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178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诺贝尔化学奖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奖牌
诺贝尔化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诺贝尔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化学领域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目录

[显示全部]

诺贝尔奖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诺贝尔奖(Nobelprizewinnersinchemistry)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奖金支票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奖牌

    诺贝尔逝世后,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编辑本段回目录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
诺贝尔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诺贝尔遗嘱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

评选过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1、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
瑞典皇家科学院


2、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3、不得毛遂自荐。

4、瑞典政府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5、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6、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7、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出席并授奖。

获奖列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以下是各个年代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获奖项目的列表

1901年—1909年

诺贝尔化学奖伦琴
伦琴

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1910年—1919年

1910年奥托·瓦拉赫(德)在脂环类化合物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促进了有机化学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的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洛伦兹
洛伦兹

1911年玛丽亚·居里(法)发现了,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质
1912年格利雅(法)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保罗·萨巴蒂埃(法)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1913年阿尔弗雷德·沃纳(瑞士)对分子内原子成键的研究,开创了无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1914年西奥多·理查兹(美)精确测量了大量元素的原子量
1915年理查德·威尔施泰(德)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1916年未发奖
1917年未发奖
1918年弗里茨·哈伯(德)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
1919年未发奖

1920年—1929年

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妇
居里夫妇

1920年沃尔特·能斯特(德)对热力学的研究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英)对放射性物质以及同位素的研究
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英)使用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1923年弗里茨·普雷格尔(奥地利)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1924年未发奖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奥地利)对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的证明,确立了现代胶体化学的基础
1926年斯维德伯格(瑞典)对分散系统的研究
1927年海因里希·维兰德(德)对胆汁酸及相关物质的结构的确定
1928年阿道夫·温道斯(德)对类以及它们和维他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29年亚瑟·哈登(英)
           汉斯·奥伊勒-克尔平(瑞典)对糖类的发酵以及发酵酶的研究和探索

1930年—1939年诺贝尔化学奖

1930年汉斯.费歇尔(德)对血红素和叶绿素等的研究,特别是血红素的合成
1931年卡尔·博施(德)
            弗里德里希·柏吉斯(德)发明与发展化学高压技术
1932年兰格缪尔(美)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
1933年哈罗德·尤里(美)发现了重氢(氘)
1934年弗列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伊伦·约里奥-居里(法)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1935年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荷)通过对偶极矩,X射线和气体中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
1936年沃尔·霍沃思(英)对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的研究
           保罗·卡勒(瑞士)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B2的研究
1937年理查德·库恩(奥地利)对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研究
1938年阿道夫·布特南特(德)对性激素的研究
1939年利奥波德·雷吉卡(瑞士)对聚亚甲基高萜烯的研究

1940年—1949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克罗托受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罗德·克罗托受

1940年未发奖
1941年未发奖
1942年未发奖
1943年格奥尔格·赫维西(匈)在化学过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为示踪物
1944年奥托·哈恩(德)发现重核的裂变
1945年阿图里·维尔塔南(芬)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特别他提出的饲料储藏方法
1946年詹姆士·萨姆纳发现了酶可以结晶
           约翰·那斯罗蒲,温德尔·斯坦利(美)在生产纯酶和病毒蛋白质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
1947年罗伯特·鲁宾逊爵(英)对植物产物,特别是生物碱的研究
1948年阿纳·蒂塞利乌斯(瑞典)对电泳现象和对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1949年威廉·吉奥克(美)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

1950年—1959年

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

1950年奥托·狄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德)发现并发展了双烯合成法(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1951年埃德温·马蒂松·麦克米伦(美),格伦·西奥多·西博格(美)发现了超铀元素
1952年阿切尔·约翰·波特·马丁(英),理查德·劳伦斯·米林顿·辛格(英)对色谱的研究和发现
1953年赫尔曼·施陶丁格(德)对高分子研究以及确立高分子概念
1954年莱纳斯·鲍林(美)化学键的研究
1955年文森特·杜·维格诺德(美)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多肽激素的首次合成
1956年西里尔·诺曼·欣谢尔伍德爵士(英),尼科莱·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苏)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1957年亚历山大·罗伯塔斯·托德男爵(英)研究了核苷酸核苷酸辅酶的结构
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英)研究了蛋白质,特别是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1959年加洛斯拉夫·海罗夫斯基(捷克)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方法

