业务,从网络上获取利润,公司首席执行官提姆·阿姆斯特朗在11月13日曾这样表示。
此前,时代华纳公布公司第三财季净利润为6.61亿美元,同比下降38%,主要原因就是受到AOL与出版部门业绩下降的影响。当时,时代华纳重申将在年底前剥离AOL。
在时代华纳的财报中,来自网络的利润为29亿美元,上升5%。订购率高于Turner和HBO,弥补了在广告方面的劣势,但电影娱乐利润下降4%,虽然《哈利波特》发行成功,但是整体DVD销售不佳。
此外,AOL的收益为7.77亿美元,比去年下跌23%,运营利润下降50%。其中1.38亿美元亏损来自订阅量减少,0.92亿美元亏损来自广告业务的下滑。
对此,时代华纳首席财务官约翰·马丁表示,本季度总收入下降6%大部分是由于AOL引起,AOL订户收入持续减少,广告销售急剧下降。据悉,AOL第三季度损失438000个订户。
利润下滑分拆成为必然
2000年1月10日,AOL宣布以1810亿美元收购老牌传媒帝国时代华纳,成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这是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宗并购案,所有的媒体形式都被整合到这一全球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中。
业内普遍认为,AOL作为网络公司需要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而时代华纳则需要AOL的新媒体平台,两者的合并代表了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渠道服务商和内容供应商的结合方式,意味着传统与现代产业相融合的可能。
然而,这种被看作“天作之合”的联姻不但没有实现业界所期待的“1+1>2”的双赢局面,反而出现了“1+1<2”的负面效应。对此,有分析师表示,二者结合的惨败有诸多原因,如企业文化不和谐、管理冲突、合并目标不明确等。但最根本的是,两公司合并后极少有互相渗透的业务。
据了解,AOL希望将网络、电视、电话服务一体化,但结果是投入太多、损失巨大。由于受到网络带宽、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AOL即使有了像时代华纳这样强大的内容资源也难以将其转化为高额的收入。时代华纳的内容也没有通过美国在线的网络服务出售给消费者,建立起成功的盈利模式。
2008年,AOL欲进军社交网站,以8.5亿美元收购Bebo,使得AOL的业务彻底跌入谷底。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AOL运营亏损高达19亿美元。与此同时,出版业务的收入也持续下降,今年第一季度,时代华纳总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4%,AOL当季营收下滑23%,广告营收缩水17%,搜索营收下滑12%,第三方营收下跌29%。
沉重负担下,分拆AOL成为时代华纳“不得已”的选择。
新闻分析
时代华纳面临现金流挑战
随着分拆的敲定,未来如何前行成为时代华纳与AOL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AOL首席执行官提姆·阿姆斯特朗在出席web2.0峰会时向媒体透露,近几年AOL的战略方针分成3大块:重组、内容和秘密武器。
首先是重组。阿姆斯特朗表示,AOL将要跟母公司时代华纳分拆上市,加大融资力度,两支股票互惠互利,股东会从持有的两支股票中分别拿到红利。
其次是加大内容投入。阿姆斯特朗称AOL将要建立“内容公司”,加大内容社区的信息量,从原先的500位记者提升到3000位记者和自由撰稿人。
第三被称为“秘密武器”。阿姆斯特朗表示“秘密武器”将是技术层面的,力求再现AOL往日的辉煌。
“分拆是时代华纳重组计划中的一项关键性举措。这将使两家公司在运营和战略层面上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对于时代华纳和AOL而言,都是最理想的结果。”时代华纳董事长兼CEO杰夫·比克斯如此表示。
不过,《财富》杂志载文称:分拆后,时代华纳将失去AOL这只肥壮的“现金牛”。据业内估计,2008年,虽然出现巨亏,但AOL还是为时代华纳贡献了约三分之一的现金流(不包括有线电视业务);而据时代华纳公布的资料,目前AOL在时代华纳现金流中的份额约为20%,高达10亿美元。未来时代华纳如何弥补失去的现金流?这或许将是公司高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正式分手:失落的10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过半年多的喧嚣,2009年12月9日,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公司正式分手。
十年前,作为互联网繁荣时期的“终极象征”美国在线,市值一度超过1700亿美元,曾有一半的美国人通过它上网,而与时代华纳合并之后的十年里,这家公司辉煌不在,没落到了谷底,与时代华纳分手时的美国在线市值仅为20亿美元,缩水90%。
时光不倒流。在这两巨头十年的婚姻中,媒体业和互联网正在发生着惊天的巨变。而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却没有赶上这一波浪潮,在争吵中反目蜕变,最后在无奈中分手。
争执伴随10年婚姻
从12月10日开始,美国在线股票将以当年“AOL”的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重新上市。这只是美国在线脱离时代华纳的第一步,此后,它将裁减三分之一的员工,还将剥离更多的网络资产。
分拆美国在线是传媒巨头时代华纳2009年的第二大举动。早在4月,迫于盈利压力,时代华纳就已经剥离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服务商华纳有线,时代华纳控制其84%的股权,剥离之后的时代华纳将专注于内容和娱乐业务。
“这些老牌媒体和互联网公司正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他认为,十年间互联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第一代巨头雅虎、易倍、亚马逊早已辉煌不在,之前不被看好的谷歌等成为行业领军者,“创新的速度决定企业的未来,你说,像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这两个性格各异的胖子绑在一起,速度能有多快?”
