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01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1-05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关村博物馆
中关村博物馆
中关村创业报告
中关村创业报告
无锡物联网园区
无锡物联网园区
中国乐谷
中国乐谷
中关村IT男房奴心路
中关村IT男房奴心路
中关村上市公司总市值
中关村上市公司总市值
揭秘中国西部硅谷
揭秘中国西部硅谷
中关村草根创投咖啡馆
中关村草根创投咖啡馆
中国硅谷极客指南
中国硅谷极客指南
下个苹果诞生于中国
下个苹果诞生于中国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关村民营科技30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中关村民营科技30年风雨路编辑本段回目录

  光阴流转,一倏忽,第一家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办已经30周年。

  尽管这家当年的仓库里的公司现在已经灰飞烟灭,甚至,旧址也未得到保留。但是,依然有热心人操办了一场隆重的会议,以资纪念,他们中有企业家、艺术家、媒体人、政府官员。

  春来,万物生。当年,读起来比较拗口的“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的出现,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仿如鸿蒙初辟,初露锋芒,几个科技人员迈出了一小步,其实是中国改革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次,“民营”和“科技”联结起来了,“庙堂”和“江湖”被打通了。不通不行,回首过去,一个反例是前苏联。高科技局限于对外防御和进攻的军事工程,只有国计,没有民生,结果,经济体制积重难返,民怨并累积质变,使一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坍塌。

  所以,不要小看“等离子服务部”,不要小看“中关村”,也不要小看“民营科技”四个字。它们和当年的安徽小岗村意义一样重大,象征着时代的先声,预示着社会的转型,昭示着中国的新革命。

  “三十而立”,其意义在于,与当年的弱不禁风和栖栖遑遑,中关村民营科技已经“站立”起来了。现在中关村民营科技的规模和实力,早已经蔚为壮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有一区十园,从业人员已形成“百万大军”,其核心区海淀园已有规模以上企业3691家,实现总收入2216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工业总产值409亿元,同比增长34%。

  “三十而立”,三十也是一道坎,承前启后。中关村民营科技,仿佛在发声:我已成年,我要担负起责任,我要冲破更多藩篱,我要飞得更高。温总理说,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了。那么改革的动力来自哪里呢?除了一些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物,它来自于民间,包括民营企业。不管反垄断也好,“国进民退”也好,民营企业群体,有着天然的公平、公正、平等的权利需求。

  现在,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立起来的过程。

  首先是开创阶段:1979年,陈春先应邀到美国进行核聚变技术的专项考察。波士顿周围128号公路两侧科技转化为产品的状况和硅谷苹果公司的创业传奇,极大地震撼了陈春先。陈春先建议成立一个发挥科研人员积极性的组织,推广在美国看到的“技术扩散模式”,建立中国的“硅谷”。1981年10月23日,陈春先办起了中关村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在经历曲折以后,陈春先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的明确支持。在他的示范效应下,科研人员活跃起来,纷纷走出那道院墙开辟另一番天地,中关村地区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1984年,以四通、信通、京海、科海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科技公司先后成立。到1987年底,集中在白石桥路、海淀路和中关村路的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企业已经有148家,这就是后来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开创者的勇气,也看到了他们的磨难。我们得记住这些人的名字,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柳传志、王洪德、段永基、张家林、彭伟民等等。“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带领创业团队将科技服务和产品推向市场。他们冲破了官办科研机构和官办国营企业的垄断和僵化状态,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机制中,作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技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开创了历史先河。他们的行为构成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也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一个缩影。

  然后是厚积薄发、立足创新的中生代。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特别是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催发了中关村创业高潮和第二代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形成。王文京创建的用友软件、冯军创办的爱国者数码等,现在都已经形成特色品牌。作为中关村第二代即中生代企业家,这一代人从一“下海”就果敢地选择创办产权清晰的企业。他们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完成了企业生存、成长、发展的创业过程,使许多企业的规模已大大超过了第一代。

  我们也应该记录他们的名字:王文京、冯军、郑福双、姚威、刘迎建以及秦升益等等。他们成熟稳健、开创了自主创新的潮流,市场意识逐渐成熟,在新旧体制之间从容斡旋。他们现在还是中关村民营企业家群体里的中坚力量。

  再接着,中关村迎来了新经济浪潮下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中涌现出来的第三代企业家。诸如张朝阳、曹国伟、李彦宏、雷军、邓中翰、李开复、严望佳等等一大批企业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海归”, 得益于时代和体制之利,他们比第一、第二代创业者更具有现代意识和风险意识。他们凭借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和变革,迅速发展,实现事业和财富的增值,创造了中关村的神话,书写着中国崭新的互联网时代。还有一大批企业,创造了中国自己的信息安全产品,从事着独具特色的通讯产业、网络产业产品开发,在生物医药、农业种子饲料、环保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集成电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不断创造着新的产品和服务,以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挡住了国外产品在中国的横行。

  这一代企业家,视野已经跨越东西方,他们熟谙技术和资本的对接过程,也最具平等意识,普遍在企业中采取了富有现代意识的管理手段。并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张朝阳曾在一个论坛上抨击“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时刻在妨碍竞争”。可以说,在未来中国的体制改革中,他们很可能贡献很大的力量。

  三十而立,立起的是中关村的模式,中关村的精神!这个“立”字离不开这些英雄企业和企业英雄的贡献;三十而立,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府政策和进步人士的关注关心。

  三十年,披荆斩棘,奋勇开拓;三十年,筚路蓝缕,兢兢业业;三十年,硕果累累,成绩卓著。现在的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已经从涓涓细流汇聚成雄浑江河,现在,它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对应着中国的真正的更为艰巨而更为深层次的改革,它正孕育着自己的力量,等待着下一个开始、下一个冲浪,下一次,真正的“中国的新革命”!

