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563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1-19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010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
2010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
2010中国移动互联网排行榜
2010中国移动互联网排行榜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年度数据
2010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年度数据
新浪微博研究报告
新浪微博研究报告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0年中国微博用户调查
2010年中国微博用户调查
手持设备2010年度调查报告
手持设备2010年度调查报告
2010年10月网游行业报告
2010年10月网游行业报告
解读摩根士丹利互联网报告
解读摩根士丹利互联网报告
全球即时通讯工具数据统计报告
全球即时通讯工具数据统计报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编辑本段回目录

  1月19日早间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增幅较2009年趋缓。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最引人注目的是,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

  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 上网设备呈多元化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依然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

  我国网民上网设备多样化发展,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增速最大。《报告》显示,2010年,网民使用台式电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占比分别为78.4%、66.2%和45.7%,与2009年相比,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手机和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分别增加5.4%和5%。

  商务应用持续“领跑”网络 网络娱乐渐入平稳期

  当前,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呈现下滑势趋势,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则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45.8%和48.2%的年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我国更多的经济活动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

  与电子商务类应用规模和模式的快速增长,网络娱乐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报告》显示,2010年大部分娱乐类应用渗透率均已下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2%、2.4%和0.4%,用户规模增幅相对较小。

  中小企业试水“网络营销” 基础网络安全不容忽视

  当前,中小企业纷纷试水“网络营销”。《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规模较大的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更是接近100%。43%的中国企业拥有独立网站或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57.2%的企业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其中电子邮件以21.3%的比例成为“最普遍的互联网营销方式”。

  随着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集中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形势依旧严峻,问题仍不容忽视。《报告》显示,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

  《报告》认为,随着国家域名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大大增强。但是,防范和杜绝网络安全问题,消除网络失信行为,更需要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从网站身份核验、数据传输加密等层面,形成“打防并举、注重防范”的格局,帮助网民和网站建立起各类综合防范机制。(木木)

前言及摘要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 言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络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同年11月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1998年起,为了使调查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网络应用和互联网安全环境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严谨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为政府部门、企业等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制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连续发布了2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报告是根据第27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撰写。在延续以往《报告》内容和风格的基础上,第27次报告加入了对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的调查,如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互联网应用水平及应用意向等,反映互联网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下配合,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其中,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搜索技术研发中心对网页数据获取方面提供了帮助;

  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协助我们完成了各省互联网下载速度的测试工作;

  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网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万网)、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原珠海市时代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厦门东南融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原厦门华商盛世网络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厦门三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在域名和网站数据提供方面给予了配合。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27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报告摘要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4.5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同比增长16.9%。

  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继续上升,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41.8%。初中学历网民增加明显,占比从26.8%提升到32.8%;高中学历的网民占比首次下降,从40.2%下降到35.7%,降低了 4.5个百分点。

  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仍显著高于其他地点,有89.2%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学校上网的网民分别有35.7%、33.7%和23.2%,还有16.1%的网民在公共场所上网。

  网民的上网工具更加多元,各类上网设备使用率普遍上升。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有78.4%,仍然居于首位。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6.2%和45.7%。

  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预计2011年2月IPv4地址将最终分发完毕,IPv4向IPv6的全面转换更加紧迫。

  2010年,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网站数量下降到191万个,.CN下网站为113万个,占网站整体的59.5%。

  虽然我国有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但是全国平均网络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各省中河南、湖南和河北的连接速度排名前三,分别为131.2 KB/s,128.2 KB/s和124.5 KB/s。

  搜索引擎使用率达到81.9%,用户规模3.75亿,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在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地位有所下降,而搜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引擎,越来越显现出其“新门户”的特点。

  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幅48.6%,是增幅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的使用率迅速提升,更多的经济活动已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普遍下降。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2,2.4,0.5个百分点,网络娱乐在实现用户量的扩张之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微博客和团购的用户数已初具规模,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在网民中占13.8%;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875万,在网民中占4.1%。

  网民手机网络应用继续发展,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仍位居首位,达到67.7%;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分别以59.9%和56.6%的使用率分别排名二、三。

  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92.7%的中国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中小企业曾有建站行为(含网上商铺和独立网站)的比例达到了43%。

  然而,中小企业网站的运营水平偏低,58.8%的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超过一个月;有分工明确的专职团队负责运营的中小企业网站仅22.5%。

  42.1%的中小企业曾经利用互联网进行过营销和推广工作;中小企业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21.3%,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比例达到了19.3%,利用搜索关键字广告进行营销的比例达到了15.4%。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与客户沟通和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57.2%的中小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对于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总体水平比较高。其中,安装了杀毒软件的中小企业达到91.7%;加装防火墙的中小企业达到76.5%;仅5.4%中小企业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互联网知识培训的比例偏低。仅22.3%的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过去一年中进行过互联网相关知识培训。

  2010年,我国的基础网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较2009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较2009年降低9.7个百分点。

第一章 调查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调查方法

  (一)网民个人调查

  3.1调查总体

  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3.1.1样本规模

  用户调查总体样本6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30,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1.2调查总体细分

  调查总体划分如下:

  子总体A: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

  子总体B:手机覆盖人群;

  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3.2调查内容

  用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络应用、网民对互联网使用的态度和非网民状况。调查内容包括被访者是否上网,被访者背景信息,网民的上网行为、上网深度、上网体验等。

  3.3调查方式

  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3.4 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

  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2005年底我国的电话用户数为7.4亿户,2010年11月总数突破11亿户,达到114862.8万户)。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

  针对该项研究,电话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

  (二)企业调查

  3.2调查总体

  电话调查的目标总体是中国大陆(除港、澳、台三地)中小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

  3.2.1样本规模

  总样本量共5103个。

  3.2.2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

  1)采取工作日早9点至晚6点拨打电话的方法。

  2)对中小企业库进行分省市、行业随机拨打电话进行访问。完成调查后,要求电话调查公司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进行抽查。

  3)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4)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

  并追问到位。

  5)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

  (三)网上调查

  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0年11月19日—12月31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ICP/ISP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89639份。

  (四)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IP地址总数

  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

  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

  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二、报告术语界定

  ◇ 网民

  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

  ◇ 宽带网民

  指过去半年使用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但不限于仅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宽带接入方式包括:xDSL、CABLE MODEM、光纤接入、电力线上网、以太网等方式。

  ◇ 手机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电脑网民

  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

  ◇ 农村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

  ◇ 城镇网民

  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

  ◇ 青少年网民

  指年龄在 25 周岁以下的我国网民 。

  ◇ IP地址

  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 域名

  本报告中仅指英文域名,是指由点(。)分割、仅由数字、英文字母和连字符(-)组成的字串,是与IP地址相对应的层次结构式互联网地址标识。常见的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结尾的域名等。

  ◇ 网站

  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cnnic.cn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cnnic.cn或www.cnnic.cn,除此以外,whois.cnnic.cn,mail.cnnic.cn……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 中小企业

  本报告中的中小企业标准来自2003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含个体工商户。

  《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不同行业的标准如下表。根据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3月底,我国实有法人企业共756.56万 ,除去我国大型企业(8.54万 ),估算2010年实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约在748万。

  表 1 中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2000及以上 300-2000以下 300以下

