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110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8-03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摩尔定律50周年
摩尔定律50周年
保罗·欧德宁
保罗·欧德宁
布赖恩·科兰尼奇
布赖恩·科兰尼奇
英特尔选定新任CEO
英特尔选定新任CEO
英特尔豪赌平板笔电
英特尔豪赌平板笔电
欧德宁接班人
欧德宁接班人
英特尔财报背后
英特尔财报背后
英特尔产能过剩
英特尔产能过剩
英特尔牌机顶盒
英特尔牌机顶盒
Intel十字路口
Intel十字路口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显示全部]

Wintel即Wintel架构编辑本段回目录

字面上是指由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Intel CPU所组成的个人计算机。实际上是指Microsoft与Intel的商业联盟,该联盟意图并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也称为Wintel联盟。这只是一种通俗的非官方说法。

“Wintel”:利益高于一切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说Win XP能给你“更好体验”话,那么,英特尔正在发起新的一轮宣传攻势:“P4+XP,让你体验更完美”
  。众所周知,随着“wintel”这个固定词组的诞生,做软件的微软和做硬件的英特尔一起“硬”了起来,坚挺了整整一个PC时代。微软与英特尔的战略联盟在IT业形成了坚不可破的垄断,PC20年的发展历程,几乎就是这个联盟的产品不断升级、产值不断增长、势力不断扩张的成长史。
  然而,商场如战场,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世纪之交,微软遭到来自本国的反垄断诉讼,官司缠身,剪不断,理还乱,疲于应付。英特尔乘人之危,另寻新欢,大张旗鼓地向微软的潜在敌人Linux投入巨资。自此,双方虽未撕破脸皮,但“wintel”联盟内部已经出现两败俱伤的裂隙。
  先说英特尔。英特尔向来是业界标准的制定者,说了就算,但在核心逻辑芯片组制造领域,它也不断遭到AMD的严峻挑战。而且,在AMD不断打压的同时,从1995年起,威盛又以小搏大,向英特尔的游戏规则发起猛烈攻击,极力争夺新世纪高速芯片的规格主导权。在芯片组市场上,英特尔首尾难顾,出现多次战略失误,2000年在PC-133标准上失算以后,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超过70%的巅峰下滑到37%的低谷。
  再说微软。一场马拉松似的反垄断诉讼,持续了3年之久,把微软弄得精疲力竭,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声援Linux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种语言版本的Linux从四面八方蚕食着微软原有的市场。尽管Linux目前还不太成熟,但毫无疑问,它是当前发展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统,为Linux提供支持的重量级IT厂商越来越多。此外,微软欲以“电脑手机化”的“Stinger”在无线互联市场称霸全球,首先遭到“Symbian”的强力狙击,世界几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索尼、松下与英国PisonPLC公司共同投资创建了Symbian软件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微软的控制,单从智能手机这一方面看,“Symbian”显然要比微软的“Stinger”占据一定优势。
  在WinXP上市之际,微软与英特尔同时意识到,“wintel”宜合不宜分。英特尔本来有意扶植微软的竞争对手,以达到甩掉微软而独霸市场的目的,可是,由于它的CPU跑得太快,没有足以与之相匹配的软件支撑,结果跑得越快,失去的市场越大。微软在离开英特尔的日子里,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失去了原有的“硬”度,虽然软件开发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今年的利润增长了10%以上,但是,微软不能忽视英特尔在国际PC业稳居龙头老大的巨人地位。
  对于英特尔来说,微软官司缠身依然青春亮丽,实在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在WinXP中文版发布仪式上,英特尔亚太总裁陈俊圣特地赶来,为她道贺,使得这一发布会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wintel”重修旧好、再续前缘的庆典,微软与英特尔大有梅开二度之势。其实,早在10月底,英特尔就在美国挽起了微软的臂膀,有力地托出了掌上电脑世界的Wintel之花,Intel450MHzX-scale处理器与微软的WindowsCE4.0操作系统相匹配,几乎能实现全部台式机的高性能应用。业界人士指出,这次结合将成为双方没有休止符的二重唱。
  “wintel”再渡蜜月期,除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继续称霸全球市场外,似乎也没有别的“不良动机”。不过,在这个联盟之外的IT厂商倒是应当加倍努力,否则,在“wintel”面前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结局可能只有两种:一是缴械投降,任其盘剥;二是在其夹缝中慢慢丧失生存的一席之地直至灭亡。

Wintel在IT产业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Wintel概念:为打破IBM领导地位而生

WintelWintel架构。字面上是指由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Intel CPU为核心的个人计算机。实际上是指MicrosoftIntel的商业联盟,该联盟意图并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个人计算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也称为Wintel联盟。这只是一种通俗的非官方说法。

 

Wintel影响:缔造了IT业产业环境

1980年,IBM PC XT问世,画出产业标准的大道 (Wintel),加速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进程,让摩尔定律得以持续。

Intel的芯片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两强结盟的主导推动下,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包括接口)都已实现标准化,而标准化又将PC拉下科技神坛,日益呈现出耐用消费品的特征——通俗化、商品化。PC厂商所做的愈来愈是根据用户需求组装一台台电脑,它们之间的竞争日益集中于如何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出现了一批PC业的巨头企业,如HPDELLLENOVO等。眼光稍微放长远一些可以发现,Wintel到现在仍在发挥IT产业引擎的作用,前者倡导的迅驰平台,让移动计算、影音功能成为主流标准,后者积极开发融入网络、进入客厅的软件系统等。

 

Wintel收益:微软受益更多

  1982年,《时代周刊》把年度封面人物给了一台IBMPC,但此后20多年里大发PC财的是MicrosoftIntel,因为IBM那台PC用了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和IntelCPU。此后,占操作系统市90%多的Microsoft和占八成CPU市场的Intel成了PC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不过,在Wintel这两家公司中,受益更多是Microsoft1983年,当Intel收入首次超过10亿美元时,微软收入才5000万美元,只相当于Intel1/2025年后,Intel收入成长了30多倍,为300多亿美元,而微软涨了1200多倍,超过600亿美元。

 

Wintel内部斗争:出现明显的裂痕

自从Intel的芯片和MicrosoftWindows操作系统于1981年开始联手掀起PC革命以来,这两个技术巨头已经多次发生龃龉Intel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回忆了他Microsoft董事长比尔·盖茨的电话交谈:“他无数次地用各种手段威胁我,甚至要瓦解我们。”

  新的现实情况使这个联盟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Intel正努力开发低能耗芯片,这些芯片将为一系列小型低成本不安装Windows计算机服务。微软更是Windows 7操作系统内测时广泛拉入其他CPU制造商,为他们单独开发专用版本,包括英国ARM Holdings、高通、德州仪器等公司生产的芯片,此举将帮助这些公司在新市场上与英特尔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越来越明显的是,由于计算技术的实质发生了变化,两家公司都必须两面下注。

  个人计算机仍然是技术行业的主流设备,去年其销量达到3亿台。但是据研究机构IDC预测,在未来3年里,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年均增长率有可能下降至9%。与此同时,可以上网和处理电子邮件的智能电话的销量有望上涨18%,而可以做基础运算的小型廉价笔记本的销量将飙升50%

这个转变为那些过去从未想过要突破Wintel强强联盟封锁的公司创造了机会。苹果公司显然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它的iPodiPhone既不使用英特尔的芯片,也不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其他的受益者还包括新兴公司以及诺基亚等行业巨头,它们将有机会在计算技术领域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许多公司开始团结在开源软件周围,尤其是Windows竞争的Linux操作系统。谷歌帮助开发了开源软件Android,未来的几个月里,它将安装在许多合作伙伴的智能电话上。

  与所有人一样,英特尔和微软也清楚地看到了这个趋势。过去,它们紧密团结在一起,抵御竞争威胁,它们通过降低售价、加大市场营销来削弱新产品的影响力,并且保持自己的利润。但是现在,英特尔正在大力开发低成本Atom芯片,该产品可以在几乎所有操作系统上工作。 

  Wintel联盟的合作双方仍然有着共同的利益。英特尔在价值300亿美元的个人计算机处理器市场上控制着81%的份额,而微软则控制着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95%的份额。

  

Wintel现状:Windows 7发布后

因为Windows 7对硬件配置的要求降低了。

  Windows 7配置降了,意味着PC软硬件一块强制升级的游戏规则从此变了。用Intel最新CPU的人,肯定要装Windows 7,但用Windows 7的人却不一定非得换CPU了。

  Windows 7配置降了,大多数PC还会装IntelCPU,但Intel可能需要降更多的价。主流cpu每年都会升级,但以后要跑不需更高配置的Windows 7CPU还需要像以前那样升那么快吗?同时也意味着微软给了其它半导体厂商更多的机会。 Intel已经把CPU工厂的准入门槛抬得巨高,其它厂商没什么机会。如今Windows不需要那么高的配置了,意味着其它厂商可以CPU领域有跃跃欲试了。

  Windows 7配置降了,如果它的下一版本Windows 8对配置要求还接着降会怎么样?那就意味着三年后智能手机的芯片跑Windows变轻松了,届时WindowsWindows Phone正式地合二为一也没什么不可以。现在全球每PC出货量接近3亿,手机十一二亿,三年后,PC还是3亿多,智能手机就有四五亿了。那样,跑Windows的主流芯片还是Intel吗?

