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751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1-2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纳德拉带领微软中兴
纳德拉带领微软中兴
12张图看微软40年
12张图看微软40年
微软40周年
微软40周年
盖茨全家度假
盖茨全家度假
微软财报解读
微软财报解读
塞亚·纳德拉
塞亚·纳德拉
微软市场份额
微软市场份额
鲍尔默退休
鲍尔默退休
鲍尔默九大失误
鲍尔默九大失误
后鲍尔默时代
后鲍尔默时代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微软于2008年12月5日宣布,雅虎前高管陆奇将加盟微软,任在线服务集团总裁,主要负责搜索、在线广告、在线信息和通信服务等互联网业务,直接向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汇报。

陆奇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理学士学位,此后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陆奇历任复旦大学教员、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研究员和IBM艾曼登研究中心研究员,并于1998年加盟雅虎,曾任搜索与广告技术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开发网络搜索和货币化平台。2008年8月,陆奇从雅虎离职,将于2009年1月5日正式加盟微软。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陆奇,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其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陆奇曾留校执教。1992年陆奇留学美国,并于1996年5月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系并获得其博士学位,并在CMU继续其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博士导师为Professor M. Satyanarayanan。其博士论文题目为Improving Data Consistency in Mobile File Access Using Isolation-Only Transactions。之后陆奇加入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所工作两年。1998年8月17号陆奇加入雅虎(Yahoo!),并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一步步的成长。2006年4月14日,陆奇被任命为雅虎的资深副总裁。这是笔者挖掘的当年雅虎的新闻发布。陆奇2007被再次提升为雅虎执行副总裁。陆奇博士除了在学术界的研究论文,还拥有20多个专利。

微软鲍尔默对陆奇任命信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华人高管陆奇
华人高管陆奇
搜索、广告和在线服务对于微软长期战略而言至关重要。为保证成功,我们需要合适的人才。今天,我很高兴向大家宣布,陆奇将作为在线服务部门总裁加盟微软。他将负责搜索、在线广告平台、在线信息及通信等多个业务的运营。陆奇将在明年1月5日正式就职,并向我汇报工作。

陆奇是这个行业最值得尊敬的技术专家之一,他此前担任雅虎高级副总裁,负责雅虎所有的搜索与广告技术开发,在雅虎工作了10年。在加盟雅虎前,陆奇是IBM艾曼登研发中心的研究员。陆奇拥有卡内基美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在美国获得20项专利。

陆奇集深厚的技术专业技能、杰出的领导能力以及广博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我们这个行业中是很罕见的。没有任何人比他更适合领导我们的团队来改革搜索和在线广告业务。

在我对陆奇将加盟微软感到高兴的同时,我遗憾地告诉大家,负责广告客户和出版商解决方案的高级副总裁布莱恩·迈克安德鲁(BrianMcAndrews)已经决定离开微软。布莱恩是在微软2007年收购网络广告公司aQuantive时加入微软的。自那时起,他帮助微软建立了世界级的在线广告业务,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我对布莱恩为微软做出的重大贡献感到十分钦佩,并向他致以最良好的祝愿。

太平洋时间下周一下午4点,陆奇将和我一起参加员工沟通大会。我鼓励大家参加会议或观看视频直播,如有任何问题,请提前提出,我们将尽力给予回答。

商业周刊:陆奇能否成为微软搜索业务救星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语:《商业周刊》网络版日前发表文章称,陆奇应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之邀加盟微软出任在线服务部门总裁,担当起在搜索市场上挑战谷歌的重任。他能不负众望,帮助微软如愿以偿吗?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10年来,陆奇领导着雅虎网络搜索技术的研发工作,并见证了谷歌超越雅虎,成为网络界最耀眼的明星企业。陆奇去年8月离开雅虎,是创业还是返回中国没拿定主意。当时鲍尔默给他打了电话,希望他考虑接管微软网络运营业务,并再一次担当起挑战谷歌的重任。鲍尔默向陆奇承诺,微软愿意投巨资与谷歌展开竞争,即使回报期过长也在所不惜。陆奇5月份在微软总部接受采访时称,“我越想这事,我越觉得它像是一份责任。我们存在一个机会,一个真正的机会,那就是我们可以让搜索更具竞争力,更加稳健。”

  得到微软大力支持

(图)陆奇陆奇

  也许很少有人相信陆奇的上述论断,但微软给予了陆奇前所未有的支持。微软5月28日推出了新搜索必应(Bing),旨在帮助消费者更便捷地做出决定,如喜欢买哪辆车?去哪里度假等等。微软必应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忠实用户群,使他们习惯性地使用必应进行某些特定领域的搜索,而不是抛弃谷歌。为支持必应发布,微软发起了该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搜索营销战,据悉高达1亿美元。对此,鲍尔默称,“这次我们首次站出来并公开称,‘我们不仅是一家网络公司,也是一家真正的搜索公司。’”

  但必应的风险极高。微软曾迟迟不愿承认搜索的重要性,直到2003年才开始研发自有搜索技术。自那以后,搜索业务就给微软带来了巨额赤字,其中包括过去三年内亏损的35亿多美元。同时,微软Live Search在美国搜索市场占有率下滑至8%,谷歌增长至64%。迄今,微软丧失了推动其股票上涨的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潜在营收,更为糟糕的是,谷歌正在利用其在搜索领域的统治地位侵蚀微软利润率最高的业务,其中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