  销售额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资产总额 万元 40000及以上 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交通运输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3000及以上 500-3000以下 500以下

  销售额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批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200及以上 100-200以下 100以下

  销售额 万元 30000及以上 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500及以上 100-500以下 100以下

  销售额 万元 15000及以上 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人 800及以上 400-800以下 400以下

  销售额 万元 15000及以上 3000-15000以下 3000以下

  ◇ 企业接入互联网

  企业接入互联网,指企业利用互联网办公(企业员工可在企业中访问互联网内容和服务),或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服务(网站服务)。

  ◇ 企业建站

  本报告中的企业建站是指企业曾有建立网站或网店行为,包括企业自己建立的独立企业网站,或者是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的网上商铺。

  ◇ 网络营销

  指利用互联网为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 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

  指公司通过搜索引擎公司购买关键字,当用户用此关键字搜索时,该公司产品出现在搜索页上,以吸引用户点击链接进入商家的网站,促进交易的发生。

  ◇ 电子商务网站推广

  指企业在B2B、C2C、B2C网站上进行的网络营销行为,例如成为会员、进行竞价排名或购买广告等。

  ◇ 联署营销

  网站注册参加广告商的联署计划,获得一个特定的链接。站主把这个链接放在自己的网站上,有用户通过这个联署链接点击来到广告商的网站后,广告商将按预先规定好的佣金折扣支付给站长。

  ◇ 调查范围

  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

  ◇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

  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

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 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

图 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图 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基础建设务实推进,移动互联网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农村信息化使用深度增强等,共同推动了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和普及率的稳步提升。

  一、国家扩内需的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推动了信息产品需求的释放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国家出台了一揽子扩大内需的政策,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同时,政府加大了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我国居民收入继续实现较快增长。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效力的逐步释放,各阶层人群对信息产品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释放,推动了信息产品消费量的稳步提升,使接触互联网的人群进一步扩大。

  二、信息设施资源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

  2010年,我国基础网络资源和国际带宽服务基础资源不断增长,城乡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促进了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10年1-11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091.1万户,达到12488.9万户。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815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此外,2010年三网融合和云计算分别启动试点,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化进程加快,带动了互联网基础层面的转型升级。

  三、移动互联网向纵深发展,社会化媒体渗透用户生活

  201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加深发展态势,智能手机价格和通信成本继续降低,3G应用的用户体验逐步提升,开启了更多用户的移动网络生活。同时,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更为明显,而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第五媒体”,进一步促进了媒体的融合化和信息分享行为,推动了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深层次渗透。

  “十一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跃居全球第一,宽带普及率接近100%,手机网民规模迅速发展,企业互联网应用更加深入,互联网建设引领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但是,我国互联网发展同时还存在地区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宽带速率相对滞后、网络安全诚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前,随着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互联网急需提升发展质量,实现从“扩量”向“提质”转变。

  (二)宽带网民规模

  2010年,我国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继续扩大,带动了宽带用户规模的增长。宽带网民 规模达到4.5亿,年增长30%,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同时,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为4299万,占整体网民的9.4%。

图 2中国宽带网民规模图 2中国宽带网民规模

  (三)手机网民规模

  2010年,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10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对比2009年的手机网民发展速度,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手机网民增长趋缓。新增手机网民的来源主要是两块,一个是存量手机用户,一个是新增手机用户,而2010年这两块都没有为手机网民新增提供很好的支撑,进而导致手机网民增速减缓:

  一、存量手机用户中潜在手机网民不足。存量手机用户在2009年的手机网民爆发之后潜在手机网民大幅缩减,不足以支撑2010年手机网民的高速增长。2009年是3G元年,虽然在3G用户发展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运营商的大力推广,“手机上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受这一刺激,2009年全年手机网民净增超过1亿户。这一次用户激增,将存量手机用户中的很多潜在手机网民都发展为了实际手机网民,导致存量手机用户中潜在手机网民大幅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2010年又没有新的更大的刺激因素,因此手机网民增长减缓。

  二、手机用户新增乏力。2010年实际手机用户新增量也出现了下滑,无法支撑手机网民快速增长。2010年初手机用户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规模,达到7.5亿户,也开始显现出增长疲态。尽管2010年手机用户也保持了超过1亿的净增,同时3G用户出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这些新增中,尤其是3G用户新增中,更多是用户转网换号的结果。某些运营商在统计中将3G上网卡用户、3G固话用户也计入3G用户,也造成了手机用户净增数据比实际手机用户偏高。总结来看,剔除一人多号、换号后旧卡未及时作废、统计口径误差等因素,我们认为实际手机用户在2010年也出现了新增乏力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手机网民增长的势头。

图 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图 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

  (四)分省网民规模

  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超千万的省(市)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19个,较2009年增加3个。从互联网普及率上看,各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差异依旧明显。

  第一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好,普及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福建、辽宁、江苏、新疆、山西、山东、海南、重庆、陕西十四个省或直辖市,较2009年增加4个。其中,北京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9.4%,上海和广东分别为64.5%和55.3%。

  第二梯队: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青海、湖北、吉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六个省和直辖市,较2009年减少2个。

  第三梯队: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集中在西南部各省和中部地区,包括宁夏、西藏、湖南、河南、广西、甘肃、四川、安徽、云南、江西、贵州十一个省或直辖市,较2009年减少2个。

图 4 2010年中国各省互联网发展状况图 4 2010年中国各省互联网发展状况

  从发展速度上看,中西部地区网民规模增速较快,其中西藏、贵州、陕西、安徽网民数量年增幅最大,分别为52.7%,31.1%,30.2%和30.2%。由于京广沪的网民规模相对庞大,网民增长速度较低。

  表 2 2010年分省网民规模及增速

  省份 网民数(万人) 普及率 增长率 普及率排名 网民增速排名

  北京 1218 69.4% 10.5% 1 29

  上海 1239 64.5% 5.8% 2 31

  广东 5324 55.3% 9.5% 3 30

  浙江 2786 53.8% 13.6% 4 27

  天津 648 52.7% 14.8% 5 26

  福建 1848 50.9% 13.4% 6 28

  辽宁 1916 44.4% 20.1% 7 21

  江苏 3306 42.8% 19.6% 8 22

  新疆 819 37.9% 29.1% 9 7

  山西 1250 36.5% 17.5% 10 25

  山东 3332 35.2% 20.3% 11 19

  海南 303 35.1% 24.3% 12 8

  重庆 990 34.6% 23.3% 13 12

  陕西 1295 34.3% 30.2% 14 3

  青海 188 33.6% 21.8% 15 15

  湖北 1902 33.3% 29.5% 16 6

  吉林 882 32.2% 21.5% 17 16

  河北 2197 31.2% 19.3% 18 23

  内蒙古 747 30.8% 29.9% 19 5

  黑龙江 1127 29.5% 23.6% 20 11

  宁夏 175 28.0% 24.3% 21 9

  西藏 81 27.9% 52.7% 22 1

  湖南 1747 27.3% 24.3% 23 10

  河南 2417 25.5% 20.4% 24 18

  广西 1226 25.2% 19.0% 25 24

  甘肃 655 24.8% 22.4% 26 13

  四川 1998 24.4% 22.2% 27 14

  安徽 1392 22.7% 30.2% 28 4

  云南 1021 22.3% 20.9% 29 17

  江西 950 21.4% 20.2% 30 20

  贵州 751 19.8% 31.1% 31 2

  二、接入方式

  (一)上网设备

  2010年,网民的上网工具更加多元,各类上网设备使用率普遍上升。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有78.4%,仍然居于首位。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6.2%和45.7%。与2009年相比,笔记本电脑上网使用率上升最快,增加了15个百分点;手机和台式电脑上网使用率分别增加5.4和5个百分点。

