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34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0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重离子加速器
重离子加速器
U盘手指
U盘手指
商务精英录音电话
商务精英录音电话
管端突缘
管端突缘
伸缩器
伸缩器
蒸腾计
蒸腾计
真空旋转干燥器
真空旋转干燥器
蒸汽灭菌法
蒸汽灭菌法
真空浓缩
真空浓缩
真空干燥机
真空干燥机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是指由地面、舰船或者潜艇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西方也称之为面空导弹。由于大多数空中目标速度高、机动性大,故防空导弹绝大多数为轴对称布局的有翼导弹;动力装置多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也可以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冲压发动机;从4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究到目前经历近60个春秋世界上的防空导弹已研制了三代,目前还在发展第四代。据不完全统计,已研制的型号达120余种,其中装备部队90多种,正在研制的有20多种。

我国的防空导弹都有远程防空导弹:红旗2、红旗9、S300、FT-2000;中程:红旗61、KS-1、飞蠓80;近程/肩扛式:红缨5、前卫1、前卫2、前卫3、飞弩6。

 

目录

[显示全部]

40年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40年代酝酿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开始用于侦察、通信和对地攻击、轰炸防空作战从此登上战争舞台,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防空指挥机构、对空观测组织,并相继组建了战斗机高炮探照灯拦阻气球防空部队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二战前,有的国家在发展高炮的同时,已把注意力转向火箭导弹的研究与试验,特别是1937年英国研制成功雷达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推动了防空武器的发展。同时,英、美对无线电遥控飞机,美、苏对探空火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试验。德国在1937年制定了一个极为秘密的计划,开始研究导弹。据说当时提出了140种不同类型的导弹方案,后来证实比较成熟的就不少于14种。这一切都为导弹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并带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期,德国为挽回败局和对付英、美轰炸机群,在使用“复仇武器”V-1和V-2导弹的同时,开展了比高炮打得更高更远的防空导弹的研究试验,主要有“龙胆草”、“莱茵女儿”、“蝴蝶”和“瀑布”等型号。虽然它们都进入了研制后期,但未投入使用,纳粹德国即告覆灭。这些最初的探索试验成为后来美、苏研究防空导弹的基础。1944年,美国也曾研究“云雀”和“小兵”两种防空导弹,用于对付日本“神风”自杀飞机,但因技术不成熟而失败。

50年代 编辑本段回目录

50年代 破土而出

战争中的空袭与防空是一对矛盾。空袭武器的“矛”尖锐了,就促进防空武器的“盾”发展,两者在斗争中发展和提

 防空导弹

高。二战后,出现了高空高速轰炸机、侦察机和飞航式导弹,高炮已经打不着了,战斗机也飞不了那么高,因此极需一种新的防空武器。

美、苏从战败的纳粹德国获得了研究设计资料和实物,并俘虏了研究设计人员,从而开始有计划地研究和试制防空导弹。美国由陆军和海军分别负责地空导弹舰空导弹的发展,而原苏联由国家统一负责防空导弹的发展。与此同时,英国也加入研制行列。

经过多年的努力,防空导弹在50年代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登上战争舞台,出现了美国的“波马克”、“奈基”Ⅱ、“黄铜骑士”,原苏联的SA-1、SA-2、SA-5,英国的“警犬”等12种防空导弹。

通常把这一时期装备部队的防空导弹称为第一代,其共同特点是多属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在30~100千米之间(“波马克”为320千米),最大射高30千米;推进系统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形式;制导系统采用了无线电指令制导、驾束制导(注1)和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导弹笨重(“波马克”B的发射质量高达7257千克),地面设备庞大(SA-2的地面车辆多达50多辆),机动性差,抗干扰性能差,使用维护复杂。目前这类导弹多数已退出现役。

60~70年代 编辑本段回目录

60~70年代 蓬勃发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的出现无疑对防空体系的组成、防空战术产生了重要影响。1965年7月,越南从原苏联引进了SA- 2、SA-3防空导弹,使美军飞机在北越的损失大大超过预料。1973年12月,美军在北越“地毯”式轰炸中被击落的32架B-52轰炸机中就有29架是被防空导弹击落的。

世界上最早的地空导弹,是德国在第二次大战后期研制的“莱茵女儿”、“龙胆草”、“蝴蝶”、“瀑布”、等导弹,但均未投入使用。战后,美、苏、英等国在德国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于50年代后研制出第一代实用地空导弹。
  
1958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华北地区用地空导弹一举击落了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美制RB─58D型高空侦察机。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地空导弹实战击落敌机。
  
世界上第一种单兵肩射防空导弹是美国的“红眼睛”式。它于1962年首次发射,1966年装备部队。它长仅1.22米,重8.17公斤,一个人扛在肩上即可操作发射。它采用光学瞄准,红外线跟踪制导,主要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目标。

