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139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2-04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IT业2月29日
IT业2月29日
IT业2月4日
IT业2月4日
IT业2月3日
IT业2月3日
IT业2月5日
IT业2月5日
IT业2月16日
IT业2月16日
IT业2月28日
IT业2月28日
IT业2月27日
IT业2月27日
IT业2月26日
IT业2月26日
IT业2月25日
IT业2月25日
IT业2月24日
IT业2月24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IT业2月13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IT业2月13日

早期历史

   1910年2月13日,英国出生的晶体管发明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诞生

   1946年2月13日,全球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第一次展出。The world’s first 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ENIAC) is first demonstrated at the Moore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by John W. Mauchly and J. Presper Eckert. The ENIAC machine occupies a fifteen hundred square foot room. The ENIAC demonstrates that high-speed digital computing is possible using the vacuum tube technology available. Built of some 17,468 electronic vacuum tubes, ENIAC is in the largest single electronic apparatus in the world.

   1980年2月13日,Apollo Computer公司成立

  1996年2月13日,后来以“推”技术名噪一时的互联网公司Pointcast开张

  1996年2月13日,迫于德国政府压力,CompuServe重新规范讨论组

   1996年2月13日,Atari Corporation announces its intentions to merge with Jugi Tandon Storage (JTS) Corporation by granting JTS an extended bridge loan of $25,000,000 to build disk drives. Atari stockholders will hold 60% of the outstanding shares of the merged operations. The company will function under the name of JTS and Atari’s function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sell video games will be maintained as a separate division of JTS. Atari stock u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on the American Stock Exchange for the day.

   2001年2月13日,Windows XP is introduced at the Experience Music Project in Seattle, Washington.

目录

[显示全部]

近期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02/13/2005 South Korea's Samsung makes world's first notebook PCs for DMB services
02/13/2005 Jazz Composer Nabs Grammy After Web-Only Sales
02/13/2005 PluggedIn: 'Google Hacking' Digs Up Sensitive Material
02/13/2005 China Says It Shut Down Internet Cafes
02/13/2005 Scientists find flaw in quantum dot construction
02/13/2005 Microsoft, Flextronics partner on cell platform
02/13/2005 Microsoft Plots Fixes to IE Browser
02/13/2005 Firm Says Nanobattery Is A Year Away
02/13/2005 Fiorina steps down at HP
02/13/2005 Can This Black Box See Into the Future·
02/13/2005 10 Million iPods, Previewing the CD's End
02/13/2004 NASA Bumps Up Data Rate From Mars Rovers
02/13/2004 Intel blurs line between desktops, notebooks
02/13/2004 Red Hat delivers test of 2.6 kernel Linux
02/13/2004 5 -terabit optics under 1 volt, products two years away
02/13/2004 Cisco, IBM ally on security defenses
02/13/2004 Dead hard disk wreaks havoc on Melbourne
02/13/2004 Intel makes light work for chips
02/13/2004 Virtual reality brings past to life
02/13/2004 AOL Acquires BlackVoices.com
02/13/2004 SGI is Shedding its Alias
02/13/2004 IBM to launch MS Office for Linux
02/13/2004 Open-source advocate: Release Java code
02/13/2004 First Look: Dell Inspiron XPS Gaming Notebook
02/13/2006 Missing: robot named Phil
02/13/2006 MySpace Rises As New Online Star
02/13/2006 Video game awards show to debut in 2007
02/13/2006 Making a Living in Second Life
02/13/2006 U.S. Can Watch Olympics Online
02/13/2006 Microsoft Anti-Spyware Deleting Norton antivirus
02/13/2006 Web of intrigue widens in debit-card theft case
02/13/2006 U.S. charges man in botnet case
02/13/2006 Google beta ditches gmail.com
02/13/2006 Google's 'death penalty' strikes again
02/13/2006 Skype Launches Internet Phone Service for Korea
02/13/2006 Remote Access Comes to Google Desktop
02/13/2006 Search Engine Traffic Soars
02/13/2006 'Cyber Storm' tests US defences
02/13/2006 Communication aids under threat
02/13/2006 Microsoft starts Blackberry rival

中国科技史上的今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1969年2月13日,黑龙江省呼玛县漠河镇出现-52.3℃的低温。

科技史上的今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1910年2月13日,美国物理学家肖克莱出生于伦敦。肖克莱和巴丁、布莱顿作为小组核心参与了晶体管的研究,使电子工业发生了革命性飞跃。为此,他们三人共同分享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4年2月13日 发明指纹鉴别的犯罪学家阿方斯·伯蒂龙仁逝世

