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编辑本段回目录

支付协会会费曝光:最低10万元 会员164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会费,理事会员是60万元,监事是40万元,普通会员是10万元。会员单位164家。
当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宣布“全体起立,奏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坐在会场最后,一身笔挺的西装,正在和记者攀谈的年轻人立即停止谈话,笔直的站了起来,一脸肃穆。
这里是5月6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现场。年轻人叫张辉,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陪同他们的副行长来参会。银行是这次大会的主角, 83家银行、7家结算公司、20家财务公司,其余是30多家电子支付公司。由于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理事单位,张辉之前已经参加过由协会召开的闭门筹备会,今天不过是例行公事。
事实上,今天的大会是一场闭门讨论会,并不邀请记者参加,大多数闻讯赶来的记者都被会场保安挡在了会场之外,其中包括我的两名同事,他们因为最早来到会场,并与每位参会代表交换名片而被保安早早盯上未能进入会场。
按照《会议指南》上的议程,整个大会都在按部就班地举行着。国歌之后,领导讲话,几个文件得到全票通过。
典型的政府会议,一切都波澜不惊,所有人的发言稿在资料袋里都有,当然,也有不方便记录在案的内容,比如协会会员应尽的业务:会费,理事会员是60万元,监事是40万元,普通会员是10万元。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茶歇很频繁,2个小时的会,茶歇就有三次。其中有个茶歇是因为要统计协会理事和监事的投票结果,由于时间过长,主持人不无解嘲地向坐在台下已不愿出外茶歇的嘉宾解释道:“大家耐心地多等一下,里面同志还在统计选票,时间是长了一点,至少说明我们的数据真实,真实的比国家统计局的准确。”让人感到有点压抑的是,场下并没有 出现笑声。
会场里,《创业家》的老朋友不多,面熟的有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和快钱创始人关国光,这些平时异常“活跃”的创始人在整个会议期间(包括茶歇)基本没有离开过座位。
甚至在微博上你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唯一两条微博来自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宏亮,他在微博上写道:“参加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祝贺中国金融业新天地”,第二条是“行业繁荣”。
这是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嘉宾发自现场的唯一内容,很遗憾,它在互联网上的关注几乎为零。
16天后的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朋友给我发短信说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式成立大会将于5月23日在香格里拉酒店召开,当天晚上8点多,这个朋友短信说会议已改到钓鱼台国宾馆,因为内部规定他也不能带我进会场。
5月26日,电子支付牌照发放。没有盛大的聚会,没有高调的宣讲。中国邮政的快递员完成了牌照发放的伟大使命。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能否成支付市场“清理器”?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再度成为焦点。据媒体报道,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获得民政部门的许可,同意筹备成立,并且规定要其在准予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成立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与此同时,一直以来备受业界与消费者关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也有佳音传来。有消息称,第三方支付牌照将会在3月底4月初发放。监管实体成立在即,资质牌照发放在即,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正一点点洗去长期野蛮生长留下的顽劣痕迹,逐步走向规范化。
近年来,国内网购市场的蓬勃发展,使得其依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得以迅速成长。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达到11324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贡献的交易总量占比达到96%。随着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等名字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名词,第三方支付已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渗透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监管和制度规范,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处于野蛮生长状态,规则不明,乱象丛生。鉴于此,2010年6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决定自9月1日起施行。2010年年底,央行正式公布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最基本规则、申请人资质条件等进行了细化,并宣布即时开始执行。各项政策的出台,促使第三方支付市场走进阳光地带,呈现出崭新的发展势态。
眼下,即将成立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与即将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在更大程度上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纳入到制度化的范围内,这一方面有利于行业的自律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对于消费者而言,第三方支付市场乱象的肃清,无疑为其利益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起人会议召开
1月25日上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下称协会)发起人会议在北京港中旅酒店召开。此会议邀请了61家发起人单位参加,其中包括28家商业银行、27家国内主要非金融性支付清算组织以及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清算总中心、中国银联、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在内的六家特批机构。
此次参会的61家发起人,均在业界颇具影响力,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组织,就有包括像支付宝、捷银等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参加。
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迅速发展。除商业银行外,非金融性支付清算组织大量涌现,对提高支付效率,便利大众支付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有600多家支付清算组织,其中有3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30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第三方支付组织、电子货币发行性组织等。
而当前中国支付清算服务市场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支付服务收费定价不透明、支付服务业务标准互不通用以及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等。
2009年4月17日,央行为掌握非金融机构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情况,完善支付服务市场监督管理政策,维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发布公告,决定对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进行登记。
公告所称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是指境内从事部分或全部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公告所指的支付清算业务包括: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银行卡跨行清算以及央行批准的其他支付清算业务等。
2009年4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筹备会在京召开,协调有关事宜。
一位不愿具名的非金融性支付清算组织人士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还需要报民政部审批,并再召开会员大会才算最终成立。他表示,“走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