中国防空导弹编辑本段回目录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今年九月二十日中国军方在新疆双子城武器实验场成功地试射了一种新型地对空导弹。据稍后【解放军报】报道,该导弹先后对高空,低空,远距离,近距离,小型高速和强干扰等目标进行了多次模拟实战条件下的严格测试。这次试射显示出这种新型导弹射程远,速度大,抗干扰能力强等技术特点和各种战术环境下对目标的不同打法,适应了防空部队高科技条件下的作战要求,充分发挥了新型导弹的性能优势,使新装备形成了全方位,全空域的战斗力,并标志这中国国土防空作战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一如既往的,导弹的型号和性能参数都没有透露,但又呼之欲出。

据一位不愿曝露姓名的俄罗斯联邦武器出口集团(RasvooRouzhenie)官员指出,中国自1992年从俄罗斯采购S-300PMU(SA-10b)后已形成战斗力并频频出现于近年的军事演习中,更为先进及具备完整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S-300V(SA-12),亦已在1995年引进。中国军方对试用的少量S-300PMU表示满意,认为俄罗斯整合成熟科技的产品,总体性能表现不亚于『爱国者』导弹,正如Su-27战斗机是系统工程上的杰作一样,所以决定引进生产线自行生产,并搁置原先进行中的红旗9计划。

他指出,中国生产的型号是较新式的是S-300PMU1。由于S-300系列导弹和其他俄制武器一样具有很强的共通性和改良弹性,所以也能通过更换电脑软件,模组化组件及少量新部件的方式来提升其性能,最终达到1997年8月在莫斯科航空展首次公开亮相的S-300PMU2的水平。中国版的S-300PMU1也就是这次地空导弹试射的主角--红旗15。不过这次试射用的系统为进口零件组装,所以官方媒体报导中并没有出现熟悉的『国产』或『自行研制』等字眼。同时,这位俄国人强烈暗示当天有他们的技术顾问参与。

目前中国陆军野战防空部队和空军防空兵的导弹部队,共装备有9个型号的地空导弹,已经具有覆盖高,中,低/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远,中,近全空域的能力,而其中又以中低空防御系统较为先进。

低空/超低空近程地空导弹有四种:

肩射的『红樱』(HN-5)/5A/5B;从刺针式导弹改良而成的『前卫』(QW-1),由『霹雳-9』空射导弹演进的『地空』(DK-9),俄制2S6M『通古斯塔』(Tungusta)弹炮合一野战防空系统上的9M311(SA-19)1。

中低空短程地空导弹有三种:

『红旗61A』(HQ61A),改良自法国『响尾蛇』(Crotale)的『红旗-7』,引进俄罗斯的是SA-15(Tor)导弹系统2。

高空远程地空导弹号有两种:

『红旗2』/2J/2B,SA-10和SA-12。『凯山』(KS-1)和另一种叫做『猎鹰』(LY-60)的中长程地空导弹尽管采用了动目标追踪处理和显示(MTI)和频率捷变(FrequencyAgile)等先进技术,而LY-60所采用的微处理器智能模组技术,更使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有人工干预能力的指令控制系统,它可以同时处理40个目标,跟踪其中12个,并
攻击其中3个威胁性最高的目标,具有80年代中的国际水平,但早在1989年试射成功后一直得不到军方的青睐,显然军方希望在”质“的方面能够有一个大的飞跃。

中国新型QW编辑本段回目录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在第四届珠海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出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各型导弹。虽然和上届展览相比,展品减少了,而且C-802、C-701、C-301等还是上届的老面孔,C-301和C-802更是四朝元老,多少显得有点冷清。但这次“前卫”系列倾巢而出,其中多个新型号更是首次公开亮相,引起了各国和传媒的极大关注,让众军迷大饱眼福。

这次前卫系列导弹基本以实物展出,另外用前卫便携式导弹为基础发展的自行防空导弹系统和弹炮结合系统则以模型和图片方式展出。

这次航展展出的前卫导弹新出现了QW-3、QW-4两种全新型号的导弹。同时展出了前卫1的改进型号QW-1A和QW-1M。不能不让人觉得前卫家族兴旺。

QW-4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是前卫系列研制中最新的型号,他和以前的型号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比普通的点元红外探测器有更好的性能。由于普通的单元/多元红外探测器只能探测点状热信号,一般对喷气式飞机的尾气热辐射敏感,即使带冷却的红外单元/多元导引头也只能探测到后机身的蒙皮。号称全向攻击的单元红外探测器在探测迎头飞行目标时普遍存在30度左右的盲区,使导弹的迎面攻击距离大大低于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使性能大打折扣。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探测靠目标和背景的辐射率不同,而且制导信息源是图象,难以被干扰,而且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所以说,红外成像导引头将是未来红外制导导弹的发展趋势。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此外,QW-4还采用了激光近炸+碰炸引信和电动舵。与无线电近炸和红外近炸引信相比,激光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较好地解决了超低空飞行引信容易误启动的现象,和单纯采用碰炸引信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相比,近炸引信可以使导弹在目标旁边引爆,非常适合打击巡航导弹这类难以直接命中小型目标。而电动舵的采用使导弹控制系统作动装置更为简单,而且具有更平滑的飞行曲线,有利于提高命中精度。导弹的作战距离是500~6000m,作战高度是4~4000m,其作战高度低界达到了4m,非常有利于攻击超低空飞行目标和掠海飞行的导弹和离地面2-3米悬停的直升机。2马赫的飞行速度也老型号有所提高,可以攻击更快的飞行目标和具有更大的作战空域。可以说QW-4的出现,使我们和西方先进国家的最新便携式防空导弹站在了同一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QW-4将是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QW-3编辑本段回目录

