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1850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1-09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创新者》
《创新者》
《阿里巴巴正传》
《阿里巴巴正传》
《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
《翻转世界》
《翻转世界》
《技术赋权》
《技术赋权》
《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
《信息简史》
《信息简史》
《硅谷合伙人》
《硅谷合伙人》
《网飞传奇》
《网飞传奇》
《乔纳森传》
《乔纳森传》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这是十七年磨一剑的巨著,伊丽莎白·爱森斯坦教授倾毕生之力精心打造的经典。 这是跨学科的巨著,涉及印刷史、技术史、文艺复兴史、宗教改革史,欧洲史、传播学。 众多学科争相将其纳入自己的视野和领地。 这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奇葩和丰碑。

基本信息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 [平装] 
~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作者), 何道宽 (译者) 
市场价: ¥ 85.00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 外文书名: The Printing Press as an Change Communications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 in Early-Modern Europe
  • 丛书名: 未名社科·媒介环境学译丛
  • 平装: 720页
  • 正文语种: 汉语
  • 开本: 16
  • ISBN: 9787301168622
  • 条形码: 9787301168622
  •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7 x 3.8 cm ; 962 g
  • ASIN: B0042VJEFK 
  • 内容简介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是一部历史巨著,它研究15世纪中叶兴起于欧洲的机器印刷,但它不囿于研究印刷技术本身,而是专注这场印刷革命对欧洲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启蒙思想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它有别于其他印刷史的著作,这是一部富有创新意义的“革命”之作。
    全书共三个部分,计八章,外加“结束语”和“最后的话”。第一部分讲西欧从手抄书文化向印刷文化的过渡,尝试勾勒这一次传播革命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讲印刷术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第三部分讲印刷术对近代科学的影响,并论述这次传播革命和其他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又是一部传播学巨著,它集中研究机器印刷催生的传播革命。传播学分为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技术学派,技术学派又称为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专注的焦点之一是媒介这种人造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人类社会、人的心理的长效影响。它认为,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五次伟大的媒介革命即传播革命,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五座高峰。媒介环境学认为,《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是该学派的重大成果之一,其作者伊丽莎白·爱森斯坦是该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
    这是一部论战之作,其论战锋芒指向文艺复兴研究权威雅各布·布尔克哈特、艺术史权威欧文。潘诺夫斯基、科学史之父乔治·萨尔顿、科学史权威托马斯·库恩、数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海以及印刷史的权威鲁道夫·希尔施、吕西安·费弗尔、马丹和S·H·斯坦贝格。
    自出版以来,不仅欧洲通史、文化史、技术史、科学史、印刷史、宗教改革史、文艺复兴史的专家争相研究并批评这一巨著,而且其他学科比如传播学也在争夺这一丰硕的资源。这是一部严谨、冷峻、细密的考据之书,其挑战足以使许多领域的学者深受启发、跃跃欲试。
    推荐

    编辑推荐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初为两个分册,如今合二为一。这部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研究印刷术的来临及其作为变革动因的重要意义。爱森斯坦教授考察从手抄书文化向印刷文化转变的总体意义,然后研究近代早期的三大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