纪念中关村科技创业30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关村科技创业者相伴相随整整走过30年的风雨路。民营科技企业集民营、科技、企业三位一体,寓涵着走向自我解放、自主创业创新的道路,同时又秉持技术创新,坚持市场导向,发展产业。这样的群体,过去没有,现在也别具特色。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崛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营经济总值占了半壁江山。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事业中,民营企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尤以承载着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使命的民营科技企业在打头阵。站在历史高台,回顾由民营科技企业催发形成的中关村创业文化,对今天年轻一代创业者更有意义。

  中关村科技创业文化,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在30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创新意识和传承发展理念的企业文化形态,是中关村宝贵的软实力资源。

  (一)

  中关村科技知识分子继承了“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以来文化的精髓,他们具有忧国、爱国、报国的优秀民族品德,同祖国共命运和血肉不可分的情怀。当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大潮勃发的时候,中关村的知识分子们最先受到大潮的激荡,“邃密群科济世穷”,发扬爱国传统,以振兴经济为己任。科学民主、求知创新的文化精神激发他们以拳拳爱国之心、报国之志选择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主体创业。他们决心以全新的民族责任感投身于改革、服膺于改革,在闯与创中,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勇立涛头,探索以科技成果振兴中国现代经济,跻身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前列的夙愿。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涌入,中关村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如饥似渴地汲取着新的营养,较快触及到了国外高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部分是在于新型科研生产体制的作用。其时,邓小平同志阐发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特别是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许多科技人员感到不再是“臭老九”,有了一种翻身的感觉。同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传承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感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的角度鼓舞他们舍弃铁饭碗,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

  民营科技创业者爱国的情怀和回报社会的价值观是中关村创业文化核心。这是中关创业30年兴旺发达之所在,也是时下青年一代创业者最应汲取的。当时,京海、科海、四通、信通、联想、时代……创业众星灿烂,到1986年底形成了以148家民营科技实业组成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率先以科技人员创业为载体的中关村企业文化初步形成。

  (二)

  在中关村科技创业的发展史上,记载着三代企业家上下求索、奋斗不息、继往开来,从探索改革发端,逐步汇入主流的历史过程;记载着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在改革大潮中激流勇进,担负中华民族振兴伟大使命的过程。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进而在积淀科学民主、标新立异的中关村沃土上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创业力量。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关村启开创业先河的创业者队伍中,以陈春先、王洪德、柳传志、段永基、张家林、彭伟民等优秀知识分子凭借个人魅力及百折不回的勇气,率先擂响了民营科技的战鼓,带领着创业团队将科技产品推向市场,撞击了市场经济大门。这个过程即也成为了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起始点。90年代创业的第二代中关村企业家,远比第一代创业家幸运。在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南方谈话”后,中国改革掀起现代思想解放新高潮,催发了中关村创业新高潮和第二代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形成。王文京、刘迎建、郑福双、秦升益等一批中年创业者,他们与第一代企业家的创业际遇、发展环境、文化氛围有着很大不同,他们从一下海,就果敢地选择创办产权清晰的企业。他们不但秉承了第一代的创业理念,更有着洞悉、把握市场的眼光,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企业生存、成长、发展的创业过程。特别是在世界新经济浪潮中涌现出中关村第三代企业家,他们以互联网发展中的新经济创业为头筹。第三代企业家善于把中、西创业理念和文化相融,比第一、二代创业者更年轻,更具有现代意识、风险意识。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海归”,如邓中翰、严望佳、李彦宏等海外归国留学生。第三代企业家以其激进的汲取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善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发达商业模式,带“泥土”移植,并结合本土特色“杂交”优势,

  进而创造了中关村特色的企业发展模式。三代科技企业家和衷共济、奋身搏击。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中,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企业家无疑是冲锋陷阵的“车马炮”!

  (三)

  中关村创业文化自觉地将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新意的要素融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的创业文化。

  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家在创业实践中认识到要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在重视发挥个人特别是领军人物的首创精神与聪明才智,更要重视团队力量,发挥集体创造精神。创意可以由领军人物或者某一个人提出,而创新则必须由团队去完成,发现发明和运筹帷幄抑或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产业化必定是集体力量。要使两者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当年的四通、联想、时代,当今的中星微、汉王、百度等企业都是成功的范例。每一个佼佼企业和星光灿烂团队的前面,勇立涛头的必然是其领军人物。如联想与柳传志、京海与王洪德、四通与段永基,时代与彭伟民、王小兰,中星微与邓中翰,汉王与刘迎建,百度与李彦宏都十分强调团队精神,同时领军人物又激励团队与个人创新精神、创造力的结合,强调员工必须有自己特点、自己性格、自己专长,同时强调企业整体协调,发挥整体优势。

  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改革开放意识,在创业实践中不但带动了中国特色科技企业家群体的形成,而且也促进了区域创新文化的形成。在创业实践中强调人本主体地位,强调民主、自由精神;强调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坚持人文特色发展道路。因此中关村才能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模式,由“两通两海”到电子一条街,到试验区,再到“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十园”,迄今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有对传统条块分割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时标志着对区域创业创新文化的重大变革,海淀区已由当年北京市一个郊区发展成为教、科、文、产并举,和谐发展的全国最大的创业创新文化区。

  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在短短30年发展到逾万亿元规模占全市GDP18%的新兴产业,从微观管理上得益于创业文化力功能。

  ——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体现在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和保障人才潜能的最大化发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民营科技企业摆脱走出低谷,坚持持续发展,在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中关村科技企业的高效益来源于高效率,高效率又来源于职工自觉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正是企业文化激励的结果。许多企业的实践经验所证明的真理,恰恰是企业文化具有振兴功能的表现。

  ——导向功能。中关村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一种价值取向功能,它引导并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规定着一个企业以及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总有它为之自豪和矢志追求的企业目标和价值追求。这种目标和追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指引并约束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用友以“梦、道”为文化理念。梦,即成就事业,追求卓越;道,即客户为先、诚信负责、团队协作、持续创新、结果导向;引导着企业一步步发展成为为世界级的软件公司。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具有同化、规范和融合作用和向心力,即让后进者得到感召和同化,可以让各种层级人物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普通职工融合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打拼贡献力量。以德为先、以人为本,用高尚的社会道德和思想品格教育员工、管理员工,依靠科学制度保证企业有序运行,依靠员工的智慧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协调功能。中关村科技企业的创业文化能够协调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内部关系融洽、企业与社会和谐一致,融为一体。其精神实质是要促进企业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关村科技企业的创业文化建设同样具有振奋民族精神,净化社会风气的巨大功能,是社会精神财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环境责任等,成为当代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交流互动和谐共存功能。在中关村科技企业中,已形成一种“势”,一个“场”,若干个“网结”。企业内员工与老总交流、融通。企业间既是平等竞争的对手,又是联谊的朋友。中关村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政府官员,还是学者专家、舆论界的新闻朋友,十分重视创业文化的交流对撞,不断与时俱进地阐发。科技企业家“沙龙”经常在一起聚首,谈心话故,交流调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资源企业家们弥足珍视。中关村科技企业家最早倡导开展企业文化研究;探索和建立有企业自身特点的精神文明。许多企业都办有企业文化刊物,经常探讨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包含时代热点的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家不但关切企业自身,而且关注中关村企业群体发展。作为科技企业家之家的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会员之间交流切磋,寻求“抱团取暖”、“过冬”的对策,抵御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两年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整体非但没有大起大落,而且保持了稳健增长。

  (四)