所以,Windows 7发布,加深了Wintel联盟的裂痕。

WinTel无法战胜吗?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十多年前,在IBM的撮合下,Microsoft与Intel开始了长期合作,分别为IBM PC提供软件的中枢———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心脏CPU。谁能想到十几年后,Miro-soft与Intel不仅造就了PC业的辉煌,而且成就了各自的霸业,Microsoft登上了令人目眩的软件业的王位,Intel确立了自己在芯片业的霸主地位。如今的Microsoft凭借其Windows系列独步天下,Intel的CPU也广布四海,WinTel成了他们两家的代名词。

 一、软硬霸王称雄天下 成就霸业的Microsot与Intel并未裹足不前,相反却是四面出击,八面呈威。Microsoft在稳稳控制PC操作系统同时,开始了全方位进军。首先,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及对手状况,及时更新换代了PC操作系统版本,把许多原是应用软件中的功能囊括进来。如增强联网能力,增加磁盘容量及管理功能,增加防病毒功能等等。其次,他又向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工具软件领域全面进军,而且收获颇丰;他不仅向个人及企业应用领域进发而且开始了向消费领域的开拔。与此同时Intel也未闲着,他不断推出新品,一方面带领业界向前飞奔,一方面打击他的对手们。他不仅开始了自己生产主机板,而且开始向PC领域外的工作站、服务器、网络集线器等领域发动全面进攻。 由于Microsoft财力雄厚、技术高超,又不乏革新精神,凭借其Windows的强大力量,每次出击总有不少收获。而Intel成功侵吞了几乎整个Pentium主机板市场,也由于其巨大的财源,雄厚的开发力量和疯狂的芯片制造能力,因此他往往能使业界一步一随。Microsft的猖狂与Intel的咄咄逼人,以及他们历史上的联盟,使整个计算机界感到了恐慌。不仅是小厂商,就是SUN、DEC、Novell、Oracle、Sybase等软硬件业的强者们都感到了呼吸困难,就连蓝色巨人IBM和创造了PC和图形用户界面的最富有创新精神的Apple也感到了日子难过。不少人总想和他们斗一斗,把他们从王位上拉下来,然而往往是事与愿违,经常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那么WinTel真是无法战胜吗? 

二、WinTel成功的秘诀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首先探讨一下WinTel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IBM的扶持吗?IBM的提拔是当时他自己的需要,他也不希望弄成今天这个样子,IBM PC名存实亡,实际上成了WinTel PC了。IBM的提携是Microsft与Intel渡过婴幼儿期的重要条件,但最根本的是他们看准了市场,选准了时机,采取了最为成功的策略。 他们懂得少树强敌多交朋友的重要性,尤其是初期弱小时,他们紧紧抱住IBM这棵大树遮风避雨;当他们有了一定实力而IBM却错误抛弃业界和旧客户时,他们挺身而出。不走微通道结构之路,而与业界一道走了兼容道路,成功地发展了PC,壮大了自己。 其次他们懂得市场第一,技术第二,在技术与市场间寻找到恰如其份的平衡点。他们懂得用户对保护已有投资的要求,懂得用户对高性能与低价格的追求,并在这些需求间寻找到了平衡:保持兼容性条件下采用新技术。DOS的版本升级如此,DOS向Windows过渡如此,Windows的更新换代也如此,而Intel系列的芯片更是如此。 其三是他们之间密切的合作。Intel芯片由8位向16位、32位过渡时,Microsoft的操作系统也紧跟着由DOS向16位的Windows和32位的Windows过渡,这种紧密配合,大大发挥了PC的能力,推动了PC业的飞速前行。 

三、WinTel并非坚不可摧 中国有句古诗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二百年",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群雄纷争的竞争时代,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领风骚数百年,WinTel当然也不会例外。Microsoft与Intel的联盟并非坚不可摧,他们的霸主地位并非无法动摇。 (一)挑战与机遇并存 人类对多媒体信息的追求,对人工智能的期盼,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渴望……使人们对功能强大、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PC及网络的追求更加强烈。而PC的硬件(如CPU、DRAM、硬驱、软驱、CD-ROM以及通道和接口技术等等)发展潜力巨大,PC的软件前景光明,因此未来功能强大、价廉易用的PC将冲击当今的大型机;而以ATM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展现了未来网络的巨大吞吐能力;加之分布式及对称多处理技术的发展,未来以PC为主的高速宽带网络系统将统治世界。这给WinTel带来了更上一层楼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WinTel面临着来自内外的挑战。 首先是对手越来越紧张,对手结盟倾向越来越大,对手的力量也在逐步增长。不仅由于Microsoft在软件领域的全面进军,引起Oracle、Sybase等软件厂商的恐慌,纷纷加快新品开发进度,纷纷寻求伙伴以图共同抵御强敌。而且就是Intel也学会了Microsoft那套把许多原是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功能纳入操作系统中的做法,把许多原为几个部件完成的功能集成到芯片中,其P7芯片就是代表,据说其包括对多媒体(MPEG、声音、图象)、电话及电话会议的支持。而且Intel已自己生产Pentium主机板,甚至想自己统治Pentium Pro服务器主板的制造,这不仅使其对手(如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强者们IBM、SUN、DEC、SGI以及COMPAQ等)紧张,而且也使其客户成了对手(指原来用Intel芯片产生服务器及微机等的厂家)。面对这种状况,Intel对手们除了加强自身开发力量外,也同软件厂商一样加强联盟。而且为对付WinTel,WinTel对手们走到了一起,建立了软硬件联盟。突出代表是Apple、IBM、Motorola的PowerPC平台的支持者越来越多。 其次,技术的发展使WinTel面临新的选择。由于PC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称多处理及分布式技术的发展,使未来PC将跟随网络的变化。PC功能两极分化明显,简单易用型将冲击家庭电脑市场和部分桌上机市场,移动式便携计算机功能将不断增强,而PC工作站及服务器功能将异常强大。Microsoft必须在加强PC软件开发的同时,注重网络软件的开发,否则他很有可能被对手击败。对于Intel必须注意到简练实用价廉的PC这个巨大的市场,否则他将面临艰难困境。 第三,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对手阵营的日益强大,使历史原因而成的WinTel联盟有分裂的可能。Microsoft决不会把赌注全押在Intel的芯片上,他声明Windows NT将支持PowerPC系列就是一例,而且他本身也看到微内核技术和公共硬件平台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相信Intel也清楚软件模块化技术(OpenDOC)发展已是历史必然,他也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尽管现在看起来PowerPC和OpenDOC远不敌Intel的Pentium和Microsoft的OLE。Intel的CPU计算能力提高速度之快,芯片制造开发能力之强,使他想从硬件上实现大部分多媒体功能,其推出的NSP就是一例。然而多媒体市场的巨大使Microsoft绝不能让Intel来主宰,因此他们在NSP上发生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软硬件功能上如何分工,将是WinTel阵营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谁将是击败WinTel的功臣 是IBM吗?IBM虽财大气粗,技术也很先进,但单凭其一家之力不可能击败WinTel,真正击败WinTel的将是开放式硬件体系和开放式软件体系结构的联盟,即开放式系统是击败WinTel的功臣。 开放式系统是人们的追求。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使人们对易连接易操作和可伸缩性系统的需求更加迫切。人们需要软件能被所有平台公用;人们希望不要因硬件升级而导致软件损失;人们不想把自已捆绑在任何一条在激烈起伏的市场中航行的船上,无论它是豪华巨轮还是小舢舨;人们希望系统界面统一使用方便且少花培训费用;人们希望所有系统都能无缝联接且都对自己透明并符合自己的习惯。总之,人们需要的是易联接、易重组、易使用、便管理的全透明的开放式系统。 然而WinTel并不是开放式系统,尽管他们是现实中的标准。虽然PowerPC也并不完全是开放式硬件体系结构,但PowerPC联盟的公共硬件参考平台无疑比Intel的Pentium要优越得多。OpenDOC虽远不如Microsoft的OLE 2.0占据强大市场份额,但它无疑在开放性上要领先一大步,就连Microsoft都表示支持。由于开放式系统使广大最终用户大受益处,使广大的软硬件厂商具有挣脱WinTel控制的可能,因此开放式软硬平台为击败WinTel提供了机会。因此,以Apple与IBM为首的PowerPC联盟和OpenDOC联盟开始大踏步地追赶并推动开放的潮流。 但这并不等于说WinTel阵营马上会失败。首先是WinTel阵营力量强大,其次Intel与Microsoft本身会采取相应的措施。Intel有可能调整自己方向,注重便携式PC和未来家庭中简练实用价廉PC的开发,他有可能还自己生产网卡或调制解调器之类网络产品,甚至把他们集成到PC主板中去。要击败他,至少还要八到十年的时间。而不乏革新精神的Microsoft已经在大幅度调整自己的方向,向网络进军,向娱乐领域进军就是明证。而且他往往具有拆散别人联盟的手段,要动摇他的地位,尚需联盟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十五年,至少也要十年。 

