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37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9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卡莲.休妲菲尔特
卡莲.休妲菲尔特
布雷特
布雷特
一反木绵
一反木绵
紫衫龙王
紫衫龙王
郭芙蓉
郭芙蓉
陈圆圆
陈圆圆
穆人清
穆人清
陆无双
陆无双
温青青
温青青
纪晓芙
纪晓芙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吴三桂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明朝辽东人,祖籍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子。以父荫袭军官。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湖南衡阳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并于同年病死。吴三桂因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但其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是否汉奸叛贼之举至今仍存较大争议。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姓名:吴三桂
生卒:1612年-1678年
父亲:吴襄
母亲:生母不可考,继继母是明代名将祖大寿的妹妹。
家庭成员:原配妻子张氏,哥哥吴三凤,弟弟吴三辅,此外还有两个妹妹。
出生地:辽宁中后所城
籍贯:江苏高邮(一说安徽徽州
身高:约合今1.73米

生平年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1612年出生
·明天启末年,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
·崇祯四年(1631)八月,任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崇祯帝飞檄加封他为平西伯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22日,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
·清顺治十六年(1659),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清康熙元年(1662),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
·清军平定云南后,被掘坟折骨。

生平大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少年救父
吴三桂之父吴襄为明将,而吴三桂在十六七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他的教生陈邦选也说他“少年悬印”。史书说吴三桂勤于读书习武,“终日无惰容”。他年少读《汉书》,被“仕宦当作执金吾,取妻当得阴丽华”这两句话深深打动。不过有学者认为,吴三桂能够迅速升迁,乃由于他家与关东豪族祖大寿一家有亲戚关系。吴三桂的家庭背景和非凡天资,终于让他在崇祯五年(1632年)20岁就荣升为游击将军。

吴三桂少年英挺,吴伟业说他“白晰通侯最少年”,成名于十八岁。1630年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领数百人外出侦察敌情,忽然与上万名后金的八旗军队相遇。八旗军队看吴襄人单势孤,企图迫使他们投降,于是围而不攻的计策。而此时祖大寿与吴三桂登上城楼观战,祖大寿看见后金的八旗军人多势众,不敢派兵出城救援。吴三桂眼看父亲被困,万分焦急,于是大胆向祖大寿请战。祖大寿不允,吴三桂便带着二十来个家丁,偷偷的溜出城去,将其父吴襄救出重围。皇太极说:“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擢升总兵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高迎祥李自成起兵举义后,明朝的精兵良将已经在长期战争中丧失殆尽,最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崇祯皇帝的猜忌和文臣党争中也逐一凋零。然而吴三桂却是一个例外。崇祯四年(1631年),吴襄在皇太极于8月发动的大凌河之役中,在增援战斗时因逃跑,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弃城奔锦州,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但吴三桂仍然被朝廷留在军中供职。《明清史料》记载,崇祯十二年,吴三桂在27岁时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至此效力朝廷更倍于前。在次年五月与清兵在杏山的遭遇战中,吴三桂一得到警报,立即出动3000人马“长驱直过杏山”,“与贼血战”。最后他奏报战斗“大获全胜”。

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此后的松山杏山战斗中,“凡三战,松山、杏山皆捷”,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在锦州被围之际,吴三桂在众运粮官“惊心奴儆”的情况下,亲自“督运米车”,成功躲过清军的监视,在春节期间将粮食运入锦州。《明档》记载他自当总兵后“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

引清兵入关
在决定明清战争命运的松山决战中,吴三桂前后表现判若两人。在初战中,洪承畴在小胜后上报朝廷的奏章中称赞:“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然而在此后决战中,他却未能和主帅兼老师的洪承畴同命运,反而擅自撤逃。尽管他布置有方,成为战争中损失最小的一部,以至清太宗赞叹他:“吴三桂果是汉子!得此人归降,天下唾手可得矣。”
  
吴三桂父亲吴襄说,他们父子有家丁三千人。在决战中自率部署逃跑,因此惟一可能解释,是吴三桂为保存自身性命和自家的军事实力。李自成东渡黄河向北京进军后几天,崇祯就曾在德政殿召集大臣商讨调吴三桂入关事宜。其时崇祯征召全国兵马“勤王”,几乎无人响应,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朝廷惟一能够调动的机动力量。
  