图 5 网民上网设备图 5 网民上网设备

  (二)上网地点

  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仍显著高于其他地点,有89.2%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学校上网的网民分别占35.7%、33.7%和23.2%,还有16.1%的网民在公共场所上网。

  与2009年相比,网民在家上网的比例提高了6个百分点,在单位和在公共场所上网的用户比例分别提升了3.5和0.4个百分点。

图 6 网民上网场所图 6 网民上网场所

  (三)上网时间

  2010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3个小时,日平均上网时长2.6个小时。

图 7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图 7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

  三、网民属性

  (一)性别结构

  男性网民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2010年,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5.8:44.2,男性群体占比高出女性近11.6个百分点。

图 8 2009.12-2010.12网民性别结构图 8 2009.12-2010.12网民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网民年龄结构更加优化。2010年,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目前的41.8%。10-19岁年龄段的网民所占比例下降较多,与该年龄段实际人口数下降有关。

图 9 2009.12-2010.12网民年龄结构图 9 2009.12-2010.12网民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2010年,我国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增加明显,占比从26.8%提升到32.8%,增加6个百分点。高中学历的网民占比首次下降,从40.2%下降到35.7%,降低了 4.5个百分点。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均保持相对下浮的态势。

  (四)职业结构

  2010年,学生、企业一般职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三大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分别占整体网民的30.6%,16.2%和14.9%。同时,农林牧渔劳动者占比上升较快,从2.8%上升至6%,无业\下岗\失业人员占比从9.8%下降至4.9%。

图 11 2009.12-2010.12网民职业结构图 11 2009.12-2010.12网民职业结构

  (五)收入结构

  互联网进一步向低收入者覆盖。与2009年相比,个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从18%上升到19.4%,月收入在501-2000的网民群体占比也从41.7%上升至42.8%。无业\下岗\失业网民占比降低,因此无收入群体网民也从10%降低至4.6%。

图 12 2009.12-2010.12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图 12 2009.12-2010.12网民个人月收入结构

  (六)城乡结构

  随着信息化建设加快,农村互联网接入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网络硬件设备更加完备,推动了农村地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2010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占整体网民的27.3%,同比增长16.9%。

  农户自发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我国农村信息服务普及有了显著的提升,“沙集模式”成为农村自发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典型代表。农户通过自发使用市场化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直接对接需求市场,带动农村地区制造及其他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也带动了周边地区信息化使用深度的提高。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的绝对规模下降,使农村网民的增长势头相对平缓,低于城市网民的增长速度。

图 13 2009.12-2010.12网民城乡结构图 13 2009.12-2010.12网民城乡结构

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基础资源概述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预计IANA在2011年2月将IPv4地址资源最终分发完毕,IPv4向IPv6全面转换更加紧迫。

  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网站数量下降为191万个,.CN下网站为113万个,占网站整体的59.5%。网站数量的下降与国家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有关,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虽然网站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网页数和网页字节等互联网资源数在大幅度增长。

  2010年,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98,956.82Mbps,年增长26.9%。

  表 3 2009.12-2010.12年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对比

  2009年12月 2010年12月 年增长量 年增长率

  IPv4(个) 232,446,464 277,636,864 45,190,400 19.4%

  域名(个) 16,818,401 8,656,525 -8,161,876 -48.5%

  其中CN域名(个) 13,459,133 4,349,524 -9,109,609 -67.7%

  网站(个) 3,231,838 1,908,122 -1,323,716 -41.0%

  其中CN下网站(个) 2,501,308 1,134,379 -1,366,929 -54.7%

  国际出口带宽(Mbps) 866,367.20 1,098,956.82 232,590 26.9%

  二、IP地址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预计IANA在2011年2月将IPv4地址资源最终分发完毕,IPv4向IPv6全面转换更加紧迫。IPv6将原来的32位地址转换到128位地址,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可以解决互联网IP地址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目前有一些系统和设备厂商开始支持IPv6,但从IPv4尽快转换到IPv6,还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等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能够顺利地从IPv4过渡到IPv6地址。

图 14 2006.12-2010.12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图 14 2006.12-2010.12中国IPv4地址资源变化情况

  三、域名

  我国域名总数下降为866万,其中.CN域名435万,.CN在域名总数中的占比为50.2%。

  表 4 中国分类域名数

  数量(个) 占域名总数比例

  CN 4,349,524 50.2%

  COM 3,713,244 42.9%

  NET 488,478 5.6%

  ORG 105,279 1.2%

  合计 8,656,525 100%

  目前CN域名中,.CN结尾的二级域名比例仍然最高,占到CN域名总数的60.5%,其次是.COM.CN域名,为31.2%。

  表 5 中国分类CN域名数

  数量(个) 占CN域名总数比例

  cn 2,629,697 60.5%

  com.cn 1,357,969 31.2%

  net.cn 169,455 3.9%

  adm.cn 67,889 1.6%

  org.cn 64,290 1.5%

  gov.cn 52,155 1.2%

  ac.cn 4,276 0.1%

  edu.cn 3,774 0.1%

  mil.cn 19 0.0%

  合计 4,349,524 100%

  四、网站

  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减少到191万个,年降幅41%。网站数量的下降与国家加大互联网领域的安全治理有关,网站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的质量随着“水分”的溢出而得到提升。虽然网站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但网页数和网页字节等互联网资源数在大幅度增长。

图 15 2006.12-2010.12中国网站规模变化图 15 2006.12-2010.12中国网站规模变化

  注:数据中不包含.EDU.CN下网站

  五、网页

  网页的规模反映了互联网的内容丰富程度。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网页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0年网页数量达到600亿个,年增长率78.6%。

图 16 2003-2009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图 16 2003-2009年中国网页规模变化

  从下表的详细网页情况来看,2010年动态网页增长幅度高于静态网页,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已经从1.3:1降低为1.14:1。与此同时,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达到31,414个,年增长率达到202%。

  表 6 中国网页数

  单位 2009年 2010年 增长率

  网页总数 个 33,601,732,128 60,008,060,093 78.6%

  静态网页 个 18,998,243,013 31,908,739,278 68.0%

  占网页总数比例 56.54% 53.17% ——

  动态网页 个 14,603,489,115 28,099,320,815 92.4%

  占网页总数比例 43.46% 46.83% ——

  静态/动态网页的比例   1.3:1 1.14:1 ——

  网页长度(总字节数) KB 1,059,950,881,533 1,922,538,540,426 81.4%

  平均每个网站的网页数 个 10,397 31,414 202%

  平均每个网页的字节数 KB 31.5 32 1.6%

  六、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国际出口带宽继续发展,2010年底达到1,098,956.82Mbps,年增长率为26.8%。