四、谁将是跨世纪之战的获益者 无疑整个计算机及网络的软硬件厂商都将是获益者,甚至是WinTel阵营本身。 如果Apple能够义无返故走开放之路,他将获益不浅。他们是PC创始人,是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的开创者,是多媒体PC的发明者,然而他却让WinTel控制了PC界,为什么?因为他以前没走开放之路,没有大幅度向业界公开他的Macintosh体系结构,没有广大软硬件厂商的支持。如今Apple还有一席之地,如果他能抓住PowerPC联盟和OpenDOC联盟,允许别人开发兼容性软硬件产品,那么他将很可能成为未来PC的一大赢家。 对于IBM来,他将是未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的领导者之一,他提供的成套解决方案和全面集成及应用服务,将使他在未来市场中大获其利。然而他不能放弃OS/2发展计划。他必须明白未来分布式系统将是以对称多处理为核心的PC网络系统,而不是以IBM大型机为核心的网络系统。他要把OS/2向客户/服务器领域扩展,向所有平台扩展,并能把它与自己和别人的全球网集成,否则将导致未来网络控制权被掌握在Sun、Novell、Microsoft等手中的局面,而网络应用又面临Oracle、Sun、Sybase之类的众多软件厂商的围攻。 对Novell而言,他必须实现他的全球智能网计划,否则他只能被别人兼并。而世界著名的数据库厂家Oracle、Sybase、Ingress(已被CA收购)将成为未来数据仓库和在线服务业的赢家,然而IBM及Microsoft都可能分杯羹。 业界最大赢家却不会是上述公司。在我看来,硬件业界大赢家将会是韩国、台湾和日本的厂家,他们不仅将控制DRAM市场、平板显示器市场、多媒体芯片及板卡市场,而且有可能开始在CPU市场、光纤通道市场立足。软件业最大赢家将是CA公司,CA公司在企业系统中的优势将使他在未来复杂网络应用中大放异彩,他所欠缺的是PC系统软件领域和网络操作系统上不够强大,若能兼并Borland公司并联合Novell公司共图大业,充分注意Internet等网络上的应用及服务业,相信他将成为Microsoft之后业界的领头人。 
五、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我们应该看到开放式系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无论网络还是PC,也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尽管开放的道路上还很曲折而且漫长。 在开放式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将是操作系统,它必定是微内核结构,必然具有网络支持和多媒体支持功能。操作系统也会分出档次,对于大型应用及多媒体应用,支持大规模并行分布式处理的多媒体网络操作系统将在未来以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业和大型应用中起主导作用;而中小型支持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操作系统将广泛普及;PC操作系统的多媒体联网能力将大幅度增强,尤其在便携式PC中将广泛普及。 诚如IBM与Oracle宣称的那样,未来PC会有一个方向向简练实用价廉发展,但其另外强功能倾向也更明显。由于客户/服务器体系将迅猛发展的缘故,由于人们对低价强功能计算机追求的缘故,PC还将向前发展。 我们要注意未来以网络为基础的服务业的兴起对汉语信息的要求,机器翻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因为现在国际上在线服务业几无提供汉语表达的信息的。我们未来的电子图书馆、电子刊物出版业、电子医院……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容量本身大大超过了PC业。 

Wintel枪手如何终成正果?编辑本段回目录

 十来年前,买电脑的,几乎只有有限的选择。CPU用英特尔的,奔腾或赛扬什么的,用户去了,多数选择INTEL inside。实际上,当时市场上也已经有AMD、Cyrix和威盛等多家,但用户只喜欢咚咚咚的intel inside,直到AMD出来K5后,intel的垄断态势才被打破。那时候,操作系统则是microsoft的Win95、win98,也是清一色的垄断地位。微软和英特尔在PC业界的垄断地位,特别是联合垄断地位,被称之为Wintel联盟。Wintel实际上并不直接对终端用户产生胁迫,它们只威胁那些电脑厂商,比如惠普、康柏、戴尔、联想、东芝什么的。当时的那些厂商,数芯片只数intel的,卖操作系统只卖windows的。这两者的联盟,绝对是市场的宠儿。因为形成了垄断联盟,所以可以操纵价格,有点为所欲为的感觉。

  在这种垄断下,很多企业无以为继,慢慢地消失在市场外,当然,也慢慢出现了一些新生势力。比如在操作系统方面,98年开始,linux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喜欢,国外用linux的用户越来越多,因为开源,linux版本众多,总有一款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绝不仅仅是打破微软垄断的作用,而是linux确实有其优点,比如安全、可扩展等。Linux社团的发展,也为linux的普及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微软的垄断,也直接导致其他很多小软件厂商的倒闭,比如浏览器鼻祖Netscape的倒闭。在硬件方面,虽然Cyrix等慢慢从市场的竞争中消失,但AMD却获得了好的发展。在DIY市场,AMD因其良好的技术创新以及价格优势,很快吸引了游戏玩家以及DIY用户的青睐。在全球PC OEM市场上,也不再是英特尔独家垄断了,很多厂商都尝试推出AMD芯片的电脑,比如中国的联想,惠普以及戴尔等都有推出性价比超高的AMD台式机。特别在中国,AMD甚至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优势,打破了intel的垄断地位。进入到2005年后,AMD因率先推出了64位技术和双核芯片,在市场上更是获得了用户的好评。07年的一个数据显示,AMD在品牌机市场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而在DIY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看起来intel情况不妙。

  自从有了linux和amd之后,wintel垄断联盟似乎慢慢也就被人忘记了一般。确实如此,相对10年前用户的几乎没选择,现在用户的选择已经日趋多样。连intel都支持苹果OS,融合的趋势可见一斑。再比如AMD购并了ATI后,CPU和图形处理器的结合,更加为未来的CPU市场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还有4核大战,图形芯片平台大战等,都预示着Wintel似乎不是那么牢靠。但wintel被人忘却却并不那么容易。

  我就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wintel的枪手。他们始终不忘记为wintel叫好。但凡wintel联盟的事情,他们一概叫好。不光要叫好,还有拿出一堆一堆的数据,来证明这种叫好是发自内心的。比如windows xp要下线了,他们叫好。说vista的优势显而易见,xp的问题多多之类的。往前3年,当windows2000要下线的时候,他们也是这么说的。2000不安全效率低不符合操作系统发展思想云云,xp才是真正符合用户需求,是用户的终极选择什么的。3年刚过,xp也就7年寿命,就显而易见要消失云云。实际上,xp只不过是不再接受升级服务而已,这也是微软继续实施垄断的手段。可我们的windows枪手们,总能炮制出一堆理由,为微软的任何行为打气。当然他们之打气,也不忘打击一下竞争对手。诸如linux产品太多、升级太快用户太少很不成熟云云。在比如intel和amd的竞争,到了intel枪手那里,是决计要放大intel的市场垄断地位的。我说的是在中国,intel枪手始终不忘放大这种垄断地位,他们绝技是为intel的垄断而自豪的。主子的垄断地位,让他们有了继续做枪手的动力,倍儿给他们面子。如果不小心为amd说了一句好话,他们恨不得拿水龙头冲自己的嘴巴好几天。自然,要为intel说话,也得把一堆数据堆到自己的枪稿中去。我不反对写文章拿一堆数据说话,可写任何文章你都堆一堆数据上去,是不是有点傻冒?特别是如果你写枪稿也非得跟汪丁丁老师写经济学巨作一样,灌入几个公式进去,傻不傻啊?

