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495 次
  • 编辑次数: 5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0-07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兰迪·谢克曼
兰迪·谢克曼
托马斯·聚德霍夫
托马斯·聚德霍夫
詹姆斯·E·罗斯曼
詹姆斯·E·罗斯曼
山中伸弥
山中伸弥
约翰·戈登
约翰·戈登
拉尔夫·斯坦曼
拉尔夫·斯坦曼
朱尔斯·霍夫曼
朱尔斯·霍夫曼
布鲁斯·巴特勒
布鲁斯·巴特勒
罗伯特·爱德华兹
罗伯特·爱德华兹
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
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罗伯特·爱德华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Robert Geoffrey Edwards,Robert G. Edwards),英国生理学家,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1948年毕业于北威尔士大学农业和动物学专业,1955年获得爱丁堡大学动物基因研究生学位,1956年至1978年从事生殖生理学研究,并成功使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
Robert G. Edwards
    1983年至1984年创立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研究会,并创办《人类生殖》杂志,2001年由于在人类不育症治疗领域的突出成就,获得美国阿尔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

    据外电报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4日宣布,被誉为“世界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以“对试管授精领域的贡献”赢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称,“他的贡献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他的成就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不育症折磨着包括全世界10%以上夫妇在内的庞大人群。”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Robert Geoffrey Edwards, CBE (born 27 September 1925, Leeds) is a British physiologist and pioneer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 and in-vitro fertilization (IVF) in particular. Along with surgeon Patrick Steptoe (1913-1988), Edwards successfully pioneered conception through IVF, which led to the birth of the first test-tube baby, Louise Brown, on 25 July 1978. He won the 2010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arly human embryos
Human embryos developing in vitro. The photos show a fertilised egg, 8-cell stage, cell adhesion, a compacted morula, a blastocyst and zona hatching.

Early career

After finishing Manchester Central High School, he served in the British Army, and then completed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agricul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Bangor. Subsequently he studied at the Institute of Animal Genetic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He received his Ph.D. in 1955. In 1963 he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uman fertilization

About 1960 Edwards had started to study human fertilization, and he continued his work at Cambridge laying the groundwork for his later success. In 1968 he was able to achieve fertilization of the human egg in the laboratory and started to collaborate with Patrick Steptoe, a gynecologic surgeon from Oldham. Edwards developed human culture media to allow the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embryo culture, while Steptoe utilized laparoscopy to recover ovocytes from patients with tubal infertility. Their attempts met significant hostility and opposition.

1978

The birth of Louise Brown at 11:47 p.m. on 25 July 1978 at the Oldham General Hospital made medical history: with in vitro fertilization being successful, a new way had been opened to help infertile couples who had formerly no chance of having a baby.

Consequences

Main articl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Bourn Hall ClinicRefinements in technology have increased pregnancy rates and it is estimated that in 2005 about 2 million children have been born by IVF. Their breakthrough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further innovations such as intracytoplasmatic sperm injection ICSI, embryo biopsy (PGD), and stem cell research. Edwards and Steptoe founded the Bourn Hall Clinic as a place to advance their work and train new specialists. Steptoe died in 1988. Edwards has continued a productive career as a scientist and editor of noted medical journals.

Honours

In 2001 he was awarded the Albert Lasker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by the Lasker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 technological advance tha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treatment of human infertility."

In 2007, Edwards was ranked 26th in The Daily Telegraph's list of 100 greatest living geniuses.

Edwards will be awarded the 2010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s was announced by the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on 4 October 2010.

 “我常被人们称为疯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自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全球已有400多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这一技术的创立者、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4日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爱德华兹1925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他先后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于1955年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1958年,爱德华兹进入英国医学研究院,开始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从1963年起,爱德华兹开始在剑桥大学供职,并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研发出体外受精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基于这一技术,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出生。

  “我常被人们称为疯子”,爱德华兹许多年前曾这样对媒体说,“没人愿意在伦理方面冒险。许多人对我说,那些孩子(试管婴儿)不会正常发育的。”

  的确,在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前,人们担心试管婴儿的诞生会破坏已有的伦理关系,威胁到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甚至担心“试管”里培育出的将是畸形怪物。32年前的报纸惊呼:人们“扮演了上帝”,又一次“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违反了伦理道德”。

