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4701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2-25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网络恐怖主义
网络恐怖主义
网络冷战时代
网络冷战时代
网络珍珠港
网络珍珠港
第五空间的战争
第五空间的战争
加沙微博战
加沙微博战
《国家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
《国家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
《新西兰网络安全战略》
《新西兰网络安全战略》
美国2011年网络安全战略
美国2011年网络安全战略
《网络空间政策评估》
《网络空间政策评估》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
《网络空间国际战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网络战争”(Cyberwarfare,cyberwar and Cyber Warfare)根基于军事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它包括信息源,各种数据库、信息库、数据传输网络、各种信息应用系统以及信息化作战平台的“软、硬”攻防和对抗系统等。拥有一大批能掌握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十分重要。所以,当今世界的各军事大国,都很注重这种人才的培养,并紧锣密鼓地组建数字化部队、训练与培养“网络勇士”等。

网络战争大事记 

●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引入到战争中并发挥作用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都有增无减。 

●在无休止的巴基斯坦与印度冲突中,网络战袭击一直是两国间主要的“军事行动”。 

●2002年美国建立世界首支网络黑客部队,并于2007年5月正式成立网络战司令部。 

●2008年8月,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网络攻击的应用更为广泛。格鲁吉亚人无法看到新闻,无法拿到现金和机票。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络战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其好κ强梢员?? 血刃地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 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美军认为,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 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网络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战略 网络战;另一类是战场网络战。 

战略网络战又有平时和战时两种。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 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金融网络信息系统、交通网络信息系统 、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等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以计算机 病毒、逻辑炸弹、黑客等手段实施的攻击。而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 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 

战场网络战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网 络系统,其主要方式有:利用敌接受路径和各种“后门”,将病毒送入目标计算机系统;让黑客利用计算机开放结构的缺陷和计算操作程序中的漏洞,使用专门 的破译软件,在系统内破译超级用户的口令;将病毒植入计算机芯片,需要时利 用无线遥控等手段将其激活;采用各种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己方信息网络系统严加防护。当然,战场网络战的作战手段也可用于战略网络战。 

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对伊拉克实施了网络战。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 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 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系统的C3I系统失灵。在1999年的科索沃 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都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北约的一些计算 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 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军计算机网络系统,致使南军防空系统陷于瘫痪。 

美国前情报首长:网络战争可与核威胁相提并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一位前情报首长今天提出警告,如果网络战争今天开打,美国将打败仗。

  退休的美国海军中将、前总统布什的国家情报总监麦康奈(Michael McConnell)并将网络战争的危险性与冷战时期苏联的核武威胁相提并论。

  麦康奈在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SenateCommittee on Commerce, Science andTransportation)举办的网络安全听证会上表示:“如果今天爆发网络战争,我们会战败。我们是最容易被攻击,我们的网络连结密度最高,战败的代价也最大。”麦康奈现为“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Hamilton)的国家安全业务执行副总裁。他表示:“我们无法减缓危险,因此,我们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民主党参议员洛克斐勒(Jay Rockefeller)说:“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都遭受威胁。”他是听证会主席之一,也是加强公、民营机构网络安全合作的提案发起人之一。他说:“一场大型的网络攻击可能会使美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停摆,包括电力网络、电信与金融机构。”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网络安全专家刘易斯(James Lewis)说,政府可能必须介入,以肃靖已形同蛮荒西部的因特网世界。

  他说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网络间谍与网络犯罪,并称之为“损害国家安全的最大来源。”美国网络事件后果评估单位(CyberConsequence Unit)总监博格(Scott Borg)也提出警告,网络攻击将损害经济。博格说:“网络攻击已经损害到美国经济,程度比一般认知的严重许多。”博格的独立研究机构调查网络攻击对于经济与政策的后果。他又说:“网络攻击对于美国经济的最大损害,来自大量偷窃商业资料。这种损害延后出现,损害程度难以估计,但远比偷窃个人资料或联合信用卡诈骗带来的损失还严重。”麦康奈在准备好的评论中指出,美国需要一个针对网络的国家政策,类似冷战时期的国家政策,当时苏联与核武对美国与其盟国构成国家存亡威胁。

澳大利亚人报:中国网络战争规模令人震惊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近年来针对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西方国家大肆进行网络攻击。其目标既有军事性又有商业性,目的是获取机密信息并掌握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破坏甚至摧毁西方国家电脑系统的能力。

  中国人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西方重要的社会和军事力量,但他们同时认为这是西方的—个重要弱点。有证据显示,中国这些行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参与者达数千人。

  中国在发起这些行动时往往会用精心设计的程序掩盖攻击者的所在地,但澳大利亚的反攻击行动成功确认,这些网络攻击大多源自中国。

  国防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这些活动专门针对美国及其太平洋军事系统。但像澳大利亚这样的美国盟友也是中国的目标。