  当然,更有成就感的不是为微软写枪稿的高手,也不是为intel写马屁文的高手,而是同时为微软和英特尔写枪稿的高手。我真的是很佩服这样的枪手啊。我都快要忘记了还有wintel联盟这个事情,没想到,看完他的一系列捧wintel的文章,让我再一次意识到,wintel灵魂不死,还在我们身边游荡呢。如果他写枪稿的本能带有深刻的崇拜感情,则越发让文章有了生气,充满着灵魂的力量。我知道,很多wintel枪手都是发自内心的崇拜这样的公司。他们一点也没有感觉到linux和amd在推动windows以及intel价格下降方面做过什么工作。他们只知道,intel和windows降价,都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太爱它们的用户了。他们居高临下,犹如上帝的临幸。用户本来很容易用脚投票的事情,在wintel眼里,都成了傻冒,成了顽固不化,成了对wintel的偏见。如果他能够用一堆甚至从intel或微软的内部ppt中扒下来的数据充实自己的美丽的文字,则更让很多读者看完他的枪稿,都会捶胸顿足:我怎么会不用wintel呢,我这是犯了多大罪孽啊。

  Wintel枪手要成正果,口气要大,要不容置疑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在别人的讽刺和反驳中收手,那你肯定成不了一流的wintel枪手。如果你只是偶尔为wintel叫好,那肯定被人认为你拿了wintel的钱。但如果你持续地对wintel叫好,那一定是敬畏wintel的崇高,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崇拜。所以,wintel枪手阵营中的朋友,一般都具备这一本领。你们这些落后者,就该被扫地出门,让wintel重新占据着每一台桌面。什么linux,就该和老朽站一边,什么amd,就该和玩游戏的小屁孩混一块。知道什么是windows么?windows代表着商业,代表着高效率,代表着创新。什么是intel,知道么?intel代表着先进,代表着服务,代表着质量,代表着商业用户,代表着稳定。你让他换一种说法,说linux和amd代表着创新,他会拿出一堆数据,口气很坚决地讽刺和侮辱你:康国平同学,你说什么啊,拿市场份额说话哟。他的权威,在数据的支撑下,是不容你质疑的。

  Wintel枪手要终成正果,脸皮要厚,一定要有一颗充满童真的心。脸皮薄的人,可以成枪手,但成不了正果。脸皮厚的人,则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扒数据,那是决计不能自己看懂的。如果自己看懂了,那他自己就会怀疑,落下去的每个字是不是站得住脚。如果自己看懂了,就会害怕,我这样的数据,于我的观点会有支撑么?所以,他会保持一颗童心,把linux和amd看着皇帝的新装,他则跳出来,似乎很聪明地指出,皇帝没穿衣。是啊,皇帝是没穿衣,可别人都认为皇帝穿着衣服呢。当然,在保持这颗童心的同时,他还可以对linux和amd的负面数据进行深度加工。这时候,即使别人都如那可怜的孩子一般说皇帝没穿衣呢,他是决计脸皮厚到家要说,皇帝这不穿着最华丽的服装么,皇帝不是还垄断着市场么?

  Wintel枪手要成正果,一定要敢于和绝大多数人对着干。丑角之所以吸引人,不在于他是多么地和大家相像,而是多么地和大家不同。他说话的腔调,他的行为方式,他表演台词的语调,他戏虐别人的动作,他在台上,就是要和大家不同,大家看了才觉得有乐趣。Wintel枪手,他要成正果,他一定要知道自己就是台上的丑角,所以他一定要和大多数人对着干。当大多数人虽然用着windows却承认linux是创新是机会的时候,他一定要大喊,你们都是傻冒,linux没有机会,不值得尊重,没有商业前途的东西,我不care。这一招,足以把台下观众的眼光吸引过来。就跟在安静的剧院放了一个响屁一样,虽然大家都转过头来看着你,黑乎乎的剧院你本也没必要害怕,但正常人还是会把脸遮起来,甚至偷偷地溜出剧院。可如果换你,你不光不脸红,你还大喊,我这是在给剧情添彩,我这是奏乐呢。你就是一贯这么做的。

  当然,wintel枪手要修成正果,看完我这篇文章一定要反驳的。否则,就犹如那个放了屁偷偷溜出剧院的人一样,还算不得修成正果的。你说对不对?

Wintel组合还是不是最强的组合编辑本段回目录

 微软的Windows与Intel的芯片相结合,曾经是业界最强大的联盟。也就是在这个联盟如日中天之时,诞生了Wintel这个词。这个联盟的可怕之处,在于处于硬件产业最上游的芯片老大Intel,与处于软件产业最上游的微软把彼此的优势捆绑在了一起。Wintel联盟制定的一些技术规范,已成为PC产业事实上的标准。

  不过时过境迁,微软在日后遇到了Linux这样强劲的对手,而Intel也被日渐强大的AMD纠缠不休。那么,在芯片与操作系统产业群雄纷起的状态下,Wintel还不是最强大的组合呢?

  危机初现

  Wintel组合在历史上已遭遇了不少危机机。早期的危机集中于Intel对Linux的支持。实际上,在开源业界,在技术上对Linux提供支持最多的公司,并不是IBM,而是Intel,这早已不是秘密了。尽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Intel也曾和苹果公司“眉来眼去”,但目前显然雪豹已和Mac形成了一个新的强力组合。在这对组合的映衬下,Wintel出于各自利益的出发,显然需要保持更紧密的关系。

  近日,Wintel组合遇上了新的危机,这一次是谷歌的Chrome操作系统。谷歌的Chrome操作系统揭竿而起,意欲与微软Windows分庭抗礼。同时,谷歌的Chrome操作系统还有一个强大的帮手——ARM芯片。与Intel芯片相比,ARM芯片体积更小,发热量更低,因此更能满足上网本的低能耗要求。此外,ARM芯片也可用于智能手机等低能耗电子产品当中。这样,微软与Intel事实上双双遇上了挑战,但这个挑战显然是对Wintel组合的一个激励。再考虑到Chrome操作系统的正式版还没有出,因此Chrome+ARM的组合还只能是“明日之星”。

  事实上,正如古典兵书所说——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对Wintel组合来说,真正的危机还是来自于其内部。而危机的焦点,就集中在Intel对Vista的冷淡态度上。微软对此的反应也是颇为激烈,在“Vista Capable”集体诉讼案件中,由法官出示的微软内部电子邮件显示:微软把矛头指向了Intel,指责Intel缺乏足够高的配置来满足Vista的需求。

  Wintel组合更多地是建立在商业利益之上,因此微软与Intel的态度本来就不应被指责。对用户而言,更实惠的,是看一下Windows 7发布之后,Wintel组合的新威力。毕竟Chrome+ARM组合还只是“明日之星”,而雪豹+Mac的组合还难成气候。

  因此,为了回答“Wintel还是不是最强组合”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在Windows家族和Intel的芯片家族中挑选出一对最强的组合,来看一下它们的配合情况。

  新组合的威力

  显然,我们挑选这对组合并不困难。原因在于经历了Vista的不温不火之后,尽管Windows 7刚面世不久,但从近期的销售情况以及业界口碑来看,Windows 7已成了Windows家族当仁不让的“中兴之王”。Windows 7应用于桌面端,而Intel在桌面端的当家主力显然是酷睿系列芯片。这样,Windows 7与酷睿芯片的组合就完全能够代表Wintel联盟的最高水平了。

  有测试表明,一台装备Windows 7的Intel酷睿i7/i5电脑,仅用1分钟即可制作完成可上传到Facebook的7分钟时长家庭视频,这比一台4年前的电脑速度快了整整6倍。

  另有测试表明,对于一台装备Windows 7的英特尔酷睿i7/i5电脑,仅用1分钟即可准备好118张照片与朋友在线分享。这个速度比4年前的电脑速度快5倍。

  据悉,Intel早在Windows 7研发初期,就保持了远远超过Vista时期的热情。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据来证明:基于最新Intel平台,Windows 7的启动时间比前一代Vista操作系统快25%。而要做到这一点,如果微软和Intel不是在Windows 7研发初期就保持合作,优化了基于英特尔平台的Windows 7开机/关机/休眠/恢复时间,找到将Intel驱动程序、BIOS以及Windows 7最佳化的机会,以提供响应速度最快的电脑运算体验,是不可能办到的。

  事实上,只要我们稍微深入下去,我们就不难发现双方精诚合作的痕迹。微软和Intel合作在Windows 7中设计了名为SMT parking的新功能,帮助Windows 7 scheduler智能识别和调度实体和逻辑内核,以在多核、超线程的英特尔处理器上实现更高性能。

  在节能方面,Windows 7运行在Intel Nehalem架构的处理器上时,能源管理将采用默认优化设置,从而降低了Windows 7的core parking技术可利用其支持Intel SpeedStep技术的优势,让操作系统根据需要使不同的内核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尽可能以最高能效来执行工作负载。Windows 7的timer coalescing技术则可利用Intel处理器专有的深层休眠状态,降低系统的耗电,延长电池续航时间。

  而在图形和多媒体优化方面,Intel的图形驱动搭配Windows 7的WDDM1.1显示驱动模块,可减少为驱动程序预留的视频内存,并改用更动态的内存管理方案,从而降低内存占用面积。

  此外,Intel还和微软合作,针对Windows 7优化了Intel固态硬盘技术,从而提高了电脑性能和响应速度。而通过Intel的VT处理器,利用虚拟化技术,喜欢XP的用户还可以在Windows 7中实现XP模式。

  因此,对微软和Intel来说,拥有了Windows 7和酷睿系列芯片之后,Wintel组合的威力更多地取决于双方的态度。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利用Windows 7和酷睿系列芯片,微软和Intel通过精诚的合作,已经使得Wintel组合得到了新的加强。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说,至少在目前,Wintel组合依然是无敌的。

