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998 次
  • 编辑次数: 6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3-18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纽约时报》收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凌晨消息,《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董事长兼发行人小亚瑟-萨尔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周四宣布,定于本月28日起对美国读者浏览《纽约时报》网站部分内容收费。

  萨尔兹伯格称已于周二向加拿大读者收费,但每人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一旦达到数量,网站将提示用户申请付费服务。

  读者每月付费15美元可以无限访问在线网站,也可以通过手机各种程序访问网站。如果每月付费20美元,用户则可以通过苹果iPad阅读网站文章,此项服务目前属于免费。月付35美元,读者则可以阅读网站所有数字内容。  

  萨尔兹伯格在致读者信中称,昨天开始将在加拿大测试服务,以便在全球实施前调整好用户体验。

  《纽约时报》为了筹备收费事宜已商讨近两年。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也可通过搜索、博客、社交网或其它方式的链接阅读,只要每月访问的次数未达数量便可以无碍访问。这些链接带来的流量有时占网站一半的访问量。

  此外,《纽约时报》还和主要的搜索引擎商进行合作,限制了搜索链接访问的次数。比如,用户每天最多能从Google搜索并阅读五篇文章。

  在披露的新收费计划中,《纽约时报》主网站nytimes.com和其它各版块的首页仍免费开放,用户可随时进行访问。

目录

[显示全部]

启动收费!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纽约时报》2日表示,《纽约时报》网络新闻阅读收费计划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预计很快就会走上正轨。

  纽约时报公司去年1月曾宣布,《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将在今年初开始实施收费制。这套制度将采取“计量模式”,即读者每个月可以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在超过一个固定的阅读额度后则需缴纳一部分费用。据悉,向读者收取阅读费用的营收会成为公司在广告营收来源之外的第二个资金来源并支撑其新闻写作。此前有消息称,若是平面报纸订户将不受阅读篇数限制。

  纽约时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宾逊在其近日发布的声明中指出:“我们所推出的付费模式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预计很快就会上路。”该公司的这一收费行为也被业内人士指出,是在寻找途径用以对冲印刷广告收入方面的损失。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并未给出具体的收费金额,也未表示是否对所有的网站内容都进行收费。

  读报收费制实际已有先锋军。目前惟一成功建立收费模式的就是默多克旗下的《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该网站每年向用户收取99美元的费用,截至去年年底拥有注册用户90万,其中2/3未订阅《华尔街日报》印刷版。分析人士称,《华尔街日报》成功的要诀便是在一开始就让读者习惯这种方式,虽然《纽约时报》的权威性不输《华尔街日报》,但由于读者已经习惯免费,在启动收费制度的初始期就可能面临一定的困境。而一旦开始收费,还势必要借助第三方技术和其他经销渠道,而这样的做法恰恰与其管理层原先的愿景相违背。

新付费模式或导致读者流失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3月18日早间消息,《纽约时报》将对通过电话、平板电脑及互联网不受限浏览其文章的读者进行收费,这一大胆的计划很可能使其广受欢迎的新闻网站的读者失去兴趣。

《纽约时报》公司在本周四表示,对于那些没有订阅旗下同名报纸的读者,其每个月能够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免费浏览20篇文章,但是如果读者希望浏览更多的文章,则需要为此付费。另一方面,那些订阅纸质报纸出版物的读者,则能够无限制的访问《纽约时报》的新闻网站。

从本周四开始,《纽约时报》已经正式开始在加拿大实施新的付费模式。而根据计划,该公司将在3月28日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推广到美国及全球其他市场。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一家发行量如此大的公共报纸出版商,《纽约时报》此次推出的新付费模式对其是一大考验。近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这使得平面报纸的读者及广告收入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纽约时报》此次对于新付费模式的尝试,将受到其他有意采取类似模式的新闻机构的严密关注。

事实上,《纽约时报》此次采取的模式与《金融时报》所采取的模式比较类似。而通过限制互联网浏览的方式,《金融时报》在向高端商业读者收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也是最早尝试付费浏览模式的报纸之一。(瑥丼)

《纽约时报》收费政策七大考验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语:美国市场研究公司Outsell分析师肯·多科特(Ken Doctor)今天在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网站撰文,分析了《纽约时报》网站收费策略所面临的七大考验。

  以下为文章摘要: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董事长兼发行人小亚瑟·萨尔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 Jr.)周四宣布,定于本月28日起对美国读者浏览《纽约时报》网站部分内容收费。

