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15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4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徐静蕾
徐静蕾
蔡澜
蔡澜
魏德圣
魏德圣
三池崇史
三池崇史
图说杰里米·艾恩斯
图说杰里米·艾恩斯
安东尼·霍普金斯
安东尼·霍普金斯
威廉·霍尔登
威廉·霍尔登
罗蜜·施耐德
罗蜜·施耐德
休·格兰特
休·格兰特
欧内斯特·博格宁
欧内斯特·博格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许鞍华
许鞍华

 

许鞍华(Ann Hui,1947.5.23-),女导演辽宁鞍山人,于香港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并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赴英深造,在伦敦电影党校攻读电影课程。1975年回港,担任胡金铨的助手。不久进入无线电视台任编导,两年后拍了二十集半小时的记录片《奇趣园》,亦为《CID》《北斗星》等拍过十七部作品。1977年为廉政公署拍摄八集一小时长的《ICAC》,其中两集被禁。翌年加入香港电台电视部,拍了三集《狮子山下》,1979年导演第一部影片《疯劫》,之后执导的《投奔怒海》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被誉为香港新潮导演之一。

目录

[显示全部]

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鞍华
许鞍华
1997年的《疯劫》是掀开香港新浪潮序幕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标志着许鞍华作为一位电影作者的诞生。作为导演,许鞍华在香港影坛上有着其特立独行的地位。她对类型片技巧的圆浑掌握,令她无论拍摄惊悚片伦理片武侠片以至纪录片,都挥洒自如。难得是在商业市场的考虑下,她的多部作品仍渗透着浓浓而共通的作者信息:对过去历史的执迷、对飘泊人间的关怀怜惜、对个人与城市变迁的重视,使她的作品成为香港影坛上,罕有能平衡个人言志与类型取向的极佳示范。无论是借倾城传奇抒发末世感性,还是罕有地以基层运作故事背景,甚至以重现经典去写民族情,或是淡然低回地作自传,都能得心应手、言之有物。透过回顾其重要作品,我们在感受许鞍华的电影风格与独特感性之余,亦可细细体味香港人在这幻变年代的百般滋味。

年轻时的照片,很清秀,眼睛很大,很亮,有点像台湾女作家朱天文。可是后来很男性化。齐耳短发,皮肤粗糙而眼神凌厉。她由学院派走上导演的道路,拍片很多而类型各异,是有商业能力,而不忘艺术追求的导演。她关注女性命运:《女人四十》、《阿金》、《客途秋恨》;她关注社会现实、政治运动:《投奔怒海》、《千言万语》;她用记录的语言拍出《去日苦多》寄托家国情怀,又尝试古装武侠片《书剑恩仇录》《江南书剑情》;甚至鬼片。她获奖无数,同徐克并列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旗手。或许,许多的青春岁月就这样流逝在她用电影来做梦的深度睡眠中,女人的温柔在这个残酷的行业中被不知不觉的洗去。

许鞍华
许鞍华
一直不知道她的爱情故事是什么,只是觉得她影片中的爱情十分枯涩,“她的大部分作品中甚至没有一个完美的爱情,相对男子的始乱终弃、懦弱背叛是多次出现的。”现在的她说,“不再去拍爱情的电影了,都这么大的年纪了”,是不是《女人,四十》中,她那么深刻而真实的探讨着中年女性面临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如喜如悲的生活,是她自己做为一个女人一直思考甚至恐惧的问题,毕竟,她是始终没有结婚的。“始乱终弃”终归是怨女、才女的文学话语,而现实生活琐碎而点滴的幸福,作为女人的许鞍华又得到多少失去多少呢?

又知道许鞍华是如男人般的大口大口的吸烟的,烟雾缭绕的她,显得有点寂寞。再去看许鞍华的照片,又觉得她的大眼睛中她的无光的脸上透着些许沧海桑田的味道,或许许多的人生她已经在电影中经历过了,在人们的眼中,在她自己的心目中,生活和电影,有时已经分不清楚,许多事业中的女性,不也有着许鞍华那同样的痛快和苦楚么?

