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26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现代建筑史话
现代建筑史话
罗马历史中心区
罗马历史中心区
漫湾水电站
漫湾水电站
卡尔卡松历史城堡
卡尔卡松历史城堡
菲律宾巴洛克式教堂群
菲律宾巴洛克式教堂群
聊城山陕会馆
聊城山陕会馆
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孟府
孟府
兴城城墙
兴城城墙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北京大学图书馆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是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之后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当时的革命活动中心之一,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图书馆随北京大学迁至原燕京大学校址,1975年,在校园中心地带建成一座新馆,成为当时中国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博士捐资兴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落成。新馆于1998年底投入使用,新旧馆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多个,藏书容量可达650万册,规模上成为亚洲高校第一大馆。

目录

[显示全部]

概况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拥有馆舍面积10200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余个;现有藏书34万余册,以生物学、医学、卫生学和医药类为主;中外文期刊4000种。

百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现已达530余万册,居国内高校图书馆之首,现收藏中文现刊4045种,外文现刊3167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14000余种,光盘及网络数据库260个。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古籍善本占有重要的地位,现有古籍150万册,其中善本书17万册,珍稀品种和版本数千种,在全国图书馆中居第三位。所收藏古籍善本不仅对于保存和研究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金石拓片约24000种,56000份,绝大部分是石刻文字拓片,其数量居中国前列,中国高校之首。这些拓片反映着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古文字、古代书法绘画的研究,以及补充正史之不足都有很高的价值。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作为"211工程"两个公共服务项目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管理中心以及"文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共享和数字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设在新馆一楼的光盘及网络检索区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面向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拥有近百台工作站和大型塔式光盘驱动器和光盘库,收藏有270多种学术性光盘,引进了国外DIALOG、OCLC、UNCOVER、UMI、EBSCO等各类网络数据库和电子期刊,可同时为馆内和校园网用户提供本馆机读目录、光盘数据库和国际联机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以及课题查新、论文查收查引等服务。

图书馆于1999年启用UNICORN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UNICORN系统包含公共查询、采访、编目、流通、教学参考书、连续出版物控制、器材设备预订等模块,并能通过网关检索其它联机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
北京大学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与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密不可分。图书馆主楼首层设电子检索、信息咨询、书刊陈列室及接待室,二至五层分别为人文社科理科图书、报刊开架阅览室、台湾文献中心和美国文献中心,六层为培训中心和计算机房,地下为古籍书库和空调、电力设备用房。南配楼首层为音乐视听室,地下室为录像厅;北配楼首层为学术报告厅,地下室为多功能厅。南北两配楼与主楼在建筑格式上相互连接,在空间上相对分隔,功能上划分为动区和静区,动静结合,分合有序。图书馆西楼(旧馆)二层设总出纳台,三层设库本库,四层设报纸和文艺期刊阅览室。西楼南面为学生自习区,为读者提供了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整体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可提供参考咨询、阅览、外借、情报检索、用户培训、馆际互借、文献印刷、复制、装订等多种类型、多层次的服务。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全馆设有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流通阅览部、信息咨询部、自动化部、古籍特藏部、视听资料室、文献服务部、特藏部、总务科、保安部、馆长办公室、分馆等业务及行政部门。

全馆职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工作积极认真,服务热情周到,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手段和内容,主页所设"读者留言"栏目成为馆员和读者沟通的重要桥梁,2000年被北大学生网站"一塌糊涂"评为本校服务最好的工作单位,图书馆已真正成为北大教授学子心中的知识圣殿。

多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图书馆题写馆名,江泽民同志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写了"百年书城"题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型综合性图书馆,现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中国图书馆协会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的机构会员。北京大学图书馆为北京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与国外500多个图书馆、学校、研究机构保持着固定的资料交换和馆际互借关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非常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于2000年成立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等的研究,并开始进行小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网络课程服务等。

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为:建设一个学术型、研究型的数字图书馆,以教师、学生、科研人员为服务对象,构建一个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虚拟图书馆,从信息资源、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信息技术诸方面都能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数字信息服务环境。

为加强北大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全校的文献资源纳入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文献资源的最佳利用,北大图书馆正在全面实施"北京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到2002年9月为止,已经有9个院系图书馆成为分馆。预计到2005年,将有20个院系图书馆成为分馆,初步建成"北京大学图书馆多馆系统"。2002年9月迎来了图书馆的百年诞辰,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正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目标不断迈进。

