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va的使命是联络人,通过贷款为减轻贫困的缘故。 Kiva使个人借钱给世界各地的企业家。通过小额信贷与互联网相结合,基瓦正在创建一个连接,通过贷款人的全球社区。
Kiva诞生了以下信念:
人们受到大自然的慷慨,也有利于如果有机会在一个透明,负责的方式,让其他人。穷人都非常积极,可以是非常成功的,当有机会。通过连接我们可以创造超越人们的金融交易关系,并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表示支持和互相鼓励。
KIVAKiva促进:
尊严:基瓦鼓励恩人的关系,而不是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是相互的尊严和尊重。
问责制:鼓励更多的贷款还款比预计不会在捐款的问责制。
透明度:Kiva的网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沟通世界各地的自由流动。
截至2009年11月,基瓦促进了多美元的贷款1亿美元。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p2p(个人对个人)融资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而跨越国境给一个陌生人贷款就更像是一场空谈。但是旧金山的kiva.org改变了这一点。kiva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在线小额贷款服务的非营利组织,通过他们的网站,你可以把钱借给那些急需资金的穷人。他可能是一位农民,需要200美元买一套更好的农具,也可能是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需要2000美元开一家商店以供孩子读书。而这些钱,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资产可供抵押的穷人来说,是不可能在商业银行里借到的。
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穷人,每一天所做的事可能只是想办法填饱自己的肚子。借给他们创业资金,让他们把目光挪到稍微远一点的未来,他们才可能真正地摆脱贫困。
由来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穷人的银行家”——孟加拉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尤努斯创立孟加拉农村银行,向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提供小额银行贷款,使这些在通常金融制度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的起步资本。
受此影响,许多普通人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小型的“世界银行”,向全世界贫穷国家和地区的穷人提供小额贷款,而不必非得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超级富翁。如今,一个名为Kiva.org的网站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站将放款人和借款人联系一起。基于从事慈善事业的信念,这种新模式的小额贷款迅速发展起来。
创办人编辑本段回目录
Kiva的CEO Matt Flannery以前是Tivo的程序员,在一次去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拍摄农村创业事迹的活动中萌发了创办kiva的想法。几个月后,在paypal工作的Premal Shah也加入了Matt的计划中。Premal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曾获得奖学金去印度研究小额贷款,是Silicon Valley Microfinance Network的联合创办人。
Kiva现在已经给41个国家提供了三万多件、合计超过2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
“小额贷款的eBay” 编辑本段回目录
Kiva建立于2005年10月,当时其创始人马特·弗兰纳里只是将一些需要起步资金发展小买卖的穷人资料告诉家人朋友,并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这些信息随后被大型的博客网站发现,需要贷款的穷人很快得到了资金。马特和网站其他成员由此发现了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于是开始与乌干达的一个小额贷款机构取得联系,接着又开始考虑联系其他小额贷款机构,让他们把申请贷款者的信息公布在网站上。
普雷马拉尔·沙阿目前是Kiva的主席,他将Kiva称为“小额贷款的电子港湾”,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把需要资金的人和有空闲资金的人联系在一起。放款人可以在网站上看到贷款申请者的信息,自主选择借贷金额,甚至可以少至25美元。放款人可以使用信用卡,通过在线支付提供商PayPal贷出资金。
网站上公布的贷款申请者来自全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一个出售化妆品的洪都拉斯妇女,也可能是柬埔寨一个小编织作坊,或者是加纳一个修车场。借款人有固定的还款期限,一般是12至18个月。当放款人收到返还的资金后,他们可以选择收回资金或者继续放贷。