“Wintel”联盟已名存实亡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分析师日前指出,在PC界久负盛名的微软英特尔联盟“Wintel”已名存实亡。

有报道称,微软的铁杆盟友英特尔准备跳过Windows Vista而直接升级到Windows 7。或者,至少在短期内不会升级到Vista。英特尔此举似乎出乎人们的意料,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特尔与微软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对此,有分析师日前指出,微软与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已经是名存实亡,主要有5大因素导致双方各奔东西:

1。 英特尔“迎娶”苹果

2006年4月,苹果发布Boot Camp双启动软件。尽管Boot Camp允许Mac用户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但其前提是,Mac计算机使用了英特尔处理器。2005年6月6日,苹果宣布放弃IBM Power PC处理器,转而投入英特尔怀抱。乔布斯是微软的头号劲敌,对于这笔交易,微软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 Vista吃官司 微软拿英特尔出气

在“Vista Capable”集体诉讼案件中,由法官出示的微软内部电子邮件显示,

微软把矛头指向了英特尔,指责英特尔缺乏足够高的配置来满足Vista的需求。

3。 英特尔MID抢微软UMPC风头

在微软当初发布超便携PC(UMPC)项目时,英特尔是核心支持者。但后来,英特尔对UMPC漫不经心,并推出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MID)。由于MID不限制操作系统,微软自然不高兴。

4。 微软攀上云计算 PC终端受冷落

如今,微软越来越重视服务和云计算,PC客户端对微软的重要性已今非昔比,因此逐渐被冷落。

5。 OLPC挑拨离间

当初,在OLPC的百元笔记本项目上,英特尔CEO格雷格·贝瑞特(Craig Barrett)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一个鼻孔出气。贝瑞特称百元笔记本是玩具,而盖茨则说没人愿意购买一台在打字时还要手摇充电的设备。后来,在经历了英特尔先支持百元笔记本,后又反目成仇,微软却与OLPC达成交易,为百元笔记本提供操作系统。

微软和英特尔:Wintel时代走向末路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们是IT界的麦克白夫妇,争权夺利、血腥贪婪。微软和英特尔的批评者说,因为他们都嗜好垄断利润,同时又是死敌。但是近年来,故事发生了改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已经退休,忙着散尽亿万家财。“WinTel”夫妇(Windows+Intel)越来越像昨日暴君。同时,对微软现任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策动“政变”的谣言甚嚣尘上。

然而,全世界仍有80%的PC运行着WinTel标准。对Windows和电脑芯片的需求也不断复苏,微软季报利润达45亿美元,英特尔也赚得可观的29亿美元。但随着英特尔与证交会的反垄断协议接近达成,微软加强与英特尔的新对手ARM的联盟关系,WinTel的婚姻已出现裂痕。

从前,两家公司尽管偶尔互掐,还是经常维持合作,微软在这方面则占据主动。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比尔·盖茨向英特尔老板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施压,阻止后者开发出Windlws的竞争软件,英特尔作出了让步。

奇怪的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WinTel婚姻却频频告急。处理器越变越小、愈加强大,互联网和无线连接高速向前,这些在创造向心力的同时也创造了离心力,计算开始向数据中心和移动设备转移——而这些,统统不是微软和英特尔的统治领域。

其他公司纷纷乘虚而入。大获成功的iPod和iPhone等移动设备帮助苹果价值一跃超过微软,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也可被视为数据中心的全球网络,藉此提供免费网络服务,这让许多微软的付费项目变得很难看。

“云计算”(移动计算和数据中心)转移加快了IT产业的纵向整合。假如IT产业是一叠“千层饼”,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则代表着其中每一层,微软和英特尔等IT巨头长期专注于其中一两层,但现在的企业则更加纵向整合,对他们来说,不同层次必须密切交织在一起。

一贯以产品整合度高著称的苹果公司正在打造一个巨大的数据中心,同时提供网络服务;搜索老大谷歌也为智能手机开发出Android操作系统。IT巨头纷纷入侵彼此领地,他们相信这是唯一的增长之道。同样,客户也热衷于一站式服务。世界最大数据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Cisco)开始销售服务器;这促使服务器制造商惠普进军网络业务;商业软件提供商甲骨文去年则收购了计算机制造商Sun微系统。

英特尔也遇上42年历史上最强劲的竞争对手ARM,不得不积极应战。

监管者的插手让WinTel夫妇的生活愈加艰难,因为他们得以捍卫和扩大自己垄断地位的方式不断遭到限制。微软已经输掉了与欧盟的反垄断官司,同样领到欧盟巨额罚单的英特尔现在则在等待证交会的宣判,能否继续为芯片定价的命运悬而未决。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微软在“云计算”上押了大注,已打造数据中心的全球网络,开发云操作系统Azure。包括Office在内的许多应用也被搬上网络,并与反垄断机构握手言和,甚至开始拥抱开放平台。

然而在其它领域,微软一直做挣扎状:已经砸入几十亿美元的网络服务赔钱不断;除却Xbox Live,在线游戏乏善可陈;必应占美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仅为13%。更糟糕的是,微软的移动业务一片狼藉。最近,微软两款推出48天的智能手机不幸夭折,而新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还要今年晚些才会出炉,平板电脑业务也落后一大截。要是微软不能在这一领域迎头赶上,鲍尔默铁定被弃之如敝履。

英特尔掌门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还稍微靠点谱。在英特尔对AMD甫一呈现劣势时,他立即削减成本,重新修订公司目标。他预测,英特尔芯片最终会出现在所有智能设备上。

欧德宁把希望寄托在Atom的新处理器家族身上。他没有选择让这些芯片功能更强大,而是让它们价位更低、耗电更少,由此成为设备制造商的经济之选,不仅在手机上,还包括电视机、缝纫机、机器人。由于这些设备需要特殊方案,英特尔也更加深入地侵入软件市场,于2009年收购嵌入式处理器操作系统提供商。

但是,英特尔仍面对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已经占据大部分上网本,但成功还远非十拿九稳。ARM的芯片低能耗、低价位,因此日后英特尔很难在不伤害自己丰厚利润的前提下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卖出产品。

然而,英特尔高管们却非常乐观,他们认为Atom对设备制造商而言更具吸引力,因为开发人员有英特尔做后盾,不用学习新技巧,此外,英特尔还会推出更小的晶体管,Atom会像以往芯片一样赚钱。看来只要摩尔定律成立,英特尔的江山就依然安稳(只要每18个月英特尔能在芯片上灌进里那个被多的晶体管)。但有观点认为,很快英特尔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无论微软和英特尔怎样走自己的阳关道,WinTel时代终结已成定局。鉴于微软尚未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出有竞争力的Windows产品,英特尔便转投了诺基亚的怀抱,一起开发移动设备的开源操作系统Meego。微软则转身拥抱了ARM。

随着WinTel的分道扬镳,计算世界将呈现不同景观。不再为两大垄断者所统治,取而代之的是群雄并起,八九个垂直整合巨头将为分羹市场而战。甲骨文、思科、IBM将为企业客户争锋,苹果和谷歌则为个人消费者奋战。与当今世界一样,IT界也将走向多极化。(编译:杜博)

iPad撕裂Wintel编辑本段回目录

整个世界都在为iPad着迷。它就像产业的精灵,把那些苦苦寻找方向的IT企业从梦中叫醒。

整个世界都在说平板电脑,但是这一次,占据产业链的霸主,不再是微软、英特尔阵营,这个在PC产业固若金汤的组合,正在被ARM和Google Android这对“双A”组合无情地撕裂。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Wintel的分崩离析折射出,在移动互联时代,厂商们正在追逐新利益,产业链正在重新洗牌。

市场仍在发展。微软和英特尔这对重量级选手,肯定不甘心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双A”同样面临压力,其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还不完善,仍需补足的地方还有很多。

谁是最后的赢家?

