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声讨百度百科编辑本段回目录
4月24日消息,中文维基社群即将向各传媒发放新闻稿及向百度发出侵权书面正式通知函件,明确表达他们对于百度百科涉嫌侵犯维基百科权益问题的态度。
维基社群在未定稿的通知函中说,他们发现百度百科转载维基百科的文章,共有1600多篇。
在正在交由社群讨论的未定稿通知函件中,中文维基社群提出的要求主要有:1、全面自查清理所有百度百科上刊载的维基百科内容(不限中文维基百科);2、将多次复制的编辑封禁;3、考虑修正著作权条款,对于来自维基百科的全部内容明确宣示出处并将其继续以CC-by-sa-3.0释出。要求中并未涉及物质赔偿问题。
百度百科上线之后,就一直面临着抄袭维基百科的指责。到今天以前,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者们还没有对此作出过官方回应。我们将滚动更新该消息,请及时刷新本页。
[12:02]这可能不是中文维基社群第一次对百度百科表示不满。参照CB之前的文章: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5989.htm
[12:15]更新背景资料介绍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12:20]更新:采访维基百科人shizhao
[12:25]介绍“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对维基百科的侵权”页面
[12:46]一位维基百科编辑撤下了致百度函页面,不过致媒体公开信页面仍存在。
[17:30]月光博客:“可能是早先百度文库对作家代表、出版界的道歉,以及三天内删除百度文库200万份侵权作品的启发,中文维基百科也考虑以此为例维护自身权益,不过我估计维基百科的维权难度较大,因为维基百科缺乏类似韩寒等核心意见领袖,难以形成针对百度百科的媒体效应,因此维权可能不会像作家维权那样顺利。”
[00:30]CB编辑发现这些页面被从维基百科公告栏移到了发起人个人的页面下,不过被撤下的页面都被恢复,讨论仍在继续中,文后署名的维基人也更多了。他们还发起了一个联署页面,呼吁发现自己编辑的词条被百度使用的编辑署名支持。
[04:20]百度贴吧中“百科事务员”发表回复:“1.此为假消息小小维基娘已经在微博辟谣,请勿再传播此假消息,故只保留此帖。 2.再次对维基大幅度失望,对百度百科的认知还停留在2006年,令人愕然。”
[05:00]“小小维基娘”是谁?看一看ta的新浪微博
一份最后修订于4月13日凌晨03:14的维基百科模板今天在中文维基百科的页面上置顶显示。置顶的公告说:“现正建议就百度百科侵犯维基百科人版权向传媒发新闻稿及向百度发信,请至此讨论、参与联署及协助修订新闻稿及信件。”
12:46,一位维基百科编辑撤下了致百度函页面,不过致媒体公开信页面仍存在。其理由是:“无定案共识且已造成未曾预料的影响”。
此后,另一位编辑恢复了这个页面并将其由网站公告页移动到创建者个人的页面之下。
4月25日4:12,百度贴吧“百度百科”吧中,管理员“百科事务员”发表回复:
1.此为假消息小小维基娘已经在微博辟谣,请勿再传播此假消息,故只保留此帖。
2.再次对维基大幅度失望,对百度百科的认知还停留在2006年,令人愕然。
根据公开资料,这位“百科事务员”作为百科管理员,通过了百度贴吧的认证。

新浪微博的“小小维基娘”昨晚18:27发表微博消息:
喂喂喂,大家倒是听维基娘说说啊!这次网上说的什么中文维基社群要给某百科发公开信的事,准确说来只是一些维基人的主张啦,社群里还没有共识呢(つД`),维基娘从没这样做过!大家不要着急啊,不实消息传来传去,维基娘可是会难过的~呜呜呜~(PД`q。)