图 17 2006.12-2010.12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图 17 2006.12-2010.12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变化情况

  表 7 主要骨干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Mbps)

  中国电信 660612.82

  中国联通 357433

  中国移动互联网 49124

  中国科技网 1812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11655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2

  合计 1098956.82

  七、网络速度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IDC 方式模拟测试互联网连接速度。

  具体测试方式是:选取中国前20家主流互联网网站作为目标网站,以对这些网站的测试情况代表中国整体互联网速度情况。在31个省市均选取出样本点,将全天分成24小时,每个小时测试一次,通过机器模拟访问20个目标互联网网站,得到平均连接速度。

  虽然我国有线(固网)用户中宽带普及率已经高达98.3%,但是全国平均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 KB/s) 。各省中河南、湖南和河北的平均连接速度排名前三,分别为131.2 KB/s,128.2 KB/s和124.5 KB/s。

  仅通过IDC方式进行测试,有可能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网民使用体验。以后CNNIC将陆续加入Lastmile 测试数据,以更真实地反映中国网民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情况。

  表 8 分省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速度

  排序 省份 下载速度(KB/s)

  1 河南 131.2

  2 湖南 128.2

  3 河北 124.5

  4 天津 120.4

  5 四川 116.9

  6 黑龙江 115.7

  7 广西 115.5

  8 海南 110.1

  9 辽宁 109.0

  10 广东 108.1

  11 甘肃 106.3

  12 内蒙古 105.9

  13 北京 105.7

  14 贵州 105.7

  15 吉林 105.6

  16 福建 104.0

  17 山西 101.4

  18 青海 100.0

  19 新疆 99.4

  20 重庆 97.0

  21 浙江 92.6

  22 湖北 88.6

  23 云南 88.3

  24 山东 87.8

  25 江西 87.3

  26 安徽 84.0

  27 宁夏 83.1

  28 陕西 82.0

  29 西藏 76.6

  30 江苏 74.4

  31 上海 73.2

  全国平均 100.9

  数据来源:比对康普科纬软件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与北京博睿宏远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之后,再利用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迅雷)的数据进行校验,得出上述数据。

  八、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

  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根基,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整体互联网的发展质量。我们从四个维度衡量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每千网民IP地址数 、每千网民域名数、每千网民网站数、每千网民国际出口带宽数。

  基础资源指数计算方法

  该指数以CNNIC每年两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测算。从2005年底开始,CNNIC对域名的统计从原来的单纯.CN域名扩展到全部域名类别,本报告对数据基期的设定从2005年开始。考虑到数据稳定性的需要,本报告选取2005年底——2007年中两年四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基期数据。

  指数权重计算:采用专家赋权的方式,共有来自政府代表、业界代表、互联网技术专家、统计学专家等14位专家参与打分,计算结果如下:

  表 9 指标权重分配

  IP地址数 域名数 网站数 国际出口带宽数

  权重 0.3004 0.2435 0.2727 0.1833

  各基础指标的指数值=本期网民人均拥有量/基期网民人均拥有量*100

  基础资源指数=0.30048×IP地址指数+0.2435×域名指数+0.2727×网站指数+0.1833×国际出口带宽指数

  基础资源指数计算结果

  表 10 2005-2010中国主要互联网基础资源数量

  IP地址(万个) 域名(万个) 网站(万) 国际出口带宽(Mbps)

  2005年底 7439 259 69 136106

  2006年中 8479 296 79 214175

  2006年底 9802 411 84 256696

  2007年中 11825 918 131 312346

  2007年底 13527 1193 150 368927

  2008年中 15814 1485 192 493729

  2008年底 18127 1683 288 640287

  2009年中 20503 1626 306 747541

  2009年底 23245 1682 323 866367

  2010年中 25045 1121 279 998217

  2010年底 27764 866 191 1098957

  表 11 2005-2010主要互联网基础资源数及指数基期数

  每千人IP地址数(个) 每千人域名数(个) 每千人网站数 每千人国际出口带宽(Mbps)

  2005年底 670.2 23.4 6.3 1.23

  2006年中 689.3 24.1 6.4 1.74

  2006年底 715.5 30 6.2 1.87

  2007年中 729.9 56.7 8.1 1.93

  基期数 701.2 33.5 6.7 1.69

  2007年底 644.1 56.8 7.2 1.76

  2008年中 625.1 58.7 7.6 1.95

  2008年底 608.3 56.5 9.7 2.15

  2009年中 606.6 48.1 9.1 2.21

  2009年底 605.3 43.8 8.4 2.26

  2010年中 596.3 26.7 6.6 2.38

  2010年底 607.1 18.9 4.2 2.40

  表 12 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和分项指数

  IP地址指数 域名指数 网站指数 国际出口带宽指数 基础资源指数

  基期数 100 100 100 100 107.7

  2007年底 91.9 169.6 107.5 104.1 124.2

  2008年中 89.1 175.2 113.4 115.4 126.4

  2008年底 86.8 168.7 144.8 127.2 132.6

  2009年中 86.5 143.6 135.8 130.8 124.0

  2009年底 86.3 130.7 125.4 133.7 118.0

  2010年中 85.0 79.7 98.5 140.8 97.9

  2010年底 86.6 56.4 62.7 142.0 82.9

  从2005年到2009年,四种基础资源都在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同期网民规模也在快速增长,网民规模的快速膨胀,甚至稀释了基础资源的增量,使IP地址、域名等基础资源的千人平均拥有量不增反降。

  从IP地址指数看,从2007年至今,人均IP地址拥有量逐年下降。IP地址是互联网最为基础的资源,没有IP地址,就无法接入互联网,因而,IP地址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未来IP地址指数持续走低,可能制约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7年到2010年,国际出口带宽指数持续稳步增长,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带宽资源的快速发展,而带宽资源的增长,为中国网民不断提升互联网应用体验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互联网速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基础资源指数趋势分析

  2007年底——2008年底,基础资源的四个构成要素中,虽然IP地址指数持续下降,但是由于国际出口带宽指数和网站指数保持稳定增长之势,而域名指数保持高位平稳,这带动了整体基础资源指数稳定增长。2009年以后,域名指数、网站指数都呈下降之势,国际出口带宽指数的平稳增长难以扭转其他三个指标形成的下降大势。2010年,域名和网站指数迅速下降,同时IP地址资源即将耗尽,基础资源指数明显下滑。

  基础资源是互联网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条件,要保证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资源不会制约整体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保障域名基础资源的稳步回升,提升国家域名的保有数量;推动Ipv6地址资源快速应用,扭转人均域名拥有量的持续下滑局面;优化国际出口带宽环境和宽带速度,推进中国互联网从宽带互联网向高速互联网转型;保持域名资源和网站资源的稳步增长。

图 18 2007-2010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和分项指数的趋势变化图 18 2007-2010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指数和分项指数的趋势变化

第四章 个人互联网应用状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010年,我国网民整体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搜索引擎成为网民第一大应用。搜索引擎使用率首次超过了网络音乐,成为我国网民规模最庞大的应用。在互联网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传统门户网站地位有所降低,而搜索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引擎,越来越显现出其“新门户”的特点。