QW-3导弹是本届参展导弹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型号。相比QW-4只是简单的宣传资料而言,QW-3展出的是实物,让人觉得更导弹接近完成阶段。从整体上看,QW-3和其他家族成员显得相比有点离经叛道。无论是制导方式和弹体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隐约让人觉得有点眼熟,特别是用QW-3导弹组成的FLS-1近防系统让人立即想到了美德联合研制拉姆(RAM)导弹系统。

制导系统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从外形重量制导方式来看,QW-3已经脱离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范畴,应该作为轻型防空导弹。首先,QW-3的制导方式非常有特色。他采用的是激光半主动制导。可以说不是红外弹的发射后不管方式了。笔者翻查资料发现,在世界上服役的地空导弹里,还没有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的,QW-3可以说是独此一家。那么,采用这种非发射后不管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大大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具有红外制导方式所没有的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从资料上的命中精度高达1m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这种制导方式带来的巨大好处了。在激光制导方式里,半主动方式是最难的。而从导引头特写的照片看出QW-3是采用的是陀螺稳定式,这也是半主动激光方式里最难的一种,可以说QW-3采用的是难上加难的方式,因为他要求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都要由陀螺稳定,动态视场大、瞬时视场小,精度高、复杂,但好处是可以攻击高机动小目标。美国在“地狱火”(Hell-fire)和“幼畜”空对地导弹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能用在对空导弹上可以说在突破这项技术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QW-3的导引头跟踪速率是15゜/s。这个数字略低于其他类型的便携式导弹,这对攻击较高高度的高机动目标略为不利。但低空飞行的目标机动能力有限,这个缺点并不明显。

由于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中导引头依靠的是目标反射的激光回波来跟踪的,所以不象普通的非成像红外制导方式只能探测高热尾流和后机身加热蒙皮的限制,具有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而不是红外弹的270゜的假全向。也不受红外曳光弹和电子干扰系统的干扰,只要武器的配套的光电/热成像跟踪系统能跟上目标,目标一但进入攻击范围就无法逃脱。QW-3可以和雷达系统分置或完全依赖红外热成像和光学跟踪系统,没有电磁辐射,有效避免了反辐射导弹的威胁。系统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

性能特点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QW-3导弹弹长2100mm,弹重23kg,从外形上看QW-3是在便携式导弹上加了一段超口径的助推器,前段布局基本和QW-1类似,一对活动舵面装在弹体前部的舵机舱上,主弹体后部有一梯形折叠尾翼,翼面积比QW-1要大,构成“-X”的鸭式气动布局,助推段也有两对折叠尾翼。在发射装置中前弹体由适配器(弹托)和助推同口径放置。从展品对比上看,QW-3和QW-1的弹径是一样的。但经过这一翻改进后,QW-3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除了前面所说的制导系统的进步外,新的助推发动机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导弹的飞行性能,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由QW-1的600m/s提高到750m/s,最大射程达到8000m,最小射程800m,射高从4m到5000m,从数据上看出,QW-3的的作战空域比便携式防空导弹大幅度提高,已经接近英国长剑和欧洲罗兰特的点防御导弹水平了,4米的低界,也让悬停的直升机无处可逃。而且重量更轻。系统更简单,而且因为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制导设备和发射装置设置灵活,制导设备轻便,简单,而且只需要增加照射器就可以满足对付多目标的要求。可谓方便灵活,价格便宜。

在便携式导弹里,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其战斗部了,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一般的便携式导弹战斗部都不超过2公斤,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实战中屡屡出现导弹命中目标而无法摧毁的战例,这点在QW-3上得到了改变,由于增加了助推器,战斗部就可以做得更大,从展品上就能看到QW-3的战斗部比旁边的QW-1长度大得多,据介绍,QW-3的战斗部重量是QW-1的数倍之多,而且改成了和拉姆(RAM)一样的连续杆式,威力大为提高,非常适合打击巡航导弹类的目标,引信起爆方式是激光近炸+碰炸,战斗部杀伤半径是3米,配合1米的制导精度,足以摧毁坚固的飞行目标,其单发杀伤率大于85%。