    媒体推荐

    15年来,我们翘首盼望考察印刷术如何改变欧洲面貌的深刻而冷峻的力作。如今,伊丽莎白,爱森斯坦教授写了这样一部书……她非常熟悉15世纪以来近代史的宏大叙事。她对史学家们解释历史变革的种种方式了如指掌,熟悉其短长。她没有寻求普世规律或原理的狂热,没有受非理性的冲动驱使。她不惧深挖细察。她洞悉生动奇异的细节,至关重要的矛盾,她那敏锐的眼光令人羡慕。
      ——《公益》
    这是一部至善至要之作……文笔清丽、力透纸背,读之令人心怡……在爱森斯坦的笔下,16世纪学者一印刷商兼于一身的伟人形象生动、各具特色;埃蒂安纳、奥珀利努斯、普朗坦等人物表现出宗教宽容的理想和思想上的兄弟情谊……她这部近代史的力作论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下限为]8世纪,其完美无与伦比,且渗透批判的精神。
      ——《纽约书评》
    她这部两卷合一的书纵览新近的文献,涵盖1400年到1700年三百年间的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新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爱森斯坦女士对有关这三大运动的原因和进展的主要假说进行考察,她用印刷术及其产品的冲击来重新评价这三大运动。
      ——《新共和》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译者:何道宽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195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9-1988年在密执安大学执教,主攻法国革命史和19世纪法国史,著述不多,但《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这一巨著足以使她名垂青史。该书千锤百炼,耗时17年,用尽她学术生涯的一半时光,是欧洲印刷史和近代史经典著作,也是传播学的经典之作。爱森斯坦教授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马歇尔·麦克卢汉有过密切的互动。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翻译协会高级顾问,从事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二十余年,著译约1100万字。著作有《中华文明颉要》(汉英双语版)、《创意导游》(英文版)。电视教学片有《实用英语语音》。译作四十余部,要者有《思维的训练》、《文化树》、《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精粹》、《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思想无羁:技术时代的认识论》、《传播的偏向》、《帝国与传播》、《手机:挡不住的呼唤>)、《真实空间:飞天梦解析》、《麦克卢汉书简》、《传播与社会影响》、《新政治文化》、《麦克卢汉如是说:理解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模仿律》、《莱文森精粹》、《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伊拉斯谟传:伊拉斯谟与宗教改革》、《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词语的技术化》、《传播学批判研究》、《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重新思考文化政策》。

    目录

    译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初说难以准确界定的变革
    第一章 尚未被公认的革命
    第二章 对初始的转变进行界定;印刷文化的部分特征
    2.1 细看印刷术的传播:产量的增加和付印书籍的变化
    2.2 考虑标准化的一些效应
    2.3 文本重组和文献索引产生的效应:资料的整理、编订和分类
    2.4 采集资料的新程序:从错讹的抄本到改进的机印本
    2.5 印刷术的保存威力:固化功能和累积性变化
    2.6 放大与强化:刻板定型和社会语言分割现象的持久影响
    2.7 从聆听型公众到阅读型公众:社会变化和心理变化的不平衡发展
    2.8 文坛与机印书贸易

    第二部分 古典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重新定向;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再评价
    第三章 古典复兴的重新定向:文艺复兴的两个阶段
    3.1 本章概说
    3.2 短暂的复兴与恒久的复兴
    3.3 向近代意识形式的转变
    3.4 破解奥秘:远古崇拜和“复兴”理念的变化
    第四章 《圣经》传统的重构:为宗教改革重新布置舞台
    4.1 本章概说
    4.2 中世纪教会的结束:正统基督教的转变
    4.3 福音真理的重构:拉丁文《圣经》的印行
    4.4 为宗教改革重新布置舞台
    4.5 新教伦理与新兴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
    4.6 从南欧的天主教到北欧的新教:启蒙思想的温床
    4.7 新型书本宗教面面观
    第三部分 自然之书的转化
    第五章 导论;断代问题
    5.1 导论:“伟大的自然之书”与“渺小的人为之书”
    5.2 断代问题再思考:
    (1)布尔克哈特派对阵中世纪派
    (2)中世纪科学之不足:关于新方法论的建议
    (3)错讹文献的复制:文化滞后的幻觉
    第六章 技术性文献的印刷出版:科学著述与研究的新趋势
    6.1 缩小民众与学者的差距
    6.2 宣传科学:新的职业生涯向各种才俊之士开放
    6.3 盖仑医学的复活与超越:为“新解剖学”搭建舞台
    第七章 为哥白尼革命重新搭台
    第八章 科学著述的赞助与审查
    8.1 本章概说
    8.2 分道扬镳的新教出版政策与天主教出版政策
    8.3 堵塞思想试验,提倡创造行为
    8.4 为伽利略的审判重新搭台
    结束语:《圣经》与自然的转化
    最后的话
    注释
    文献
    索引
    译后记
    译者简介

    序言

    自20世纪中期传播学大发展以来,世界各地的传播学研究风起云涌,蔚为壮观。进入新世纪之后,在新媒介、新媒体、新传播形式迅猛发展、快速更新的推动之下,传播学大有发展成为显学的势头。
    长期以来,国内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是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所谓经验学派是以实证主义为信条、技术统计为手段、效果研究为焦点、服务体制为导向的美国主流学派。所谓批判学派则以德国法兰克福的新马克思主义、法国和英国的文化批评以及欧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为代表。
    新千年以来,各国传播学界拓宽视野,开始瞩目以马歇尔·麦克卢汉为代表的第三学派。
    20世纪末,北美的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整合为媒介环境学派,组建了媒介环境学会,开始问鼎北美传播学的主流圈子。
    近年来,中国传播学界思考传播学的危机、范式内容和学派分梳,检讨北美主流经验主义学派的不足,注意批判学派从欧洲向北美的扩散,认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