  其二,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继续领涨。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幅居于首位,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重要性进一步提升,更多的传统经济活动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其三,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普遍下降。网民在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全面降低,网络娱乐在实现用户量的扩张之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

  此外,微博客和团购的用户数已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使用率为13.8%;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875万,在网民中占比为4.1%。

  表 13 2009.12—2010.12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

  2010年 2009年

  应用 用户规模(万) 使用率 用户规模(万) 使用率 增长率

  搜索引擎 37453 81.9% ↑ 28134 73.3% 33.1%

  网络音乐 36218 79.2% ↓ 32074 83.5% 12.9%

  网络新闻 35304 77.2% ↓ 30769 80.1% 14.7%

  即时通信 35258 77.1% ↑ 27233 70.9% 29.5%

  网络游戏 30410 66.5% ↓ 26454 68.9% 15.0%

  博客应用 29450 64.4% ↑ 22140 57.7% 33.0%

  网络视频 28398 62.1% ↓ 24044 62.6% 18.1%

  电子邮件 24969 54.6% ↓ 21797 56.8% 14.6%

  社交网站 23505 51.4% ↑ 17587 45.8% 33.7%

  网络文学 19481 42.6% ↑ 16261 42.3% 19.8%

  网络购物 16051 35.1% ↑ 10800 28.1% 48.6%

  论坛/BBS 14817 32.4% ↑ 11701 30.5% 26.6%

  网上银行 13948 30.5% ↑ 9412 24.5% 48.2%

  网上支付 13719 30.0% ↑ 9406 24.5% 45.9%

  网络炒股 7088 15.5% ↑ 5678 14.8% 24.8%

  微博客 6311 13.8% -- -- --

  旅行预订 3613 7.9% → 3024 7.9% 19.5%

  团购 1875 4.10% -- -- --

  商务类应用在2010年的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得益于电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和用户使用习惯的积累。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高位增长,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全年增长也分别达到了45.8%和48.2%,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

  与商务类应用普遍攀升相反,大部分娱乐类应用渗透率在下滑,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下降4.3,2.4,0.5个百分点,用户的规模增幅相对较小,娱乐类应用在我国网民网络应用中地位在降低。

  社交类应用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和博客的用户增幅分别为33.7%,29.5%和33%。社交类应用除了在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外,2010年社会化媒体的重要性得以突显。网民利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进行维权的意识明显增强,普通民众成为新闻事件传播和推动的主力。

  (一)信息获取

  1.搜索引擎

  2010年,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用户人数年增长9319万人,年增长率达33.1%。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增长了8.6个百分点,达81.9%,跃居网民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入口,而互联网门户的地位也由传统的新闻门户网站转向搜索引擎网站。

  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互联网信息生产和消费行为的快速拓展。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集成,SNS、微博客等Web2.0应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信息承载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但同时,海量级、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和成本。2010年,为了提高搜索引擎中文信息检索的智能性、精准度,国内各搜索引擎厂商运营模式更加多元,搜索引擎服务能力得到优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企业广告主广告投放大幅提升。其中,更多的广告投入从线下媒体向互联网转移,而互联网广告的精准性和营销效果的可评估性成为企业广告主的诉求常态。在这种市场需求下,搜索引擎的营销价值大幅提升,市场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图 19 2009.12-2010.12搜索引擎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19 2009.12-2010.12搜索引擎用户数及使用率

  2.网络新闻

  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3.53亿人,用户人数年增长4535万人,年增长率14.7%。

  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机制的变革加快。其一,手机上网、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用户上传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推动了互联网用户产生内容的快速增长,网络新闻的来源更加丰富;其二,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更加多样。其三,社交网络凭借用户间的交互性,在新闻资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更加多元和高度融合,网络新闻内容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快速扩展,未来网络新闻市场将更加繁荣。

图 20 2009.12-2010.12网络新闻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0 2009.12-2010.12网络新闻用户数及使用率

  (二)商务交易

  1.网络购物

  截至2010年12月,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使用率提升至35.1%,上浮了 7个百分点。2010年用户年增长48.6%,增幅在各类应用中居于首位。

  政策、市场等多重利好是推动网购用户规模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规范文件,对网络购物的扶植和促进力度明显加大。市场层面,传统企业加速进军网络零售市场,带动了网货市场的繁荣和服务水平升级;伴随着团购等新型业态迅速兴起,网上商品的价格优势深入人心,也开辟了餐饮、健身等服务型商品的网销渠道;经营了近十年的B2C企业也在2010年迎来了首轮上市,电商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网购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

图 21 2009.12-2010.12网络购物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1 2009.12-2010.12网络购物用户数及使用率

  2.团购

  2010年是中国团购元年。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团购用户数已达到1875万人。目前团购活动正更多地向二三线城市扩展,预计2011年团购用户仍将增长迅速。

  团购是2010年与微博并行的互联网发展新亮点,团购发展如此火爆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各大主流网站的纷纷加入。2010年团购网站发展最初只有较少一些人士运营独立的团购网站,如满座网、美团网等。随后,我国最大的购物网站淘宝网推出聚划算;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均已开通团购服务;之后社区类网站人人网开通糯米网。截止到2010年底,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已涉足团购行业。团购网站作为互联网业界盈利与增强用户黏性的有效工具,迅速普及,推动了团购行业的发展。

  二是与团购的特点密不可分。团购存在一些鲜明特点: 一是典型的“轻”公司,不需要考虑仓储物流等硬性投入,只要有网站和人,既可以做起团购;二是这种商业模式回笼资金非常迅速,只要团购成功,即可获得收益。团购的这些特点使得团购的进入门槛较低。三是除了网络购物网站推出的团购外,其他团购网站推出的种类主要是美容、餐饮、娱乐等,填补了传统网络购物中服务性消费较少的空白。

  3.网上支付

  2010年是网上支付的快速发展期。截至2010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37亿人,使用率为30%。这一规模比2009年底增加了4313万,年增长率高达45.9%。网上支付用户规模三年之间增长了3倍,比2007年底增加了1.04亿用户。

  2010年可以看作是网上支付的转折年。国家相关监管政策和实施细则的出台,宣告网上支付自由生长状态的结束。2010年网上支付发展较为快速的原因在于:

  一是网络购物依然是网民接受网上支付的重要渠道,网络购物市场的火爆拉动网上支付快速发展。二是2010年网上支付的行业拓展是发展亮点。除了传统网络购物外,航空、保险、基金等行业都开始积极布局网上支付。这些行业资金流转量更大,是网上支付的进一步拓展加深发展。三是手机支付作为网上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网上支付快速发展。各主流网上支付服务提供商、银行及运营商都在加大对手机支付的投入,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手机预付卡实名制及3G用户的快速增长都推动了手机支付快速发展。

图 22 2009.12-2010.12网上支付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2 2009.12-2010.12网上支付用户数及使用率

  4.旅行预订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在旅行预订用户规模为3613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用户数比2009年底增长了589万,年增长率为19.5%。

  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加快信息化发展的中国,在线旅行预订产业发展潜力较大。2010年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开始分化,旅游产品网站直营力度加大、第三方代理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加细致的信息整合服务,垂直旅游搜索引擎服务产品渗透率加大等等,这些细分服务满足了网民更多需求,旅行预订市场继续增长。