  在谱写中关村改革与科技创业华章过程中有三股力量群体交互推动。这是中关村创业文化的重要特质。

  首先是科技创业型的改革家群体。他们以百折不回的勇气,率先擂响了民营科技的战鼓,撞击了市场经济大门,并在其中锻造成一代改革家创业家。这个过程也是探索改革发端,逐步汇入主流的历史过程;记载着新中国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在改革大潮中激流勇进,担负中华民族振兴伟大使命的过程,进而引发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知识报国”、“科技报国”的伟大创举,在积淀科学民主、领异标新的中关村沃土上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创业力量。站在历史的高台上,通过改革的风云,回看第一代科技创业者的实践过程,他们创造的中关村价值资源体系足以穿越历史时空,影响当代,庇荫后世,是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理解改革精义、开明通达的领导者群体。在那个如火如炽创业的年代,政府“公仆”与创业者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奠定基业。北京市领导、海淀区政府贤达领导,以他们的睿智和对改革开放的通悟,与科技创业者心相通、意相随,风雨同舟、患难真情。甘为中关村创业遮风挡雨,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促进政府思维观念的转变,为科技创业家显身手树功业搭建平台。

  三是择善从流的舆论理论群体。包括哲学家、经济学家、理论工作者、新闻舆论工作者在内的这一群体。一方面不断研究、总结、升华创业实践,建树创业创新理论。另一方面,不断地宣传造势,为科技创业者与中关村创业鸣锣开道。争取政府支持,社会包容,帮助改善生态创业发展环境。

  (五)

  今天在中关村人们看到的是一支以自主创新为主体的万紫千红结队而来的科技产业大军。历史的过程及组成这一过程的要素可以告慰先驱者,启迪后来人。1980年中关村出现了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仅有几名科技人员;1983年11家,1985年90家;1987年148家,到2009年中关村已发展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数量已达2.08万家,从业人员98万人,技工贸总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实现利润和创汇分别达到8795亿元、1537亿元、326亿元、748亿元和155亿美元。以中关村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北京地区GDP近五分之一。诚然当前中关村创业文化尚有一些难题亟待破解。如中关村地区企业林立,近2万家企业,做强做大的较少,与深圳、长三角一此地区企业相比,规模大企业缺少;中关村智力密集、人才济济,潜力智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一些潜质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转化;当今青年创业者缺乏老一代创业者的无私奉献牺牲精神,较多关注趋功近利;中关村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与预期效果有较大差距;高端创业创新人才一方面流失,一方面却在称人才缺乏,需要大力引进……

  中关村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其蕴涵的回报奉献的主导价值观,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弥足珍贵的财富。科技创业者们的奋斗史、中关村改革发展史,为人们提供一个重大的命题与思考空间:或许堪比物质财富的是精神财富及理论实践价值。精神财富集中体现在创业文化力和道德力上。德治方兴,失德必损。作为开领创业先河的第一代科技创业家、改革者群体,更讲求懿行德品,厚德载物创造未来,这不啻成为当今时代、下一个30年或更久远年代的后来者价值取向之必然。

 中关村三十而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关村民营科技创业三十周年暨中关村发展战略研讨会”侧记

  ZGC:Independence While Thirty Years old

  文 本刊记者 冯婷婷

  辉煌三十年

  刚刚过去的10月23日,是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也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始三十周年的日子。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我国改革开放的双重推动和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的感召下,1980年10月23日,中科院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等中关村一批科研人员大胆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创办了第一家民办科技机构——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柳传志、王洪德、陈庆振、段永基等科技人员揭竿而起,投身创业商海,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技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一大批“两不四自原则”为核心的民营企业群体,开启了科技体制改革、民营经济的历史先河,很快形成了享誉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并发展成为今天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在海淀区人民政府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下, 2010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友谊宾馆贵宾楼二楼多功能厅,由中关村杂志社、民进北京市委企业界会员联谊会、科学时报社、北京科技报社等民间机构联合举办了“庆祝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暨中关村发展战略研讨会”。

  时值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市批准海淀园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之际,举办创业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回顾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总结经验教训、发扬革命传统、激发改革斗志、分析经济形势,研讨中关村发展战略,对振兴中华民族具有特殊意义。

  社会各界150多人包括张家林、秦升益、何鲁敏、郑福双等数十位企业家欢聚一堂,共商大计。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原全国政协孙孚凌副主席、宋健副主席,团中央书记陆昊,中科院党组书记方新,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牛有成,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纷纷发来贺电、贺信、贺词对大会表示祝贺。北京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王文杰,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夏强,副主席周立军,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吴杰,海淀区人大主任周来升,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区长高祥阳,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田小平,民进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蔡继明,民进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黄藤等领导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三十年与中关村民营企业家并肩战斗的老领导沈仁道、黄以云、宁长庆等同志到会共叙风雨历程、展望光明未来。民营企业家杰出代表、仁创集团董事长秦升益,中关村创始人之一、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名誉会长纪世瀛,《中关村》杂志社长卫汉青等人在会上发言,就中关村发展战略、中关村精神、核心区建设、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创新路、创业路、创造路等问题进行研讨。

  李庚其、范良藻、华棣、季灏、梅晓春、陈铎、朱琳、钱勇夫、马德华、范圣琦、白敬周、高存今、柳国庆等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著名艺术家、科学家到会祝贺并参加研讨。

  三十年来,中关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呈现了万马奔腾、群星璀灿的局面。如今的从业人员已形成近百万大军,星火燎原势不可挡,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流经济。

  在中关村不但有一代创业者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有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成果,有日益壮大的科技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这种沉痛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不是用笔和纸写成的。那些惨痛的教训里面,有他们的血和肉,甚至于生命。在他们成功的经验里,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缴纳了数以亿计的巨额学费。所有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任何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塑造了宝贵的中关村精神,它将会深刻地影响整整一代人,影响着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如享有“中关村第一村民”美誉的纪世瀛所说,在过去的历史一瞬间,中关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梦幻般的速度让人们耳目一新。创新、创新、再创新,天天都有新思维,天天都有新气象,天天都有新技术,天天都有新人才,勃勃生机,无限活力,这就是中关村的灵魂。投身在中关村,让人心情激荡,令人热血沸腾,这就是中关村的希望。如果说中关村的创业史是个壮丽的诗篇,这三十年就是闪光的篇章,而且在人们的眼前闪现了更加光辉的前景。

  中关村应当肩负的是更加神圣的战略使命。他应当是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潮流、引导经济技术革命潮流、引导改革创新潮流的潮头。中关村应当是当代龙头技术的研发地,应当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脊梁,应当是世界级跨国集团总部及研发聚集地,应当是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中心,应当是新思维、新模式、新文化的发源地,是摇篮、心脏、火车头、发动机、破冰船!