历史沿革编辑本段回目录

回顾北京大学图书馆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程,许多名人学者为图书馆的建设倾尽心血,更有无数北大图书馆人撒下无私的汗水。北大名师的皇皇巨著,北大学子的健康成长,都与北大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大学图书馆寄托了几代北大人发愤学习,振兴中华的梦想,她不仅是燕园的亮丽风景,更是北大人心中的知识圣殿。

一.馆藏:百年搜求,蔚为大观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早在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原强学会官书局的藏书归入京师大学堂,这是京师大学堂的第一批藏书,可惜这批图书多毁于庚子事变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其藏书成为京师大学堂复校后的第一批藏书。
1904年,接受巴陵方氏碧琳琅馆藏书捐赠,这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接受的第一批重要个人捐赠,成为馆藏善本图书的基础。
民国初年,校友周慕西博士、日本阪谷男爵、英国教授亚当士、黄树因讲师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赠书,馆藏得到很大补充。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蔡校长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积极筹措图书经费,从1918年到1922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藏书每年增长一万册左右。
1930年12月,蒋梦麟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全校经费的五分之一作为图书仪器购置费,使得馆藏增长较快,此次发展的黄金时期因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而被迫中断。
1946年至1949年期间,藏书发展较快,成为仅次于北平图书馆的全国第二大图书馆。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燕京大学约50万册馆藏并入北大图书馆,馆藏得到极大的增加,在古籍善本以及西文藏书方面都更加丰富,更具特色。院系调整时,原存北大研究所的以著名“艺风堂”、“柳风堂”为主体的金石拓片调归北大图书馆,这样,加上原有的藏拓,北大图书馆在拓片收藏方面独具特色,居国内图书馆前列。
近年来,美国总统克林顿赠书、日本友人正木龙树先生连续十四年赠书、哈佛大学方志彤先生珍贵外文赠书,以及图书馆所设“北大文库”等专藏机构,使图书馆补充了大量珍贵馆藏。
1999年北京大学实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图书馆经费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加,基本上能够确保国内中文学术图书、期刊的订购,同时增加外文期刊订购,大量引进和自建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等新型文献资源,使北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阶段。截止到2005年,已收藏书刊600万册,电子资源数十万种。

二.人物:百年风云沧桑巨变,几代名人独立潮头

北京大学图书馆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
1917年,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仅开创了北京大学历史上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黄金时代,而且对北大图书馆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蔡元培先生一直把办好图书馆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他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提出筹措款项,多购新书的主张,同时积极动员社会捐书,并为建筑新馆奔走募捐。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此项计划未能实现,但蔡校长的首倡之功不可埋没。蔡元培校长对北大图书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于1918年聘任李大钊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具有开创和革新精神的图书馆馆长,在他主持图书馆工作的四年中,对图书馆进行整顿和改革,建立发展规划、完善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教学改革;调整图书馆机构和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和改善读者服务工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兼容互需”的藏书建设方针,积极引进新思想书籍,使北大图书馆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北大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学图书馆。

1923年,袁同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是国内图书馆界第一批具有现代图书馆学知识背景的专才,在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三年期间,他积极采用西方新式管理方法,组织人员清理大量积压的西文书刊,编辑馆藏书本式目录,使北大图书馆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维持局面,并有所发展。

1929年,马衡任图书馆主任,邀请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专科的高年级学生帮助整理积压西文书籍,公布新拟定的《图书馆借书规则》,整顿读者借阅混乱的状况,同时组织出版《北大图书部月刊》,这是北大图书馆历史上第一次出版月刊。

1930年,蒋梦麟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在他的主持下,图书馆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校长直接领导的机构,并专门成立了校图书委员会,规定以全校经费的五分之一作为图书仪器经费,同时准备筹集资金兴建新馆。1935年,新馆建成后,蒋梦麟校长亲自担任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的繁荣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1931年,毛准任图书馆馆长,他曾两任图书馆馆长,是1949年前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任职较长的馆长之一,也是对北大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馆长之一。毛准任馆长后,首先顺利完成新馆建成前松公府临时馆舍的搬迁,同时积极开展新馆建设工作。毛准主持松公府馆舍期间,修订各种规章制度,读者服务工作有很大改善,藏书得到较快增长,着手建立完善的卡片式目录体系,编制各种书目,在《北京大学周刊》上开辟《图书馆副刊》,作为对读者宣传的主要刊物。1946年,毛准再次担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直至1949年。此间北大图书馆藏书增长迅速,成为国内仅次于北平图书馆的第二大图书馆,编目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馆时间和总阅览量有很大的增加。