  大多数搜索专家认为,陆奇这次抗击谷歌能做得更好。近来,微软一直在提升自有搜索技术,Search Engine Land博客主编丹尼·苏利文(Danny Sullivan)称,“微软正在做一些很好的改变,但还不是一个规则改变者。我仍然认为,微软还未完全意识到它与谷歌的差距有多大。”

  在必应搜索结果页面,陆奇及其团队在页面左栏设计了搜索“目录”,例如,用户输入“U2”,会出现“歌曲”、“门票”、“传记”等,当搜索“本田雅阁”则会出现“二手车”“评论”“规格”等。陆奇称,“现在,除了查询网站,通过搜索找人、购物、寻亲等搜索体验都不再引人注目。”

  在电视广告中,微软将对谷歌极尽嘲讽之能事。微软还将投资数亿美元达成发布交易,使必应成为惠普、戴尔的PC,以及Verizon手机上的缺省搜索引擎。

  谷歌在关注着微软。最近数月来谷歌一直在增添新的搜索引擎功能。在5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谷歌公布了一项与微软技术相似的新功能。谷歌搜索产品和用户体验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没有发表针对微软的评论,但表示,“搜索尚处于婴儿期,我们才刚刚起步。”

  每天工作19个小时

  陆奇是搜索业的一名老兵。陆奇1990年代末帮助雅虎融合了收购的三家公司,推出了首款搜索引擎,此后负责搜索广告技术的开发。陆奇以精力旺盛闻名,他通常凌晨3点起床,跑步5英里,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陆奇说,“我不感觉到累,我热爱每天的工作。”

  在雅虎工作时,陆奇一直要求管理层投入更多资金建设搜索业务需要的技术架构。消息人士称,陆奇最终对雅虎失去了信心,并选择离开。前雅虎工程师阿米特·库玛尔(Amit Kumar)称,陆奇人缘很好。

  决定命运的偶遇

  自少年时代起,陆奇就经历了重重磨难。父母将陆奇送到位于江苏省一个小镇上的爷爷家里。爷爷家里没有电灯和自来水,肉更是奢侈品。摆脱贫困的机遇两次与陆奇擦肩而过:体格弱小使其在轮船制造工厂的招工中被涮下来,视力不符合成为物理学家的条件。

  陆奇选择了计算机科学,希望这有助于他在无线电厂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硕士学位后,陆奇被分配到复旦大学教书,工资为每月10美元。一个周末,陆奇因暴风雨无法回家看望父母,只好待在宿舍。一名学生请陆奇参加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Clark)举办的座谈会。陆奇提出的问题给克拉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克拉克希望看一下陆奇的研究论文,然后决定向陆奇提供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甚至决定免去45美元的申请手续费。陆奇称,他当时拿不出这笔钱。

(图)陆奇陆奇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即使陆奇的粉丝也对其是否具备成为微软救星所需要的商业才能持怀疑态度。一名前雅虎高管称,微软看上陆奇的主要原因是,他是整合雅虎搜索业务的最佳人选。鲍尔默驳斥了这一说法,“陆奇能够加盟微软的原因是,他是全世界运营搜索业务的最佳人选。”

  陆奇去年12月加盟微软并出任在线服务部门总裁。微软2007年中开始酝酿在搜索领域打一场翻身仗,鲍尔默当时聘请哈佛大学从事拍卖研究的经济学家苏珊·艾希(Susan Athey)帮助“诊断”搜索业务的症结。艾希指出,搜索市场容得下两家搜索巨头,微软需要扩大搜索业务规模,提高创新速度,仅仅收购雅虎是不够的。艾希后来被聘请为微软首席经济学家,从事揭示消费者在使用搜索服务时经常遇到问题的研究,“微软没有理由不能赶上谷歌。”

  加盟微软后,陆奇一方面强化运营工作,一方面制定长期策略。他的座右铭之一是:要志存高远并脚踏实地。他还促成搜索业务部门修改工作流程,对营收趋势做出更及时的预测,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陆奇认为,微软真正的优势在于,愿意制定、执行挑战谷歌的长期计划。在线服务部门与微软研究院进行了密切合作,确保新技术能够被及时应用到搜索产品中。手机用户将很快可以用上微软的语音搜索服务。陆奇指出,希望找出某一问题答案的用户将可以使用其他搜索技术,而不仅仅局限于在搜索框中输入几个词汇。(志翔)

陆奇侧影编辑本段回目录

特派记者 杨琳桦  

雅虎收购案如同美剧《越狱》,一季又一季,总有令人意料不及的“桥段”。

最新的一幕事涉一位华人。旧金山时间12月4日,微软宣布任命雅虎前搜索与广告技术集团工程业务执行副总裁陆奇为微软互联网业务部门总裁。

在硅谷一片招牌式的科技乐观主义氛围中,Sunnyvale第一大道701号是一个伤心地,这里正是雅虎的总部。自微软发出收购通牒后,它的各项业绩和行动就像一个被过度关注的“病人”挣扎于全球媒 体“X”镜光谱的折磨下。这次,微软又向它投来一枚“心灵手榴弹”。陆奇,原雅虎技术最前端的利器之一,拥有20项美国专利。在雅虎12000多人的团队中,他掌管人员多达2000多名,是许多硅谷华人工程师终身奋斗的目标。而这支“国际开发团”,正是微软启动收购雅虎的最大目的所在。

