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莱夫科维茨(英语:Robert Lefkowitz,1943年4月15日-)是一位美国医学家,最出名的工作是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为此他赢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与布莱恩·科比尔卡分享这个奖项。
莱夫科维兹现年69岁,是北卡罗来那州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生物医学与生物化学教授。
祖父母从波兰移民到美国,莱夫科维兹是家中独子,成长于纽约布隆克斯区(Bronx)。
莱夫科维兹从小勤于阅读,读完双亲的藏书,包括医学小说、侦探小说等,小学就立志要当医生。
他就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以第一名毕业。
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学习两年期间,他全心投入当时全新的研究领域受体生物学。
美国临床医学会2011年在「临床医学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赞扬莱夫科维兹「跻身当代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真正伟大人物之林」,特别强调面对阻碍坚定不懈,以及愿与人分享成果。
他得过60多项奖,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已婚,有五个小孩,五个孙儿女。
2012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已经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17:45公布,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今年的化学奖项授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细胞表面的“聪明”受体
你的身体是由数以十亿计的细胞之间的相互反应形成了复杂统一体。每一个细胞都拥有一个微小的受体用于感知周遭的环境,以便可以让细胞得以适应新的情形。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和布莱恩·克比尔卡正是由于他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贡献而被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长期以来,有关细胞如何感知周遭环境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知道一些荷尔蒙,如肾上腺素拥有重大的影响:它可以提升血压,加快心率。因此他们怀疑在细胞的表面拥有某种对于这些荷尔蒙物质的受体。然而至于这些受体具体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它们究竟如何工作仍然在整个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困扰着科学家们。
1968年,罗伯特•洛夫科维茨开始使用放射方法追踪细胞的受体。他用碘同位素示踪不同的荷尔蒙,借助放射性研究技术的进步,他成功地锁定了几种不同的受体,其中就有肾上腺素的受体:β肾上腺素受体。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将这一受体从细胞壁结构中提取出来,并初步了解了它的工作机理。
在上世纪80年代,洛夫科维茨率领的小组再次取得一项重大突破。新近加入这一团队的科学家布莱恩·克比尔卡接受了这样一项艰巨的挑战,那就是从宏大的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表达β-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段落。克比尔卡创造出一种方法达成了这一目标。当研究人员对基因组进行分析时,他们注意到这种受体本质上和眼睛中用于感知光线的结构非常相似。他们于是意识到存在一整个系列的相似受体,它们都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工作。
今天,这一整个系列的受体被统一称作“G蛋白偶联受体”。大约有1000组基因用于这些受体的表达,比如针对光线,针对气味,味道,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以及血清素等等。今天大约有一半的药物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其药效的。
洛夫科维茨和克比尔卡的工作对于我们理解G蛋白偶联受体如何发挥其作用至关重要。另外,在2011年,克比尔卡还达成了另外一项重要突破:他和他的小组拍摄到了β肾上腺素受体在被荷尔蒙激活并向细胞发送信号一瞬间的图像。这一图像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历史上的一项杰作,是数十年来研究工作的结晶。(晨风)
获奖科学家简介:
罗伯特·洛夫科维茨于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于196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目前担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担任詹姆斯·杜克医学教授,生物化学教授。
布莱恩·克比尔卡于1955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小瀑布城,于1981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目前担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以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教授。
背景介绍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构成一个巨大的分子系统,允许各种信号实现透过细胞膜,在细胞之间,或是在人体内的长距离传递。
每个人体细胞都被一层细胞膜包裹,即所谓的“磷脂双层”。这种结构性质确保细胞得以保持其内部的特定生物化学环境,并阻止来自外界环境的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的侵入。而为了确保这种机制能正常发挥作用,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体系应当能够通过某种机制了解其周遭外部环境的信息。
细胞外部环境中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会引起细胞内部酶活动性的变化。气味分子会引起嗅上皮中细胞的活动,而食物中的物质则会引发味蕾中细胞化学活动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本身也会发送信号传达至人体的大脑。
事实上,人体内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进行相互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这就需要一种分子体系和机制来实现跨越细胞膜两侧的信息传递。除此之外,在人体内部,信号的传递也可以在长距离上实现。为了达成快速反应,人的大脑也需要来自感觉器官的快速信号上传,包括视觉,味觉,嗅觉等等。
这种分子体系便是由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构成的。它们是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们会通过位于细胞膜内侧的GTP结合蛋白实现信号的传递。由于其拥有7个跨膜的多肽链,G蛋白偶联受体有时候也会被称作“7跨膜螺旋”(7TM)受体。它们可以负责多种生理信号的传递。这些信号可以是肽,荷尔蒙,脂类,神经传递素等物质浓度的变化,或者照射到眼睛的光线强度变化等等。G蛋白偶联受体会将这些信号传导至细胞内部,并以此激发一系列相应地反应,其中会牵涉到其它蛋白质,核苷酸和金属离子,最终它将传递出一个反应信息,并引起相应的细胞和生理反应。
哺乳动物的很多生理活动都需要依赖7跨膜螺旋受体进行,这也是很多药物发生作用的关键部分。构成7跨膜螺旋受体的人体基因组大约有1000组,它们参与到对细胞外部各种环境刺激的感知过程之中。比如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组胺受体,光线受体视紫质以及很多类型的气味和味觉受体等等。
获奖一揽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2 诺贝尔化学奖 (与布莱恩·科比尔卡分享)
2009 BBVA前沿知识奖,在生物医学的范畴。
2009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成就奖
2007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2007 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2007 奥尔巴尼医学中心奖在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
2003 Lefoulon基金会 – Delalande Grand Prix for Science – 法国研究所
2001 美国杰西·史蒂文森·科瓦连科勋章 - 美国国家科学院
1992 施贵宝公司心血管研究杰出成就奖
1988 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
2012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shared with Brian Kobilka)
2009 BBVA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in the Biomedicine Category.
2009 Research Achievement Award,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7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2007 The Shaw Prize in Life Science and Medicine
2007 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2003 Fondation Lefoulon – Delalande Grand Prix for Science – Institut of France
2001 Jessie Stevenson Kovalenko Medal of the USA -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2 Bristol-Myers Squibb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1988 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Lefkow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