QW-3在加装了大推力的助推器后,能在短时间内加速到最大飞行速度。从最小有效距离只有800米来看,助推段在800米内已经脱落,而且由于在助推赋予的速度下,主发动机可以采用推力略低,但工作时间更长的推进剂,以使导弹飞行速度维持一个高的平均值,尤其是在飞行的末段,导弹也有足够的动能对付机动目标,这点得到了厂家的证实,他们表示飞行速度曲线是非常平直的。 

S300编辑本段回目录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命令与征服·将军》资料片《五星之光》中中国的防空导弹,对付美国的A-10“雷电”战斗机几乎秒杀,进行超视距攻击,导弹爆炸的火焰对地面部队形成附加伤害。
俄制“S-300”防空导弹系列是目前俄军最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之一;“S-300PMU1”由“S-300PMU”改进而成,具备了后者所没有的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S-300P

MU1”采用新研制的导弹,增大了照射制导雷达的功率。它增大了射程和攻击快速目标的能力,使系统不仅能有效拦截空气动力目标,也能拦截战术弹道导弹。“S-300PMU1”可在40公里的距离上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军事专家指出,“S-300PMU1”总体性能超过了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

俄罗斯“S-300”系列防空导弹系统一直是国际防空武器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据俄媒体报道,俄向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等国出口了“S-300”防空导弹系统。另外,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甚至美国也从白俄罗斯购买了“S-300”防空导弹系统。

长期以来,越南一直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几场高技术战争使越军认识到,必须加强导弹技术研究和提高导弹防御能力。越军方官员强调,“在国内技术仍不够成熟,周边国家导弹性能和种类‘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越南必须通过借鉴和引进的方式解决当前的威胁。”

FN-6编辑本段回目录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国产FN-6便携式防空导弹

 FN-6导弹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研制,射高15 - 3500米,射程500 - 5000米,可以迎头攻击飞行速度为360米/秒的目标,尾追攻击飞行速度为300米/秒的目标,单发杀伤概率为70%。   

导弹直径72毫米,长1.495米。导弹尾部有4片固定弹翼,前部有4片控制舵。引导头前方是金字塔形,有一个4单元红外探测器。

战斗中的FN-6系统包括一个光学瞄准装置,安装在发射筒左侧,发射筒前部上方还安装有敌我识别器。电池和冷却器安装在发射筒前下方的握把上,系统全重16千克。 

便携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在1944年底就迫不及待地将研制成功不久的C-2防空导弹投入实战,并击落盟军多架轰炸机,首开防空导弹作战先河。
到目前为止,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仅可以反飞机、反巡航导弹和反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还可以抵御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的攻击,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国土、要地防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种防空导弹当中,小巧轻便、机动灵活、反应迅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防御来自低空、超低空(特别是10~100米之间)的空中威胁。在20世纪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能见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身影,尤其是在对超低空点状目标的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克星。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典型局部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均取得了良好战绩,进一步证明了它防御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价值。
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战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人预计在今后10年内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需求将占整个防空导弹总需求量的65%。可见,便携式防空导弹将会成为国土、要地和野战防空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美俄英法等国的便携式防空导弹
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代产品,正在向更先进、更智能化的第四代发展。截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共生产各型防空导弹约80多万枚,其中地空导弹71万多枚,舰空导弹8万枚,而在71万枚地空导弹中,便携式防空导弹为47万枚,占防空导弹总数的一半以上。美、俄、英、法等国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主要生产国。