正当崇祯皇帝和大臣们为了避免承担失地的责任相互推诿时,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征不畏崇祯可能“事定以‘弃地’杀我辈”的危险,强调了将吴三桂撤离宁远的重要性:“……吴三桂勇将益收用,(不可)委之敌人。”此后他再次上书,指出,“边臣不可令有惧心,尤不可令有死心。臣读三桂疏,言切情微,若有格格不忍言之意。臣知其有惧心……”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然而受封“平西伯”的吴三桂接到勤王的圣旨,从驻守的宁远(今天辽宁兴城)到山海关一百二十公里距离,竟走了八天。此前金军入侵北京周边时,镇守宁远的袁崇焕为解金兵之围,曾以精锐昼夜兼程赶赴北京。而此次吴三桂却“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然后才亲率精兵殿后,这其中有没有政治上的权衡,后人已不可考。
  
事实是,当吴三桂迟迟抵达河北丰润,崇祯皇帝已于前日自缢于煤山。《明季北略》记载,吴三桂感到再去勤王已没有实际意义,马上拨转马头会师山海关。在崇祯下令吴三桂入关前,为反驳吴三桂有降清之意的谣言,吴襄曾很肯定地说:“三桂忠孝,必不至此。”

 

吴三桂
山海关之战

而在北京的李自成,因害怕清兵入关,决定“灭吴保关”,于是发兵二十余万,四月十三,由李自成亲率大军,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四月二十二,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多尔衮,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清军入关后,攻入北京,多尔衮把年幼的清世祖以及朝廷迁至北京,宣布清廷由盛京迁都北京。

永镇云贵
明朝灭亡后,盘距南方的遗老遗少先后拥立起一个个小朝廷。其中,桂王朱由榔的永历政权因为成功地利用了大顺、大西军余部充当抵抗清兵的炮灰,辗转流亡达十五年之久,成为清朝统—全国的严重障碍。吴三桂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受命进军云、贵,统一西南的。

顺治十五年2月25日,吴三桂由汉中出发,经保宁(今四川阆中)、顺庆(今南充)、重庆于4月30日攻克遵义,进入贵州。11月10日由遵义进兵,攻克七星关险隘,发兵乌撤,打开了通向云南的大门,自此长驱而入,所向披靡。于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日进入昆明,永历帝逃奔永昌,随后流亡缅甸,清军迅速占领云南全省。

清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由于云南、贵州地处西南边陲,经济、文化较之内地落后得多,战乱之后,民不聊生;加以永历在缅,李定国白文选仍拥有一定实力,云贵土司表面降附,暗地里却蠢蠢欲动,遥结永历,倡为内乱。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把云贵地区安定下来,使“地方早享升平”,朝廷无南顾之忧,人民无征战之患。为此,清朝把吴三桂推上了前台,顺治十六年十月谕令“命平西王吴三挂移镇云南,今思该藩忠勒索著,练达有为,足胜此任。当兹地方初定之时,凡该省文武官贤否,甄别举劾、民间利病、因革兴除,及兵马、钱粮一切事务,俱暂著该藩总管。”康熙元年12月(1662年1月),清廷又把另一付重担压在吴三桂肩上:“贵州接壤云南,皆系岩疆要地,且苗蛮杂居与云南无二,其一切文武官员兵民各项事务,俱照云南例,著平西亲王管理”。从此,吴三桂重任在身,开发云贵,义不容辞。

吴三桂意识到:“滇土虽收,滇局未结,边患一日不息,兵马一日不宁”,故于顺治十七年4月22日上疏倡言“三患二难”之议,请及时进兵,早收全局”。使“边疆无伺隙之虑,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甦息,民力略可宽纡,一举而数利存焉”。此疏慷慨激昂,切中时弊,引起清廷重视。

次年八月清廷正式决定以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率军赴云南协同吴三桂出征缅甸。顺治18年9月,吴三桂与爱星阿两路进兵,直抵缅甸阿瓦城下,缅人缚永历以献军前,清朝进—步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