导演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鞍华
许鞍华
许鞍华的电影有时看上去是有些沉闷的,因为她善于展现剧的一面,展现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生不能掌握命运的一面。那电影中的悲凉、苍劲是让人无法忘怀的。 

自离开校园,为大导演当副手开始,到今天享誉海外的大导演,20年来,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有15部,在香港及海外获奖无数。如《客途秋恨》就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意大利瑞米尼国际影展金瑞米尼奖。1991年,许鞍华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导演年奖,对她和她的成就作了进一步的肯定。

许鞍华自小就对银幕上的光与影很感兴趣,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她到美国进修浪漫文学,回港后进入大导演胡金铨的公司当副导,从此便与电影结缘。虽然,她只在胡金铨门下工作了三个月,但胡金铨拍电影时从不论金钱,只计好坏的态度却影响了许鞍华。也因此,许鞍华往往为了拍一部电影而筹备经年,态度认真。如《半生缘》是她1983年就想拍的一部戏,但因当时香港政府不允许回内地取景,而许鞍华认为如果《半生缘》没有弄巷之景便会美中不足,搭棚取景显得失真,所以只有暂时放弃,直至1997年才搬上银幕,中间的过程是十四个年头。

许鞍华
许鞍华
许鞍华属新潮派,但她的作品严谨、传统,它的电影总是拍给那些愿意对人生作思索的人看的。她关注女性命运,《女人四十》、《阿金》、《客途秋恨》………没有使她成为一个积极的女权分子;关注社会现实、政治运动;《投奔怒海》、《千言万语》没有使她成为一个政治斗士。她大部分作品中,甚至没有一个完美的爱情,相对男子的始乱终弃、懦弱、背叛是多次出现的。

许鞍华拍电影认真,《半生缘》不是个别例子,例如《书剑恩仇录》拉大队到大漠,风尘仆仆地走了一年;拍《极道追踪》时又大老远赶赴日本乡郊农村实地取景。这些都不只是体力上的付出,也是精神上的奉献。

花了20年的时间在电影上,许鞍华的成绩早被认同,但名成不代表利就。不少与她分属同期的导演早已另谋发展,许鞍华对电影依然不离不弃,为求拍出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她甘愿苦撑着过日子,甚至为了事业,至今未考虑婚姻

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鞍华演员作品

《女人那话儿》 《Lui yun na wa yee》(2003) 

《地久天长》 《Dei gau tin cheung》 (2001) 

《金枝玉叶2》 《Gum gee yuk yip 2》 (1997) 

《河流》 《The River》 (1997) 

《浪漫风暴》 《Somebody Up There Likes Me》 (1996) 

《爱杀》 《Love Massacre》 (1981) 

导演作品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The Aunt's Postmodern Life》 (2006) 

《玉观音》 《Goddess of Mercy》 (2004) 

《男人四十》 《Laam yan sei sap》 (2002) 

许鞍华《幽灵人间》 《Youling renjian》 (2001) 

《千言万语》 《Qian yan wan yu》 (1999) 

《女人四十》 《Nu ren si shi》 (1998) 

《半生缘》 《Half Life Fate》 (1997) 

《阿金的故事》 《Ah Kam》 (1996) 

《极道追踪》 《Zodiac Killer》 (1991) 

《客途秋恨》 《Song of Exile》 (1990) 

《笑傲江湖》 《Swordsman》 (1990) 

《今夜星光灿烂》 《Gam ye sing gwong chaan laan》 (1988) 

《书剑恩仇录》 《Romance of Book & Sword, The》 (1987) 

《倾城之恋》 《Qing cheng zhi lian》 (1984) 

许鞍华《胡越的故事》 《Story of Woo Viet, The》 (1982) 

《投奔怒海》 《Tou bun no hoi》 (1982) 

《疯劫》 《Fung gip》 (1979) 