自从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主动登陆网站提供资金的人数突飞猛涨,“短短一夜间,我们网站的访问量几乎翻了一番”。他同时指出,最近出版的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新书《给予》也促发了新一轮对小额贷款网站的兴趣和关注,以至于Ki鄄va网站需要寻找更多的借款人,把闲置的资金放出去。目前,网站已经贷出了1100万美元,沙阿希望在今后3年内贷出1亿美元。
慈善方式提供资金 编辑本段回目录
Kiva的运作原理非常简单,主要基于通世界各地小额贷款机构的合作。首先,各小额贷款机构通过走访等形式,获得贷款申请者的基本信息,公布在Kiva网站上。网站上有贷款申请者的详细信息,包括照片、业务计划等,这些申请者需要的金额从75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网站模仿网上商店的做法,根据偿还前期贷款的情况、经营时间和贷款总金额等项目把申请者分级。
在放款人选择完放贷对象,将资金转移给Kiva网站后,Kiva会把资金以免息或很低的利息借贷给相应的小额贷款机构,然后这些机构再以一定利息将资金借贷给需要的穷人。目前全球范围有大约3300多个小额贷款机构,大多数规模非常小,限制发展的因素是难以从银行得到资金。
Kiva的想法是,通过网络从普通人那获得资金,借此把小额贷款机构获得资金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降低,甚至让他们不需要这项成本,那么他们就将有更多资金贷给穷人。此外,一旦小额贷款机构发展壮大,就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有需求的穷人,同时降低贷款利息。这就是Kiva现在依仗的经济学理论。
由于Kiva向小额贷款机构提供资金并不收取利息,因此Kiva如何生存并获得利益成了一个问题。沙阿回答说,
Kiva的资金来源于有空闲资金的个人,这些人并不十分在乎经济回报,更在意精神上的回报,因此他们愿意以从事慈善事业的心态提供资金。而Kiva的本身的运作成本不高,而且还得到了部分捐助。正因如此,Kiva得以通过这些渠道获得资金,以免息或以极低的利息向小额贷款机构提供资金,让这些机构贷款给穷人。
消除“贫穷的惩罚”编辑本段回目录
全球有大约20亿人生活在贫困环境中,每天的可支配支出在2美元以下。Kiva的宗旨是“授之以渔”,现在的关键在于许多人都知道如何“捕鱼”,但他们缺乏起步资金购买“渔船”和“渔网”。如果他们有了启动资金,就能挣钱养家糊口,继而让孩子接受教育、支付医疗费用,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穷人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从银行那得到贷款作为起步资金,因为他们没有担保物申请贷款,于是只能向私人借钱。而向私人借钱的问题在于,放款人往往征收高额利息,利率甚至高达80%到800%。这种穷人被迫为任何东西支付更多钱的现象被称为“贫穷的惩罚”,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办法接触使用正规的市场。据估计,全球有大约5亿人需要低利息的贷款,但过去30年只有1亿人得到这种贷款。
近来,许多小额贷款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开始发挥作用,他们为亟需资金的穷人提供资金,用下次以更低利息贷款的权力作为激励,让借款人以名誉作为担保,保证比较高的还贷率。这种小额贷款机构范围非常广泛。以乌干达的一个教堂为例,牧师熟悉附近的民众,了解有四分之三人都做小买卖,于是将教堂闲置的资金贷给需要的人,当这些借款人偿还贷款后,这些资金又可以贷给其他穷人。
如果小额贷款机构能够得到更多资金,他们就可以更快扩大业务,为更多穷人带去资金。而Kiva筹集的资金正为这些小额贷款机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目前这些机构将资金贷给穷人收取的利息是37%,尽管听上去比较高,但是比起私人高利贷要低很多。而且由于借款人贷款额度一般都比较小,所以也能承担这个利率。
透明化运作模式 编辑本段回目录
Kiva将所有信息透明化的运作模式成为吸引普通民众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所有贷款申请者的信息都公布在网站上,放款人可以了解申请者的个人信息、生意类型、贷款目的等详细信息,自主选择贷款人。举例说,放款人可以把钱贷给加纳的乔伊丝·奥乌苏——她需要800美金改善自己的服装店;或是萨摩亚的谢尼·托阿——他需要800美金购买冰柜储藏捕来的鱼。
另外,Kiva随时跟踪贷款使用情况并在网站上公布的做法也吸引了不少放款人。
Kiva将偿还款项和贷款的使用情况公布在网上和定期刊物。放款人可以通过网站的更新信息随时了解借款人的情况,包括他们的买卖发展如何,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等。此外,这些借款人的信用度也非常高,还贷比例平均达到95%。沙阿说:“如果他们不可信赖,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更多资金。”
而借款人的信用也让放款人感受到一种满足感。沙阿说:“让放款人兴奋的是,在你没有意料的情况下得到回报。”他还说,其实这种新型贷款方式更像慈善事业。尽管这种新型慈善事业较之捐款等普通慈善事业更类似银行业务,“但你依然会有一种帮助他人的温暖感觉”。联合国已经将2005年定为小额贷款年,许多经济学家和国家领导人也已经开始谈论通过小额贷款机构向穷人提供更多资金的新慈善模式。
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共有超过 7,500 万名学龄儿童处于失学状态,他们丧失了未来发展机遇,无法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资料还显示,全世界80% 以上的人口日均消费水平低于 10 美元[1]。
