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19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4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好奇号火星车制动伞
好奇号火星车制动伞
好奇号
好奇号
20倍音速战机
20倍音速战机
波音787客机
波音787客机
末日飞机
末日飞机
2025未来概念飞行器
2025未来概念飞行器
歼20
歼20
波音787
波音787
新一代超音速飞机
新一代超音速飞机
世界首艘商业太空船
世界首艘商业太空船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经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整(UTC+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目录

[显示全部]

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嫦娥一号概况
“嫦娥一号”(Chang'E1)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个在中国流传的古老的神话故事。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号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嫦娥一号工作寿命1年,计划绕月飞行一年。执行任务后将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国家、地区。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嫦娥一号星体为一个2米×1.72米×2.2米的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能电池帆板,完全展开后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嫦娥一号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证服务。

嫦娥一号的工程目标包括:研制、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建设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嫦娥一号负担的任务包括4项科学任务:拍摄三维月球地形图;探测月球上特殊元素的分布;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以及氦-3的储量;探测距离地球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嫦娥一号”卫星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根据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四项科学任务,在嫦娥一号上搭载了8种24台件科学探测仪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测仪系统、γ射线谱仪、X射线谱仪、激光高度计、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CCD立体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

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两颗初样星进行整星测试。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

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对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时,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出席大会的中央领导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有关领导;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部分领导,党政军群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月球探测工程的有关方面的代表以及首都各界代表。

发射现场编辑本段回目录

“嫦娥一号”升空实录视频

更详细更新消息请点这个网站查看http://news.sohu.com/changefashezhibo/
以下是嫦娥一号发射现场追踪报道发射30分钟从发射到星箭分离的全过程:
新华网探月快讯
: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绕地轨道。(10-24 18:30:10)
据人民网消息:星箭分离(10-24 18:29:13)
据人民网消息长江3号发现目标,跟踪开始。(10-24 18:26:43)
人民网消息:长江2号双捕完成,遥测正常(10-24 18:24:43)
据人民网消息:三级二次点火(10-24 18:24:35)
据人民网消息长江2号发现目标,跟踪开始。(10-24 18:23:45)
据人民网消息火箭太平洋上空飞行。(10-24 18:19:32)
据人民网消息:三级第一次关机。(10-24 18:15:25)
据人民网消息:火箭正在飞越我国台湾省。(10-24 18:14:21)
人民网快讯:二三级分离(10-24 18:11:20)
据人民网消息:“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0-24 18:05:32)
据新华网消息:发射场下达10分钟准备口令。口令下达后,各岗位按计划操作。 (10-24 18:03:12)
据人民网消息:4分钟准备。(10-24 18:01:45)
据央视消息:现在开始五分钟准备(10-24 17:59:45)
据人民网消息:现在开始八分钟准备。(10-24 17:57:42)
发射倒计时10分钟 现场气氛平静总师总指挥镇定自若 今晚18:05,嫦娥一号卫星将如期发射,为此我们特地连线了在发射基地的《中国航天报》记者宋丽芳. 记者:您现在在现场能看到些什么? 宋丽芳:现在我看到火箭塔架已经全都打开了。长三甲火箭已经全部能看清楚了,看见了塔架下面的工作人员很平静,也很有秩序。现在已经是倒计时17:46:25,大厅里有些专家像欧阳自远也接受媒体对专家的采访,但是气氛都很平静。 记者:现场的总指挥和专家们目前的状况如何? 宋丽芳:专家能看到长三甲火箭的总指挥岑拯正坐在指挥的席位上,还有五院的院长袁家军,还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主任都在这儿。 记者:您能看到他们的表情,他们现在紧张吗? 宋丽芳:都挺好的,看起来都很平和。(10-24 17:57:05)
据新华网消息:随着火箭发射塔架逐层打开,距发射架2.5公里外的山谷里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群众。他们中许多人虽然已经看过多次发射,还是有新鲜感。(10-24 17:52:52)
据人民网消息:十分钟准备。预计点火时间为18时05分。(10-24 17:55:13)
据人民网消息:十五分钟准备;现场最后一次警报声已响起过;地勤人员已经撤离疏散。(10-24 17:51:15)
据人民网消息:现在已经20分钟倒计时。(10-24 17:46:01)
据人民网消息:发射塔架已经全部打开,火箭全部露出。(10-24 17:38:14)
据新华网消息:24日17时35分,火箭发射塔架第二层和第三层平台开始打开。(10-24 17:37:13)
据新华网消息:24日17时25分,距离发射塔架约3公里的远控楼内,科技人员将火箭的飞行程序装订上箭。塔架第一层和第四层平台开始打开。(10-24 17:29:31)
17时30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三甲火箭副主任设计师刘建忠、长三甲火箭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孙岳和《太空探索》杂志原社长主编李龙臣将做客搜狐,和大家一起观看嫦娥卫星发射直播并进行解说点评。敬请关注。(10-24 17:35:12)
据人民网消息:17:35分左右,距离最后的发射还有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整个发射塔架的第五层、第四层,还有第一层和第二层已经慢慢正在开启了。 (10-24 17:32)
据人民网消息:发射场塔架已打开两层,但仍看不到火箭。(10-24 17:19:04)
据新华网消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进入1小时准备程序。(10-24 17:10:42)
据新华网消息: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目前南太平洋海上的试验海区温度28.4度,湿度70%,风力4级,能见度20公里,浪高2米,天气和海况很好,适合测控。(10-24 17:14:04)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  
据新华网消息:24日17时05分,火箭发射塔架大部分测试操作人员开始撤离,塔架的第五层平台正徐徐打开。(10-24 17:10:15)
据新华网消息:分布在北京、昆明、上海和乌鲁木齐等地的观测站构成我国的VLBI技术测轨网,辅助USB技术,共同完成嫦娥一号卫星的测控任务。(10-24 16:59:59)
据新华网消息:即将送“嫦娥”进入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火箭。这个型号的火箭此前已14次成功发射,成功率百分之百,被称为“金牌火箭”。(10-24 16:59:50)
据人民网消息:指挥大厅的四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嫦娥一号”的准备情况。在左右两侧写着:大力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圆满完成绕月探测任务。(2007年10月24日16:59:48)
据人民网消息:2小时准备完毕。(2007年10月24日16:58:04)