1935年新馆建成后,严文郁任图书馆主任。严文郁早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学校图书馆专科,曾赴海外图书馆工作,抗战期间曾任西南联大图书馆主任。严文郁主持图书馆工作期间,经费充裕稳定,藏书发展较快,积极改革和调整图书馆组织机构,改进编目制度,完成了反映全部馆藏的卡片目录体系,改进图书采访方法,加强读者服务工作,使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此时期各项工作得到很好的发展,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胡适先生
胡适先生
1946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一直关心支持图书馆事业,任校长后,亲自过问图书馆事务,以英美模式为指导,对北大图书馆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

1949年,向达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成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任馆长。他首先建立由馆内外人员组成的馆务会议,作为过渡管理机构。在1952年院系调整,在他的主持下,顺利完成迁入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舍、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并入以及与其他院校的藏书调入调出,同时组成了新的图书馆领导机构和人员队伍。作为历史学家,向达非常注重中国传统文献的收藏,在任期间收购了一些珍贵古籍文献,如从隆福寺、琉璃厂等地访求了一批敦煌卷子,成为北大图书馆相关收藏的基础。

三.馆舍:从公主府到燕园,从传统到现代

图书馆馆舍直接影响到藏书建设的发展和读者服务工作,宽敞的馆舍和现代化的设施,是办好图书馆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走过的百年历程中,馆舍几经迁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狭小到宏大,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1902年,大学堂藏书楼地安门内马神庙的和嘉公主府梳妆楼为馆舍正式成立。
1918年10月,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迁入沙滩红楼一层,并且设立两处分馆,馆舍条件得到改善。同时计划在海内外募集资金,建筑新馆。

1935年9月,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终于落成并正式接待读者,这是北大图书馆拥有比较现代的独立馆舍的开始。新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可容纳图书30余万册,采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是当时国内第一流的图书馆。当时新馆的建成,进一步扩大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开放性,使整体布局趋于合理,便于现代化的管理,为北大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北京大学迁入燕京大学校园,燕京大学图书馆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经过调整,形成以原燕京大学图书馆为总馆的新的格局。由于燕京图书馆馆舍较小,加之大量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并入,馆舍条件非常紧张,从院系调整之初,就提出兴建新馆的问题,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因素未能落实。

到七十年代,北大图书馆馆舍条件非常困难,藏书分散在十五个地方,对于管理和借阅都造成很大的困难。经过积极争取,1975年初,新的图书馆在燕园中心落成,总面积达24,000多平米,阅览座位2,400个,可容纳藏书360万册,是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图书馆,为文革后图书馆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该馆舍后被称为“西楼”)。

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香港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新馆(东楼)落成,新馆在设计上具有面向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大开间布局,与旧馆完美对接,总建筑面积达到51000多平米,在建筑规模上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高校图书馆,成为北大图书馆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世界影响的馆舍。新馆建成后,在网络电子资源、读者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2005年,由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拨款,对图书馆西楼重新进行了改造和修缮。至此,图书馆总面积已接近53,000平方米,阅览座位4,100多个,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馆舍条件。

四.业务管理:从向西方学习,到独具一格

京师大学堂成立时,梁启超代总理衙门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即明确提出“今设一大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以广天下风气。”说明无论从藏书内容,还是读者范围来讲,将要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都不同于传统藏书楼,而具有近现代图书馆的性质。藏书楼不仅收藏西学书籍,而且在管理和体制上也以西方近代图书馆为楷模。

应该说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历史是中国图书馆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百年历史,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独立发展、独具特色的发展过程。

大学堂藏书楼成立之初,就着手制定规章制度,包括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图书收藏和整理方法;藏书借阅方式;教学用书的提供办法;禁规和违禁处理办法等,体现了向西方近代图书馆的过渡,不仅在北大图书馆历史上具有开创性,而且对国内其他图书馆也具有示范作用。

民国初年,图书馆管理混乱,藏书散失十分严重。
1918年至1922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在任期间对图书馆管理做出了重大调整,首先是制订了图书馆历史上第一个业务工作章程——《北京大学总务处图书部实行条例》,提出了详细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其次,调整图书馆机构,使之更适合现代大学图书馆的要求。同时在目录设置、书刊采购、借阅制度等方面学习国内外先进图书馆经验。在图书编目方面,开始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略作修改。