英特尔、全球首个个人对个人小额贷款网站Kiva.org与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今天共同发起一项名为“从我做起”(Small Things Challenge)的一年期计划。该计划直接面向全球富有爱心的人士,鼓励其向救助儿童会的“改变未来”(Rewrite the Future)计划捐款,该计划将为因战乱和武装冲突而失学的数百万儿童提供教育保障。此外,个人还可通过Kiva.org为发展中国家的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作为他们改善生活的新途径。
和格拉明银行的比较 编辑本段回目录
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格拉明银行为穷人提供无担保的有息贷款,到目前为止,给667万人(97%是女性)提供了57亿美元的贷款。
格拉明银行需要构筑遍及孟加拉全国的银行门店,这需要一笔不小的营运费用,Kiva是一个网络平台,不需要这方面的投入,所以在两年时间里已经向41个国家提供了贷款。
Kiva以无息的形式给MFI提供贷款,对于MFI来说,资本成本更低。
Kiva把贷款人的信息都公示在网站上,可以利用公众的力量进行监督,相比之下或许更能促进融资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另外,从现在www.kiva.org上面公布的数字看,还款率非常高。Delinquency rate是2.35%(拖欠超过一个月的比例), Default rate只有0.15%(未还款比例)。
相关案例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干达:格雷丝·阿亚是4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在战乱中丧生。为了养活整个家庭,格雷丝开始制造并出售花生酱,作为营生的手段。由于使用旧的工具和方式,格雷丝制作花生酱的速度非常慢,无法赚足够的钱养活全家,于是她省吃俭用购买了一台加工器,让她足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得以养家糊口。
出于敏锐的商业头脑,格雷丝认为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她可以制造更多花生酱,但是由于没有冰箱,无法长期保存。借由从Kiva处得到资金,格雷丝不仅购买了冰箱,还买了包装材料和更多制作花生酱的原料。如此一来,她的生意逐渐扩大,顾客也越来越多。如今,格雷丝已经攒钱买下了一小块地,正计划从Kiva申请贷款为孩子们建一所房子。
阿富汗:64岁的老人阿卜杜勒·萨塔尔在喀布尔开了一家面包店。他随后又通过Kiva,向7名放款人借贷了总共425块美金,包括旧金山的内森,纽约州的戴维,马萨诸塞州的莎拉,科罗拉多州的纳特,休斯敦的辛迪,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埃米莉一家等。利用这些资金,萨塔尔在附近开了第二家面包店,并雇用了4名助手。如此一来,他在购买面粉及木柴时得以享受规模经济。萨塔尔从未接触过互联网,也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享受到了Kiva网站带给他的好处。
阿富汗:阿卜杜勒·萨布尔开了一家电视机修理店。他从Kiva贷款开了第二家店面,雇用了两个人,并增加备用零件的存货。萨布尔说,“以往我必须每天到市场去购买零件,一趟来回需要两个半小时。现在,我每两个礼拜才去一次。”
P2P小额信贷网站Kiva:让贷款真实可见编辑本段回目录
乌干达的格蕾丝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在战乱中丧生。为了养家糊口,她开始制售花生酱。然而,由于使用的是旧的工具和生产方式,她制作花生酱的速度很慢,也无法赚足够的钱养活全家。
格蕾丝认为她可以做得更好。她想制作更多花生酱,但苦于没有冰箱无法长期保存。于是她从Kiva那儿借到了资金,不仅购买了冰箱,还买了包装材料和更多制作花生酱的原料。如此一来,她的生意逐渐扩大,顾客也越来越多。如今,格雷丝已经攒钱买下了一小块地,正计划从Kiva申请贷款为孩子们建一所房子。
Kiva是一家P2P(个人对个人)的小额信贷网站,专门为全球各地的穷人募集资金。创始人马特·弗兰纳里建立的这个网络平台,把需要资金的人和有空闲资金的人联系在一起。放款人可以在网站上看到贷款申请者的信息,自主选择借贷金额,甚至可以少至25美元。之后,放贷人可以通过eBay将款项转给借款人。这种模式为贫困地区的那些只需要小额资金就能启动的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贷款来源。
某种程度上,这种在线贷款不过是电子支付浪潮中的一个极小的分支,但在慈善领域,P2P网络贷款的成本足够低,双方信息的对接也足够高效与透明。这种类似自由市场的筛选,使Kiva成为一个经济有效的长尾慈善平台。
小额贷款领域的eBay
小额信贷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金融手段来扶贫,在这一领域,尤努斯创立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首开先河。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北美地区出现了P2P模式,而直到2005年Kiva的出现,P2P跨境小额贷款才得以成为现实。