目前美、俄、英、法等国家对便携式防空导弹极为重视,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已经研制出很多成功产品,并有许多产品经过了战争的考验。
美国是研制便携式防空导弹最早的国家之一,已经研制了第一代“红眼睛”(FIM-43)、第二代“尾刺”(FIM-92A)以及第三代“尾刺”-POST(FIM-92B)和“尾刺”-RMP(FIM-92C)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红眼睛”导弹是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之一,它采用了光学扫描和红外冷却自导引头。由于该导弹只能进行昼间尾追攻击,没有敌我识别器,抗电子干扰能力差,在1972年就已停产。1981年美国开始装备可全向攻击的第二代“尾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它采用了高能动力装置和工作波长为4.1~4.4微米的高灵敏度红外导引头,增加了敌我识别器,增大了射程,提高了作战性能。该导弹在前苏联与阿富汗冲突期间首次用于实战并发挥了很大作用。阿方称,到1987年12月共发射了340枚“尾刺”导弹,击落前苏联269架直升机,有效地遏制了前苏联肆无忌惮的进攻。在1987年和1989年美国又分别研制了第三代“尾刺”-POST和“尾刺”-RMP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了两台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装置和微处理器控制的先进被动光学导引技术。其导引头采用环状扫描光学系统和红外/紫外双色探测器,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微处理器,有效地提高了探测能力和抗红外干扰能力,单发命中率大于50%。
前苏联(俄罗斯)已经研制了“箭”2/2M/3和“针”1/M/D/N/S等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箭”2是前苏联陆军最早使用的便携式防空导弹。越战期间,北越陆军用苏制“箭”2M给对方以有力打击。越战之后,“箭”2系列导弹出口到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冲突地区,一直至今。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箭”2系列导弹是前苏联的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机械扫描,昼间尾追攻击目标,战斗部威力小,抗干扰能力低,因此,前苏联又在1973年研制出了第二代“箭”3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采用工作波长3.5~6微米的低温冷却红外导引头,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有尾追、迎击两种发射方式。在1990~1991年的萨尔瓦多内战期间,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游击队仅用11枚“箭”3导弹就击落了萨尔瓦多空军的3架飞机。1981年,前苏联开始装备“针”1便携式防空导弹,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其性能比“箭”3有较大提高,但抗干扰能力没有实质性改善。在1983年前苏联研制出了“针”M第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其导引头采用了光学扫描+双波段导引方式,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并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据称该导弹对战斗机的命中率高达24%~40%。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拥有的苏制“箭”2M、“箭”3和“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取得了很大成功。虽然多国部队为了防止伊拉克防空导弹的攻击,曾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大规模轰炸,但是多国部队仍遭到了“箭”2M、“箭”3和“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攻击,在被击落的飞机和直升机中有一半以上是由“箭”2M、“箭”3和“针”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所为。
英国在1973年才研制出第一代“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弹具有尾追、迎击两种攻击方式,装有敌我识别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攻击地面、空中两类目标。1984~1988年,英国又连续推出第二代“标枪”、第三代“流星”和“耀星”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中“标枪”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了新型战斗部、两级远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以及微电子信息处理技术,既可用于地面部队,又可用于海上防空,其单发命中率达70%。“流星”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在“标枪”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的,它采用激光代替无线电指令制导,可靠性高,维修简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跟踪精度、制导精度,但由于激光传播衰减快,使得导弹的作用距离较近。“耀星”便携式防空导弹也是以“标枪”导弹为基础,对其战斗部、制导体制、发动机同时采用新技术研制而成,其战斗部安装有3个飞镖式动能子弹头,制导方式采用半主动无线电指令+激光波束复合制导,动力装置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速度可达4马赫,大大提高了其作战性能和对高速目标的攻击能力,单发命中率可达96%。
法国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研制虽然开始较晚,但起步水平较高。该国研制成功的“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四元阵列被动红外寻的导引头,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能够锁定有红外屏蔽的直升机等空中目标,单发命中率可达90%。其重达3公斤的战斗部具有很大的威力,采用近炸和触发两种引信,并装有延时自毁装置,大大提高了作战性能。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此外,瑞典日本等国也具备研制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能力。瑞典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该类导弹,目前主要有RBS-70和RBS-90两种型号。RBS-70采用激光制导、前视红外和电视搜索跟踪目标,并配有专用雷达,战斗部重1.1公斤,杀伤半径达3~3.5米。它采用三通道稳定控制系统,自身隐蔽性能好,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具有车载、舰载等型号。RBS-90的射程、速度、作战高度比RBS-70都有提高,并且命中精度和威力更高。
日本利用先进的红外成像技术,从1987年开始研制利用红外凝视成像制导的初步智能化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凯科”(或称91式,日本陆军称其为Kin-SAM)便携式防空导弹,并率先研制成功,在1991年开始生产,1993年开始装备陆军,1994年开始装备海上和空中自卫队。“凯科”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全向攻击能力、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较高的命中精度和通用性,目前有便携式和车载式等型号。

★我国的便携式防空导弹
我国在1958年10月从前苏联引进“萨姆”2地空导弹后,开始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年轻的地空导弹部队在1959年10月7日首次击落国民党军队的美制RB-75D高空侦察机,1962年9月9日首次击落美制U-2高空间谍飞机(到1967年共击落5架)。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地空导弹部队发展迅速,不仅多次取得辉煌战果,而且已经从仿制发展到自行设计,从改进第一代发展到研制第二代、第三代,从研制高空型号到研制中高空、中低空、低空和超低空等多种型号,从研制固定位置型号到研制车载机动以及单兵肩扛便携式等多种型号。
我国在1975年初开始研制便携式单兵肩射超低空防空导弹系统,1985年4月定型,被命名为“红缨”5号。该弹采用红外制导方式,体积小、重量轻、设备精密。1979年1月,在“红缨”5号导弹研制基础上,又研制了性能更先进的“红缨”5号甲导弹。“红缨”5号甲的战斗部威力更大,提高了导引头对太阳和云层等复杂自然背景的抗干扰能力,增大了导引头探测器的探测距离等。该型号在1986年11月定型。继“红缨”5号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后,我国又发展了性能更加先进的“前卫”1号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其性能超过美国的“尾刺”导弹,可对各种低空、超低空飞机和武装直升机进行全向攻击,担负前方地域内的战斗分队对空掩护和装甲以及机械化部队的跟进掩护任务,还可装在车、艇或直升机上进行防空作战或空战,也可与小高炮组成弹炮合一的自动化防空系统。“前卫”1号导弹曾在1994年的英国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公开亮相,引起轰动。
此后,我国又对“前卫”1号导弹进行了改进,研制了性能更为优良的“前卫”2号便携式防空导弹。该导弹是我国研制的第三代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其构造与俄制SA-16非常相似。“前卫”2号与“前卫”1号相比,其低空攻击涵盖面更大,有效射程更广,系统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导弹的导引系统性能更佳,抗干扰能力较强,具有全方位攻击低空目标和发射后不管能力。“前卫”2号的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为:全系统质量18公斤,导弹质量11.32公斤,战斗部质量1.42公斤,有效射高10~3500米,有效射程0.5~6千米,导弹的准备时间小于5秒,最大飞行速度为600米/秒。该弹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除了可由单兵携带、发射外,还可配备在车辆和舰船上作为低空防空武器使用。该弹曾在1998年的法恩巴勒航展中首度公开展出,并已两次参加我国举办的珠海航展。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主要优势为:  

