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05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4-06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万物商店》
《万物商店》
《新数字时代》
《新数字时代》
《孵化Twitter》
《孵化Twitter》
《2033年的生活》
《2033年的生活》
《现实已被打破》
《现实已被打破》
《Cypherpunks》
《Cypherpunks》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网络智慧》
《网络智慧》
《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
《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
《全民书写运动》
《全民书写运动》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你的数字身后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你的数字身后事》:在他们的新书里《你的生后数字生活》,Romano和Carroll概述了保护你网上遗产的方法。一条他们提供的建议是:确保你指认了一位数字遗嘱执行人去解决你所有数字归属品的问题。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生命终结后的数字生活》

  [美]埃文・卡罗尔

  约翰・罗马诺著

  New Riders Publishing出版 

Your Digital Afterlife: When Facebook, Flickr and Twitter Are Your Estate, What's Your Legacy? (Voices That Matter) [Paperback]
Evan Carroll  
Evan Carroll (Author) 
  • Paperback: 216 pages
  • Publisher: New Riders Press; 1 edition (November 25, 2010)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0: 0321732286
  • ISBN-13: 978-0321732286
  • Product Dimensions: 8.8 x 6.9 x 0.7 inches 
  •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罗曼诺和卡罗尔在新书《你的数字身后事》(Your Digital Afterlife)中列举了许多保护网络遗产的方法,比如指定一位数字遗嘱执行人来处理一切数字所有品,他们还建议人们创建一份个人网络账户的详细目录(包括各种用户名和密码),并确保数字遗嘱执行人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内容,以及你想如何处理那些内容。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Since 2008, John Romano and Evan Carroll have researched and wrote about the budding digital afterlife community. They first presented their research to a crowded room at the South By Southwest conference (SXSW) in 2009, and were immediately mentioned on NPR's "All Tech Considered".
    John and Evan then created The Digital Beyond--thedigitalbeyond.com--as a think tank for digital death and legacy issues. The site has grown into the go-to source for digital afterlife inform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Obit magazine, Orlando Sentinel, and The Austin Chronicle have mentioned The Digital Beyond and have consulted John and Evan on related stories. In November 2009, they appeared on CNN in a featured video story, "Planning Your Digital Afterlife." They returned to SXSW in 2010 to host another session called "Become Immortal: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Afterlife."

    简评编辑本段回目录

    To be ahead of one's time usually means stepping to the side of one's time in order to see it clearly. This book does just that, putting our digital lives and afterlives into sharp focus. Fascinating. --David Eagleman, neuroscientist and author

    Death is the final frontier of cyberspace--and this book provides a road map to the key issues,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bridging this ultimate transition with dignity, security and grace. --Daniel "Dazza" Greenwood, eCitizen Foundation

    Carroll and Romano explain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gital afterlife, and provide workable strategies for safeguarding your digital assets.  This book is the perfect first step toward securing your digital legacy. --Fred Stutzman, ClaimID.com

    Your Digital Afterlife is the first book to take on the looming topic of dealing with death and online identity. It's a must-read in the digital era! --Jeremy Toeman, CEO and founder, Legacy Locker

    网上遗物信息如何处理? 美国开发“数码遗产”服务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等兵贾斯丁已经去世7年了,却依然“活”在一张普通的光盘中。这张光盘不仅存放着他和父亲在日落前湖畔边的合影,也有他奔走于伊拉克安巴尔省,排除一颗颗炸弹的工作照。生前,他将照片存放在雅虎信箱里,准备回国后将其整理成影集。但他阵亡的消息中断了这个计划,直至他的父亲老约翰向雅虎公司要求,希望能够登录儿子的账户,以收集更多关于他的生平细节。

    uploads/201104/1302055137Vt9ieL9y.jpg

      “我们死了,但网上信息还在,这些属于我们的信息何去何从?”在最新出版的《生命终结后的数字生活》一书中,作者埃文・卡罗尔(Evan Carroll)和约翰・罗马诺(John Romano)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他们创办了一个名叫“超越数字”的网站,帮助人们处理死后的网上信息。像老约翰遭遇的难题,就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当时雅虎的服务条款规定,不得泄露使用者的私人邮件信息。如果90天未使用,雅虎将删除这个账号,这意味着死者在网上的信息,就此追随肉身,灰飞烟灭。