对于吴三桂底定云贵、统一西南的贡献,清朝曾给予高度评价,康熙元年谕礼部曰:“平西王吴三桂镇宁秦、蜀,绥辑滇、黔,抚顺剿逆,茂著勋劳……王殚忠奋力,运筹谋略,调度有方,遂使国威远播,逆孽荡平,功莫大焉”。

三藩之乱
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吴三桂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吴三桂节制云、贵两省督抚,擅自除授文武官员,号为“西选”。一年消耗军饷数百万两,财政收支中央无权审查。垄断盐井、铜矿之利,所铸之钱时称“西钱”。又通使达赖喇嘛,互市茶、马。部下将士多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勇健善斗。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将三藩俱撤回山海关外。吴三桂暗中指令死党向撤藩使者请愿,要求停止撤藩,继而又拖延时日,与心腹将领密谋发动叛乱。1673年12月28日(阴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召集了四镇十营总兵,正式下令起兵!

为了给自己的反叛活动披上名正言顺的外衣,吴三桂在“矢忠新朝”接近三十年后,再度扯起了“复明”的旗号。吴三桂率三军拜谒永历帝陵,去满装、易汉服,重新蓄发,宣布与清朝完全决裂,他自任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

然后,他又发布檄文,指责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并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吴三桂檄》)。次日,吴三桂以62岁的高龄亲自披挂上校场,三箭皆中目标。

1674年1月7日(阴历十二月一日),吴三桂自云南出兵北伐,兵不血刃,便拿下了贵州全境。

1674年起,吴三桂建国号“周”,自己改称周王。同年4月,吴三桂的军队又迅速占领了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全境,吴三桂起兵三月,便拥有云、贵、川、湘、桂五省,声势震动全国。

与此同时,1674年4月20日(阴历三月十五日),靖南王耿精忠福建宣布与清朝脱离关系。耿精忠与吴三桂约定,他主攻江西浙江。因为耿精忠的起兵,开辟了第二战场,减轻了吴军的压力,形势对吴军有利。

1675年1月,吴三桂的部下陕西提督王辅臣起兵造反,1675年2月28日(二月五日)攻下西北重镇兰州,西北震动。不久,平南王尚之信在吴三桂的利诱下,于1676年4月3日(阴历二月二十一日)在广东发动兵变,炮击清兵大营!

到这个时候,叛乱的三藩已经占领了云、贵、川、陕、甘、湘、粤、桂、闽、浙、赣南方和西南方十一省的地盘!

至此,吴三桂发动的叛乱,终于扩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三藩之乱”!

衡阳称帝
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同年在长沙病逝,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军事才能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武将,吴三桂并非身高八尺力举千斤,而只是中等身材,但他目光如注、英俊威严,且勇力过人武艺超群。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有次皇太极远远见了,不禁对麾下叹道:“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吴三桂
传说吴三桂用过的大刀

  

1612年(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其父吴襄本乃士绅,因努尔哈赤崛起后在辽境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民大加掳掠杀戮,遂愤而投笔从戎举办团练,保境安民。明庭嘉之,委以辽东团练总兵一职。他功绩卓著,有“辽右巨臂”之称。在抵抗后金的斗争中,吴襄与当时辽境的一些明庭武将结下友谊,并把妹妹嫁给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吴三桂就是出生成长于充满战火的地域和拥有抗金战史的家族。这无疑从小就锻炼了他的勇力气魄和抗金意识。在战场上,少年的吴三桂就骁勇非常。在一次战斗中,他冲入敌阵用箭射倒一名红旗王子。在拍马上前挥刀准备割下该王子的首级时,不料那王子突然以刀砍中他的鼻梁。吴三桂血流满面,但毫无惧色,撕裂红旗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再战。

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当时在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对于与清军“野地浪战”明军心怀余悸。从农民子弟中后天训练出来的汉族骑兵一般来说确实不是马背女真民族的对手。骑兵交战即使兵力倍之,明军都没有胜利的把握,何况区区几百名明军身陷后金大阵?少年吴三桂得知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发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只会徒增伤亡,遂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三桂知不可强,大哭而去,并立即召集几十名家丁,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在找到父亲的队伍后大呼:“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奔回宁远。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

