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退族的共同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润发布“乐退”报告 中国5.5万人身价达1.1亿编辑本段回目录
胡润研究院今日发布2010胡润乐退报告称,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该报告是研究中国企业家富足而退的生活方式,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乐退报告"。
"胡润乐退报告"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家富足而退的生活方式:他们花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品味人生,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国旅游、更加重视健康、投资理财、继续学习、更加关爱家人、朋友、关心社会公益等等。中国企业家平均45岁可以考虑乐退了,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
胡润百富创始人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富豪们现在明确更懂得品味生活了,而从前总是忙忙碌碌地工作。
旅游:最青睐的休闲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近两年来富豪们的出国频率持续增长,乐退富豪的出国频率则更高,他们平均每年出国四次,比其他人多一次。而出国以旅游为目的的达到六成。他们如今每年平均享有16天的假期,两年前则只有10天左右。旅游是乐退富豪最青睐的休闲方式。他们在旅途中品味自然、文化、建筑的魅力,有些企业家还在旅途中满足了他们的摄影爱好。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美国牢牢占据乐退富豪最青睐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首选;法国是其最青睐的欧洲旅游目的地,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英国是其最青睐的欧洲旅游目的地第二名,其他人则更倾向于意大利;日本是其最青睐的亚洲旅游目的地。国内方面,三亚、云南和香港是其最青睐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前三名,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云南和香港互换了位次。此外,乐退富豪还更喜欢西藏。
健康
乐退富豪更加关注健康,高尔夫是他们最青睐的运动方式,其次是游泳。此外,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品茶、SPA和足道等,由此也可见其对于健康的重视。
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乐退富豪喜欢打高尔夫球。他们的平均差点为24杆,即打完一场18洞的成绩平均可达到96杆,比其他人打得好一点。观澜湖是全国最受富豪青睐的高尔夫球场。北京华彬是北京当地最受青睐的高尔夫球场;佘山高尔夫是上海地区最受青睐的高尔夫球场。
教育
教育是关乎企业传承的一个重要话题,考虑乐退的富豪们尤其注重下一代的培养,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是他们为孩子选择的国际教育目的地之一、二、三位。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家为孩子选择高中教育目的地时更多地倾向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而选择硕士教育目的地时则更倾向于美国。
富足而退的企业家们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学习和深造,完成他们的另一种梦想。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家选择修读EMBA来充实自己。他们最青睐的EMBA排名依次为:清华、中欧、北大光华和长江商学院等。最近,企业家也有修读全球CEO课程的趋势。他们最受其青睐的全球CEO课程是长江和中欧的。
收藏
在收藏领域,乐退富豪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对古代字画的偏爱,比起其他人以收藏手表/珠宝为首选,乐退富豪更喜欢收藏古代字画,过去一年中国古代书画的价格提升很快,很多富豪开始尝试收藏古代书画。其他依次为:手表/珠宝、汽车、当代艺术品、瓷杂和酒。而无论是何种藏品,都凸显出乐退富豪们对生活的品位。
乐退富豪平均拥有7块手表,他们最青睐的手表品牌是百达翡丽,最青睐的珠宝品牌是卡地亚。他们平均拥有5辆车,最青睐的超级豪华商务车是劳斯莱斯幻影,最青睐的超级豪华自驾车是宾利欧陆飞驰,最青睐的豪华SUV是奥迪Q7。
投资
总体来说,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在投资方面,超过45%的乐退富豪持积极投资的理念,这一比例比其他人高出10%。投资方向上以房地产为主,其次也会选择一些股票投资。此外,他们还喜欢做一些艺术品投资。
慈善
除了投资与收藏,富豪们还会以做慈善来使自己的资金实现功用最大化,社会责任的履行让他们在金钱富足之余,达到精神的富足。调查显示,企业家的平均捐赠额占个人总财富的1%。而在慈善方式的选择上,近七成的富豪会选择慈善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是富豪们最青睐的慈善基金,其他依次为希望工程、当地慈善基金和中华慈善总会等。还有一部分富豪选择做直接项目。
你离“乐退”还有多远?编辑本段回目录
你是否为自己制定了退休时间表,是否早就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美好生活?