      但老约翰拧着股劲儿。“我知道他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我希望未来能够拥有它。”他说,“这是儿子留给我的最后遗物。”

      最后,雅虎公司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将贾斯丁的邮件复制到一张光盘上交给了老约翰,而不是直接给出密码。

      一张光盘的容量是500MB,那么一个人一生的数据量呢?按照一个人日均产生3.3MB数据,寿命长达75岁计算,他一生的数据量约为88GB――这仅仅是保守估计的上网期间原创和分享的数据量。这么庞大的数据量,该如何留存?

      著名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就遇到过这样的客户要求。200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很多用户祈求网站一同纪念受害者。

      “我们首次意识到,需要一份专门为死去的用户准备的协议――特别是学生们在回忆和纪念他们的同学时。”公司的发言人说。脸谱将去世的用户账户设立为“缅怀状态”:这些账户将不会出现在其他用户的好友推荐列表,状态和群组功能也被停用,只允许用户生前的认证好友对页面进行浏览和评论。

      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我们的网络信息只属于家属吗,那些支持我们的朋友呢?哈泼德早在1990年代就是知名博主。自从2006年去世后,她的家人决定将她的博客内容永久删除。但是哈泼德的铁杆读者却希望她的文字留在属于他们的社区里。 最终,她的家人决定保留一切隐私权利。

      “莉萨,你会被永远怀念。”这是莉萨个人博客的新日志,发表于她死后。临终前,她给了闺密凯瑞管理权限,嘱托她替自己跟读者告别。此后的日子里,凯瑞不时更新莉萨家人的近况。凯瑞的努力,让所有人得以分享莉萨的数码遗产。

      留存还是遗忘,这还真是个问题。在3月16日的欧洲议会上,网络上“被遗忘权利”的法律条款被提上了议程。一位欧盟司法委员说,网站应该能够让使用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数据,“人们应该享有他们想要在网站上处理其数据的意愿收回权利,而不仅仅是可能性”。

      与此同时,“遗物守护者”、“财产锁定”和“死亡开关”等提供网络账户密码托管、网络内容备份等“数码遗产”相关服务的公司应需求而出。“遗物守护者”的创立者说,“数码遗产,你可以不理解这事儿,但不能完全不去想”。

      而对于那些关心逝者的人们,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能重温旧日时光。人工智能界传来了喜讯――一家非营利组织设计出一款机器人,邀请人们贡献他们自己生活的细节用于制造化身。可以想象,当逝者的数字信息,尤其是海量的网络信息,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现实中的旧日重现,将不复是空想。

      当人工智能尚在襁褓中时,请回到我们能够身体力行的领域。《生命终结后的数字生活》的作者提供了细致入微的建议,比如事先将邮箱设置成这样的自动回复:“尴尬的是,我已然不在,朋友,在另一个世界咱回见,干杯!”

      《生命终结后的数字生活》

      [美]埃文・卡罗尔

      约翰・罗马诺著

      New Riders Publishing出版 

    死之后,保护你遗留的“数字生活”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远程服务的互联网上,你有能保存成百成千电子邮件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也许你会有Facebook,或者tumblr和推特账号。并且你也许会有数不尽的照片放在flickr相册里。所有的这些信息构成了各种数字主页,并且引发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们死后,网上的信息会何去何从?

    That depends on how you prepare beforehand, says John Romano. Romano and a colleague, Evan Carroll, edit The Digital Beyond, a website that helps users plan what happens to their online content after their death. Romano and Carroll both join Dave Davies for a discussion about online digital legacies.