1923年袁同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在三年的馆长任期间,袁同礼致力于采用西方新式的管理方法整顿图书馆,清理积压西文书刊,编辑馆藏目录。1931年毛准任图书馆馆长期间,组织编制了各种馆藏书本式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方志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193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式采用皮高品《中国图书十进分分类法》,一直延续到1975年改用《中国图书分类法》为止。

193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迁入新馆后,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反映全部馆藏的卡片目录体系。中文、西文图书分为书名、著者、分类三套目录。1936年编制出版了《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丛书目录》、《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目录》。1947年起,开始编制《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每月编成中日西文书目》。

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图书馆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机构上进行了重组,同时调整图书编目规则,中文书继续沿用皮高品的《中国图书十进分类法》,西文图书沿用燕京大学采用的《杜威十进分类法》。1954年至1957年,先后制定了《中文编目股工作条例》、《西文编目股工作条例》、《俄文编目股工作条例》、《期刊编目股工作条例》、《采访部工作手册》等业务规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北大图书馆沿用燕京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依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题表》编制主题目录,除文革中数年中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国内最为完整的西文主题目录。

由于解放前北京大学图书馆积压了大量的未编书,加之院系调整时大量图书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面临着大量的积压未编图书的问题,图书馆发动员工进行突击整理,对旧书刊进行整理编目,尽快提供给读者使用。
改革开放后,图书馆编目努力实现文献工作标准化,1983年,西文图书编目率先采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格式和“英美编目条例”,建立了规范文档。1984年,中文图书编目采用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同时,图书馆开始进行编目自动化的研究与实践,1990年西文图书正式开始利用光盘及其软件进行机编,1991年开始中文书目数据库建设。

90年代初,在建立了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图书馆正式启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并提供OPAC检索和计算机借还书服务。1999年,图书馆引起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此系统体现了近年来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具有很强的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系统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科学化,图书馆借此疏理了业务流程,调整了业务部门设置,并于2000年在馆内出版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业务工作规范》(试行稿),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实现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组织管理方面也逐步得以完善,通过规定工作流程、科学设岗,实行岗位聘任和岗位津贴制度,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很大作用。

除Unicorn系统外,为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还引进和开发了其它各类计算机系统,如数字资源加工系统群、数字化服务系统群,形成了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和服务的平台:元数据著录系统、学位论文提交和发布系统、古文献发布系统(秘籍琳琅)、北大名师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统一检索平台、虚拟咨询系统、网络培训系统、科技查新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学科导航系统、电子资源导航系统、统一认证系统、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等。

1999年起,图书馆开始配合CALIS联合目录部进行联机合作编目的实验,并于2000年正式加入此项目。自此,编目工作真正实现了标准化。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一直致力于适合于北京大学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源的收集,为此,图书馆专门成立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这有力地保证了文献入藏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保证了教学科研用书。
在读者服务管理方面,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读者服务委员会”,定期与学生和教师座谈,收集读者的意见,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全校广大师生的称赞。

五.读者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简单到完善
现代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就是把丰富的文献资源提供给读者。百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从最初简陋、被动、闭架的形式,发展到今天全面、主动、开放的格局。回首当年的艰苦创业,我们当更加珍惜今天难得的条件和机遇。

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成立之初,采取严格的闭架借阅方式,每年暑假前,所结书刊都要归还,同时根据教学需要,提供教学用书。

民国初年,开辟了中文阅览室和西文阅览室,制定了《图书馆阅览室规则》。但存在仍以收藏为重点,开馆时间很短,目录残缺不便利用等问题。

1918年至1922年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期间,提出图书馆工作要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并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增加教学用书复本,延长开馆时间,增设教师阅览室,在《北大日刊》上介绍新到书刊,举行书刊展览陈列等等。同时,李大钊还提出了实行开架式阅览的设想,可惜由于当时馆舍条件的限制没有实现。

1931年毛准任图书馆馆长,并组织迁入新馆建成前的松公府临时馆舍,这一时期的北大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周到。

1935年新馆建成后,增加了开馆时间,每周开馆时间达到76小时,同时增加新的服务:设立研究室24间,开展馆际互借等。

1952年院系调整后,形成了以燕京大学图书馆为中心的三个主要借阅处,共有阅览座位1700多个,到五十年代末期借阅处增加到八处,读者服务规模得到很大扩大。在服务方式方面,增加了学生读者的服务工作,对教师读者的服务工作也不断丰富和加强,专门设立教师借书处,设立教师专用阅览室等。