  但是随着路易丝·布朗和她之后的400多万试管婴儿来到这个世界并健康成长,大众对于试管婴儿的态度终于完全转变了。

  “我觉得爱德华兹获奖是众望所归,我奇怪这一奖励怎么来得这么晚”曾经和爱德华兹一起在剑桥大学工作的科学家马丁·约翰逊这样说。

  在4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字被宣布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克里斯特·赫格说,全世界大约有10%的夫妇遭受不育症的折磨,不育给这些家庭带来了痛苦和创伤。单纯药物治疗对众多不育症的疗效非常有限,但这一切都随着体外受精技术的产生而得到解决。体外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大约20%到30%的体外受精卵最终可以发育为胎儿。跟踪研究表明,通过体外受精技术出生的孩子在健康方面和自然受孕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

  由于爱德华兹已是85岁高龄,获奖消息宣布后暂不能接受直接采访。不过,爱德华兹创建和工作过的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的家人可能会在即将举行的庆祝活动上接受媒体采访。

  爱德华兹和其同事1978年让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其成就可谓“惊世骇俗”,但这个孩子能否正常发育、生活和繁育后代体外受精技术是否安全有效这些都需要时间考验。

  随着首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健康成长,并为人妻、为人母,人们看到了体外受精技术的巨大贡献。而400多万试管婴儿中的许多人业已成年,并通过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至此,体外受精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爱德华兹的获奖是众望所归。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30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奖。 
罗伯特·爱德华兹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二战中服完兵役后,他进入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内容为小鼠胚胎发育。1958年他成为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始了对人类授精过程的研究。从1963年开始,爱德华兹相继在剑桥大学和Bourn Hall诊所(世界首个试管授精中心)工作。Bourn Hall由爱德华兹和Patrick Steptoe所建立,爱德华兹担任其研究主任多年。爱德华兹同时还是授精研究领域多本顶尖期刊的编辑。爱德华兹目前是剑桥大学名誉退休教授。 
因为在人类试管授精(IVF)疗法上的卓越贡献,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贡献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包括全球超过10%的夫妇在内的人类因此获益匪浅。 
早在1950年,爱德华兹就认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疗。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发现了人类受精的重要原理,并成功实现人类卵细胞在试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细胞培养皿)中受精。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就是对爱德华兹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爱德华兹和他的同事将IVF进行改良,并将其与世界分享。 
到目前为止,因为IVF而得以出生的人大约有四百万,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成年,甚至有的已为人父母了。在罗伯特·爱德华兹的引领下,对IVF疗法的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一门新医学领域也由此诞生。他的贡献代表着现代医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英国"试管婴儿之父"获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英生理学家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图: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

英生理学家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图:罗伯特-爱德华兹教授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报道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今年85岁的爱德华兹因创立体外受精技术而获得这一奖项。爱德华兹现在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誉教授。

体外受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生育问题,而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自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全球已有400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2010诺贝尔奖试管婴儿医学:“大胆的研究,谨慎的应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Idea的产生:Robert G. Edwards(1925-),20世纪50年代产生研究体外受精治疗不育症的想法。

大胆的研究:基础研究结硕果。1965年在LACET发表论文,1969年、1970年在NATURE发表论文。

谨慎的应用:从试验到临床医学。1978年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诞生。此后不断改进试管婴儿技术。至1986年,诞生了1000个试管婴儿。

全球推广,造福人类:世界上10%以上的夫妇患有不育症。1988年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借助试管婴儿治疗技术,目前,约有400万试管婴儿,其中许多人已有了自己的孩子。

试管婴儿之父摘诺奖引争议:被指使生育领域混乱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技时代_试管婴儿之父摘诺奖引争议:被指使生育领域混乱

爱德华兹1998年与两名试管婴儿合影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其在试管受精科学领域所获重大成就,4日捧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回顾他的人生历程,虽然几经磨难,受尽有关伦理道德的各种指责,但促使他手捧试管、始终矢志不渝地延续研究的动力,是一句简单的人生哲学:孩子,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礼物。爱德华兹获诺奖也引发了争议。

  意义

  “我看见了奇异的文明”

  当地时间11时30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一间会堂内,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者爱德华兹独得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0万美元)奖金。85岁的爱德华兹因为健康原因,在获奖第一时刻,已无力接受众多媒体的追逐采访。

  爱德华兹初次涉足体外受精医学领域已是50多年前的事情了。1958年,他进入英国医学研究院,着手生殖医学领域研究。在爱德华兹之前,科学家完成了兔子的体外受精。这一发现,让爱德华兹感到激动和兴奋。1968年的一天,在剑桥的一所实验室内,爱德华兹透过显微镜观察一枚成功体外受精五六天的人类受精卵。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爱德华兹在先前的采访中回忆道,“当我从显微镜向下看时,我看见了奇异的文明……我看见了一枚正在凝视我的、有生命的受精卵,当时我想,我们成功了!”