退休,意味着每一天都可以自由安排闲暇时间,意味着每一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同时也意味着收入的锐减。因此,想要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理想退休生活,临近退休时再来考虑就太晚了。
“在某个城市的远郊有一个房子/在那里应该看得见一个平静的港湾/港湾应该有清静的沙滩/面对港湾的大厅应该有落地的门窗/吹来的海风应该能撩起落地的窗帘/房子的园子要大/最好有四季开放的花/夕阳要能照到院子和大厅/要有很好的音响系统/厨房要大/我和老伴可以早上去买新鲜面包和蔬菜/最好车程以内有供应新鲜海鱼的地方/还有葡萄园/最好有三个孩子/分别生活在亚洲欧洲和美洲/让我们随时有充足的理由去看他们、看世界……”这是某位都市白领心中的退休生活图景。
随着物价上涨,医疗成本增加,能快乐退休的人并不多,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2010胡润乐退报告称,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该报告是研究中国企业家富足而退的生活方式,这是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乐退报告”。
他们花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品味人生,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国旅游、更加重视健康、投资理财、继续学习、更加关爱家人、朋友、关心社会公益等等。中国企业家平均45岁可以考虑乐退了,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
胡润百富创始人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富豪们现在明确更懂得品味生活了,而从前总是忙忙碌碌地工作。
旅游是乐退富豪最青睐的休闲方式。他们在旅途中品味自然、文化、建筑的魅力,有些企业家还在旅途中满足了他们的摄影爱好。
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乐退富豪喜欢打高尔夫球。他们的平均差点为24杆,即打完一场18洞的成绩平均可达到96杆,比其他人打得好一点。观澜湖是全国最受富豪青睐的高尔夫球场。北京华彬是北京当地最受青睐的高尔夫球场;佘山高尔夫是上海地区最受青睐的高尔夫球场。
考虑乐退的富豪们尤其注重下一代的培养,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是他们为孩子选择的国际教育目的地之一、二、三位。
在收藏领域,乐退富豪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对古代字画的偏爱,比起其他人以收藏手表/珠宝为首选,乐退富豪更喜欢收藏古代字画。
乐退富豪平均拥有7块手表,他们最青睐的手表品牌是百达翡丽,最青睐的珠宝品牌是卡地亚。他们平均拥有5辆车,最青睐的超级豪华商务车是劳斯莱斯幻影,最青睐的超级豪华自驾车是宾利欧陆飞驰,最青睐的豪华SUV是奥迪Q7。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乐退该被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而不是要用太明确的钱的标准来衡量,毕竟不同的人群,生活状态不同,对标准的要求也不同。――杨文
乐退,是富人的事。与我无关。我已下定决心,奋斗终身。死后终将长眠,醒时何必贪睡。人活几十年,却要死上百上千年,何必在生时,就想着死时的安逸?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如果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那么就用自己喜欢的心情做事,如果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心情做事,那么就快点把它做完,去做别的事。把每一天都当成一生,醒时就进,睡后就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至于旅游、享乐自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老年生活的一部分。享用每一分钟,奋斗每一分钟。――龙在天
退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计划退休后的时光,我想每个人都计划过。可是,计划“乐退”,恐怕没有几个人想过。传说中的乐退是与金钱挂钩的,只有在富有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去享受有别墅、有海鲜、有葡萄园的生活,而这些,离普通人太遥远了。其实“乐退”本不该如此,我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每天快乐、幸福的生活,这就能够算的上是“乐退”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有乐退的机会和权力,最终看的是我们有没有“乐退”的心态和心情了。――李特
“乐退”不是富人的专利。如果想加入“乐退”的队伍,就必须未雨绸缪,现在就要开始做人生的远期规划。经济自由是“乐退”基本的实现条件,所以退休工资能否跑赢CPI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就给自己买一笔保险,以防止疾病和灾害;存一笔专用的退休金,比如旅游基金,这样老年的生活就可以丰富多彩了。――西铭
人不可能退休,退了也不能休。关键问题是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说我的吧:找个可以不按时上班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继续找,结果我找到了;回家就写作,然后拉点广告生意,什么时候自由职业可以养活我了,比如可以出书了,比如广告生意可以养活我了,立刻辞职,自由职业,直到老年痴呆。这是我的计划,可能不适合你们。――马超