    “这取决于你事先的准备。”John Romano说。Romano和他的同事Evan Carroll , 编辑了“超越数字”,这是一个帮助人们计划在他们死后如何处理他们网上信息的网站。Romano和Carroll都为了讨论网上数字遗产而加入了Dave Davies。

    Romano and Carroll point to blogger Leslie Harpold, who died in 2006, memorably leaving behind a robust online presence. After her death, Harpold's family decided that her blogs should be permanently removed from the Internet. But Harpold had built up a large community of readers and fellow bloggers online, many of whom wanted her work to remain online.

    Romano和Carroll指出像Leslie Harpold这样的博客人,死于2006年,却在网上留下了极深的存在印迹。在她死后,harpold的家人决定她的博客应该永久地从网上移除。但是harpold自己已经构建出了一个极大地网上社区读者群体,其中大部分人想要她的作品在网上保留下来。

    "Many of them tried desperately to contact the family and say, 'Hey, can we place an archive of this on our website?' or 'Hey, can we hold on to this content?' but unfortunately, they chose to keep it private," explains Carroll.

    “很多人尽可能地去联系她的家人并且说:‘嗨,我们能在自己的网站上建一个档案文档吗?’或者‘嗨,我们能保存这个内容吗?’但是不幸的是,家人们决定把所有都保密不公布。”Carroll解释道、

    In their new book, Your Digital Afterlife, Romano and Carroll outline ways to protect your online legacy. One tip they offer: Make sure you name a digital executor to handle all of your digital belongings.

    在他们的新书里《你的生后数字生活》,Romano和Carroll概述了保护你网上遗产的方法。一条他们提供的建议是:确保你指认了一位数字遗嘱执行人去解决你所有数字归属品的问题。

              "It's very possible that the person who's handling your estate may not be the person who has the technical understanding to take care of your digital things," Romano says. "And there  needs to be an important distinction there."

    “那个处理你财产的人也许不是那个最能技术上能很好处理你的数字财产的人是有很大可能性的。”Romano说,“并且这种重要的区别是必须的。”

    Carroll and Romano also suggest that it might be helpful to create an inventory of online accounts, to ensure your digital executor knows exactly what's most important.

    Carroll和Romano同时建议创建一个网络账户的财产清单是很有帮助的。要确保你的数字遗嘱执行人明确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

    "It doesn't have to be 100 percent exhaustive," Romano says. "I think people might get bogged down or lost or think, 'If I have to write down every online account, I'll be here until tomorrow.' But your inventory is just a list: the name of the object and ways to access that account and your wishes for it."

    “不需要是百分之百详细准确的。”Romano说,“我认为人们也许会深陷僵局或者迷失思考,‘如果我必须写下每个网上账户,我会不停地写着直到明天。’但是你的财产清单只是一份清单:名字和登录你想要的账号的方法。”

    But be forewarned: Some online terms of service may prevent you from transferring accounts to other people. So it may be good to also have an offline backup for things like photographs or blog entries. Even if you do back things up online, it's still helpful to store the passwords in your digital estate, to be passed on to someone you trust.

    但是预先警告:有些网络服务条款也许会阻止你转移账号到另一个人手上。所以有一份离线的备份像是照片或者博客条目会很有帮助。甚至你做的网络备份,仍旧对保存你的数字财产的密码有帮助,让它们可以被传到那些你信任的人手上。

    "A this point, providing that access [to passwords and usernames] is so much better than the risk of not providing access at all and having that potentially go away altogether," says Carroll. He recommends having a short talk with someone you trust, about your online legacy.

    “在这一点上,提供那些密码用户名的使用权大大好过冒险不提供并且让它们极有可能地消失。”Carroll说。他建议与一个你信任的人进行一个简短的关于网络遗产的讨论。

    "It's a five-minute conversation," he says. "Just say, 'Listen, just so you know, I put my passwords here and this is how I store them and these are [my accounts], just make sure you take care of those. That's a two-minute conversation you can have with someone that can make them aware of what to do after you're gone."