少年英雄的吴三桂深受父辈重臣的器重。辽东监军高其潜收他为义子。1639年(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荐举他担任辽东总兵。时年仅27岁。吴三桂练军甚严。在洪承畴所部诸镇中,以吴三桂系战力最强。吴三桂并不以此满足,他还专门再训练了一支极为精锐的千人骑兵。共分二十队,每队五十人。“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1641年(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告终。松锦之败使明庭丧失了大量精兵和战将。骁将曹变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苦撑着局势。吴三桂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招抚流亡,重振军旅。不久又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坚守山海关和关外宁远等城。在原辽东战将或亡或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成了硕果仅存的抗清名将。次年皇太极又发动壬午之役。派遣阿巴泰、图尔格率兵避开由吴三桂防守的山海关,由黄崖口一线入边。烧杀掳掠,兵锋直达山东苏北。关内诸明将皆望风而逃。只有吴三桂仍敢率兵入关邀击清军,并屡有斩获。再到1643年,如前所述,吴三桂的坚决抵抗使所向披靡的清军在宁远城下第三次苦尝败绩。

为了解决山海关这道难以越逾的屏障,清庭向吴三桂展开了强大的招降攻势。由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以及众多的兄弟、同僚如吴三凤祖可法、张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极除亲自写信向他招降外,还叫这些与吴三桂有种种关系的降将写信给他劝降。但吴三桂终不为所动。

性格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三桂孝勇善战,勇敢无畏,使其年纪轻轻,就拥有了“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上演了“少年救父”之举。然而他性格反复,暴躁圆滑,使其作出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之事,并因此背上了“汉奸叛贼”的千古骂名。

吴三桂军事才能过人,一生战功不断,年过七旬仍可带兵上阵大败清军,但他却缺少作为一国之君的雄才和领导能力,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无法长期团结一批有识之士,获得长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其在揭竿反清时,虽能连连攻城拔寨,短期内夺下清王朝半壁江山,却无法让新生的吴周政权免于夭折。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是大周皇帝的天子命,却为大清朝打下半壁江山的人,敢为爱情失去江山的人,使一代枭雄李自成命丧其手的人。

诸多的悲剧与无奈造就了他色彩鲜明、复杂多变的人生性格: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是最最关键的筹码。他的决定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

吴三桂“龙床”
吴三桂“龙床”

汉奸说
一部分人认为,看人看本质,吴三桂是汉奸,这话没错。但关键在于这个“汉”不是“中国”的意思而是“汉族”的意思。由于他作为汉人,却与满清勾结,导致大顺政权及南明政权等汉人政权的覆亡,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说他投降是为个女人,太戏剧化,他的本意是爱命惜身,荣华富贵,不是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后来背叛清朝,嘴上是说恢复大明恢复汉人河山,其实又是为一己私欲陷万民于水火。

反“汉奸”说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吴三桂是一代枭雄,他明大义,识大体,弃暗投明。大明亡、大清盛乃是历史趋势。他顺应历史潮流,应天理、顺民心,五万关宁铁骑所向披靡,功勋赫赫名垂青史。清朝对我国目前的疆土定型,以及文化的传承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他引导清军的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义。他疾恶如仇,替天行道剿闯贼;他雄才大略,镇守西南三十载;他有情有义,热血男儿,为陈圆圆冲冠一怒。

“逼反”说
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或使二者两败俱伤,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故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
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基于农民起义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庭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而且这些故明官僚已抛弃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合作了。如礼科给事中惠世扬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说:“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对个中奥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顺将士去拷掠故明官员,甚至骚扰百姓,于是李自成大失京师民心。许多故明官员降后复萌叛志,有的则化装潜逃。