  萨尔兹伯格称,已于周二向加拿大读者收费,但每人每月可免费阅读20篇文章,一旦达到数量,网站将提示用户申请付费服务。

  读者每月付费15美元可以无限访问网站,也可以通过手机各种程序访问网站。如果每月付费20美元,用户则可以通过苹果iPad阅读网站文章,此项服务目前属于免费。月付35美元,读者则可以阅读网站所有数字内容。

  萨尔兹伯格在致读者信中称,昨天已开始在加拿大测试服务,以便在全球实施前调整好用户体验。

  《纽约时报》为了筹备收费事宜已商讨近两年。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也可通过搜索、博客、社交网或其它方式的链接阅读,只要每月访问的次数未达数量便可以无碍访问。这些链接带来的流量有时占网站一半的访问量。

  此外,《纽约时报》还和主要的搜索引擎商进行合作,限制了搜索链接访问的次数。比如,用户每天最多能从Google搜索并阅读五篇文章。

  在披露的新收费计划中,《纽约时报》主网站nytimes.com和其它各版块的首页仍免费开放,用户可随时进行访问。

  尽管《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早已成功推广收费模式,但《纽约时报》此举仍然意义重大:它的主要业务并非商业新闻。如果能够成功对“大众新闻”读者收费,就将成为全球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最重要的是,这还将为报业带来第二项收入来源。

  但《纽约时报》仍然需要面临以下七大考验:

  1、超越1%

  《纽约时报》网站每月的美国独立用户访问量约为3200万,全球约为4500万。尽管这些人都将成为潜在用户,但美国仍是首要市场。只有不到100万人每周七天订阅该报的印刷版,除了原先的印刷版外,他们还将获得数字内容的访问权。《纽约时报》知道,这些独立用户访问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谷歌送来“打酱油”的流量:只有很少一部分会付费。

  究竟有多少?大概1%、2%或者3%。

  所以,1%就意味着约30万的纯数字订阅用户。2%则是这一数字的两倍,60万。3%就是90万,但这大概只能是一个梦。

  如果以30万用户和每月20美元的平均价格计算,一年的数字发行收入约为7800万美元。如果按照60万用户计算,则会翻番至1.56亿美元。

  放到整体来看。纽约时报传媒集团(本质上就是《纽约时报》)2010年的发行收入为6.83亿美元。所以,如果印刷版收入保持不变(这不可能),1%的数字订阅用户就将推动其发行收入增长11%。这还不错,但是并不算出众。2%则意味着22%的增幅,那就足以对外夸耀了,并且将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增长平台。3%几乎是一个梦幻数字,因为这意味着增收2.3亿美元。即使新方案真的奏效,要达到这一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2、破解TimesSlect魔咒

  作为《纽约时报》首次对“付费内容”的尝试,TimesSlect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该服务对专栏和其他优质内容收费,引发用户不满,并最终于2007年9月正式终止。该服务每年仅创收1000万美元,共计吸引了30万纯数字订阅用户。

  TimesSelect对《纽约时报》的整体流量产生了影响,因为用户不确定究竟会在何时何地付费阅读。《纽约时报》已经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再度发生。由于免费用户每月都可以阅读20篇文章,因此只有20%或更少的数字内容读者会遭遇付费障碍。

  如果《纽约时报》的新系统成功,要部分归功于看起来更为开放的网站运营方式,因为他们欢迎用户试用。

  3、挽留遭遇收费障碍的用户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访问者都不会达到20篇文章的上限,因此也就不会遭遇收费问题。他们是广告收入的来源,而且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为长期的常规读者。另外,只有很少一部分(1%至3%)会成为纯数字订阅用户。而印刷版订阅用户目前可以访问所有数字内容,且无需支付额外费用。真正令《纽约时报》担心的是那些遭遇收费壁垒但却不愿缴费的人。

  如果他们碰到了收费障碍,说明他们每月都会阅读很多页面,是常规的新闻读者。所以研究这些人碰到收费障碍后作何反应至关重要。

  他们是否会使用另外的浏览器或账户来阅读更多文章?是否会使用其他新闻网站?具体是那些网站?当一个月的限制过后,他们是否会返回?或者,他们会直接忘记《纽约时报》而选择其他地方?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一类人最有潜力为《纽约时报》带来新的数字用户。但从消极的角度看,同样也是最有可能失去的用户。要吸引这类用户,可以提供很多差异化服务。例如,假设这类用户能够被识别出来,那就可以利用数字营销的灵活性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出特殊的引导服务。