  华盛顿和堪培拉对中国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反击。然而,中国网络战争规模之大令它们震惊。

  中国的网络攻击还针对西方企业和基础设施。企业成为攻击目标是因为它们掌握着战略性商业信息和中国人希望获得的某些特殊技术。西方不做类似的事。(原题:网络战是现实威胁)

网络战争不为人知的十个方面编辑本段回目录

想象一下一个强大的国家意图霸占其弱小的邻邦,因此他们针对邻邦最大的同盟国发动了长达一周的网络攻击战来破坏他们的金融,能源,电信和医疗系统。一周后,侵略者又对邻邦的空军和海上防御系统发动全方位的网络战争。随着邻邦同盟国防御能力的衰退,邻邦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就会同意成为侵略者的附属区。

根据上周国防大学几位专家在网络基础架构保护大会上的说法,这种情况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个讨论会是在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行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在网络安全支出行动的背景下召开的。奥巴马总统在本月初公布了一项网络安全计划,这项计划包括新任命一名高级别网络安全协调官,直接向国家安全局和国家经济署汇报工作。

奥巴马总统表示"显然网络威胁是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很明显作为一个政府或者一个国家,我们还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

来自国防大学和向美国军队提供专业培训的主要学术机构的专家表示,对于私人机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他们将是未来网络战争的一大目标。

国防大学信息操作教授Dan Kuehl表示"我们的对手正在寻找我们的弱点。我们执行的军事行动逐渐演变的更加信息化。我们拥有的全球体系也更加依赖关键性基础架构,这些基础架构与全球经济的相互联系也愈发紧密"。

Kuehl指出对于恐怖分子或政治阴谋家来说发动异常网络攻击的成本并不高,但是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来说要想保障国家网络和系统不受这些风险的威胁却是非常昂贵和困难的。

"相对弱势的一方在利益方面是非常不对等的"Kuehl称"率先行动者可能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先机,网络领域的赢家可能会决定着战争的结果"

举例来说在网络战争中占据优势的弱势群体是Mumbai最近恐怖攻击的始作俑者。国防大学著名研究员Stuart Starr表示,攻击者利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来进行自我定位。

"他们通过购买低端设备来利用大额投资,又通过利用商业投资来获取巨额利益"Starr表示。

在这些军事专家的非凡智慧基础上,我们总结了您所不知道的网络战争十建议供您参考:

1.你必须赢得首场胜利

在常规战争中,赢得首场胜利的国家不一定能赢得战争最后的胜利。想想珍珠港事件就是如此。但是对于网络战争,你却必须赢得首场胜利,因为可能没有第二场战役了。敌人可能会通过网络攻击入侵你的关键性基础架构,如果你没有设置有效的防御系统,就只能被迫投降。

2.首场战役会在瞬间结束

与珍珠港事件不同的是,网络攻击是无形的。在你意识到出现问题之前,敌人已经渗透到你的网络,攻击你的系统和窃取或掌控你的数据。一旦你发现了网络攻击,你就必须知道谁是攻击者,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如今这种类型的计算机对峙会花费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届时你已经丧失了战役的先机。

3.网络战争涉及的攻击都是有目标且不易察觉的

多数人将网络战争等同于2007年俄罗斯活动家针对爱沙尼亚发动的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但是网络战争并非总是涉及如此大的规模。黑客不再采用切断整个电网的手段,而是入侵支持空军防御系统的变电站。就像我们在常规战争中发射的精确定位导弹一样,我们可能也需要定位准确的网络攻击。

4.敌人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毁灭而是制造混乱

我们可能会想敌人会在战争中炸毁建筑物或者交通设施。但是网络战争的政治目的可能是要在民众之中制造混乱,而不是毁灭基础架构。举例来说要是敌人发动了针对国家金融系统的网络攻击,那么看起来大家的钱会从银行中消失吗?这种攻击根本不需要炸毁任何银行建筑物来制造混乱。

5.数据操控而不是数据被盗或者毁灭,这是个严重的威胁

在波斯湾战争中,一群荷兰黑客共同入侵了美国军事计算机系统并将窃取的信息提供给了Saddam Hussein。当入侵事件被发现后,军事系统不得不终止了某些配置并重新验证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否准确以备不再被黑客所掌控。这种事故说明被黑客攻击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错误信息也会伤害到国家对网络攻击的反应能力。

6.私人网络将成为网络攻击目标

我们国家的多数关键性基础架构,比如能源,交通,通讯和金融系统都是私人所属的。运作这些网络的企业必须了解他们也是网络战争的目标。他们也必须制定相关的预算来保障他们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军事专家推荐关键基础架构的运作者要和政府官员合作,在他们被攻击之前就建立安全流程和协议。