  但是,2010年旅行预订行业发展速度仅为19.5%,显著低于网络购物等其他应用发展。其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互联网普及率还不高,网民中的旅行预订认知率还不高,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2010年美国网民中在线旅行预订渗透率已高达66%,远高于中国7.9%的同期渗透水平。

图 23 2009.12-2010.12旅行预订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3 2009.12-2010.12旅行预订用户数及使用率

  (三)交流沟通

  1. 即时通信

  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3.53亿人,比2009年增长8025万,增幅达29.5%。即时通信使用率从2007年开始下滑,但在今年有所回升,达到77.1%,比2009年增长6.2个百分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手机即时通信的使用率获得较大提升,继续位列手机互联网应用的首位,从而拉动了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的增长。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普及,基于应用的垂直类即时通讯工具发展加速,垂直类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的增长成为推动整体即时通信用户增长的又一动力。

图 24 2009.12-2010.12即时通信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4 2009.12-2010.12即时通信用户数及使用率

  2. 博客

  截至2010年12月,博客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了6.7个百分点,达到64.4%,用户规模达2.95亿人,年增用户7310万人,年增长率33%。

  博客的快速增长与即时通信、SNS、微博客等国内社交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第一,即时通信的空间日志功能、SNS的博客功能带动了博客应用的增长。同时,即时通讯和SNS的用户关系基础,使博客正在升级成为朋友之间加深了解,进行深度交流的重要媒介;第二,微博客对博客写作行为具有一定激励作用。微博客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丰富了博客作者观点的传播渠道,带来了个人博客阅览量的增长,更加满足了博客写作者希望获得关注和认同的需求。

  但同时,伴随博客影响力的快速提升,博客应用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根据用户反馈,博客文章评论中的“垃圾广告”是博客用户遇到的普遍问题;其次,博客版权保护不利,博客文章被转载但未标明作者和出处等现象影响了博主的积极性,是博客未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图 25 2009.12-2010.12博客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5 2009.12-2010.12博客用户数及使用率

  3.微博客

  2010年,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约6311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客的使用率达15.5%,手机微博客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手机端信息生产和消费行为快速拓展。

  2010年是微博客快速兴起的一年。微博客凭借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在网民中快速渗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具体体现在:其一,微博客成为网民获取新闻时事、人际交往、自我表达、社会分享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其二,微博客成为社会公共舆论、企业品牌和产品推广、传统媒体传播的重要平台。

  微博客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网络应用,对互联网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一,微博客正在发展成为重要的新闻源,使新闻媒体的传播形态发生变化;第二,微博客与即时通信、博客、社交网站用户的高度重合,将对其他社交网络应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将加快社交网络的平台化发展;第三,微博客信息的即时性、碎片化等特征,将加快实时搜索等网络服务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4.社交网站

  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和渗透率均比去年有较大提升。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交友2.35亿,较去年年底增长5918万人,网民使用率为51.4%,比2009年增加5.6个百分点。

  虽然社交网站用户规模增长迅速,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如何开发黏住用户的服务,在经历了“全民偷菜”的阶段后,开发新的社交服务用以提高用户粘性难度越来越大,而这也促使更多的社交网站开放平台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广告依然是社交网站盈利的主要来源,但社交网站的朋友关系、实名制等潜在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将商务活动、生活服务等现实活动引入到社交网站,可以进一步挖掘社交网站潜在价值。

图 26 2009.12-2010.12社交网站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6 2009.12-2010.12社交网站用户数及使用率

  (四)网络娱乐

  1. 网络游戏

  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3.04亿,较2009年底增长3956万,增长率为15%。与此同时,网民使用率也出现了下降,从2009年底的68.9%降至66.5%,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增长已经进入平台期。

  从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在用户增长减缓的情况下,产品的细分需求进一步提升,游戏年龄偏长以及丰富的产品促使用户选择更为理智,提升产品的对于不同用户的针对性已经成为产品竞争的关键。另一方面,在新游戏用户越来越少的形势下,未来更多的是游戏类型间的用户转换,例如从小型休闲游戏用户向大型游戏用户的转换,网页游戏与大型网络游戏间的相互渗透等等,而这种趋势也加大了游戏运营商平台的建立。

图 27 2009.12-2010.12网络游戏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7 2009.12-2010.12网络游戏用户数及使用率

  2.网络文学

  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6%,用户规模达1.95亿,较2009年底增长19.9%,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渗透率唯一增长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降低了文学写作和发表的门槛,让大众获得了更多参与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机会,从而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更多传统文学作家借助互联网发表和传播作品;传统文学奖项把网络文学纳入评选;线下出版社与文学网站积极合作出版书籍;网络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热播。网络文学在创作主体、流通渠道、用户参与等方面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有力推动了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的增长。

图 28 2009.12-2010.12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8 2009.12-2010.12网络文学用户数及使用率

  3. 网络视频

  截至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与2009年12月底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年增长4354万人,年增长率18.1%。

  随着国内网络视频服务水平的提高,网络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重要媒体。同时,从传统视频到高清视频、从草根内容扎堆到精英内容云集、从风险投资热捧到视频网站纷纷上市,网络视频的用户基础、技术水平、内容服务、行业发展都有了显著提高,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与网络视频的媒体影响力和行业地位相比,网络视频的商业价值仍有待于挖掘。从网络视频营销来看,虽然国内网络视频广告营收快速增长,但网络视频广告单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网络视频的盈利模式来看,高额的版权交易和带宽成本给国内网络视频厂商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根据国内网络视频用户的市场需求,探索新的运营模式成为国内视频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

图 29 2009.12-2010.12网络视频用户数及使用率图 29 2009.12-2010.12网络视频用户数及使用率

  二、手机网络应用状况

  相比较2010年年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网民在各项应用的渗透率上均有所提升,呈现出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各项应用渗透率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机网民新增速度有所减缓,对于总体手机网民应用普及率的稀释作用较小;另一方面是智能手机普及率不断提高,带动手机网民更加积极地使用各项手机上网应用。

  2010年末数据显示,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渗透率最高的应用,渗透率达到67.7%。这有多方面的成因:首先,即时通信工具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极高的用户粘性保证了手机即时聊天的需求存在;此外,手机天然就是一个以通信为核心的终端,还具有随身性等特点,十分契合即时通信软件的需求;最后,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得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更加便捷,此外还有很多手机将即时通讯工具预装,这些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综合以上一些因素,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将继续保持很高的渗透率,未来很有可能逐渐替代现有的手机短信功能。

  其次,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二,达到59.9%。这个和网民总体中的应用普及率排名很接近,网民总体中网络新闻普及率仅仅比网络音乐略低2个百分点,位居第三。可见,信息获取需求在手机上网应用中还是十分显著。

  手机上网应用渗透率中排名第三的是手机搜索。对比网民总体中互联网应用渗透率情况,搜索引擎在总体上网应用中排名已经跃升至第一位。手机相比电脑,浏览器访问方式 的服务操作性和展示性都较差,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未来客户端模式 将超过浏览器访问方式成为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而搜索引擎服务是紧密依赖于浏览器访问方式的,因而在手机上的渗透率相比电脑上要低。但是,也需要看到,客户端只能是常用服务的使用方式,对于获取新服务还是要依赖于浏览器访问,因此浏览器访问方式也不会消亡。而由于手机操作性、展示性差的原因,搜索、导航类的统一入口服务在网页服务中仍将是领军者,但需要更加智能化、具备预测性、简化用户操作。