    后记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欧洲的传播与文化变革》的关键词之一是“历史”,所以本书毫无疑问是历史书,而且是讲印刷术的专著。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历史书,更不是单纯的只讲印刷技术的著作。作者把印刷术作为欧洲近代史的推动力之一去研究,尤其注意印刷术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近代科学的关系。
    伊丽莎白。爱森斯坦是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把技术作为人造环境和传播媒介,研究媒介对社会文化和心理的长效影响,特别注重研究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本书是她学术生涯的丰碑,在欧洲通史、文化史、技术史、科学史、印刷术史、宗教改革史、文艺复兴史以及传播思想史、媒介环境学等学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成为《未名社科.媒介环境学译丛》的重要选题实在是实至名归。

    文摘

    行(如今叫做不时髦)的阅读拉丁文的专业精英们的“高雅”文化。我还发现有必要以不时髦的狭隘眼光停留在西欧的几个地区。因此,本书所谓的“印刷文化”始终局限于特别狭隘的西方意义:指的是西方的后谷登堡时期的发展变化,将其与亚洲的前谷登堡时期的发展变化可能具有的联系搁置一边。不仅此前亚洲的发展被排除在外,而且此后东欧、近东和新世界的发展也被排除在外。偶尔有一些匆匆一瞥,提出一些比较的视角,但那仅仅是为了阐明西方基督教世界某些特征的特殊意义。由于许多古老的讯息影响到新媒介的使用,由于考察手抄媒介与印刷媒介的差异时必须要在思想史里穿越数百年的历史,所以在时间上限方面,我们不得不比所论的地理范围更富有弹性。于是,我们偶尔要回溯到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和早期基督教的习俗;我们不止一次在中世纪的手抄书和文具店跟前驻足流连;我们展望积累和增加的变革产生的影响。
    然而,本书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并没有超越印刷术发明后的前200年的时间范围,但我们的故事却超越了伽利略受审的情形,目的是要看到哥白尼革命的完成以及期刊的滥觞,以便为启蒙思想提供一个适当的序幕。  
    推动欧洲近代史的印刷机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美)伊丽莎白·爱森斯坦 著  何道宽 译  北京大学出版2010年9月版

      ●何道宽(学者,翻译家)

      这本书不集中研究印刷术本身,也不囿于印刷史,而是将印刷术作为欧洲近代史的重要动因之一,认为印刷术掀起的传播革命对近现代的欧洲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部富有创新意义的“革命”之作。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是一部什么书?这个问题既好回答,又难以准确回答。它首先是一部历史书,而且是论印刷术的专著。当然,这本书不集中研究印刷技术本身,也不囿于印刷史,而是将印刷术作为欧洲近代史的重要动因之一,认为印刷术掀起的传播革命对近现代的欧洲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一部富有创新意义的“革命”之作。自出版以来,不仅欧洲通史、文化史、技术史、科学史、印刷术史、宗教改革史、文艺复兴史的专家争相研究、批评,而且其他学科也在争夺这一丰硕的资源。本书译者则把它作为媒介环境学的经典介绍给华文读者。

      作者爱森斯坦是传播学三大学派之一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把技术作为人造环境和传播媒介,研究媒介对社会文化和心理的长效影响,特别注重研究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这本书是她学术生涯的丰碑,在欧洲通史、文化史、技术史、科学史、印刷术史、宗教改革史、文艺复兴史以及传播思想史、媒介环境学等学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本书的关键词之一是“历史”,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历史书,更不是单纯的只讲印刷技术的著作。作者把印刷术作为欧洲近代史的推动力之一去研究,尤其注意印刷术与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近代科学的关系。