“乐退”主要是针对富豪及有相应退休保险的城市阶层,相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而言,乐退对于他们很遥远,丧失劳动力就意味着生活失去了保障,要完全依靠子女的赡养才能安度晚年。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乡镇养老机制,让外出务工人员在晚年也可以真正的“乐退”。――程鹏丽
退休不一定是“乐退”,想做到“乐退”,必须在退休前攒好养老的钱,才能足够快乐足够安心地去退休。所以“乐退”估计也不过是给富翁阶级所享用的一个名词吧。大多数中产阶级的人可能不仅达不到“乐退”的标准线,更可能在退休之后,准备安度晚年之时还不得不为飞涨的物价重新操刀,再入江湖。我们在祝福他们的同时也想想自己的以后,离“乐退”还有多远,远到看不清终点啊。――胡倩
从小到大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找地发呆睡觉无所事事。老爸总会揪着我不放,他从小到大灌输给我的概念便是“生活、生活,活都是生出来的。要不然怎么活着。”因为要活着,所以要工作、要干活、要整理房间、要做饭、要洗碗、要扫地、要洗衣服……所以,怎么可能会退休呢。乐退,死了才会退。――潘昕妙
北师大教授钟伟曾抛出惊天言论,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当我们回顾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遥想30年后手攒千万大钞的时候我们的退休生活却真的不见得能平静和踏实,更谈不上“乐退”了。30年挣1000万以上,你准备好了吗?――笔笔的笔
在我还年轻的时候,我也曾有着美好的打算,每三年换个城市,体验不同的生活。并且记录,如果能够出书,自然很好,不能也没有关系。一直到五十五岁,找个知心的人,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住下,整理记下的文字、照片、资料,两人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现在,才发现,这个计划能否实施其实取决于五十五岁之前能不能赚到之后的面包以及药钱。现在,我已快三十岁,时间溜去大半,我养老的钱仍很遥远。不过,没有关系,我相信,我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努力,去赚。如果到了五十五岁,还没有赚够也没有关系,继续努力就是了,追求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对物质的追逐一样也可以叫做追求。――陈晓龙
看到高额的乐退金之后我着实吓了一大跳,1.1亿,有没有搞错啊!想都没想过自己能拥有这么多的钱,难道乐退只是那些企业家大老板的专使特权吗?乐退,快乐的退休,记得以前有话题探讨过快乐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所以乐退不应该用金钱来衡量,乐退是一种状态,安享晚年,跟自己喜欢的人相扶偕老,钓钓鱼做做饭就挺好的,干嘛非得打高尔夫呢?――张欢
乐退对广大的工薪阶层还是个奢侈的愿望,现在消费水平这么高,退休就等于收入低了,在生活的压力下,不少人还会选择退休后继续“炒更”,兼职打工赚钱。我不希望自己到退休的时候还需要为生活奔波,人生短暂,若是大半辈子都在工作就没有机会去体会休闲的滋味,到时肯定后悔不已。看来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奋力拼搏,为自己以后的休闲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高欣婷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对儿50多岁的老夫妻携手同游欧洲大陆,十分羡慕,其实那也不过是实现自己生活理念的方式。我相信,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苦,人世间的不平,才能体会到年老时的乐,和人性里的慈悲。――杨弼麟
离我好远啊感觉。其实我觉得所谓的“乐退”还是视自身情况而定的。富豪有富豪习惯的生活,普通人民也有自己的乐趣和追求。我有一个朋友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退休员工,每次给她打电话都在不同的地方“我和你爸在山西”、“我们现在在云南”等等。就像宋丹丹和赵本山的小品:“老年人得自己找乐,得出去!”――jenny
想想1.1亿的乐退门槛,个人觉得高了一些啊。其实,每个人只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具备了基本的经济基础,就可以勇敢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们普通人还做不到佛陀那样的境界,可以完全抛弃世间的所有留恋和诱惑。应该说,乐退标志着一种境界的提升,对时间利用的重新配置,人生有了更多求知和探索空间,享受更多恬静与安闲。也不是说乐退后的生活就是完全快乐的,有的人希望更充实,实现久怀的梦想。也有人希望能够回到大众一样的心境,留恋事业奋斗的成就感,和忙碌充实的生活。也许乐退不可强求,因人而异吧,因为一般看来,人是社会的动物,有的人本身可能并不全是为自己而忙碌的。――刘鹏飞
天生是劳碌命,早早考虑退休还真不是我的范儿,再者现在都没活好成天忙碌奔波,把年轻的生活先活靠谱了往后才敢谈退休,不然这一辈子没个尽头。――程佳佳
如果说我个人是当代“穷学生”的一种典型,那以我现在的眼光看来,我离文中“乐退”还有无穷远的距离,不仅是因为年轻,还因为以鄙人的能力这辈子都达不到“乐退”的物质条件。不过若说是追求“乐退”的实质(只是个人的理解)――即对生活条件的满足、享受生活、学习一些以前来不及学习的东西、追求内心的平静,那我觉得这应该是我可以达到的、甚至也许就是我追求的一种状态――只是实现形式没有那么奢侈而已了。――阿布
工薪阶层存多少钱才能“乐退”?编辑本段回目录
乐退,即快乐退休。12月20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一个乐退报告,说中国企业家的快乐退休门槛是1.1亿元,具备这一乐退条件的,目前中国有5.5万人。
乐退要存钱1.1亿元?这一个数字,着实吓着了普通的工薪阶层。幸好,那是给企业家设的标准。那么,工薪阶层想要快乐退休,该存多少钱呢?