  动力

  “孩子是最特别的礼物”

  人类认知科学、创造技术之路从来就是不平坦的,但有些时候,这种不平坦并非源于科学或技术本身,而是来自外部阻碍。时至今日,体外受精依旧没有得到全部群体的认可,更不必说40年前。

  当年爱德华兹,受到媒体的攻击,受到天主教会的指责,被骂做是“纲常伦理的叛逆者”。1971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场有关生物医学道德规范的研讨会。会上,在生物科学界鼎鼎大名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对爱德华兹的研究大加指责。沃森是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发现者之一,有“DNA之父”的美称。沃森在会上说,研究体外受精使屠杀婴儿成为必要。

  但当年的爱德华兹在会上用热情和激情详细描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手段,最终赢得全场起立和雷鸣掌声。他说服反对者的道理很简单:“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孩子,孩子是人生中最特别的礼物。”

  实践

  “试管里走出普通人”

  爱德华兹研究体外受精的巅峰时刻,是1978年,那是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出生的年份。路易斯的母亲,当时为了躲避媒体,不得不在一处秘密地点分娩。后来加入爱德华兹研究团队的凯·埃尔德回忆说:“那是多么可怕的时刻,当时媒体认为,即将有可怕的怪物出生,人们认为,篡改人类规律不合道德且不受欢迎。”

  两年前,路易斯迎来30岁生日。爱德华兹参加庆祝,表达了自己的荣誉感。“真是不可思议,”爱德华兹当时对路易斯的父母说,“我走遍全球,我告诉人们,路易斯的家庭是那么平凡的一个家庭,他们不是什么诺贝尔奖得主或者其他显贵,他们是那么普通。”

  批评

  “搭建了屋子 错开了房门”

  如今,爱德华兹本人夺得了诺贝尔奖这一桂冠。与以往一样,他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依旧受到压力甚至是指责。4日,梵蒂冈宗座生命科学院新任最高负责人伊格纳西奥·卡拉斯科·葆拉公开发表讲话,指责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将今年的诺贝尔奖颁授给爱德华兹。

  卡拉斯科说,授予爱德华兹诺贝尔奖“不完全妥当”,因为爱德华兹的研究并没有根本解决不育症问题,相反,体外受精技术使治疗这一病症“变得边缘化”。

  在一份个人声明中,卡拉斯科说:“爱德华兹开辟了人类繁衍的重要篇章,其积极意义明显,但如果没有爱德华兹,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人类胚胎黑市交易。没有爱德华兹,也就没有如今许多冷冻胚胎遭偷卖、遭研究扼杀、遭遗弃甚至遗忘的现实。”

  卡拉斯科说:“爱德华兹搭建了一座屋子,但却错开了一间房门,他没有研究如何解决不育症,转而研究如何帮助不育症患者获得后代,这使得如今生育领域出现许多混乱状况,例如有着四五个父母的孩子,例如由祖母代孕分娩的婴儿等等。”

  据新华社

  影响有多大

  全球四百万人

  靠小试管出生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之前人们担心试管婴儿的诞生会破坏已有的伦理关系,威胁到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甚至担心“试管”里培育出的将是畸形怪物。

  当时爱德华兹和同事们所从事的工作被称为“惊世骇俗”,人们担心这个孩子能否正常发育、生活和繁育后代,担心体外受精技术是否安全有效,但随着首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的健康成长,并为人妻、为人母,人们看到了体外受精技术的巨大贡献,自她之后,全球有400多万试管婴儿出生并健康成长,他们中的许多人业已成年,并通过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后代。

  至此体外受精技术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人们对于试管婴儿的态度终于转变。

  价值有多大

  不仅限于生育

  还有跨界意义

  “不育症折磨着全球超过10%的夫妇,”评审委员会说,“爱德华兹所获成就使治疗这一病症成为可能。”新闻发布会上,一名评审委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瑞典每年超过1000名试管婴儿诞生,在瑞典新生儿总数中占大约1%至2%。