  4、保持数字广告收入稳定

  对于出版商而言,要部署收费业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不能有伤害。据纽约时报公司CEO珍妮特·罗宾森(Janet Robinson)透露,该公司的数字广告业务增长很好,2010年第四季度约占其广告总收入的26%。的确,读者收入是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部分,但数字广告有可能更重要。仅在美国,每年的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就达到280亿美元。而《纽约时报》在美国以外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也超过1000万,今后有可能带来更多利润。如果《纽约时报》能够获得0.5%的市场份额,年收入就能达到1.4亿美元,远超数字发行收入,何况这一市场还在增长之中。所以,《纽约时报》必须要努力保持高流量,尤其是广告主看重的板块。

  在《纽约时报》网站总经理维维安·席勒(Vivian Schiller)跳槽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后,他的职位由《纽约时报》高级广告副总裁丹尼斯·沃伦(Denise Warren)接替,这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5、让全套访问套餐成为一大亮点,而不是一大败笔

  捆绑数字业务的套餐定价将会对印刷版的发行产生何种影响?期望中的全套访问套餐除了包含印刷版外,还包括了台式机、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多个终端的访问费用。这一套餐有望缓解印刷版的订阅用户流失。如果《纽约时报》的印刷版订阅用户损失每年降低1%,就意味着700万美元的发行收入,2%则意味着1400万美元。推出全套访问套餐就好像在对订阅者说:“你现在拥有别人要花钱才能享受的数字内容,所以接着订吧。”

  但全套访问套餐同样有可能成为一个愚蠢的行为。这完全有可能加速订阅用户的流失,因为读者会将全年600多美元的印刷版订阅费与数字套餐进行对比,后者全年起价为195美元,最高为455美元。如果数字套餐的低价加快数字化转移速度,尤其是从印刷版向平板电脑的转移,那么《纽约时报》损失的不仅是印刷版的发行收入,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广告收入。平板电脑尚未成长为一个足以替代印刷媒体的广告媒介,每个数字用户所产生的广告收入还无法与报纸相比。

  对印刷版订阅用户的处理方式令报业公司尤为紧张。与《达拉斯晨报》(The Dallas Morning News)一样,《纽约时报》也没有对印刷版订阅用户收取额外的数字阅读费,《纽约时报》会因此损失不少收入。如果对印刷版订阅用户每月收取5美元(不到其总花费的10%),就将创造一笔不菲的收入。但这同样有可能加速印刷版向平板电脑的转移,所以《纽约时报》最终采取了谨慎的做法。

  关于初始定价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定之规,所有的报纸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6、兼顾各种流量来源

  由于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目前增速最快的流量来源,而且比搜索引擎带来的用户更具互动性,因此如何处理社交流量就成为了《纽约时报》的一大考虑因素。但是在谷歌中获得较高的排名仍是重要的增长动力,同时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力。

  7、持续改进产品

  出版商目前正在努力通过收费模式扭转延续十余年的免费新闻阅读习惯,用户不会仅凭短期感受做出永久性决策,我们希望新闻产品和服务能够越来越好。

  平板电脑蕴含着巨大的潜力,HTML也将彻底改革浏览体验,而《纽约时报》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

  多年来,《纽约时报》已经推出了众多产品,包括Times Skimmer、Times People、Times Topics、Times Reader等。由于产品太多,因此无论多么有用,多数人都不可能一一尝试。但无论如何,《纽约时报》在2011和2012年都要面临一大挑战:既要符合《纽约时报》一贯的新闻水平,还要超越日常的数字化体验。(鼎宏)

《纽约时报》2011年开始收费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消息称《纽约时报》准备对网络内容进行收费,该报或在数周内正式公布相关方案。

报道称,《纽约时报》已经制定了一项收费计划,即读者可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之后再阅读便会被要求注册付费。报道还称,该报纸可能同苹果公司签订协议,借传言中即将推出的平板电脑展开内容合作。

新闻出版行业一直尝试摆脱内容免费的不利局面。但哈里斯民意测验的一项结果显示,77%的被调查者不希望在网上付费阅读报纸新闻。在愿意付费阅读的人群中,有19%的人接受1至10美元之间的包月阅读费用。