    1928年2月13日 英国医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60年2月13日,法国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使其成为继美、苏、英之后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90年2月13日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1998年2月13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对在太空飞行了七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了维修改造。

  2001年2月13日,美国宇航局的无人探测器“近地号”成功登陆“爱神”小行星,并发回信号。这是人类飞行器首次登陆一颗小行星。

历史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1928年2月13日,英国医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英国医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转自:历史上的今天。中国)

弗莱明在做试验

    1928年2月13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为此, 他和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以及生物化学家钱恩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81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生于苏格兰。 16岁去伦敦 ,曾在轮船运输事务所工作。后通过特别考试进入伦敦大学学习医学,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08年获得金质奖章。1928年任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

    弗莱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随军医生到法国服役。他通过实验发现当时为伤员使用的防腐剂创伤毫无效果甚至有害,由此设想发现一种对细菌有致命作用而对人体有利的“魔弹”。1922年,他发现一种存在于人体唾液和人体内其它分泌物的抗菌物质--溶菌霉。    1942年他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944年获爵士称号。此外,弗莱明写过许多有关细菌学、免疫学和化学疗法的论文。

eniac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 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它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
  承担开发任务的“莫尔小组”由四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博克斯组成,总工程师埃克特在当时年仅24岁。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揭幕典礼。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这个庞然大物占地面积达170平方米,重达30吨。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约63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 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1500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手工计算的20万倍。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激战正酣,各国的武器装备跟现在比差远了,占主要地位的战略武器就是飞机和大炮,哪有什么“飞毛腿”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和导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美国军方要求该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张火力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千万别小瞧了这区区6张火力表,它们所需的工作量大得惊人!事实上每张火力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你知道是什么吗?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
  不过即使用数值方法近似求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当时的计算工具,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计算员加班加点工作也大约需要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算完一张火力表。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代,这么慢的速度怎么能行呢?恐怕还没等先进的武器研制出来,败局已定。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当时任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希利(John Mauchly)于 1942年提出了试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设想——“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期望用电子管代替继电器以提高机器的计算速度。
  美国军方得知这一设想,马上拨款大力支持,成立了一个以莫希利、埃克特(Eckert)为首的研制小组开始研制工作、预算经费为15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要不是为了战争,谁能舍得出这么大的钱!虽说战争万恶,但未始不偶尔促进科技的发展。
  让研制工作十分幸运的是,当时任弹道研究所顾问、正在参加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数学家冯·诺依曼(v·n weumann,美籍匈牙利人)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在研制过程中期加入了研制小组。他对计算机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保证了计算机的顺利问世。
  虽然ENIAC体积庞大,耗电惊人,运算速度不过几千次(现在的超级计算机的速度最快每秒运算达万亿次!),但它比当时已有的计算装置要快1000倍,而且还有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数据的功能。ENIAC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科学计算的大门也被打开了。