  “一个全新医学领域就此诞生,”评审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从最初突破到成熟试管受精技术,罗伯特·爱德华兹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爱德华兹所创研究中心现任负责人迈克·麦克纳米对前辈获奖表示欢迎。“爱德华兹是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说,“他上世纪60年代的发现带来突破,改善全球百万民众的生活。”

  瑞典隆德大学生殖研究项目负责人亚历山大·吉韦尔克曼告诉美联社记者,爱德华兹的研究成果对癌症、干细胞研究等领域意义重大。本报记者蔡文清 J177

梵蒂冈抨击将诺贝尔医学奖颁给试管婴儿之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梵蒂冈4日猛烈抨击今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斥诺贝尔医学奖评审机构作出有关决定“不恰当”。

  代表教廷响应医学道德问题的宗座生命学院院长鲍拉(Ignacio Carrasco de Paula)周一向意大利通讯社ANSA指出:“我肯定选择爱德华兹为得主是完全不恰当。”鲍拉称:“没有爱德华兹,世上便没有售卖数以百万卵细胞的市场,也没有大量放满胚胎的冷冻库。”他续称:“在最好的情况下,那些胚胎会植入子宫内,但他们最有可能的下场却是遭弃置或死亡,这个问题要由新出炉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负责。”

  不过,在鲍拉接受ANSA访问的文字记录中,鲍拉的谈话内容显然经大幅修改,语调温和。文字记录显示,爱德华兹获奖是令人理解,这位科学家不应受到低估;文字记录还强调,鲍拉是以个人名义发表意见。

  教廷向来将体外受精视为不道德,因在有关过程中,有大量胚胎遭弃置。总部设于梵蒂冈的国际天主教健康照护联盟发表声明指,他们对爱德华兹获奖感到“惊愕”。

“试管婴儿之父”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华社/法新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

  今年85岁的爱德华兹因创立体外受精技术而获得这一奖项。爱德华兹现在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名誉教授。

  体外受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医学统计显示,世界上每十对夫妇中就有一对有生育问题,而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帮助其中绝大多数夫妇实现有自己后代的梦想。自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呱呱坠地,全球已有400万人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其中许多人通过自然受精方式生育了下一代。

    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4日,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罗伯特·爱德华兹在英国剑桥的资料照片(2008年7月12日摄)。新华社/法新 

 

这是罗伯特·爱德华兹在英国剑桥的资料照片(2008年7月12日摄)。新华社/路透

    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华社/路透

点击查看大图

图表:2010年诺贝尔奖揭晓时间表 新华社发

10月4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公布编辑本段回目录

1895年11月27日,瑞典人诺贝尔签署了最后的遗嘱,将自己的财富用于设立一系列奖项,其中一项就是奖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的人的。从1901年开始到去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已经颁布了100次,共有195人获奖,其中女性10人。其间有9次没有颁奖,分别是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

不算本次,历史上有37 次是1个人获生理/医学奖,31 次是2人获奖,其余32 次是3人分享这一奖项。

本次获奖者Robert G. Edwards于1925年9月27日出生于英国,现年85岁,因为“体外受精发育(development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的工作荣获本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78年,Edward与妇科医生Patrick Steptoe等人成功利用体外受精技术孕育了第一个试管婴儿Louise Brown(本该同时获奖的Patrick Steptoe,已经于1988年去世)。

Robert Edwards(右图)于1955年取得博士头衔。2001年,以和本次诺贝尔奖同样的获奖理由,获得医学界大奖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体外受精”的英文名称是“in vitro fertilziation”,直译的话就是“在玻璃器皿内受精”,这是因为早期的体外受精实验都是在烧瓶、试管之类的玻璃器皿中完成的。今天,“in vitro”已用来指代一切发生在有机体之外的生物过程。口语常用“试管婴儿”一说,但其实体外受精通常不是在试管内,而是在培养皿内完成的,在进行早期的胚胎发育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诞生婴儿。

世界上首位试管婴儿是英国姑娘Louise Brown,她出生于1978年7月25日,四年后她的妹妹也作为试管婴儿出生。1999年她以自然分娩的方式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news.163.com/special/2010NobelPrize/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Geoffrey_Edwards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0/edwards.html
http://tech.sina.com.cn/d/2010-10-05/15354718506.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罗伯特·爱德华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Robert Geoffrey Edwards,Robert G. Edwards,Robert Edwards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