1.造价低廉,易于大量装备
现代战争从本质上讲拚的是敌对双方的国力。它归结为拼双方的经济实力,要最终取得战争胜利需要以较小的消耗换取敌人大的代价。一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单价一般在1万美元左右,而武装直升机、固定翼攻击机、巡航导弹的单价一般在几百至几千万美元之间(如一架AH-64武装直升机超过2000多万美元,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价格也超过100万美元),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与各种武装直升机、固定翼攻击机、巡航导弹相比,其造价是非常低的,它非常适合经济实力不强的发展中国家大量装备。 

2.作战效费比高
研究表明,便携式防空导弹在解决了近炸引信和指挥系统问题后,拦截一枚巡航导弹只需3~5枚便携式防空导弹,因此依托本土,利用大量装备造价低廉的便携式防空导弹,防御来自空中的威胁,其作战效费比是显而易见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的。 

3.在对方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可以保持正常战斗力
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都有一个共同定式,即在空中预警机的有力支援下,在进行轰炸前或伴随轰炸的同时,对敌方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并运用反辐射导弹对敌方的雷达、指挥所等核心目标进行打击,迫使对方的雷达无法工作或不敢开机,从而使需要雷达制导的地基和车载式中、大型防空导弹系统失效。而采用光学瞄准和红外制导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在发现目标后,可以正常发射,并且目标很难进行有效的飞行规避或及时释放干扰,因此在敌人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可以正常工作,保持正常的战斗力。

4.机动性、隐蔽性、易操作性和生存力强
便携式防空导弹由单兵携带,可在任何复杂地形下发射,具有较好的机动性、隐蔽性和易操作性。在对付巡航导弹时可以不用隐蔽和伪装,敌人的侦察卫星难以发现;在对付飞机时只需隐藏在丛林、灌木、高杆作物或其他障碍物下就可正常发射而又很难被发现。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其他防空武器无法相比的战场生存力。

5.具有较大的作战威力
现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战斗部直径大都在71毫米以上,装药多(如法制“西北风”弹头重达3公斤),威力大(比35毫米高炮弹威力大1倍以上)。目前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攻击和毁伤任何现有作战飞机。
虽然在现代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具有很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它存有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战威力,影响了作战效果。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对巡航导弹命中率较低
由于巡航导弹体积小、发动机噪声低、采用多种隐身措施,加之常常在夜间发动袭击,因此便携式防空导弹射手很难及时发现来袭的巡航导弹,大大降低了对其的拦截概率。目前性能优异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对巡航导弹的拦截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概率不超过10%,而一般便携式防空导弹对巡航导弹的命中率不足4%。

2.抗干扰能力较低
这里的抗干扰能力较低是指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后,一旦受到对方干扰,就会出现脱靶的现象。这与便携式防空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有关。如早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一般采用红外点源制导(或红外阵列成像制导)方式和线阵光机扫描方式等,其红外探测器数量多为单元,使其抗干扰能力较低。

★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展趋势  

1.提高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速度
目前除英制“耀星”导弹外,其余便携式防空导弹速度均为2马赫左右,这就很难适应现代空袭兵器的高速度,并且难以对付现代空袭兵器为规避防空导弹打击常采用的高速机动战术,因此提高导弹速度是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研制高能发动机及其装药,加大发动机的推力和总冲量;(2)采用双推力推进系统,使导弹可持续高速飞行。较大推力和总冲量的高能发动机以及采用双推力推进系统的发动机能够提供两阶段推力,而且重量轻,推力大,排烟红外辐射特征小,能满足提高射速的要求。
目前英制“耀星”导弹速度已达到4马赫,还有几个国家正在改进或研制超高速导弹,将导弹助推系统由原来的一级改为两级,如北约国家正在联合研制的近程/超近程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预计2010后装备部队。   