7.当私人机构网络受到攻击,防御部门将实施控制

负责网络安全的关键性基础架构的所有者和运作者存在一个误解。专家预测他们认为自己网络战争无关。就像军事机构要为保障空防和电力设施的安全负责那样,因此他们认为如果网络攻击发生时,防御部门应该为网络安全负责。

8.私人网络会被黑客利用来发动网络攻击

如果企业没有正确的保障他们的网络,他们的系统可能会被僵尸网络取代而用在网络战争中。举例来说,专家称被用来对爱沙尼亚发动拒绝服务攻击的计算机中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国境内,虽然他们是被俄罗斯的政治活动家所控制的。通常网络攻击中所利用的计算机都不归攻击者所有。多数企业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网络资产中存在被网络战争所利用的漏洞。

9.不要忽略来自内部的威胁

网络最大的风险之一是来自有权访问计算机和数据的内部人士。同样大的风险也存在于网络战争之中。这种风险发生的方式之一是绑架网络操作者的家庭成员,然后迫使网络操作者来安装木马。这也是运行关键性基础架构的政府机构和私人公司必须对他们的员工实施足够的安全控制的原因之一。

10.网络战争也是战争

将网络战争与传统战争分别对待是个错误;专家称网络战争必须和物理战争绑定在一起。举例来说,敌人可能会炸毁地面上的建筑物来让卫星失去效力,然后中断互联网访问。在网络战争中,网络攻击可能会和物理攻击结合在一起。因此在网络战争中自我保护必须被看做是更广泛的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

网络战争正式登场:美国占据绝对主导权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美国空军网络战争司令部的宣传册。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这是在现场拍摄的美国空军网络战争司令部的宣传册。 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美国空军网络战司令部内部工作场景。
美国空军网络战司令部内部工作场景。

  如果说64年前原子弹曾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让人们看到了太空战的端倪,那么现在,世人恐怕将无法忽略另一个新名词———网络战争。实际上,从上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正式下令设立“网络司令部”起,这一概念已经清晰浮现。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信息革命也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由于其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使之成为可用以攻掠的利器。因此一定程度上,制网权,也成为继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后国际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

  互联网兴起之初,占据网络优势的西方,就将其作为向不同意识形态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工具,从中亚的“颜色革命”,直到近来伊朗的选举风波,均有网络攻势的影子。而美军网络司令部的正式成立,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意味着拥有巨大网络战资源的军队,已开始把这一不见硝烟的战争新形式,正式提上作战议事日程。无疑,军方网络司令部的功能,不会是专守防卫,也不会仅仅是实行“黑”掉几个网站那样的小儿科攻击,而是覆盖了方方面面的全方位作战战略:比如通过攻击对手的能源、通讯、金融、军事等核心网络设施,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又比如通过网络散布流言,在对手国内制造混乱,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实,一直以来,华盛顿可谓占据着网络社会的话语权。网络系统的核心———根服务器大多设在美国,并由美国管理,微软和谷歌则几乎掌控了桌面和网络内容。但是,其谋求更大霸权和能力的意图并未停止。上世纪90年代,美军就开始进行网络战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更明确将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和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今年来,一边渲染来自中国的网络威胁,一边设立美军网络司令部,则更意味着美国准备加强争夺网络空间霸权的行动。

  虚拟的网络,正逐渐成为真实厮杀的新战场,暗战与博弈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可是,网络战争不是一个好玩的虚拟游戏,历史也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战争形态的出现,就像又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它的后果,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掌控。(杨立群)

《网络战争》:世界之巅的角力与暗战 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东鸟    
   《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东鸟著,九州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38.00元

  互联网让当今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革?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动力何在?

  互联网何以成为改变世界的战争高地?网络世界究竟发生了哪些战争?

  中国网民全球第一之后还差些什么?各国打赢网络战争的制胜攻略又是什么?

  这是一部写给中国3亿网民的警示录。当前,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引领着世界变革,塑造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军事形态,铸造着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酝酿着新的文明冲突和国际政治关系。互联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同样充斥着观念冲突、利益矛盾甚至血拼战争。该书通过破译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密码,揭秘一场场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控制战、意识形态战、文化战、民意战、军事战、反恐战、情报战、数据战、媒体战、金融战、争霸战、公关战等真实战争,系统阐释了世界各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和治理策略,讲述了“取胜网络、取胜未来”的大趋势。该书还揭开了美国控制全球互联网、图谋发动网络战争、推行网络霸权的真相,揭示了美国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大鳄觊觎中国的野心,同时也预言了一场中西方之间的网络战争不可避免、蓄势待发。

  谁是互联网的真正控制者?第一场网络大战是哪一次?奥巴马如何赢得网络民意?中国在网络战争中胜算几何?……该书都做了详细的回答。作者认为,互联网是社会变革的工具,是改变世界的战略高地,主宰着未来世界的变迁。对于互联网,人们的已知远不如未知,更大的发展和变革在未来。未来,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世界。当下,国际互联网大鳄们正深入中国腹地、攻城略地,一场家门口的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