4个月前,他离开雅虎,理由是“十年任期已满”。有人认为,这听起来像个说辞。在加州这样一个同业禁业协议都不允许签订的自由地:“可以更早走,也可以留下来。”

给陆特别举行的一场秘密告别会上,先于其离开的雅虎前中高层悉数回访叙旧,40岁的雅虎酋长杨致远当场洒泪。一位雅虎员工忆及此事,称皆因陆“技术很牛”、“为人很好”,且已难得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一天之后,当微软新任命消息传来,阳光灿烂的雅虎食堂,更多是伤感和苦闷的声音:“十年,以及搜索总管,陆奇知道太多的雅虎秘密;但现在,他去了微软。”

从雅虎总部驱车10分钟,是心灵手榴弹的另一波及地——Google。它是微软希望借助雅虎阻击的敌人,念及初创时受过雅虎“恩惠”,其表示愿向后者提供“援手”。一位Google员工对记者说:“作为一个工程师,陆的选择合情合理。到一个更好的地方做更多事,为什么不呢?”

外人看来,这个话非常客观。据记者了解,按各科技公司不同组织架构,新归宿意味着陆奇将在微软掌管一支3000至5000多人的技术团队,并直接向CEO斯蒂夫·鲍尔默汇报,而不必像过去需通过雅虎CTO才能到达杨致远。这可能也是目前为止,大陆华人在外资科技公司总部所任职位的最高级别。

谁是陆奇

“感谢你的来信,因为我还未开始微软的工作(我会在2009年1月5日上任)。此时,不能接受媒体采访。”旧金山时间12月10日,陆奇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说。

陆奇,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之后就读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历任复旦大学教员、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研究员和IBM艾曼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位雅虎员工说,他代表硅谷华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条典型路径——凭借技术实力进入外资科技公司,努力工作,成为技术骨干并率领多国技术军团。

与成为企业家的另一路径相比,要找到第一类人的公开报道或言论很难,他们通常不是媒体追捧的对象,不夸夸其谈,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人生。不过,陆奇头脑中的方程式,却使他在硅谷技术圈享有令人尊敬的名声。

1998年8月到2008年8月,从一名普通工程师至执行副总裁,采访中,其雅虎征程找不到任何意外情节,所有人都用“Workaholic”(工作狂)形容其成功密码:子夜入眠,凌晨4、5点起床,一天工作近20小时。

其中,有一个能体现他时刻记挂技术的“小插曲”。当一群雅虎员工正热烈讨论股票上扬(硅谷人均股票持有率相当高)时,陆奇突然冲进来,高叫“Down了”。这还是陆奇刚进雅虎不久,忙着看股票的员工们诧异——股票明明在涨,为什么是“Down”?

陆奇说的是“机器”。

“内向、勤奋和聪明”,陆奇一位朋友认为陆是典型华人工程师性格。但另有人说,相比很多华人工程师,他有“沟通能力强”的优点,这也是其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原因。

传说中,陆与雅虎的缘分,始于“陪吃”。其时,陆陪一位想进雅虎的同学吃饭,但当雅虎技术主管听到他正在开发一个与在线购物有关的技术时,眼睛一亮说:“你能否到雅虎来一下?”来到雅虎时,Offer已在桌上。此后,陆奇曾参与雅虎对搜索引擎Inktomi的收购,并主导完成系列整合。接着又率领团队开发“巴拿马”平台,与Google广告平台抗衡。

然而,当2007年2月平台推出时,雅虎广告份额已难追Google。这也直接导致当年5月雅虎前技术总监Farzad Nazem的离职。

有消息说,当时陆奇曾希望成为CTO,但雅虎没有这样任命。陆离开后,也曾传出其接触Facebook、阿里巴巴等公司的消息。也许,他过去的一些话能为今日的选择做下注脚——“有人说时机就是一切,但是,机遇总是有,关键是你能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他来自雅虎”

“手榴弹”投掷者微软的总部,则位于西雅图,人员流失曾让它非常苦恼。

三年前,当陆奇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师兄李开复,爆出将辞去微软职位转投Google时,强硬的巨人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但这次,从各项政策都鼓励人员流动、促进创新的加州挖人,它不用担心对方举起同样粗暴的拳头。

事实上,自接管微软以来即启动收购策略的鲍尔默团队,素有“后狼群”之称。鲍尔默为美国公众熟知的形象,是那个当工程师准备投奔竞争对手时即扔椅子、高叫要杀死Google(“I am going to……kill Google”)的人。

12月4日下午1时39分(旧金山时间),他在发给全体微软员工的信中小心翼翼地藏着喜悦。

该信主题为“New Leader of Online Services Group”。更早之前,科技博客“All Things Digital”已对此事进行报道。之后,这个专门解读各类科技新闻的博客对鲍尔默的信笺进行了更“微软风格”的解读。

鲍尔默开场白四平八稳,但“All Things Digital”附加了“前世今生”——“确实,花5个月获得一个人负责微软未来最关键领域,不算漫长。不过,我要岔开一下话题。我们已经胜利,最重要的是,瞧,他来自雅虎。”

“那个拒绝我们每股报价31美金收购的公司,那个——他们的工程师一度认为自己绝不会离开硅谷科技天堂而加入他们死星的雅虎。”该博客强调,“雇用陆奇费用比起收购雅虎来,我们少花费399亿美金。”

这一差价可能为其估算。此前,微软收购开价446亿美元(现金加股票),杨致远称“估价过低”。

第二段起始,鲍尔默谈及了陆奇拥有的20项美国专利。“All Things Digital”解读:“杰里杨,我是你的麻烦。另外,我为何要提20项专利?”