  网络音乐和网络文学是手机上最为典型的娱乐类上网应用,普及程度也很高,在渗透率上分列4、5位。网络音乐在总体网民上网应用渗透率中排到了第二,但受手机上网资费、网速等影响,手机上网中网络音乐渗透率相比总体网民上网应用中渗透率略低。同样是受到手机上网资费和上网速度的影响,手机网络游戏、手机网络视频的渗透率还是偏低。

  手机社交网站的渗透率在2010年增长较快,达到了36.6%,展现出较好的成长势头。互联网的社交化趋势已经变得不可阻挡,目前已经在传统互联网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手机互联网一直是在模仿、借鉴传统互联网,因此整体发展慢于传统互联网。未来,手机上的社交化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虽然手机微博渗透率还较低,但相比2010年年中的6.1%增加了9.4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移动电子商务类应用在手机上网中的渗透率还是偏低,移动电子商务的时代还没有来临。

  总体来看,低流量的业务仍然是手机上网应用的主流。虽然中国已经在2009年走入了3G时代,但从业务应用层面,还没有展现出3G高流量、高带宽服务的快速发展。

图 30 手机网民网络应用图 30 手机网民网络应用

  三、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

  个人应用指数指标

  在构成互联网的几个要素中,资源是基础,应用是核心,效益是结果。而个人应用又是互联网应用的最重要板块,同时CNNIC在互联网研究上的积累也是从对个人应用的研究开始的, CNNIC拟从行为和体验两个维度评估个人互联网应用水平,在本次报告中,行为评估是核心,应用体验将作为校验性分析,丰富和完善行为评估成果。

  CNNIC将网民对互联网的应用分为四类:信息获取类、休闲娱乐类、消费类、互动参与类,对应形成四类指数:网络信息指数、网络娱乐指数、互动参与指数、网络消费指数。

  信息获取指数用来评估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在网民中的普及情况和变化趋势。本报告中采用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两个应用衡量;

  网络娱乐指数用来评估作为娱乐平台的互联网,在网民中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本报告选取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三个应用来衡量;

  互动参与指数用来评估互联网作为社交平台,在人们交往沟通、社会参与中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本报告选择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更新博客、网上发帖四个指标评估网民的互动参与指数;

  网络消费指数用来评估互联网作为购物和消费的平台,在网民中的渗透情况和变化走势。本报告选用在线购物、网络支付、在线旅行和酒店预订作为网络消费的典型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该指数根据CNNIC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中关于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为基础,进行加权计算而成。

  指数权重计算:构成二级指标的具体应用,以等权的方式形成二级指标;二级指标采取专家赋权的方式形成一级指标。本次指标权重的形成,共有来自政府代表、业界代表、互联网技术专家、统计学专家等14位专家参与打分,计算结果如下:

图 31 2007-2010网民互联网应用指数变化趋势图 31 2007-2010网民互联网应用指数变化趋势

  从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变化上看,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水平平稳上升,从2007年的51.1增加到2010年的57.6。细分二级指数的反映了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的结构变化,由初级的信息获取、娱乐阶段向商务交易、互动参与转变。从2007年到2010年,网络消费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从9.9提升到24.3;互动参与指数也从47.5提升到50.8,而网络娱乐指数在2009年以后开始下滑。

表 16 2007-2009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对比表 16 2007-2009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对比

  2010年,我国的个人互联网应用指数达到57.6,从三级指标的具体应用比例可以看出,网络娱乐指数虽然下滑,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和网络视频使用率仍处于高位。互动参与指数的得分也主要是由较为传统的通讯类应用(即时通信、电子邮件)的较大贡献抬升所致,而作为分享和参与类应用的典型代表(更新博客、发帖/回帖)的使用率仍然偏低。网络消费指数的增长主要是基于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的快速增长。

第五章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基础

  (一)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 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中小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有92.7%的中国中小企业 的接入了互联网,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通过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可以看出,规模较小企业中互联网接入比例相对较低,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互联网的接入比例已经接近100%。

  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国家政策推动。国家和政府对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以及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举措,对于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大幅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让中小企业认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另一方面从政策上保障了中小企业能够很便捷地享受互联网服务。

  2、市场机会牵引。随着个人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快速提升,以及商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于中小企业的价值不断提升,互联网中市场机会不断增加。这些不断增加的市场机会,也牵引着中国中小企业纷纷加快对互联网的利用。

图 32 不同规模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比例图 32 不同规模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比例

  (二)中小企业建立网站及网店情况

  企业网站及企业网店(网上商铺)是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深度应用的体现,根据目前的调查情况,中国中小企业企业建站 (拥有独立网站或网店)的比例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截至2010年12月达到了43%,其中27.8%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独立企业网站。企业拥有网站或网店的比例和企业的规模有很强的相关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建站比例较低。

图 33不同规模中小企业曾有建站行为的比例图 33不同规模中小企业曾有建站行为的比例
图 34不同规模中小企业曾有建立独立企业网站行为的比例图 34不同规模中小企业曾有建立独立企业网站行为的比例

  二、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情况

  (一)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概况

  可以看出,目前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中,普及比较广的还是客户服务和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应用。但实际上,对于企业中超过99%的中小企业,如何获得客户、如何拓展市场才是关乎生存的最紧要需求。但目前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面的互联网应用水平还偏低,需要重点提升。

图 35 中小企业各类互联网应用渗透率图 35 中小企业各类互联网应用渗透率

  (二)中小企业网站情况

  企业网站一般具有品牌营销、销售、客服等多种职能。从针对中小企业网站设计目的的调查可以看出,营销功能和品牌宣传功能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网站设计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功能;销售功能、客户服务及客户管理功能相对较弱。可见,多数中小企业的互联网网站都希望具备了一定的营销功能。

  但是,多数中小企业网站功能主要还是集中在展示上,互动功能、交易功能、后台统计功能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导致多数企业网站只是虚设,没有发挥作用。

图 36 中小企业网站功能设计图 36 中小企业网站功能设计

  从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将网站作为信息发布的重要领地。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网站平均一个月都难以更新一次,可见很多中小企业网站都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中小企业网站利用水平普遍偏低。

图 37 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图 37 中小企业网站更新频率

  根据各中小企业对于其企业网站的评价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网站对于很多企业仅仅是一个品牌形象展示的工具,而还没有成为其电子商务的工具。曾有建设独立网站行为的中小企业中,认为网站为自己带来了流量和订单的企业仅仅占到18%。

图 38 中小企业网站效果评价图 38 中小企业网站效果评价

  (三)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

  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最主要的应用,综合起来中小企业中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相关的互联网应用的利用率达到了42.1%。