  过去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引导潮流,中关村当仁不让。

  众说三十年

  Talk About 30 Years

  卜永祥

  (北京市海淀区区长助理)

  海淀区领导对“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三十周年”这次活动非常重视。对中关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是中关村发展史上非常闪光的一页。在中关村核心区建设起步的关键时刻,召开中关村发展研讨会集思广益,聆听各位专家精心的真知灼见,对于中关村核心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十年来,中关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截至2010年5月底,仅是中关村海淀园区369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2216.88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工业总产值409.78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缴税费140.48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利润总额108.99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R&D经费支出96.78亿元,同比增长17.5%。技术交易额148.51亿元,同比增长22.08%。同期,园区总收入占整个中关村科技园(5074.88亿元)的43.7%,对中关村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41.9%,工业总产值、实缴税费总额及R&D经费支出增长等相关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整体水平。

  海淀区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海淀要瞄准世界一流,争做世界第一梯队,尽快树立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形象;二是在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三是在海淀北部和昌平南部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根据海淀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按照把海淀建设成为“创新引领、高端高效、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的总要求,紧密围绕“四个一批”的建设目标,以服务企业发展为中心任务,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周立军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北京市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全程见证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最初成立、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科技人员在期间经历的挫折、取得成就的整个过程。

  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北京市科协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促进院士专家为首的技术团队,指导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升级换代,努力推动在中关村产生和转化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等重要奖项的激励带动作用,更好发现、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的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努力推动在中关村聚集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市属学会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通过合作研发、人才培育、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努力支持中关村做强做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蔡继明

  (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

  30年前,中关村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等科技人员响应中共中央提出科技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号召,创造全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由此开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历史先河。此后一个个民营科技企业在中关村不断地涌现,一批批企业创业科技人员脱颖而出,很快就形成了享誉中外中关村电子一条街。30年来在北京市政府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政策的影响下,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经受了来自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环境各种挑战和考验,经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渐登上北京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也伴随着民营科技企业成长先后发展成为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成为首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研讨会,就是要在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跨入三十周年之际总结中关村民营企业发展成功经验,适应首都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研讨中关村今后发展战略,建设好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使之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中心而努力。

  黄藤

  (民进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院长)

  中关村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它是什么呢?我的理解,它首先是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它是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的精神;它是追求卓越、追求一流的精神。其实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现在崛起中的精神的缩影。纪世瀛先生以一个微弱个体之躯,以一个宏观有展望的、有见识的头脑,在30年前,创办了第一家民营企业。在今天,他仍然在为民营企业发展而努力,用他个人微弱的力量托起这个大会,托起这样的研究,我觉得他的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精神的体现。

  秦升益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的创新创业之路,概括地说是创新开启创业,创业促进了创新,创新创业互动良性发展。首先是得益于大好的时代,同时也得益于中关村这块创新的沃土,还得益于榜样力量的激励。创新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创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要转变观念。一般人们认为,传统文化不利于创新。二是研究创新创业。所谓创业,有利于创新,可以指导我们创新。我20多年的探索实践,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探索创新规律,研究创新思维方法,构建创新模式,从而形成仁创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卫汉青

  (《中关村》杂志社社长)

  《中关村》杂志和各位民营科技企业家友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2003年初,中关村杂志创刊号封面人物就是《中关村》一位民营企业家代表王文京,特别报道也是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我们组织过多次关注民营科技经济、鼓励创业经济的论坛和活动;多次刊载过民营企业呐喊者——今天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组织者纪世瀛,他把一生写好七个字“中关村民营经济”奉为人生座右铭;关于中关村创业的新书发布会,纪先生和在座很多中关村民营企业家,也是我们作者。我们一致认为民营经济最具创新活力,是撬动中国经济杠杆、解决就业的有效措施,而且也是未来中国体制改革重要动力。这是因为中关村已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和标本。

  三十年大家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成绩卓著很不容易。你们心里清楚,我们也看得清楚——旨在振兴中华。我们制造舆论就是为民请命。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经济,合理调整结构,解决就业难题,缩小贫富差距,乃至城市化发展都离不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关村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力的先行者,也是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试验田,自然也成为示范区。这是历史赋予中关村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责无旁贷。在这里,我表一个态,《中关村》杂志永远是你们坚定的支持者,是你们的活动平台和发表思想的园地。我也期待,中关村的民营科技实业家们、企业家们再接再励,再出硕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核心区建功立业,我们将和你们一路同行,为你们擂鼓助阵。

  纪世瀛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名誉会长)

  在庆祝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的时候,我有很多感慨。我亲身经历了中关村发展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全程见证人。我今天的发言,主要就是两个字:突破。如果没有这个突破的精神,就谈不上创新。如果没有在角落里的第一家的诞生,突破旧体制的“蛋壳”,就没有后来的这么多家。最关键的就是体制上的创新,接着就出现了机制上的创新,这个突破也是非常重要。过去是国营一统天下,但是海淀区政府就大胆支持。海淀区在1984年就已经出了正式文件,明确支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中关村创新的关键,仍然在于敢不敢突破,政府有没有魄力。没有一个开明、前瞻、放手、包容的政府,就不可能有电子一条街的诞生。

  我们要创新,做别人不敢做、不能做是我们中关村创新的任务。我虽然68岁了,我虽然在民营科技界30年了,我愿意和科技界、艺术界、广大的企业界的朋友们一块为中关村创新不懈地奋斗,直到最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中关村精神万岁。

  李庚其

  (原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北京企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关村的精神是什么呢?我说最主要的是三条,第一条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奋斗精神,第二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第三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1980年陈春先、纪世瀛、崔文栋三个人创办了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家民营企业,从此九死一生,摸爬滚打30年。这30年是了不起的30年,是中国发展成功的30年。在座的这些企业家以他们艰苦的奋斗,创造了市场,创造了中关村。只要企业走在需要的前面,就没有饱和的市场,这就是中关村人。

  五年前在通县的中秋节,医生宣布纪世瀛还有五个月的时间。我当时拥抱他的时候,他很消瘦,但是精神很好。他朗诵了一首诗。这首诗里头有一句话,“我最后的愿望是用我的余火把下一支蜡烛点燃”。当时一个行将作古之人最后的愿望是用余火把下一支蜡烛点燃。这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

  陈铎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中关村不同凡响,可是中关村是谁,是多少人奋斗起来的呢?并不是少数人,其中有在座的各位。我尊敬的各位,30年了,你们奋斗,你们经受了风雨,吃到了不少的苦头,但是你们还是成功了。

  我特别希望我们民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为民营企业家值值班,或者是看一看,观察一下他们的工作,知道我们的大中小民营企业家有什么甘苦。这样在制定政策、考虑法律法规条文的时候,就会更贴近实际一些,就会对他们帮助更大,为他们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使得他们在路上走得更好。这样,他们会用更加了不起的爆发力投入到他们的事业当中,我们中关村对中国和世界做出的贡献比现在还要大,比现在还要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任岩