这里,需提及硅谷关于微软收购的另一传言。

雅虎搜索技术主要来自此前其收购的Overture和Inktomi,其中,Overture是最早发现和实践互联网用户输入搜索框中的搜索语句具有商业价值的公司,不过因决策失误,其发明的点击付费商业模式后为Google所真正点燃。

被雅虎收购前,Overture曾起诉Google并最终和解。被收购后,Overture有大量人员进入陆奇率领的雅虎搜索团队。硅谷有消息称,今年始Overture与Google的和解方案即将到期。

不过,传言未获证实。

陆奇之后

过去一年中,雅虎已流失不少人,其中一些去的正是微软。而自宣布退任后,杨致远也已不像往昔那样频繁出入雅虎总部五楼。

不少雅虎员工认为,聘用陆奇是微软启动收购案后的一个另类里程碑,也是其正式转型互联网的一个具有煽动力的开始。

据记者了解,微软已准备大量现金用于提升在线业务,可能今后五年每年投入5%-10%营业收入。同时,还准备将Windows Live业务转到Windows部门,这意味陆奇将可以更专注搜索、门户和广告业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微软要收购雅虎以获得大量广告份额是一个市场问题,谋求的是更高利润,并对抗Google,本质上与技术或任何其它事情无关,而微软独自竞争的策略几乎难以奏效。“因此,陆奇之后,它仍可能希望结盟雅虎。”

市场调研机构ComScore透露,Google今年10月的美国搜索市场份额已达63.1%,远超雅虎与微软20.5%和8.5%。

“我认为双方应尽快达成交易,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是,双方利益必须一致。”的确,上周鲍尔默迅速改变了对雅虎“不再感兴趣”的表态。不过,他也明确表示微软“已做好不与雅虎合作的准备”、“我们无需主动”。

这使业内广泛猜测,接下来还可能有大量有趣的桥段上演。如鲍尔默信笺中,曾同时提及微软高级副总裁布莱恩-迈克-安德鲁已决定离开微软。以下是“All Things Digital”对这件事的解读。

“布莱恩是一个广告家伙,而微软经验是——不把省钱作为核心价值的人都不好。不过,雅虎不是在找CEO吗?如果布莱恩变成雅虎的CEO,那事情就好玩了。试想:布莱恩与陆奇坐在谈判桌前——前雅虎员工代表微软,而前微软员工代表雅虎。”

纽约时报:陆奇转战微软挑战谷歌编辑本段回目录

陆奇
陆奇

  导读: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昨天撰文称,曾负责雅虎搜索和广告技术的陆奇虽然已经跳槽到微软,但他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在搜索市场挑战谷歌的霸主地位。以下为全文:

  陆奇转战微软

  与所有人一样,陆奇深知挑战谷歌的难度。近10年来,陆奇一直在雅虎网络搜索和广告技术的开发中扮演领导角色。这一业务非常重要,以至于雅虎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众多相关厂商,并招聘了大批工程师以开发并运营自己的系统。然而雅虎与谷歌的差距还是越来越大,许多分析师都认为,雅虎已经完全败给谷歌。

  今年47岁的陆奇14个月前从雅虎离职,但如今,他却再次带领另外一个团队对抗谷歌。这一次,他的新东家微软发誓要投入比雅虎更多的资金对抗谷歌。陆奇说:“我将继续从事未完成的使命。”

  陆奇及其团队的挑战仍然非常艰巨,而且成功似乎依然遥不可及。但自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去年12月任命陆奇为微软在线服务部门总裁以来,这位谦逊的工程师便为微软的团队带来了足够的自信,并为这一团队注入了乐观的情绪。

  陆奇拥有非凡的耐力和狂热的干劲,他催促自己的团队努力工作,希望为微软夺取一次重要的胜利。过去几周来,在每晚9点半的会议上,陆奇都会倾听团队管理人员的建议,希望找到富有创意的方法与雅虎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微软与雅虎今年7月签订的合作协议将帮助微软获得垂涎已久的雅虎搜索业务,并借助更多的用户使必应(Bing)更好地追赶谷歌的步伐。

  挑战依旧严峻

  但陆奇及其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获得了雅虎搜索的流量,必应的搜索市场份额仍然不及谷歌的一半。想要填补这种差距将十分困难,部分原因在于用户对谷歌非常满意,而谷歌也在不断改进搜索服务。