  该书被业界称为是一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进化史,世界首部网络战争全纪录,宣告一场不可避免的网络超限战正在酝酿发生,预言中国和西方必将打响世界之巅的网络战争。

  该书作者长期从事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宏观政策研究,曾在政府决策研究机构供职,现立志于网络文化研究、网络危机应对、网络知识普及等工作。该书得到全国百家网站联袂推荐,是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和互联网业界引起较大反响,掀起了关于网络战争的讨论热潮。 

  上篇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

  这场战争早已被预言(代序)

  第一章 当我们失去互联网会怎样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十八年

  第三章 改变世界的十大动力

  第一节 平等的新世界

  第二节 我们即媒体

  第三节 永远开放创新

  第四节 知识的再革命

  第五节 移动无处不在

  第六节 融合整个世界

  第七节 政治的新力量

  第八节 经济增长引擎

  第九节 网络文化勃兴

  第十节 塑造全新社会

  第四章 深刻变革未来世界

  第一节 互联网变革已经开始

  第二节 引领未来社会变革

  中篇 改变世界的网络战争

  第五章 不可避免的网络战争

  第六章互联网控制权的争夺战

  第一节 谁控制了互联网?

  第二节 网络主控权争夺的持久战

  第三节 逐渐摆脱美国控制

  第七章 意识形态的网络攻防战

  第一节 意识形态战的前沿阵地

  第二节 “颜色革命”从互联网开始

  第三节 意识形态渗透下的文化战

  第八章 虚拟世界的金融战争

  第一节 网络世界的虚拟货币

  第二节 虚拟世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虚拟世界的货币战争

  第九章 未来战争决战互联网

  第一节 互联网改变现代战争

  第二节 各国迎接网络军事战争

  第三节 新恐怖主义角逐互联网

  第十章 网络世界的民意战争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中西方较量

  第二节 中日韩网民口角大战

  第三节 美国大选争夺民意的网络战

  第十一章互联网上的数据保卫战

  第一节 互联网上的数据之争

  第二节 谷歌地球里的情报战

  第三节 人物搜索的信息保卫战

  第十二章 争夺眼球的新旧媒体战

  第一节 媒体传播格局的激变

  第二节 新旧媒体战争此起彼伏

  第三节 新旧媒体的竞与合

  第十三章 网络帝国的争霸战

  第一节 未来帝国的权力分配

  第三节 全球围剿谷歌搜索

  第四节 网络时代的“鸦片战争”

  第十四章中国互联网战争局势图

  第一节 进入寡头争霸年代

  第二节 家门口的自卫反击战

  第三节 硝烟弥漫的网络公关战

  下篇 网络世界制胜攻略

  第十五章 隐形赛场的竞赛

  第一节 竞技场英雄论座次

  第二节 富者和贫者的鸿沟

  第三节 全球第一后的中国

  第十六章 诸侯列国互联网战略

  第一节 欧美列强龙蟠虎踞

  第二节 亚洲邻邦豪强林立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

  第十七章 危险的虚拟实境

  第一节 网络世界的危境

  第二节 网络空间危机四伏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的隐忧

  第十八章 国际互联网治理之道

  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治理概况

  第二节 各国互联网治理情况

  第三节 各国互联网立法情况

  《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世界之巅的角力与暗战

  今年以来,美欧等西方国家一边大肆施放“中国网络威胁论”的烟幕弹,一边加紧在中国互联网上“攻城略地”,国外报章甚至认为,中国和西方已经打响世界之巅的网络战。正值美欧诸国的炒作渲染甚嚣尘上之际,《网络战争: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以下简称《网络战争》)的出版,用事实揭秘了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真实战争,揭开了美国控制全球互联网、策动网络战争、推行网络霸权的真相,揭示了美国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大鳄觊觎中国乃至世界的野心,同时也预言了一场中西方之间的网络战争已是不可避免。

  《网络战争》一书体现出作者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和认知,书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要观点,比如“取胜网络、取胜未来”、“谁控制互联网,谁就控制世界”、“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是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地”等。对于互联网,人们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不自觉到逐步认识、比较自觉的过程,由自发发展、被动应对到积极利用、规范管理的过程。但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相比,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深入。《网络战争》则进一步将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上升到战略性的认识,发展到系统性的认识,对互联网如何改变现实世界、如何实现技术变迁、如何引领社会变革、如何推动历史进程,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梳理出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十大动力”所在。这是自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第一次全方位、全视域地对互联网的本质、作用、趋势的系统阐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技术,无所不包、无所不论。书中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第一次如此鲜明的提出,都是如此反映互联网发展的最前沿,将对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互联网引发的不仅是一场突飞猛进的信息革命,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互联网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互为借助,相互作用,成为加速世界变革的利器。当今中国,互联网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3.2亿网民开始悄然改变中国社会生态,从民间到官方,从草根到精英,网络民意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加速融入中国主流社会。中国网民中18岁至30岁的青年是主体,互联网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向,正影响着现时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主流人群。中国有大大小小网站论坛287.8万个,网络新闻用户2.34亿,博客用户1.62亿,41.9%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网民已成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对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一信息来源。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越来越多的人首先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发表看法。去年,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考验,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接踵而来,大事要事一个接着一个。从拉萨“3?14”暴力事件、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到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都有互联网的深度参与,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事件进程。互联网开始介入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国网民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进程,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中国,互联网经过15年快速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推动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同时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取胜互联网就是取胜思想,取胜思想就是取胜未来。