最初,Kiva的创始人马特只是告诉家人朋友一些需要资金做小买卖的穷人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信息随即被更大型的博客网站发现,人们纷纷伸出援手,需要贷款的穷人很快便获得了资金。这为马特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平台将借款人与贷款人的信息快速对接呢?于是他与远在乌干达的一些小额贷款机构取得联系,让他们把申请贷款者的信息公布在网站上。
要知道,对那些希望通过双手改变命运的穷人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从银行那儿获得起步资金。苦于没有担保物的他们,只能转而向私人借钱。高利贷由此产生:放款者索要的高额利率甚至高达80%至800%,穷人们靠双手改变生活的梦想也就此搁浅。据估计,全球大约有5亿人需要低利息的贷款,而过去30年中,只有1亿人获得过这种贷款。
Kiva要促成的就是这样一种高难度的交易:传统的慈善机构很难面面俱到照顾到所有穷人,也缺乏足够高效的渠道去接触各类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们,但通过网络平台,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与陌生人之间建立借贷关系,那些没有被传统金融体系覆盖的人群第一次获得了资金支持。这些贷款申请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可能是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也可能是需要资金修理猪圈的农民、希望做小买卖的工薪阶层或小工厂主。
彼时,网络信贷及捐助的高效率和信用在逐步被人们接受,大量原本通过线下完成的贷款开始转移到线上。据统计,2000年时,全球通过网络进行的捐助只有2.5亿美元,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45亿美元,2006年则达到69亿美元。
Kiva的P2P跨境小额贷款,其实是通过与世界各地的小额贷款机构合作来完成的。首先,各个小额贷款机构通过走访等形式获得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并将其公布在Kiva的网站上。放款人可以了解申请者的个人信息、生意类型、贷款目的等详细信息,自主选择贷款人。这些申请者需要的金额从75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网站则模仿网上商店的做法,根据偿还前期贷款的情况、经营时间和贷款总金额等数据,将申请者分级。
当放款人选择完放贷对象,将资金通过电子支付转移给Kiva后,Kiva会把这笔钱以免息或极低的利息借给相应的小额信贷机构,这些机构再在此基础上加一定的利息,将资金借给需要借贷的穷人。
眼下,全球有3300多个小额信贷机构,但它们的规模普遍偏小,也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Kiva的想法是,通过网络从普通人那儿获得资金,借此把小额信贷机构获得资金所需的成本降至最低,甚至让它们无需支付这笔成本,那么它们就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借给穷人。同时,Kiva筹集的资金正是为这些机构带去足够的现金流,使其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有需求的穷人。
贷款的使用随时可见
据悉,Kiva网站上公布的贷款申请有固定的还款期限,一般是12至18个月。当放贷者收到返还的资金后,他们可以选择收回资金或继续放贷。整个借贷过程的运营成本不超过贷款金额的8%。
在借出与收回资金间的周期内,Kiva会随时跟踪贷款使用情况,并在网上和定期刊物上公布。放款人可以通过网站的更新信息了解借款人的进展,包括买卖的发展如何,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等。这些故事不仅能激励受助人,也激发了更多普通人参与贷款。
这种让放款人与借款人直接打交道的方式,不仅拓宽了资金的来源,也让放款人从选择的自由中感受到了个性化的意义,让受助者感受到了社群和社会的支持,而不仅仅是账面上的一串数字。
毕竟,这些贫困的借款人没有抵押物,难以获得担保,唯有信用和承诺。通过小额信贷,他们同样感受到了信任和尊重。此外,许多小额信贷机构和NGO开始以下次享有更低利息的贷款作为激励,让借款人以名誉作为担保,来保证还贷率。以乌干达境内的一个教堂为例,牧师对周围的民众十分熟悉,了解有四分之三的人都在做小买卖,于是他将资金贷给这些需要的人,当这些人将款项还清后,这些资金又可以继续借给其他穷人。
据悉,这些借款人的信用度非常高,平均还贷比例达到了95%。受此影响,许多普通人发现凭借自身的绵薄之力也能成为小型的“世界银行”,向全世界范围内的穷人提供帮助,而不必非得是亿万富翁。
用Kiva主席普雷马拉尔·沙阿的话说,这种新型贷款方式更像是一种慈善事业,尽管这种新型慈善事业相比于捐款等传统慈善更类似银行业务,“但你依然会有一种帮助他人的感觉”。与此同时,Kiva在向小额信贷机构提供资金的同时并不收取利息,因此,Kiva的商业模式成了一个问题。对此,沙阿表示,Kiva的资金来自于有“闲钱”的个人,这些人愿意以从事慈善事业的心态去提供资金,因此更看重精神上的回报,而非经济回报。另一方面,Kiva得到了部分捐助,本身的运营成本也不高。这些因素支撑着Kiva稳健运营,不断从各个渠道获得资金,再将其贷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 KIVA http://www.kiva.org/?gclid=CMD10ePokpkCFREXewodTk9Daw
[2]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3/content_6777264_1.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