  上周在微软总部接受采访时,陆奇说,他并未低估所面临的挑战。但他表示,假以时日,微软将有机会提供一种独具吸引力的服务,以便展开更有效的竞争。

  对于微软而言,搜索业务的成功对公司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对陆奇而言,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他说:“我的确认为,这是在履行使命。”陆奇身着一件印有“Bing”字样的T恤,他将T恤扎进牛仔裤里,腰间还系着一根黑色的皮带,脚上则穿着白色的袜子和棕色的凉鞋。这副打扮让陆奇看起来更像是一名工程师,而非企业高管。

  而且,陆奇以工程师的逻辑解释了重新与谷歌开战的缘由。搜索为网民指引方向,而搜索广告则是互联网中最强大的经济力量。这项业务非常重要,决不能被一家公司控制。

  成长历程坎坷

  陆奇说,自己成长于一个贫困的中国家庭,对于获得的机会,他会紧紧把握,从不浪费。陆奇由爷爷抚养长大,在他成长的那个村庄里甚至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

  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陆奇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在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他参加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电脑工程学教授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举办的座谈会。陆奇在会上的提问和研究领域给克拉克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邀请陆奇申请自己的博士项目。

  当时的陆奇在大学教书的薪水仅为每月10美元,他连申请费都负担不起,所以克拉克教授免去了陆奇的申请费,而陆奇最终也被成功录取。

  陆奇认为,他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艰辛最终成为了一种幸福,他说:“你可以说这非常艰苦,但它的确教会我许多东西。”

  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陆奇加盟了声望颇高的IBM研究实验室。后于1998年加盟雅虎。几年后,当谷歌与雅虎开始对峙时,他便负责雅虎的搜索和搜索广告技术的开发。

  身边的人都表示,陆奇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到这一使命中。刚刚加盟雅虎时,陆奇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后来的晋升不仅是因为陆奇拥有远大的抱负,还因为他出众的才华和勇于肩负更大责任的愿望。最终,他领导了一个由3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勤奋过人

  雅虎前广告销售高管、广告技术公司Open X CEO蒂姆•卡多甘(Tim Cadogan)说:“虽然一直避免成为焦点人物,但陆奇仍被视为雅虎的明星之一。”

  陆奇在雅虎和微软的同事都表示,陆奇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十分勤奋。他每晚只睡3到4个小时。工作日里,他通常凌晨4点起床,先查看一下邮件,然后在跑步机上跑4英里(约合6.4公里),一边跑一边听古典音乐或看新闻。

  陆奇通常会在早上5点至6点来到办公室,利用这段不受干扰的时间准备一天的工作。他还经常会在半夜甚至更晚给同事发电子邮件。陆奇已经结婚,并有两个女儿,他周末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陪伴家人。

  曾与陆奇共事多年的雅虎前高管杰夫•维纳(Jeff Weiner)说,当他第一次见到陆奇时曾表示,陆奇这种令人筋疲力尽的日程安排无法持续太久。但陆奇的领导却回应道:“别怀疑了,这就是陆奇。”现已成为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 CEO的维纳说:“自从我表达了这种观点后,有许多人都跑过来跟我说,‘这就是陆奇’。于是我开始改变看法。陆奇非常与众不同,随便换一个人,都会因此而精疲力竭,但陆奇的确是我所见过的最有干劲的人之一。”

  陆奇的工作干劲和聪明才智使他赢得了对手的尊重。谷歌搜索工程副总裁尤迪•曼伯尔(Udi Manber)曾先后在IBM和雅虎与陆奇共事,他说:“我对他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恐怕是我最好的竞争对手。”

  忠诚品质

  陆奇还非常忠诚。例如,在雅虎工作的最后一天,数据库出了问题,于是他与其他工程师一同修复了这一问题。那一天,他一直工作到午夜时分,电子邮箱和内部网络被自动切断后才离开。

  不仅如此,在未从雅虎离职前,陆奇还曾拒绝与赏识自己的鲍尔默会谈,因为他认为这种做法有违道德。

  从雅虎离职后,陆奇原本准备加盟风险投资公司,甚至想过回到中国。但当鲍尔默与两名微软工程师高管亲自乘飞机到硅谷会见陆奇,并与其正式探讨搜索业务时,他才改变了想法。

  鲍尔默说:“我走出房间,并且与另外两名高管说,‘上帝,我觉得我们应该与那家伙谈谈,让他来微软。’”他随后便拨通了陆奇的手机,于是双方开始讨论陆奇加盟微软的问题,这一计划最终得以实现。

  但陆奇深知,想要最终实现自己的计划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他说:“我们仍有很多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书聿)

陆奇:微软破局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微软和谷歌的史诗般对诀迎来了关键的破局者:陆奇

  文 《环球企业家》张亮

  自从2008年12月正式加盟微软,陆奇并未匆忙赶回中国——和所有好奇的外部人士一样,微软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仅止于“华人在微软最高职位者”、“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的离去让杨致远挥泪”这些传闻。

  迟到的“第一次接触”发生于2009年9月底。当陆奇终于回到中国,他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及亚洲搜索技术中心预约了一天的会议。主题很明确:有哪些正在中国研发的技术可以被应用到微软全球的搜索引擎必应(bing.com)上去?