从整体上来看,大顺的作法是丢弃了于自身政权的稳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从局部上来看,是逼反了吴三桂。这既是促使吴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顺朝由盛至衰最终覆灭的关键。在剧烈的变动面前,吴三桂情绪激动举止失措。有记载说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还没有完全公开之时,又陆续得到父亲被关押拷掠和爱姬被霸占的消息。有说是,他还勉强能接受父亲的遭难,却决不能接受爱姬的受辱。他明白自己是处在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三十二岁血气方刚的青年武将在斩了李自成的使节并口出“李贼自送头来”的狂言后,就自断了这条应该走,并且本来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尽管如此他对降清仍有顾虑,以至在获悉李自成起兵后曾想自戕以了断一切。然而当他面对现实后,只得走出向满清搬兵的招数。

乾隆评吴三桂

吴三桂起兵反清,身败名裂,其功劳也随之被抹杀,到乾隆朝修《通鉴辑览》时,居然把这一切都算在了爱星阿名下。对此,乾隆皇帝指示说,“《通鉴辑览》……馆臣以吴三桂为叛臣,不书其擒桂王由榔事,而以属之爱星阿,夫爱星阿固为定西将军领兵,而三桂彼时实为平西大将军,且必应殄灭由榔,三患二难之议发自三桂,即后之进兵,檄缅甸,驱李定国,降白文选,皆出自三桂之筹画,其功固不可泯也。”下令于《通鉴辑览》中增加吴三桂擒永历其事。

清史专家为吴三桂平反

清史编纂委员李治亭在其于2006年12月出版的《吴三桂大传》一书中为吴三桂平反,认为“吴三桂不能称做汉奸”。

该书指出:“吴三桂发动内战一事,不足取,亦不足以称道,但他为满清统一中国,不能认为是罪过吧!长期以来,论定三桂是个‘大汉奸’,这不是满清的观点,而是近世汉人给的一个新称呼,既然满、蒙古、汉、回、藏等数十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的成员,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或多或少地有其他民族加入,这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现象。

少数民族加入汉人政权,无可非议,那为什么就不允许汉人加入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呢?这种不平等地看待民族问题,实则还是大汉族主义在作怪。以当时的形势而论,明已分崩离析,而且这个政权已腐败透顶,延至南明三个小朝廷,又有哪个是开明政权?他们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还必须扶植他们苟延残喘呢?它们的存在,对于人民,对于历史,都是一个无用的废物。

我们要求当时的明朝将吏必须忠于这个腐败政权,不见得明智。如同出自南明小朝廷的立场,提倡对它‘愚忠’到底,反对任何人降清。这实在没必要。每个人在大事变面前,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吴三桂之前,也包括以后,有多少汉官汉将在明清(后金)斗争中选择了清(后金)政权,人数之多,以千计,以万计,以十数万计!我们能一概予以否定吗?显然不能。他们不受谴责而独责吴三桂之降清亦有失公平。我们不能按今天的观点指责这个那个人选择的道路不对,或正确,或错误,而只能从历史发展的眼光,从是否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趋势来加以判断和评论。

以明清两个政权而论,都是封建政权;从世界大范围来说,在英国已开始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那么,明清两个政权比之资本主义,都是落后的政权,谈不上哪个政权更进步。但从国内而论,我们则不能不说,清政权是一个新生的有作为的政治势力,它要取明而代之,亦属必然之势。所以,在历史转变及两代王朝鼎革之际,一些人乃至相当多的汉人涌入清政权,亦是历史大势所趋。我们对此无须大惊小怪,也无须去指责他们,甚至给戴一顶‘汉奸’帽子。”

家乡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也就是今天的辽宁省绥中县县城。中后所,全称叫中后千户所。明在辽东实行卫所区划,大者称卫,小者称所。中后所是一座“斗大”小城,但所处位置却很重要。它西距山海关和东距辽西重镇宁远(辽宁兴城)的距离均在百里左右。

吴三桂本人出生于辽宁中后所城,这个历史上没有争议。但是,关于他的籍贯,历史学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说他应该是安徽徽州人,有的说他应该是江苏高邮人。

有学者认为吴三桂的祖先应该是安徽徽州人;后来才迁居到江苏高邮(至于是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的,还不得而知)形成高邮吴氏;大约在吴三桂的祖父的这一代或者更加靠前一些,他们家由于经商的原因,迁徙到了辽东。