“八婺老人”QQ群快乐登山活动合影。

“八婺老人”QQ群友参加K歌比赛。

本报“八婺老人”QQ群组织的快乐登山活动。
1.1亿乐退是富豪们的生活
胡润百富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已陆续进入了退休期。胡润乐退报告,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家富足而退的生活方式:他们花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品味人生,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国旅游,更加重视健康、投资理财、继续学习,更加关爱家人、朋友,关心社会公益等等。
胡润说,中国企业家平均45岁可以考虑乐退了,目前中国有5.5万人具备乐退条件,乐退门槛为1.1亿元。他解释说,乐退并不是指退休,而是富豪们更加关注生活方式,乐退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概念的、思路的变化。
据报道,调查显示乐退的富豪平均每年出国四次,而出国以旅游为目的的达到六成。旅游是乐退富豪最青睐的休闲方式。他们在旅途中品味自然、文化、建筑的魅力,有些企业家还在旅途中满足了自己的摄影爱好。
乐退富豪更加关注健康,高尔夫是他们最青睐的运动方式,其次是游泳。调查显示,有接近一半的乐退富豪喜欢打高尔夫球。此外,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品茶、SPA和足道等,由此也可见其对于健康的重视。
教育是关乎企业传承的一个重要话题,考虑乐退的富豪们尤其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同时有更多时间来学习和深造,很多企业家选择修读EMBA来充实自己。
在收藏领域,乐退富豪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对古代字画的偏爱。其他依次为手表、珠宝、汽车、当代艺术品、瓷器和酒。
在投资方面,超过45%的乐退富豪持积极投资的理念,这一比例比其他人高出10%。投资方向上以房地产为主,其次也会选择一些股票投资。此外,他们还喜欢做一些艺术品投资;
此外,富豪们还会以做慈善来使自己的资金实现功用最大化。调查显示,企业家的平均捐赠额占个人总财富的1%。而在慈善方式的选择上,近七成的富豪会选择慈善基金。
在乐退报告的发布会上,胡润以广东富豪为例说明:乐退资产财富1.1亿元,在今天的中国基本上想买什么都能买到。比如说买一栋别墅,另外买一套公寓。别墅两三千万元,是一流别墅。别墅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很多人另外有一套公寓在市中心,一两千万元,很贵,加在一起花了5000万元,50%的资产放在自己能用的地产中。
多少钱够养老?众说纷纭
按照胡润的解释,富豪们的乐退,其实不等于退休,他们还在继续赚钱经营企业,不过重点不在赚钱上,而是放到了享受生活上。就普通工薪阶层而言,退休了就是退休了,不可能继续上班,所谓乐退,就是让退休生活过得更快乐。
能够乐退的基本保障,就是养老不成问题。事实上,关于需要存多少钱才够养老,之前有过许多说法,虽然数字不如1.1亿那么吓人,但是也大得惊人。
今年3月刊的《英才》杂志上,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发表文章说,一线大城市的居民,到2027年退休的话,一个人需要积攒1000万元安度余生,而这笔钱还未必够。
他在文章中说,目前中国的统计数字表明,男性55岁退休,之后大致可活到72岁;女性则50岁退休,可活到74岁,因此男女在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分别是17年、24年。考虑到人均预期寿命可能进一步延长,大多数人可能会倾向于认为,为退休后的生活积攒存活25年的钱财是必要的。如果退休后生活水平略低于退休前,那么为存活25年,积累大致相当于20年的工资是必要的,这意味着退休后生活开销比之前降低约20%。
文章分析道,如果对目前中国城镇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绝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积攒下接近100万元,就足以在退休后安享晚年。但是,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都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询问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他极有可能会认为,他需要一笔300万~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只是城镇人口的大致水准,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
钟伟的这一观点出来后,众说纷纭,争议四起。重庆有媒体算了一下,说假设退休老人的月平均消费为1720元,每年约22800元,再乘以25年退休年限,相当于仅按现在的物价就要准备51万元;杭州有媒体报道,按照60岁退休,生活到85岁平均年龄计算,250万元就够了,500万元就可以过得非常舒服了;北京有媒体报道说,千万富翁的退休生活不用愁,百万富翁就不够花了。
在金华多少钱够退休养老?
