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239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1-2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s)
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s)
木马(Trojan Horse)
木马(Trojan Horse)
后门(Back Door or Trap Door)
后门(Back Door or Trap Door)
恶意软件(Malware)
恶意软件(Malware)
漏洞(Vulnerabilities of Computers)
漏洞(Vulnerabilities of Computers)
端口扫描(Port Scan)
端口扫描(Port Scan)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
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
拒绝服务攻击(精)
拒绝服务攻击(精)
iOS完美越狱
iOS完美越狱
iOS6.1完美越狱教程
iOS6.1完美越狱教程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电脑病毒Brain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BRAIN(1986年)

  BRAIN是第一款针对微软操作系统DOS的病毒。BRAIN的作者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在当地经营一家计算机商店。由于当时软件盗版风气很盛,为了保护自己出售的软件,他们根据一些国外资料编写了BRAIN。当一台计算机感染BRAIN后,屏幕上就会显示巴基斯坦兄弟经营的计算机商店的电话号码,相当于他们为自己做了广告。

1987年,第一个电脑病毒C-BRAIN终于诞生了(这似乎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一般而言,业界都公认这是真正具备完整特征的电脑病毒始祖。这个病毒程序是由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所写的,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 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 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目录

首个个人电脑病毒 Brain 诞生25周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1年1月19日是个人电脑病毒“Brain”诞生25周年的日子。1986年的这天,一对巴基斯坦的兄弟开创了病毒传播这种新浪潮,他们编写Brain病毒的初衷是为了追踪有多少人在非法使用他们编制的电脑软件。作为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传播的病毒,Brain被Basit 和Amjad Farooq Alvi在巴基斯坦Lahore的公司制造出来。

首个个人电脑病毒 Brain 诞生25周年

当时,这个程序经由软盘传播到世界各地。在Brain病毒传播的鼎盛时期,加拿大的政府部门办公室中的电脑都不幸中招。

时至今日,大家对于这两兄弟创建病毒的原因议论纷纷,但是显然,他们是为了阻止非法的软件传播这种海盗式的掠夺行为。

“Amjad 希望能够侦测到都有谁拷贝了我们的软件”,Basit在1988年这样告诉时代杂志。这两兄弟当时开发了一些软件,但这些软件都被人未经同意地复制使用了。

不过这个解释看起来有些诡异,因为当时这两兄弟自己也在制作和销售一些非法盗用来的软件,而这些行为当时在巴基斯坦不能算是非法的。

Brain是第一个被知晓的隐形病毒。因为在八十年代时,电脑的硬盘小到几乎没有,几乎所有东西都需要软盘作为媒介来保存。Brain病毒可以在软盘上很好地掩饰自己,并在被插入电脑中时传染给电脑。这时,病毒就被复制到了电脑的内存上,并影响接下来插进来的新软盘。

不过,Brain病毒并不是完全隐形的,所有受到感染的软盘会重命名它的启动项为Brain,只要电脑用户列出全部的文件项列表,就可以轻易地发现他们的软盘是否被感染。

Roger Thompson,作为最早的一批杀毒软件先锋,他着力于创建杀毒软件来对付之后的病毒,诸如Ohio、Den Zuk、Jerusalem等等。他认为Brain并不是危害性很大的病毒。“Brain只会影响软盘,而且感染之后你还是可以将重要文件复制出来,你只 要把盘格式化了或是扔了就没事了。”

之后的Jerusalem病毒就很有破坏力了。在每个黑色星期五(即是13号和星期五重叠的日子),这种病毒就会删除任何运行着的软件,而不是去改变它们,这就很难让人忽视这种病毒了。

Virus Buster作为Thompson开发的杀毒软件,为他赢得了60%的市场份额,也使他举家从澳大利亚迁到了美国。

2003年:电脑病毒“诞生”20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0日(北京时间11月11日)消息,自从美国学生弗里德-科恩以测试计算机安全为目的编写首个电脑病毒以来,全球电脑病毒到本周迎来了二十周岁的“生日”,目前世界上约有6万多种电脑病毒,它们已经从最初给用户带来小麻烦发展到严重威胁电脑和网络的安全。

  病毒写手已经开始利用最新的技术,而且病毒也开始通过网络进行更加快速的传播并引发混乱。科恩在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病毒,他将病毒加载到了一个名为VD的图形软件中,然后病毒隐藏在VD软件中并通过电脑系统进行传播。

  科恩编写这一电脑病毒的最初目的仅仅是为了实验,他发现自己的病毒可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传播到系统的各个部分,最快的传播速度是5分钟。

  科恩1983年11月10日在一个电脑安全研讨会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科恩在论文中充满预见性地指出:“病毒可在电脑网络中象在电脑之间一样传播,这将给许多系统带来广泛和迅速的威胁。”

  电脑病毒首先针对IBM电脑编写,此类电脑病毒中最早的一个是1986年出现的“Brain”病毒,它来自巴基斯坦,很明显编写人是为了监视对他们电脑程序的盗版行为。随着“Brain”电脑病毒的出现,此后名为“Lehigh”、“Jerusalem”、“Cascade”和“Miami”的病毒也纷纷问世。

  上述病毒均瞄准PC用户,可以通过电脑软盘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读取时传播。这些病毒给PC用户带来了麻烦,旨在发现和阻止病毒传播的努力迫使病毒编写者寻找隐藏病毒的办法,于是编写者不停地对病毒进行修改以避免病毒被探测到。

  1992年,设定于3月6日发作的“Michelangelo”病毒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但预计其将带来的混乱并没有出现。后来随着Windows操作系统的出现,病毒编写者又开始将攻击的目标瞄向这一新的操作系统。这导致了所谓的“宏”病毒的大量爆发,这种病毒对微软Word软件中的写字程序进行攻击。这些病毒相对而言传播范围广得多,因为用户之间共享Word文档非常普遍。

  与Windows不停地有新版本问世一样,病毒编写者也利用新技术不停地编写新病毒。1999年3月发作的“梅丽莎”病毒就标志着一个新的趋势,因为这种病毒将宏病毒与能够利用微软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地址簿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合二为一。

  “梅丽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当时互联网正在日益受到欢迎,这种病毒正是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以及连网计算机中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自从200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病毒。

  2000年发作的“爱虫”病毒以及后来出现的“尼姆达”和“红色代码”病毒均在互联网上大肆作孽。最近,还有“Sobig”、“Slammer”以及“冲击波”等病毒在网上横行,这些病毒造成的破坏力之大也许是最初的病毒编写者们从未想像到的。(陈立荣)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32854.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电脑病毒Brain 电脑病毒C-BRAIN Brain virus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电脑病毒C-BRAIN,C-BRAIN,Brain virus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