家庭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三桂的祖辈与父辈

吴三桂的祖父是个以贩马为业的商人,长期奔走于北方各地。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士绅。

吴三桂父亲的名字叫做吴襄。吴襄,在吴家的历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是他,使吴家由一个被当时社会所看不起的商人家庭一跃而成为人见人敬的国家的高级军事官员家庭(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高干家庭)。

吴襄,这个出生于商人家庭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爱读书,长的膀大腰圆。努尔哈赤崛起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引起了吴襄的反感。为了反抗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吴襄毅然卖掉自己的家产,招募团练,做起了保境安民的善事。而他的做法,不仅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欢迎,也得到明朝政府的嘉奖。明朝政府委之以辽东团练总兵的职务,归属于镇武将军李成梁节制。

对于吴家来说,李成梁扮演了他们家从普通商人到高级将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角度说,李成梁是吴家的恩人。

吴三桂儿子吴应熊

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逃往缅甸,一举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奉命永镇云南,兼辖贵州。由于他兵精将壮,实力雄厚,威震朝廷,为清廷所忌。于是多尔衮为媒,将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建宁公主下嫁吴三桂儿子吴应熊。顺治十年(1653年),由孝庄皇后主婚,吴应熊与建宁公主(1641年—1703年)结婚,这是一場政治婚姻。自多尔衮摄政以来对吴三桂是用其所长,但始终存有戒心。吴应熊以额驸的身分留居京师,实际是朝廷的人质,挟制吴三桂。吴应熊是标准的纨绔子弟,并无多少真才实学,仗着父权为非作歹,后建宁公主不愿下嫁此人,使计将其阉割。 反清前夕,吴三桂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不料吴应熊不肯回昆明,并把康熙将提前削藩之策通告吴三桂,还让使者将大儿子吴世璠秘密带出京。故而1674年四月十三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均被康熙诛杀。著名作家金庸先生在其著作《鹿鼎记》以喜剧而调侃的笔墨塑造了吴应熊这一人物。

吴三桂吴应熊(剧照)
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剧照)

吴应熊的儿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称其为孝恭皇帝。

吴家的恩人李成梁

李成梁,生于1526年,死于1615年。他的高曾祖李英原来是朝鲜人,后来因军功定居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也就是说,他出生于武将世家。1574年,李成梁击败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军队。

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是王杲的孙女婿,死于这次战斗。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塔克世当时已经归附李成梁,因充当这次行动的向导而战死。塔克世死后,李成梁命努尔哈赤承袭塔克世的一切。这就是后来努尔哈赤所谓的“七大恨”之首。

李成梁镇守辽东20多年,转战各地,多次打败外敌进犯,使辽东安息多年,巩固了明朝的东北边防。1591年,李成梁被弹劾解任回朝。辽东此后则是“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松弛”。1601年,75岁的李成梁被重新起用镇守辽东达8年之久,威名不减当年。所以《明史》里说他“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吴襄善于相马和训马,所以他很受也同样爱马的李成梁的赏识。在1619年,努尔哈赤以所谓的“七大恨”为借口,对明朝发难。双方大战于萨尔浒,结果明军败绩。所有归来的参战将领都获罪了,只有千总吴襄受到奖励——因为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勇夺胡马300匹!

1622年即大明天启二年,吴襄中了武进士。在长期抵抗后金的斗争中,吴襄先后历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军事要职;同时,吴襄与当时在东北的一些明朝武将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吴襄把自己的妹妹嫁给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而祖大寿也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吴襄作为填房。此后,吴氏家族和祖氏家族联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吴三桂的姑父和舅父祖大寿

祖氏世居辽东,是宁远卫守将,到祖大寿时,已历五世,皆以军功发家。祖大寿和他的弟弟祖大弼祖大乐,子侄祖泽润祖泽远祖泽溥祖泽洪等都是袁崇焕手下大将。他们在帮着袁崇焕守宁远的历次战役中都立过大功,打败过努儿哈赤和皇太极二位帝王。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至崇祯即位后,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至今,这座牌坊仍矗立在兴城内中心大街。