人民网西昌10月24日电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北京演播室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嫦娥一号

以下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号大厅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技术难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1. 轨道设计与飞行程序控制问题
2. 卫星姿态控制的三矢量控制问题
3. 卫星环境适应性设计
4. 远距离测控与通信问题“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大部分组成。卫星平台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技术研制,科研人员对结构、推进、电源、测控和数传等8个分系统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有效载荷包括CCD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太阳宇宙射线监测器和低能粒子探测器等科学探测仪器。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飞行,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它将完成四大科学任务,首要目的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此外,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间环境。

名词解释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球停泊轨道:
停泊轨道是指航天器为了转移到另一条轨道而暂时停留的椭圆(圆)轨道,又称驻留轨道。停泊轨道按中心体不同分为地球停泊轨道、月球停泊轨道和行星停泊轨道。地球停泊轨道是发射月球探测器、登月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和离地球较远的人造地球卫星(如静止卫星)的一个阶段,用于选择进入过渡轨道的入轨点,以弥补地面发射场地理位置固定的缺点,满足过渡轨道的要求。月球和行星停泊轨道用于选择进入轨道的起点,以保证航天器降落在天体表面的指定地区。外,安排停泊轨道还为飞往新轨道之前提供最后全面检查航天器各系统可靠性的机会。

嫦娥奔月编辑本段回目录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路线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三期工程为“回”。在探月一期工程中,我国将择机发射第一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预计将于下个月的26日前后发射,,民众亲睹“嫦娥奔月”的热情与日俱增,目前已有1000多人报名参观。同时,此前预定的800元参观门票票价有可能会上调。
按照方案,“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 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环绕一圈。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 公里高度的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距地远、操控难,空间环境恶劣,将是此次发射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而一旦困难被克服,卫星成功传回信息,则将为日后发射月球探测器及最终实现探测器返回,完成“绕、落、回”,的探月三步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 万公里   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在这之前,我国发射的最远距离的卫星离地面4万公里。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
一、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精细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地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表面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月面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
三、探测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辐射技术,获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数据,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础上,估算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含量、资源分布及资源量等。
四、探测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月球与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处于地球磁场空间的远磁尾区域,卫星在此区域可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场磁尾与月球的相互作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
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
⊙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
⊙ 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
⊙ 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
⊙ 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探月计划酝酿10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嫦娥一号
西昌基地其中一座发射塔

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我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一步为月球画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具体计划是,“长征三号甲”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起飞,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后实现星箭分离,卫星最后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的圆形轨道运行,并对月球进行探测,轨道距离月面的高度为200公里。
设计寿命为1年的“嫦娥一号”卫星,将携带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低能离子探测器等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它在环月飞行执行任务期间,主要获取月面的三维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检测地月空间环境。其中前3项是国外没有进行过的项目,第4项是我国首次获取8万公里以外的空间环境参数。此外,美国曾对月球上的5种资源进行探测,我国将探测14种,其中重要的目标是月球上的—3资源。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重要燃料,据统计,月球上的氦—3可以满足人类1万年以上的供电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达500万吨。

中国的“奔月”工程明确的日程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7年前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
2012年以前把无人驾驶月面车发射到月球;
2015年以前通过这一轨道飞行器在登月中进行采样工作,并以执行最初的登月计划。中国“奔月”工程的机器人探索方面将扮演主要角色,有可能第一步就是机器人登月。
嫦娥一号的发射日期已定于10月24日。

探测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十年十大空间探测计划分三大类: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据空间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技术成熟度和实施方案,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共实施10项空间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可以分为三类: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和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进行研制的重要型号计划项目之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近地空间环境探测之后,迈向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孙来燕说。
众所注目的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实施。目前,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的首颗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已通过评审出厂,计划在2007年年底前发射,卫星预期在轨运行一年;二期“落”月探测也已通过论证。
“十一五”期间中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还包括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等。其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可以用于探测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等,发射后将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实践-10号”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则为科学家提供一个平台,可以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进行各项研究,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生物技术,同时探索人类在空间长期活动、生存的依据和支持。