编剧作品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The Aunt's Postmodern Life》 (2006) 

《鸦片战争》 《Yapian zhanzheng》 (1997) 

《黑侠》 《Hak hap》 (1996) 

《书剑恩仇录》 《Romance of Book & Sword, The》 (1987)

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鞍华

“1997年的《疯劫》是掀开香港新浪潮序幕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标志着许鞍华作为一位电影作者的诞生。作为导演,许鞍华在香港影坛上有着其特立独行的地位。她对类型片技巧的圆浑掌握,令她无论拍摄惊悚片、伦理片、武侠片以至纪录片,都挥洒自如。难得是在商业市场的考虑下,她的多部作品仍渗透着浓浓而共通的作者信息:对过去历史的执迷、对飘泊人间的关怀怜惜、对个人与城市变迁的重视,使她的作品成为香港影坛上,罕有能平衡个人言志与类型取向的极佳示范。无论是借倾城传奇抒发末世感性,还是罕有地以基层运作故事背景,甚至以重现经典去写民族情,或是淡然低回地作自传,都能得心应手、言之有物。透过回顾其重要作品,我们在感受许鞍华的电影风格与独特感性之余,亦可细细体味香港人在这幻变年代的百般滋味。”

许鞍华电影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许鞍华《 投奔怒海》 主演:林子祥、马斯晨、奇梦石刘德华缪骞人

香港电影双周刊评选20世纪香港最佳100部影片时,将此片排在第五位,让我都有些惊奇。此片在香港电影历史上也是一个异数,空前是自然的,绝后虽不敢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类似主题和风格的电影出现。我理解,一是社会写实片文艺片在香港各电影类型中,日益边缘化,越来越呈现小打小闹,即使如许鞍华等人也常常处于无片可拍的境地;二是香港虽然文化言论相对自由,但现在禁区也越来越多。在中英达成香港回归协议后,此类主题基本再无投拍之可能,没有大陆台湾两大市场,也不会有人投资。此片在大陆、台湾两地禁映数十年,就是明证。

李欧梵也很喜欢这部片,称其具有“革命加颓废”的感觉。我理解,这种感觉主要体现在奇梦石饰演的越共干部身上。奇的戏不多,但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年轻时充满理想,充满爱国和民族情怀的革命者,不顾个人安危投身于革命洪流。但当革命最终成功时,理想却幻灭了,共产越南的现实和当年的革命理想恰成讽刺的对比,他忽然感到与现实格格不入,成为了革命抛弃的人。他怀念的是过往的生活方式,关注起自身的价值,终于有一天,成为党和革命群众专政的对象。奇梦石虽不是主角,但确实吸引人,或者经历过种种运动的中国人或者更能理解这个角色。

许鞍华主角之一的琴娘是一位纯真的越南少女,演员马斯晨发挥得非常出色。虽然有一个好的开始,但马斯晨并没有在影坛发展。我只知道马还有一部经典作品《听不到的说话》,是姜大卫的文艺代表作,应该是饰演聋哑人。

这部戏是刘德华的电影处男作,当年的刘年轻英俊,看起来稚嫩,但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纯朴气息。

《胡越的故事》 主演:周润发、缪骞人、钟楚红

这部影片充满大时代的动荡感,走出故土的华人,不管到何方,都是客居异乡的浮萍,何处才是他们的故乡,何处才能够安身立命?身为越南难民的周润发千难万险逃了出来(《投奔怒海》中的刘德华却葬身海底),辗转飘零至菲律宾,即使他到了目的地美国,是否就能生存呢?一个大大的问号。

《客途秋恨》 主演:张曼玉、陆小芬

《客途秋恨》引进版不久前在大陆发行,片名改为《枪火中的女人》,简直八杆子打不着,莫名其妙。大陆的音像业现在真是花招多多,看到萧芳芳主演的《海韵》封面,好似三级片般,真是下三滥,于是倒为此片庆幸起来。幸亏张曼玉现在名气够大,一张与本片完全不相干的美图一放,也就行了,省了被多糟蹋