文革之后,图书馆重新调整读者服务体系,加强基础性工作,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率先尝试开架借阅,并于1984年明确提出使开架借阅量达到70%以上的目标。到80年代末期,开架书刊已超过50万册。在藏书组织体系方面提出三线藏书的建设目标:一线藏书为开架借阅,二线藏书为基本书库和总出纳台,三线藏书为复本书库和善本、旧报刊等。逐步建立以学科文献为中心的文献情报服务系统,各专业阅览室开展相关参考咨询工作,编制二次文献揭示馆藏。1984年,北大图书馆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率先成立了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组。1988年成立“北京大学文库”,同时成立了美国、苏联、加拿大等文献情报中心。同时,进行馆藏珍贵资源的缩微工作,为方便阅览和保存馆藏做出了努力。

80年代以来,图书馆引进并自主开发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随之建立了机读的馆藏目录,逐步由浅入深实现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自动化。1999年UNICORN系统的引进与使用,使资源查询、书刊借阅、预约、EMAIL发送各类到期、过期及催还通知、异地借还书等基础读者服务工作得以深化。

90年代起,除书本式文献外,图书馆大量引进国内外光盘及网络数据库以及多媒体资源,建立了电子资源检索室,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及多媒体服务的环境。随着资源的增加,服务量的也随之增加,数据库的数量和访问量均居国内高校图书馆之首。

图书馆非常重视读者培训工作,除正常的新生培训外,为揭示馆藏,提高读者检索利用馆藏资源的能力,图书馆还从1999年起,不定期举办“一小时讲座”,深受读者欢迎。接着在学校开设了公共课“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使学生充分掌握在网上查找知识的技能,并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今天,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已经揭开了新的篇章,图书馆充分利用新的馆舍条件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机遇,改善读者阅览环境,实行开放式、大开间开架借阅方式,在开架藏书量、开架阅览面积、阅览座位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同时,图书馆极尽所能为读者提供多类型、多层次、比较完善的服务:书刊借还、阅览、目录及电子资源检索、学科及出版物类型导航、一般咨询及网上咨询、课题咨询(项目咨询,查新,查收查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信息素质教育(一小时讲座,检索课等)、教学参考资料、多媒体点播、学科馆员等。

现在,图书馆正在构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整合包含印刷本书刊、电子资源、传统借阅、网络服务等各类资源和服务,在互联网上为读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检索和信息服务。因此,无论是从服务内容、服务态度、还是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等方面,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六.队伍建设:向高层次、专业化发展
拥有高水平的专业队伍,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关键。北京大学图书馆经过百年的积极探索和经验积累,在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做法。

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图书馆的主管人——提调官由官方任命,从事管理工作的供事只是负责图书的借还、登记等基本工作,实际上还不具备近代图书馆员的素质。

民国初年,图书馆员仍多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留用下来的人员,由于不懂外文,导致外文图书大量积压。

1918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对原有工作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用公开招聘、考核的方式录用新的工作人员。同时还聘用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担任“助教式”工作人员,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开始逐步形成。1923年,袁同礼任图书馆主任,他是中国现代第一批具有图书馆学知识背景的专门人才,对于促进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具有推动作用。1929年,马衡任图书馆主任,请来武昌文化大学图书馆专科高年级学生帮助整理积压西文图书,表明当时图书馆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表明图书馆在相关人才方面还相当缺乏。1952年,燕京大学图书馆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增加了新的专业力量,如后来任副馆长的梁思庄,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图书馆学硕士学位,在西文编目方面卓有成绩。

文革之后,图书馆注意改变文革时期图书馆人员混乱的状态,开始多渠道引进人才,注重学科分布,鼓励在职人员学习和培训,为他们的专业提高提供条件,包括海外学习进修,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人员的专业学术水平。

今天,一支具有多学科专业素质和现代化图书馆技能的专业队伍正在形成,目前全馆人员学历构成:博士5人,硕士39人,本科65人,大专25人,大专以下54人;全馆人员职称构成:研究馆员8 人,副研究馆员45 人,馆员 73人,助理馆员28 人,其他人员 34人。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以及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读者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研究开发:发扬学术传统,促进业务工作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上,一些著名学者如章士钊、袁同礼、马衡、毛准、向达等曾任图书馆馆长,同时,钱玄同顾颉刚等著名学者曾在图书馆工作过。这种背景使北大图书馆具有注重研究的优良传统,在做好读者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业务研究和开发,为北大图书馆人赢得了尊重和声誉。