除上述三个自主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外,孙来燕告诉本刊记者,我国在发展空间探测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国际合作。

“十五”期间实施的“双星计划”作为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就是我国以我为主、首次与欧空局进行的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全方位、实质性的对等合作。该计划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我国与欧空局在空间科学与技术上的全面合作,并提高了我国空间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空间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与俄罗斯合作实施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则是我国首次对地球以外太阳行星开展的直接探测活动。在这项计划中,我国将独立研制环绕火星运行的小卫星,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俄罗斯则研制在“火卫一”上着陆并取样返回的主探测器。目前,这颗火星小卫星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预计于2009年10月利用俄罗斯“联盟”火箭发射升空。

而由俄罗斯、中国及欧洲共同参与研制的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预计2012~2013年发射,将为揭示宇宙电离历史、结构形成,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搜寻生命活动迹象以及暗物质成分等一系列天文学重大前沿问题提供强大的观测手段。

此外,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还有中法太阳爆发探测小卫星计划等。

“一些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也在我国空间探测计划项目之内。”孙来燕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如空间太阳望远镜、‘夸父’计划等。”

空间太阳望远镜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提出并研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太阳观测卫星,将携带多种高分辨率的有效载荷,可以对日冕活动区、日面磁场和速度场、日冕和日地行星际空间进行全波段和全连续观测,以研究太阳活动区磁场和速度场的精细结构及物理演化,太阳耀斑的能量存储和爆发释放过程,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形成及其他多种日地空间瞬变物理现象,从而为太阳物理学的深入发展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最重要的实测数据。目前,该望远镜正在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

夸父”计划是由三颗科学卫星组成的空间天气监测系统,以观测研究空间天气的整体连续演化为主要目标。位于日地第一拉格朗日点的“夸父”A卫星将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向日地空间的传播过程;位于磁层极区的两颗“夸父”B卫星,主要观测地球空间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极光及其与磁层亚暴发生和发展时序过程。据透露,“十一五”期间安排了“夸父”计划的背景项目预先研究,凝练科学目标,突破关键技术。

图解“嫦娥一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发射步骤

中国探月计划首期“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步骤示意图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

"嫦娥工程"未来发展示意图

公布月球照片编辑本段回目录

和普通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照相机的个头大了许多,总计有30公斤重。专家介绍,“嫦娥一号”的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有诸多不同:

首先,它拍出来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条线。由于卫星是高速移动的,因此一条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原理就好比扫描仪或者打印机一样。

其次,由于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两极光弱,赤道光强,从南北两极其中的一极飞到赤道只需要27分钟,所以它需要手动曝光。当地面站接收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暗时,工作人员会发送指令,把曝光时间调长。当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亮,曝光时间则会被调短一些。

“嫦娥一号”的照相机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却相当于有三只“眼睛”。探月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杨建峰介绍说,这三只“眼睛”一个从前面看,一个从上面看,一个从后面看,这样处理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到月面的立体图了

撞月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3月1日十六时十三分十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五十二点三六度、南纬一点五零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保证嫦娥一号卫星“受控撞月”,嫦娥一号任务飞行控制组选择在青岛和喀什两个测控站同时能够进行测控的时间段内进行落月控制。当天下午十五时三十六分,嫦娥一号卫星开始减速,三十七分钟以后,于十六时十三分十秒成功落在月球的丰富海区域。卫星撞月过程中,CCD相机实时传回了清晰的图像。

国防科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在落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积累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一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

搭载歌曲编辑本段回目录

嫦娥一号将搭载歌曲31首,发射成功后,通过电视和广播可接收到卫星传回来的歌曲,不过不提供下载服务。
31首播放歌曲清单:
1 《谁不说俺家乡好》
2 《爱我中华》
3 《歌唱祖国》
4 《梁山伯与祝英台》
5 《我的祖国》
6 《走进新时代》
7 《二泉映月》
8 《黄河颂》
9 《青藏高原》
10 《长江之歌》
11 《在希望的田野上》
12 《春天的故事》
13 《七子之歌》
14 《我的中国心》
15 《高山流水》
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 《阿里山姑娘》
18 《贵妃醉酒》选段
19 《难忘今宵》
20 《歌声与微笑》
21 《春节序曲》
22 《半个月亮爬上来》
23 《游园惊梦》选段
24 《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5 《良宵》
26 《十二木卡姆选曲》
27 《东方之珠》
28 《在那遥远的地方》
29 《我是中国人》
30 《但愿人长久》
31 《WeAreReady》

特别选用曲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东方红》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news.sina.com.cn/z/2007chegc/index.shtml
http://news.sohu.com/changefashezhibo/
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补
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无论是月表的太阳能,还是月壤中清洁高效的氦-3资源,都有可能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深远影响,是对地球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开展月球探测,将迈出积极参加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嫦娥一号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