2.提高全向攻击能力,实现“发射后不管”
早期的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攻击目标时只能采用尾追攻击方式,使攻击目标的灵活性和作战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随着制导技术的发展,第二、三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采用尾追、迎头攻击方式,甚至可从侧向攻击目标。目前便携式防空导弹制导系统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导弹系统能够自动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判定,并实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施主动攻击,实现“发射后不管”。  

3.进一步改进导引系统,提高抗干扰能力
早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一般采用红外点源制导(少数为红外阵列成像制导),其探测器数量多为单元,采用线阵光机扫描方式,这就使其抗干扰能力较低。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将采用焦平面阵成像红外导引头,它将使目前的红外干扰失效,大大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
概括起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制导系统将由红外点源制导(或红外阵列成像制导)、单元探测器、线阵光机扫描方式分别向红外成像凝视制导、多元探测器、凝视面阵电子扫描方式发展。如法制“西北风”导弹已经采用了四元导引头,美国正在研制的“尾刺”-RMP2采用了128×128单元的红外成像导引头。

4.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作战速度
一般要确保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有足够的反应时间,需要在8~10公里以外探测到目标。由于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瞄准发射是射手通过光学瞄准具探测目标,其作用距离一般在3~4公里之内,因此如何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作战速度是便携式防空导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为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作战速度,扩大杀伤范围,目前已经采用和正在研究的几种主要措施包括:(1)将便携式防空导弹装备在一个简单的旋转式固定架上(特别是便携式防空导弹用于阵地防御时),可对来袭空中目标迅速进行多枚导弹齐射(如“尾刺”、“针”、“耀星”、“西北风”、RBS-70导弹);(2)在便携式防空导弹上安装被动式射频传感器,以探测飞机雷达或无线电测高仪的辐射电波,为操作人员提供大致指令参数。该种方法对目标的识别能力优于以前的夜视仪,使便携式防空导弹可在夜间使用(如俄制“箭”2M已经采用了定向仪被动传感器);(3)将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并入前沿预警雷达所组成的防空网,与监视雷达和C3I系统相结合,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5.提高一弹多用能力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使研制的导弹多用途化历来是导弹研制者的追求目标之一,因为这对于减少研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后勤保障、便于平时装备和战时补给是非常重要的。如英制“吹管”导弹已经发展成多联装的潜空、舰空导弹,法制“西北风”导弹具有便携式、车载式、舰空式三型,实现了三军通用。同时随着电子装置小型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推进技术、控制技术、战斗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性能指标日趋接近低空近程防空导弹的水平,将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合二为一成为可能。如目前北约8国正在联合研制的近程/超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将在2010年后取代“西北风”、“尾刺”、“耀星”、“长剑”、“罗兰特”和“响尾蛇。”等便携式和近程防空导弹。

6.加强标准化
为了加强战时的快速保障和减少平时的维护费用,需要加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标准化工作,以便实现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发展趋势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的标志就是:多通道自主对付多目标、反隐身抗干扰精确打击、高速度高过载快速响应,机动灵活适应网络化作战需要。

60年前,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大力开展防空导弹的研制。防空导弹的发展从最初解决高射炮打不到的问题,到以后的提高作战效率,扩大作战范围,打击各种高中低、远中近空袭目标,发展到今天的反导、反空间目标的区域防空武器。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60年来,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三代以上,因此,现今把第四代后的导弹称为新一代,以适应新的战术、技术的变化。世界上近30个国家开展了防空导弹的研制,超过50个国家与地区购买装备。防空导弹超过140种,现役装备有80~90种,在研与开发的有近30种。

中国的防空导弹发展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走过了50年的艰苦创业历程。现在的航天二院,就是由当初建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1957年分别整合国内相关单位的专家与部队组建起来,以后又经过型号归口而承担防空导弹的研究院。最早是从苏联引进和进行仿制与改进开始的;以后又广泛引进了各主要研制国家的技术和资料,开展了大量的预先研究,逐步发展以自主设计为主,与吸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防空导弹。经历了艰苦创业、迅速发展、基地建设,以及“文革”变迁后,十年反正与重整,使得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四个系列的多种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这就是中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和便携式导弹。

目前,防空导弹研制部门都在奋发图强,积极开拓。除了导弹武器的更新换代之外,重点开发的是按远、中、近射程来完善武器体系。所谓远程是指射程250km以上,中程为50~200km,近程则为30km以下,为实现今后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网络化作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第一代防空导弹和作战纪录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上世纪50年代末,在引进苏联SA-2的基础上,一方面装备部队,一方面仿制生产并改进形成了第一代中高空防空导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一个作战单位包括90辆以上车辆,在铁路上运送时要占据一列半货运列车,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地质探测系统。一枚导弹的重量超过2吨,要用3枚导弹才能确保摧毁一个机动性不大的飞机目标。但是,这样一个系统在当时都是一个十分先进、真正能作战,而且经过了实战考验的武器。我国空军就利用这种武器(当时称红旗一号)及其改进型成功击落了数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在世界军事史上开创了防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河。毛泽东主席挥手赞扬:“很好!向同志们表示祝贺!”此后,美蒋停止了对我国大陆的飞行侵犯,祖国大陆的神圣领空得到了有力的捍卫。