1960年—1969年

德国科学家获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获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60年威拉德·利比(美)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
1961年梅尔温·卡尔文(美)研究了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以及光合作用
1962年马克斯·佩鲁茨(英),约翰·肯德鲁(英)研究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1963年卡尔·齐格勒(德),居里奥·纳塔(意)对聚合物的研究,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研究
1964年多罗西·克劳富特·霍奇金(英)通过X射线在晶体学上确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
1965年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在有机物合成方面的成就
1966年罗伯特·马利肯(美)在化学键以及分子的电子结构方面的研究
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德),罗纳德·乔治·雷福德·诺里(英),乔治·波特(英)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
1968年拉斯·昂萨格(美)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昂萨格倒易关系
1969年德里克·巴顿(英),奥德·哈塞尔(挪威)发展了以三级结构为基础的构象概念

1970年—1979年

1970年路易斯·费德里克·勒卢瓦尔(阿根廷)发现了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所起的作用
1971年格哈得·赫尔茨伯格(加)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2年克里斯蒂安·伯默尔·安芬森(美)对核糖核酸结构的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埃米尔·费雷
埃米尔·费雷

           斯坦福·穆尔,威廉·霍华德·斯坦因(美)对核糖核酸分子的催化活性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973年厄恩斯特·奥托·费歇尔(德),杰弗里·威尔金森(英)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保罗·约翰·弗洛里(美)在理论与实验两个方面的,大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基础研究
1975年约翰·沃尔卡普·柯恩福斯(澳)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弗拉基米尔·普莱洛格(瑞士)有机分子和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
1976年威廉·利普斯科姆(美)对硼烷结构的研究
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比)对非平衡态热力学(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贡献
1978年彼得·米切尔(英)为化学渗透理论建立了公式
1979年赫伯特·布朗(英),乔治·维蒂希(德)将及其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

1980年—1989年

1980年保罗·伯格(美)对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

           沃特·吉尔伯特(美),弗雷德里克·桑格(英)核酸DNA序列的确定方法
1981年福井谦一(日),罗德·霍夫曼(美)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
1982年亚伦·克拉格(英)通过晶体的电子显微术在测定生物物质的结构方面的贡献
1983年亨利·陶布(美)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
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美)开发了多肽固相合成法
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美),杰罗姆·卡尔勒(美)在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方法上的贡献
1986年达德利·赫施巴赫(美),李远哲(美),约翰·波拉尼(加)他们对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
1987年让-马里·莱恩(法),唐纳德·克拉姆,查尔斯·佩特森(美)研究和使用对结构有高选择性的分子
1988年约翰·戴森霍尔(德)罗伯特·胡贝尔(德)哈特姆特·米歇尔(德)光合作用中心的三维结构的确定
1989年西德尼·奥特曼(美),托马斯·切赫(美)核糖核酸(RNA)催化性质的发现

1990年—1999年

1990年伊莱亚斯·科里(美)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

诺贝尔化学奖Jens C. Skou
Jens C. Skou

1991年理查德·恩斯特(瑞士)对开发高分辨率核磁共振(NMR)的贡献
1992年罗道夫·阿瑟·马库斯(美)对创立和发展电子转移反应的贡献
1993年凯利·穆利斯(美)迈克尔·史密斯(加)对DNA化学的研究,开发了聚合酶链锁反应(PCR)
1994年乔治·欧拉(美)对碳正离子化学反应的研究
1995年保罗·克鲁岑(荷)马里奥·莫利纳(墨)弗兰克·罗兰(美)对大气化学的研究
1996年罗伯特·苛尔(美)哈罗德·沃特尔·克罗托(英)理查德·斯莫利(美)发现富勒烯
1997年保罗·博耶(美)约翰·沃克尔(英)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机理
            延斯·克里斯汀·斯科(丹)离子传输酶的发现,钠钾离子泵
1998年沃特·科恩(美)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约翰·波普(英)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1999年艾哈迈德·兹韦勒(美)用飞秒激光光谱对化学反应中间过程的研究

2000年—2007年

诺贝尔化学奖
07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还原反应
            巴里·夏普莱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伊夫·肖万(法)对烯烴複分解反應的研究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
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08年的另类诺贝尔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8年另类诺贝尔奖:可乐杀精子获化学奖