  (中央电大出版社总编辑)

  纪世瀛先生是中关村的创业元老,被称为中关村第一村民。早年历经磨难,开中关村创业之先河,培育新时代的创业者,令人感佩。由纪世瀛先生主编的《创业实战》一书是以纪世瀛和其他著名创业者的创业经历为主,用汗水甚至心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这一点尤为可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直关注着这一改革开放之初敢于探索创业的人们和他们曲折生动的故事。我们出版社早已经出版纪世瀛先生的《中关村第一村民的创业传奇》、《创业中国硅谷》,还有相当一批创业故事和教材都在积极地筹划中。我们希望在座这些企业家,能够把你们的经验整理出来,和其他的创业者进行交流和分享,把成功的经验传承下来。

  高祥阳

  (中共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区长)

  30年来,大家为中关村的建设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为国家经济振兴、科技创新发展付出艰辛的努力。同时,中关村被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海淀区被北京市确定国家自主创新区的示范区,为中关村的发展又迎来崭新的机遇。

  刚才纪老在他充满真情的发言当中,提了“中关村精神万岁”。我想在新一轮的发展当中,希望我们老中青三代企业家,能够把国家、北京市给中关村的政策优势转变成创新、创业、锐意进取、取得新的发展的宝贵的动力。特别是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先行先试政策,许多方面还需要大家共同贡献智慧。在这些方面,在新政策载体形成方面,我想要广泛征求和听取大家的意见。

  为了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科技创新企业的新发展,海淀区拿出12亿的资金,鼓励和支持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发展的企业。同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北京市共同在中关村创建人才新高地,为引进、凝聚和培育国家创新人才也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另外,近期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对海淀区提出的创一流的意识,要在北京和全国展现海淀区中关村的新面貌,要引领科技创新的新发展。我想这些要求对中关村的发展和海淀区的发展带来新的鼓舞,在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宝贵的机遇。

  “三十而立”,

  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 致“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庆祝会的贺信

  Stand at 30, Renew the Brilliant Canto

  文 朱善璐(江苏)

  欣悉中关村“庆祝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暨中关村发展战略研讨会”行将开幕,我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

  三十年风雨历程,三十年辉煌巨变。三十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一批先行创业者开创了科技体制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先河,开启了中关村发展的辉煌历程,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十年来,昔日的中关村书写了传奇的发展神话,已经蝶变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海归创业者9000多人,走出了百度、中星微、奥瑞金等一大批明星企业,成为北京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最强劲的增长极。三十年来,海淀园区依托人才优势,科技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市场化、国际化机遇,孕育出高新技术18000多个,7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年技工贸总收入平均递增在18%以上,成为代表全国科学技术发展最高水平、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骄人旗帜。这新成绩做出的贡献,倾注着民营企业家的巨大心血,必将永远铭刻在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史册上。

  三十而立,今天的中关村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衷心希望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心系科教兴国之大计、信息民族复兴之大业,以创业三十周年为契机,立足发展新起点,积极抢抓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机遇,有效对接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政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为中关村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同时,衷心祝愿中关村在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首都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中,不断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为各位的老朋友,我诚挚邀请你们来南京走走看看,我期待着在国家唯一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国创新型城市——南京与你们共叙友情、共话发展。

  最后,祝“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暨中关村发展战略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曾任北京市委常委、海淀区委书记)

  纪念陈春先

  In Memory of Chen Chunxian

  文 本刊主笔 王宏甲

  你去世那一天,我没有得到你的消息。

  但是,在你的小屋,只有我们两个人默默地坐着的时候,我望着你的微笑,我就知道,这微笑是永恒的。

  1934年8月6日,你生在四川。

  你24岁从莫斯科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代表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并受到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接见。回国后,你亲手组建了中科院核聚变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此后在合肥建成中科院的核聚变基地……你的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秘密”,鲜为人知,但知你者称你为“一位物理学的天才”。

  还有报道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科学家雕像就是以你为原型塑造的,因为你的头特别大。

  1978年,你去美国考察回来后急迫地提出:应该在中关村建“中国硅谷”。怎么建?要办科技企业。你不是说个体户办企业,你是说科学家、大学教授也该去办企业。

  那时,很少人能看懂你尴尬的微笑。

  似乎谁去办企业都是可以的,陈春先怎么能去办企业呢?

  又有谁知道你经过了怎样痛苦的抉择?

  你不是看到自己的重要,你的头脑沉浸于中关村周围有高等院校60多所,有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重点试验基地200多家,智力资源密集度世界第一。若同硅谷比较:硅谷周围有大学16所。你认为中关村最集中地汇聚了中国科教文化精英,这里实际上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

  你23岁那年,曾经在莫斯科大学聆听过毛泽东那次著名的演讲。“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声音还隆然在耳。

  你把美国硅谷的成功归结为“技术扩散”,这“技术扩散”与把技术锁在“保险柜”里是大不相同的。你要把高技术“扩散”到企业中去。我是在你做出你的选择十年之后才看到:

  1980年的你,不是为自己选择,而是为一个民族选择!

  是一个民族的前途赋予你激情。

  1980年金秋,你的激情如同一把火把自己点着了。

  你破天荒地办起了中关村第一个科技企业。

  你遭到“争议”,技术扩散工作被迫停止。

  你的努力没有停止。你办起全日制的电子技术培训班,来报名的多是插队归来的待业青年。你用三年时间培养了200多人,他们成为撒向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第一批民间电子技术人才。

  1983年,你的实践得到中央领导肯定。当年,中关村科技企业发展到11家,第二年发展到40家。你惊世骇俗的行动开出了绚丽的鲜花。知识分子“下海经商”,奔腾出空前的激情,形成了对中国几千年“儒不经商”传统意识的全面冲撞。

  坐在你的小屋,我发现了一张你蓄有胡子的照片。

  我感到奇怪。那时我已知道,你的公司规模最大时也做到几千万,最后都赔掉了,只剩下一块“华夏硅谷公司”的牌子,壮烈地存在。但我没想到你曾经被绑架。

  你深夜回家,刚走到电梯前,突然被一个麻布袋罩住,抬到一辆车上。汽车飞快地开出京城,开了很久很久。

  多日后的一个深夜,你又被蒙着眼睛推上一辆车,车开了很久后停下,绑架者对你说,我们现在给你解开蒙眼布,你不许回头,回头你就没命了。你就一直往前走,你自由了。

  你睁开眼睛,看到是在一个桥下,前面远远地有灯光。你没敢回头,就一直朝那灯光走去。那是一个小店。一问是在山东一个乡下。小店里有电话,你身无分文,也不敢告诉店主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情节简直就像小说里的故事。但这是你的亲身经历。你一生中只有一张蓄有胡子的照片,因为被绑架的日子里没工具刮胡子。这张照片是在回京的途中照的。