  《网络战争》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网络战争”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网络世界宏大战争图景,这既是全书的主题,也是全书的主线,更是全书的亮点。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揭示了这场早已被预知、不可避免的网络战争。书中提出,如今的网络战争,早已远远超出把网站“黑”掉的低层次,而是发展成为通过互联网摧毁敌国能源、通讯、交通、金融、作战指挥等关键网络系统的战斗力量。当今时代的战争形态,将不再是直接对抗的军事战争,而是出现了许多以民主、人权等为武器的意识形态战争,以证券、股票、利率等为工具的金融战争……而且,这些新的战争,越来越多地把厮杀的战场摆到互联网这个虚拟战场上来。可以说,网络空间里处处有角力,到处是暗战。互联网上任何一个空间、角落,都可能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简而言之,网络战争就是互联网上的超限战、立体战,是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巅峰之战。这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网络世界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揭示出网络空间激烈较量的本质真谛。书中以真实的事件、详实的资料,揭秘了一场场发生在互联网上、鲜为人知的控制战、意识形态战、文化战、民意战、军事战、反恐战、情报战、数据战、媒体战、金融战、争霸战等各种形态的网络战争,可以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网战全纪录。

  互联网作为未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高地,是现代国际竞争力较量的决胜赛场。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互联网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地抢滩占地,都把互联网作为谋取自身优势国际地位的战略制高点,想方设法争夺一席之地。由此,制网权也成为继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后国际竞争的又一重要领域。以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为内容的竞争与合作、控制与反控制等都成为当代国际斗争和角力的主要内容。

  掌握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就拥有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其处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前沿,处于思想交锋和舆论斗争的第一线。网络战争,虽然形式上是虚拟世界的竞争,但实质上是思想文化的较量。占据互联网优势,就是占据传媒优势,占据文化优势。控制互联网就是控制思想,控制观念,控制文化,也就可以控制世界。二战以前的战争,主要目的是开疆扩土;二战以后,转向意识形态的战争;冷战结束,又开始了颜色革命。从争夺地盘转变到争夺文化,进军大脑,控制观念。不再是用武力控制被占领地区,而是用文化控制人的观念。武力控制下的人民,会有反抗;文化控制下的人民,可以被完全驯服,不会反抗。就如信徒完全信神的时候,就会自觉自愿的做神的奴仆。美国正是通过互联网优势,极力向其他国家传播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美国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詹姆斯?格拉斯曼去年10月28日在华盛顿一场主题为“美国公共外交和思想战”的新闻发布会上称,“美国计划在俄罗斯互联网网站、博客和聊天室上传播‘思想战’。”