  据与会者说,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被卷入了“陆氏气场”。这个坐在他们中间的个头不高、精瘦的家伙,仿佛一个排沙捡金的发问机器,会就任何技术细节追究到底:产品的架构是怎么实现的?会有一些什么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因为这层出不穷的探究,原定一天的会议被延续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直到陆奇不得不前往机场。

  如果说陆奇得到了他寻求的技术,那这些和他“持久战”的公司中高层们则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信心。

  一名微软员工告诉《环球企业家》,至少在2008年,即使公司总部也已不乏有人认为,微软与谷歌的战争难以取胜。对于失败的默许心态所影响的绝不止于让出搜索引擎市场,更重要的是,它悄然撼动着微软帝国的地基:过去三十年里,微软以其惊人的耐力和毫不畏惧的心态与对手展开正面交锋著称,在谷歌之前,微软从不相信有任何对手是无法撼动的—这霸气是它称雄科技业如此多年的基础。

  即使成败仍难预料,至少看起来,陆奇正是微软所需要的那个人。就像所有与他开过会的人都能感知的,陆奇是那种无论做何职位都不脱工程师本色的死硬的技术派,而几乎所有占据科技史一席之地的产品背后都有这样一个人。更妙的是,过去十年,陆奇在雅虎从基层做起,直至负责雅虎的全部搜索业务,其个人成长史正约等于搜索引擎的历史,这恰好是微软内部无人具备的。此外,他身上隐而不发的竞争意识与极度勤勉的打拼精神,与这家由盖茨和鲍尔默奠定基因的软件巨兽再契合不过。最后却也格外重要的一点:他和微软所有员工一样,体验过被谷歌轻盈超越的挫败感。

  人们也的确看到了日渐乐观的现实。过去九个月里,微软在搜索领域的步伐比它之前几年的更紧凑有力:五月底发布全新搜索品牌必应,从那之后,其市场份额每个月都有所提升;七月,微软与雅虎达成为期十年的搜索合作协议,这被业界视为变相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十月,抢在所有对手之前,它又将Facebook和Twitter的实时更新纳入到自己的搜索结果中……虽然今天必应和雅虎的市场份额相加仍不足谷歌的一半,但业界已经感受到了血脉贲张的微软带来的压迫感。“必应提醒我们,搜索仍是个竞争性市场”,2009年10月22日,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评价说。而前谷歌高层、现美国在线CEO蒂姆·阿姆斯特朗则更干脆地说:“我觉得他们做的不错……对此我有点惊讶。”

  如果把目光放的更长一点,陆奇身上让人惊讶的地方就更多了。1987年在复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并未直接出国,而是选择留校任教。直到某天他被室友拉去听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爱德蒙·克拉克的演讲,在会场上以自己的问题征服了对方—克拉克邀请他前往卡内基·梅隆读书。即使如此,当陆奇终于在1996年取得了博士学位,他似乎仍比大多数同一代人慢了很多拍:杨致远已经成为一时之风云人物,张朝阳和田溯宁们已经开始了归国创业,而陆奇还只能在IBM给自己发来的两个工作机会中做出选择。

  但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和两次跳槽,陆奇还是达到了一个其他华人难以想象的高点:作为微软在线业务部门总裁,他成为了这家市值达2500亿美元的庞大公司的四大业务负责人之一。同时,也是谷歌在美国市场最需要小心翼翼对待的对手。

  “我把自己想成一个软件,今天的版本必须比昨天那个版本好。它必须有新的数据、新的方法。”罕见媒体的陆奇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如此解释自己。如果毫不知情,你很可能将眼前这个四十七岁的上海人看成一个学生:他穿着随意拣出的一件红色大T恤、凉鞋里则是厚厚的白袜子。

  微软的硬需求

  公允地说,陆奇能得到这个华人在微软前所未有的高位,有小半原因是,他是个被严重低估的谈判者。从他在雅虎的职业生涯末期开始,太多公司——除了微软和谷歌,甚至还有百度——对他发出过橄榄枝,即使陆在2008年6月离开雅虎,他仍没有急于进入新轨道。不难想象,对于陆奇这样一个每天只睡四小时就展开高强度工作的人,如此等待意味着什么。

  而更根本的原因则是,微软实在太需要有合适的人来重整其在线业务。

  时至今日,微软的主要收入仍来自于盖茨时代的金矿:Windows和Office。在2009财年,这两条产品线分别为微软带来150亿和190亿美元的收入,并享受着大约60%的运营利润。但现实也再清楚不过:收入仅30亿美元且仍在亏损中的在线业务无疑是整个微软长期战略的一个核心。

  五年来,微软对谷歌的情感可谓复杂而连绵。就像在世界尚未意识到软件的价值时,盖茨占据了电脑产业的中心地带,并打造出一家数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谷歌则在所有人都不看好搜索引擎时悄然成为互联网上的主宰力量,并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家千亿美元收入规模的媒体公司。从以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冲击力角度看,谷歌是另一家微软。早在2003年秋天,微软曾考虑收购谷歌,但谷歌无意归顺,微软也难以说服自己收购一个基于Linux系统开发的搜索引擎。