北京时间2010年1月21日消息 据路透社报道,《纽约时报》周三宣布,将从2011年开始对在线文章进行收费。这也是这家著名报纸为寻找在网络生存途径所采取的一次大行动。

《纽约时报》公司称,将采用一种在读者一个月里所阅读文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开始收费的“计费模式”。不过订阅了印刷报纸的用户可免费访问网站。《纽约时报》CEO詹妮特·罗宾逊(Janet Robinson)表示,为使我们少受不可避免的经济周期影响,我们需要实现收入多元化,这也促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的业务模式。

此举触及了该出版商内部争议的核心,《纽约时报》内部一直就是否继续在网上发布有价值新闻和专栏,还是冒失去读者的风险开始收费而争论不休。曾尝试对网络内容收费的《纽约时报》未提供最新计划的细节。不过从表面看,提议的收费模式似乎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很类似。

《金融时报》总经理罗布·格里姆肖(Rob Grimshaw)表示,这对行业来说是件大事,因为有关一般新闻、大众新闻出版商是否应走内容收费的问题存在了1年多时间,但一家大公司做这样的突破只是一小步。

有关报纸网站是否应收费的争论持续了10年或更长时间,近2年由于广告收入急剧下降,争议越来越激烈。当经济衰退、房市崩溃,美国报纸出版商股价大跌,数千记者被解雇或买断,报纸破产和关闭数量上升,都使这种争议升温。

《纽约时报》也面临这方面的问题,为削减编辑部成本已经买断和解雇了一些记者。去年还曾威胁,如果不能与工会达成压缩数千万美元费用的协议,将关闭波士顿环球报。目前主要问题是,收费是否会赶走习惯了免费的在线读者,因为吸引广告商的只能是有大量的访问用户,任何停止免费新闻,或限制访问的行动,都可能失去大量的访问用户。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詹姆斯·麦奎维(James McQuivey)认为,这种风险显而易见,他们很可能失去一半的读者,意味着广告收入也将下降一半;《纽约时报》可能认为,如果第一年底前拥有25万付费网络订户,他们就成功了。根据尼尔森的数据,目前《纽约时报》网站的每月访问用户数约为2000万。

只有少数美国报纸如新闻集团的《华尔街日报》对网站文章收费,华尔街日报自称有超过100万的付费用户。原先《纽约时报》也曾推出一个名为TimesSelect的内容收费计划,将一些产品如知名专栏记者的评论文章列入收费名单。但2007年《纽约时报》结束了该计划,称没有获得预期数量的用户和预期收入。

对于多数传统新闻机构如报纸和杂志,在线广告收入未能弥补印刷收入的下降。麦奎维称,多数新闻机构真的变成由跌出市场的印刷广告来补贴的地步。(木秀林)

《纽约时报》网站拟收费 旨在提升公司利润编辑本段回目录

《纽约时报》网站正在考虑收费。为了解此举对报纸订阅情况的影响,纽约时报公司9日开始对订报用户展开调查。

公司在这份调查中说,《纽约时报》网站计划对普通用户每月收取5美元费用,而对《纽约时报》订阅者每月只收取2.5美元浏览费用。

根据设想,交费用户可浏览《纽约时报》网站文章、博客、多媒体报道等所有内容。

调查就收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可选择的回答包括“坚决同意”、“同意”、“不同意”、“坚决不同意”等。

纽约时报公司这项举措旨在提升公司利润。公司发言人凯瑟琳·马西斯说,每月收取上网阅读费只是一系列开源节流方案之一。

这不是《纽约时报》网站首次尝试收费。2005年,网站曾对社论、观点等精选内容收费,但实施2年重新恢复免费浏览。

收费能否拯救《纽约时报》编辑本段回目录

  《纽约时报》周一在网站上宣布,将在年底前裁剪100个新闻部门的职位,此举导致许多读者在该公告下留言,请求该报纸提供网络内容付费机制,以便于他们付费购买网络内容。但如果《纽约时报》果真实施收费,又是否能摆脱困境呢?

  美国媒体新闻与评论网站Mediaite的统计显示,在公告留言的500多个读者当中,有32%的表示愿意付费阅读《纽约时报》网络版内容。但这些读者是否足以拯救《纽约时报》的未来?

  让我们大胆假设一下。根据互联网流量统计公司Quantcast的预计,《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每月有约1500万美国独立访问用户数,问题在于,有多少目前免费阅读的网络用户,愿意以每月5美元(纽约时报今年年初的调查数据)的价格付费购买网络内容?