    “这是一个五分钟的对话。”他说,“你只要说:‘听着,就像你知道的,我把我的密码放在这里并且这是我如何保存它们的方法,还有这些是我的账户。只要确保你能好好保管它们。’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你可以与某人进行地对话,它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在你去世后应该去做什么。”

    《你的数字身后事》去世后网络资料咋办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的电子邮件被储存在电脑里或某个遥远的服务器上。你可能会有博客、脸谱网页、微博账号,还可能会有无数照片放在网络相册中供朋友分享。这些信息组成了你的电子档案,于是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你去世后,你的网络资料怎么办?约翰·罗曼诺(John Romano)和伊凡·卡罗尔(Evan Carroll)创建了The Digital Beyond网站,专门帮助人们计划死后如何处理网络档案。典型案例是著名博主莱斯利·哈泼德(Leslie Harpold),她于2006年去世,但她的文字仍旧坚强地存活在网络中。她的家人决定将她的博客永久撤离网络,但是哈泼德有无数铁杆读者,他们都希望她的文字留在网上。这些读者会不停地与哈泼德的家人联系:我们能在自己的网站上为哈泼德建立一个档案吗?我们能保留一些内容吗?但很不幸,死者的家人决定保留一切隐私权利。罗曼诺和卡罗尔在新书《你的数字身后事》(Your Digital Afterlife)中列举了许多保护网络遗产的方法,比如指定一位数字遗嘱执行人来处理一切数字所有品,他们还建议人们创建一份个人网络账户的详细目录(包括各种用户名和密码),并确保数字遗嘱执行人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内容,以及你想如何处理那些内容。

      伟大哲学家的生平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可能完全无关,不过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的新作《考查生平:从苏格拉底到尼采》(Examined Lives: From Socrates to Nietzsche)提出了不同观点。“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普遍认为一位哲学家应该以身作则,实践某种行为标准和生命态度。”米勒还指出,研究有影响力的理论家的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文本上而把传记抛在一边,是晚近的现象。《考查生平》考查了十二位世界伟大哲学家的生平和学说,尽管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古哲人的生平已经晦暗不明,米勒还是对已有材料进行了相当精彩的梳理和描述。米勒描述自己在写作时的感受是“敬畏”与“遗憾、懊恼”并存,有时写作对象会让他觉得荒唐得可笑。比如他很难理解第欧根尼为什么会认为“在公开场合手淫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儿”,有一次还朝观众撒尿。古人相信哲学家能够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可惜很多哲学家根本做不到。米勒的新作对于哲学入门者来说尤其合适,读者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就能够轻松读懂他的见解,他证明了哲学家其人有时比你想象的要有趣得多。

      《堂吉诃德》的英文版译者伊迪丝·格罗斯曼(Edith Grossman)最近出版新书《翻译为何重要》(Why Translation Matters),畅谈了翻译过程中的种种酸甜苦辣。格罗斯曼说自己在动笔翻译《堂吉诃德》之前十分踌躇,仅第一句就花了两周时间,因为她觉得开篇基调必须正确,这样后面的内容才能各就各位。格罗斯曼说理解作者意图的关键,总是存在于文本之中。“当你真正仔细阅读时,你会感觉在通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格罗斯曼从不参考其他译本,翻译是私人化的工作,正因如此,译本中她和作者无法分离。“我认为翻译是一种伙伴关系,在英文译本中,我和作者分享著作权。”对于文学和翻译的关系,她说:“它们不可分离,互相哺育,尽管它们的长期关系常常出现问题,但总能给人启迪,只要文学存在一日,翻译必然与之共生。”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amazon.com/Your-Digital-Afterlife-Facebook-Twitter/dp/0321732286
    http://book.sohu.com/20110128/n279133707.shtml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193384/16611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你的数字身后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你的生后数字生活》,Your Digital Afterlife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