  但对于极富竞争精神的微软,谷歌是个实实在在的威胁:它不仅动摇了微软在科技业的统治地位,还分流着微软的人才池。过去五年里,人们在许多报道中看到了微软高层对谷歌流露出复杂的感受:两家公司为争夺人才而对簿公堂,而鲍尔默甚至不许自己的子女使用谷歌的搜索引擎。

  但无论如何,鲍尔默不能忽视它。即使微软高层也曾公开承认:全球的广告市场是软件市场两到三倍的规模。

  如鲠在喉的是,搜索业务是微软与谷歌赛跑中的“下驷”,它给了谷歌以足够的空间腾出手来做一些搅乱游戏的部署:比如以Android切入移动操作系统,迫使Windows Mobile的收费策略失效;或将浏览器Chrome打造为一条鲶鱼,不求直接从微软手中抢走多少浏览器市场份额,却迫使所有浏览器公司跟随谷歌对互联网的标准设定,形成自然而然的竞争压力。

  换句话说,只有微软在搜索领域给谷歌带来一些实质性的麻烦,它才能在双方的缠斗中走出被动局面。

  唯一的问题是,从软件时代崛起、长于销售的微软面对免费供用户使用的谷歌,并未找到有力的突破口。这些年里,微软亦几度调整自己的网络业务。从2003年由克里斯·潘恩(Chris Payne)提出打造“谷歌杀手”,到将自己的搜索项目命名为“战败者”(underdog),到将其搜索业务从MSN Search更名为Live Search,再到试图收购雅虎……微软在这个领域的决心不容置疑,但也的确路途波折。

  为什么?

  原因当然很多,但一个少被谈及的是,微软过去太成功了。它或许是商业史上最善于后来居上的公司。自1980年代末期开始穷七年光阴在图形操作系统领域超越苹果,到1990年代中期以秋风之势扫荡网景公司的浏览器,再到2000年之后硬生生挤入索尼和任天堂称雄的家用游戏机市场,更不用说在无数细分市场上攻城拔寨……微软在后发制人方面积累了太多的经验及自信。

  因果相依,长期以铁骑雄兵席卷对手的过程中,微软却也形成了一种模式依赖:它太善于在既有市场上与一家明确的对手肉搏,却日渐不擅于自己预见一个巨大需求,直奔应属之地。

  陆奇的目标

  作为空降兵,陆奇的基因与此不同。与其说他每天在为微软训练一只团队与谷歌针锋相对,不如说他在做一个巨大的产品试验:他更多谈论的是一个理想中的搜索引擎的形态——“通过技术的开发,最终可以自动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无论它与谷歌的目标相同或不同,重点在于微软在开发一款自己规划未来路径的产品,而非与竞争对手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微软能否充分理解每一名用户在每一刻的需求。

  你在今天的必应上已经可以看到一个雏形:比如,当你搜索一个地区,除了所有搜索引擎都会呈现的地图及主要网站,必应的左栏还标出了一些相对细分的搜索结果,比如当地的房产和人才市场的链接,或者天气、机票方面的提示。它们并不一定真的猜到了你的目的,甚至可能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准确猜到你的想法,但这就像一个不停向你提出是非题的人,或许在前一千次问题中,你给出的肯定答案非常少,但随着问题的累积,这个判断将变得越来越容易。

  在陆奇之后从雅虎加盟微软,现任微软亚洲搜索技术中心总经理的王永东,倾向于将搜索引擎领域的进化定义为“初期的后半程”:与谷歌超越Overture、AltaVista等公司时不同,今天的搜索引擎已经不仅仅是你的产品质量比对手更好就可以实现跨越了——品牌和使用习惯已经形成。

  但之所以没有认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是因为陆奇和王永东们倾向于相信,还有很多变量将改变这个行业的走向。

  首先,搜索引擎所能涵盖的信息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中:Facebook的用户们每月上传20亿张图片,YouTube上的视频以每周5.7万段的速度增长,而2006年才成立的信息流服务商Twitter上已经累积了50亿条信息。图片、视频、声音、信息流……有足够多的信息被进一步整合到搜索引擎中,它们需要被更有效的索引。

  “搜索刚起来的时候就是信息检索,然后谷歌的创新就是通过网页的相关性来给网页排序。但是用户体验其实一直在改,比如好多搜索已经不用网页来回答,而是用图片或用视频甚至地图。”陆奇说,“搜索引擎就像做菜,原料越丰富,做的菜就可能越好吃。”

  其次,移动设备将可能成为搜索引擎的下一个战场,而它和传统的电脑是迥异的。最大的差异是,手机比电脑更了解其所有者当下的状况:它知道其主人的身份、当前的时间和地点,甚至可能因为用户在手机上编辑了自己的日程表,手机可以知道现在其拥有者究竟在做什么。当这些信息被预知,搜索时猜测对方需求的难度就下降了许多。

  而一个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在用户不输入任何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在恰当的时间给出恰当的信息。

  如果说这两种变化足以让陆奇坚信搜索这场战争仍有的可打,还有一件事让陆奇可能帮微软找到一个长征的明确目标。

  “我对搜索引擎的理解是,它应该可以让你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do more),知道以前不能知道的(know more),而这两年我更是强烈的感觉到,它还可以让你用以前做不到的方式生活(be more)。”

  这个关于do more、know more、be more的说法乍听起来有些玄虚,但它就像20多年前盖茨希望微软促使“每个家庭的桌子上都拥有一台电脑”,一个高举高打的理想恰是多年深陷缠斗和追随跑的微软所迫切需要的:一个足够宏大,人们真正需要,甚至可能改变世界的愿景。

  他能改变微软吗?