由美国幽默科技杂志《不可能的研究纪录》评出的2008年“另类诺贝尔奖”2日在哈佛大学颁出。世界各国科学家再次用新奇搞怪的研究课题让人们“笑,而后思考”。

可乐杀精子获另类诺贝尔化学奖
可乐杀精子获另类诺贝尔化学奖

另类诺贝尔奖”已经创立18年,通常在每年正版诺贝尔奖颁奖前后颁发。美国以外的获奖者需自掏腰包赴美领奖。1000多人出席了今年的颁奖仪式

饮食里吃出大奖

2008年“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研究课题与饮食有关。

美国妇科学教授安德森和同事因证明可乐有杀精作用,成为另类化学奖得主。安德森听闻可乐避孕的传说多年,决定和一些同事用实验加以验证,结果发现可乐的确能杀死精子,其中健怡可乐的杀精效果尤其好。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不过,安德森说,她决不推荐用可乐代替避孕药

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斯彭斯和意大利特伦托大学教授赞皮尼共同获得另类营养奖。他们提出一个理论:食物除了讲究色香味,还要有“声”。他们发现,嚼薯片时发出的声音越响,人们越感觉食物可口。美联社说,这一研究成果已在英国伦敦知名“肥鸭餐厅”运用。那里的客人如果点海鲜,会得到音乐播放器,一边听海洋之声一边吃海鲜。

诺贝尔化学奖犰狳
犰狳

生物中寻找灵感

一些获奖者的研究灵感则来自生物和人类自己。

巴西圣保罗大学考古学教授阿劳若及同事在美洲特有珍稀动物犰狳的“帮助”下夺得另类考古奖。阿劳若发现,犰狳在挖洞时会移动一些埋在地下的物品。当人们发现这些具有考古价值的物品时,它们已距离原来的位置好几米远。于是,关乎“人类历史进程”的考古结果可能就这样被犰狳无意中篡改。

另类医学奖得主、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阿里注意到一些烧伤病人需接受注射才能安睡。但护士悄悄告诉他,给病人注射的并非镇痛药,只不过是生理盐水。他的获奖研究课题是“昂贵假药比便宜假药管用”。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候选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钱永健(英文名:RogerYonchienTsien)

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
钱永健

华裔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 

境外媒体报道,钱永健与哈佛大学的利伯有望夺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姓名:钱永健 

英文:RogerTsien,罗杰钱 

性别:男 

出生:1952年 

生于:纽约 

国籍:美国 

祖籍:中国浙江杭州 

堂叔: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哥哥:钱永佑(RichardTsien),斯坦福大学教授、曾任生理系主任 

荣誉: 

16岁即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西屋科学天才奖(TheWestinghouseScienceTalent) 

20岁获哈佛大学学士(化学和物理,WithaNationalMeritScholarship) 

剑桥大学博士及博士后(生理学) 

曾获沃尔夫奖(WolfPrizeinMedicine,2004),全美化学学会蛋白质学会等多项大奖

钱永健与生物发光现象研究

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发光
生物发光

1994年,华裔美国科学家钱永健(RogerYTsien)开始改造GFP,有多项发现。世界上用的大多数是钱永健实验室改造后的变种,有的荧光更强,有的黄色、蓝色,有的可激活、可变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体内找有颜色的蛋白成为一些人的爱好,现象正如当年在嗜热生物中找到以后应用广泛的PCR多聚酶后的一波浪潮。不过真发现的有用东西并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国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SergeyA.Lukyanov实验室从珊瑚里发现其他荧光蛋白,包括红色荧光蛋白。

生物发光现象,下村修和约翰森以前就有人研究。萤火虫发荧光,是由荧光酶(luciferase)作为酶催化底物分子荧光素(luciferin),有化学反应如氧化,以后产生荧光。而蛋白质本身发光,无需底物,起源是下村修和约翰森的研究。

下村修和约翰森用过几种实验动物,和本故事相关的是学名为Aequoreavictoria的水母。1962年,下村修和约翰森等在《细胞和比较生理学杂志》上报道,他们分离纯化了水母中发光蛋白水母素。据说下村修用水母提取发光蛋白时,有天下班要回家了,他把产物倒进水池里,临出门前关灯后,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水池,结果见水池闪闪发光。因为水池也接受养鱼缸的水,他怀疑是鱼缸成分影响水母素,不久他就确定钙离子增强水母素发光。1963年,他们在《科学》杂志报道水母素发光的关系。其后Ridgway和Ashley提出可以用水母素来检测钙浓度,创造了检测钙的新方法。钙离子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分子,水母素成为第一个有空间分辨能力的钙检测方法,是目前仍用的方法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发光
生物发光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发现水母可以发绿光,但不知其因。在1962年下村修和约翰森在那篇纯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个注脚,说还发现了另一种蛋白,它在阳光下呈绿色、钨丝下呈黄色、紫外光下发强烈绿色。其后他们仔细研究了其发光特性。1974年,他们纯化到了这个蛋白,当时称绿色蛋白、以后称绿色荧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间可以发生能量转移。水母素在钙刺激下发光,其能量可转移到GFP,刺激GFP发光。这是物理化学中知道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在生物中的发现。

