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326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0-03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亚文化逆袭
亚文化逆袭
同志民族主义
同志民族主义
诸葛暗
诸葛暗
中国苹果教
中国苹果教
不插电的生活
不插电的生活
快钱族
快钱族
数码控
数码控
互联网鄙视食物链大全
互联网鄙视食物链大全
机器人伦理学
机器人伦理学
韩国佛教教育智能化
韩国佛教教育智能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爱上你的iPhone?《纽约时报》的伪科学!编辑本段回目录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刊登了一篇神经科学文章《没错,你爱你的iPhone》(You Love Your iPhone. Literally),作者Martin Lindstrom 是一名作家、品牌顾问,曾入选时代杂志100名有影响力的人物。《纽约时报》轻信作者而发布包含错误内容文章的行为很恶劣,近乎欺骗,《纽约时报》应该道歉。

    Lindstrom 文中引用的数据是:iPhone 来电的图片会让某些人的大脑岛叶兴奋。因为岛叶和爱情有关,他便下结论说:人们确实深深地、坚定地爱上了自己的iPhone,就像人们爱情人、配偶,或者像少数人迷恋女明星那种情感。

    Lindstrom 的结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岛叶的主要功能是恨,而不是爱。影像学研究显示:讨厌的气味或味道能刺激岛叶兴奋,如散发出呕吐物味道的丁酸。看到别人的某些行为时,岛叶也会兴奋,如欺骗等你认为不道德的行为。通常被人们认为恶心的图片也会兴奋岛叶,如血肉模糊的断肢。如果看着iPhone 时你想到断肢,那你真的很适合做一个反消费主义的行为艺术家。

    疼痛兴奋岛叶。肠易激综合症的病人岛叶兴奋性超过正常人,特别是当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疼痛,或者仅仅是想象这种疼痛的时候。胃扩张和膀胱充盈时,岛叶也会兴奋。建议:如果iPhone的电话铃让你想上厕所,考虑扔了苹果,买部Droid吧。

    《纽约时报》居然没有验证这篇专稿的真实性。上面这些根本不是什么秘密,维基百科的“岛叶”词条上都可以查得到,根本不需要上Pubmed 查什么专业文献!也许Lindstrom 著作的标题确实牛逼闪闪——《购买心理学》(Buyology)、《点击、积木、品牌》(Clicks, Bricks, and Brands),《纽约时报》的编辑奉之为权威,甚至懒得找稍微知道点岛叶知识的人查证一下了吧。

    客观的说,岛叶有时也和正面情绪相关,虽然比参与负面情绪的次数少的多。这也是Lindstrom 结论的最大问题所在。和大脑其他部位一样,刺激岛叶兴奋的因素也很多。对神经影像学颇有研究的Russ Poldrack 教授指出:三分之一的神经影像学试验中都能观察到岛叶兴奋。他还指出,最广受关注的爱情试验中并没有观察到岛叶兴奋!

    同一大脑区域可能有完全相反的功能,人类就是这样复杂的一个整体。这也意味着你永远不能做出这样的推断:因为情感X兴奋了某个脑区,所以某个脑区兴奋就说明你有了情感X。从脑区兴奋向情感推理的方向是错误的,这就是所谓的反向推理。

    专业的神经科学家早就知道反向推理是谬论。学术期刊不再接受反向推理的投稿,因为谬论毫无价值。公众媒体也没理由继续轻信,《纽约时报》该向专业期刊学习了。

    神经科学家们该狠狠地敲打敲打他们。神经科学学会应该出版科学期刊道德伦理规范,报纸和专栏作家也应该遵循这个规范。Lindstrom 自己的网站上有这样的话:“观点和现实一致。你的才华可能在于完美打造出有说服力的观点,但如果违背了现实,这样的观点有什么用呢?如果两者不相符,必须调整其中一个,才能达到同步。”说得真好。如果能这样做,就是个好的开始。