《计算机世界》第29期

iPad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国内平板电脑市场已狼烟四起。

“E人E本T2是以中国商政精英对移动办公的体验需求为开发源点,旨在为其提供移动终端及移动办公和指挥决策的全面解决方案。”7月28日,北京壹人壹本公司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采用Google Android 2.1操作系统和飞思卡尔ARM Cortex A8处理器的T2产品。而据壹人壹本公司总裁蒋宇飞介绍,今年1月发布的T1产品,销量已经近4万台。

苹果和乔布斯的神奇魔力再次显现出来。苹果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4~6月,苹果售出了327万台iPad。与此同时,在iPad的推动下,自4月开始,热衷跟风的中国制造商,已经陆陆续续发布了打着“平板电脑”旗号的新品。这其中,既有长城、微星等传统PC厂商,也有大唐电信、华为等手机厂商,还有汉王、爱国者、万利达等以MP3、MP4、电子书和数码相框等产品起家的品牌。根据统计,短短数月间,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数十个平板电脑品牌。

而在这一轮浪潮中,平板电脑背后的阵营之争也日渐清晰。这一次,低功耗、性价比占优的“双A(ARM+Android)”阵营,已经显露出甩开Wintel(Windows+Intel)阵营之势。而一贯在PC产业合作无间的微软和英特尔,也因为平板电脑的出现,加速了分道扬镳的过程。

曾经固若金汤的Wintel阵营正在被撕裂。

ARM+ Android:难以抗拒的诱惑

在平板电脑这一新移动终端面前,Wintel未能像上网本市场那样,上演成功阻击Linux的大逆转,或阻挡住威盛、ARM等芯片厂商的攻势。

“在iPad平板电脑成功的背后,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苹果和ARM自然是最大赢家,而微软、英特尔则是最大输家。”高盛在近期的一份调研报告中这样直白地表示。

“我们上半年推出了一款基于英特尔芯片和Windows 7操作系统的R116平板电脑,售价2999元,已经在广州等地批量出货了,主攻在三、四级市场以及东南亚、中东和南非等海外市场,市场反应还不错。”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深圳吉祥星旗下的爱立顺公司副总经理洪坤表示。

紧接着,洪坤话锋一转,“爱立顺已经推出新的基于ARM芯片和Android系统的M500平板电脑。并且,下半年爱立顺推出的6款新平板电脑,都将基于ARM架构和Android系统研发。”

据洪坤介绍,目前深圳市面上,平板电脑方案相当混乱。其中,主流芯片厂商就有5个,即高端定位的英特尔、中高端定位的Marvel半导体公司以及韩国MP3芯片研发公司Telechips、中端定位的瑞芯微,以及低端定位的威盛旗下子公司威信科电。其中,Marvell、Telechips、瑞芯微、威信科电推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ARM架构。

“采用瑞芯微芯片的厂商,在深圳山寨平板电脑厂商中占了大多数。”业内人士指出,瑞芯微原本主要针对MP4开发CPU芯片,在去年,瑞芯微开发出了PK2808处理器,其CPU核心频率最高可达600MHz,可以完全支持高清播放。

“基于RK2808的样机,去年已经开发出来了,但当时很多厂商还把它叫做MID,今年开始要跟苹果老大混了,很多方案商在用瑞芯RK2808方案开模具做主板,并且都自称是平板电脑。应用瑞芯微方案的平板电脑,价格恐怕只要iPad的1/10就能搞定。”洪坤也表示,爱立顺下半年推出的6款新品,将全部采用瑞芯微方案。

不仅是瑞芯微,目前,高通、飞思卡尔、Marvell、TI等欧美公司都已推出基于ARM Cortext A9的应用处理器,中国本土也有10多家公司在基于ARM开发应用处理器,包括安凯微电子、华芯飞、全胜、中星微,以及中国台湾省的Ali和凌阳等。ARM已经红透平板电脑市场半边天。

Windows系统同样正日渐被平板电脑厂商所忽视。据壹人壹本公司CTO周佳介绍,壹人壹本的第一代产品T1,采用的是Windows CE操作系统;而在第二代产品T2中,则选择了Android 2.1版本操作系统。

“我们本来想延续使用Windows系统产品,但后来发现,一方面,微软在平板电脑上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另一方面,Windows系统并不适应平板电脑产品。最后,我们选择了Android。”周佳说。

Wintel架构下的产品,则寥寥可数。目前,除了山寨产品之外,真正亮相的除了在今年的Computex(台北电脑展)上,华硕展示的采用英特尔酷睿2双核超低电压处理器和Windows 7操作系统的EEE Pad 121,就是在7月举行的微软全球伙伴会议上,汉王TouchPad B10 和东芝展示的另一款产品。近日又有消息称,根据华硕Eee Pad团队人员爆料,Eee Pad产品系列中的EP101TC产品将放弃原来预先采用的预装Windows CE操作系统,转为预装Android系统,并将会在明年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展出。

在国内,汉王是Wintel阵营中惟一有产品上市的厂商,国内其他厂商如爱国者、长城、飞触、LifePad和大唐等企业均放弃了微软、英特尔架构。而在上周,在刚刚宣布与微软合作开拓新商务平板电脑市场之后,汉王董事长刘迎建又公开表示,汉王在Android系统与Windows系统相关产品均有专门团队在跟进。汉王隐晦地表示,Android是消费类移动互联产品“挺好的选择”,作为商务办公,Windows仍是更好的选择。

“英特尔这个架构确实比较贵,中国客户很难承受,或者说普及推广。”在6月底爱国者平板电脑aigoPad的发布会上,爱国者电子科技总裁曲敬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基于ARM和Android架构的平板电脑的性价比远高于Wintel,英特尔和微软过去在PC产业链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下游厂商没有更好的筹码谈判,盈利和生存状况很艰难。

此外,也有消息透露,某家采用Wintel架构的平板电脑厂商,向代工厂下了3万台的订单,但从发布到现在仅出货一万台,另有两万台的订单尚未执行;一度与英特尔保持密切合作的台积电,也在近期宣布,由于客户需求不足,中止了与英特尔的合作转而携手ARM,双方表示,将在台积电工艺平台上扩展ARM一系列处理器以及物理IP(知识产权)模块的开发,并从目前的65纳米延伸到未来的20纳米。

“今年年初CES上推出的很多概念性的、基于Wintel架构的平板电脑,现在都不上市卖了,为什么?”壹人壹本公司COO方礼勇表示,PC厂商的思路一贯是先给用户创造某种需求,用户体验完了后再进行改进;而苹果iPad讲究的是先思考用户习惯,迎合用户体验。“这反映出,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整个产业的思路要转型,沿用传统思路,就很容易出错。”

微软、英特尔分道扬镳

微软和英特尔肯定不甘心在这一轮新的市场狂欢中黯然失色。这两个在PC世界中的超重量级玩家、占有近乎垄断地位的公司,已经在积累反击的力量。

“来自大约20家不同公司的平板设备都在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在近期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微软CEO鲍尔默特地强调,平板电脑对于微软而言,是“一个极端重要的领域”。鲍尔默特别提到了戴尔、三星、东芝、索尼等近20家厂商,作为微软的合作伙伴,它们将在年底联合推出支持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

汉王科技平板电脑负责人强调,尽管微软系统在功耗方面存在不足,会影响平板电脑的续航能力,但“这一点我们双方都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

7月21日,微软宣布与汉王的深度战略合作内容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联合针对平板电脑的商务应用,对产品及应用软件进行优化和再次研发,从而解决功耗问题。惠普也在近期于官网辟谣,否认了之前外界传言的惠普平板电脑可能放弃Windows 7的说法。

尽管如此,分析师、渠道商对Windows 7在平板电脑的前景并不看好。IDC分析师大卫•达乌德就表示,微软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Windows 7不适合象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过于笨重。而该操作系统经过简化的版本要到今年第4季度以后才能准备好,这给苹果在迅速发展的平板电脑市场留出将近一年时间的领先地位。达乌德表示:“Windows阵营需要作出反应,它们必须进行追赶。”Web开发公司Roundarch Labs新兴技术经理Dave Meeker则表示,微软要真正地与苹果和Google 竞争,就需要放弃将Windows 7用于平板电脑的做法,专门为触摸计算和平板电脑设计一个操作系统。

微软已经开始有新动作。近日,微软宣布与ARM签署了新的ARM微处理器架构授权协议,这类授权允许被授权方设计自己的微处理器架构。此举意味着,未来,微软很可能效仿苹果开发自己的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微软在一份声明中称:“ARM是微软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为ARM架构提供了多套操作系统,如Windows Embedded和Windows Phone。”微软还称,新协议将强化微软ARM产品研发能力。

英特尔方面,早在微软选择与ARM签署新授权协议之前,英特尔已经与Android宣布达成合作。在4月14日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上,英特尔软件和服务集团总经理雷妮•詹姆斯(Renee James)公开表示,英特尔已经在基于凌动(Atom)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中引入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预计今年夏季,英特尔将推出一种能够在x86架构上运行的代号为“Froyo”的Google 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此举将使英特尔能够把Atom处理器应用到运行Android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设备。

而英特尔与诺基亚合作、即将于9月份推出的MeeGo操作系统,更让英特尔与微软在平板电脑的合作道路上分道扬镳。

融合了诺基亚的Maemo和英特尔的Moblin平台的MeeGo,被定位为一个有实力挑战苹果iPhone App Store模式的开源平台。据了解,英特尔针对MeeGo推出的“英特尔凌动开发者计划”以及对消费者的应用程序分销体系将在明年落地中国,前者借力硬件开发商开发各种基于凌动处理器的硬件产品,后者则效仿苹果的App Store,聚集应用程序开发商为MeeGo用户开发应用程序。