  根据上述裁员公告留言的付费用户比例推测,约有三分之一的留言用户愿意付费购买网络内容,这是否可以代表整体状况?我们对此持怀疑态度。这些留言者可能对《纽约时报》的运营感兴趣,所以会阅读有关裁员的公告,这只代表很小一部分用户。而在这些阅读公告的用户当中,有足够的兴趣发表留言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因此,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在上述这些少量用户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愿意付费阅读网络内容。

  让我们更大胆地假设一下,有四分之一的《纽约时报》网站用户属于上述第一类,即有兴趣阅读裁员公告的读者。在第一类中,有四分之一的有兴趣发表留言,归于第二类。因此,愿意付费购买网络内容的读者数量应该是:1500万乘以四分之一,再乘以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最后的得数为31.25万人。如果这些读者都每月付费5美元,《纽约时报》每年可获得1875万美元的额外收入。虽然看上去不错,但该收入还不足以支付墨西哥亿万富翁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对《纽约时报》2.5亿美元投资的利息。

  当然,《纽约时报》在全球有更多的读者,但我们上述的假设已经非常乐观了。换句话说,《纽约时报》无法在上述发表留言的读者群中寻找到“救世主”。

《伦敦晚报》免费,《纽约时报》收费?编辑本段回目录

写完这篇后才一天,《纽约时报》既公告将对其网站收费,但是新闻稿中对所谓的“计量模式”(metered model)语焉不详,只说访问者每月可以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网页,之后开始收费--是象FT.com那样按月订阅,还是《泰晤士报》可能推出的24小时免费阅读权?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英语报刊业面临财政困难时的两种不同的对策:《伦敦晚报》(Evening Standard)把自己变成一份免费派送的报纸,意图是扩大发行量,争取广告客源;《经济学人》开始对网站采取部份收费,文章发表90天后只提供给缴费用户阅读。 

现在两种对策都有了新进展。《伦敦晚报》只用了2个多月就已经达到了预定的发行量目标:在去年12月份,这份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每天60万份。《伦敦晚报》改免费的意图是争取伦敦的白领上班族读者--他们对广告商有吸引力,再拿出60万的销量数字,在拉广告上是个很好的筹码。原来的伦敦免费报纸 London Paper 已经停办了,现在和《伦敦晚报》竞争的,是全国性的免费报纸 Metro,12月份的全国发行量是每天133万份。 

《伦敦晚报》主编 Geordie Greig 对这一政策高唱赞歌,甚至曾在 BBC Radio 4 的 Media Show 上声称有些报刊销售店(英国叫news agent)主动倒贴钱要求成为《伦敦晚报》派发点,但对报社的财政状况却避而不谈。我估计这一政策还是成功的,否则也不会有《独立报》可能改免费派发这样的谣言了。 

在网站收费上,目前打头阵的是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但是自去年底宣布将在今年上半年实行收费以来,还没有出台具体方案。虽然一些专业型或地方性报纸已经开始收费,但是网站收费的成败,还是得在《泰晤士报》这样规模的综合性报纸上做试验才行。 

这几天在大西洋彼岸有出现新的动向,据传《纽约时报》即将宣布网站收费方案。有人言之凿凿,称报社内部的辩论“已有定论”,估计是在本月底Apple Tablet 电脑公布之后,《纽约时报》将正式宣布“部份收费”。目前议论最多的还是采取何种收费方式,才能既让读者甘心交钱,又不会导致新闻影响力的下降,也许 Apple Tablet 就是一条可行的收费路径。

当《纽约时报》网络版取消收费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默多克的确有过让读者免费访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设想,但《纽约时报》比他更快地将免费付诸实施,这会成为改变传统媒体网站经营模式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吗?