防空导弹是在对抗中不断发展的。当时苏联提供的技术在作战中只发挥了一次作用,而且中苏关系的变故阻碍了技术更新引进,第二次以后击落U-2飞机完全是靠我们对作战方式与干扰技术的改进来完成的。这就促成了我国自主发展中国特色的防空导弹的决心。同时,积极掌握国外的发展动向,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作战概念成了我们的一跨越发展的惟一途径。

我国研制的第一代防空导弹红旗一(二)号,具有中高空作战能力。另外还有中低空作战的红旗六十一号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红缨5号。它们都曾经是我国的重要装备,随着技术的发展都已走向退役,但其军事上发挥过的作用,和技术上的基础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的第二代以后防空导弹

世界上的第二代防空导弹从上世纪50年代中就开始发展了,到70年代末就形成了作战武器,由于“文革”等原因,中国在此时导弹武器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所以这时研制生产的其实是一代半,只是在70年代末才真正开展第二代防空导弹的研制。而此时国外却已开始了第三代防空导弹的研制,因此,我们研制的是相当于国外的第二代加上部分三代技术的产品,称之谓第二代以后(不再区分第三代)防空导弹比较合适。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第二代防空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具备低空作战能力,导弹与系统小型化,导弹动力装置固体化,电子设备小型与微型化,武器系统占用的车辆数目大大减少。即由固体火箭取代液体火箭,使导弹的重量、尺寸减小,机动过载提高,从而提高了制导精度,使武器系统与第一代相比,车辆减少到原来的1/2~1/3。

而第三代防空导弹的主要特点是具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系统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导弹进一步小型化和自主作战,武器系统能对付多目标,逐步发展多武器的协调作战,为形成防空体系作战创造条件。

当时我国正处在国际上第二代防空导弹正式装备、第三代防空导弹全面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技术上引进了许多新的思想与概念,我们参照美国俄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等发展的第二防空导弹,“爱国者”-1、SA-10、海标枪、响尾蛇等导弹与系统的技术,发展了介于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防空导弹系统,如前卫便携式导弹、FM-80、FM-90等低空近程导弹。其后自主研发了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 FD-2000等型号,形成了配套齐全的防空导弹武器。

自此,我国防空导弹研制、试验能力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历经50年的披坚执锐,发扬蹈厉,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揭开了防空导弹发展新的序幕。

还应指出,在我们发展防空导弹的同时,我国的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美国的协助下以“爱国者”为参照也研制了所谓的“天弓”一号、二号、三号等二代防空导弹。

新一代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
上世纪末应该作为第三代防空导弹发展与装备的标志年代,同样也孕育新一代防空武器的胚胎。因为精确打击、防区外(或超视距)发射、隐身与饱和袭击已成了空袭体系的主要作战方式;多武器配合协同、网络化指挥已成为完整体系。防空武器系统面临着多层次、多目标、隐身与非隐身、干扰与反干扰、真假目标混合饱和的精确打击,这就要求不仅单个和单类防空武器的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必须形成多种防空武器有组织的防空体系,与相应的空袭体系对抗。

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的标志就是:多通道自主对付多目标、反隐身抗干扰精确打击、高速度高过载快速响应,机动灵活适应网络化作战需要。为此,在上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发展;提高动力装置的比冲和装药质量比,采用能快速反应的推力矢量控制,使导弹重量进一步下降,而过载上升和响应时间缩小半个量级;采用光电复合制导和成像技术,不仅可抗各种干扰,而且可使制导精度达到摧毁要害目标的目的;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与光学探测结合,使目标密度达到100~500批,识别后能精确跟踪50~100个目标,以适应多目标多方向作战的需要;采用网络化智能作战指挥系统,以合理组织与分配火力,完成防御体系的最佳作战方案。

我们正在为构建适应未来若干年军事技术发展和可能的变故而努力奋斗。防空导弹只是反空袭的一类武器,加速以往防空炮弹的制导化,发展新型的定向能武器,如激光等武器,也是防空武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扩展防空领域,实现高中低、远中近,从地面一直向空间的防御,确保国家安全,拦截各种侵犯我国领空、领海的空袭目标,这将都是我国防空导弹发展的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政治和经济的竞争更加广泛与深刻,表现在军事上是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隐蔽的区域、实现更精确的打击、更凛凛迫人的威胁。这就是实现对自己高度透明、精确高效打击;对敌方隐蔽深藏不露、突然快速灵巧,掌握作战的主动权。这使得防空领域不断拓展,技术不断更新。

我国的整体工业基础、军事科研水平和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会弥补这一差距,中国与先进国家齐头并进的局面,终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防空导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