吴三桂与陈圆圆编辑本段回目录

田府偶遇,一见倾心
陈圆圆母亲早亡,从养母陈氏姓,崇祯时为江南名妓。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吴三桂陈圆圆
陈圆圆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

追杀仇敌,独占云南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别娶他人,二人离心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吴病逝,陈圆圆自沉莲池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吴三桂轶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答诗拒叛贼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遣使聘旧同僚。明亡后隐居于家的谢四新,谢四新不至,答诗一首云: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吴三桂明永历帝殉国处--逼死坡
明永历帝殉国处--逼死坡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已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悲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
吴三桂在康熙初年起兵反叛朝廷,酿成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他在起兵初期,打着“复明”的旗帜,广泛网罗心存明室的遗民人士。谢四新曾与吴三桂同事于洪承畴幕中,明亡后隐居不出,成为遗民。吴三桂起兵后派人邀请谢四新参加他的反清活动,这是谢四新的一首答诗,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同时对吴三桂进行严厉的谴责。诗中把吴三桂比做投降匈奴李陵,问他三十多年来臣服于清难道是为复明而卧薪尝胆?接下来说即然你投降的借口是为了“复楚”(也即复明),吴曾以报君父之仇为借口降清请兵,那为何又亲手绞杀了南明王室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既然已臣服于清(帝秦)为何又反叛清,这两句是用了伍子胥鲁仲连的典故。接下来说吴三桂与陈圆圆之事,说他当日降清完全是如吴梅村所言“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完全不是什么为报君父之仇,史书将会如实记下这一笔的。最后两句是设想吴三桂在长夜漫漫中的内心煎熬,因为他的降清,李自成杀了他父母在内全家三十四人“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又是因为他的这次叛清,康熙处死了他在京的儿子吴应熊

“逼死坡”传说
昆明五华山西麓有一陡坡,称为“逼死坡”,这坡死曾逼死了谁?

逼死坡原名“篦子坡”,现名是怎么来的,要从与昆明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悲剧人物说起。

吴三桂是明末宁运总兵,手握一支10万人的精锐部队,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但当李自成占北京,刘宗敏夺了他的爱姬陈圆圆之后,就反过来勾结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大片的明朝土地。据说当时他一听到陈圆圆被占,立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表面为崇祯举丧,实则为报夺妻之恨,立誓与李自成为敌人。

陈圆原名陈沅苏州人,天生丽质,经过精心教育,“色艺擅一时”,既有天生的好嗓子,又工于声律,书棋琴画都很娴熟,是个蜚声江南的绝代佳人。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崇祯帝心情郁郁不欢,田妃为讨他欢心,让自己的父亲田弘遇到江南寻选美女为崇祯稍解苦闷。这田弘遇到江南花了20万两银子接走陈圆圆,没想到崇祯帝成天忧虑不好女色,陈圆圆进宫后又很快被退回田府。在田府,生活忧裕,陈圆圆在锦衣下食的环境中,日日歌舞宴饮,技艺更加精进,声名响彻就城富豪权贵之家。

吴三桂回京时,田国丈想深结这个实力派作为以后的依靠,让陈圆圆招待这个武夫。吴三桂一见陈圆圆,疑为天仙,又惊叹她的才艺,于是向田弘遇索取陈圆圆。田一则无奈,二则想靠吴三桂保护自己身家性命于乱世,便将陈圆圆送给吴三桂。

吴三桂喜得陈圆圆,无奈前方军情紧急,他只好将陈圆圆安置京城,自己返回山海关。就在期间,李自成军攻入了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

李自成军进京后忙于追回赃款,占地盘,准备建立新王朝。而刘宗敏则将吴三桂的父亲抓来拷打,抄了吴家,掠走陈圆圆。

吴三桂投清败李自成后,在追击途中找到陈圆圆,从此再不敢疏忽了。后来吴三桂的势力越来越大,坐镇云南后,即在昆明大兴土木于翠湖、莲花池等处,与陈圆圆共赏风花雪月。陈圆圆受到民间广泛同情,认为她的遭遇都不是自己的意愿所致,特别是后来吴三桂又寻了“四方观音”“八面观音”等美女纳入府中后,陈圆圆退而念佛养心,更不与吴三桂一心了,所以在吴三桂起兵反清后,她清醒地看到其定不能成事,更心灰意懒,住进了佛庵。等清军败吴三桂军攻入昆明时,陈圆圆自沉莲花池,一代佳丽“香消玉殒”了。