许鞍华《客途秋恨》本是一首著名的南曲:“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在粤语地区家喻户晓。本片是许鞍华的半自传,陆小芬扮演的母亲就是现实生活中许鞍华母亲的写照。为了爱,母亲甘愿留在异国他乡,却因文化差异倍感孤独寂寞,甚至与女儿有了很深的感情隔膜。但当她回到思念已久的祖国故乡,却又发现物是人非,生活不惯。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似乎都是她的故乡,却又都不是,正应了诗词中的“浮萍”之意。

《女人,四十》 主演:萧芳芳、乔宏罗家英

本片是许鞍华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影片,虽然她自己最喜欢的是《千言万语》。《千》我从网络上下载看过,但效果不佳,好像还不太完整,所以不敢加以评论。

记得最早看此片是大学时,地点是北图电影院,十元一张票。看至结尾,忍不住落下泪来。萧芳芳的演戏成为“精”,活脱脱的一个香港街市中年妇女阿娥,她身着重负,不停发牢骚,遇到事却不慌,兵来将挡,虽然吃力。她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正是现实重压下的小人物,却又能够鼓足勇气向前行。饰演痴呆公公的乔宏也非常出色,两人对手戏十分精采。

许鞍华本片不时富有喜感,但一笑之时,却又深深体味到生活的辛酸。本片动人而并不刻意煽情,许鞍华一直坚持传统的电影叙事方法,影片的故事都自然、生动、完整,细节细腻,富于生活气息,令人喜欢。在摄影技巧上,许鞍华也很少玩什么花招,以至被批落伍。不过这种纯朴自然,我却实在喜欢。若然导演们都去玩后现代,又有什么意思。

《男人四十》 主演:张学友梅艳芳林嘉欣

这部电影虽然得了金像奖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但因片名缘故,许多人拿来和《女人四十》相比,也引来不少批评。不过我仍然相当喜欢这部电影,尤其是暗植其中的中国语言文化的情结。当苏东坡《赤壁赋》诵声响起:“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当结尾时张学友对梅艳芳说:念了这么多李白杜甫,要去长江三峡看看,晚了就见不到了之时,我都相当震动。可惜,三峡已经旧景不在了,此生我等已无望得见。 

《阿金》主演 :杨紫琼洪金宝

本片估计是杨紫琼最不卖座的一部片了,她从高楼摔下时还受了重伤,差点结束演艺生涯,好像有点得不偿失。不过看电影真不能听就是,我看过后仍觉得本片不失为一部好电影,杨紫琼、洪金宝都演得很好。在杨紫琼拍的片子中,我独喜欢这一部。
  
《上海假期》主演:午马黄坤玄刘嘉玲

本片是一部亲情小品。上海大爷午马和美国长大的孙子黄坤玄克服文化差异,产生浓厚亲情。
  
《玉观音》主演:赵薇、谢霆锋许鞍华

许鞍华终于有片拍了但却是失败之作,原因不都在许鞍华身上,而在于海岩作品的味道和许鞍华电影的味道,原本就不是一种味道。俗语说就不是一路人,最好别走一条道。海岩作品都只是一般的言情小说,《玉》又有电视版在前,虽然许鞍华找了岸西编剧,努力将故事合情合理,但海岩作品本身就没有什么真实性,处处是用滥了的戏剧化情节,与许鞍华的风格可说是格格不入。本片卖座奇低,让许鞍华和赵薇都很伤心。

《倾城之恋》主演:周润发、缪骞人

本片总体上属失败之作,个别地方值得琢磨。由于是张爱玲作品改编的第一部电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本片选角有问题,两主角与原小说中的味道都不太一样。剧本台词也有问题,似乎对张爱玲小说进行“硬绎”,小说中的对白常常拿来就用,改编名著实在不容易,没做好准备还是别干的好。
 

参考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许鞍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