针对丰富的馆藏,北大图书馆人积极进行馆藏的揭示和深层开发,除了有关馆藏书本式目录的编写,还进行馆藏珍贵资料的整理出版,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历代金石拓片菁华》等。
为便于图书馆界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优秀期刊的订购中,对图书馆的期刊采访进行指导,北大图书馆组织人力编写《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外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在国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并成为发表论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为方便学者研究,北大图书馆组织人员编写了《论语索引》、《孟子索引》、《周易索引》等传统典籍的索引,受到好评。

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才济济,他们除了做好服务工作外,积极进行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应该说研究工作和服务工作互相促进,对图书馆的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自动化研究和实施方面一直走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早在1979年,北大图书馆就成立了自动化研究组,1980年开始与中科院图书馆等六单位协作进行MARC的研究与试验。1986年北大图书馆订购的第一批小型计算机到货并安装调试完毕,1990年开始初步实施北京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系统。1998年,为了提高图书馆自动化水平,图书馆与美国SIRSI公司签订了引进并合作汉化其UNICORN系统的协议,不仅使系统功能得以汉化利用,还培养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研究能力。


自90年代起,为了活跃图书馆学术研究氛围,图书馆每两年举办“五四科学讨论会”,迄今已举办7届,出版了7册论文集,共收录本馆、分馆、医学图书馆学术论文400余篇。更有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校及省部级的奖励,如:谢琴芳等,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上、下),2002年获北京大学第八届社科二等奖,获教育部第三届社科三等奖;姚伯岳,黄丕烈评传,2002年获北京市第三届社科三等奖;肖珑等,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2003年获北京大学第九届社科一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第四届社科奖二等奖、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专著二等奖;等等。这些研究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图书馆的工作。

2002年,图书馆成功举办“数字图书馆时代:现状与发展趋势——纪念北京大学图书馆建馆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出版会议论文集(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增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承担了很多重要的研究课题,如:
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球科学SCI论文产出与影响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转型研究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研究重大科技专项――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
这些课题的承担充分证明了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这将对图书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北京大学图书馆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并将新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当中,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是近年来图书馆研究的重点。于2000年成立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等的研究,并开始进行小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网络课程服务等。经过数年的努力,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目前正在进行数字图书馆门户的研究和建设,将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度与整合等各种新技术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建设为北大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读者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图书馆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馆藏,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经过百年的风雨,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确立了她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界的不可动摇的地位。北京大学图书馆百年中所创造的辉煌,将激励我们今天的北大图书馆人不辱使命,发愤向前,为谱写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新篇章而继续努力。

组织机构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大学图书馆

馆藏分布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层资源分布

总咨询台(新馆一层大厅)CALIS管理中心(135)
机读目录检索厅(旧馆一层大厅)总借书处(1-1)
光盘及网络检索室(E101)总还书处(1-1)
工具书阅览室(E102)证卡管理室(1-1)
保安部及消防中心(E103)采访部(111)
贵宾室(E106)期刊收登编目(114)
会议室(E108)总复印室(117)
善本特藏阅览室(E117)目录厅(118)
善本特藏陈列室(E117)总务科(121)
馆长办公室(E118)照相室(126)
音乐视听室(南配楼)会计室(129)
学术报告厅(北配楼)党委办公室(131)

二层分布

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E2-1)
编目部(201)
北京大学文库(204)
打字室(208)
日加澳欧文献中心(218)
文学图书借阅区(223)

三层

科技图书借阅区(E3-1)
新书阅览室(E3-1内)
学位论文阅览室(E3-1内)
教学参考书阅览室(E3-1内)
保存本阅览室(3-2)
语音室(313)
《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部(314)

四层

期刊阅览区(E4-1)
期刊编目(404)
过刊阅览室(含1949年前中文旧报刊和外文过期报纸阅览室)(409)
报纸与文艺期刊阅览室(419)

五层

台湾文献中心(E5-1)
美国研究中心(E5-1)

六层

自动化部
CALIS管理中心(E601)
培训中心(E607)

开馆时间编辑本段回目录

周一至周五早8:00-晚10:00

周六上午9:00-12:00

周日上午9:00-晚9:00

联系地址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址:北京 海淀区 北京大学图书馆 100871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北京大学图书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