在上述人士看来,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今日的悲剧在合作之初就已埋下。“同床异梦、内部斗争、互不信任,让这两个巨头耗费了大部分精力,也丧失了追赶业界新浪潮的机会。”
基于利益的暗战几乎伴随着这两家公司十年婚姻的所有时光。而此时的互联网行业也经历了天堂与地狱再回归人间的悬殊变化。
2000年,美国在线创始人史蒂夫凯斯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两个月,以小博大,收下了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在当时,时代华纳的收益是美国在线的5倍,而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的市值达到了3500亿美元。这场世纪婚姻曾被称为老内容和新渠道的绝配,他们的目标是将因特网与有线电视结合起来,提供新闻和娱乐方面的服务。
而在这个新老媒体的结合体成立之后,也开始了控制权的争夺。2001年,时代华纳又反以164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AOL公司。
随后,网络泡沫破裂,而美国在线的几项主要业务也逐渐被竞争对手蚕食。如电子邮件已被谷歌和微软等公司免费提供;在浏览器市场,网景已被微软彻底取代;在即时通讯领域,微软MSN、易倍旗下skype等进一步分割了市场。美国在线的业务在短时间内极度萎缩,这直接导致了新公司在2003年巨亏987亿美元,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
而这也成为激化两家巨头矛盾的导火索,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股东们开始互相指责对方欺骗,而管理人员也互不见面,这导致了美国在线的转型失误,乃至最后被分拆的命运。
分道扬镳又一10年
“分手后的时代华纳甩开了包袱,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而美国在线至今尚无核心产品,未来前途迷茫。”资深传媒专家谢耘耕对记者说。
谢耘耕分析,在剥离美国在线之后,时代华纳目前已经形成强大的传媒产业链,从内容生产商到渠道和终端都有优势资源,覆盖了平面、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而且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时代华纳也开始了重组,这包括对经营出版业的时代公司进行削减开支,解雇杂志部门6%的员工;剥离时代华纳有线;加大了对CNN、TBS、HBO等电视频道的投资。
这种重组,已见成效。目前HBO已经成为美国付费频道的老大,其规模是第二位对手的3倍。而HBO将其庞大收视许可费中的一部分,用于节目制作的再投资,这保证了投资的循环利用。
“与美国在线分手之后的时代华纳也从谷歌、微软们的竞争对手,成为了内容提供商、合作伙伴,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将为时代华纳带来新的机会,尽管十年间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对内容的需求是不变,时代华纳仍可以凭借强大的内容生产在未来十年内捍卫地位。”谢耘耕说。
不过,相比之下,美国在线的日子就可能要艰难很多。
目前美国在线业务已陷入困境,处于“吃老本”的境地。一位外资银行分析师对记者指出,拆分之后的美国在线,已无核心产品,“将在未来两三年之内从互联网中消失。”
实际上,美国在线在互联网崛起之初担当了带头大哥的角色,但随后就被小弟们超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了核心业务,开始不断的模仿谷歌、雅虎、微软等公司,从订户服务向网络广告转移,而后又利用时代华纳的节目资源搞免费网络电视服务In2TV,而后又开始收购广告、社交等多个领域IT公司,最后却亏损连连,连番的战略失误直接导致了其被分拆。
为了扭转颓势,美国在线在2009年也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目前,美国在线雇佣了前谷歌广告官员Armstrong担任首席执行官,加大广告业务的力度;裁员,节省开支,还将剥离更多的网络资产。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有效果,但长期来看还是很难说,美国在线已经错过了互联网第二股浪潮的黄金时期,现在去追赶很难赶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
他认为,美国在线的战略决策一直游移不定,比如2001年进入中国,在2004年撤出,后来在2008年进入,但2009年初又撤出,这种决策上的反复和犹豫使得美国在线丧失了众多商机。
“第一代互联网以内容整合为主,未来的互联网产业将从以内容为主变为以人为主。”喻国明说,这种改变将主导未来十年的互联网产业。而美国在线能否适应这种变革将决定它的成败。
美国在线的前世今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MarketWatch今日撰文称,十年前,在互联网泡沫的最高峰,在一次卤莽的交易之中,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TWX)这一新兴、一传统两大全球重量级资讯巨头走到了一起。
当时我们都认为,一家新媒体巨头就此诞生。然而十年之后,当我们回顾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这壮观的城堡却是建立在沙滩之上。
2000年年初,当整个行业都为这1600亿美元的历史性交易所震惊时,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一家小小的初创公司,他们只有大约七十名员工,业务也只是将一些小小的广告摆放在他们搜索引擎提供的结果旁边而已,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谷歌。
五年之后,谷歌(GOOG)崛起为谁都不敢轻视的超重量级玩家,而且还从时代华纳那里以大约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在线5%的股份。在那之后又是四年,谷歌将这些股份卖回给了更加老练的时代华纳,价格缩水到2.83亿美元,不过,他们通过合作协议依然保持着对美国在线搜索引擎的内部控制权。
曾经的互联网业界先锋美国在线,本周晚些时候又将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一家独立的企业,只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现在自己已经被互联网世界远远抛在了后面。