说起来,吴三桂为陈圆圆而叛明,为权欲又叛清,他在昆明做的最令人痛恨的事是杀死永历帝。

永历帝是明朝的桂王,为南明推为永历皇帝领南明残余力量抗清,但终于不敌清军而节节败退至昆明。永历帝无力解决残明势力与李定国等大西军的矛盾,更无力消除大西军内部的争斗,难敌吴三桂尾随而来的数十万大军,向西逃至缅甸境内。吴三桂陈兵缅甸边境,威逼缅王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

永历帝父子被押回昆明后,关在篦子坡头金禅寺内,到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4月,吴三桂为断绝后患,断绝尚有兵力的李定国以永历帝为号召来反清,与他对抗,在金禅寺里擅自用弓弦勒死永历父子。

云南三迤人民同情永历帝的遭遇,鄙夷愤恨吴三桂的为人,改篦子坡为逼死坡,一则不忍说永历帝被勒死,一则说吴三桂对“故主”的行径。逼死坡后又被清政府改为升平坡,以回避历史。

逼死坡陡,走到碑前,应缓缓而行。

吴三桂与《圆圆曲》编辑本段回目录

圆圆曲

吴三桂陈圆圆墓
陈圆圆墓

 清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吴三桂降清后,文人对之讽刺不绝,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吴伟业所写的《圆圆曲》。
由于世人将吴三桂变节归咎于其爱妾陈圆圆被掳,令吴三桂为夺回陈氏而出卖国家,吴梅村以西施讽今,谱下七言长诗《圆圆曲》,指出陈圆圆无一丝损害国家之举,责任应在吴三桂。
虽然晚清名家王国维比较《圆圆曲》与唐代诗人白居易之《长恨歌》时认为前者不若白氏之平白,境界逊后者一筹。然无可否认,吴伟业能将西施与陈圆圆之际遇融合得丝丝入扣。但最令吴三桂介怀的却是诗中中段几句与西施无关,矛头直指吴三桂的诗句: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此段不但为陈圆圆开脱,更露骨地讽刺吴三桂卖国外另一令人不耻的原因:其家人均因其投清而被李自成所杀。据说吴三桂曾出重金希望吴梅村删改上述几句,然为吴梅村所拒绝。

影视作品中的吴三桂编辑本段回目录

江山风雨情

编剧:朱苏进
导演: 陈家林
总制片人:韩三平、朱诚
主要演员:

吴三桂《江山风雨情》剧照
《江山风雨情》剧照

  王刚王承恩     唐国强皇太极
  李强饰崇祯         张澜澜陈圆圆
  陈道明饰天启帝  陈宝国桂王
  刘威李自成      李丁魏忠贤
  鲍国安洪承畴  丁海峰吴三桂
  牛莉庄妃         李建群饰周后

《江山风雨情》描写了以崇祯、李自成、皇太极为代表的大明、大顺、大清时期三个帝王争夺天下的故事。剧中人物关系复杂,矛盾冲突异常激烈,一个“争”字谱就了无数的将帅情结和权谋用兵、用人之道。《江山风雨情》不再局限于一朝帝王之道,而是从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大顺朝夭折的历史事件中讲述故事。

吴三桂“痛哭三军尽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在民间流传不绝,《江》剧再现他引清兵入关及与陈圆圆的爱情故事,集中体现了吴三桂反复无常、冲动易怒的鲜明性格。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1] 央视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纪连海《正说吴三桂》
 [2] 央视科教频道 百家讲坛 阎崇年《正说清十二帝疑案》
 [3]《明亡清兴60年》阎崇年 中华书局 
 [4]《清史稿》
 [5]《吴三桂大传》 李治亭 江苏教育出版社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吴三桂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