“小小维基娘”有4511名关注者,不过没有新浪微博的“V”认证,自我介绍是:“维基娘最爱维基百科的说~ 人家和维基解密一点关系都没有啦!卖萌什么的才不会呢……哼~”
尽管通过公开资料能了解到关于该微博的消息不多,但该微博的发言至少可以证明昨天中午我们对shizhao的采访中的一点:本次新闻稿和联署活动目前为止,还属于不涉及维基媒体基金会的行为。然而,获得社群的共识,在中文维基社群的历史上也是很难做到的。本次放出公开信草稿的举动本身即是发起社群内讨论的过程。
对于这种讨论过程完全公开的维基社群活动方式,我们可能会感到有点不适应。月光博客在回复中写道:“既然不想让别人引用,就没必要主动发布出来,还在维基百科首页做个链接。如果需要讨论法律公函,可以在封闭讨论组的小范围内讨论,不必做出这样的针对性举动,要是最后再放弃,反而给自身造成负面影响。”当然这只是观点之一。根据我们的观察,不管是在CB评论还是在Twitter回应中,大多数网友对这一举动都是表态支持的。这应该会给中文维基社群的人们一些信心。
有关今日之新闻稿的问答页面如下:

12:20 就此问题CB采访了维基百科人shizhao,他说他还没有看到这封信,需要回去阅读以后才知道具体情况。采访要点如下:
1、维基百科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因此提出这样的致百度函件可以由个人提出,而不需事先同意;
2、页面置顶位置和讨论版等是半保护区域,这意味着能够修改这些区域的人们都具有很长时间的维基百科编辑经验,可以作为中文维基社群里的活跃代表;
3、维基媒体基金会一般只有获得了维基人的代理资格才会作为主体提出侵权控诉。因为维基百科文章的著作权属于其作者,而不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所以之前的诉讼一般是作者本人或委托维基媒体基金会作为诉讼主体;
4、文中使用的电子邮件地址确系维基媒体基金会官方拥有的地址,不过这一电子邮箱目前也是交由维基社群管理的,仅凭电子邮件地址判断维基媒体基金会已经介入,也是不准确的。
在正在交由社群讨论的未定稿通知函件中,中文维基社群提出的要求主要有:


“维基百科:百度百科对维基百科的侵权”页面
在这个页面中指出:维基人对百度提出指控的主要出发点在于“为避免日后因为百度的“©2011 Baidu”标志反客为主地造成他人误解维基百科抄袭百度百科,因此在此设立本页面,由维基人自行检查并罗列百度百科抄袭维基百科的条目,以供日后比对之用”。

不平衡的发展
2005年10月20日,维基百科在中国的发展第一次出现重大挫折。自那以后,时断时续的访问体验让维基百科在中国网民的心中逐渐陌生起来,而国内各种模仿站点趁机发展,群起而攻之。2005年10月出现的“维客中国”可能是第一个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抓站的维基百科模仿者。我们愤怒声讨的时候大概都没有想到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也不会是最过分的一个。
时至今日,百度百科官方介绍,已经产生了300万词条,对比之下中文维基仅有35万词条;管理员社群尽职尽责的发布和维护词条,他们的表现比起中文维基社群的奠基人们,不相上下。然而真正需要志愿管理者的中文维基百科,却面临着社群不断缩小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了站点的继续发展维护。
那些为了百度百科的维护兢兢业业,打算换取更高级别和勋章的义务管理员们,在百度获取着虚拟的荣誉和价值,而这些虚拟的荣誉和价值,正是免费和义务的维基百科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应由自己提供的成就感却让百度替代了——这也许就是中文维基百科管理者们面临的最大无奈。
目前百度百科有三百万条目,而中文维基百科有三十万条目,从版权控制上看,中文维基百科对于知识产权的控制十分严格,具有侵权可能的文字均无法提交发布,而百度百科对于版权问题几乎没有控制,用户提交的侵权信息大多数可以发布出去。

相关权益人在百度百科维权相当困难,一个人很难证明自己对于某个电子文档享有版权,因此就要提供很多繁琐的东西,需要邮寄给百度各种证明材料,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保证函、授权书等材料,这对于大量侵权内容不具备可操作性,单单依靠个人能力根本无法对大量侵权信息进行维权,百度百科正是利用网络侵权的这个法律漏洞,肆意大规模进行侵权盗版行为。
特别声明:由于采用了来自维基百科的部分内容,本文(仅限本页面)采用与其授权相同的“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望读者周知。
cnBeta In-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