  他们放了你,是得知你的科学家身份。那时我想,一个身处此种境遇的科学家,也是有一种非凡的尊严力量的。

  中央电视台的一次报道,曾经用这样三句话介绍你:

  第一句:陈春先如果不离开科学院,今天一定是院士。

  第二句:正因为陈春先离开科学院,才唤起了中关村。

  第三句:今天陈春先是个没职业也没劳保福利的老人。

  公司倒闭后,你不但不是院士,由于离开科学院,你已没有任何工资和劳保福利。你的档案,放在海淀区人才交流中心,每年按时去缴纳档案保管费。就连保管你档案的公务员也不知道这位老人曾经是中国研究“可控核聚变能”的科学家。

  你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十多种病,医疗费完全自理。一次心脏病发作住院,我去看你,你住院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家了。

  那天,我坐在你简陋的宿舍里,看到你还用很有限的钱支撑着一个你自己做的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网站。我不知道你这个网站能坚持多久,但我感到了,你是一定会与这个网站共存亡的。

  我问你,心脏病住院,怎么不到一个星期就回来了?

  你说没事,我还好。

  我望着你的微笑,不禁泪下。

  今天,许多报道把你称为“失败的创业者”,或曰“陈春先的悲剧人生”。你失败了吗?

  何谓英雄?英雄不必是成功者。

  古往今来的英雄,往往因悲壮的失败而成为令人无限感慨和赞叹的英雄。英雄是那敢以个人的渺小去做很难做到的事情的人,是那知其难仍一往无前地去做的人。

  你当初激情倡导的是要在中关村建中国硅谷。你以自己的渺小之力去呐喊,并第一个去实践。就办公司而言,你失败了。

  但是,一个陈春先倒下了,整个中关村起来了。

  有人称你为“天才的科学家”,我以为你一生中最为“天才的创造”,就是创造中国硅谷。

  中国科教知识分子极有规模地下海经商,是中国有史以来破天荒的重大事件。你天才的脚步,第一个踩在这支队伍的起点,而且走得如此壮烈。

  每个人的一生所能做的事都是有限的。事实上,你具深远意义的创造在1984年已经完成。人生能以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去倡导这样一件事,并看到它后继有人日益光大,就是值得欣慰的。

  你不是院士,并且永远不会是院士了。但你倡导的这件事,比当代任何一项具体的发明创造都重要。

  没有人能超过你。

  2004年8月9日凌晨,你走了。

  我相信中关村一定会耸立起一座纪念馆。

  那里会有一尊你的雕像。

  你是中关村之父,中国硅谷之父。

  “创新、突破”是中关村创业史的主题

  Innovation & Breakthrough –Themes of ZGC

  文 纪世瀛(北京)

  三十年前的今天,中关村还是一个农村小镇,近乎刀耕火种、鸡鸣犬吠的落后乡村农田包围着宁静、高雅的科研院所,大墙内外寂寞荒凉两重天,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关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呈现了“万马奔腾”、“万家灯火”的局面,已形成“百万大军”、 万亿产值势不可挡。回首往事感慨万分,人们不禁要问:中关村何以发生如此惊天动地的变化?我亲身亲历了中关村创业的全过程,我的深刻体会主要就是:创新、突破。中关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突破的历史。

  因为创新和突破

  才有现在的我们

  之所以现在大家隆重纪念中关村创业三十周年,就是因为1980年10月23日中关村出现了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小小的等离子体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甚至于它早已被淹没在改革大潮里,至今还把它作为中关村的起点加以纪念,不是因为它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产生了多大的经济价值,其全部意义就在于:在强大而坚固的旧体制的“壳体”上它戳破了一个窟窿,钻出了一个“幽灵”,扰乱了“旧世界”;在阻挡历史潮流的坝墙上钻破了一个小洞,一个小小的蚁穴,造成大坝决堤;从旧体制的蛋壳里,一只小鸟破壳而出。实际上第一家所做的贡献就是突破。如果没有在物理所的仓库角落里的第一家的诞生,在旧体制里“破壳而出”,就没有后来的两通两海的揭竿而起、改革大潮涌来。这就是突破的巨大意义。中关村的改革历史就从突破开始。中关村的创新也源于突破。中关村的发展也还将依赖创新突破。

  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勇于突破、善于突破、能够突破。改革创新应该说就是两种个力量的较量过程,一个是要固守,一个就是突破,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中关村创新第一步就是体制上的创新,没有这个突破,就不能突破计划经济的羁绊,开启市场经济的大门。

  接着就是机制上的创新突破,中关村人突破国营经济、国办科技的一统天下,创造了“两不四自”的民营机制,破天荒地提出打破大锅饭、铁饭碗,不要国家编制、不要国家投资,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海淀区政府给与予了及时的大胆支持。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肯定了大方向,才有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中关村一系列的突破构成了中关村的创新历程。

  中关村1988年新技术开发实验区在政策上的突破——出现了18条;

  中关村条例“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法律上的突破形成了中关村文化;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一系列重大技术上的突破才有了核心技术创新先锋;

  中关村管理体制上的突破有了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每一次的重要的改革创新都伴随着一系列突破;

  如果没有突破的精神,那就谈不上创新。

  现在和将来

  依然有许多藩篱等待我们突破

  中关村今天发展的关键,仍然在于敢不敢突破,能不能突破。

  如果我们只在原来意义上讲一般的创新,不是中关村的战略核心,创新是全国共同的目标和口号,全国几百个开发区都在谈创新,中关村应当是创新龙头中的龙头,发挥特殊的作用,先行先试、赢在第一,继续在法无禁止不为过的大局下,全面制定创新突破计划。

  中关村应当肩负的是更加神圣的战略使命。他应当是引导知识经济、创业型经济潮流,引导经济技术革命潮流,引导改革创新潮流的潮头。中关村应当是当代龙头技术的研发地,应当是环渤海经济圈的脊梁,当是世界级跨国集团总部及研发聚集地,应当是信息交流与人才培训的中心,应当是新思维、新模式、新文化的发源地,是摇篮、心脏、火车头、发动机、破冰船!