  【作者 王冬月】从8月8日开始,读者在阅读《纽约时报》网络版评论、特约来稿和专栏作家文章 (news columnists)时,将不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纽约时报》已经正式停止了从2005年5月开始的这项收费制度。
  这两类文章在《纽约时报》的网络版上(www.nytimes.com) 统称为“时报精选”(Time Select),并配置一个橘黄色的T字标志。在2005年5月之前,所有读者原本可以免费登陆《纽约时报》网络版,阅读所有链接文章和版面。但2005年5月《纽约时报》推出收费制度后,大约超过112万订阅了《纽约时报》和集团所属的《国际先驱论坛》的读者可以同时拥有全部网络版阅读权;而没有订阅《纽约时报》的读者如想在网络版上查看专栏作家和评论部的文章,即“时报精选”,就需支付每年49.95美金的订阅费。

  明眼人一看便知,“时报精选”当年的收费计划是《纽约时报》尝试在整个网络版收费的一个开始。然而,《纽约时报》集团的经营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网络版“时报精选”吸引的订阅者平均每月仅约22万多人,这个数据并未超越其商业预期,而广告量也没有由此跟进。
  《纽约时报》集团没有对放弃收费的新战略做出详尽解释,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后,《纽约时报》有可能为与之抗衡而出台一些独特的优惠读者的经营计划。默多克的《华尔街日报》,未来发展战略之一就是要拓宽原有的商业读者群。他的确也有过以后让用户免费访问《华尔街日报》网站(www.wsj.com)的设想。
  到目前为止,《华尔街日报》是最成功的主流报纸网络版经营模式。它早期推出的99美元年费计划已在原有的目标读者中培养了收费上网读报的习惯,而今日《华尔街日报》网络版的订阅人数也已超过93万。《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如果取消收费,对于传统媒体未来网站的运营模式将产生惊人的影响。
  不管《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以后是否真的会这么干,但由《纽约时报》网络版新政引发的一系列反映似乎也波及到了《华尔街日报》的另一家对手《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在2000年后的整体经营政策非常激进,尤其在北美的影响成效显著。今年上半年的发行量已超过了13.5万份。他们还在2002年紧随《华尔街日报》开启了网络版收费服务。早期收费为每年不分服务,统一收100英镑;现在则根据服务不同,收费从每年的99英镑到400英镑不等。
  如果《华尔街日报》最终变为免费阅读,是否可能导致《金融时报》也放弃在网络版收费呢?《金融时报》过去从网络版每年可获得从1000万到3800万英磅不等的财务收益。尽管本月12日《金融时报》的母公司培生集团总裁马乔里斯卡蒂诺对公众表示《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坚守的经营战略不同,但一些媒体投资分析人仍认为,一旦《华尔街日报》采取类似行动,《金融时报》的网络版必会做出连锁反应。
  此次《纽约时报》率先推出网络版的收费新政策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但《纽约时报》在网络版上的大动作不止于此。去年4月3日《纽约时报》就曾隆重推出了全新设计的网络版。新的版面力求使读者在阅读视觉上找到更接近其印刷媒体的风格,诸如五栏排版、减少色彩等。
  然而,此项改革在当时遭到了来自普通读者和媒体人士的不满。很多人认为网络媒体并不是报纸的简单变种,没必要刻意追求与印刷版形式上的认同。新版面增加的新闻内容和相关服务项目,也使读者感觉版面承载的信息量一下子多得应接不暇。一些读者怀念先前的三栏排版有留白的版式,还怀念缩小了的当日印刷版《纽约时报》的影像。更有人引用著名加拿大媒体人马歇尔·迈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的书名“媒体是一种按摩”(用英文“按摩”代替了 “信息”,这两个词在英语中仅一个字母之差),来一语双关地讥讽《纽约时报》的新网络版形式大于内容。
  多数读者对《纽约时报》网络版此次取消收费的经营战略普遍认同。但看似“倒退”的经营策略其实并不代表《纽约时报》放弃网络版的盈利期待。在其高层对外的表述中指出,他们会继续为NYTimes.com 评估和尝试不同的有效的管理方式。至于何时正式启动免费系统,《纽约时报》发言人表示还要看对技术的考量,尤其是对相关版面软件功能的调整何时到位。
  与此同时,对于《纽约时报》最知名的专栏作家如托马斯·弗里德曼 (Thomas Friedman) 和莫瑞恩·当(Maurren Down) 的文章,网站仍将对读者收取每月8美元的费用。
  (作者为媒体投资顾问和分析师,现在纽约工作)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163.com/10/0121/04/5THA8KCA000915BF.html
http://www.rong-weekly.com/41637/detail.html
http://my1510.cn/article.php?id=aeca6faa7e00fa66
http://www.yiqicn.com/finance/comments/shuping/2009/0618/11781.html
http://tech.sina.com.cn/i/2011-03-18/14345304368.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纽约时报》收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纽约时报》网站收费,《纽约时报》收费政策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