  不论是哪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立足未来,必须占领互联网这个制高点。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其也就成为互联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国始终牢牢掌握着互联网的最终控制权,操纵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公司(ICANN),控制互联网运行的中枢神经“根服务器”,可以拒绝任何人访问互联网,让任何一个国家从互联网上消失,任意监控他国互联网主机,随时监视他国互联网使用情况。“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世界’的冲击,而不只是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但这个世界里,从虚拟的领土,到各种技术手段基本上都是被美国牢牢地控制住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力不如忧虑的感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罗斯科普夫在美国《外交政策》上撰文指出,“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取得世界信息战的胜利主导整个媒体,如同英国当年控制海洋一样。”如今,美国在互联网上的决定性权力,远远超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权力。互联网威慑已经成为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内容。少数西方互联网强国凭借强大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行互联网霸权,肆意搜集监控全球信息传输,进行有利于他们的加工处理,操纵网上内容,控制网上信息流动方向和传输速度,不断拓展网络空间霸权。比如,隶属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食肉动物”系统DC1000在“9?11”事件后开始部署在美国或美国影响范围内的互联网骨干节点上,时刻搜索数据并进行监控。人们曾发现FBI在ISP网站上安装了所谓“Carnivore”装置,对电子邮件进行监控。又如,隶属于美国军方国家安全局(NSA)的“阶梯”全球监听网,可以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无线电、海底电缆、光缆通信、互联网通讯进行监听。美国还利用互联网对他国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改良“颜色革命”手段,创造了“蜂拥而至”的战术,就是年轻人通过发送短讯或互联网互相联系,蜂拥聚集在一起,听从美国更迭政权的命令。具体而言,包括互联网博客、抗议组织用于联络的手机短信以及组织良好、时散时聚的抗议小组。美国利用互联网技术把目标国的年轻一代作为主要渗透目标,积极培养亲西方力量。美国劳伦斯利弗摩尔国家实验室的武器专家正在开发新通讯技术以应用于策动青年运动,希望新技术可以在他国网络空间创造出政治集会效应。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美国谷歌凭借先发优势,几乎在全球搜索市场形成垄断,引起除美国之外各国对保护本土文化、防止外来思想文化渗透的担忧。谷歌凭借技术和市场优势,通过人为干预和控制搜索结果等方式,强化美国的文化信息,对他国实施思想文化渗透。比如,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谷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两国网民使用谷歌搜索时,搜索结果中的前几条基本上都是美国网站的内容。“谷歌趋势”能对各国网民的搜索关键词统计分析,得出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趋势以及突发事件、突发疫情等流变发展的情报。“谷歌地球”搜索,覆盖了全球70%的人口分布地区,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图,曾泄露过印度、韩国等国家军事基地和敏感地区的位置。“谷歌工具栏”能把用户使用电脑的一举一动传输到美国总部,甚至还能通过IP地址定位追踪特定单位、个人的搜索行为,相当于网络“电子眼”。为防止谷歌“文化入侵”,法国研发Quaero (我搜)、德国研发Theseus(特修斯),欧盟推进“轰鸣计划”,日本实施“信息大航海计划”,捍卫本国文化。与互联网相关的任何一个新发明、新应用,都可能成为攻击战场和锋利武器。NSA一直参与微软Windows软件开发,操作系统也被加上秘密“后门”,植入“间谍软件”,以便NSA随意进入用户操作系统并偷看用户的敏感电脑资料。这引起了许多国家对自身网络安全的担心,开始抵制微软垄断,换掉Windows操作系统。据CNCERT/CC2006年抽样监测发现,中国大陆约有1000多万个IP地址的主机被植入“间谍软件”僵尸程序。这些计算机被来自境外的约1.6万个IP所控制,控制方主要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原本在现实世界才有的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扩张和反扩张的战争,已经大量开始在网络世界出现。这场位于世界之巅的网络战争的全面爆发,已经是不可避免,而且愈演愈烈。

  互联网经过18年发展,改变世界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愈来愈成为美国实现全球战略的绝佳武器和全新战场。互联网兴起之初,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把互联网当作向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特别是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工具。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时就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美国政府一再宣称,要把自由、民主理念通过互联网传向全球。前美国总统布什布什说过,“互联网的发展对促进中国的民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以其它国家的发展方式让互联网进入中国,那么自由将迅速地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前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美国吧互联网作为策动中国“颜色革命”的“大本营”、“训练营”,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一切网络途径,扩大政治影响力,实施思想文化渗透,削弱被渗透国主流舆论的影响。美国情报机构每年都要花上数千万美元,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批评、阻挠中国对互联网的正常管理,特别是指责对意识形态和政治领域有害信息的管制,担心切断了其自由民主的“价值输送渠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境外上设立数千网站,就像一群“绿头苍蝇”,对中国实施全方位、全天候、不间断的舆论战,肆意歪曲和诽谤,进行“信息围攻”。美国以CNN、时代华纳、美国在线、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为代表的意识形态“软力量”,在互联网上泛滥,以至于法、德等西方国家都在呼吁保持自己文化的纯洁性,日本则惊呼自己有可能沦为美国的“信息殖民地”。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介入中国内部事务最便利途径,通过互联网炒作所谓热点问题,串联非法活动,发布虚假信息,激化社会矛盾,破坏中国稳定。中西方之间的网络战争已是蓄势待发、一触即发。

  与此同时,国际互联网大鳄也正觊觎中国,深入中国腹地。即时通讯、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是互联网三大制高点,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三者始终被国际互联网巨头窥视,甚至开始被它们蚕食,中国互联网站正在家门口打一场保家卫国战。MSN、AOL、ICQ、雅虎通等即时通讯群狼大举进军中国,MSN通过捆绑销售的不正当竞争方式,妄图绞杀中国本土即时通讯,独霸市场。2001年以前,韩国本土即时通讯包括Daum、Nate on等,其中Daum占据20%以上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但2001之后,韩国市场迅速被捆绑的MSN占领,微软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Daum挤出韩国市场。微软在每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中都将内置MSN即时通信和语音、视频通话功能。微软的一贯策略是:通过操作系统的普及,迅速占领用户桌面;再通过捆绑,发展MSN用户;然后通过MSN的垄断,实现对用户习惯、意识和行为的最终控制。谷歌、雅虎、微软等行业巨头也早已盯上了中国,大力推进中国本土化战略,先后推出中文搜索引擎,其中谷歌已经占据中国20%市场,而且牢牢黏住高端用户群。这些跨国公司凭借技术、资金优势,随时有可能后来居上,进而成为中国主导性的搜索引擎。美国三大门户站MSN,采用在国外屡试屡胜的门户网站渗透策略,通过MSN即时通讯把MSN门户网站也搬入中国,逐步向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渗透,施加影响。为了避开中国禁止外资涉足内容传播领域的规定,MSN将旗下内容频道出租给国内行业网站,轻而易举地获得进军到中国的全资质,迂回曲线进军中国。这让中国老三大门户网战如芒在背。全球排名第六名的MySpace,也将服务器部署到中国,全面推行本土化策略。未来,谁掌握网络传播优势,就能掌握网上话语权、传播力、影响力的优势。中国本土互联网站抵御外国网战渗透之战已是短兵相接、赤身肉搏、血溅当场。