  让陆奇拥有如此科技观的,或许正是他自己的人生:一个彻底的其它人难以想象的生活路径。

  他生于上海,但文革期间他被送到了江苏的祖父家。在那个不通水电的小村庄里,他经受了人生最早的磨练:因为个子太矮,他无法进入当地的造船厂,因为近视,他无法报考自己热爱的物理系。当他申读计算机系时,他所能想到的不过是未来可以在收音机厂找个工作。

  即使成功读取硕士、并留在复旦大学任教。他的人生似乎仍是晦暗不明的。他曾计算过学校分配出国的排序方法,自己可能要等四五十年才会被轮到。而且,一些神秘的力量似乎让他必须相信命运:读硕士期间,他的导师亡故了,多年之后当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时,第一任导师又中途去世。他甚至主动告诉自己的第二任导师,自己的“命硬”。

  但所有悲观的力量没有压倒这个坚硬的年轻人。他在复旦时的研究早早绽露了才华,以至于卡内基·梅隆的教授与他做过有限交流就邀请到美国读书。而在美国,陆奇同样显示出不凡的一面,当他毕业时,IBM在美国东、西海岸的研究院各给他发出了一份工作邀请,而陆的师兄李开复告诉他说:“你这么有创新精神的人,当然要去硅谷。”

  也是在那一期间,另一次演讲影响着陆奇的人生。那次演讲的主题是:你做的研究有价值吗?这种价值并非学术上的,而是是否能够影响这社会上的许许多多普通人?从那时起,陆奇开始思考:写论文的冲击力似乎并不足够。

  而在加盟微软时,陆奇想的就是这个问题:如果说微软能给他提供什么,那最不可替代的是其对全世界科技用户的影响力。

  当然,所有人都清楚,这并非一个极度浪漫的工作。无论对于微软还是陆奇,双方都有太多需要彼此磨合、变化之处。而历史经验看,那些试图在微软内部掀起变革的人,通常难以成功。

  有人将从微软传统的操作系统开发比喻为“造飞机”,通过周密的计划、长期的打磨最终拼装出一架庞然大物。但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业更像在飞机航行时更换机翼及涡轮机。这种立竿见影的开发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并不让微软舒服。

  听上去,这是个难度过大而无解的问题。但对陆奇这一级别的专家,问题并非如此纠结:他太清楚切入口应该在哪里。

  现在,他将全部精力放在两个层面上:人才和基础设施。他相信,一流的人才会自动适应互联网的节奏,当他们被赋予更好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流程,他们就能进入一个好的创新循环。

  无需怀疑,时至今日,微软仍有着全世界顶级的工程师储备,而陆奇亦动用他的人脉,挖来补充微软最需要的拥有丰富know how的搜索专家(劝说的理由?毫无疑问:微软的搜索引擎可能创造最大的冲击力)。与此同时,陆奇与所有人一步步建立着一套符合搜索引擎运行的硬件体系、软件算法及评测机制。

  而陆奇本人的权威也在此过程中形成。迄今,搜索仍是一门非常新的技术,它需要用数以百计的客观变量满足一个用户非常主观的需求。如果说在陆奇之前,逐步涉足搜索引擎的微软是从重新发明车轮做起的,现在他们则堪称完成了一次大跃进:陆深知什么是需要检测的,什么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什么是需要优先解决的,而哪些问题是不能急于下结论的……这不仅是个优先选择的问题,还可能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比如,不同的搜索功能——校对拼写错误,或提供搜索建议——有着不同的测试周期,有的领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做出评估、改进,有的则每周每天都有不同的结果,有的更是需要以月为单位慢慢跟踪。正因为陆奇对细节的精深了解,他可以迅速让自己的团队在一系列的小成就和小进步中形成自信,而不是在不停的兜圈子里缓慢地形成学习曲线。

  除此之外,陆奇也试图以身体力行给这个团队灌注一些互联网基因。这个并不张扬的人从来不羞于告诉别人自己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也经常把会议时间定在晚上九点。所有这些显然都是在持续地向其员工暗示:我们必须按互联网的节奏工作。

  而在如此高强度工作中不至于降低吸收质量的方法,是高度自律:每周末,陆奇会把自己一周以来开会时做下的笔记整理一遍,择要记录在电脑上。听起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于一个每天高强度工作20小时的人,愿意在休息时间将自己的工作梳理、复盘,显然知易行难。

  无论接下来的市场份额怎样变化,陆奇已经赢得了一些尊敬。在2009年的全球员工大会上,当陆出场时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起立鼓掌——显然,对于享受了太多年成功的微软人,陆仿佛一次重感冒中的强心针。类似的情况出现在2009年9月他来到中国时,当他走上台说“我很骄傲我是个中国人”时,一片掌声之中,有员工高喊:“我很骄傲有这样的领导者。”

  当你能以一个人的力量和九个月的时间在一家科技史上最自矜的公司里形成如此冲击,还有什么是完全不可能的呢?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陆奇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