      15世纪50年代初,德意志的美因兹地区掀起的机器印刷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史家称之为书籍革命、媒介革命、印刷革命、传播革命,爱森斯坦从人类历史的纵横视野出发,将其定名为“传播革命”。彼时,德国金匠约翰·谷登堡完成了机器印刷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用活字印刷《圣经》和古籍。他印制的《42行圣经》就是历史上的第一部机印本《圣经》。自此,印刷术形成燎原之势,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机器印刷就传遍了德意志,每个州都有了重要的出版中心。

      在半个世纪之内,机器印刷又传遍了欧洲。北欧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校正了拉丁文《圣经》和希腊文《新约圣经》,使《圣经》得到“净化”,马丁·路德出版德语《圣经》,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投下了震撼基督教世界的炸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出版《圣经》新译本和矫正本的目的,是服务教会、敬奉上帝,结果却适得其反:由此掀起的宗教改革撕裂了教会,不仅摧毁了教廷的权威、动摇了天主教,而且撕裂了抗议教廷的新教,使之宗派林立。这场传播革命的风暴迅速形成摧枯拉朽之势,其威力史无前例。在谷登堡发明之后的50年里,机印书比手抄书的成本降低了几百倍,印刷工的效率比手抄工的效率提高了上千倍,欧洲出版的机印书多达八百万册。从1517年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到1520年不到4年的时间里, 路德的30 本书就印行了30余万册。伊拉斯谟著作的发行量又大大超过了路德的著作。稍后,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也传遍欧洲。

      传统的印刷术研究嵌入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研究,沦为重要性稍次的历史事件。爱森斯坦的贡献是:机器印刷必须被分离出来单独研究,且被当作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她说:“但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始终未能在自己的断代史图表里为印刷术找到一席之地。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似乎有必要更仔细地审视这个急遽变革本身看似矛盾的性质。我们不要把印刷术的出现和其他革新纠缠在一起,也不要把它当作另外一种发展的例子;我们必须要把印刷术的出现当作一个事件单独挑选出来研究,它自成一体,用传统的历史变革分类来研究印刷术是不恰当的。”

      人文主义始于13、14世纪的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穿越印刷术发明,其下限虽然模糊,但直达启蒙运动兴起的18世纪初倒是普遍的共识。15世纪中叶兴起的印刷术对人文主义产生影响。仅以“北欧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为例,如果没有印刷术,他能够在15世纪和16世纪之交出版那么多著作,能够影响欧洲的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吗?能够成为“唯一的权威”、“思想之王”、“世界之光”、“世界明灯”、“时代启蒙者”、“时代的大脑、心脏和良心”、“现代思想的先驱和铺路人”、“现代精神的先驱”吗?

      近代科学始于哥白尼的“新天文学”、维萨里的“新解剖学”、培根的实验科学、伽利略的物理学、牛顿的力学、马兰·梅森的“新哲学”。如果没有印刷术大量印行他们的著作,如果没有印刷术冲破教廷的《禁书目录》,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科学思想能够传播吗?相反,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达芬奇的大量著作,由于他深藏不露、束之高阁、不予刊布,致使他的许多天才成果被淹没了几百年。此外,机器印刷的发明促成了各种新版本《圣经》和各语种《圣经》的出版,撕裂拉丁文《圣经》和教廷一统天下的局面。 

      需要交代的还有,该书的写作花了整整15年!爱森斯坦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开创了印刷文化研究的新路径,使之成为诸多学科羡慕和争夺的资源。这本书耗尽了她的一生多半的精力,耗尽了她30年学术生涯的一半光阴。她专长法国革命史和19世纪法国史,生平著述不多,但这部论印刷传播革命的专著足以使她名垂青史。   

      此外,全书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数以百计,涵盖政治、宗教、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印刷术等领域,古典学者、中世纪研究专家、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启蒙思想家进入其研究视野,技术史家、科学史家、文艺复兴史家、中世纪史家成为其论战对象。或许欧美的读者对他们相当熟悉,但这苦了中国读者,译者在书中也尽力弥补了这一缺憾。

      在这本书里,爱森斯坦显示了她的治学风格,极其严谨,注重考据,颇像清代的乾嘉学派,亦像20世纪的王国维、胡适、梁漱溟、陈寅恪、钱钟书、季羡林等国学大师,思想犀利、论证严谨、证据确凿、分析细密。所有这些都使得这本书值得一读。

    参考文献
    http://jb.sznews.com/html/2010-10/10/content_1260354.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