“当我们希望支持Atom平台时,微软已经不如当初那么积极,尤其是在嵌入式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了Moblin平台,甚至于现在的MeeGo平台。英特尔将是所有平台的选择,同时也是所有操作系统的选择,我们相信在嵌入式领域将会有非常好的的发展机遇。”英特尔软件开发产品总监James Reinders这一席话,更证实了长久以来微软与英特尔在PC领域的紧密合作已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MeeGo的优势在哪里?“MeeGo比Android更加开放,Android的App Store必须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并且只能跑在Android系统上,这对软件开发者而言是一个门槛,对用户则是一个制约。而MeeGo将会更开放,它可适合于x86和任何其他架构的处理器,MeeGo开发的App Store将可适合更多设备,比如为手机开发的App Store,移植到互联网电视机上也可以采用。”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他认为,MeeGo的推出将创造一个繁荣的App Store服务产业,这会给中国厂商带来非常大的机会。

“很明显,英特尔正在尝试有别于上网本的发展策略,针对平板电脑这一市场提供另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平台方案。”对英特尔此举,业内人士强调,英特尔如果要继续在平板电脑领域推广低功耗设计的新一代Atom处理器,就必须逐渐脱离资源负担庞大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改与诺基亚共同开发MeeGo作业系统。“也就是说,Atom+MeeGo,以及ARM+Android,会是新时代平板电脑平台的两大竞争路线。Wintel组合的平板电脑产品,将越来越少。”

但尽管如此,世界对微软、英特尔在平板电脑的前景仍心存犹豫。对微软,各大市场分析调研机构并没有上调对Windows 7系统平板电脑的市场预期。市场研究公司敏思研究预测,2010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将达到36亿美元,但这其中,Google Android系统产品和苹果iPad将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高盛分析师莎拉•法雷尔(Sarah Friar)指出:“微软尚未公布平板电脑的产品路线图,我们认为,微软难以在圣诞购物季推出有价值的产品。这就使得苹果获得了12~18个月的领先优势,与该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势相仿。”

而对于英特尔,分析人士指出,ARM阵营在平板电脑的声势与实力,已经明显超前英特尔。整合ARM核心处理晶片、绘图晶片和DSP等的SoC硬体平台,还可以与其他多重的开放作业系统类型相互搭配,按照不同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群,设计出各种应用主题与功能的平板电脑产品。这方面,英特尔的Atom处理器由于基于x86架构,延伸的产品多样性就较为不足,处理平台功能也显得不灵活。

除了主流制造商,深圳的山寨厂商们,同样对微软、英特尔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商机持谨慎态度。“深圳这些转向平板电脑的山寨厂商,有90%以上选择了ARM+Android架构。”洪坤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在于,2009年的上网本大潮中,因为英特尔对Atom严格控制货源,导致很多山寨厂商赶上了机遇,却没抓住时机,由此对英特尔仍心有余悸。而选择ARM架构,可选方案多,灵活性强,更具优势。

不能只绑定“双A”

尽管Wintel阵营已经风光不再,但是现在还远未到“Android+ARM”架构高歌的时候,因为这也未必是平板电脑的完美标配。

“本来对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寄予厚望,毕竟Android已经在无数手机上流畅运行。谁知道使用两部Android的平板电脑都迟钝得要命。虽然这可能与电阻屏手指滑动感觉不好有关系,但启动程序以及点击操作的响应迟钝也是很明显的。”近日,一位发烧友在网上发帖细数“双A”架构平板电脑的不足,他的结论是,平板电脑硬件厂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并且,Android多个版本的存在,导致研发人员没有太多的规则可循,形成了Android较高的进入门槛。目前,成功开发一款Android产品需要大约 18个月时间。而相比起来,MeeGo的研发门槛将比Android大大降低。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MeeGo的研发难度会大幅下降,研发时间也会大幅缩短,因为英特尔最擅长提供一种标准的、开放的平台供开发者使用。“我们有几十年开放平台的经验,而Google等其他公司只是刚开始尝试。”

对平板电脑,方正科技总裁蓝烨在6月也曾发表言论称,虽然ARM架构+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在功耗方面有着很好的表现,但目前这一技术并不完全成熟,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还不完善,推出平板电脑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目前,各大PC厂商包括联想、戴尔、Acer等,都尚未推出或量产平板电脑新品。

“大家都在等第4季度Google发布的Android 3.0系统。”方礼勇表示,对习惯了性能导向的PC厂商而言,目前Android 2.1版本的操作系统还不够,必须等到最低配置为1GHZ处理器、512MB内存、3.5英寸或更大的显示屏的3.0版本推出后,PC厂商才会大举进入平板电脑市场。

“可以预见,在未来5年里,平板电脑将慢慢走向销量的高峰。而这其中,必然会出现来自PC、手机、MP3、MP4、电子书等多个领域厂商的产品。在这5年中,平板电脑市场将随着市场的扩容而洗牌,当产品利润从20%下降到5%,最终降到5%以下时,就是考验品牌整体运作管理的时候了。”方礼勇说。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也认为,苹果iPad事实上给平板电脑起到了教育市场的作用,但当用户冷静下来思考他们究竟需要平板电脑提供什么功能时,市场的需求就会产生差异化,差异化的市场又会允许多种平板电脑存在下去。“2010年可以算得上是平板电脑的元年,但平板电脑真正的爆发点可能在两到三年以后,而在爆发点之后平板电脑将迎来一个盘整期。”孙培麟认为,经过盘整期,平板电脑的用户需求将更加理性化,生产厂家的商业模式也更趋成熟,这些都将有助于平板电脑产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到这时,“闷头组装平板电脑,必然是没有出路的。”方礼勇认为,除了Android和ARM,平板电脑还需要一个“A”——类似苹果App Store的应用商店模式。“这不单单是在产品里加上大智慧、淘宝等几个应用就够了,而是要不断改进,让产品在良好的硬件基础上获得更丰富的应用。”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垂直整合、一体化的软硬件平台开发模式,赋予了iPad产品无法复制的技术优势。iPad偏软环境的商业模式,似乎还不适合当前偏重硬件的中国市场。他表示,在平板电脑时代,用户对软环境尤其是内容建设需求旺盛,但是如今国内市场的相关集成和服务却显得极为匮乏,平板电脑软环境呈现疲弱态势。

“单一的硬件销售的思维方式,只能是这个领域的匆匆过客,无法长久发展。”汉王科技平板电脑负责人也表示,对于平板电脑而言,应用与移动互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缺少了这块,你甚至连玩具都不算。”

“现在最关心iPad何时入华、如何入华这个问题的,应该是与iPad一样注重娱乐功能的平板电脑、MP4、MID厂商,因为冲击最大的就是他们。”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苹果在消费娱乐市场的优势是无法被超越的,其杀伤力也惊人。而目前一些移动终端都倾向娱乐功能,iPad一旦入华,带来的影响将是一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MP4、MID和山寨平板的直接消亡。

方礼勇也认为,在平板电脑市场,MP3/MP4厂商、数码相框等厂商,几乎没有优势可言。“目前做平板电脑的这些厂商中,智能手机厂商很可能在这一轮争夺中取得先机。”他认为,智能手机厂商对ARM和Android进入最早,在智能手机研发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PC厂商虽然保留了传统PC运营的惯性思维,缺乏软件人才,但一旦转型成功,也将成为平板电脑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上游,尽管ARM+Android已经成为市场大势,但在英特尔CEO欧德宁看来,未来数年,平板电脑将仍然是小众产品,虽然2014年销量将达到5000万~6000万台,但“与PC产业相比,平板电脑销量还相当小。”欧德宁认为,从长期来看,平板电脑仍对英特尔有利。

真的是这样吗?这一切都要靠时间来判断。

厂商 操作系统 CPU

苹果 iPhone OS A4(ARM)

戴尔 Android/Win7 ARM/intel

惠普 WebOS/Win7 intel

华硕 Win7/Android intel

东芝 Android/Win7 ARM/intel

爱可视 Android ARM

爱国者 Android ARM

长城 Android ARM

国美flytouch Android ARM

汉王 Win7(商用)/Android(消费) intel

大唐 Android ARM

电信lifepad Android ARM

龙芯 Android MIPS

微星 Android/Win7 ARM/intel

万利达 Android/Win7 ARM/intel

华为 Android ARM

(本报综合整理)

ARM谷歌夹攻Wintel编辑本段回目录

 四巨头争雄上网本 ARM、谷歌夹攻“Wintel”

  时代周报记者  李瀛寰

  ARM总裁都德布朗

  7月底的北京,出奇的热。在面对时代周报记者的2个小时内,英国ARM公司总裁都德·布朗(Tudor Brown)的话题也和天气一样“hot”。

  除了上网本,布朗说得最多的还有2个词:英特尔(0,0.00,0.00%)和微软,这是ARM对手阵营里的两员大将。

  问答之间,布朗神态轻松,心情颇佳,因为基于ARM架构的上网本即将上市。

  8月初,总是头戴软帽、有着艺术家气质的英特尔移动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邓慕理(Mooly