  其中,电子邮件营销方式是中小企业最普遍采用的互联网营销方式,21.3%的中小企业曾经采用过电子邮件营销。电子邮件营销具有成本低、到达率高等优点,但具有容易引起受众反感等缺点。不过,将电子邮件营销与CRM系统结合,进行更加精准的促销信息推送仍然是很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因此,电子邮件营销未来还将是最为普及的网络营销方式之一。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和搜索营销(包括搜索关键字广告、搜索引擎优化等)是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中比较重要的两类互联网营销方式,也是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中投入较多的两个领域。

  互联网品牌广告,是指在门户网站等站点中购买相应的广告资源(图片链、文字链、弹出框等),是互联网广告中最为传统的方式。目前,依然在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软文也是利用较广的一种互联网营销方式,包括企业自己员工利用论坛等手段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以及雇佣专门的“网络水军”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互联网舆论战。这种互联网营销方式,正在不断得到广告主的青睐,但未来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管制以及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

图 39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方式选择图 39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方式选择

  (四)互联网客户服务应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中小企业与客户沟通和为客户服务的主要渠道之一,57.2%的中小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具体的互联网客户服务方式上,利用电子邮件接受客户咨询的最多,中小企业中50.2%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与用户沟通和联系的工具。电子邮件方式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包括人员成本低、软硬件投入低;但是劣势也很突出,互动性很差,用户无法及时获得反馈。

  此外,即时通信软件正在成为企业互联网客服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即时通信软件具有很好的互动性,用户可以及时获得帮助和反馈;但相对的,成本较电子邮件方式要高,包括要专人负责实时解答等。

  企业对于互联网客服方式的选择,跟企业对于互联网渠道的定位有关。将互联网作为主要营销和销售渠道的中小企业,未来将不断加大互联网客户服务方面的投入,将通过即时通信软件、自有网站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在线服务。

图 40 中小企业利用各种方式提供网络客服的比例图 40 中小企业利用各种方式提供网络客服的比例

  (五)中小企业未来互联网应用倾向

  总体来看,未尝试过互联网营销方式的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效果抱有很大疑问,同时也认为网络营销难度较大,因此尝试的积极性不高。而使用过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营销的价值,倾向于保持甚至是增加网络营销方面的投入。

  无网站及网店的中小企业中,66.4%仍然选择未来不建设网站或网店。

图 41 无网站(店)中小企业未来建站倾向图 41 无网站(店)中小企业未来建站倾向

  未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中,有76.6%未来不打算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营销或销售。

图 42 未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未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倾向图 42 未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未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倾向

  未利用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中,有72.3%未来不打算利用搜索营销。

图 43 未利用搜索营销的企业未来利用搜索营销的倾向图 43 未利用搜索营销的企业未来利用搜索营销的倾向

  相比较而言,使用过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相比较未使用过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未来的搜索营销使用倾向要更加积极。仅14.9%的搜索营销广告主未来计划减少在搜索营销方面的投入,超过85%的中小企业未来将保持现有投入或增加投入。可见,多数搜索营销广告主对于搜索营销的效果还是持肯定态度。

图 44 搜索营销广告主对未来搜索营销的投入倾向图 44 搜索营销广告主对未来搜索营销的投入倾向

  三、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相关支撑情况

  (一)互联网相关人员及管理

  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中,一半左右的中小企业没有配备互联网营销的相关内部管理机制。

  48.3%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有专门的人员来接听电话或接受在线咨询;35.4%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有独立的网络营销团队;23.3%的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或网络营销的中小企业专门针对网络营销定制了独立的产品线。但总体而言,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支撑力度还不够,有40.7%的中小企业并没有针对网络营销做出任何相应的运营机制调整。

图 45 应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在管理上对互联网的支撑情况图 45 应用网络营销的企业在管理上对互联网的支撑情况

  通过分析网站人员投入情况与网站效果的关系可以看出,投入水平与网站效果呈现很显著的正相关性,投入越大、效果越好。

图 46 中小企业网站效果与网站人员投入情况的关系图 46 中小企业网站效果与网站人员投入情况的关系

  然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企业网站的维护水平总体还是偏低。中小企业网站有专职团队负责的仅22.5%;多数中小企业网站仅有少数人员进行内容更新,而没有技术维护人员。

图 47 中小企业网站维护人员情况图 47 中小企业网站维护人员情况

  总体而言,进行搜索营销的中小企业对于搜索营销的人员支撑力度偏低。其中,41.4%的中小企业完全没有搜索营销相关人员,完全依靠搜索引擎服务商及其代理商提供技术指导;仅16.3%的中小企业有专业的搜索营销支撑团队。

图 48 中小企业搜索营销人员投入情况图 48 中小企业搜索营销人员投入情况

  (二)互联网知识培训情况

  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互联网知识培训的比例偏低。仅22.3%的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过去一年中进行过互联网相关知识培训。

图 49 中小企业进行互联网相关培训比例图 49 中小企业进行互联网相关培训比例

  在互联网知识相关培训采用的方式上,多数中小企业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内部员工知识分享,专业人员进行讲座的比例偏低。

图 50 中小企业进行互联网相关培训的方式选择图 50 中小企业进行互联网相关培训的方式选择

第六章 互联网安全环境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个人互联网使用安全状况

  2010年,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政府积极推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网络信任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加大对通信网络的监管力度和对钓鱼网站、非法网站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和清查力度,尤其加大对手机移动媒体和技术服务网站的主动监管,完善域名注册信息的备案工作。

  随着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集中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基础网络安全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2010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比例为45.8%,较2009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人数也从2.17亿减少为2.09亿人,减少了近800万人。

图 51 半年内是否遇到病毒或木马攻击图 51 半年内是否遇到病毒或木马攻击

  与此同时,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占21.8%,较2009年降低9.7个百分点。遇到过账号密码被盗的人数从2009年的1.21亿降低到9969万,减少了2000余万。

图 52 半年内是否遇到账号或密码被盗图 52 半年内是否遇到账号或密码被盗

  自2009年末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大规模的不良网站进行了清理。CNNIC也进行了域名注册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10年共受理钓鱼网站举报23455个,处理钓鱼网站22573个;处理并记录涉黄域名6168个;添加涉黄域名黑名单86批次,共计3551个;通知注册服务机构删除涉黄链接以及对域名进行实名认证82批次。截至2010年12月31日,CN域名实名比率 已经达到97.2%,CN域名新注册实名比率达到100%,CN域名下不良应用举报比例逐步下降。随着国家域名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处置能力大大增强。

  二、中小企业互联网安全防护状况

  总体而言,中小企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总体水平较高。安装杀毒软件是中小企业互联网安全保护最主要的措施,在接入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有91.7%的中小企业安装了杀毒软件;有76.5%的中小企业加装防火墙;仅5.4%中小企业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图 53 企业互联网安全防范措施图 53 企业互联网安全防范措施

  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网站的可信认证积极性却不高。目前国内“钓鱼网站”泛滥,亟需通过一个权威的网站认证体系来规范和树立业内标准。但目前国内网站和企业的诚信认证市场比较混乱,在企业中和网民中都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品牌,造成了企业不愿进行网站可信认证的现状。但为了提升整个互联网的安全和诚信水平,必须要加强网站身份的管理,提高企业和网民对于身份认证的认识。

图 54  中小企业网站可信认证情况图 54 中小企业网站可信认证情况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z/cnnic27/index.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