下村修本人对GFP的应用前景不感兴趣,也没有意识到应用的重要性。他离开普林斯顿到WoodsHole海洋研究所后,同事普腊石(DouglasPrasher)非常感兴趣发明生物示踪分子。1985年普腊石和日裔科学家SatoshiInouye独立根据蛋白质顺序拿到了水母素的基因(准确地说是cDNA)。1992年,普腊石拿到了GFP的基因。有了cDNA,一般生物学研究者就很好应用,比用蛋白质方便多了。

普腊石1992年发表GFP的cDNA后,不做科学研究了。他申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时,评审者说没有蛋白质发光的先例,就是他找到了,也没什么价值。一气之下,他离开学术界去麻省空军国民卫队基地,给农业部动植物服务部工作。当时他如果花几美元,就可以做一个一般研究生都能做,但是非常漂亮的工作:将水母的GFP基因放到其他生物体内,比如细菌里,看到荧光,就完全证明GFP本身可以发光,无需其它底物或者辅助分子。

将GFP表达到其它生物体这项工作,1994年由两个实验室独立进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线虫的MartyChalfie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两位日裔科学家Inouye和Tsuji。

水母素和GFP都有重要的应用。但水母素仍是荧光酶的一种,它需要荧光素。而GFP蛋白质本身发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

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光
生物光

Chalfie的文章立即引起轰动,很多生物学研究者纷纷将GFP引入自己的系统。在一个新系统表达GFP就能在《自然》《科学》上发表文章,其实不过是跟风性质,没有原创性。

纵观整个过程,从1961年到1974年,下村修和约翰森的研究遥遥领先,而很少人注意。如果其他生化学家愿意,他们也可以得到水母素和GFP,技术并不特别难。在1974年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后,后继的工作,很多研究生都很容易做。其中例外是钱永健实验室发现变种出现新颜色,并非显而易见。

钱永健的工作

钱永健是和下村修研究相关的一位重要科学家。他在成像技术中,有两项重要工作都与下村修有一定关系。

一项是钙染料。1980年钱永健发明检测钙离子浓度的染料分子,1981年改进将染料引入细胞的方法,以后发明更多、更好的染料,被广泛应用。检测钙的方法有三种:选择性电极、水母素、钙染料。在钱永健的钙染料没有出现以前,具有空间检测能力的只有水母素,但当时水母素需要注射到细胞内,应用不方便,而钱永健的染料可以通透到细胞里面去。水母素和钙染料各有优缺点,目前用染料的人多。钱永健还发明了多种染料用于研究其他分子。

钱永健的第二项工作是GFP。1994年起,钱永健开始研究GFP,改进GFP的发光强度,发光颜色(发明变种,多种不同颜色),发明更多应用方法,阐明发光原理。世界上应用的FP,多半是他发明的变种。他的专利有很多人用,有公司销售。

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光
生物光

钱永健的工作,从八十年代一开始就引人瞩目。他可能是世界上被邀请给学术报告最多的科学家,因为化学和生物都要听他的报告,既有技术应用、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他1952年出生,年龄允许等很多年(而80高龄的下村修没有这个优势)。所以,钱永健多年被很多人认为会得诺贝尔奖,可以是化学、也可以是生理奖。必须指出,钱永健非常肯定下村修的工作,钱较早公开介绍下村修的发现。

钱永健是钱学森的堂侄。他家有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中学时获得过美国西屋天才奖第一名,大学在哈佛念化学和物理,20岁毕业,后在英国剑桥大学获生理学博士。他的哥哥钱永佑(RichardWTsien)是神经生物学家,曾任Stanford大学生理系主任。两兄弟分别获Rhodes和Marshall学者奖(通常认为是美国大学生竞争性最强的两个奖学金,克林顿总统曾获Rhodes),到英国留学,九十年代双双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钱学森回国后,国内教育体系在他的子女应该上大学时受到极大破坏,使钱学森的子女钱永刚、钱永真没有得到他们堂兄弟的发展环境。钱永刚出生于1948年,文革后才念大学。但愿钱永健在钱学森先生在世的时候获奖,告慰他们全家。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诺贝尔化学奖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