一点都不夸张,你确实爱上了你的iPhone编辑本段回目录

伴随着对于苹果公司将在星期二发布其iPhone5的普遍预期,全世界对苹果上瘾的人们早早地都准备好了迎接新一轮的“毒品注射”。

作为一个品牌顾问,我一路见证了苹果公司从最开始的邪教品牌发展到今天成为全世界最具品牌价值的、对广为称赞的公司之一。几年前,我进行了一个实验来检验世界上一些最强品牌以及世界最伟大宗教的相似处。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测试,我的团队成员对消费者在看到对于像苹果和哈雷戴维森这这样的品牌以及像念珠和教皇的照片等宗教形象时的大脑活动进行观测。我们发现,在查看两种类型的图像时,他们的大脑活动惊人的相似。

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些苹果顾客所表现出来的激烈的反应描述为他们对iPhone上瘾了么?一个近期由我发起的利用神经影像技术的实验表明与毒品有关联的词汇例如“上瘾”和“注射毒品”都不能科学准确的形容我们用来描述我们最珍视的人与人之前的感情关系。最为贴切的词语应该是“”。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我组织了一组20位14个月到20各月大的婴儿。我递给每一个人一台黑莓(BlackBerry)手机。很快这些小孩子抓过手机开始用他们的小指头划过屏幕就好像他们在使用iPhone一样,好似他们想要让这个屏幕活动起来。这貌似预示了这全新的一代正准备好仪式,并以苹果批准的方式,来浏览电子世界。

我的那些忘记带iPhone出门的朋友们告诉我说他们倍感压力,感觉与被隔绝并且无故不舒坦。对于我来说这很像分离焦虑。不久前,我通过努力确定出了世界上10种最有力最动人的声音:我发现了手机震动声音排在第三位,只排在英特尔磬(Intel chime)和婴儿啼哭声之后。幻影震动综合征,是我用来形容我们慌忙搜寻口袋里以为震动的手机但是最终发现手机并没震动的习惯。简单来说就好像我们频繁按动电梯向下的按钮感觉这样电梯就可以下降的快些,也好似我们每天频繁查看自己手机的邮箱短信箱就好像我们可以控制让别人给我们发短信、打电话、发电邮、聊skype一样。

所以,医学上来讲,我们对我们的智能手机上瘾了吗?一些心理学家解释说使用iPhone和黑莓可能会连接到一些大脑里某些导致其他成瘾行为例如赌博的相关回路。就像对毒品或者烟或者食物成瘾一样,这一过程的化学驱动源起于那种产生美好感觉的神经递质多巴胺。

今年初,我进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实验来找出iPhone是否真的与酒精、可卡因、购物或者电脑游戏一样能让人上瘾。通过与圣地亚哥公司MindSign Neuromarketing的联合,我找到了16位18至25岁的青年男女各8人。我们16个实验者各自分开进行播音,他们将分别收看一段震动的视频和收听一段震动iPhone的声音。

在每个实例中,结果显示,实验者的大脑音频和视觉皮层都在活动。换句话说,当他们看到视频时,他们也“听到”;当他们听到震动时,他们也“看到”。这种强大的跨感官的现象被称为联觉。

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活动剧烈的岛状皮层,这是产生爱与同情的感情的地方。实验者的大脑现实,他们对于电话声音的反应,就如同他们回应女朋友男朋友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时的反应相似。

总结来说,这个实验没有检验到关于上瘾的大脑基本反应。取而代之的,我们发现他们他们的iPhone。

当我们拥抱着可以做到一切除了与我们对嘴亲吻的新科技时,我们面临着把自己与世隔绝减少人际交往的风险当中。对于很多人来说,iPhone已经变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伴侣、生命线,是的,甚至情人。我们爱的男人或者女人或许正坐在在一个浪漫巴黎小酒馆的我们对面,但是他们8GB、16GB或者32GB的情敌,也许正躺在我们的口袋或钱包里。

我的忠告?就是关掉你的iPhone,点些好的香槟,并找回关于爱和同情的老式方式。

延伸阅读:爱上你的iPhone?《纽约时报》的伪科学!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92520/221843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爱上iPhone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