  中关村人今天的口号应当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突破、突破、再突破。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中关村要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所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实现创新突破计划。

  中关村人应当继承发扬中关村精神,在管理体制改革上、金融体制上、人才机制和教育体制上、在技术创新体制上进一步弘扬中关村的龙头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发挥引导潮流、当仁不让的作用,实施创新突破计划。

  譬如,中关村必须在金融体制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科技与金融的密切结合才能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科技成果商品化、技术产品的工业化,这是多年约束高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关村建园二十多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国家现行金融体制的束缚,中关村在金融体制改革上从本质上没有大的突破,所以严重地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中关村有它的特殊性,应该继续发扬他的试验区的特点和优势,争取中央的特别批准和特别支持,大胆地为中央提出一个金融改革试验方案并且在中关村特定的地区以内进行大胆的试验。而不是等待整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之后。

  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必须民间化(民营化)、产业化。风险投资是源、是水,是车轮,没有风险投资的发达就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国家应当不惜代价地投入起始资金,风险投资企业应当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甚至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支持民间风险投资的发展和壮大。

  又譬如:在人才机制和教育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

 中关村在人才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危机。中关村非常缺乏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教育模式,在这个全国创新示范核心区,全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地带,你们仔细看看,看看小学、看看中学、看看几所最高学府,是不是应试教育仍然占有统治地位?读书、考试、证书……人才培养机制与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严重不匹配,甚至于严重脱节,应当下大力气,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把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型的技术人才,造就千百万新的创业者,形成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作为一个重点的任务,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总体规划。建立一批脱离应试教育,以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创业教育、实战教育为基本宗旨的大学和培训机构是当务之急。教育体制问题不解决中关村的发展将会具有不可逾越的人才障碍。在这样一个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内,教育改革往往会被忽视,必须把科技与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真正的教育革命不从这里开始还能从哪里开始?

  中关村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因为中关村处在现代社会的最前沿,伟大的实践造就了中关村人的伟大精神,中关村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突破。不能实施中关村创新突破战略计划,中关村就不能完成历史使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关村精神,勇于突破,不断创新,乘胜前进,再造神奇。

  中关村:一切向民看

  ZGC: Look Forward to Civilian

  文 冯永锋(北京)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在于自由的生长。而知识和财富,能给一个人自由生长提供无穷的动力。知识是自由的,金钱也是自由的,当自由的理想与自由的资金在社会上高频率地流转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蓬勃无限的“民营社会”正不经意间覆盖了世界。

  对自然界来说,最美的状态是天然之美,这个地方该长着什么,就尽情地做着什么;这个地方能长什么,就允许它们随意地生长。对于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所希望的公民社会、民营社会,正在中关村悄然无息又有声有色地生长着。

  未来也是这样,民营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总有新鲜事在出现,总有新物种在进化,总有新的生长点在创新,总有旧的在积淀和浓缩,成为更美好的晶体。

  过去是等待别人投资

  现在是我们出去投资

  从中关村生长出来的那一天起,中关村就没有停止过向周边的辐射和扩张,这就是民营企业的魅力,只要有可能,它就像野草一样,把种籽散播到所有可能落脚之处,尝试着在当地生根发芽。

  可能没有人能够数得清中关村旗下有多少个“园”。几乎北京的每个区,都有一个中关村的园区。全国各地,也有不少地方模拟、套用中关村的字号。

  如果说这只是“硬件”上的推广,那么,精神内涵上的糅合,则更是无处不在。中关村,早已经过了数民营企业数量、计算税收水平、罗列就业人数的阶段,中关村,也过了见面就谈转化多少成果、创造多少品牌的时期,中关村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创新机车的发动基地。

  这才是民营高新技术的真实水平。这才是民营高新技术公司集结号持续航行的必胜之举。

  2010年10月14日,国内仅有的两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北京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09年3月13日和12月8日,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两方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重大政策决策、战略规划制定、重大项目立项论证等提供参考;将推动两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进行共同攻关,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支持示范区企业根据战略布局,优先选择在对方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及相关分支机构,并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便利;将支持两地政府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家之间、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定期组织双方的政府官员、企业家、科研院所与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相互考察、学习和交流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提升示范区企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在中关村,创新将不再难,创业也将不再难,更多的创举、创造,正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前进。当年IT界的风云之地,正在成为所有知识和文化转变为社会生产力、社会思想力的蜕变殿堂。

  不再是技术找资本

  而是资本找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当联想、方正、紫光等公司手头稍微宽裕一些的时候,它们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投资公司,去孵化、催化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

  因为他们深深体验到了好技术缺乏好资本时给创业带来的那种剧痛和创伤。

  而今天,中关村已初步形成“一个基础、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即以企业信用体系为基础,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代办股份转让(新三板)等10种投融资途径。这个体系,吸引了超过100家创业投资机构入驻,管理着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发生的投资数量、金额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中关村,投资机构手中的钱就像悬在半空瞄着好项目,随时都会丢下来。中关村企业愁的不是钱,而是有没有足够好的项目。”

  在这个体系中,尤其是代办股份转让最为引人注目。2006年,中关村开始在全国率先试点这个领域,目前在交易所里挂牌的企业已接近60家。不少创新型企业在遭遇资金困境时,可把公司的部分股份到交易所里挂牌出售,以获得需求的发展资金。这个被称为“新三板”的企业融资模式,已经开始向全国推广。

  而向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快速贷款服务,不仅仅让北京银行这样的公司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动力,更重要的是,催生出了无数的就地服务型中小银行。我国的银行不多,才120家左右,比起一些发达国家动辄成千上万家银行的规模来看,显得体系异常的不健全。银行数量的缺乏,主要是社区银行、村寨银行这样的就地服务型银行太少,中小民营企业获得快速、即时资金补充的能力太低,而如今,这一切在中关村都已经在成为过去。中关村的中小企业,不仅仅在成为各种风险投资商的利润源头,也在成为诸多银行的利润源头。

  为了给民营企业鼓劲,政府开始主动采购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全力扶持创新型企业,这正在中关村形成新的风潮。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典型案例。碧水源公司成立于2001年,当年因技术“超前”迟迟打不开局面,但政府看好其项目,通过几次自主创新产品采购后,这家企业正在成为亚洲最大的污水资源化膜产业基地。

  生产透水砖而闻名的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在传统产业中通过技术创新而发展起来的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采用沙漠里的沙子制作出来了既有足够强度和硬度,又有足够透水性能的透水砖,对城市雨水利用和防洪抗汛有极好的效果,正是因为“政府采购”,这家公司连续多年保持旺盛的业务增长。稍微了解北京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人都知道,从2006年以来,北京在全城更换了路面的行道砖,几乎能换成透水砖的道路,全都更换了一遍。这样的公共消费带来巨大的“扶持效益”让有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生存前景一片广阔。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