  《网络战争》不仅破译了网络改变世界的密码,揭秘了虚拟世界的真实战争,还对世界各国积极备战网络战争的攻略包括规划、战略、政策等,都进行了全面梳理,以详实的资料阐述了欧美强国虎踞龙盘、亚洲邻国豪强林立、发展中国家奋起直追的互联网发展战略,美国依然是互联网创新的源头,英国是欧洲互联网的领头雁,日本移动互联网独树一帜,韩国网络游戏独霸东亚,印度象也咄咄逼人。此外,《网络战争》还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世界各国治理互联网的特点、理念、模式、方法、立法等情况,这些资料十分系统全面,是作者长期积累研究的重要成果,有许多内容都是第一次公开。这些对于加强互联网建设和治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实践意义,对推动中国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大有裨益。

  互联网是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主宰着未来世界变迁。谁占有互联网优势,谁就占领了制高点。去年底,中国网民总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了飞跃,赶上并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个成绩的确让人振奋。但是细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只是某些绝对数量上超过美国,其他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等众多领域,美国仍居于绝对主导地位,中国还只是处于跟随状态,在网络核心标准、顶级域名、国际交换中心、IP地址等关系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的国际话语权有限,短板依然明显,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现在,互联网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呈现裂变式发展态势,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其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难以预测、难以想象。未来,国家之间的角力和暗战,将很大程度取决于互联网发展程度。欧美等互联网强国之所以渲染“中国网络威胁论”,更像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机扩军备战,建设网络部队,提高网络进攻能力,磨刀霍霍向中国而来。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威胁他国的程度,如果说网络威胁的话,最大的威胁自然就是要算美国了。奥巴马政府已计划设立一个新的网络战司令部,负责五角大楼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战事务,提升网络进攻能力。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这场没有硝烟但却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网络战争正悄然而至,每一个人都受到这场无形战争的现实威胁。中国不能置身事外,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打赢这场战争的准备?《网络战争》可以说是一部写给中国3亿网民的警示录!

  “古罗马战略家说过:‘想要和平,就准备好战争。’而今‘想要和平,就准备好网络战争。’”——西班牙《趣味》月刊

  “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而信息时代的‘战略战’就是网络战。”——中国《南方周末》

  “中国正迈向网络战争。”——英国《卫报》

  “中国和西方打响世界之巅的网络战。”——香港《亚洲时报》在线

  “互联网给人以自由,但政府必须确定自由的限度。”

  ——法国前总理诺斯潘

  “我们当然会尊重言论及新闻自由,但是权利是有一定限度的。”——泰国总理阿披实

可怕的网络战争—— “黑客”将可能指挥军队调动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读】   如今,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安全,小至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战争”——不同传统的动枪动炮的战争,它的手段是特殊的,它所需要的是黑客活动、病毒编程、电子窥探和大量出色的老式间谍活动。美国一些观察家认,一些国家正在悄悄地、系统地探查美国的计算机网络,寻找与加利福尼亚独立系统调度中心的突破口相似的弱点,以便今后加以利用。
可怕的网络战争—— “黑客”将可能指挥军队调动

【导读】

  如今,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大至国家安全,小至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这个问题吸引了那些从事军事和国防工作的人员:我们为什么要与敌人动枪动炮打仗?我们为什么要养活数以百万的军队?培养一支精干的“计算机武士”,就足够彻底打垮敌人了!