  Eden)在一次技术发布会上说道:“在Windows7上市的10月份,英特尔会推出新的平台Pine Trail。”说这些话时,邓慕理同样神态轻松。

  在两大对手轻松神态的背后,抢占上网本制高点的第二次战役即将打响。

  此外,分别作为ARM和英特尔盟军的谷歌和微软,也在上网本操作系统领域展开新的竞争。上网本四巨头的战争,远未终结。

  ARM贴身肉搏英特尔

  上网本市场的崛起,把ARM这家原本身处IT业幕后的公司推到了前台,业内人士在谈及上网本时,无论如何也绕不开ARM。

  ARM作为“IT业上游的上游”,设计了大量高性能、廉价、耗能低的RISC处理器、相关技术及软件,它代表的是一种设计思想,那就是低功耗、低成本。

  因而,当人们质疑英特尔Atom(凌动)芯片的高功耗时,一定会拿“ARM架构”说事。英特尔的X86平台,俨然成了“高功耗”的代名词。

  这是英特尔自推出Atom芯片以来,让其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

  在低功耗产品领域,ARM已经成了英特尔的挑战者,双方在智能手机、MID,尤其是现在的上网本市场上,竞争日趋白热化。另一方面,ARM和英特尔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英特尔在嵌入式芯片领域其实也是ARM的客户之一,其产品线中有基于ARM技术构架的产品。

  “今年下半年,有更多的基于ARM的上网本出现,从主流到山寨厂商都会有,以台湾厂商为主吧。”布朗说道。目前,高通、飞思卡尔半导体等厂商正在把ARM架构的芯片带入市场。

  事实上,在前不久的第五届便携式产品设计与电源管理技术研讨会上,ARM展示了一款台湾和硕设计的超薄型ARM平台上网本,基于飞思卡尔处理器、8.9英寸屏,重量小于850克。

  ARM公司移动计算市场经理杨宇欣说:“这个上网本的BOM价低于120美元,比目前的X86平台上网本便宜50%,可以提供给白牌设计、制造企业更为差异化、更具价格优势的选择。”

  基于ARM架构的上网本还有一个重要推手—高通。高通着力打造的“智能本”(Smartbook)就是基于ARM架构。高通副总裁比尔·戴维森表示,目前市场上有15家制造商在和高通进行深度合作,开发超过30款不同的终端产品,这些制造商包括华硕、仁宝、富士康、宏达电、英业达、东芝和纬创等在内的终端及代工厂商。

  此外,5月底,惠普公司负责信息产品集团的执行副总裁Todd Bradley在接受彭博财经采访时表示,惠普有意推出采用ARM架构的上网本产品。

  面对ARM阵营的贴身紧逼,英特尔不得不全力应对。

  对10月份即将推出的新平台Pine

  Trail,邓慕理称:“我们花大力气设计了新风扇”,基于英特尔新层流技术和风扇设计的新一代上网本产品,在外观、性能、轻薄程度以及键盘/屏幕尺寸方面比现有上网本更胜一筹,“更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要”。

  8月3日,英特尔告知下游厂商,到今年年底将不会再向上网本厂商提供Atom Z系列处理器的现货。

  资深分析人士马先生认为,英特尔推出Atom芯片其实非常仓促,性能并不好,英特尔将要以“能应对ARM挑战的新平台”来重新规范、引导上网本市场。

  事实上,这也是最近大量山寨上网本厂商“亏损出局、集体倒闭”的根本原因,英特尔控制了芯片发货和价格,控制住了上游,下游企业只能顺着英特尔“洗牌”的思路走。

  微软遭遇上网本新敌

  “上网本对ARM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业务,但对英特尔来说,那是他们的未来”,如布朗所言,英特尔的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主要应用于上网本的Atom处理器及其对应芯片组在当季实现3.62亿美元的销售,环比暴涨65%。

  英特尔掌控上网本市场的“雄心”很明显,而且,英特尔还有一个同盟者—微软。迄今为止,英特尔在上网本芯片市场的份额已超过80%,微软Windows在上网本操作系统市场所占份额更是超过90%。由于大多数上网本不具备运行Windows

  Vista的能力,微软只得使用老版的Windows XP系统。

  “我们也一度喜欢‘上网本’这个名字”,飞思卡尔营销负责人格伦•布切斯(Glen

  Burchers)表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都被称为“上网本”,上网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定义为“Wintel”,即英特尔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组合。

  在飞思卡尔的设计中,新的智能本应采用飞思卡尔的芯片同时安装开源操作系统Linux。然而,比Linux更让微软头痛的是谷歌。

  在今年4月于台北举行的Computex大展上,宏基、明基两大台系厂商相继宣布将推出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上网本,广达、仁宝也利用展会,和谷歌进行了密切接触,所谈就是Android。与此同时,惠普、戴尔、华硕等PC巨头转战谷歌、将推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上网本的消息也纷纷传出。

  “这些消息不见得撼动微软,但Windows7正在加快步伐也是事实,”在跟踪英特尔与谷歌多年的资深人士马先生看来,“谷歌也在加速,但相对还是有点慢。”

  谷歌7月9日称,准备推出基于Linux的Chrome操作系统,主要市场就是上网本。微软的Windows7将于今年10月上市,但谷歌的Chrome明年下半年才上市,几乎迟了一年。

  毕竟在操作系统领域,谷歌是新手,谷歌提前一年高调宣布Chrome操作系统,某种程度上,也是给上网本领域的谷歌追随者们吃一颗定心丸。占据上网本操作系统90%市场的微软有了挑战者谷歌,而且围绕谷歌的开放系统也形成了一大阵营。

  “Wintel”还能控制多久?

  从硬件到软件,现有上网本“既得利益者”英特尔和微软,都遇到了强大的挑战。下一疑问自然就是,Wintel大旗还能打多久?

  “英特尔的Atom芯片降到目前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至少价格得缩水10-15倍,这是英特尔架构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它已经习惯了高利润方式,”ARM公司总裁布朗毫不留情地指出,“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商业模式。”

  在布朗看来,“Wintel联盟在过去的20年间已经赚得太多了,他们害怕Wintel被打败,害怕失去控制权”,但是,“Wintel是否还能控制,真不好说”。

  “英特尔本身就是矛盾的,既想发展上网本,又不想上网本冲击了它固有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尤其是台式机市场下滑之后,笔记本电脑成了英特尔的重要市场。”与布朗看法类似的是,7月16日,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在该公司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廉价的超薄笔记本能够向用户提供上网本不具备的功能。最近,英特尔在不同场合多次重申这一观点。

  英特尔曾严格控制上网本的尺寸,即Atom芯片只能用于10英寸以下的屏幕,但联想、戴尔都推出12英寸的上网本,用户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已经由不得英特尔了。

  当只有Wintel的时候,PC厂商都围绕着Wintel。Wintel赚大钱,他们分一杯羹,因为这是“别无他选”的做法。然而,当功耗更低的芯片组ARM、更为开放的谷歌操作系统等新生力量出现时,这些PC厂商不能不动更多的心思。

  面对新的可能性,更多的PC厂商选择了“通吃”之路,一边继续与Wintel联盟周旋,一边与挑战者“眉来眼去”,试图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更大的利润来源。这就是市场。

  一边推出凌动芯片上网本、一边准备推出ARM架构上网本的惠普,就是一个例子。惠普PC/移动设备部门主管Todd

  Bradley在受访时表示:“我们对ARM非常感兴趣,Mini系列上网本是最接近ARM的产品线”。他还强调,低功耗已成竞争的重点,这给了ARM、高通等公司挑战英特尔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挑战者,是顺应用户需要的、市场需要的挑战者,Wintel联盟能控制供货源,但能控制用户需求吗?

  目前的基于英特尔Atom芯片的上网本是“暴红暴衰的市场,所以,我们不会用上网本这个名字”,布朗比较认可“智能本”(Smartbook)。据称,在推出“智能本”这个名称前,高通曾对全球数百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高通营销高级主管基思·克莱森(Keith

  Kressin)说:“一些用户甚至独立提出了‘智能本’的想法。这个名字一定比他们最初听到的‘上网本’更为理想。”

  逐鹿上网本的第二场战役已经打响,市场格局必将发生巨变,鹿死谁手,尚难预料。

概念:  Wintel即Wintel架构。

  字面上是指由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与Intel CPU所组成的个人计算机。
  实际上是指Microsoft与Intel的商业联盟,该联盟意图并成功地取代了IBM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所以也称为Wintel联盟。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iceo.com.cn/glob/2010/0803/197631_2.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806/06236577741.s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ntel
http://www2.ccw.com.cn/1996/11/140489.shtml
http://topic.soft6.com/20080704/C3051A6F976BA56B1.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Wintel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Wintel架构,Wintel联盟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