我国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流通中现金M0,即在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现金;二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即M0加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三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即M1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钟伟教授说,从1987~2007年间,M2和M1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9.8%和17%。1990年,M2、M1和流通中现金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元、6950亿和2644亿元,到了2007年则分别为40万亿元、15.2万亿元和3.1万亿元,不到20年,分别增长了26、22和12倍。由此看来,一个人少壮时候积攒挣下的钱,老来根本不值钱。
在通胀预期之下,手中的钱会愈加不值钱,未来如何发展很难判定。生活在金华,多少钱够养老?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养老的月开销最低限度应该能达到现在收入的2/3。
《浙江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10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将达到77岁左右。按照男性55岁退休,女性50岁退休来算,假设市民退休后还需要准备25年的养老钱。
根据金华市统计局2009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及市区私营经济单位劳动情况统计,2009年市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含私营经济单位)为26293元,市区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含私营经济单位)为18573元。我们取较低的后者,按照胡星斗的理论,假设退休后年开销为18573元×2/3=12382元。
按上述数字计算,保守估计金华市民为退休准备的养老钱需要12382元×25=309550元,接近31万元。当然,这个数字,仅能作为参考,并没有考虑到未来的通胀等情况。
胡星斗教授说,养老金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考虑个人的消费水平,如果对生活品质追求较高,那么在存款和社保之外,还应购买商业保险或者是进行基金、房产的投资;2.考虑所在城市、地区的消费水平,同时,在规划未来时,假设其各个项目上未来平均价格上涨有通货膨胀因素,以及存款零、负利率的可能;3.子女的经济状况,在养老上,如果子女个人经济较好,又很孝顺,则能提供很大程度的帮助;4.比规划的年龄活得更长,女性养老储备期一般比男性少5年以上,但预期寿命却要比男性平均高出3岁左右,也就是说,女性退休岁月平均要比男性多出8年以上。
理财不要忽略未来的养老
1.1亿元也好,1000万元也好,都只是一个数字,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实际情况。有人提出,这背后真正的问题,是当前触目惊心的养老金缺口。
钟伟在他的文章中做了粗略估算,目前正在领取养老金的人群,在其退休后存活的岁月中,领取的全部养老金,大约是其退休前所交纳的全部养老金的10~15倍。也就是说,现在离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基本上是由目前正在交纳养老金的1.5亿青壮年人养活着。目前我国覆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大约在1.5万亿元。这个余额目前仅能供养不足500万人存活25年的养老所需。或者说,目前养老金缺口大概在90%,未来20年的养老金目前尚无着落。
多少钱够一个人退休后安度余生?谁又来养活2027年之后退休的庞大人群?钟伟也没有找到答案。关于养老问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货币政策的姿态,我们整个的养老金体系的代际平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善的地方。养老体系的漏洞,现在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一个是因为货币的发行速度比较快,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养老金的积累程度不够。第二个是目前来看,养老金的水平在迅速提高,但养老金的归集并没有同步增长,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缺口。第三个是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的,多层次养老体系还没有形成。第四个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一些。
市区一家银行的理财分析师厉先生说,其实这样的新闻,数字只是吸引眼球而已,市民真正该关心的是,在忙着考虑子女教育问题、考虑买房换车的时候,不能忽略了未来的养老问题。他建议,年轻人现在开始理财最好就能对未来的退休生活有个规划,至少要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意识,比如通过一定的理财产品配置跑赢GDP、跑赢通胀,不让资产贬值。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jhnews.com.cn/jhwb/2010-12/23/content_1371301.htm
http://www.cqcb.com/cbnews/instant/2010-12-31/76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