  设想一下这样一个混乱的局面:一个由许多技术高超的黑客和程序员组成的小分队进入了某国电力供应商的计算机系统,然后关闭了电力供应。接着,这个黑客小组又对该国的紧急救援部门进行误导,让它把救援车辆派到错误的地方去。然后,又向这个国家的大批移动电话用户发送电子邮件

黑客技术的年轻的计算机奇才,目前世界各国政府正在给他们的军队提供资金,组建一些专门收集情报以便将这样的场景变为现实的精英小分队。他们正在悄无声息地寻找适当的方法进入敌对国家的计算机网络以使该国陷于瘫痪,并保护自己免受同样的威胁。计算机武士们现在已经走上了新的前线,他们将要发动的是一场特殊的战争。

  堪培拉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战略与国防研究中心负责人、电子战与情报专家德斯蒙德·鲍尔说:“网络战方兴未艾,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其蓬勃发展的势头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地方,这也许是因为亚洲国家的国防活动普遍比较频繁。”鲍尔说:“过去几年来,亚洲地区的情报预算已经增加了1倍以上,其中大部分用在了电子活动方面。”但是目前我们还暂时看不到真正的网络武士展示他们的力量。”他说:“如果你对网络战争的态度是严肃的,那么你现在就不会把时间花在制造蠕虫程序和病毒上。在这一行里,任何态度严肃的人在和平时期都只会收集情报并在自己的内部系统中进行演练,以便确保他们按动揿钮时可以顺利发动攻击。”

  "网络战争”——不同传统的动枪动炮的战争,它的手段是特殊的,它所需要的是黑客活动、病毒编程、电子窥探和大量出色的老式间谍活动。许多破坏行动可以通过因特网发动,但是攻击者需要首先利用在敌方占据适当位置的内线(或者至少首先了解一些内部情况)撬开私人网络和安全网络的大门,然后才可以发挥作用。

  “网络战争”使许多军队决策者感到头痛。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海军上将克里斯·巴里在一个国际安全研讨会上指出:“网络攻击将给敌对国家、组织和个人提供一些无法单纯用语言描述的打击其他国家的新手段,但这些攻击是无形的。”巴里指出,决策者和士兵都应该开始像对待导弹威胁一样严肃对待政府支持的信息战。他说:“网络战争是一种对重要的国防和非国防资产实施成功打击的既廉价又有效的方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正是最容易受到网络战争威胁的国家。任何可以与因特网建立连接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破坏活动的入口。这种情况十分令人担忧:各国政府、各私营企业、主要公用事业和其他部门为保持自己的正常运转,正在越来越多地依赖公共数据通信网络和因特网。

  发达国家目前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然而这种进步却让发达国家变化十分脆弱。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大国,但靠信息化支撑的美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显得更加脆弱。因此,美国对网络战争威胁的一直十分担心,近五年来这一问题一直在美国的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美国还成立了隶属于联邦调查局的国家基础设施保护中心。目前,美国军方在每一兵种中组建了信息战小分队,而且“网络战争”现在已被看作是对发达国家的明确威胁:相对比较弱小的国家可以利用比较强大的国家对数据网络和因特网的依赖对其经济和社会进行大规模的破坏。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出:“如果你想危害你的邻国,而你又不希望被别人干涉,那么你显然不会采用陆、海、空军对抗的方式,而是寻找其他途径。我们可以忍受这种情况存在,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威胁。”

  去年2月,美国得到了一个令人心寒的、说明其国家基础设施可能十分脆弱的例证。当时加利福尼亚州正在经历一场难以应付的由拙劣的市场改革引起的电力危机,轮流停电事件时有发生。加利福尼亚独立系统调度中心电力交换处的一台正在安装调试的计算机服务器有11天时间一直连接在因特网上,并且已经被一名黑客悄悄地进入。这名黑客显然曾经想试试自己是否可以进入系统的深层。但他(她)最终未能接近任何操作程序,这实在是已经陷入困境的加利福尼亚输电网络的幸运。加利福尼亚独立系统调度中心认为此事无足轻重,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却认为这一攻击行动已经严重到足以展开调查的程度。

  美国一些观察家认,一些国家正在悄悄地、系统地探查美国的计算机网络,寻找与加利福尼亚独立系统调度中心的突破口相似的弱点,以便今后加以利用。为此,美国目前正在严密监视其在亚洲地区的军事网络。设在夏威夷火奴鲁鲁的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发言人肖恩·吉布森少校承认,“有证据表明网络活动正在增加”,但是他拒绝就这些刺探活动的来源发表评论。他说:“我们目前应对得很好。”美国国防部的策略是在保持警惕的同时整理好“内务”:监视自己的计算机,密切关注可疑活动,限制对其最敏感的网络系统的访问,并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保管好密码并严格执行安全程序。例如,为了对付因特网上最新出现的红色代码计算机蠕虫病毒的威胁,国防部关闭了许多美国军事网络的公共访问入口,公众无法登录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万维网网站,也无法使用其电子邮件系统,因为有人正试图通过这个系统进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指挥网络,这样不仅可能造成失密,甚至可能导致美军部队被黑客指挥调动。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science.aweb.com.cn/2010/2/25/359201002251103430.html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905/t20090518_1032211.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6-29/1451556996.html
http://portal.vsharing.com/k/net/2009-6/625224.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Cyberwarfare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网络战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网络战,Cyberwarfare ,cyberwar,Cyber Warfare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