  人们当然不会满足于此的!
  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后,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机被研制出来。计算机已从第一代发展到了第四代,目前正在向第五代、第六代智能化计算机发展。像最初制造出来的ENIAC一样,许多高性能的计算机总是在为尖端和常规武器、特别是核武器的研制服务。
  和人类发明的所有工具一样,计算机的产生也是由于实际需要方得以问世的。从18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制造电子计算机所必需的逻辑电路知识和电子管技术已经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并得以完善。因此可以说制造计算机的基础科学知识已经完备。
  但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要退至40年代中期才得以问世呢?这里面主要是实际需要是否迫切和资金是否到位的问题。实际需要当然一直都存在,谁不想拥有一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呢?但光是需求并不能决定一切。凡研制一种新工具,总是需要先期投入大量资金(研制ENIAC时,一开始就投资15万美元,但最后的总投资高达48万美元,这在40年代可是一笔巨款!)。能为一种未问世的工具大胆出钱的总是少数。
  最后还是战争使计算机的诞生成为现实。事实上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中,战争期间的需求始终是最迫切的,因为事关生死存亡。政府和军方总是出手大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诸如战略和常规武器的研制工作上,以确保己方在军事上处于领先地位。
  电子计算机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弥漫的硝烟中开始研制的。如前面所述,当时为了给美国军械试验提供准确而及时的弹道火力表,迫切需要有一种高速的计算工具。因此在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3年开始研制。参加研制工作的是以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西利和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在研制中期,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加入行列。
  历时两年多,ENIAC研制成功。1945年春天,ENIAC首次试运行成功。1946年2月10日,美国陆军军械部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联合向世界宣布ENIAC的诞生,从此揭开了电子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序幕。
  现在人们常打交道的绝大多数都是个人计算机,它体积小,重量轻,性能高。虽然现在也有不少的巨型和大型计算机,但它们都“藏在深闺人未识”,安置在专门为它建造的建筑物里,一般人是不太容易一睹其“芳容”的。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最初的计算机也有这么“苗条”。那可大错特错了!以前的计算机可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就拿ENIAC来说吧,它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用了多少个呢?足足有18800个电子管,而每个电子管大约有一个普通家用25瓦灯泡那么大!这样ENIAC就有了8英尺高(约2.44米)、3英尺宽(约0.9米)、100英尺长(约30.48米)的身躯,占去了1800平方英尺(167 m ²),重达30吨,耗电150千瓦。
  ENIAC这个庞然大物能做什么呢?它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据测算,人最快的运算速度每秒仅 5次加法运算),每秒即次乘法运算。它还能进行平方和立方运算,计算正弦和余弦等三角函数的值及其它一些更复杂的运算。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当然很微不足道。但这在当时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原来需要20多分钟时间才能计算出来的一条弹道,现在只要短短的30秒!这可一下子缓解了当时极为严重的计算速度大大落后于实际要求的局面。
  由于当时冯·诺依曼正参与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是带着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大量计算问题加入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中来的。因此可以说,ENIAC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也出了不少力。
  但即使在当时看来,ENIAC也是有不少缺点的:除了体积大,耗电多以外,由于机器运行产生的高热量使电子管很容易损坏。只要有一个电子管损坏,整台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就得先从这1.8万多个电子管中找出那个损坏的,再换上新的,别提有多么麻烦了。
  关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疑问
  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媒体上都会出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上世纪1946年由美国人毛克利(John Mauchly)发明的ENIAC文字记载,但另一种说法却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 文森特·阿塔纳索夫(John Vincent Atanasoff)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Clifford Berry)先生在1937年至1941年间开发的“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简称ABC)”。
  在维基百科(wikipedia.org)上你只要输入“John Vincent Atanasoff”或“Atanasoff–Berry Computer”就可以找到“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教授的生平和“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的发明过程,在Google中搜索“Atanasoff–Berry Computer”也会有四万多条检索结果,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网站上有更详细的介绍(http: //www.cs.iastate.edu/jva/jva-archive.shtml)。
  而在国内的朋友们竟很少有人知道此事真相, 不少国内的作者在他们的专著、教材中,甚至科普活动中,仍然宣传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因此,做为一名IT工作者有必要本着科学的精神,替前人 澄清事实,希望通过此文有助于纠正这个在国内知识界长期存在的重大学术误会,以正视听。
  经证实,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应为“ABC”。1941年,“ENIAC”的发明者之一莫科里在阿坦纳索夫家借住5天,借此机会盗取了研究成果及想法,之后与埃克特一起制造了“ENIAC”并申请了专利,被世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而阿坦纳索夫并未重视自己的重大发明“ABC”,学校也没有重视此项发明,并拆掉了“ABC”。后经过美国法院判决,推翻并吊销了莫科里的专利,“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想法是来自约翰-文森特-阿坦纳索夫”。
  ENIAC的其他翻译: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rtor & Caculator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rtor And Caculation

阿波罗电脑(Apollo Computer, Inc.)

阿波罗电脑(Apollo Computer, Inc.)于1980年在麻赛诸赛州(Massachusetts)的Chelmsford成立,创办人为William Poduska(也是之后Apollo PRISM电脑的发创者)。80年代的阿波罗电脑主要是研制Apollo/Domain工作站,阿波罗电脑与Symbolics公司及升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同为80年代图形工作站的的先驱业者。

1981年该公司发表了DN100工作站,使用Motorola的68000微处理器。Apollo工作站使用的是Aegis(之后改称Domain/OS)操作系统,是一种专属操作系统,并具有一个合乎POSIX规范的UNIX交替前端。Apollo在网络功能的技术上尤其优异,是第一个能在网络上实现需求分页功能的业者,且能让网络运用于无形,此外极低的系统使用管理率(sysadmin-to-machine ratio)也是无人能及。(待查证)

在1980年到1987年间,Apollo成为最大的网络工作站制造商,然而在1987年年底时其市场占有率却落到第三,低于迪吉多电脑(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DEC)及升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不过仍旧是领先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简称:HP)及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简称:IBM)。阿波罗电脑最大的客户是明导国际(Mentor Graphics,电子设计需求)、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简称:GM)、福特汽车(Ford)、克莱斯勒汽车(Chrysler)以及波音(Boeing,机械设计需求)。

到了1989年,惠普科技以4.76亿美元收并了阿波罗电脑,并在1990年到1997年间逐渐的退淡。

附带一提的是,阿波罗电脑公司也发创了修订控制系统:DSEE(Domain Software Engineering Environment网域软件工程环境),此软件之后改名成为Rational ClearCase,原有的名称DSEE让人觉得过玄与难解。