美国在线的市值据估计应该在26亿美元左右——虽然尚未正式上市,但是从11月24日开始,所谓虚股交易就已经在进行之中了,上周五,每股的价格大约是在24美元上下。拆分将在周三正式落实,而股票将在周四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交易。
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的市值现在已经有大约1850亿美元的样子。这家加州山景城公司目前的雇员总人数达到了大约2万,而美国在线目前正在裁员之中,他们计划裁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头,即2500人。
其实当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其背后的逻辑与理念看起来还都是顺理成章的。
合作的双方,美国在线拥有完美的线上渠道,而时代华纳可以提供由旗下的CNN、影业公司、华纳音乐集团制作的各种内容。时任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的凯斯(Steve Case)就曾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已经彻底改变了媒体和互联网世界的面貌。”
然而,事实却正如Forrester Research的分析师麦奎维(James McQuivey)所说的那样,这两家公司“都无法突破自己命定的经营模式”。
美国在线最初起家的时候,身份是一家拨号上网服务提供商,一家高度依赖订户的互联网门户。时代华纳所依靠的,则是包括杂志在内的面临灭绝危险的传统媒体。即便两者结合起来,其实也无法真正消除他们各自所必须面对的危机。
套用凯斯的说法,真正“改变了面貌”的,其实是美国在线自己,从一家新媒体巨头蜕化为一家互联网世界的失意者。“这确实是两个巨人的结合,可惜他们各自都患着无法根治的致命痼疾。”麦奎维如是说。
美国在线当年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Dulles,曾经力压硅谷的竞争对手雅虎(YHOO),以蓝筹股的身份进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当然现在看起来,这一幕多少有些玩笑的味道。现在,他们很快就将取代媒体存储公司Imation Corp。(IMN),成为标普400中型股票指数的一部分。
其实,直到今天,那些大型媒体公司才真正开始拥抱互联网,捕捉那些在当初的人们看来将被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霸占的机会。
广受欢迎的线上视频服务公司Hulu是新闻集团(NWS)、迪士尼(DIS)和NBC联手创建的。他们提供这些媒体巨头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内容的广泛程度在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时候简直是不能想象的。
IDC分析师韦德(Karsten Weide)承认,“这当中的确有相当的讽刺意味。”
囚徒困境
美国在线正在开发一种数码媒体业务,从销售广告到雇佣记者,无所不为。他们专注于线上展示广告,一切只为了吸引那些大品牌的广告客户。
上周,该公司为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策略,其中就包括被称为“珠穆朗玛项目”的大规模重组计划,内容有裁员及提升效率等。
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桑德勒(Ross Sandler)认为,该公司的态度是“谨慎的”,他指出,公司管理层清楚地告知外界,“利润率和营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将有所下滑。”
在一份早些时候发表的研究报告当中,这位分析师将美国在线的状况形容为“囚徒困境”。桑德勒指出,美国在线的线上广告业务非常依赖其互联网接入业务用户,而接入业务又在不断恶化之中,与此同时,投资者却又保持高度警惕,担心他们将资金用于内部投资,这就使得美国在线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和潜在的不协调的状况之下”。
上个月发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时代华纳在这一季度当中之所以会出现营收下滑6%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就应归咎于美国在线,后者在这几个月内又损失了大约43.8万个订户。
与此同时,美国在线对谷歌的依赖也很严重。他们披露,在今年的前九个月当中,与这一合作伙伴提供的搜索广告相关营收从去年同期的5.13亿美元下滑到了4.22亿美元。
美国在线的糟糕运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衰退使然。
人们常常认为雅虎的经营模式同美国在线颇为相似,也非常依赖展示广告。谷歌近期之所以能够平安走过经济面的风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那些基于文本的搜索广告,但是相对而言,展示广告的价格往往更为昂贵,因此雅虎最近几个季度的相关营收也在下滑。
即将独立的美国在线好歹还有一些有利的因素,比如他们拥有一个可观的线上受众群体。
行业数据研究公司comScore Inc。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今年十月间,美国在线在美国拥有9850万独立访客。这一排名在谷歌、雅虎和微软(MSFT)之后,但依然略领先于Facebook。
与此同时,美国在线还在雇佣自己的记者力量,虽然或许有点堂吉诃德的味道,但是他们已经下定决心要进军新闻业务了。美国在线新闻部门的编辑指导方针最近被博客泄露,广泛出现在网络当中,其中就包括如何叙述故事,如何吸引眼球,如何支持AOL Real Estate等阅读工具的内容。
不过,那些追踪研究美国在线的分析师们都相信,该公司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严峻的。他们指出,无论是美国在线,还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所有人其实都是同病相怜,因为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个绝对的超级大国。
“现在,谷歌已经基本控制了搜索和广告世界。”麦奎维指出,“其他人的全力争夺,抢的不过是人家的残羹冷炙而已。”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http://www.aol.com/
2.http://www.globrand.com/2006/31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