  企业和人一样,一直在做两件事。

  一是挣钱,二是花钱。

  挣钱有道,中关村人早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方面尝到了甜头,找到了路径。

  花钱也有道,把钱花好,才是对企业更大的挑战。很多人,会赚钱,但不会花钱。很多企业也一样,会赚钱,不知道如何把钱花得对社会有益。

  而中关村的民营企业,正在为此不惜血本地进行探索。

  中关村,有一家面向内部企业服务的公益组织——中关村创业成长互助联盟。这里面聚集着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成功了还想帮助别人成功,他们有了资金愿意拆借给刚刚创业的“同村人”,他们有了技术愿意分享给其他的头脑,他们有了思想愿意随时在公众中传播。

  在中关村,你会惊讶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速度。2010年5月,第八届中关村国际美食节主题活动——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在海淀区政府人大报告厅如期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130多名企业代表均来自海淀区100余家大型餐饮集团或连锁企业。在本次“餐饮企业社会责任年会”上,海淀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在行业中首度发布《告爱心餐饮企业白皮书》。通过“白皮书”的发布,使更多企业了解什么叫作企业社会责任,也使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时代赋予的行业使命。“白皮书”的发布为行业的发展加上了重重的公信砝码,标志着餐饮业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中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正向着成熟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早在2009年底,方正集团在其企业网站的显著位置,发布了方正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相对来说,这份报告的发布时间稍微有些晚,编辑制作也显得匆忙,但显然,在中关村,有许多像方正这样的企业,正在结晶历史上的诸多社会公益行为,创想、设计未来的企业公益之路。

  联想集团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比方正集团早两三年,2008年,联想集团还推出了青年公益创投计划,旨在资助青年公益创业人才获得“创业资本”和社会支撑。这个计划又生长出一个青年创投的训练学校,在这个学校的一次开学典礼上,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表明,在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过程当中应该说公益组织往往起到更大和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联想开展青年公益创业计划的时候,目的就是为了发觉和培养中国公益事业的新生力量,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履行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来支持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联想的公益事业伴随着国际化同步迈向全球。陈绍鹏还回顾了联想集团成为跨国集团之后,在“全球”推进的公益事业:在肯尼亚和一些国际公益组织共同开展活动,为他们发放小额贷款,在今年底将在亚非拉和东欧地区帮助累计超过10万人创业;在乌干达的一个村落联想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展合作帮助当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对抗饥饿和艾滋病,消除极端贫困;在印度联想帮助他们装配了支持英语和印度语的电脑;在北美和西欧开展了希望教育计划,通过设立奖学金,建立院系联盟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机会……

  陈绍鹏相信,中国是联想的大本营,自然也是公益事业开展更多的地方、覆盖面更广的地区。目前联想的公益创投计划是国内最具特色的活动。通过匹配专家资源、以及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已经支持了30多家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

  而中关村也从制度层面上在扶持比民营企业更加“民营”的公益组织的发展。中关村正在重新修订执行了将近10年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在修订之后,对中关村注册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等民间组织,将非常的便利。而一些公益组织已经率先尝到这种高度信任的支持效果,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吕植发起成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刚刚成立就有望成为民间组织的免税试点机构。

  中关村有大量的企业家是中国著名民间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会员,他们除了积极向协会捐款之外,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社会上推广民间公益进程。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是如此,搜狐公司的总裁张朝阳也是如此。

  而百度公司、新浪公司等互联网著名品牌,正充分利用网络本身给民间社会提供的无限支持空间,极力地推动民间公益的传播。

  就在笔者写这稿件之时,又听到一个好消息,互动百科公司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事务部,专门与民间公益组织对接,协作成长。

  也许,在中关村,民间创新的最新趋势,是民间公益创业的飞速发展。它不需要等待,就在今天,就在当下。

  “所有制之结”,制约中关村自主创新之路

  Knot of Ownership, Restricts the Road of ZGC Renovation

  文 王德禄(北京

  今年10月23日是陈春先等人下海成立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三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怀念的日子,因为陈春先等人的下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觉得用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时阿姆斯特朗说的一句话“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来形容,可以说陈春先下海个人一小步、中国经济两大步。一步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出的,另一步是旧经济向新经济迈出的。

  陈春先等下海至今仍有意义

  现在看来,陈春先下海的更大意义在于迈向新经济之路,创业尤其是科技人员创业是新经济发展永恒的动力。在这个方面,陈春先下海创业的示范意义,至今仍然具有普遍价值。

  陈春先下海成立北京市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是中关村兴起的历史性事件,可惜服务部的小平房现在已不复存在,而且代表中关村早期民营企业的“两通两海”也已淡出历史舞台。另外,联想集团的传达室也是中关村早期历史的见证,尽管它已经不复存在,但具有国有股权色彩的联想、方正却成为中关村的大公司。而代表硅谷诞生的惠普车库现在成为参观和考察硅谷的旅游点。惠普就是“H”和“P”两个人创办的公司,或许这就是硅谷和中关村具有象征意义的差异。尽管从决策机制上看,联想、方正也是民营企业,但是在中关村,“红帽子”对企业的发展有相当的保护作用。或许这就是中关村发展的“所有制之结”,也是中关村进行自主创新示范的核心环节和最大难点。

  在我们纪念陈春先下海创业的日子,可以看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成为新的“象牙之塔”,科技人员已经不屑于下海创业,这或许是中关村发展的最大隐患,也是中国经济能否在新经济中长袖善舞的最大隐患。

  在中央批复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文件中,股权激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许多人为此欢欣鼓舞,认为中关村的制度创新会走在前面,我却不这样认为。股权激励是创业者鼓励研发人员投入的一种激励方式,本来是创业者对公司参与者的激励,在中关村变成了政府对创业者的激励,是典型的政府对创业者的恩惠,与新经济要求的“创业者有其股”,而且“创业者要控其股”还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中关村的发展仍然需要解放思想,新经济的路还有很长。从这一点来看,陈春先当年下海意义是多么伟大。在用友公司发展过程中,屡屡出现要给用友戴“红帽子”的压力,但是王文京顶住了各种压力,一直掌控着用友公司的控股权。要知道,只有这样,新经济才能发展起来,创业者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阻碍人才创业的症结与出路

  出现现在这种科技人员不愿意下海创业的情形是和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分不开的。本来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国有企业,但是这种国有资产管理延伸到大学、科研院所,延伸到科研经费,这一步步困住了科研人员的手脚。

  现在中关村正在探索自主创新之路,正在探索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之路,在这种情况下,机制体制创新的核心应该放在大学、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改革上,应该让大学和科研院所有更大的自主权,应该让更多的科研人员持续不断地下海创业,应该使中关村变成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只有这样中关村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走通,在中关村才能诞生出原创型新兴产业和改变世界的大企业。

  (作者系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1101/17348880907.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关村民营科技30年风雨路 中关村民营科技30年 中关村科技创业30年 中关村民营科技创业三十周年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中关村民营科技30年风雨路,中关村科技创业30年,中关村民营科技创业三十周年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