公司历史
尽管阿波罗电脑比升阳电脑早两年起步,但却未善用这两年优势来维持住领先地位,当他们进入市场后,与其它多数业者起步时相同的,拥有一个明确的范畴领域,该公司认为取得市场主导地位胜于找寻最佳路径。因此Aegis/Domain操作系统一直只是提供类似UNIX的操作指令,丧失跟随UNIX潮流(待查证),如此一直到1987年Domain v10版发表时,该版才进一步支援UNIX的应用程式接口(API)及UNIX风格的内存管理。

在技术发展方面,由于阿波罗在电脑设计采行垂直式结构,以致自行发创研制了许多专属性的软硬件,相对的升阳电脑以开放性设计为主,使得阿波罗电脑在技术创新的脚步上慢于升阳电脑,且产品单价也较高。(待查证)

^  - AT-bus是IBM用于其PC AT个人电脑的资料总线技术,属16位元架构,在此之前的IBM PC、PC XT个人电脑则使用8位元的资料总线,一般而言IBM PC、PC XT所用的总线称为8-bit ISA,PC AT的AT-bus则称为16-bit ISA。
工作站电脑产业的竞争约在1980年代后半开始激烈化,个人电脑(PC)开始侵入原有属于工作站业者的客户群,如此也使得阿波罗电脑的财务开始吃紧,而1985年Thomas Vanderslice接任总裁及执行长位置后使公司的管理风格开始改变,Thomas Vanderslice过去在通用电气(GE)、通用电信(GTE)等大型企业服务,接手阿波罗电脑后开始大幅删减成本、重整规制,导致许多软硬件工程师纷纷求去。(待查证)

1998年2月13日,美国宇航员成功改造“哈勃”太空望远镜


美国宇航员成功改造“哈勃”太空望远镜(历史上今天lssjt.cn) 
美国宇航员马克·李(左)和斯帝文·史密斯在更换“哈勃”望远镜上的设备

    1998年2月11日凌晨,美国7名宇航员搭乘“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对在太空飞行了7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改造。“哈勃”望远镜自1990年发射上天以来,已在太空飞行近16亿公里,为2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科学家进行了多达11万次的天文观测。“哈勃”功绩卓著,但却千疮百孔,需要检修。2月13日凌晨,美国宇航员从太空“摘”下“哈勃”望远镜,将其放置在航天飞机载货舱的平台上。13日深夜至18日凌晨,宇航员进行了5次太空行走,为“哈勃”望远镜更换了包括近红外照相机、多目标分光仪和太空望远镜图像摄谱仪在内的11种新设备,并修补了望远镜上部分剥落的绝缘层。2月19日凌晨,宇航员将改造一新的“哈勃”望远镜重新释放到太空,这只“视力”更佳的“太空眼”将帮助人类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2月21日凌晨,圆满完成“哈勃”望远镜检修工作的美国宇航员顺利返回地面。

PointCast就要被“推”下台了吗?

1999年3月9日

    曾是" 推" 技术先锋的PointCast公司, 其老总最近去了另一家公司。更有人说,PointCast 正在积极寻求合
适的买主,以转向基于宽带技术的业务。

    上周四,位于加州Sunnyvale 的PointCast 公司任命前任首要主管官员 Phil Koen 为新任总裁, 而前任总裁
DaveDorman 则已辞职,主管由AT&T 和英国电信合资的一家企业。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商务大潮中,PointCast 和它开发出的" 推" 技术程序已经大大地落伍了。在过去七年中,公司亏损了 5000 万美元。目前PointCast 正致力将其信息发送技术改造成适合于未来的宽带、高速网络。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告,获得大公司的收购可能是计划的一部分,PointCast 可能在几天之内宣布被几家电
话公司联合收购的消息。

    PointCast 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用户不喜欢" 推" 技术, 而更习惯使用浏览器。 PointCast 公司原本希望将
PointCast 软件定位于对电视、收音机和报纸等媒体的互补方式,用户根据自己的预订选择好频道,通过PointCast
软件定期在自己的电脑桌面上自动收到预订的信息。

    但PointCast 不久便受到了装载有大量易于浏览信息的门户网站的挑战,同时许多PointCast 的客户端程序开
始出错,而且还引起了用户的计算机出现异常情况,不少用户在使用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放弃了 PointCast,即
便是留下来的用户中也有三分之二的人对PointCast 抱怨不断。

图说历史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IT业界资料来自互联网实验室(http://www.chinalabs.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IT业2月13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